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71000000015

第15章 “联圣”方地山

制联虽属小道,但要做得好,还得才思敏捷、腹笥渊博、思想新颖、见闻丰富,四者缺一不可。由于联语多数是急就章,非才思敏捷,无法顷刻立就;但也贵在学识丰富,才可胜任。又联语以自然风趣为上乘,所谓信手拈来,都成妙谛,因此不比应考文章,切忌带有头巾气,一有头巾气,便失诸迂,纵然学问好,作出来亦无足观也。近百年来,不乏制联高手,但能备具上述几项条件者极少,有之,当推扬州方地山。

方地山原名尔谦,又字尔止,别署大方。出身于书香世家,他和胞弟泽山,少时同负“神童”之名,弱冠赴乡试,泽山获榜首解元,地山为第二名。其后,泽山尝官两淮盐运使,地山则淡于利禄,唯流连于诗酒,未曾服官,其为文千言立就,尤善属联,信口道来,无不佳妙。人过中年的他在漂泊多年之后,到天津主持《津报》笔政。对蒙疆史地,他素有研究,眼见日本人虎视眈眈于东三省,而北洋政府的官员又颟顸无能,当即在《津报》上对此事大加挞伐。因其言辞犀利,语气峭拔,引起了袁世凯的注意。袁慕其才名,乃聘为西席,使课诸公子,故与袁二公子寒云有师弟之谊,而情谊甚笃,名虽师徒,实类兄弟也。

听说某年终岁末,袁世凯问方地山是否返乡过年,方答以联曰:

出有车,食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还家!

他反用——冯谖客孟尝君与苏秦(季子)说秦王——两个典故,来表达对袁世凯的知遇之恩。不过私谊归私谊,方地山的政治头脑还是颇为清醒的,他并没有因此而取媚于袁世凯。后来他预感袁世凯经受不了“几番风雨”,很快会出来称帝的,于是毅然出走上海,并以联明志云:

更能消几番风雨,

收拾起大地河山!

袁世凯命归黄泉后,方地山在挽联中说:“诵琼楼风雨之时,南国早知公有子;承便殿共和明问,北宋未以我为臣。”他以一介布衣寒士,对于袁的隆遇深恩,长期以来萦绕在心,难释于怀,但也袒露了他对其称帝是不赞成的。

又听说袁世凯聘方地山为西席时,袁寒云对这位老师有几分不服气,于是用线系了一枚古钱,燃香悬于一铜盆上。方地山明白寒云在以诗钟形式考校他的学问,便欣然应对。寒云出“少之时不亦乐乎”联后,方地山一惊,听出是集古句,沉思后对出“卿以下何足算也”,也是古句。此时,钱落铜盆,响声未绝,寒云双膝跪倒,拜为老师。师生之外,他们更成为儿女亲家。一九一二年,方地山把女儿初观(庆根)许给袁寒云之子伯崇(家嘏)。订婚时,两家仅交换了一枚古钱。后来结婚时,更别无仪式,只在旅馆中一交拜而已。方地山遂作联以志其事:

两小无猜,一个古钱先下定;

万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婚。

上联“两小无猜”,语出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下联“万方多难”,语出杜甫《登楼》:“万方多难此登临。”用典自然,通俗易懂,尤以将婚事与国事相连,更见作者立意不随流俗,用笔不同凡响,当为上乘之作。

方地山为名士,为诗人,自古诗人名士多好色,方氏与寒云均不例外。他纵情诗酒声色,对自己好色并不避讳,曾制二印“寡人好色”“男女多于饮食”。寒云曾有姬妾五六人,方氏则多至九人。某年自北平迁居津门,在某胡同,觅得一巨宅,共有十室,方氏与姬人各踞一室居之,而于其门外书“大方家”三字,作为标识,想见其人之富于风趣。

在方地山的联语中,有不少嵌名联是赠给青楼女子的。其中有为妓女“马掌”作的:“马上琵琶千古恨,掌上歌舞一身轻。”上联用王昭君典故,下联用赵飞燕故事。“马掌”之名本来俗不可耐,但经作者独运匠心,竟以两大美人之典嵌名入联,工巧无双,真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而赠给妓女月红一联为:“杨柳岸晓风残月;牡丹亭姹紫嫣红。”此联以雁足格(末字)嵌入受赠者名。上联典自柳永《雨霖铃》句;下联典用汤显祖《牡丹亭》句,堪称巧对。

