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2700000027

第27章 明代(1)

明代是一个学派峰起、思想活跃、人才辈出的时代,如“明代四才子”等一大批丈人俊杰,都在中国文化的长廊中留下了灿烂的一笔。伴随着他们的人生,也留下了许多饶有风趣的传说。

施耐庵传说

施耐庵雕像像施耐庵(约1296—1370),名子安,一说名耳,字耐庵,元末明初杰出的小说家,生平事迹不详,所著《水浒传》反映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著书赠女

施耐庵一生都很穷,没有什么家产。有一年,他的女儿要出嫁了,可是他办不起嫁妆,于是就把一部书稿送给女儿,并且对女儿说:“孩子,为父一生穷困,不能给你置办嫁妆,只有这部稿子送给你。要是将来生活贫困,就把它拿到书坊去卖吧。”

不料他的女儿后来的确生活艰难、难以为继。就其把书稿拿到书坊去卖。书坊老板看完稿子,暗暗惊叹这是一部好书,就想把它骗来,于是就对施耐庵之女说:“大嫂,我们老板不在家,你这部稿子我也看不出好是不好,做不了主。你先放在这里,等我们老板回来看了再说吧。”施耐庵的女儿不知是计,便把稿子放在书坊里。过了三天,她又去打听。这时老板已经把稿子全部抄去,便对她说:“大嫂,你这部稿子我全部看过了,没啥希奇,别人早已写过了。这…部我们不打算再要了。”当下就把稿子退给了她。

日子过不下去,书稿又卖不掉,施耐庵的女儿很是伤心,埋怨父亲不该哄骗她,便一路哭回娘家去。施耐庵见了忙问缘故。女儿气冲冲地说:“都是您骗我!”这一来,施耐庵越发不知从何说起,连忙说:“孩子,到底什么事,你给为父说清楚了再责备我!别说为父不曾欺骗过你,别说是自家女儿,就是三岁孩童也不曾骗过啊!”女儿听父亲这么一说,便把卖书稿的情形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施耐庵一听,知道女儿受了书坊老板的骗,心里也很生气,却哈哈大笑道:“孩子,你上了书坊老板的当了。这部书稿是我在江阴做的,名叫《水浒》。书坊老板一定是见它是部好书,就先把它抄去了,再把稿子退给你。”女儿知道自己受了骗又错怪了父亲,一时悔恨,哭得更加伤心了。施耐庵连忙安慰她说:“孩子,别难过,为父自有法子对付他。我那部稿子只写了三十六天罡星,才六十回,还算不得一部完整的书。现在既然被他骗去了,那我就再写六十回,把七十二地煞星也写进去,写成一部完整的书,他骗去的稿子就毫无用处了。”

女儿听了父亲的话,转悲为喜。施耐庵也真的又写了六十回,编成了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

一言心语

“真金不怕火炼”。施耐庵以“真金”继续唤发出光芒。使书坊老板欺骗剽窃的诡计彻底粉碎。并且在这件事的促动下更加地充实了书的内涵,使书的价值大大提高。

高明传说

高明(1305—1359)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温州瑞安人,元末戏曲作家。至正进士,曾经担任过处州录事、福建行部事等职。他著有南戏《琵琶记》等,诗文集《柔克斋集》,也有清代辑本。

高明与三杯亭

高明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外出求师,跟义乌一位名叫黄绍的老师学习。那时私塾的一般学生总是把经书读得滚瓜烂熟,唯独高明很少读经书,却喜欢与民间艺人交往。因此,曾遭到一些同窗的歧视,学习还未期满,他就告辞回乡了。

高明走后,黄绍老师走到高明的书房,偶然在壁柜里发现一部《琵琶记》的草稿,看手迹是高明写的。黄老师开始只不过随手一翻,但不觉就被那引人人胜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他摇晃着脑袋,一气看下去,越看越觉得放不下手。特别是当他看到《琵琶记》的主人公赵五娘“糟糠自咽”、“祝发买葬”、“代尝汤药”等章折时,被赵五娘那自我牺牲、舍己为人的可贵精神和她那善良、勤劳、坚韧的美德所感动,不觉中吟诵着《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唱段,不觉中眼泪已滴到稿子上。

