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2700000012

第12章 汉代(6)

王羲之匠心独运、别出心裁,在众兄弟中脱颖而出,如愿地摘取了爱情之果。可谓思维灵敏。

王献之的传说

王献之像王献之(344—386),字子敬,是东晋时的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精通书法,其中行革最出名。在承张芝、王羲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了当时的书风,有“破体”之称,和他的父亲齐名,并称“二王”。

王献之与柳砚

王献之从小在父亲王羲之的培养下,就很出名。那时,他住在南京。

一天,有个朋友告诉他,在桃叶渡对岸,有个老头卖的砚石可好啦:像一个大桃子似的,一尺来长,八寸宽,砚石上雕着山,山上还有一棵桃树,树下还有一个放牛娃骑在牛背上吹箫呢。

王献之听说世上竟然有这样好的砚台,十分高兴。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过了桃叶渡,在一个墙拐角头,果然找到了卖砚台的老人。王献之买了一个砚台,临走时,老汉告诉他,这个砚台最好用桃花水洗,这样墨不会干,写出来的字又匀又好看。老汉还说,桃叶渡口那里有一大片桃树林,林里有一个池塘和秦淮河水相通。每年春暖花香的三月初三,他都在桃花潭里洗砚台。王献之把老汉的嘱咐牢牢记在心中。

第二年三月初三这天,王献之就带着书童,到桃花潭洗砚台。他卷起袖亲自动手,哪知他刚往潭边走几步,还没蹲下身子呢,脚底下一滑,便跌倒了。书童急忙去拉,王献之却叫书童先把砚台捧上去。站在桃树边一个卖扇子的姑娘看到他这样一副呆相,“噗哧”一声笑了出来。这时,王献之只顾捧着砚台仔细瞧,看摔坏了没有。这姑娘也凑过来看,叫道:“哎呀,这砚台是我家的。”王献之好不奇怪,问姑娘:“这砚台明明是我的,怎么说是你家的?”这一问,姑娘哇的一声哭了。

原来她家过去也是个读书人家,现在穷了,借了人家银子,还不起,他父亲只好卖了心爱的桃砚还债。家里东西卖光了,又只好做扇子卖啦!

王献之很可怜这姑娘,本想掏几两银子给她,一则身边未带,二则怕姑娘不肯要,就想出个法子帮助她。在姑娘卖的几十把扇子上写了好多诗,叫姑娘去卖。姑娘一见落款是王献之,心想:王献之的字,那些有钱有势的人,请他写都请不动呢。

王献之抬眼细看姑娘。这一看,不觉楞住了,这姑娘长的真漂亮,柳叶眉,糯米齿,一笑还有两个小酒窝,着实惹人喜欢!王献之心里想:这样好的姑娘,却落了这般的苦命。那王献之还是个少年人,没有成亲,在姑娘面前,一颗心“扑通,扑通”像打鼓一样跳个不停。姑娘对王献之又敬重,又爱慕,也羞得满脸通红。王献之看看还剩一把扇子,对姑娘说:“这把扇子你就不要卖,留着自己用吧!”随手在上面题了一首诗:

三月桃花里外红,

黄蜂采蜜在花中;

两人来看池中水,

不知哪年再相逢。

王献之又问姑娘的姓名,姑娘摘了一段桃枝,对王献之说:“你猜,我的名字还没发芽呢!”王献之可是个聪明人,张口便说:“你叫桃(陶)叶。”姑娘拍手笑道:“真给你猜到了!”

这陶叶姑娘是卖砚台老汉的独生女儿。自从在桃花潭和王献之分手后,她每天都摸弄那把王献之题了诗的小扇子,真是茶不思,饭不想!

第二年冬天,老汉病重离开了人世。不久陶叶自幼定亲的男人,也死了。婆家怕陶叶守不了这“望门寡”,败坏门风,欺她家孤女寡母,就起了歹念头,带了一伙身强力壮的人,闯到陶家,不由分说硬要把陶叶抬去婚葬。抬到半路,陶叶急昏过去了。抬的人以为陶叶死了,就把她往男人坟边一丢算数。

陶叶被冻醒了。一个人睡在荒郊野地,想想自己身世悲惨,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她翻身起来,从雨花台外乱葬岗,跑到秦淮河畔桃叶渡,寻思了半天,决心跳进桃花潭,一死了事。

说来也巧,这天正是三月初三。王献之又来桃花潭洗砚台了。他听说陶叶已叠出嫁,想到去年今天的情景,望着桃花潭的流水,不觉发起呆来。王献之洗了砚台,在渡口又转了一阵,正打算回家,陶叶恰好也来到渡口,两人相见,都疑心是在做梦。

“陶叶!”

