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2700000028

第28章 明代(2)

谬误终究是立不住脚的。但在特定的情况下,要使它不攻自破。还需方法。先不说解缙怎样用妙语回答李尚书,就说贡公鸡蛋吧。这简直是天大的谬误。也正是这个谬误恰恰被解缙利用了,并使皇帝收回成命。由此看来语言的巧妙的确是一种绝大动量。

解缙与《凉州词》

有一天,永乐皇帝向他展示一柄折扇说:“此扇是外国进贡来的珍品,可惜上面只有画而无题字,实为美中不足。所以今天召你进宫,是想补写诗词于扇上。”解缙听完后,即请皇帝命题,皇帝说:“扇上的画就是题。不管你抄录别人的也好,你自己作的也好,只要符合画意,就可以。”解缙接过折扇一看,原来这幅画是按唐人《凉州词》的诗意画的。这首诗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缙当场就在扇上写下这首诗,呈给了皇帝。

皇帝见诗,心中大喜,当着满朝文武官员夸赞解缙笔走龙蛇,诗切画意。王侯大臣,也都争相欣赏解缙的书法。

谁知解缙在写诗的时候由于一时疏忽,竞把诗中的“间”字漏写了。当时他自己没发觉,皇帝也没发觉,王侯大臣中有发觉的,也闷在心里不说,暗为解缙担忧。因为古时给皇帝办事,不允许有丝毫差错,否则就是对皇帝不忠,可囚可杀。解缙掉字这事,当然非同小可:有意写掉是“欺君”、“戏君”;大意写掉是“轻君”、“慢君”。不管怎么说,罪责难逃。

偏偏冤家遇着了对头,汉王朱高煦也发现了这事。朱高煦凶立太子之事,深恨解缙,总想伺机把他除掉,今遇此事,心中高兴极了。第二天早朝时,朱高煦故意当着文武百官,向皇帝奏道:“解缙自恃其才、目无君丰,竟敢乘写扇之机,漏字戏君欺主,如此狂乱之徒,今不杀之,后必酿成大患!”皇帝听罢高煦的话,细看折扇,诗中果然掉一“问”字,心中大怒,立即宣解缙上殿。解缙上得殿来,皇帝怒目而视,大声斥责道:“胆大的解缙,朕如此器重于你,任用你为翰林学士,在朝伴随朕左右。你竟敢乘写扇之机,漏字戏君欺主!该当何罪?”解缙一听,忙跪地言道:“臣为圣上办事,一向忠心耿耿,尽心竭力,戏君欺主之事,不知从何说起?”你看,皇帝将折扇扔在解缙面前说:“铁证如山,岂容抵赖!”解缙双手将折扇捧起一看,大惊失色,心中暗道:

“天哪,天哪!我怎么漏写了一个‘间’字呢……”

“来人呐!”皇帝话一m口,高煦就赶紧带着四名武士,钢刀出鞘,杀气腾腾地将解缙揪住。皇帝接着说:“如此狂乱之徒,今不杀之,后必酿成大患。推出去斩了!”高煦等人正要将解缙推出午门斩首,文武百官惊恐万状,解缙却哈哈大笑起来。皇帝一挥袍袖,将武士挡住问道:“解缙,你笑什么?”

解缙说:“我当为了何事,原来是……”他向高煦望了一眼,接着说道:“原来是有人向万岁进了谗言,闹出一场误会。”“什么误会?”皇帝说,“明明是你漏写一个字,怎说是他人乱进谗言?”解缙道:“圣上请息怒,听为臣慢慢讲来。”他从从容容地拾起地上的折扇,说:“这是我现作的一首《凉州词》,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仅一字之别。不想与我有宿怨之人,竟妄想借此蒙蔽圣上,置我解缙于死地。”说完,他展开折扇,指着扇面说:“王之涣的《凉州词》实为诗而不是词,所以有个‘间’字。我作的这个《凉州词》,实为词而不是诗,当然没有‘间’字。”皇帝说:“既然如此,你就在这大殿之上,当着文武百官读读你的《凉州词》吧。只要大家听了以后,都称赞是你的作品,孤土不但不问罪,而且还会重重有赏。若其不然,立即斩首。”“谢万岁!”解缙叩头起身,双手捧扇,当众念道: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缙念得有声有色,君臣赞不绝口,高煦一言不发,只呆呆地望着解缙。

解缙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逢凶化吉,领赏而去。

一言心语

灵活的思维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可以说再大的风险也能在机智中化解,但机智来源于你的才学。