黄老师擦去两颊的泪痕以后,立即叫书童准备好酒肴和笔砚,火速追赶高明。

师童两人气喘吁吁地追到义乌城时,忽然乌云密布,一阵狂风过后,雨点像瓢泼那样地直泻下来。书童见此情景劝说道:“老师,还是歇一歇,待雨停了再追吧!”

“不可,如果歇一歇脚,恐怕就追不上高明了。下雨可以撑起伞走嘛!”黄老师说完,紧握雨伞踉踉跄跄地只顾往前追。当师童二人追到离义乌城十里的长亭时,凑巧高明也在这亭里避雨。他一见黄老师浑身这副湿淋淋的模样,不禁大吃一惊,连忙上前作揖施礼说:“老师,今日冒雨赶来,有何要事吩咐?”

黄老师还了礼,神采奕奕地直言说:“老夫在壁柜里看到你写的《琵琶记》,真是出手不凡。我老夫教书教到两鬓生霜,从未碰到像你这样有才华的学生。所以,老夫今日冒雨赶来,一则特向你请教,二则略备酒肴,前来饯行。”

高明被这突如其来的赞扬感动得热泪盈眶,但又感到有点不好意思。他连忙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说:“老师过奖了,还要请老师多多斧正呢?”

黄老师一边还礼,一边亲切地招呼高明坐在亭子中的石凳上,并叫书童把带来的酒肴摆在石桌上,兴奋地说:“高生,我们好好坐下来谈论谈论《=琵琶记》吧!”黄老师边讲边为高明斟满一杯酒,也给自己斟了一杯。

高明对黄老师的盛情,十分感激,他躬一身说:“老师,你满头银发,冒雨赶了十多里路,这叫晚生怎么承当得了!”

“能追到你,痛痛快快地喝两杯,畅谈一番,也心里愉快!我过去看了不少前人的名著,总感到那些文人所写的曲词,不及你写的《琵琶记》那样有生气,那样打动人心。”

高明听了黄老师的夸奖,脸上感到火辣辣的,他低下头思索了一会儿,谦虚地说:“晚牛并无什么好谈,只是牢记陆游告诫他幼子的两句话:‘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我不过仿照陆游的话,跳出书本的圈子,多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注意把老百姓的苦乐呼声写入作品而已。”

黄老师听了频频点头,举起酒杯钦佩地说:“来,为你写《琵琶记》能跳出一般文人的俗套而干杯!”

师生两人干了一杯酒以后,谈得更酣畅了。黄老师又为高明斟满一杯酒,捋着生霜的两鬓说:“你的《琵琶记》中,不仅用精雕细琢的笔法刻画出蔡伯喈、赵五娘等人物的鲜明个性,而且语言生动流畅,在音律上运用了众多的曲谱,不论是曲和词都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对此有何诀窍?”

高明连忙欠身说:“晚生并无诀窍,只是多交了几个民间艺人的朋友,虚心拜他们为师,在《琵琶记》的三百零三段唱词中,他们帮助我搜集了二百三十个曲调。我每写好一折,总把草稿念给他们听听,或请他们试唱,帮助琢磨文字,直到琅琅上口为止。”

我教书教到胡须都白了,还未见过像你这样写文章的!”黄老师抹抹胡须,满意地望着这个英姿勃勃的年轻人,又一次高举酒杯说,“来,为你的《琵琶记》的成就,再干一杯!”

