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06100000008

第8章 没受过教育的女人(4)

二十年后,他是如何从骷髅画手变成克莱因&桑德斯广告公司的上班族的,他已经想不起来了。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汉普顿-伍德贝里纺织厂当工人,和他父亲一样,鼻子被棉纤维弄得发痒,已经习惯了,手上因为打包而磨出了老茧,每次处理密西西比来的棉花时,都要先剥掉一层柔软的红黏土。晚上,有时是一整夜,他会在上班时偷来的废纸上画画,和食物相比,愤怒的肖像更能支撑住他,当然,他无疑是饿极了。他用胳膊上的密西西比黏土来搅拌橘色颜料,让它起泡。几十年后,这仍然是他的秘籍。

两年后,他离开了纺织厂和糊涂的父亲,到赫兹勒百货公司美工部找了份工作。又过了几年,他就换到克莱因&桑德斯广告公司上班了,并在此度过了大部分职业生涯。他很骄傲,但并不满足。他喋喋不休的不满都与艺术有关。真正的艺术。他曾经给这个词下过定义,不是吗?像“安杰伊”那样的抽象事物,那些带着棉包磨出来的老茧、粘着比洛克西泥土的男性裸体。贾尔斯渐渐感觉到,他为克莱因&桑德斯广告公司画的每一个假笑,都会从别人身上吸掉真正的愉悦,因为他们会用那些广告(宣传)里不可能达成的“快乐标准”来衡量自己。他每天都有这种感觉。

与克莱因&桑德斯广告公司打交道的都是些很知名的客户,因此接待室里配有德国设计、风格鲜明的鲜红色椅子,以及专由黑兹尔——那个比贾尔斯还老派的、可怕的接待员负责的饮料推车。不过,今天黑兹尔不在,只有那位马屁精秘书在忙,被十几位不耐烦的高管们使唤来使唤去。她惊恐的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贾尔斯看着她在为一盘子的半成品饮料发愁,还不小心切断了一通来电。他根据缭绕的烟雾来判断出屋子里的气氛:不像米开朗琪罗笔下的亚当那样悠然而卧,而是在火车头般的吞吐之间四散开来。秘书好一会儿才注意到他。他原谅她了。

“贾尔斯·冈德森,画家,”他通报道,“我和伯纳德·克莱先生有约,2点15分。”

她按下按钮,冲着话筒说话,还把他的名字念错了。贾尔斯不知道这消息有没有传出去,可也不忍心让这可怜虫再重来一遍。他面向人群。真是让人难以置信,他想,时隔二十年,他竟然还是有点儿想加入这群高视阔步、大声嚷嚷的家伙中。

他想到了那位秘书,想到了饮料推车。他叹了口气,走到推车后面,拍拍手想引起那些人的注意。

“先生们,”他叫道,“今天下午我们自己调饮料怎么样?”

这样的插话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他们的不满,所有人都高高地挑起了眉毛。贾尔斯知道这种感觉——愠怒转向怀疑的感觉。这么长时间了,他还是不懂,人们怎么能这么快就发现他的不同之处。他觉得,要是假发的带子开始松掉,那他肯定会有所感觉。要说这一刻有什么问题,他的假发肯定是最小的麻烦。

“这么做的好处是,”他继续说,“巴尔的摩有多干燥,我们就能多滋润。谁要来杯马天尼?”

他赌赢了。下午三四点钟的商人,内心其实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脱水、暴躁。其中一位听见了,另一位赶紧表示赞同,贾尔斯立刻就接管了酒水,表演了快速倒酒,又在联谊会般的欢呼声中给柠檬雕花。在这放纵的片刻里,他示意所有人都站到一边,好让他摇晃一瓶白兰地亚历山大,像奥斯卡颁奖似的把酒瓶颁给那位秘书。大家鼓起掌来,那姑娘脸都红了。阳光掠过鸡尾酒顶端的泡沫,就像夏威夷的海平线,一时间,贾尔斯觉得,他的世界似乎又一次充满了可能与希望。