“先生!”

王献之急忙迎了上去,哪晓得跑得过急,一头栽倒,把砚台摔出好远。姑娘连忙赶过去,捡了起来,双手交给王献之,说:“完好无损!”

王献之一听这话心中有数,她不光说的砚台,也是说的自己,便说:“跟我回去吧,不要怕旁人冷言耻笑!”

陶叶点点头,又欢喜,又感激,那止不住的泪水,把桃砚都滴满啦。王献之捧起桃砚,伴着陶叶回到家。很快称心如意地完了亲。

一言心语

一个偶然的巧遇,便演绎成一场情牵梦挂的相思,这无疑是心有灵犀,结果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更是一种缘份吧。

顾恺之的传说

顾恺之像顾恺之(346—407),字长康,江苏无锡人(今天的江苏无锡)。擅长诗赋、书法,而且绘画最精,为东晋最杰出的画家。人称“三绝”包括才绝、画绝、痴绝。著有《论画》、《画云台山记》、《魏晋胜琉画赞》三篇论画专著,但多数都已失传,现在只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摹本。

价值百万的点睛之笔

大约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南京有个慧力和尚,打着东晋皇帝的牌子,到处化缘捞钱。有一天,他假借要在中华门内花露岗南边造瓦官寺的名义,又想捞一笔钱来花花,特地请来了赫赫有名的王、谢、庾、桓“四大家族”和一些权贵,还把画家顾恺之也请来作陪,一共有二三十人。

慧力和尚是个势利小人,看见那些权贵,低头哈腰。对顾恺之这些没财没势的文人,只是倒了一杯茶,就让他一边坐冷板凳了。顾恺之看了,只顾喝茶,并不理会。

过了一会,慧力开口了,他吹捧过晋哀帝之后,就把四大家族天花乱坠地恭维了一通。说完,捧出本簿子请大家布施。那姓庾的气粗得很,拿过本子也不推让,提笔就写:“捐钱十万”。慧力一看,开了这个大盘子,喜得眉开眼笑,打躬作揖连忙又去请旁人写。姓庾的写了,那姓王、姓谢、姓桓的三个也都跟着写了“捐钱十万”。轮到顾恺之,他淡淡地说:“还是请各位先捐。”说完,照旧喝他的茶。那和尚本来就看他穷酸小气,就把脸一摆,把化缘簿子挨排传下去。余下的人有捐一万,有捐五千,也有捐八百的。最后,慧力又走回到顾恺之面前,双手把簿子一送,故意抬他一句:“请虎头将军施舍。”表面是对顾恺之的恭敬,骨子里是想丢丢顾恺之的脸,叫他当众出丑。顾恺之笑笑,把茶杯一放,拿过化缘簿子,连划几下,划好把簿子一合,送给慧力。慧力心想:这顾恺之一定是捐钱太少,不好意思,眼珠骨碌一转,又想了个坏点子。他打开化缘簿子,有意把众人的捐款,从头宣读一下,当他读到最后顾恺之名下时,慧力突然结巴起来:“一……一……”他这一打愣,四座都竖起耳朵,要听听到底捐多少。那慧力结巴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报出了个大数字:“一百万!”

“啊!”满座的人都惊叫起来,四大家族也一个个惊得眼都斜了。顾恺之看着慧力和四大家族这副熊样,心里又好笑又好气,站起来,一甩袖子就走了。

顾恺之一没有财,二不信佛,捐这许多钱做什么?

原来顾恺之一生爱好画画,画就是他的命根子。画起画来,人都变得痴了,有人就喊他“顾痴”。今天,他看那些势利小人,心里作呕,痴性大发作,就写了一百万。其实顾恺之抖抖他的全部家私,也不值一百万呀!

