登陆注册
18079500000004

第4章 无檐软帽

柳元芷是有点名声的杂家,肚里藏了不少文坛内外的轶闻趣事,但他信奉述而不著,所以写出来的少。前些年退休在家,养花种草,搜读孤本,又是京剧票友,一口老生唱得字正腔圆。平日接待各路讨教的朋友,日子过得闲适而惬意。

市政协开会,柳老去参加。会结束了,他起身要离开,却看见市长桑雨眠从台上走下来,绕过一盆大铁树,一边朝他走来,一边招着手。柳元芷一愣,觉得市长像是招呼自己,想应,又觉得不妥,虽然他有点名气,也参加各种文化会议,但和官员没有多少私交,要是桑雨眠不是找他,贸然应允了,不是难堪吗?

他低了头,往前走,不料前面有个块头很大的人挡着,他想从边上擦过去,没想大块头一转身,撞上他。他倒退两步,跌进一张椅子里。柳元芷刚要爬起,一张眉毛修长的方脸出现在面前。

“没摔着吧?”

“没有,没有。”柳元芷平稳了身子,暗叫惭愧。忙中出乱,一时狼狈。看来桑雨眠正是找自己呢。

桑雨眠看他真没什么,放心了,说,“柳老当心,我有一事想请教你呢。”柳元芷忙表示谈不上请教。

桑雨眠引他进一个屋,在一张紫丝绒的长沙发上坐下来。两人坐下时,肩碰了一下,柳元芷感觉中他的肩膀还蛮硬。腥红的夕阳光从窗帘缝里漏进来,投在他们的脚跟前。桑雨眠的脸上有些明暗不匀的凹影。

“柳老,你知道一个叫雪眠的人吗,三十年代末在上海的。”桑雨眠眼里透出期待的急迫神情。

柳元芷的思路刚才还在当下,一下被桑雨眠引进遥远的年代。他微微眯起眼,朝记忆深处去探寻。但脑子迟钝得很,沟沟槽槽似乎都被年代的尘埃填满了,而他的探寻像是秃了头的钻头,枉费力气,并没有发掘出期待的东西。

桑雨眠两眼攫住他,说,“从文化圈子里想,他是在那里活动的。”

柳元芷的脑袋有些发痛,这种发掘非常吃力,想停下,可又不甘心,一时就有些茫然。他看见一个圆头圆脑的人向他走过来,那人脸上抹着甜蜜的笑,像新开张的面包店里的一种果酱小面包,那人走路似乎不抬脚,但走得轻松,像是飘飘忽忽过来的。柳元芷收回目光,还是费劲地往记忆深处钻,历史的云雾是铁灰色的,他尽力把它们赶开,好像看见了几个穿青年装的年轻人,在旧上海的四马路上闲逛。他脑际深处一亮,仿佛某个断了很久的线路接上了。“哦!”他叫出声来。

“想起来了?”桑雨眠修长的略带银色的眉毛抖动起来。那个笑容像果酱面包的人也到跟前了,把脸凑过来,柳元芷认出他是市政府的秘书长舒阳。

柳元芷不肯定地说:“他是个作家吧?”

桑雨眠脸上的各块肌肉都鼓起来了,凹影不见了,“对,是个作家,一个现代派的作家。”

柳元芷想趁着脑际里的亮光多看一点,可是光焰在快速地减弱。他不无遗憾地说:“有这么一个人,常和蜜蜂派的艺术家在一起。他像是一个幽灵,看不清哩。”

桑雨眠笑了,说,“像幽灵?柳老说话幽默。你知道,他是我的大哥,胞哥呢。离开家乡时,他把姓拿掉了,大概一直没有再加上。”

“真的?”柳元芷也兴奋了,“他要大你不少吧?”他还想再发掘些,可脑袋里已经黯下来了。

桑雨眠说:“他出走的时候,我不过两岁。我八岁时,他回过一次家。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他。只知道他是一个现代派的小说家。建国后才听人说,他早就死了,害肺痨死在亭子间里,也不知道他当作家的成绩怎样?”他话说得很和缓,脸上的表情显得复杂、丰富。

柳元芷的眼光悄悄移开,不看桑雨眠,他为不能提供更多的情况而内疚。

“不急,慢慢来。隔了这么长一段历史,不容易一下想起。不过,我们柳老是有大学问的人,不会被这个难倒的。”舒阳用热烈的语气说。

柳元芷不能说全部同意他,但心里还是愉快的,因为秘书长当面说了他好话。

回到家里,柳元芷还在想这事。他想,兄弟情同手足,两人其实离得不远,却音信全无,一个死了,另一个却许多年后才得知。这一个现在身居领导位置,可是却无从了解另一个的生平业绩,不免感慨一番。过了几天,也就忘记了。

一天,他在整理中国瓷器的资料,听得园门外汽车响,刘妈来说,有人来访。柳元芷正在研究的兴头上,想避客的,没来得及,人已经进来了,来的是舒阳。

“噢,请坐。”柳元芷起来拱手让座,他想搬一张红木的八仙椅,一下没搬动,舒阳忙过来自己搬了坐。柳元芷心里好诧异,秘书长从来没有登过门,今天来干什么?

