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7500000013

第13章 真谛(1)

——来华译经僧中最不幸的一位

李利安

一生于乱世离家求索

公元499年春天的一日,真谛降生于古印度优禅尼国的东部重镇卑地写城。

真谛原名亲依,俗姓颇罗堕,意为利根仙人。其父老颇罗堕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婆罗门学者。五年前,他响应笈多王朝皇帝佛陀·笈多的号召,在耶输达曼的率领下,英勇作战,终于将横行肆虐的厌哒人赶出马尔瓦高原。耶输达曼因功封王,立都于乌者衍那城。随着厌哒人势力在北印和中印的进一步扩张,昔日庞大的笈多帝国,被迫退缩于恒河下游一隅之地。耶输达曼仿效各地诸侯的作法,宣布了优禅尼国的独立。颇罗堕因为英勇善战,被提升为将军,驻守在东部要塞卑地写山下的卑地写城。

亲依十八岁生日这天,颇罗堕家族的男女老少都聚集一堂,与特邀的婆罗门一起,给亲依举行成人授洗仪式。

中午时分,门外来了一队人马。旌旗前导,幢盖随后。富丽华贵的车辇在众多侍从的环护下,缓缓停在大门之外。年逾花甲的老颇罗堕带着公子亲依迎出门外。几位随从早已闻讯而出,侧立辇旁。侍者掀开车门幕帘,一位英俊的青年男子走下马车。颇罗堕父子垂首合十,恭恭敬敬地将这位少年迎入正堂,分宾主坐下。

这位少年原来是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他是借视察卑地写城之机,前来参加亲依成人洗礼的。

“王子驾临寒舍,下官深感荣幸!今日准备不足,多有懈怠之处,还望王子见谅。”颇罗堕诚惶诚恐地说道。

“很好!很好!大伯不必客气。公子今日受洗成人,我代表父王特来祝贺,愿颇罗堕家族兴旺发达,愿亲依早承大业。”王子接着又说:“我在京城就听说贵公子风神俊朗,今日一见,果然是道气逸群,德音迈俗啊!”

亲依连连致谦道:“愚钝昏昧,怎敢当王子夸奖。”

这时,在座的一位官员插话道:“颇罗堕的确教子有方,亲依也不负众望,从六岁开始,就在婆罗门学者的直接指导下,刻苦攻读,勤奋钻研,如今已穷尽四韦秘旨,精通六师奥义,年纪虽轻,可已是我们卑地写城有名的大婆罗门了。”

亲依羞愧难当,忙摆手言道:“后生虽用功多年,四种《吠陀》、各类《奥义》都已学过,怎奈一窍难开,人生之真谛未得,宇宙之妙理未明,思想中的疙瘩犹如搅在一起的乱麻,至今依旧难以解开,真是惭愧之至。听说外界已有诸多新经问世,不知其所诠之道,可有开窍之理?”

颇罗堕忙起身说:“《吠陀》开启,岂会有差,如今外面所兴之说,还不都是些歪门邪道,不足言,不足言。”众人也齐声附和。

王子月婆首那开口言道:“公子所说自有常人难解之处。我想公子如此好学善思,穷究至理,他日必有所成,也可为光大我天竺文明尽一份力量。”王子又将目光转向亲依,会意地点了点头,当下表示要利用这次卑地写之行,与亲依畅谈几次。亲依也表示乐意从命。

当日的成人受洗大礼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如律如法,圆满结束。

次日吃过早饭,当家人正在商议公子的婚姻大事时,亲依悄然走出了家门。王子月婆首那早已等候在别墅门外。两位年轻人欢喜重逢,随即消失在幽长清静的林间小径之中。

“昨日听小弟说‘虽通四韦而真谛未明’,我想小弟肯定会有常人难解之心得。生命短暂,宇宙无穷,学之愈深,疑之益广,知有不足,方有求得真谛之望啊。”月婆首那首先开口。

“小弟自从随婆罗门师学习,至今已十二个年头,怎奈天生愚痴,总难融会贯通。可我的脾气是凡事皆要穷究到底。理尚未通,学无所成,内心不安啊!王子见多识广,还请不吝赐教。”亲依谦恭地说。

