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2700000013

第13章 汉代(7)

按照文章所描绘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桃花源外是一片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引人人胜。“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从小山口进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那里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排列整齐,田地肥沃,池塘清澈,桑竹茂盛,田间道路纵横交错,井然有序;村舍中鸡鸣犬吠不绝于耳;男男女女正在田间辛勤地劳作,老人和小孩在一边怡然自乐。整个桃花源呈现出一派繁荣祥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生活上,桃花源人也是自给自足。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互相勉励,努力耕种。桑竹繁茂,都可以蔽日遮阴了,五谷能够及时种植,不违农时。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也能够“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所有的收获都归自己所有,而不必交那些繁重的苛捐杂税。此外,这里没有兵丁、官吏,不见商业、学校,完全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小国寡民”式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平等、共同劳作、酷爱自由、崇尚人性,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尔虞我诈,这就是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但是,这样一个淳朴、安乐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实现不了的。诗人知道在一个充满着阴谋、屠杀、战争的社会中,他的“世外桃源”只能是一种奢望,于是便隐居起来,希望在他隐居的狭小的生活范围内,能找到心灵的安宁。

一言心语

崇尚自然、向往美好的田园生活,既是陶渊明天性所使,更是对当时动乱污浊社会的鄙视与抗争。

志趣概览

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

由于受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少年时代起就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立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但当时的东晋社会,贵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庶族寒门的人则遭到无理压制。陶渊明虽有济世之才,却一直得不到重视。他的政治抱负不仅难以施展,而且还要忍受屈辱与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使他十分痛苦。加上当时老庄思想和隐居的风气非常盛行,就产生爱慕自然、向往隐逸的思想。他在四十一岁时毅然解职归田,从此隐居不再做官。以后的二十年中,他同劳动人民有了广泛地接触,还亲自参加农业劳动,这使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他创作田园诗提供了重要条件。

陶渊明流传下来的诗歌大约有一百二十多首,另外还有散文、辞赋多篇。其中田园诗是陶诗的重要部分,内容描写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和淳朴的风俗人情。如四言《时运》、五言《归园田居》等。这些田园诗抒发了作者对宁静、闲逸生活的衷心喜爱,表现了作者淡泊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艺术上,他追求诗歌语言朴素明洁,平淡自然,使人感到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为古典诗歌开辟了田园诗的新境地。

同时,诗人还写了一些咏怀、咏史的篇章,这些诗通过对自己一生经历中的种种感受、体验和对历史的缅怀,寄托诗人的社会理想,对黑暗的现实具有批判意义。与田园诗相比较,这类诗更富于政治性和现实性。陶渊明的辞赋散文,数量不多,但在思想、艺术上都有独特的成就,像《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直到今天仍是传诵的名作。

一言心语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是陶渊明志趣的反映,这对后来许多正直文人的人生目标起到了很大影响。

谢灵运的传说

谢灵运像谢灵运(385—433),诗人,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后来到会稽。他的诗大都是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他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创立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谢灵运与浣沙潭

南朝时候,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他非常喜好山水,经常四处游玩。这年春天,他驾上一艘小船,沿着瓯江而上,遍游处州的名山胜景,可以说:仙都山下留诗迹,石门洞前作文章。这天,他来到景宁的沐鹤溪畔。

这沐鹤溪风景如画、碧波荡漾,两岸层峦叠翠。谢灵运看得心旷神怡,诗兴大发,正想吟上几句,忽见前面岸柳下,有两位红衣少女临水浣纱,银铃似的笑语,顺风送来。谢灵运听得发了痴呆,不由得赶紧收起太守身份,现出了才子本色,走下小船,赶到两位少女身边。

两位少女见有个陌生人站在身边,就都低下了头,默不出声,只顾洗涤纱线。谢灵运站了半天,见没人答理,心想:我谢某的诗才,当今天下也是数一数二的了,何不来个投诗搭桥呢?他清了清嗓子,开口吟道:

浣纱谁氏女?香汗湿新服。

对人默无言,何事甘辛苦?

两位少女听了诗句,不由得抬起头对谢灵运笑了笑。啊,世间竟有这等美貌女子!只见这两位女郎冰肌玉肤、体态轻盈,一个十分俊,一个十分俏。他见过多少美女,哪比得上这一对儿模样?正想上前搭话,谁知两位女郎却提起了竹篮,顺着溪岸便走。

谢灵运在后面一阵紧追,好容易才在下游的深水潭边,见那两位女郎又在浣纱。谢灵运这回可不客气啦,走到两位女郎跟前,又吟了一首诗:

我是谢康乐,一箭射双鹤,

试问浣纱女,箭从何处落?

两位少女,面红耳赤,羞答答地也同声回了一首:

妾本潭中鲤,偶出滩头嬉,

嬉罢自还潭,云迹何处觅?