师生两人越谈越有劲,可是时间已经不早,高明还要上船赶路。最后,黄老师又为高明斟满第三杯酒,祝愿说:“愿你在文学上早有建树,干杯!”师生连干了三杯酒以后,黄老师叫书童打开笔砚,用高明那雄健的篆书,在亭子的墙壁上写了“三杯亭”三个大字,用以纪念这次有意义的饯行。以后,人们就运用了这个亭名。临别时,黄老师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送高明到了江边。江水滚滚,船老大不断地催促高明上船,可是黄老师还是紧紧地握住高明的手,相对无言,两眼含着泪花。终于分手了,黄老师还踮着脚,凝望着远去的帆影渐渐消失了,才迈着蹒跚的步子慢慢地回家去了。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言心语

书本的知识对于创作固然重要。但好的作品还需要独辟蹊径、不落俗套。更需要关注现实生活。正如陆游所言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刘基的传说

刘基像刘基(131l—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明初时的大臣、文学家。元末进士,朱元璋起兵后被征聘为谋臣,协助朱元璋统一天下,并参预议定明初的典章制度,官至御史中丞,封为诚意伯。他擅诗文,著有《诚意伯文集》、《郁离子》。

通宵达旦写奏章

传说刘伯温为人平易近人,而且关心百姓疾苦,时常便服简装出行,察访民情。一次,他来到了江南一带,通过处州,决定到青田看看。来到陈山埠,已是中午时分,他肚里饿得慌,想搞点吃的。见山下有户人家吃黄橙橙的饼,刘伯温向他要了一只,打舌尖一尝,顿觉干涩涩,苦连连的。刘伯温确实难以下咽,便问道:“这是什么饼?”那人说道:“糠皮掺玉米做的。这年头能吃到这样的饼,还算不错哩!”刘伯温深深叹了一口气,放下那个饼,非常伤心地走了。

刘伯温来到锦水。只见到处高峰插云,不少贫苦农民在高山上砌石开田,弄得汗流浃背。他问道:“大家不是说‘青田丽水滩连滩,锦水滩头栽牡丹’吗?”农民们摇摇头说,客官有所不知,且听我道来:

瓯江江水绿油油。

从来田字不出头。

种田儿郎没有米,

一年到头眼泪流。

刘伯温听了叹了一口气说:“想不到这里会这样苦!”来到洪府前,心想这里是当初南宋洪妃的故居,生活一定不错吧!刘伯温转过一个山弯,只见一群衣衫褴褛的姑娘在摘苦菜。刘伯温好奇地问道:“你们摘苦菜做什么?”

姑娘答道:“当饭吃。”

另一个姑娘道:“皇妃娘娘好风光,穷人难喝薄粥汤。三餐苦菜算不错,哪有皇家怜穷郎?”

刘伯温听了深深地叹口气道:“原来你们也这么苦呵!”

刘伯温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好容易爬上水南岭,坐在岭头凉亭乘凉,只见几个衙役押着一个农民走过去,刘伯温问旁边的—个农民:“这个人犯了什么罪?”那个农民答道:

三年大旱三年灾,

十成只收一成粮;

缸无粒米难完税,

衙役提人苦难当。

百闻不如一见,原来青田百姓苦到这步田地。他在岭头里面的村子里就写起表呈文章,启奏皇上,请求给青田百姓减免租税。他写呀写呀,一直从深夜写到天亮。开头写到:“青田,青田,迭石成田;山无粮,水无粮,税粮减半再减半。”

刘伯温决定不回青田,火速赶回京城为民请命。

回到京城后,刘伯温为办妥大事,五更时分,提早上朝。这时金殿还是冷清清的没个人影。他将奏章展开放在御案上。五更三点,景阳钟响,龙凤鼓鸣,朱元璋升殿了。他看着御案上压着奏章,自言自语道:“哪来的东西?”不觉好奇地读下去:

“青田,青田,迭石成田;山无粮,水无粮,税粮减半再减半。”

当朱元璋读到“再减半”时,只见刘伯温从容地跨出一步,面对群臣道:“万岁降旨,青田税粮减半再减半!”紧接着俯首金阶奏道:“谢我主圣恩浩荡,泽及黎民,大明江山像松柏长青。”