月婆首那说:“你不要再称我为王子了。尽管父王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我,可世乱我心更乱。治世还得先治心,所以来日未必就会继承王业。不管怎样,你我今后就互称兄弟吧。”

说话间,二人已走到了一处高地。回首翘望,在不远处有两座沙丘,沙丘内外散布着十几处高低错落的古塔。微风吹过,黄沙泛起,凄凉中更增添了古塔的苍劲与刚毅。在那斑驳脱落的塔缝中,生长着几束枯黄而坚硬的野草,好似古塔的精灵,在俯瞰这悲凉的世界。

月婆首那收回视线,就地在一块大石上坐下。“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看看这荒凉飘散、不能自主的尘沙,怎可与那雄浑苍劲、清净独立的古塔相比。”月婆首那慨然叹道。

“听说这些古塔是孔雀帝国时代阿育王建造的,原是想让人们见塔思佛,进而从佛法慧海中汲取资粮。可如今,我们这一带有几人知晓佛法?大家无不以四部《吠陀》为至高无上之经,无不以正统学说为登峰造极之理,谁还去学什么佛法!只可惜阿育王枉费了一片慈心。”亲依对王子说。

月婆首那接着说:“提起阿育王,那可是我们天竺不可多得的明君。说来也巧,这位皇帝与此地还有过一段很深的因缘哩。”

“是吗?请王子快说给我听听。”亲依急切地恳求道。

月婆首那不慌不忙地讲了起来:“那时候,阿育王尚未登基,他以总督之职镇守在这里,并与此地的长者之女戴蜚结婚,后来生下摩哂陀。阿育王年轻气盛,以拓疆掠土、征服天下为志向,四处攻伐,涂炭生灵,终于建立起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原指望摩哂陀承继大业,可这位王子目睹人间惨象,认为即使建立起帝国,依然不能祛除社会的痼疾和人生的痛苦,于是毅然选择了一条与父亲完全不同的道路——皈依佛门,弘布佛法。在其子的影响下,阿育王逐渐悔悟,意识到武力征服,不但不能解决社会人生的根本问题,而且增添了自己的罪孽。只有佛陀之正法,才可施惠于民,增福于己。于是,他也皈依了佛法,并在全国各地建造了八万四一阿磐提的西都,历经千年,至今都城方圆犹有三十余里。亲依背着行囊,伫立在奇布拉河岸边,望着这座似曾相识的古城,陷入了痛苦的思索:高耸的古城记载着千般辛酸,川流不息的人群不知隐藏着几多痛苦,连年的攻伐吞没了多少无辜的生命,无息的争斗摧毁了多少纯净的心灵……终日忙碌的人们啊,何时才能从这无尽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此时的优禅尼国王宫,正处在一片慌乱之中。原来,厌哒人的威胁虽暂时缓和,但西来的攻掠,南来的侵扰,一时俱发,王子月婆首那却潜行出离,至今未归。皇室派人四处打探,均无王子下落。据知情人说,王子为追求真理,已遁迹林泉,这一走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

王子离家求法的消息,对亲依产生了极大的震动,然而,这一切又似乎早已在意料之中。想起卑地写山下,他与王子促膝相谈,王子那爽朗俊逸、超凡脱俗的气质,敏锐严谨、体悟幽微的作风,曾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从王子那里知道,在笈多帝国衰落、百邦分立争斗的年月里,婆罗门正统理论已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可王子所说的诸师竞起、各弘其说,又具体指哪些理论,何家才是解释宇宙实相之至理?哪派才是解脱人生痛苦之真谛呢?

亲依在都城住了数日。这里的学术气氛与卑地写城差不多,宏伟壮观的大黑庙,每天吸引着大量的婆罗门信徒前来朝拜。昔日的佛寺大多倒塌毁坏,婆罗门正统学说成为王国上下不可动摇的信念。亲依对此早已腻烦透顶,难怪王子身居国都,也要出走他乡。此时,他算真正理解王子的行为了。

处于极高求法热情中的亲依,已完全顾不上父母的反对,友人的劝告,和未婚妻的焦灼等待,怀着对宇宙人生的一系列疑问,茫然地踏上了云游天下、遍访名师的求学之路。临行前,他托人将这一决定告诉家人,希望父母亲能理解他的选择。这样,在婆罗门教盛行的优禅尼国,又出了一个离经叛道的求索者。