舒阳在椅子里坐周正了,灵巧地转动他坚韧有活力的脖子,说,“柳先生住的地方真不错,前有竹子,后有流水小桥,汽车要拐几个弯才进得深来,我看,足可称个雅庐。”

柳元芷心里怪高兴,嘴里却说:“哪里称得上,是个陋室嘛。”

舒阳没有多拐弯,说,“柳老,我来还是为那天桑市长问的事,想详细了解雪眠的生平。”

柳元芷说:“这事情有点麻烦,怕我提供不了多少。”

舒阳笑了,笑得得体、可意,说,“柳老,您是我们市里活的百科全书,又是早年从上海过来的,您要是不了解,还有谁会了解?这段历史,都在您肚子里藏着嘛。他是我们桑市长的胞哥呀,这些年他从来没有提起,现在才想到问一下。”

柳元芷说:“你来鄙室是不是桑市长——”他原来要说指派的,但发现不妥,改口道,“他知道的?”

舒阳连连摇头,像是怪他不懂机理,可是马上停止了,说,“桑市长管着全市上百万人的大事,当然不会再三叮嘱。再说,雪眠是我们这里出去的作家,他的创作是人民的财富,我们有责任发掘。”

柳元芷觉得“发掘”这个词他说得特别用力。他不是不想提供,而是觉得无从回忆。但是当他看见舒阳一双发亮的带点湿润的眼睛时,忽然有一种理屈感。他移开目光,几片叶子从树上落下,在蓑棚上粘粘连连,贴着窗扇滑下,好像并没有枯黄,还呈着青色。

舒阳说:“组织上委托您了,也只有您柳老能胜任。如果必要,将来我们还要盖一个纪念馆。虽说这不是急的事,但也要抓紧。”

第二天,开来一辆越野吉普车,停在园门外,轮胎上都是泥浆。来的是下面县里的人,说雪眠是他们家乡的人,出一个作家是县上的光荣,怎样都要请柳老先生把他写出来,那是柳老对小县的关怀和贡献。当前正在修县志,写入一个现代派的作家,对招商引资都有作用。

柳元芷冷笑一声说:“你们的鼻子真灵。”

来的人说:“那当然,不光鼻子要灵,还要有汽车的速度。”

柳元芷觉得来者比舒阳还难对付。他们赶二百多里路来,途中遇到暴雨也不停车,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那种情况下,跟他们解释什么都是很难的。而且,他们随车带来了火腿、肉脯、银鱼、阿胶。这些东西柳元芷当然喜欢,然而都和雪眠联到一起,他就没法消受了。但他们一箱一箱往屋里搬,柳元芷拦都拦不住。

再过一天,市文史档案馆来人,也坐了一个小时。

第四天,政协的资料室也闻风而动。

空了一天,给柳元芷喘了口气,紧接着,东江大学的中文系也发现雪眠是值得研究和重视的作家。柳元芷坐立不安了。

已经是深秋了,他到湖边去散步,寒风从湖面上嗖嗖地吹来,头皮一阵发凉。他头发已经很少了,可能是遗传因子作祟,他祖父、父亲都脱发,他不到五十就开始脱了,现在有点惨不忍睹了,中间一大块铮亮发光,像一个鸵鸟蛋,四周还剩一点稀疏的毛。他觉得今天的寒风太和他过不去了,慌忙逃回家,赶紧叫刘妈翻箱找无檐软帽。帽子找出来了,他接了就往头上戴,心里就有几分踏实。这帽子是他父亲留下来的,浅咖啡格条的,很有年头了,但保存得非常好。柳元芷戴上后不仅形象大为改观,而且感到十分温暖,冬天的寒风凉雨能奈我何,有一种进了安乐窝的感觉。

不时有电话打来,虽然说的都是不急不急之类的客气话,可是,柳元芷却看见了电话那头一双双急如星火的眼睛。他知道,这些人面对的是一枚生了斑斑绿锈的铜锁,在他们的眼里,他是打开铜锁的唯一的钥匙。

他给上海的施教授写信了。施教授又是柳元芷的前辈了,他学贯中西,而且在创作上富有实绩,是上海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一方领袖。信寄出了,他却担心起来,施教授已年过九十,会回信吗?