11

塞尔达知道该怎么办。这种随机应变她已经做过上千次了,当然,是在上班的时候,不过,受男人压迫这种事,却是贯穿一生的。离开他的视线,要快!她换上仆从那种超然的微笑,拽过推车,要把它推走。但地板上都是肥皂沫,推车滑得太远,撞到了垃圾桶,把它撞了个底朝天。谢天谢地,垃圾桶是空的,但她慌忙冲过去,把它扶了起来。她双膝跪地,展示着自己的体重,静候着嘲讽讥笑。她想尽快完成这一切。跪下的时候,她听见了一阵沙沙的声音。她抬起头,看见那个男人拿着一样她完全没想到的东西——“电棒”的反义词:一袋绿色的硬糖。

“别别,别走,你们不是聊得挺开心的吗。女人的悄悄话,那没什么不对的。你们照旧,我马上就完事儿。”

他的口音不像南方人,但是尾音非常有力。他继续往前走,像是要往埃莉莎那边的隔间走。塞尔达只觉得脑子里一闪:埃莉莎是不是在F-1看见了什么,而她没注意到?埃莉莎对人们的大喊大叫总是很敏感,但她从F-1出来之后的反应不太对劲——像是吓呆了。这个男人是要把埃莉莎带走吗?塞尔达站起身来,又是个不太雅观的动作,然后手从推车那儿划过,拿了武器——马桶刷和橡胶刮板。她知道打架是怎么回事,布鲁斯特身上的伤痕比她多,但她自己也有份。这个男人要是敢伤害埃莉莎,她就敢拔刀相助,虽然那会毁了她的整个生活,可她没有别的选择。

然而,这个男人又换了方向,把电牛棒和糖果放在水池边,然后走到小便池那儿,开始拉拉链。

现在轮到塞尔达使眼色向埃莉莎求助了。如果塞尔达在F-1漏看了什么,那么或许她在这儿也不能依赖自己的眼睛了。一个男人,当着她们的面,就要把他的“好东西”掏出来?而埃莉莎为了做出合适的反应,正上下左右地摇晃着脑袋。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塞尔达不能看他。在这儿,男厕所,看他,毫无疑问是一种会惹事儿的冒犯。这个男人只要跟弗莱明举报这些下流的清洁工,她们就可以成为奥卡姆的历史了。塞尔达只好干瞪着地板,目光都要穿透瓷砖了。

小便哗哗哗地溅到便池里。

“斯特里克兰,”那人说,“我负责安保。”

塞尔达咽了口唾沫,只能说了句“哦”。

她告诉自己,眼睛不要乱看,但它们还是偏离了方向,看到一股小便喷到了地上。斯特里克兰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哈。还好你们有拖把。”

12

理查德一定会说她这些偷偷摸摸的观光是在浪费时间,他肯定是对的。但她自己惊叹的喘息让她忘记了内疚。橄榄球后卫般高壮的大厦,群山层峦般的广告牌,机器人般的加油站,还有切达奶酪那种颜色的有轨电车!她觉得自己的身体里有个结,这个结渐渐磨损,仿佛有一把美工刀在上面划过。公交车快速地驶过各种招牌,它们即便在白天里也亮着灯:安装消声器,一元杂货店,体育用品,空军征兵。她按了铃,在当地人称“大道”的西36街商业区下了车,任由各种店铺洗劫她的钱包。

她试着和所有擦身而过的人打招呼,尤其是女人们。和了解这个城市秘密的朋友一起探索岂不是很棒?讽刺涨得离谱的物价,聊聊海风对头发会有什么影响,诸如此类?谁能从莱妮身上知往鉴今,欣赏她在那十七个月里独自感受到的特殊而神秘的活力呢?但巴尔的摩的女人们却被这样的问候吓着了,几乎连个笑脸都没给。如此这般一个小时之后,莱妮感到一阵孤独,觉得自己注定要成为局外边缘人了。她又回到了公交车上。一个男人在走道上溜达,误以为她是游客,想要卖给她一份旅行指南。她的心又绞成了一团。是发型的问题吗?在佛罗里达,蜂窝头是很流行的,但在这儿就不是了。她突然特别不开心。可能确实需要旅行指南吧,于是她买了一份。