过了一些天,瓦官寺眼看要建成了。这天,慧力派人到顾恺之家,上门收钱。顾恺之一愣,过后眉头一皱,说道:“钱,到你们瓦官寺落成的那天再付。”然后又关照来人回去叫慧力和尚留一间便殿,把墙壁刷白,等他明天去派用场。

第二天一早,顾恺之叫童子备了画笔和颜料,跟着他来到瓦棺寺。一到便殿,就避开和尚,关起门来在壁上作画。天天如此,一直画了一个多月。到瓦官寺接纳香火的头一天,他把慧力和尚叫来说:“我给你们画了一尊金粟如来像,马上就要点睛了。从明天起,你们打开这座殿门,第一天来看画的,每人要他施钱十万;第二天来看画的,每人要他施钱五万,第三天以后,随人施舍。我捐的一百万钱,准保在这三天之内给你。”

那慧力和尚看看佛像,好象没肴什么出奇,也不好多说什么。他口头上连声答应,心里总是怀疑。顾恺之在画上点睛之后,就关上殿门走了。

第二天,寺里的和尚把殿门一开,忽见便殿里闪出金光来。那些和尚忍不住挤进便殿一看,壁上的金粟如来面带笑容,眼睛好像会说话,抬脚像要走出墙壁,全身的光彩,把一个便殿都照得金亮金亮。那一天,争着来看的人山人海。三天不到,瓦棺寺就得了好几百万钱。

当时,大家把顾恺之画的金粟如来像,连同戴安辽制作的铜佛和狮子国(即今锡金)赠送的一尊玉佛,这三件稀世的珍宝称为三绝。

一言心语

价值百万的点晴之笔,渲染出无比的神奇。传说的真假,于上不论,但从中可以反映出顾恺之卓越高超的绘画艺术吧!

陶渊明的传说

陶渊明像陶渊明(出生于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大诗人,是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代表作有诗歌《读山海经》、《咏荆轲》、《归园田居》,散文《校花源记》,辞赋《眼去来兮辞》等,有《陶渊明集》。

虎溪三笑

庐山西麓,在离九江县沙河街不远的地方,有一座中外驰名的古庙,叫东林寺。在寺的大门南面有一条小河,叫虎溪。虎溪与东林寺,还有一段佳话呢。

相传,晋朝著名和尚慧远禅师,在东林寺译《华严经》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足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若过了虎溪,崖上的老虎就要吼叫起来。

这样,虎溪也就成了慧远送客不能越过的禁区。慧远喜欢与有节操的名人雅士交游,对栗里的陶渊明、南山的陆修静,倾羡不已,很想与他们交往,但又感到自己身在佛门,有些不便。陶渊明、陆修静对慧远禅师也深为敬仰,总想登门拜访,无奈僧家戒律森严,只有心向往之。

后来,陶渊明写了封信给慧远。慧远看了手舞足蹈,哈哈大笑。徒弟们好久不曾见师父如此高兴过,便问道:“师父,多年不见您这样高兴,今日是谁的来信,使你这样大笑?”“当今节操高尚之人陶渊明!”慧远边笑边说,“难得,难得!”徒弟们又问:“他来信做什么?”“他决定邀陆修静同来看我。”慧远说到这里停了一下,“不过,陶先生向我提出……”“提出什么?”徒弟们问。慧远说:“陶先生在信中问我,佛殿上能否让他喝酒?”徒弟们听了大吃一惊,忙劝道:“师父呀,这可使不得!庙堂乃清静之地,怎能让那些玩世不恭之人饮酒作乐?而且,师父的人望、学问、佛法在华夏和西域都是受到人们尊敬的。望师父三思。”慧远哈哈大笑:“陶渊明、陆修静乃当代文豪,他们喜欢的就是酒,我不能违反人家的意愿,把僧家的戒律强加于人。”

为了表示对陶渊明、陆修静的诚意,慧远越过禁区虎溪亲自到村镇上去打酒。徒弟们看见师父肩头扛着禅杖,禅杖头上挂了个酒葫芦,只好站在旁边摇头叹气。村镇上的人看见慧远来打酒,常得得是奇怪。

几天后,陶渊明、陆修静果然赴约而来。慧远亲自到庙门外迎接,一手拉着陶渊明,一手拉着陆修静,哈哈大笑。陶渊明对慧远说:“禅师,多年来一直想拜望禅师,一直未得,今日终于得见禅师之面。”陆修静指着慧远挂在颈上的念珠说道:“老禅师,今日得见,很是高兴。”慧远说:“我等神交多年,未能先去拜望,今日烦劳两位前来,万分惭愧呀。”三人促膝长谈,陶渊明讲了不作县官,过隐居生活的乐趣;陆修静畅述游山玩水,饱览山河秀色的情景;慧远也讲了译《华严经》三十余年的甘苦滋味。谈话过后,慧远设斋饭招待陶渊明和陆修静。慧远不喝酒,真诚地举着空杯祝客。陶渊朋、陆修静开怀畅饮,尽醉而散。临别时,慧远送了一程又一程,三人边走边谈,不觉过了虎溪。徒弟们在背后见师父送客过了禁区,惊叫:“过虎溪了!过虎溪了!”慧远、陶渊明、陆修静三人相顾大笑。

“虎溪聚三人,三人三笑语,莲池开一叶,一叶一如来。”现在东林寺佛殿内挂着这幅对联,就是当时情景的生动写照。

一言心语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这是一种相思更是一种深情。为此神交已往的雅士相聚当然也是快乐无比的。从慧远禅师沽酒迎接陶渊明和陆修静二人。以至突破禁区笑声送别的场合来说,其可谓不亦乐乎吧!