没想到还真回信了,柳元芷拆信时不由手抖起来,心里怀着崇敬感。施教授的思路依然清晰,他说,是有雪眠那么一个人,但是与他交往不多,交往深的恐怕是戴望舒了。

柳元芷叫苦不迭,戴望舒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仙逝了,叫他哪里去找?就有很多天不舒畅,园子里的叶落得更勤了,又不愿一下坠地化作泥,在空中划着尽可能曲漫的弧线。打开台灯,是一桌子银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可是各方面并不认为他这把钥匙失效,舒阳除了打电话,还派人来探望,说要耐心,有韧劲,举了个旁的例子,举的是发掘失传的中医理论。县里的吉普车又长途跋涉来了。

继续送火腿、松花蛋、阿胶。柳元芷张着两手拦,说,“不用,不用,上次送的没吃完呢。”来的人说:“柳老,你多吃点。我们乡下多的是。”还说县里新盖了一个疗养院,条件不错,周围风景非常好,如果柳老愿意,可以去那里住着,慢慢回忆,慢慢写。

柳元芷端端正正坐在书桌前,窗开着,泥地里长着几株菊花,已近凋零,窗玻璃上有水迹,莫非晨露没干?他伏下头,额头碰到玻璃板,一片冰凉。便循着上次的思路往脑子里搜索,目光不敏锐,腿也疲软,仿佛是在尘埃腾扬的旷野上摸索。不由茫然,抬头,见阳光照在窗玻璃的水迹上,映出七色的光晕,须臾扩大,光晕中走出一个白脸的青年,眉毛又细又长,像铅笔随便划的一条线,时不时神经质地打个结。

“哦,雪眠,我看见你了。”柳元芷禁不住在心里呼喊,他终于看见他了,在尘封铜锁的记忆里,他睁大老眼,不敢漏一点光。他看见雪眠走过三马路的一个拐角,一个野鸡从电线杆后出来,吊住他的膀子,他甩手走开,雪眠走进一家小酒店,从衣袋里摸出最后几枚铜板,放在桌上。后来他醉倒在桌旁,像一滩泥。

柳元芷盯紧了雪眠,怕他在光晕里消失。忽然觉得不对,白脸的青年像是姓汪,那么他就是闽颜,也可能姓周,那就是跑马厅里输掉氅子的曹大洋了。窗玻璃上的水迹眼看要干了,白脸青年转过身,朝远处走。柳元芷只看得见他渐渐模糊的背影,急急喊道,“你是不是雪眠?”

不见回答,水珠挥发了。

柳元芷呆坐一会,又去翻那个年代他曾参与编辑的一些刊物,翻到小说一栏。那时的文人喜欢随便用笔名,用一个扔一个,一点不可惜。他查到的有子尚、孟垅、海啸、孔尼、瘦菊、亚夫、笑梅等等,不下百个,不知道哪些是白脸青年用的,也不清楚白脸青年真是雪眠吗,可惜他死得太早,才弄得无处查实。

正在惆怅,舒阳的电话到了,转弯抹角问进程。柳元芷说:“想起一些,可是年代久远,回忆不真切了,分不清哪些小说是雪眠写的。”

那一头嗯嗯了好些声,说,“这是一个很细致很费力的工作,柳老,辛苦你了。但是,真要分不清了,也不要缩手缩脚。中国乒乓队拿世界冠军。背后有多少队员在当无名英雄,在陪练啊。所以,我们是否可以同样设想,都是中国文学,这一篇那一篇,别人写的,还是雪眠写的,没有本质的区别。现在需要的是发掘雪眠。”

那一头叽叽呱呱的声音,还响了很长。柳元芷把话筒抓在手里,不听也不放下。

柳元芷在书桌旁干坐了两个上午,第三天上午,他走出门,一阵冷风吹来,光光的头皮一阵寒颤,才发觉没戴帽子,看衣帽架上没有,想起是前一天刘妈见帽子脏了,拿去刷洗了。他喊刘妈,刘妈走进,责怪自己,“真是老了,不中用了,白天晾出去,晚上忘了收回来。”刘妈上楼到晒台上去,好一会才下来,慌里慌张地说:“不好了,帽子不见了。”

“什么?”柳元芷吃一惊,急忙跟在刘妈身后上了晒台。晒台的一边靠着巷子,巷子里躺着一个衣裳架子,夹子上空空如也,据刘妈辨认,就是她晾帽子的夹子。无疑是风大,从晒台上吹落下来的。四邻去打听,有人说,“昨天傍晚看见一个背稍驼的农民工走过,停下来,好像捡了个黑乎乎的东西。”可是谁知道这个农民工是哪个工地的,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呢?