沈周的传说

沈周像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石翁,长洲(今江苏吴县)相城人,明代中叶著名画家,不应科举,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擅画山水,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周画山

传说在距沈周的家乡相城东宅里村西北二里路的地方,有一个叫“画师湖”的小湖。传说,曾有凤凰在湖里洗过澡,水是活的。沈周用湖里的水绘画,所以能画啥像啥,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湖叫做“画师湖”。

从画师湖向北望去,就是常说的虞山。这座山多变,有的说它一天有七十二变:春夏秋冬,早晚中昼,风雨阴晴,变化不同,颜色也捉摸不定。刚刚看上去还是红的,转眼间,就由红变青,由青变蓝,在云堆中忽隐忽现。每天太阳照射在山上,山的折皱也是变化多端,山影倒映到水里,水面色彩更是变化无穷。沈周决心要画好这座多变的虞山。他每天雄鸡报晓就起身,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他站在湖边一边看,一边画,不论是炎夏寒冬,还是起风落雪,天天如此。几年下来,他终于摸透了虞山七十二变化。眼看大功即将告成之际,沈周忽然发现虞山比孙行者七十二般变化还要多一变,心里实在画得有点不耐烦了,便想把画笔、画盂全都抛掉。但他转念一想,还是咬紧牙关画了下去,最后终于大功告成!

这样,沈周的山水画,得以赫赫有名!

一言心语

凡事都需要毅力和耐心。这是实现理想的关键。沈周画山的传说,正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即坚持就是希望,坚持就会成功。

王磐的传说

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是明代散曲家、画家。少时薄科举,不应试,筑楼于高邮城西,与当时文士谈咏其间,自号西楼。所作散曲,题材广泛;善画。有《王西楼乐府》。

王西楼嫁女

明朝正德年间,高邮出了个画家,叫王磐。他画画的地方,叫西楼,就自称王西楼。传说王西楼画画的笔是支仙笔,画出来的画很有神!

王西楼中年丧妻,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叫青贞。那年,青贞要出阁了。夫家是城里一个有钱人家。王西楼家里清寒,办不起嫁妆,想来想去,决定把自己画的画算陪嫁吧。王西楼把这意思跟青贞一讲,青贞倒蛮乐意。王西楼一时高兴,又在西楼上画了一幅《蝉竹图》,一并装在箱子里,送给女儿作嫁妆。

到青贞过门那天,她婆婆一看青贞的嫁妆,气死了,说:“王西楼嫁女,画多银子少。要这些破纸干什么?倒把穷气带来了!”说着,就把画朝灶洞门里塞。这事被青贞听到了,急得不得了。新娘子又不兴跑东跑西的,只得叫伴娘去看看。伴娘跑去一看,坏了,画都被塞进灶门里去了,只剩一张还不曾烧着,她赶紧抢回来交给青贞。青贞一看,就是那张出嫁前才画的《蝉竹图》,就不声不响地收了起来。

三朝一过,青贞就把这幅画挂在房间里,小俩口处得蛮好。新官人看看那幅画,几根青竹子,有根把已熏黄了,有根竹竿上,还爬着个知了,就像活的一样。新官人问青贞:“那几根竹子怎么发黄的?”

青贞说:“怕是给灶火熏黄的。”

新官人一听,才相信是神画,说了:“这么好的一幅画,挂在房里多不当。”说着,要把画挂到堂屋里去。哪晓得,青贞婆婆不答应:“画的东西真要是活的,有一节竹子我磕一个头。”

青贞怕婆婆又把它烧了,只好把《蝉竹图》仍挂在房里。有一天夜里,小夫妻俩睡在床上,忽然听到画上有“沙沙沙”的声音,就像竹子被风刮一样。小俩口爬起来点着蜡烛一看,怪了,那画上的竹竿,影影绰绰还在摇晃,再一看,那知了也换了地方。青贞心里有数,因为她是看着自家父亲画的。画的时候,这个知了是画在竹梢头的,这会儿,知了到了竹根头上了。小夫妻俩这下留意了,轮流朝着《蝉竹图》望。两天一过,小夫妻俩明白了:这个知了会报时。那根竹子刚巧十二节,知了每过一个时辰就爬一节。

青贞忙把这事告诉婆婆听,她婆婆还是一百个不相信:“要是它能报时辰,我数过了,这几根竹子总共四十九节,我就磕七七四十九个‘四方头’!”

