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82600000031

第31章 粮食

朱允炆这次也是微服私访,身边跟着的除了李元和几个护卫,还有户部右侍郎卓敬和户部侍郎郭任,就是为了给朱允炆提供咨询的。

现在应天府地区是稻麦混种,第一季在四五月份左右收获,第二季在九月份左右收获。如今的应天府周边已经收获的差不多了,现在是播种的时候了,只有零星的农民还在收割稻子。

朱允炆出来以后才发现,水稻都已经快收完了。

“卓爱卿,今年的收成如何?”朱允炆转过头来跟问卓敬。

卓敬是洪武二十一年榜眼,然后被任命为户科给事中,后来进入户部,已经工作了十年,官致户部右侍郎,而且在历史上他还是一位忠臣。朱允炆觉得以后他还可以再进一步。

“回陛下,总的来说全国的收成还好,具体多少还没统计出来。不过各地的土质肥瘠、水利设施和耕作技术差别悬殊,粮食产量也相差很大。北方以小麦为主,黍、稷、稻、粱为辅,这几种作物的产量都不高。且北方土地贫瘠,水利设施缺乏,因此粮食产量普遍很低。”

“私田的产量比官田要高一点,但私田的差距也很大,有的农民勤劳,打理的比较好,中田下田的产量也不错。有些人即使是上田,田里也是长满了草。”

“南方的粮食产量比北方高得多,一方面南方一年两季或是三季,这就比北方多一半;再加上南方主要种植水稻,水稻的产量要比小麦高。当然水稻的产量各地差异也很大,上农以二石记,中农以石有赢记,下农以石记。土地比较肥沃的地区,每亩能收两石五,甚至能达到三石、三石以上。”

“这产量与宋代相比是高还是低?”朱允炆又问。

“回陛下,前宋江南地区的粮食产量最高,臣以此为依据向陛下说明。”

“宋代的度量衡与我不同,因此若要与宋相比,必须将石与亩相统一才行。宋亩约是明亩的九成七,相差不是很大。但宋石只有明石的六成五,相差较大。”

“以宋石来算,江浙地区的亩产量南宋初期为三到四石、中后期为五到六石,而在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两浙地区达六到七石。换算成明亩的话,两浙地区的粮食产量为四石到四石五,与当今两浙地区的亩产量相差不大。”

“这么说一百年来的粮食产量就没有提高?”朱允炆很诧异,虽说古代的产量提高的慢,但也不至于一点没有提高吧。

“回陛下,虽然按粮食产量来看没有提高,但生产效率还是提高了的,请陛下听臣解释。”卓敬必须得反驳啊,不然不是显得明朝不如南宋吗。

“南宋后期江南一个农户的耕地面积平均为四十亩,而且那时实行稻麦复种制的田地面积很有限。如此,南宋后期江南一个农户每年共生产米80石、麦4石。如今我朝江南一个农户的耕地面积平均也为六十亩,但我朝实行稻麦复种制的田地面积比南宋时期要广,每个农户每年能生产米一百二十石,麦三十石。”

“嗯?”朱允炆听着还是不对,这明显跟宋朝差不多啊。

没等朱允炆问卓敬就连忙补充道:“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我朝的一个农户的粮食总产量跟南宋差不多,但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南宋时期,一个农户平均有五人以上,成年劳动力有三人以上,而我朝一个农户也是五六人,成年劳动力只有二三人,因为有些缠足妇女并不能下地干活。”

“如此来算,我朝的农业生产效率比南宋要高得多。当然,这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方面进行比较,毕竟南宋的国土面积太狭小,可耕种面积比大明远远不如。我朝新建,如今的人口数还不如南宋时期,而且我朝土地面积远远多于南宋,因此每户的土地要比南宋,再加上技术的改进,每亩产量虽然没有提高,但是效率提高了。”

听到这里朱允炆点点头,这还差不多,要是一百年都没有长进,朱允炆就该深入的过问了。

“我朝的人口有六千多万吧?”

“是,洪武二十六年的数字,我朝有户一千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口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十二。”

“现在又过去五年了,现在能有多少人?”朱允炆摸了摸下巴,“洪武二十四年是户一千零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五,口五千六百七十七万四千五百六十一,两年就涨了三百多万?现在五年过去了,这几年也没什么天灾人祸的,人口涨了有没有一千万?”

“卓爱卿,明年要不要在进行一次人口普查?”

“臣以为没有必要,如今各地的移民还未停止,人口流动性大,普查起来也不方便,耗时耗力。”卓敬是正三品的官,回答这种国家大事一点毛病没有。

“洪武年间移民不也一直在进行吗?怎么到朕这里就行不通了?”

“陛下,如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不必对人口如此清楚明白。过几年再普查也没有问题。”

朱允炆也就是随口一提,也没非要坚持。等他什么时候把户籍给改了,那时候再重新进行人口普查,意义更大一点。现在的土地兼并也不严重,全国地主总体上来说还算老实,小农占着全国的大部分土地。毕竟还是明初,还没那么腐烂。

想起土地来,朱允炆接着问:“大明地主士绅占有多少土地?”