他与画家张大千也成忘年之交,一九三四年张大千有韩国之行,友人在天津紫竹林为他饯行。方即席作了两副嵌名联赠张,其一为:“八大到今真不死;半千而后又何人。”“八大”,即指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朱耷,擅画水墨花卉禽鸟,张大千师其画,亦师其人,从不事权贵,因有此句。下联“半千”,乃是明末清初“金陵八大家”之一的画家龚贤,擅画山水,用墨浓重苍润,别具深郁气氛。此联赞张大千继承八大、半千,卓然成家,上下联第二字嵌名“大千”,可谓工巧。

一九三一年正月,袁寒云染上猩红热病,方地山来天津寓所探望,在寒冷的冬天里,袁寒云拖着病弱的身体,面对每况愈下的生活,两位联坛的大家苦笑着以各自名字写了个对联:“大方大,大莫能容,但一味模糊,不怕再来天大事;寒云寒,寒真彻骨,要百般忍耐,才知自有岁寒心。”方地山后来加注:“辛未正月自与寒云枯坐,戏为此联,渠欲买佳纸书之,乃弗果,可为流涕。”几天后,在猩红热没彻底痊愈的情况下,寒云又到青楼去吃花酒,旧病复发,因此辞世。噩耗传来,地山悲恸欲绝,挥泪撰联以悼之:“谁识李峤真才子;不见田畴古世雄。”并为奔走身后之事,亲书“袁寒云之墓”五字,树碑立于墓前,想见其人之笃于道义也。

一九三六年,方地山殁于津沽,临终时犹以“王师北定中原”为念,故在一九三七年的《北洋画报》上,有《挽大方联》云:

联堪称圣,书自成家,沽上早知名,遗墨顿成和氏璧;

病已濒危,心犹念国,中原何日定,思君怕诵放翁诗。

对于方地山的才情书艺,特别是他那荦荦大节的爱国情操,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北大教授周一良对方地山的评价是:“文酒风流,声色追逐,其一生为典型的旧式文人。”又说:“先生善诗词,尤善于联,雅言俗谚,情文相生,信口而成,闻者惊服,人称联圣。”而张大千也说:“他的联对工夫,就算不是空前,也属绝后,可惜他从不留稿。”时移世易,如今联苑恐再无方地山了!

同类推荐
  • 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

    如果决定这样去写似水流年,倒不患没得写,只怕写不过来。这需要一支博大精深的史笔,或者很多支笔。我上哪儿找这么一支笔?上哪儿去找这么多人?就算找了很多同伴,我也必须全身心投入,在衰老之下死亡之前不停地写。这样我就有机会在上天所赐的衰老之邢面前,挺起腰杆,证明我是个好样的。但要作这个决定,我还需要一点时间。
  •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熏风点灯

    熏风点灯

    这些他曾经熟悉的场景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城市化的步伐像一条穷追不舍的恶狗,追得乡村狼狈不堪,诗意全无。那个曾经的村庄,除了是他的出生地这一条无可更改之外,其他的好像都已经面目全非。这种变化既让他痛苦又让他迷惘。他的乡村出身和既往的乡村经验,使他对城市纯物质化的文明生活几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排斥和不适感。他就像一根深深扎进城市肌肉里的刺,与这具现代化的肌体格格不入。他甚至觉得就是在城市再待上二十年,自己仍然是鸭绿江冲积平原上走出的一个农民。这种“异乡人”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他急于找到他的“家”。然而这个“家”已经不再是出生之地的几间老屋或几亩稻田,他寻找的是一处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港湾和灵魂的栖居之所。
  • 文化立场与叙事策略:中国现当代作家个案研究

    文化立场与叙事策略:中国现当代作家个案研究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中国现当代作家及作品的研究著作,书稿从文化叙事的角度切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探究文学背后的作者态度和社会现象。出于对作家文化选择和叙事策略的兴趣,作者从众多作家中,选择了沈从文,钱锺书,汪曾祺,梁晓声,迟子建,陕西作家群作为我的观照对象,通过文化学视角,叙事学视角入手,解读作家及其作品,彰显他们作品丰富的文化内蕴和审美表现,研究作品的叙事策略,探究他们对中西文化、新旧文化、乡土都市文化、精英大众文化等的态度。
  •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

    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但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第二次,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接着,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而用虎妞的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而死后,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吹灭他心中最后希望的火花,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一个地道的流氓无产者。通过这个悲惨的艺术形象,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有较深的理解,启发人们认识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
热门推荐
  • 一池风月乱江湖