朱元璋到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刘伯温做的好戏,可“君无戏言”,只好顺势减掉青田的税粮。

刘伯温为民请命,体贴百姓的事迹感人深切,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他通宵达旦写奏章的村子,取名为“章旦”。刘伯温从此更受人民爱戴。

一言心语

人生最有意义也最能闪现光彩的就是为别人多做一点好事。刘伯温体察民情、关爱百姓、上奏减税。正是感人深切的一道美丽光环。

解缙的传说

解缙像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代文学家,洪武进士,永乐初,任翰林学士,主持纂修《永乐大典》,颇受重视,后因犯上而入狱,最终被活埋雪中而死。著有《文毅集》、《春雨杂述》等。他才高智广,出口成章。文人学士都十分钦佩他。

妙对得妻

解缙从小喜欢吟诗作对,十几岁时他的名声就比较大了。在他附近住着一个告老还乡的李尚书,听说解缙很有才气,非常不服,心想一个做豆腐人家的儿子,还能出口成章,吟诗作对。

过年的时候,李尚书派家人去叫解缙,解缙一听,面带愠色地对李尚书派来的家人说:“新年新岁的,我一不欠钱粮,二不欠官银,他凭什么叫我去?如若真有诚意,该用大红帖子来请,否则我是不去的。”李尚书的家人没有办法,只好回报李尚书。

家人走后不久,真的又拿着大红帖来请了,解缙这才跟着去了。解缙走到李尚书的家门前,等候在那里的人连忙把门关上,只开了旁边的一个小门,要解缙从小门进去。解缙见状,淡淡一笑,站着没动。这时,李尚书在门内大声说道:“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应道:“大鹏展翅恨天低。”李尚书听了一惊,这孩子口气不小,忙命大开中门,迎接解缙进去。

李尚书见解缙身穿绿袄,就说:“井里蛤蟆穿绿袄。”解缙见李尚书穿的是红袍,就答道:“锅中螃蟹着红袍。”李尚书一听,暗想,这小东西果然厉害,我把他比做活的,他却把我比成死的。李尚书又用手往上一指,说道:“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意思是你好大胆,敢在这里胡闹。解缙一昕,神态自若地应道:“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敢弹?”意思是,别看你是做官的,你敢弹我一指头?

李尚书见解缙着实聪明,有点喜欢这个后生了,于是命家人摆下酒席款待解缙。席间,尚书故意问道:“你父母是做什么的?”解缙说:“父亲在街头,肩挑日月卖;母亲在家里,双手转乾坤。”李尚书一听,这孩子真会说,他父亲每日挑着圆筐卖豆腐,他说是“肩挑日月卖”;他母亲每日在家里磨豆腐,他阄说是“双手转乾坤”。李尚书想着想着,便决定将小女嫁给这个聪明过人的后生,于是,到里面去请夫人出来相陪。夫妻俩一商量,便把此事定了下来。席间,李尚书把这一想法说与解缙听,解缙痛快地答应了下来。吃了酒饭,向李尚书要了小姐的生辰八字,解缙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一言心语

古语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从这个传说,可以看出解缙不仅从书中学到了满腹经论。并且还从中获得了美妙的姻缘。

智说皇帝

传说解缙通过与李尚书作对联赢得了李尚书的喜爱,并成了他家的女婿。一天,皇帝忽然下了一道圣旨给李尚书,限期要他进贡公鸡蛋。

李尚书接到圣旨,魂都吓掉了。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世上哪有公鸡蛋呢?原来,李尚书在朝时得罪过几个人,告老还乡后,那几个人还是不放过他,在皇帝面前说李尚书家里有公鸡蛋,皇帝这才下了圣旨。

这下可好,急得李尚书躺在床上就像得了重病一样。他的夫人说:“你总是夸解缙聪明。现在出了这样为难的事,何不叫他来商量一下。”

解缙来到书房听了此事,咯咯笑起来:“这样一点儿芝麻大的事,有什么急的?这样吧,你准备一只官船,插上进贡的旗子,挂两个大灯笼,灯笼上写上你的官衔,我替你去,到京城进贡公鸡蛋。”

李尚书说,“没有公鸡蛋你怎样去进贡?弄得不好会有欺君之罪。”

解缙说:“不怕,我有法子。”

李尚书不知道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自己又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只好依着他,一切照他说的办了。

解缙到了宫里,施了礼,跪在御座前。皇帝一看是个伢崽,就问:“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来做什么?”