柳元芷如丧考妣一般,脸变了色,在屋里团团转。要问他日常生活用品中,哪一件最重要,首推这顶无檐软帽。这顶帽子是父亲留给他的,父亲一生用过无其数帽子,这是最后一顶,留给他时几乎是新的。柳元芷是到了年岁才用它,很快就体会到了它的好处,帽子的用料是英国的上等呢,坚实柔软,而且越戴越软,光脑袋塞在里面好像得了一个温馨熨帖的天然屏障,心也随之宁静。柳元芷用了许多年,只是帽沿有点破,让刘妈用金线滚了边。每年进秋,都会想起它。而现在已经是初冬了。

柳元芷说:“你怎么会这么大意?”

刘妈无言以对,满脸的羞愧、慌乱。

柳元芷开了园门,走出去,他步履蹒跚,又走得急急慌慌。初冬的太阳早已不旺,穿过云丝已经白惨惨的了。他问人,“见过一个驼背的人吗?”人们摇头,他从一个建筑工地走到另一个建筑工地。他头顶上的鸵鸟蛋发出灰色的光泽,清水鼻涕流了出来。当晚就感冒了。

舒阳来的时候,他还没有好透。舒阳问文章考虑得如何了。

他痛苦地说:“帽子不见了,头上少了保护,记忆也找不回来了。”

舒阳定定地看着他,脸上神情在变,像是新奇,又像是生气,轻轻吐出一句,“无稽之谈。”马上意识到,对柳元芷这样的人不宜讲这话。

柳元芷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不能自拔。这无檐软帽多好啊,寒冬时躲在里面。热烘烘的,软绵绵的,他闻到了父亲甚至祖父的气息,感觉到了家学的绵延。这是属于他一个人的世界,他藏身在里边,听得见燕子啁啾,竹子拔节,看得见蜈蚣风筝上天,在空中振须舞爪。可是别人却无法影响他,进到他的世界里来干扰他,多么离奇、神往啊。他的文章只有在他独处的氛围里,才能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这个奥秘只有他知道。现在帽子丢了,窝不存在了,光脑袋随随便便露在外面,心就乱了。

县里的人又来了,档案馆和东江大学的人接踵而至。当他们得知因为丢了帽子而不能写文章,都觉得他矫情。有的还因之愤怒,幸而表现得都算含蓄。

柳元芷其实比他们还着急,他到衣帽店去了。拿了一顶戴头上,又硬又干,没有那种感觉,完全不是那回事。他换了一顶,再换一顶,仓惶逃走,害得柜台小姐朝他后脑勺瞪卫生球。骂这个老光头神经病。

舒阳已经在家中等着了,边上还坐着一个人,那人把柳元芷的头围量了又量,又看了头顶,和舒阳一起走了。

过了三天,两人又一起来,拿出顶帽子。舒阳说:“柳老,戴戴看吧,怎么样?上年纪的人受寒不得。”

柳元芷看,外表和丢的那顶挺像,也是无檐软帽,接过来戴,大小正好。

舒阳留意他的神色,说,“不错吧,这位是李师傅,是我们市里最好的做帽子师傅,给中央首长都专门做过。他按你说的样子,选了料,精心做了三天。”柳元芷听了,忙握他手表示感谢。

点灯了,柳元芷坐书桌前,头上戴了新帽子,暖和了不少,但感觉总有些两样,新的帽子还不熨帖,有些磨头皮、两鬓也有些不适,只能将就了。他想,总是要写,不能拂了舒阳的好意,人家精心特制了帽子啊。还有县里人,那么多的火腿、阿胶。还有档案馆、东江大学,不能叫他们太扫兴。

光晕出现了,白脸青年依稀地活起来了。柳元芷凝视着,心里喊,我就当你是雪眠了。没有办法,帽子丢了,心境都乱了。同时又对那个可能的汪闽颜或曹大洋表示深深的抱歉,我这个柳太守要乱点文坛谱了。他想,雪眠是个气性高而又孤僻的青年,那么,用独丘、瘦菊、子尚、昏鸦等笔名,就在情理之中。他把署这些笔名的小说又读一遍,归了类。心里说,要是损害了哪一个,请多多包涵。幸得大部分作者已经作古,即使活着,也到耄耋之年,哪里见得到他的文章?