    一池风月乱江湖

    一池风月,一段邂逅,一份真情。盛宴上的波涛暗涌,华山中的阴谋诡谲,魔教里的尔虞我诈。朝夕相处,乱了何人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靠充钱当武帝

    我靠充钱当武帝

    莫名其妙穿越到了玄幻世界,林一发现自己身上多了一个极其凶残的外挂——充钱系统!修炼进度太慢?充钱!充钱就能让你一天直升999级!功法不够给力?充钱!充钱就能给你打爆一切的顶级功法!武器威力太小?简单,充钱!屠龙宝刀,充钱就送!“没有什么是充钱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充十倍!”林一如是道。
  • 天衣修仙记

    天衣修仙记

    朱天衣其名,根据其父的解释就是,老天第一你第二,故名天一字第二。然其母觉得此名太大不好养活,遂改为天衣,只求其能觅得仙缘,平平安安多活几百年就好。然仙路艰险,平安二字却是奢望,第二更是难以望其项背,可一入修仙路,再无回头日,只得向前再向前!
  • 撩苍茫

    撩苍茫

    诗云:“乱世烽烟无尽处,可有桃源安吾家!”智若灵狐,神兽扶助,仗剑拯天下。亦武亦幻,亦庄亦谐,亦真亦假,亦诗亦画。逸影本是一个小书生,当了一个小参军,欲一心匡扶明君,开疆拓土,还平民百姓一个清朗平和,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可惜世事无常,心欲成而愿违。惟有凭着天时、地利、人和,用儒家思想去引路,明道家之术习奇功,悟释家精髓去安邦。审时度势,胸怀壮烈。快意恩仇,笑撩苍穹。一步一血印,一剑一江山。持戈游四方,血战无数,凭着智慧与勇猛,打杀出一个万里江山!
  • 意外之外

    意外之外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The Uncanny Express (The Unintentional Adventures

    The Uncanny Express (The Unintentional Adventures

    Jaundice and Kale are back from their adventure on the high seas, and they are settling back into a quiet life in Dullsville, just the way they like it. The tea is tepid, the oatmeal is tasteless, and the socks are ripe for darning … until Aunt Shallot shows up and reveals herself to be anything but the dull relation they were expecting. Instead, she tells her nieces she is Magique, Queen of Magic, and she's on her way to a big show and in need of two willing assistants. As Magique and the Bland sisters board the Uncanny Express, they meet a cast of mystifying characters. And when Magique goes missing, it's up to Jaundice and Kale to solve the mystery—with the help of famous detective Hugo Fromage. An inventive story in the tradition of Agatha Christie's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TheUnintentional Adventures of the Bland Sisters: The Uncanny Express has all the whimsy and humor that readers who are looking for an anything-but-bland adventure will love.
  • 寻找祖国三千里

    寻找祖国三千里

    “每个台湾人寻找祖国的经历,都是一首千万行的叙事诗。”台湾作家蓝博洲,三十余年埋首于台湾民众史研究,在封尘的机密档案中、在各地的采访中,打捞被湮没的历史与被遗忘的人。在《寻找祖国三千里》中,有不惜放弃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学业,只身穿越朝鲜半岛,过鸭绿江,潜入东北、华北沦陷区,最后终于抵达重庆的吴思汉;有独自一人从上海,经舟山群岛到温州、永嘉,最后终于在福州找到抗日组织的林如堉;还有为了参与抗日,赴日求学而后参军,回台后组织革命活动的李中志、张金海两兄弟。
  • 西行褪佛记

    西行褪佛记

    唐三藏走出遮禅寺,演化开始了。重走西天,三界劫难再开;八部天龙,仙神欲归圣门;末法时代,烛火摇晃千古;法前佛语,谶言映照如今。又有四猴混世、七花刺青、东天扶桑......这是一次决绝,也是一场玩笑,如此罢了。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

    本卷分别评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卢卡奇、布洛赫、葛兰西等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阐发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与不足,并就其对经典文本的阐释与误读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对于把握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脉络,反观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就与缺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由此,本选题不仅揭示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反思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而且透视了经典的资本主义、组织化的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这不仅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而且对我国当前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启示。
  • 苗山情缘

    苗山情缘

    我大二那年暑假回校,因赶时间坐错车,在车上睡了一觉,醒来后,我已经到了穷乡僻壤的小山村,被一位农民哥收留,没想到我的人生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