说完,两人手挽手,纵身跳人万丈深潭。谢灵运大吃一惊,只见那潭水翻起了一阵浪花后,渐渐地又水平如镜,两尾红鲤鱼,朝着他将头点了三下,尾巴摇了三摇,游了一圈,钻入水底。

谢灵运见了,如梦初醒,原来见到了两位仙子,真是惊喜万分,当即在潭边大石壁上题了“浣纱潭”三个大字,后面署上“永嘉太守康乐公谢灵运题”。从此,谢灵运诗逗鲤鱼精的故事传为佳话。

一言心语

在游山赏水之间,偶逢绝色佳人,岂不乐哉?虽然是两位仙子,记谢灵运梦幻一场,然而不期而遇,以诗唱吟,也算是美好的缘份吧。

陶弘景的传说

陶弘景像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令江苏南京)人,出身江南士族家庭。四岁就能认字,九岁读遍儒家经典,十六岁时。陶弘景不仅读书万余卷,而且善琴棋、工草隶,是江东有名的才子。

山中宰相

陶弘景的青少年时代都处在刘宋统治集团争权夺利的不断纷争之中,所以尽管才高八斗,仕途却并不顺利。他二十岁步入仕途,却屡屡受挫,于是三十岁左右拜陆修静的弟子孙游岳为师,正式步人道士行列。按陶弘景的想法,凭着自己的实力,到四十岁时,应该能做到尚书郎。突际上,到了三十六岁才升到“奉朝请”这样的六品文官。这使陶弘景感到灰心泄气,对着友人发牢骚说:“不如早去,免得以后自寻其辱啊!”于是辞了官职,回到句曲山(今江苏茅山),开始了后半生四十余年的隐居修道生涯。由于他学识渊博,著述甚多,又是从官场隐退下来,所以齐梁两朝公卿大夫都尊敬他,纷纷从之学道。

陶弘景虽说归隐山林,不再出仕,实际上并不甘于寂寞,“身在山林,心存魏阙”,暗中仍注视着山外政局的发展。永元三年(公元501年),萧衍起兵,于次年代齐称帝,建立了梁朝,史称梁武帝(公元502~550年在位)。说起萧衍的称帝,这个山林中之人于此起了不小的作用。

陶弘景早年曾与萧衍有过交往。当他得知萧衍起兵,心中暗暗叫好,立即派弟子戴猛奉表前往表示拥戴。后来又假托神旨,令弟子将标有“粱”字和图画的“符命之书”(图谶)进献给萧衍,帮助萧衍选定国号,为萧衍夺取政权大造舆论。因此,萧衍登基后,对陶弘景格外恩宠,多次请他出山做官,但都被婉言谢绝。他说:“圣上的恩宠贫道心领了。我已是归隐之人,以侍奉道祖为唯一宗旨,大道才是我最后的归宿。请圣上不必勉强。”

后来,陶弘景为了表明自己的心志,让使者给武帝带去了一幅图画。梁武帝打开看时,见纸上画有两条牛,其中一条无拘无束、逍遥自在,在水草丰美的田野上游荡;另一条虽然头戴金笼头,却被人牵着鼻子走。武帝看后,百般感慨地对百官说:“陶先生真是超凡脱俗的神人啊!”从此对陶弘景愈发敬重,绝不再提做官之事。当时,陶弘景得到神符秘诀,准备炼制金丹,但却“苦无药物”。梁武帝知道后,立即派人送去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原料。金丹炼好后,看上去色如霜雪,武帝还亲自服用以试效果。

魏晋南北朝时,随着佛教的传人,佛道两教的斗争十分激烈,都想通过统治者削弱对方,扩张自己的势力。据民间传说当时有一个道士和一位名叫宝志的禅师同时看上舒州潜山(今安徽境内)一带的风景,都想以此作为修行的地点,结果发生争执,互不相让,于是找到梁武帝,请他裁决。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家书(上)

    曾国藩家书(上)

    《曾国藩家书》以清光绪三年的《曾文正公全集》为底本,从一千余万字的“全集”中选取了173篇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最能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按时间顺序分为:养心之道、自勉之道、成事之道、为学之道、交往之道、理财之道、为政之道、养生之道共八个方面。
  • 鲁豫有约:戏骨

    鲁豫有约:戏骨

    此书收录影视界实力戏骨的趣味人生与洒脱态度:不同流,才精彩的濮存昕;这爷们儿是角儿的陈宝国;我的性格是“玩命”的刘威;卡通皇帝张铁林;奶油小生大变脸之唐国强;“两头坏”的王刚等。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些人物如何演好戏,又过好人生?
  • 郭沫若翻译研究

    郭沫若翻译研究

    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为综述,对郭沫若作为翻译家的成功之道、翻译活动、翻译思想以及翻译影响进行了整理与提炼;下编为郭沫若译作评介,对郭沫若的主要译作按德语、英语、俄语、日语及其他语种进行了分类评介;第三部分为附录,分为“郭沫若译论选”、“郭沫若译事年表”、“郭沫若译著详考”和“郭沫若翻译研究资料索引”四个部分,旨在为今后的郭沫若翻译研究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 刘邦发迹史

    刘邦发迹史

    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混混,是如何在秦末的乱世中崛起并登上皇帝宝座的?他如何能打败包括项羽在内的各路豪杰,成为最后的赢家?如果你问刘邦,刘邦可能这么回答:“我没能耐,我游手好闲,但我运气好啊,我凡事看得开,我会招徕人才,能采纳别人的意见”;如果是项羽问刘邦,刘邦会说:“打仗,你行,我不行;用人,我行,你不行!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史上最牛混混刘邦的发迹之路。
  • 美国酒王传奇