辛苦了两个月,柳元芷终于写出了文章,先有一篇,再得一篇。各方争相来索取,大加称赞,说不愧是文章世家。蹊跷的是舒阳,唯独他没有出现,只派个小秘书来,把文章拷了去。柳元芷也不管他。又过了一个半月,就有印得漂亮的刊物送到他桌上,开卷赫然是他的文章。同期还有一篇报道,题目是《柳元芷扛鼎之力掘宝藏,桑雪眠熠熠才华重见天》。县里修志用上了。档案馆也备了资料。

柳元芷却不觉得高兴,好像刚刚还了别人的债。

那天,他出门散步,回来时从菜场过,买了几株青菜,却见菜场门口摆了个卖盐焗鸡的摊位,看上去鸡的皮色不差,就要半个。那提刀卖鸡的是个骨骼粗壮的中年人,他斜了半个身子,挥刀剁好,递一个盒子给柳元芷。

柳元芷回到家中吃,味道尚可,可觉得不对,仔细一想,不对,没有吃到鸡腿。就用筷子在剩下的中间翻,是呀,就是没有鸡腿。这怎么回事,一只鸡两条腿,他买半只,就得有一条鸡腿呀。难道剁的时候就手顺走了?怪不得那中年人要斜着身子挡他的视线啊。柳元芷越想越来气,倒不是一条鸡腿,现在的人怎么就这个道德水准?欺负我老头子?他写文章大功告成没有高兴,少了一条鸡腿,却真生气了。

他也不和刘妈说,出门了。没几步就到菜场口,盐焗鸡摊子前围了几个人,那骨骼粗壮的中年人一时秤鸡,一时挥刀,一时收钱,忙得不亦乐乎。他上前劈头就问:“我买半个鸡,怎么就少了我鸡腿?”

中年人也不看他,说,“鸡能不生腿?不生腿怎么走,你老头发昏了吧?”

柳元芷说:“不是鸡不生腿,是你没有给我鸡腿。”

“不给你鸡腿?我留着干什么,自己吃?我都吃腻了,还吃?”

柳元芷说:“我不管你留着干什么,你就是没给我鸡腿!”

中年人转过目光看他,“你这老头,今天是成心讹我?”

“我说的是实话,怎么是讹你?”

边上有人认识柳元芷的,插话说:“这是柳老,是我们市的大学者,是教授。”

中年人冷笑一声,说,“大学者就能赖鸡腿了?现在的教授都是‘叫兽’!”

柳元芷脸涨红了,“不许污蔑知识分子!”

中年人放下手中活,“你今天想干什么?我才开张三天,你是来踢我门牌!”说着抓起剁鸡刀,往砧板上一劈,那刀就直直地立起,咣咣抖动,发出一阵寒光。

柳元芷心里毛了,一边嘟哝,“你就是没有给我腿,”一边往后退,听那骨骼粗壮的中年人又说了句难听话,“还要讹我鸡腿,看我把他中间的老鸡腿剁下来!”周遭人笑了。

柳元芷又气又恼,只得逃开。回到家中他不说一句话,刘妈也不知为什么,不敢问。他早早上床睡了。第二天起来,似乎好些,但气还是不顺。

随便翻书,就到中午,忽然门外闹起来,他想问,却见两个青年人冲了进来,一个穿红衣,一个穿蓝衣,两个都是一脸怒火,好像是冲进来抓窃贼的。刘妈跟在身后,张着十根手指,像是抓不住了,也要做出个抓的样子。

柳元芷惊住了,半晌才说:“你们两位要干什么?”

那红衣的就说:“嘿,你干的好事!”穿蓝衣的不说话,却伸出一根指头,戳向柳元芷的鼻子。

他说:“你们两个,坐下说话。”

两个依然火气十足,但总算坐下来了。穿红衣的说:“那狗屁文章是你写的?”

柳元芷脑袋轰的一响,他的隐患就是这个,还果然是这!嘴里却在支吾,“是哪篇文章?”

“你知道,独丘、子尚是谁吗?是我们的祖父曹大洋的笔名,这是我们的先人写的小说,由上海三十年代现代派作家的领袖施教授作证,这容易吗?我们查了多少资料,费了多少心血!这已经是定论了,修进了我们曹家的家谱。你柳元芷算什么东西,胆敢冒名顶替我们先人的小说,毁坏我们家族的荣誉?”

柳元芷浑身是嘴都说不清楚了。他在乱点文坛谱的时候,就是心生惭愧,以为当年作家即使在世,也是耄耋之年,哪想到他们的孙子打上门来了!他一生没有做过这样的窝囊事,浑身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

“你说!你为什么要抢夺我们先人的小说?”

“我,我是受人之托,想了解一个作家……”

“受人之托,就可以抢了吗?”

“我,我的帽子丢了……寒风吹得我头皮发麻……我心烦意乱……”柳元芷也不明白自己说了什么。

“呸!一派胡言。你必须登报声明,赔礼道歉。还要赔偿我们家族的精神损失费。”

柳元芷只得像鸡啄米一般点头。

蓝衣青年说了他进屋后的第一句话:“今天对你客气,要不,把你房子都掀翻!”