听了这几句话,青贞气得当天夜里没睡着觉。到了半夜,只听《蝉竹图》上“劈啪”一声,她吓了一跳,刚爬起来,又是“劈啪”一声,是竹子炸开的声音。再一听,又像有知了飞走的声音。她朝窗子外一看,院子里一片火光。不得了,家里失火了。小夫妻俩拼命死喊,幸亏喊得早,救得快,火才没烧起来。

第二天,青贞把这事一说,她婆婆就叫人把画挂到堂屋里来。大家一看,一点不假,那画上有两个竹节已经像被火熏得裂开了。那只知了又飞了回来,还爬在竹竿上。这下,她婆婆终于相信了。从此,高邮就传下了一句老话,叫“王西楼嫁女,画(话)多银子少”。这件事情一时传为佳话。

一言心语

尽管传说的神奇。但从中正道出了画师的神来之笔。并由此不得不令人折服的高超技法。

祝枝山的传说

祝枝山像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江苏吴县人,明代时的大书法家、文学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擅长诗文和书法,小楷学钟繇、王羲之,狂草学怀素、黄庭坚,笔势劲健,又能出入变化,自成面目。著有《怀星堂集》等。

对斗三秀才

据说有一次,祝枝山来杭州游玩,人们慕名相邀,求联索书者络绎不绝,把个祝才子忙得不亦乐乎。不料好事多磨,无意中得罪了杭州城里的显宦徐某。徐某说祝枝山卖弄学问,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一天,徐某邀请城中三个最富才学、自命不凡者,要与祝枝山斗对。

三个秀才洋洋自得,有备而来。甲秀才欲夺先手,有心刁难,出一上联日:

屋北鹿独宿。

五个字全用的是同韵字,难度不小。祝枝山成竹在胸,随口对日:

溪西鸡齐啼。

用的也都是同韵字。

乙秀才见未难倒祝枝山,摇头晃脑地走上前来,吟一联日:

童子打桐子,桐子不落,童子不乐。

用的是谐音。祝枝山略加思索,也以谐音相对:

麻姑吃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

丙秀才看看还没有难倒祝枝山,更加挖空心思地出了一联:

大丈夫半截人体。

构思巧妙,并含鄙视之意。祝枝山笑问丙贵姓,丙秀才说姓“朱”。祝枝山即对日:

朱先生三个牛头。

不仅精妙巧合、工稳贴切,而且反唇相讥、嘲讽辛辣。

三个秀才一听,面面相舰、张口结舌,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一言心语

三个秀才原来自鸣得意,想出一下祝枝山的难堪。没想到枉费心机、颜面扫地。可谓是:真金不怕火炼。

祝枝山闯席赋诗

一天,唐伯虎和文征明瞒了祝枝山躲在一处喝酒,不料祝枝山得知,急忙赶到那里,就要硬吃。唐伯虎向文征明使个眼色,对祝枝山说:“今天吃酒,有个规矩,必须即景吟诗一首作谜面,打一昆虫名,否则不准吃。”祝枝山说:“那好,你们先说。”

唐伯虎首先开口:

菜肴香,老醇酒,不唤自来是此君,

不怕别人来嫌恶,撞上席来自营营。(苍蝇)

文征明接着道:

华灯明,喜盈盈,不唤自来是此君,

吃人嘴脸生来惯,空腹贪图乱钻营。(蚊子)

祝枝山听后,知道他们在取笑他吃白食,他佯作不知,也吟了一首:

来得巧,正逢时,劝君莫吝盘中食,

此公满腹锦绣才,不让吃喝哪来诗?(蚕)

吟罢,三人相视大笑,直喝得大醉方归。

一言心语

从上述传说中,可以看出文人的情趣与雅致,可谓怡情逸兴、诙谐有趣。

唐寅的传说

唐寅像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等,吴县伶江苏苏州)人,明代书画家、文学家,擅长画山水,兼精人物、花鸟,工笔、写意俱妙,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

“神画”之传

唐伯虎年轻的时候贪玩,天天玩到半夜才回家。他家住在小巷子里,巷口有个栅栏,一到天黑,就上锁了。唐伯虎半夜同来,每每都进不去。这一带有个姓张的更夫,心地善良,每次听见唐伯虎回来,都赶来开栅栏门。一日三、三日九的,唐伯虎过意不去了,就画了张画送给更夫。

更夫晓得唐伯虎有一手好画,就是从没见过。这次唐伯虎送了他一张,非常高兴,打开一看,嘿,奇怪了,只见画上画了三根毛竹,每根十二节,毛竹顶上躲着一只小鸟,毛竹根头一蓬狮子草,草上有只“叫蚰子”。一打开,小鸟翅膀就扑楞扑楞地直跳,“叫蚰子”翅膀一展一展地直叫。画得好,就是不晓得什么意思,于是,更夫就去问唐伯虎。

唐伯虎说:“这画能帮你看更呢!”