辞官还乡

陶渊明早年没有做官,二十九岁时,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困的缘故,他出仕做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没过几天就辞职不干了。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也是“辞不就”,在柴桑过起了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七年之后,陶渊明又出任桓玄镇军的参军。母亲去世后,他辞官奔丧,守制两年。

有一次,他对亲戚朋友说:“我想过恬淡自娱的生活,现在我出去做官,为隐居积攒一些衣食之资,不知可以吗?”当权者听说后,马上派他去做彭泽县令。县里拨给他几亩公田,他全部用来种植酿酒用的秫谷,说:“能让我每天有酒喝就够了!”妻子不同意他这么做,于是他便拿出一半的土地种植粳稻米,另外一半仍种植秫谷。

陶渊明当上彭泽县令没多长时间,有一天,浔阳郡郡守派一个督邮到县里视察。县吏告诉他:“您应该穿衣服,束好衣带前去拜见。”陶渊明听后,叹了口气说:“我岂能为了五斗米,就向那些乡里小儿卑躬屈膝?”当天便辞了彭泽县令这个职务,回归故乡。

陶渊明只当了八十五天的澎泽县令,从此就没有再做官,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

一言心语

陶渊明之所以不愿在官场浮游,是因为他洞悉并痛恶官场的腐败。虽无力扭转,但可以讳避,高洁之心可见。

心寄世桃懈

据说,陶渊明四次辞官,最终选择归隐,这一方面是他爱好自然的天性所驱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不愿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中生存与忍受。

陶渊明从小就喜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的田园生活。他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等诗句,可见,陶渊明在正式辞官归隐之前,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强列地呼唤他“归去来”。当他由于公事奔波忙碌时,这个声音在呼唤;当他沉思冥想之际,这个声音也在呼唤。最后,他终于实现了归隐田园的夙愿。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归隐的主要原因,而客观原因则在于,他对当时动乱污浊的社会很不满。他所处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诗人在《感士不遇赋》的序言中说:

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故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闾发‘已矣’之哀。悲夫!寓开百年,且瞬息已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此古人所以染翰慷,屡伸而不能已者也。

诗人在这里指出当时社会风气的腐朽,朝堂之上“雷同共誉毁,咄咄俗中愚”,正直的人是没有出路的。而且长期的政治动乱、迫害无辜,魏晋以来“名士少有全者”,真是“密网载而鱼骇,宏罗制而乌惊”,当权者是靠不住的,“觉悟当念还,鸟尽良弓废”。要保持高洁的品性,延命于乱世,便只有隐居这一条路了。

陶渊明心目中有自己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就是他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

同类推荐
  •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 雷军:人因梦想而伟大

    雷军:人因梦想而伟大

    人生充满着期待,梦想连接着未来。雷军一直有个梦,就是建一个受世人尊敬的企业。他不仅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受人尊敬的企业,也在帮助别人实现心中的梦想。
  • 我爱你,与你无关:张爱玲传

    我爱你,与你无关:张爱玲传

    张爱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说不尽的人物,有着说不尽的话题,她像一部未完的《红楼梦》一样引得世人对她进行各种解读。有人说她是个天才,才华横溢;有人说她性情孤僻冷傲,不近人情;有人说她无情自私,毫无安全感;有人说她痴心,被人伤害了却不知反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中国,她是文艺青年口中的谈资,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对她的看法,然而却没人敢说自己懂得她、理解她——就像没人敢说自己读懂了《红楼梦》一样。
  • 陆小曼新传:一句诺言,一生一场恋