这一次柳元芷被吓得不轻,在床上躺了两天,才慢吞吞下地。出得门去,远远见了盐焗鸡摊子,不敢靠近,怕那孔武的中年汉子又劈利刀,绕了大圈子才走出来。徐徐走到城墙根,又见小桥流水。心思就有些活泛。忽然想,我骂这卖鸡的中年汉子,而我的所为和他又有何区别?他顺走鸡腿是作假,而我张冠李戴,夺人小说不也是作假?而且我是应市长之邀,才巧取豪夺,分明是讨好权贵,这作假的性质就比卖鸡的更恶劣了。

这么想过,柳元芷对卖鸡的不那么恨了,却对自己看轻了许多。沿着城墙、玉桥、湖边走过,柳元芷不由想了这个古城的历史,它在历史上因为贩盐而兴旺、繁华,又因反抗异族入侵而名垂青史。在这城市,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瑰丽的诗篇,嘴边不由滑过一首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多美的意境,可是我柳元芷却做了什么,有辱斯文啊。

立春了,风中顿时少了寒意。偶见一排大鸟在浩杳高空中,振翎朝北飞去。柳元芷想,或许是勇敢的第一批。忽然听得楼梯上有刘妈的叫,分不清是惊喜还是慌乱,又听在哪里撞一下。柳元芷出屋看,刘妈从地下爬起,手举得高高的,手里抓的正是无檐软帽。

才找到了原委,那天刮风,帽子连着夹子没有刮到巷子里去,而是顺着西边的低屋棚滚落,恰好掉进两个屋檐中的夹缝里。而落到巷子里的夹子,是夹了旁的衣服。今冬雨雪少,帽子安安稳稳躲在那里,居然一点没损坏。

柳元芷哆哆索索接在手里,好像迎回一个以为死定了、却又重新归来的亲人。掸掉灰土,太阳里晒过,就能戴了。

这才是他的帽子,依旧是那么温馨松软,他的奇妙的独特的世界重现了,心也宁静下来。新帽子总是不好,虽然是特级师傅精心制成,但没有他的父亲、祖父的气息,而且感觉上不纯粹。只有戴上自己的无檐软帽,才会从心灵和肉体上都觉得和谐。

他想,原本完全可以不叫人特制的,只要朝西多走五步,搬一张椅子,踩在上面(刘妈正是偶然登上椅子发现的),那么帽子就不会无缘无故在缝隙里躲三个月。这样的话,他很可能就不会在文坛制造冤假错案,也不会让人打上门来。啊啊,他扼腕叹息。但是又想,恐怕不完全因为无檐软帽。

吉普车又来了,柳元芷没有给他们好脸色。可是,来人似乎并没有发觉,却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很好,水平很高,作品都提到了,分析得也透彻,但好像还缺了一点。缺什么呢,缺一个高屋建瓴式的评价,招商引资就说不响亮。望柳老再加一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方说,伟大的作家,如果够不上,那就提,杰出的作家。”

柳元芷冷笑一声,只是摇头。来人就疑惑了,手一挥,车上就有人下来,又往屋里搬火腿、阿胶,搬松花蛋、感鱼。柳元芷伸了两手拦,叫上刘妈,还是不行。搬东西都是年轻人,他们老胳膊老腿哪里拦得住。

柳元芷急中生智,大喊:“我全部推翻了!我后悔了!”

这下有效果了,来人叫停下,问,“你怎么后悔了?你要把文章推翻?”

他肯定地点头,说,“我昧了良心,这些小说不是雪眠写的,是别人写的。这文章站不住脚,我是替他人做了贼。”

来人再问,“真要反悔?”

柳元芷说:“此刻不纠错,将来还带进棺材里去?”

县里人不再往屋里搬了,搬进去的还往外搬,装上车。吉普车开动前,一个人说,“以前两次白送了,喂老狗了。”

柳元芷听见了,大声叫:“告诉我,一共多少钱?你等着,我拿给你!”

车子开走了,没人睬他。剩下他还在叫。

舒阳登门是在一个星期之后,他进了书房,也不坐下,敞开了领子,颈子灵活地转一个圈,他说:“柳老,你怎么弄的,那两个愤青上市里来闹了,说政府支持你弄虚作假。你怎么能把他们祖父写的小说算成雪眠写的呢?”

柳元芷口吃了,“不是你让我写的?不是你说的,中国乒乓球队多少幕后英雄?”

舒阳说:“不错,是我说的。可是,我叫你把别人写的小说,说成是雪眠写的吗?我说了吗?”