解缙从容地答道:“小人姓解名缙,吉水人,代李尚书来讲贡的。”

皇帝又问:“李尚书是你什么人?”

“是我岳父。”

“你岳父怎么不亲自来?”

“我岳父生崽,在家里坐月子,不能来。”

皇帝听了,哈哈大笑;“男人怎么会生崽?”

解缙忙道:“启奏万岁,男人不会生崽,公鸡哪会生蛋?”皇帝一听,觉得有理;“是呀,男人不会生崽,公鸡哪会生蛋?”

进贡公鸡蛋的事,就这样取消了。

皇帝见解缙聪明伶俐,很喜欢他,就把他留在身边,还封他为学士。

一言心语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拜伦

    名人传记丛书:拜伦

    名人传记丛书——拜伦——为自由而战的伟大诗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等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最美林徽因

    等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最美林徽因

    男人都想有她这样素淡如莲的知音,女人希望像她那样和有情人做快乐事。为什么要读林徽因?她是让三大才子魂牵梦绕的奇女子,民国学者眼中学识渊博的林先生,文学与建筑的双料才女,事业与婚姻美满无暇的女神。最真实的林徽因,温雅如玉,民国气质,美到极致,纵然岁月流转,未曾输给时光。
  • 北洋文流:六君子传

    北洋文流:六君子传

    1915年,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成立筹安会,支持当时的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公开支持恢复帝制,实行君主立宪。8月23日,杨度亲自起草的筹安会宣言公开发表,大声疾呼道:“我等身为中国人民,国家之存亡,即为身家之生死,岂忍苟安漠视、坐待其亡?用特纠集同志,组成此会,以筹一国之安。”此六人被称为“筹安会六君子”。《北洋文流:六君子传》从筹安会六君子入手,重现了自民国建立到袁世凯复辟失败的历史。
  • 雍正大传

    雍正大传

    雍正王朝到底是个怎样的气象?历史学家列举五百年明清史上发生的十四件大事,短短十三年的雍正王朝,就占两件,足见雍正的魄力以及那个时代是何其重要。雍正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史家说他“刚毅明察,纯系政治家之作风”,“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算得上是一代英主;但历史上也留下他得位不正、弑父鸩母、刻薄好杀、大兴文狱、未得善终的累累恶名以及扑朔迷离的宫闱谜案。本书通过对中外诸多史料的整理与研读(如洋溢着他强烈感情色彩的朱批奏折),以人性化的笔调去观照雍正的内心世界,还原一位帝王充满复杂情感与生命张力的人生,解读了雍正鲜明的个性是如何晕染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气和人文底色,而那个时代又是如何赋予了雍正毁誉参半的人生的。同时,讲述了这位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的四阿哥,是如何凭借自己隐忍、自律的品格,逐渐走进康熙的视野,并以大业相托的;站在他清理百年历史积弊的高度,客观评述了这位改革雄主的精明、果决,高超的御人权术和制度建设,严打贪腐、勤勉务实的施政风格,以及在他的感召下,雍正王朝名臣辈出、吏治刷新的奋进气象,却又山雨欲来、波谲云诡的历史变局。
  • 将星纵横: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将领

    将星纵横: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将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我们应当认真吸取这次大战的历史经验教训,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这就是我们编撰《第二次世界大战纵横录》的初衷。该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该书主要包括战史、战场、战役、战将和战事等内容,时空纵横,气势磅礴,史事详尽,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最最有阅读和收藏价值。
热门推荐
  • 七星战神第一部血魔帝国