旅行指南是这样责备她的:巴尔的摩拥有可以满足美国家庭的一切。既然如此,那么她的问题症结到底是什么?塔米会喜欢美术馆,蒂米会喜欢历史博物馆。城市西边是森林公园,有着童话书般的迷人吸引力。照片上展示着城堡和树木、公主与女巫。夏天,孩子们可以在这儿举办生日宴会。很完美,只有那个名叫“丛林地带”的公园除外。单单是“丛林”这个词就足以让理查德扔下报纸,或转换电视频道了。散步的时候小心些就行了,很简单。

有一回她曾经信步漫游到了菲尔斯角的码头。她一直想要努力忘记那次散步,但每天早晨,蒸汽淋浴都会从她身上蒸出真相,她不知道亚马孙是不是也把理查德煮熟剥开、露出了最原始的模样。那是个阴沉沉的下午,船有节奏地撞击着码头。她踮起脚尖,竖起衣领,沿着帕塔普斯科河走。为了到那儿去,她先是在挤满了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的车站下了车,然后又穿过了她所见过的最丑陋的街区,绕过了那些碎瓶子。这儿还有个电影院。为了躲避那些色眯眯的家伙,她差点儿就要买票逃进去了,但电影院的遮篷上少了几个灯泡,让她觉得很别扭,而且,电影听起来一点儿也不让人开心——好像是鬼魂在演马戏。

那是个冷清的地方,如果说话也没人会听到。于是她冲着拍打着的冰冷的水撒了谎,因为也实在没有别的人可以倾诉了。她说,她很高兴,因为她的丈夫回来了。她很满足。她对未来充满乐观。她相信理查德塞给她的那些关于巴尔的摩的小广告,上面的数据说,在巴尔的摩,只有两成家庭拥有私家车。而理查德向她发誓,说他们很快就会拥有两辆。他讨厌那辆要坏不坏的雷鸟,他说,而且他也不想在自己出去拯救世界的时候,还让妻子坐什么公共交通工具。

在回公交车站的路上,在那个她不喜欢的街区里,她绕过了正往人行道上喷水的工人。多好啊,她说,这个城市的市民以自我维护为傲呢。她假装那些待洗的衣服上没有狗尿的气味、烂鱼的气味、腐叶的气味、凝固的污水的气味、水洼里的盐的气味、烧焦的石油的气味、身体分泌物的气味。回家前再撒一个谎,就像又熨平了一道褶。

13

贾尔斯很希望到会议室去,但伯尔尼带他去的却是一间空办公室,里面随便摆着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伯尔尼没坐下,于是贾尔斯也就没坐。在接待室里的一番欢笑和握手之后,此刻显得有点儿冷清。不过贾尔斯提醒自己,如果说自己在这儿还有朋友的话,那肯定就是伯尔尼·克莱了,可不是刚才大厅里那些咕噜咕噜喝着他调的混合饮料的有钱老头儿。没错,二十年前,把贾尔斯踢出公司时,伯尔尼也有份,但他不是故意的。贾尔斯想起了徒劳的殉道——伯尔尼的家人也得吃饭啊,不是吗?

回忆起那次事件就令贾尔斯沮丧,主要是因为平庸无奇、皆可预测,而所有艺术家都讨厌陈词滥调。芒特弗农的某个酒吧里,警察们举着警徽冲进来了。当天他是在牢里过的夜,想的事情只有一件:警察的流水账可一直都是他父亲最喜欢的报纸内容。贾尔斯希望老人家的视力也像自己的一样,糟到看不清小字号的警察流水账。可后来,贾尔斯就再也没有父亲的音讯了,于是他就知道,父亲看到了。被解雇一个星期之后,贾尔斯养了第一只猫。

假装和伯尔尼开会已经成了他工作的很大一部分。他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公司里的其他人——包括克莱因先生和桑德斯先生,全都不赞成贾尔斯从事自由职业。贾尔斯露出了大大的、热情的笑容,就像新画好的广告上那个爸爸的笑容。多来点儿广告吧,他想,这次是为了自己。

“那个黑兹尔到底是怎么了?我真不知道她竟然能旷工一天。”

伯尔尼松了松领带:“你不会相信的,老贾,有个阔老头儿竟然对看饮料的青眼有加,把她弄到洛杉矶去了。当然了,账得记在他们头上。”

“噢,她这样可真不错啊,是吧。”

“但我们这儿就糟了,一切都乱了套。所以对不住,没有房间了,都安排不开了。你认识好女孩儿吗?认识的话要告诉我,好吗?”