“回陛下,我朝地主占全部耕地的四成左右,自耕农占全部耕地的六成,这也是洪武二十六年的数字,如今有何变化还不太清楚。”

占四成居然就算是少的了,大明的地主是有多有钱啊,地租全让地主收去了,没有地主的地租,大明的税收能提高一成,朱允炆在心里暗暗吐槽,这群毒瘤,恶棍,挖大明的墙角,薅大明的羊毛。

要知道现在还没有皇庄这东西,只有官田,而官田并不是属于皇帝的,而是属于官府的。虽然说官府就是皇帝的办公机构,其中还是有所差别的。也就是说朱允炆没有自己的地,现在朱允炆面前的就是官田。

所谓官田,简单来说,官府是地主,不仅收官府应该收的税,还收地租,地租还很重。要不然说地主是毒瘤呢,不思进取还占着大明的财富。

什么时候大明的士绅跟德国的容克贵族一样就好了,你占着财富没关系,但你得做点贡献啊,有进取心啊。现在大明的地主叫做耕读世家,只想着读书,读那些书有个屁用。

果然科举不改不行,朱允炆一边沿着地界走一边胡思乱想。

走着走着,朱允炆看见了棉花地,这让他喜出望外,这可是好东西啊,改变世界的棉花啊。

“前面是谁家的棉花地?过去看看。”朱允炆挺高兴。

走过去一看,地里有人在采棉花呢,一个妇女带着一个小子,是他儿子吧。

“这位夫人,小生有礼了。”朱允炆走过去行了一礼。

那中年妇女看到朱允炆一副大户人家的样子,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当不得当不得,我就是一平民百姓,叫什么夫人,你就叫我刘周氏。”

“你这采的可是棉花?”

“对,这是棉花,想不到公子连棉花都识得,不过我们都叫它木棉。”

朱允炆尴尬的咳嗽了一声,总感觉这句话是在讽刺他。

“据小生所知,这是官田吧,可以种植木棉吗?”

“可以,这两年才种的,官府让我们种,给种子,还不纳税。官府的老爷说这是天子鼓励的,种子也是天子给的。可怜天子没有长命百岁,现在安定多了,这可都是天子带来的,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说着就开始抹泪。

朱允炆见了也不知是什么滋味,只能转移话题:“这棉花收成好吗?”

“我也不知道怎么算好,不过能做成棉衣冬天可暖和了,剩余的也卖不出去,我也是做成棉衣给街坊邻居。”

“卖不出去?这棉花没人收吗?”朱允炆感觉有些诧异。

“没有,这里都没有种的,你看看只有我一家种,谁会来收?”

“那其他人怎么没有种的,又不用纳税?”

“这不就是因为没有人收吗,有人收的话肯定很多人种,现在的地够用。”

朱允炆知道朱元璋一直在鼓励棉桑麻的种植,现在来看,种的比例仍然不高,产业链还没形成,朱允炆觉得自己又有事干了。

“行了,我知道了,谢谢你啊,这是你儿子吧,真壮。”朱允炆一摆手,李元赶紧拿了几百文钱出来,递给朱允炆。

朱允炆将其给了刘周氏:“这是谢礼,谢谢你回答我的问题,你收着吧。”

一阵推脱之后,刘周氏还是收着了。

朱允炆又对她说:“以后就有收棉花的了,你可以多种点。”

“走吧。”

看着朱允炆远去的身影,刘周氏感慨:“真是个好人啊,他说以后会有收棉花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回去跟当家的说说。”

在回去的路上,朱允炆对卓敬说:“卓爱卿,回去以后你找找关于棉花的问题的资料,写成报告,朕有用。”

“是。”

“今天收获不小,也多亏了卓爱卿了。”朱允炆从腰带上解下一块玉,“赏给卓爱卿了。”

卓敬连忙拜谢。

同类推荐
  • 丛林战争:难忘的越战

    丛林战争:难忘的越战

    拨开战争的重重迷雾,事实的幽灵便清晰可见,越战本质上是一场未宣而战的战争,是一场以游击战为主的战争,也是一场以丛林战争而被铭记的战争。
  • 仕汉

    仕汉

    汉灵帝熹平六年,看似一片承平的大汉王朝已经走到了它最后的关头。此时的英雄或尚未出世,或仍在潜伏。曹操年方二十出头,刚刚迈出了他仕途的第一步——洛阳北部尉,意气风发;孙坚还在拼命地砍人头攒功劳;张角还在扮演者神棍诓骗众人,然而心中已经想要谋取天下;最为悲催的刘皇叔却不得不努力地织席贩履来填补家用。一位后世的灵魂来到了这个年代,附身一名小小的亭长之子,为了增加自己在乱世的活命系数,只能拼命地往上爬。天下英雄,尽在此数;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 关河图