柳元芷傻眼了,当时他一再搭桥,推波助澜,还叫人来定制帽子,怎么说变脸就变脸?他说:“当时不是你来动员我写的?你还说,必要的话,要建纪念馆……”

“一点不错,是我请你写的,但是,这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实事求是才对。我们不能伪造历史,投当官的所好。”舒阳撇起嘴角,“请你写,也是考考你的品行,没想到也是这么龌龊。”

柳元芷气昏了。舒阳什么时候走的,他都不知道。

柳元芷始终不明白,舒阳为什么像猫一样变脸。后来,市府有个高人点拨了他。舒阳早知道桑雨眠市长对他有看法,恰好桑雨眠提起哥哥雪眠,舒阳就从中搭桥,想借此事讨好桑雨眠,没料到桑雨眠并不领情,还来过问他一些违纪的事。刚好这里出了纰漏,碰上作家后代来闹,舒阳干脆翻脸,一起往柳元芷和桑雨眠身上栽赃。

柳元芷这才明白,冷笑一声,也不往心里去,第二天就忘干净了,倒是对那顶无檐软帽,多了一份感情。一直戴到戴不住了,才舍得从头上摘下来,又对刘妈反复关照,千万不能再丢失。

五月的一天,有人按门铃,柳元芷想起刘妈上街了,自己来开。他愣住了,来的是桑雨眠,单身一人,没有随从,也没有汽车。

“柳老,多日不见,身体好啊。”桑雨眠的长眉毛抖得很欢。

柳元芷说:“好,好,快请里面坐。”

桑雨眠喝了茶,两手放在膝上,说,“为我上次一句话,惊扰了柳老,抱歉。”柳元芷忙说谈不上。

桑雨眠的眼里露出潮湿的温情说:“其实我们大家庭中,我最爱的是我大哥。那次他回家,引我到后花园去,拿木桶浮在水上,人蹲在里边。一次桶翻了,我差点淹死。”柳元芷嗯嗯着。

桑雨眠又说:“我很想知道,我大哥的创作实绩究竟如何?”柳元芷就对他说实话,“雪眠只当过两年文学青年,参加了一些集会,写过两篇不出名的散文,后来不写了,去当小学老师,没几年就病死了。”

哦,桑雨眠眼里露出些失望,又露出些坦然,说,“这样好,我心里就有数了。”

两人移步到园子里,这是一个四方的小天地,两边墙上爬了青藤,开出粉色的喇叭花。另一边有个下挖的小池子,池里的假山玲珑剔透,一群金鱼在优雅地游动。

他说:“这个地方好。”他退下来了,有时间了。柳元芷说,“有时间好,常来坐坐。”

那天桑雨眠坐了一个多小时。两人分手时似乎很留恋,一再握手。桑雨眠走出一段路了,回头见柳元芷还站在门口,他又扬起手。柳元芷也扬手。

写于2016年8月24日南京老山脚下

同类推荐
  • 隐蔽者

    隐蔽者

    高振麟,一个深潜在延安的军统间谍。在延安的生活,使他逐步同情、倾向于共产党。他希望就这样活着,忘记身份,做一个“共产党员”,做一个有益于革命的人,一个平凡的人。但宿命的纠缠,延安派他潜入军统内部,执行配合中共地下党高级特工“古城”的任务。他的双重身份被唤醒了,他既要配合“古城”与国民党展开一场场殊死谍斗,又必须时刻警惕,丝毫的差错,他都会被延安视为叛徒,被军统视为内鬼。忠诚与良知的挣扎,理智与信仰的搏斗,他无法左右命运,他只有隐蔽,一生隐蔽。
  • 梦帝·蜀王面具(一)

    梦帝·蜀王面具(一)

    公元前1525年9月的一天,柏灌带领手下回到了龙门山。两年过去了,建造在龙门山悬崖上的蜀王王宫没有任何改变。这座用白石垒制的单层建筑仿佛一只洁白的大鸟,俯瞰着山崖下滚滚流过的岷江。站在通往山崖的台阶前时,柏灌不由自主地眯了眯眼睛。半空中的蜀王王宫规模并不算大,与他先前在中原亳都见到的商王宫殿相形见绌,但不知为什么,从远远望见分立在王宫大门前的青铜人像时起,柏灌的心中立刻涌起了对蜀王的深深崇敬,这种可以奉献一切的忠心和对久别故乡的热爱混合在一起,让一向刚强的柏灌热泪盈眶。
  • 剩女宝贝

    剩女宝贝

    这一天,是公元2008年9月22日,农历秋分。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天空湛蓝,空气中四处漫溢着淡淡的薄荷味的秋凉和幽幽的果木甜香,走在街上的人们大多表情喜悦,只有少数同我一样内心敏感的人才能感受得到空气中还混杂着一种特别的物质——忧伤,那是淡淡的秋之忧伤。
  • 甜蜜乐团纯天然