那时,北部广大地区均为厌哒人占据,向南翻过文迪亚山脉,便是滚滚西去的尼布德河。亲依独自一人,沿着河边那条崎岖的山路,默默地向西走去。十八年来,他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的寂寞,如此的迷惘,梳理不清的思绪,犹如那浑浊的河水,一刻不息地涌动着;一个接一个的疑问,像那蜿蜒起伏的山丘,不知何时才有尽头。

傍晚时分,亲依来到了西南印度的羯禄跋占婆国。街道两旁为数不多的店铺中,射出几束昏暗的灯光。除了灯光下偶尔晃动的人影和为饥饿所迫出来捕捉食物的蝙蝠外,街上再没有一丝生机,犹如早已废弃的古镇。亲依好不容易寻到几位长者,可他们的态度十分冷漠。

羯禄跋占婆国是一个邪法盛行的地方。这里民俗浮薄,人性诡诈,大家不知道学问技艺,除了祭祀天神,就是浑浑噩噩地度日。亲依在此云游月余,不但没有搜寻到什么新经秘典,而且处处受人冷遇,生活上也陷入了从未有过的艰难之中。

亲依独自一人,徘徊于坑坑洼洼的海边荒地上,内心犹如奔涌的浪涛,久久难以平静。放眼望去,海天一色,苍苍茫茫,亲依倍感凄凉和孤独,两行热泪禁不住滚落下来……亲依不由得想起了卑地写山下的那座高宅大院,他仿佛看到了父母亲那慈祥的微笑。那是一个多么温暖、多么安逸的家啊!在那里,亲依位居人上,不愁吃穿,行有卫士相随,居有奴婢服侍,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多少人连做梦也在想着这样美满的生活。而如今,他却漂泊异乡,流浪街头。

是中途回家求得躯体的舒适,还是继续游学,求得灵魂的升华?亲依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第二天,他便离开了羯禄跋占婆国。

二皈依佛门剃度为僧

月亮不知经历了多少阴晴圆缺,人间也不知发生了多少悲欢离合,四处云游的亲依却无暇顾及这一切,凭着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依然跋涉在漫漫的求索征程上。他走过一个个国家,闯过一道道难关,历尽重重曲折,先后跟随过胜论、正理、弥曼差、吠檀多派诸大师潜心修习,也曾仔细钻研过邪命外道、顺世外道、尼乾外道的学说。特别是瑜伽派和数论派对他的影响更大。至于流行于世俗社会的天文、地理、算数、音声、韵律、文法、兵法、医术、逻辑等诸家大论,他也一一攻读,兼容并蓄,广征博采。亲依在茫茫学海之中尽情地遨游。

公元526年4月,亲依因为对正在学习的数论派学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怀疑,所以又来到依烂拿山求学。

伊烂拿山原是佛教正量部的基地,现在又特别盛行萨婆多部的学说。亲依同寺僧一同诵经拜佛,精修苦学。三个月后,亲依不但学通了所有戒律,而且已能身体力行,严持不怠。他的进步受到寺僧们的一致称赞。并由此获得了各位长老的爱戴和信任。

这天晚上,方丈老和尚将亲依叫到他的禅房之中。亲依住寺三月有余,方丈不但从未召他人室单独相谈,就是平时偶尔相见,也从不搭话,所以,就连方丈的法号,亲依也丝毫不知,今日方丈怎么会突然专门接见他呢?莫非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莫非方丈要赶我出门?莫非……亲依心中充满了疑惑。

“想你脱离数论阵营,只身前来敝寺习法,至今日业已一百。八天,耳闻目睹,心解身行,不知有何感想,往后又将何去何从?”方丈开门见山地问道。

亲依被这一问,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这位深居简出的老和尚,平日一副孤僻冷漠的样子,怎么连自己人寺前的底细都了如指掌,住寺的天数也竟然记得如此准确。就在亲依暗自惊叹之时,方丈又开口说道:“佛法如大海,三藏浩无边。古今习法路,漫漫通天涯。”