    七星战神第一部血魔帝国

    史诗大作,兽魂,五行,石佛,魔笛,神鞭,瞬移,毒阵……悬念,阴谋,权力,奇迹,希望!无天神,无重生,无系统,无穿越。携伙伴,率军团,灭狂魔,抱得美人归!少年泠雨终成七星主宰!
  • 宫心计:毒凤妖娆

    宫心计:毒凤妖娆

    桃面红妆,本要博得君王一笑,不想拥倾城之貌,却只能看陵守墓。家世显赫,贵为丞相亲女,还有被人悄悄配阴婚二没人能救。新皇登基,她也只是世间浮沉一介子,终没有想到会得他的青睐与爱怜。然而,假心终归不是真,她不过是他手中一枚庇护他人的棋子。几番风雨坎坷路,一颗七巧玲珑心,早已看透世间冷暖人心,却还是逃不出的命运,躲不开的红尘。试问公众红袖满天下,能的几许情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灾难世界大穿梭

    灾难世界大穿梭

    我叫林哲,一场意外让我获得了进入电影世界的奇妙能力。或许听起来很牛逼,但是为啥我穿越的全是灾难片啊?我一个连生存都要靠爸妈救济的渣比,该如何在这些危机四伏的环境中活下去?在线等,急!群聊:846100372
  • 若如初见为谁而归

    若如初见为谁而归

    林坤,你是选择复仇还是忘记由你来选择既然你选择了复仇,那我就会离开你。小时候发生的一切,我选择忘记故事从重逢开始,到她结婚结束。
  • 妃倾天下:太子第一千次追妻

    妃倾天下:太子第一千次追妻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绝世杀手,一朝穿越到懦弱无能人人鄙夷的废材嫡女身上,再次睁眸,冰冷围绕,她已不再是那个她,斗姊妹姨娘,获稀世奇宝,得可爱萌兽,看她倾尽天下!大叔型的皇帝,正太型的太子,腹黑型的王爷,当遇到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她又该如何抉择?百年的身世迷离,当千年前的那一场情债慢慢揭开,却是罄竹难书。“你叫顾七夜?真的是一夜七次吗?”她有些懵懂。“我不介意让你亲自试试。”男子笑的邪魅。
  • 梨树县乡土志

    梨树县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El Verdugo

    El Verdug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朝与暮我与你

    朝与暮我与你

    钟情舔狗vs新闻记者发布会结束之后,一名女记者问王燮之,“王律师,我还有一个问题问您,是关于您自己的?”各家报社的记者和摄像们在陆续的准备离场,听到这段话,都渐渐地不在走动,已经关了的摄像器材又重新开机,等待着这位最近名声鹊起的律师回复。王燮之愣了几秒,弯唇笑了笑,随手拿起桌上的矿泉水,语气亲和,“您说。”女记者松了一口气,提问道:“听说您最近有了一个新称呼,感觉如何?”他抿了几口水,眉头微蹙,似是没听明白这个问题。女记者见王燮之不为所动,又说,“大家最近都喊您王泰山!”王燮之眉头松展,垂眸浅笑,“很开心,也很享受。”女记者得到满意的回答,“恭喜您。”“谢谢”他说的很真挚,又说:“我感谢赋予我这个称呼的人,我的女儿,同时感谢我的妻子,也谢谢大家对我们的关爱。”这样简单的一个采访,当天就上了热搜,沈莘刷着手机,看到这一段被剪辑的采访,眼眸中的笑意一路蔓延在嘴角,而那盛满爱意的酒窝似乎是醉倒了她。我遇见你,我记得你,这个城市天生适合谈恋爱,你天生就适合我的灵魂
  • 风行录之风将起

    风行录之风将起

    异象生引天外来客,千年局现对弈之人。天下乱局,英豪并起。千年布局,有人一肩挑之。执子而弈,对与错,恶与善,谁人知?曲终人未散,却已不复初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