    甜蜜乐团纯天然

    一群废柴队友加上一个格格不入的大神,这种奇妙的搭配,看久了居然还有一丝意外的带感是怎么回事?女汉子型的爽朗少女和娇弱系的傲娇少年在一起竟然擦出了无数火花,果然反差萌什么的简直太有爱啦~~
热门推荐
  • 家常简易刀工分步图解

    家常简易刀工分步图解

    只需用简单的切割万式,就能让最家常的食材呈现出美丽又别致的样式,以及独特的口感。《美食天下(第2辑):家常简易刀工分步图解》选用最实用的切法,分步图解,详细演示,让您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 木叶文体两开花

    木叶文体两开花

    岸本齐史,男,木叶教师,17岁是木叶史上最年轻的班主任是火影世界唯一的异能行者是宇智波鼬的人生导师是宇智波止水的人生导师是宇智波佐助的人生导师是漩涡鸣人的人生导师是.............三代火影赐锦旗“名师精心指导,培育一代新人。”
  •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这本书不仅励志,而且发人深思。作者通过“晃动”生活,带领一支优秀的专业团队创造了江城地产界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传奇。这些生动的传奇般的企划案例,至今仍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业内初学或有志于广告和产品营销的青年学子,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透过那一串串闪光的经营数字,这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明玲。除此之外,更令我感动的还是作者对事业满怀激情、对员工体贴关怀、对朋友真诚相待的人生境界。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可以收获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
  • 别回头

    别回头

    一栋封闭的旧图书馆里究竟有什么能让人莫名其妙的失踪?墙壁上的“死亡预言”又预言了什么,为何能让人自杀?古朴的青铜镜上的铭文究竟记载了什么,能引出匪痍所思的梦镜?
  • 重生少女要致富

    重生少女要致富

    蹉跎一世,年老体弱的何婷婷被自己养了二十多年的养子给生生打死,临死之前,堂妹和丈夫的话才让她明白,养子是自己的养子,却是丈夫和堂妹的亲生儿子。她恨,可是她无能!谁知,上天竟然给了她重来一次的机会,这一次,她定要让上一世欺负自己背叛自己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付出代价……
  • The Pit and the Pendulum 陷阱与钟摆(英文版)

    The Pit and the Pendulum 陷阱与钟摆(英文版)

    The story is about the torments endured by a prisoner of the Spanish Inquisition, though Poe skews historical facts. The narrator of the story is deemed guilty for an unnamed crime and put into a completely dark room. He passes out while trying to determine the size of the room. When he wakes up, he realizes there is a large, deep pit in the middle of the room. He loses consciousness again and awakens strapped on his back, unable to move more than his head. He soon realizes there is a large blade-like pendulum hanging above him, slowly getting closer to cutting through his chest. He finds a way to escape but the walls of his prison start to move and close in on him, pushing him closer and closer to falling into the pit. "The Pit and the Pendulum" is a short story written by Edgar Allan Poe and first published in 1842.
  • 澎湖考略

    澎湖考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怀旧和终结

    怀旧和终结

    西方全球化的胜利喧嚣,正在引起怀疑、反感、厌倦和愤怒。同这种喧嚣音调不和并且显示出深层持久力量的,是在反思中的怀旧。美国著名学者伊曼努尔·华勒斯坦在以他为主撰写的《自由主义的终结》的绪论中,半是惶惑半是嘲弄地提出一个令世界为之一惊的严肃问题:“我们这个时代这么快就进入怀旧的时代了吗?”一般地说,“怀旧”很容易被理解为倒退,在人类历史中未必是一个值得赞许的概念。但是西方全球化的进程却使它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赋予一种特殊的含义:否定西方全球化的现实。
  • 重生:逆天女神

    重生:逆天女神

    【沂羽谷原创社团出品】她,司徒然,异世重生,两世为人,到底还是躲不过命运的安排。权势纠纷,姐妹相残。“哈哈,三姐,你还是乖乖的交出金令吧!否则别怪我不顾及姐妹情谊了!”司徒情说道!司徒然看了眼溢在胸前妖艳红色,“!呵,活了两世,看来注定要命断在此了。”说完转身跳下万丈悬崖。人在令在,人死令毁。这才是她的作风!
  • 三世

    三世

    一世痴,一世悔,如果人生再再来一次,是走是停,是爱还是怨?几世沧桑,如梦如烟。唯有某人,是她心底那滴氤氲泪,臂上那颗朱砂爱,眼角那枚美人痣,三生三世难为情。一世只恨为同性,一世不及解深情,这一生换她,倾心以待,以命相护,这一生,每一步都想靠近,每一刻都在远离,他却天涯路远,恨不相逢。那一刻他舍身入魔。终不能靠近,可惜路太远,只是心不堪。她又该何去何从呢?纵不可相守,那就随你去吧,背对着全世界,也要给你的,一个微笑。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