方丈话音刚落,亲依便起身向前,右膝着地,双手合十,面对方丈,恭恭敬敬地说道:“方丈在上,亲依弃家远行,云游四海,为的是求证人生解脱之真谛。谁知数年浪迹异乡,至今一无所成,心中惭愧万分。今春一偶然机会有幸聆听一位名叫德慧的大师弘法,那法音犹如雄狮哮吼,震醒了亲依昏昧迷惘的心灵。进入贵寺习法以来,亲依如饥似渴,享尽法味之美,如今已法喜洋溢。亲依赞叹佛法!亲依离不开佛法!亲依发誓要穷尽佛法!望方丈和尚理解亲依之心,圆满亲依之愿。”说着,亲依又向老方丈不停地礼拜起来。

方丈和尚的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他扶起亲依,语重心长地说:“人生之路苦,求法之途难,你初人佛法之门,往后的路还长着那!想我婆薮跋摩,学法四十余年,走遍五印,朝遍名山,可依然没有穷尽三藏,至今犹不敢有半点懈怠啊!”

亲依听罢此言,又是一阵惊喜和激动,原来,眼前这位老方丈竟是他早已耳闻的大名鼎鼎的婆薮跋摩大师。他再次跪拜在老方丈的脚下,恳切祈求道:“尊敬的婆薮跋摩大师,亲依久仰您的学识,今日喜结法缘,实在三生有幸。请大师放心,亲依将终生献身佛门,誓愿穷尽佛法。只是眼下亲依初入佛门,下一步如何去修?如何去持?还请大师指教!”

“快快起来!”婆薮跋摩又一次扶起亲依,拉他坐在自己身旁。“其实,老衲在你第一天人寺时,就发现你有逸群之道气,脱俗之胸襟。老衲走南闯北,所见所闻也不算少,像你这样志向高远、风神爽拔的年轻人还是不多的。只要你持之以恒,精进不怠,来日定能修成正果,以满平生之愿。”说着,婆薮跋摩站起身,小声对亲依说:“且跟我来。”

亲依莫名其妙地跟着方丈走进一座古屋。婆薮跋摩随手关了房门,点着一盏油灯。

“啊!这么多的经典!”

透过跳动的灯光,亲依看到,在这座外表陈旧破败的房子之中,陈列着大量的佛教经典。房屋北墙正中,供奉着本师释迦牟尼佛像。供台不远处,有一张桌案,上面摆放着几夹梵文贝叶经典,桌旁有几把漆黑发亮的坐椅。

婆薮跋摩指着房内堆积的经典,对亲依说:“佛法三藏,浩若烟海,本室所存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佛门有部派之分,但佛法无真谛之别,只有穷究各类经典,才能融会贯通。修习佛法最怕偏执而固持,真谛的证得,只有在博征而融通中才可实现!”

“大师所言极是,亲依一定如您所说,广泛通读,深入钻研,融通佛道,弘扬真谛。只是人登高山须有径,舟行大海须有舵,这么多的经典,怎样才能尽快地掌握呢?”

婆薮跋摩顺手拿出几夹贝叶经典,对亲依说:“以老衲之见,你不妨先看看这部《四谛论》,这是我积数十年之所学,对佛法之宗纲的勾划,写得很不满意,但目前也只好如此了,希望你以后能重写一部新的《四谛论》,将佛法的真谛完整地介绍给世人。”

亲依接过《四谛论》,抬头凝望着老方丈那慈祥的面孔。十分感激地说:“谢谢老法师的指教,亲依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婆薮跋摩又从经柜中拿出几夹厚厚的经典,递给亲依说:“这是四部阿含,即《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和《增一阿含经》,佛的根本说教全在这里面了。你可以先看看这些经典,由此开始,深入经藏。”

婆薮跋摩抬起头,指着满屋大大小小的书柜和经架,对亲依说:“本寺所藏的所有经典也都向你开放,只要你精进不息,勤奋钻研,自可游心法海,日行千里。如此一来,何愁实现不了你的夙愿?”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滇池保卫战

    一个人的滇池保卫战

    “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2009年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组委会把这样的颁奖词授予了一位来自昆明滇池湖畔的普通农民——张正祥。
  • 大艺术家的审美故事

    大艺术家的审美故事

    艺术可以再现历史,概括生活,表现人类的内心世界。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集中、高度的反映。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达·芬奇便是这一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哲学家。达·芬奇的艺术之手,着重描绘人类的精神领域,著名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和肖像《蒙娜丽莎》是世界绘画史上的传世之作。
  • 一个农民的手记