    美国酒王传奇

    我那时大概只有四五岁吧。那正是8月中旬前后——加利福尼亚的收获季。我从未见过我的祖父祖母,因为他们留在意大利。我只记得我的外公外婆,他们和一些工人在葡萄园摘葡萄,放进木筐里,然后倒到马车上。那是很累的活儿。小孩子是插不上手的。当我在葡萄架下来回跑累了的时候,祖母把我放进木筐里,推到葡萄架下的荫凉处。她沿着一行一行的葡萄架往前走时,也拽着我跟她一起走。夏日的炎热、一串一串的葡萄和那弯弯曲曲的葡萄藤,以及外婆慈祥的笑容,这一切深深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热门推荐
  • 最强极寒仙尊

    最强极寒仙尊

    一名普通的少年,在一次生死历练中,身体内偶然融入了一根寒冰骨。寒冰骨,可冰封一切,化作能量为己用。从此,他凭借寒冰骨,一路逆天修行,横扫各大圣地宗门。
  •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本书根据《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三版)》及考试大纲编写,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08年至2012年真题解析;第二部分是六套权威预测试卷。第一部分针对真题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解析,并将相关知识点列出,以便读者理解和掌握;第二部分系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内容涵盖了主要考试要点,每套题后附有参考答案和解析。相信通过本书学习,考生能尽快掌握考试要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书内容精练,重点突出,解析深刻、预测准确,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之结晶,可作为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和复习之用,也可供建筑业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 在复杂的世界里,优雅淡定做自己

    在复杂的世界里,优雅淡定做自己

    《在复杂的世界里,优雅淡定做自己》这本书主要从女性的视角去讲述有关男女情爱的故事。虽然说女人的优雅、淡定,主要在心灵与修养,不过女人的幸福却主要来源于爱。在爱中修行的女人,在爱中得到成长的女人,在爱中得到完美的女人,同样能够让自己过得优雅、淡定。这本书里一共有29个故事,有爱一个人时的感动和喜悦,也有离别时的淡然和优雅,可无论是什么样的故事,它都一定有你的影子。读者在看到自己影子的同时,都能从中得出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智慧,从而让爱情像诗歌一样的浪漫,也能把生活安排得从容不迫、有条不紊,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美丽,活成优雅、淡定、人人都钦羡的样子。
  •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波澜世界

    波澜世界

    修仙者,食风饮露,以自身为容器,吞天地灵气,壮大己身,天灭我不灭,成仙者一怒,山崩地裂,日月倒悬,端的好威力……仙佛道兵血,妖魔鬼邪巫。十条长生途,任我逍遥游。
  • 如戏

    如戏

    他叫白英台,不是祝英台。从小到大,人们都爱叫他祝英台。不过,祝英台就祝英台吧,白英台无所谓,反正都是英台。当年白英台他妈妈就极力反对他爸给他起这个名字,她觉得给儿子叫英台,太女孩味,还认定人家会把他叫成祝英台。白英台不得不佩服他妈妈,她的确很有预见性,只是最终也没有拦住他爸爸在户口本上写下白英台这个名字。白英台他妈妈说,她刚怀孕那时,他爸爸就把这个名字准备好了,也就是说无论他是男的还是女的,都叫英台。
  • 恕中无愠禅师语录

    恕中无愠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强变异

    最强变异

    因为先天的兔唇和矮小,我被母亲抛弃,被同学欺负,连亲生父亲都抛下我远走海外。自暴自弃的自杀未遂使我拥有了如同吸血鬼一般的体质。依靠这特殊的体质,我从一个人见人欺的丑鬼变成了人见人怕的高帅富掌权人!虽然曾经的阴影已经过去,但心中的伤痕时时刻刻提醒着我曾经的怨与恨……这天,一个呆萌小美女到我部门报道,长久的阴影让我一下认出了她!这个外表清纯天真的女人就是当年我被抛弃的导火索!我的复仇之路,从此揭开序幕……
  • 无解遇见你

    无解遇见你

    “你以后每个周末都必须来这一趟,每次待够一个小时。”一句转身既忘的闲话就这样记录在他心里,他只想听见她问他一句:“你怎么在这?”然后他顺势回答:“我在等你啊!”
  • 豪门英雄

    豪门英雄

    年近六十岁的钱满川是青州府城南有名的土财主。近年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那久久埋藏于心底、在他有生之年亲眼看着三儿子钱如水考中秀才、荣宗耀祖的期望与日俱增。可谓老而弥坚,变得越来越迫切了。一个区区穷酸秀才,何以让这个家财万贯、鲜衣怒马的财主痴迷到如此程度?这得从钱家早年的一场官司说起。钱满川的老爹在五十岁那年为争夺一方上好的土地与邻村一家张姓财主打起了官司。钱家仰仗雄厚的家底,不惜血本地拿出了大把的金条、成箱的银圆,上下打点,左右疏通,终使官司有了八成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