    关河图

    南北朝乱世纷扰,历史却因缘际会地拐入歧路,与原本的轨迹渐行渐远,北周南梁隔江雄峙,辽东肃慎方兴未艾,而一个寂寂无名的羽林郎,正将“鸿鹄高飞,一举千里”!三杰聚首,四王夺嫡,九州板荡,群雄逐鹿,古今分合事,关河群英图,千言万语,都要从一场一波三折的辽东贺捷御宴说起……
  • 大魏枭臣

    大魏枭臣

    梁进觉醒了前世的记忆,从此开始了他的奋斗史。但是首先,他要解决自己囚犯的身份……
  • 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对于很多青年朋友来说,读一读关于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正史 ”很重要,但也不妨多了解一点常常在细微处见出历史真精神的“史屑” ,知道一些掌故轶闻,这样既补充了正史之不足,也能培养自己对于历史 的兴趣。本书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精选与时代精神结合紧密、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 ,并根据内容对每个故事都进行了深刻、精当的经验要诀分析,以期对怀有不同心理需求的读者以精神上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
热门推荐
  • 医手遮天:农女世子妃

    医手遮天:农女世子妃

    一朝穿越成农女,携随身农场空间,过美好田园生活。咦,有人窥她母族祖传刺绣之术,还想断根灭她全家?找死!农女变身凶悍王妃,灭敌人,搅朝堂,祸乱天下……反正烂摊子,有夫君接着!
  • 内外伤辨

    内外伤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庶女嫡妻

    重生庶女嫡妻

    女人最悲哀的是:将自己的男人调教成英雄,可到最后相伴的美人却不是自己!她用了十年的时间,将自己的男人调教成英雄。在他权势滔天之时,他却设下了圈套,亲手将她送上了别的男子的床榻之上。眼睁睁看着她被另一个男子凌辱,最后,一纸休书,他要将她送给那个男人为妾!不甘屈辱,她自尽在众人面前!裹挟着浓浓的仇恨,她在十年前醒来,那时的她人比花娇,那时的他还是汉人驱逐,胡人嫌弃的乞丐!她说,既然我能让你权倾天下,那么,这一次,我也能将你踩在脚底,深深陷入泥里!当那个让她受尽屈辱的男子再一次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亦冷笑一声。“王九郎,即便你高贵不低皇子又如何?上一世我受的屈辱,这一辈子我会一一讨还!”众人嗤笑,“你不过是旁支庶女,出身卑微,怎能大言不惭?”海棠树下的王九郎如芝兰玉树一般,又似天上谪仙,不容人高攀。将手中的柳枝递给她,他无奈却宠溺的一笑,“卿卿,你为何总是用仇恨的目光看着我?”“留下吧,卿卿,陪在我身边,作为我永远的美人。”
  •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 电竞男神是女生

    电竞男神是女生

    她是星际虚拟网络之皇,网络里称王称霸的3s脑域拥有者。“他”是京城纨绔少爷之首,吃喝玩乐斗鸡遛狗不务正业堪称反面教材。当她变成了“他”,众人才知道,吃喝玩乐斗鸡遛狗不务正业算什么,“他”还会花式逃课打架斗殴沉迷网游。楚容:“听说你又逃课了?”宋辞:“怎么可能,是我都会了,所以老师说我不用学了。”“那打架斗殴呢?!”“哦,他们欺负小姑娘,没忍住。”“那沉迷网游怎么解释?!”“我不沉迷网游,他们就会失去他们的男神。”宋辞一本正经。“你是女的。”楚容强调。还是我媳妇,楚容心里补充。“嘿,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 作弊的三好学生

    作弊的三好学生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作弊的三好学生》是“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为“社会写真系列”。《作弊的三好学生》共分,时代·生存篇、诱惑·万象篇、真情·灵魂篇、人生·启示篇等四个模块,其中包括《不合格的应酬替身》、《看看你在做什么》、《作弊的三好学生》、《说不清与查得明》等文章。
  • 常见病食疗妙方

    常见病食疗妙方

    向广大读者介绍的“食疗妙方”,不仅可避免“药毒”对人体长期的伤害,还具有一定的预防疾病与保健功能。众所周知,治病须靠“三分治、七分养”。还着重介绍了每种妙方的做法及功能解析,以指导患者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科学的饮食习惯来调养身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南之潇潇璃之裳

    南之潇潇璃之裳

    她是四族中最为神秘的鬼族皇室之人,终身不得与人族通婚,而他却是人族南宫帝国的寒王殿下。茫茫人海中,他竟遇到了两个她!一个温顺柔和却带着疏离感,一个表面冷漠却对他极为特别。世人以为她们是双生姐妹,殊不知她们都是她。六岁时他们第一次遇见,她救了他,他说他会娶她。可再次相见时,两人都各负婚约。身份的悬殊,各方势力都阻拦他们在一起。他们的命运究竟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