    陆小曼新传:一句诺言,一生一场恋

    她是一代才女,在与王赓、徐志摩和翁瑞午的情爱纠葛中,在繁华奢靡歌舞升平的舞台上,她用生命进行着绝艳的演出。也许是上苍的眷顾,陆小曼不仅生得倾国倾城,还多才多艺。用现代的的眼光看陆小曼,她是一个极具勇气、毫不伪饰、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真女子,而绝不是什么“祸水”。她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她谙昆曲,也能演皮黄,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她长于油画,还会弹钢琴,被胡适誉为“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茫茫乱世,英雄逐鹿。纷纷义族,几易其主。在名将如星河般的隋末唐初,为什么他能历事三朝,出将入相,屡经变故屹立不倒,最终成就不朽事功?
热门推荐
  • 很纯很卖萌:钻石富豪来相亲

    很纯很卖萌:钻石富豪来相亲

    他的儿子穿着限量版小西装,冷酷高傲;她的儿子却笑得像只喜羊羊。两个孩子一模一样,气质截然不同。那一刻,他咆哮如雷:“女人,你竟敢偷走我一个儿子!”(精彩片段)某电视相亲节目上,主持人问:“小盆友,你怎么也来相亲?”“我爸又老又渣,我替妈妈找恋人,甩掉他!”“额?所以你要撬你爸墙角?”“没错,非诚勿扰!”电视机前的冰冷男人,看着荧幕里的小盆友,眸光一冷,女人,你死定了!
  • 七个一半

    七个一半

    人类现在是17号晚上7点30,我决定和你们玩一个游戏,很简单,18号晚上7点30分,全世界脂肪量较高的一半人,将会死亡。”-------------七天,七个一半,是“什么”在用冰冷的硬指标来决定芸芸众生的命运? 去海岛参加同学会的林微,将如何成为70亿人中,幸存的5000万人?抑或是,他有其他选择......
  • 绝世风帝

    绝世风帝

    【大神作品,火爆热销!】【新书《神天帝尊》,全力推荐!】从微末挫败中崛起,不屈服命运,一步步踏上武道巅峰。九大神花,九个花灵,成就少年站在武道之巅,只因他本来就来自仙宫!
  • 最强天眼皇帝

    最强天眼皇帝

    【新书《我可以猎取万物》】龙轩带着极品天眼系统,穿越到了秦国太子身上,开局一只眼,宝贝全靠捡:“叮!地下埋着一把极品狂雷大宝剑,宿主快快挖取!”“叮!此书乃是九品上等武技的残品,待本天眼帮你完善!”“叮!空气中出现了‘天眼礼包’,可抽取各种宝贝,快快领取!”“哇!前方发现一中毒的妹子,龙龙快点过去解毒,要不然就被人抢了。”从此龙轩踏上了一条捡宝贝的路,每天不是在捡宝贝,就是在去捡宝贝的路上!群:499161318
  • 心灵痛苦

    心灵痛苦

    自杀的灵魂没有资格被轮回接纳,因为他们破坏了世间的运行规律。他们的下场只有一个,就是坠入无边的地狱。而我,就是将它们带入地狱的人。可是,相信一切都已经注定的我,却卷入了一场意外。一旦不好的事情轮到自己头上,我们就很难再去相信什么命中注定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反抗。可是我成功了吗?
  • 江湖志怪

    江湖志怪

    江湖还是那个江湖,只不过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
  • 快穿之任务者的自我修养

    快穿之任务者的自我修养

    慕安,父母双亡,无车无房。作为一个孤儿,慕安觉得自己的运气真是好的不要不要的了,不仅能体验几十种人生,还能脚踩白莲,剑指恶母,啊呸!是和各种男配谈恋爱,这待遇简直不要太好。不过谁能告诉她,为嘛每个小世界的男配都是同一个人,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 壮者乐天马行

    壮者乐天马行

    壮者乐天马行行天者,马乐壮﹌“这是,,,”从地下室里的暗层爬出来。只是一个保安的马乐壮,开始了中午的接班工作。﹌短篇-玄幻-生活随笔
  • 岁月沧桑(全集)

    岁月沧桑(全集)

    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一生是那样的坎坷宿命,一对终成眷属的夫妻之间的恩怨却是那样的凄迷悲悯,一段母亲与儿子的刻骨铭心的爱恨是那样感天动地,一座人类文化遗产碉楼的沧桑史是那样的沉重瑰奇。小说布局宏篇以一情字贯穿始终,激情饱满、叙事明快,具有浓郁的南国地域特色,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命运坎坷、复杂多变,内涵丰富深沉厚重,尤其是尾卷部分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撼人心魄,堪称一部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恢宏画卷、一部人生沧桑瑰丽的史诗。
  • 三国无双

    三国无双

    人生就像一盘棋,走错了一步,就输了。但是当你知道这盘棋的结果是什么的时候,还会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