“真的?”

“我还骗你不成,回去收起来,起更时就把它挂上。你看着,小鸟,往下跳一节,‘叶蚰子’往卜爬一节,你就打一更天;小鸟跳下二节,‘叫蚰子’爬上二节,你就打二更天。打到五更天,你就要把画收起来,小鸟跟‘叫蚰子’就回头了,第二天起更时还能用。不然的话,小鸟跟‘叫蚰子’碰了头,小鸟就会把‘叫蚰子’吃掉,那样就玩不起来了。”

打得就准多了,不在更上时,还可以在家歇歇。

不久,衙门里的县官,听见更夫这几天打更打得准了,觉得非常奇怪,就把更夫传来问话。更夫是个老实人,就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了县官听。那知才讲了一半,县官就来气了:“好个唐伯虎,我请了你多次让你画画,你不画,倒给更夫画了!”念头一转,就起了坏心,他叫更夫把画拿来给他看看。

一看,不错,真是唐伯虎画的,县官便拿出五十两银子对更夫说:“我给你五十两银子,你就把画留下吧!”更夫没办法,只好回去了。

当夜,县官回到家里,把画往大厅上一挂,小鸟翅膀就扑楞扑楞地跳,“叫蚰子”翅膀一展一展地叫,守到一更天,真的,小鸟“啉”的一跳,下来一节,“叫蚰子”爬呀爬的,朝上移了一节。到了三更天,县官困了,也不把画收起来,就去睡了。

一夜醒来,再朝画上一看,不好了,只剩下三根光秃秃的毛竹了。“叫蚰子”呢,给小鸟吃掉了,小鸟呢,飞走了。他不怪自己不识其中奥妙,反说唐伯虎画画骗人!

一言心语

扑朔迷离的事。衬托出唐伯虎的画坛绝技。从中也反映出唐伯虎蔑视权贵、与民为伍的耿直个性。

醉酒失礼

传说唐伯虎结婚后,有一天随妻子去岳父母家。岳母知他善饮,特设酒宴款待他。席间,岳母频频向他劝酒。唐伯虎新婚燕尔,怡然自得,劝者不拒,不知不觉竟喝醉了。他妻子扶他去床上休息,随后走出卧室,与母亲、妹妹共话家常。

唐伯虎的小姨子年方二八,长得很漂亮,略习诗画,刚好她有事从卧室门口走过,看见姐夫醉卧在床,盖被一半拖于床下,于是上前为姐夫盖被。醉中的唐伯虎以为妻子来陪他了,伸手去抱她,小姨手一缩,他竟抓住她衣角。小姨一挣,以为姐夫对她非礼,气愤而走。唐伯虎一翻身,又鼾声大作,睡得很死。小姨走到门口时,回头看看酣睡中的姐夫,怨气难消,于是提笔在墙上题诗:

“好心来扶被,不该拉我衣;我道是君子,原来是赖皮。——可气,可气!”

唐伯虎醒来看见墙上题诗,依稀忆起适才之事,羞得无地自容,也在旁写诗一首:

“酒醉烂如泥,不分东和西;我道房中妻,原来是小姨。——失礼,失礼!”

唐伯虎走出来后,岳母见他一脸羞色,心中诧异;又见小女满脸愤怒之状,更是不知发发了什么事。她走进卧室,看见墙上的两首诗,知是一场误会。她也知书达礼,乃在后面添诗一首:

“女婿拉妻衣,不防拉小姨;怪我多劝酒,使他眼迷离。——莫疑,莫疑!”