    一个农民的手记

    以往的个人自传多以幼年、童年、青年、壮年、老年为时间线索叙事,难免有叙事拖沓之嫌,经过苦心思索,接受朋友指点,别开生面,以无论是贵族富豪,还是寻常百姓皆不可或缺的衣食住行病......来架构和记述故事,经纬分明,脉络清晰。窃以为,是本传记的一大特色。
  •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詹姆士·麦克斯韦、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本森和基尔霍夫、罗伯特·科赫、巴甫洛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约翰·汤姆逊、克斯·普朗克。
  •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张海新编著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戏剧人生。 《京剧大师梅兰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楚汉传奇

    楚汉传奇

    热播大戏《楚汉传奇》同名小说!暴秦末年,秦失其鹿,群雄逐之,一时间机诡百出,兵戎遍布。沛县刘邦出自乡野,然知人、善用;枭雄项羽勇武盖世,然刚愎自用。巨鹿一站项羽少年得志,成为反秦盟主。不想,刘邦意外轻取光中,自此兄弟反目,鸿门宴前生死相搏。时势造英雄,是世事莫测,刘邦“明修栈道,暗度成仓”还定三秦,彭城大战,荥阳攻守、十面埋伏,最终项羽败亡,刘邦即皇帝位,是为汉高祖。全书以《史记》为纲,思想为经、艺术为纬,还原两千多年前那场最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解读楚汉争霸玄机。
  • 我师父是九叔

    我师父是九叔

    带着“阴德系统”,重生到《僵尸先生》里,成为九叔的徒弟! (本书会随着时间推移连接到很多经典电影或者电视剧之中。)
  • 读书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读书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如何读书,如何培养读书能力,并列举了一些名家作品。
  • 悯苍传

    悯苍传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世界,风云涌动,强者如云。每个人的眼睛中都隐藏着神秘的力量。少年周铭,在妹妹觉醒神秘神瞳的那一刻,就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将周铭卷入一场巨大的阴谋。在这场阴谋中,他又该作何抉择。更多精彩,就在《悯苍传》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神秘黑帝,晚上见!

    神秘黑帝,晚上见!

    一觉醒来,姜栩栩成了江城神秘黑帝的娇养金丝雀,从此——影视资源好到爆炸,综艺代言多到眼花,大小奖项拿到手痒。以致整个娱乐圈眼红嘲讽。某小报记者:霍先生,宠妻请节制,请还娱乐圈一片净土。某当红流量小花:姜栩栩,有本事凭实力抢我的角色,躲在霍总身后算什么女人!——姜栩栩:我人美戏好身材棒,老公有钱有势又宠我,不服来战!霍先生:天大地大,老婆最大。(诶,姜栩栩,你又拿我手机!)宠文,男主异能,双处,逆袭
  •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

    这个世界,在你没有成功之前,没有人愿意听你的故事。而我要讲的,恰恰是很多人成功之前最想分享却又最不愿启齿的故事。感谢这些朋友的信任,把这些故事讲给我听。同样,也感谢打开这本书的每一个你。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而你总会不一样。我不是你的心灵鸡汤,我是你的梦想同路人。
  • 信及录

    信及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音舍

    古音舍

    他们静待了千年,沉浸了回忆,氤氲了往事。推开古音的大门,阅尽千古沧桑,敲开人性的世界……谨以此书纪念我过去桀骜美好的年少青春。(本书为架空历史,勿当做正史阅读)
  • 雀妆

    雀妆

    皇帝的书房中常年挂着一幅画,不知究竟画着什么,除了他自己,没人见过那副画的真容。它长年累月的挂在屏风后,用白纱蒙着,藏的严严实实,打扫的宫女都不可踏进屏风内一丈,否则下一刻便会被拉出去打的血肉模糊,宫中有传说那画中是一只奇兽,做镇国之用,还有人说,那画上画的是一只青面獠牙的怪物,被封印在画中,以免它出来危害人间。谣传越离谱,那副画就愈发神秘,终于有一天,皇帝最疼爱的小皇子在和女官玩耍时,悄悄躲到书房内,他藏进屏风后,好奇的掀开了那副画的面纱,才发现,画中画着的不过是一只通体雪白的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