并叫小女和唐伯虎一同去看诗。唐伯虎与小姨看完墙上题诗后前嫌冰释。

一言心语

从这个传说中,可以领略到幽默与风趣。更可以领略到文人的诗文的高雅和含蓄。

酒酣挥毫题寿诗

传说有一家财主大摆筵席,为其母祝寿,再三邀请唐伯虎赴宴。唐伯虎感到盛情难却,只好出席了。

同类推荐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文学艺术大家回忆录1:撞击艺术之门

    文学艺术大家回忆录1:撞击艺术之门

    本书记录了我国文学、美术、电影戏剧和音乐舞蹈界的34位文学艺术大家,初次触摸艺术之魂、叩响艺术之门、走向艺术之路的独特经历和情感。书中,文学艺术大家们襟怀系于艺术,情感行诸笔端,撩人心弦地讲述了他们从韶华岁月起所走过的艰辛却又毫无怨艾的人生历程,表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狂热追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 陈果夫全传(下)

    陈果夫全传(下)

    陈果夫是国民党历史上主持组织与人事管理工作时间最长的人。在国民党党务和用人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是蒋介石的重要亲信。陈果夫和弟弟陈立夫先后交替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长多年,从蒋介石崛起开始,陈果夫与陈立夫兄弟就一直是他的心腹和左右手。二陈为蒋氏出谋划策,规划中统局清除反对势力,终致开创出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局面。
  • 一代女皇: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一代女皇:武则天》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传奇一生。
  • 狷介与风流:蒋百里传

    狷介与风流:蒋百里传

    他是清末秀才,也是传说中五百年才出现的军事奇才。他受袁世凯器重,被钦点为军官学校校长,他是蔡锷的密友,梁启超的学生,张学良、蒋介石等都要尊他一声“先生”,他有一个愿意陪他坐牢的朋友叫徐志摩,曾有一个副官叫蒋纬国,还有一个女婿叫钱学森……而他真正的传奇之处在于,仅以一人之力两次打败整个日本陆军。早年,他以步兵科第一名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中日朝野均为之震动,此为其一。其二便是他对中日之战的言论——“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它讲和”,初次形成了抗战持久论的思想。可是,为何终其一生他也只被称作军事学家,而非军事家?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沉婚

    沉婚

    他说,她天生就会招引男人,因此用婚姻把她套牢。她随意地糟蹋他的爱情,想要结束这场婚姻,得到的只有一句,“我们一辈子互相折磨吧。”殊不知,沉沦于这婚姻的,是她自己。
  • No Thoroughfare

    No Thoroughfa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宠你,宠谁

    不宠你,宠谁

    她是墨家的小女儿,他是南宫家族的长子,她刚进校就威胁了他校草的地位,又做了他的同桌,他又怎么能坐视不管。于是,他联合她的哥哥,她的爸爸对她开启了团宠模式
  • 九重长相思

    九重长相思

    情之一字,最是熏染神骨误尽苍生——重九。看似无情,却是多情误——墨子袖。血染天下,一念成执——夙夜离。双魂无意,终将情葬——白泽。倾尽一生为一人,万死无悔——九炽。
  • 疏梅月下歌金缕

    疏梅月下歌金缕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是我们都有追逐完美的权利。梦想从来不昂贵,我们都有机会拥有,但它也绝不廉价,因为实现它意味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不要在人前流泪,黑夜才是你战斗的舞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本书里有我的见解,我的世界仿佛与别人不一样。也许在旁人看来,这样的世界是超然的。与我而言,这就是我的世界。励志,清新&欢迎朗读易声花“不一样的人生观”系列作品,一本书,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
  •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历史不忍细看。历史如何能够细看?一细看,便好比用高倍放大镜看美人,光洁圆润全然不见,入目但是鳞纹交错、毛孔贲张、瑕疵毕露。于是,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处着墨,更何况,还需为尊者讳、为名人遮、为君王避、为时政忌。因此,读史时,常常会读出几分含混、几分闪烁。那当然是史家的难言之隐。但其实那几分含混和几分闪烁中,往往藏着许多细节的真实。
  • FBI犯罪心理画像

    FBI犯罪心理画像

    FBI是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执法机构,它在打击犯罪和恐怖活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功赫赫。犯罪心理画像具有可预测性,通过心理画像技术,能够预测哪些特殊的社会人群具有潜在的犯罪风险,还能够依据犯罪现场所遗留痕迹,刻画出嫌疑人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帮助调查人员缩小侦查范围。本书通过介绍各种类型的真实案件,如杀人、强奸、精神变态犯罪等,讲述心理画像专家是如何通过收集犯罪现场的蛛丝马迹,来推断犯罪嫌疑人的各种身份信息,并根据这些情况预测犯罪嫌疑人的下一次犯罪行动等。
  • 春花秋藏

    春花秋藏

    如果重活一世,你是否能在这崭新的世界,逆流而上,开辟你的天地?
  • 多想不曾见

    多想不曾见

    “啊……”……“韩先生,夫人生了!”“男孩,女孩?””是个男孩,很可爱”……“我可以把他扔掉吗?”“你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