贾尔斯的确认识好女孩儿,事实上,就是那个在极权主义研究机构上了好多年班也无处可去的姑娘。要是埃莉莎擅长接电话该多好。贾尔斯静默沉思的几秒钟让伯尔尼很是不安,也让他所剩无几的精神头儿沉了下去。伯尔尼已经知道了结果,而贾尔斯却急切地想要就旧式广告大谈特谈。他不想成为这个男人苦恼的源头。

“唔,这样,我先给你看看作品……”

“我真的只有几个……”

两个人都很感谢转移注意力和消解尴尬的卡扣叮当声和皮革噼啪声。贾尔斯把画布放在桌上,一副自豪的样子,但他真实的感觉却是:恐慌。头顶上的灯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他画的这家人,骨骼结构怎么这么明显?皮肤像是损耗掉了,跟光溜溜的“安杰伊”似的。他真的只画了四个脑袋,没画身体吗?他竟然没觉得他们像鬼一样吓人?就连颜色也……除了果冻还行……其他的颜色也都不好看。果冻的红色是他花了一整夜才调出来的,堪称典范的火山岩红。

“这个红色。”伯尔尼叹了口气。

“太红了,”贾尔斯说,“我画得太投入了。”

“不是那个。虽说这个爸爸的嘴唇有点儿太……血淋淋了。是颜色整体有问题。红色不流行了,我们都不做红色的装饰品了。我没告诉你吗?也许没有吧。我刚才说了,一切都乱糟糟的。红色都被砍掉了。新流行色是——你准备好了吗?新的时尚是绿色。”

“绿色?”

“自行车、电吉他、早餐麦片、眼影……绿色突然就成了未来色了,甚至新口味也全是绿色的。苹果、甜瓜、青葡萄、香蒜酱、开心果、薄荷……”

贾尔斯极力回避着极具嘲讽意味的四个头骨,转而仔细审视他们所渴望的那块果冻。他觉得自己太蠢了,太盲目了。关键并不在于伯尔尼之前有没有提过颜色。如果贾尔斯还有点儿判断力,那他肯定自己能想明白。这样一块红色的果冻,只能引起食人魔的食欲吧?它看起来就像刚从一颗跳动的心脏上切下来似的。

同类推荐
  • 晚清之后是民国

    晚清之后是民国

    本书系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晚清三部曲”(《晚清有个李鸿章》、《晚清有个曾国藩》、《晚清有个袁世凯》)续篇,由晚清而入民国,由个案扩及群像,从大历史角度描述自袁世凯去世后,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嬗变。古老的东方帝国,在一跃成为亚洲最早的共和国之后,不但没有新生,反而陷入内斗的泥淖,一切都在崩溃:政治和军事,经济和文化,信心和信仰……最后不得不以再度集权的方式,画了一个简单的句号。真实的北洋民国是怎样一种状态?内外各种势力如何博弈?世道人心如何演化?历史走向是否可以掌控?这一切与国民性有何关联?作者从容织出一张历史的网,其间,偶然与必然交错,变幻与恒定交织,振奋与悲怆交替。
  • 名伶之死

    名伶之死

    琴声。柔软的旋律在满室摇曳,将偌大的空荡荡房间衬托地格外静谧。她心慌意乱地颤抖了一下,琴声随之而停。他们一定会听见的!他们会杀了自己!此时,她也顾不得许多,提起长裙,拼命从地上爬起,连滚带爬地奔向门口,手指痉挛地抓住门把手,也不知道开了几次才打开。当夜晚凉爽的风扑在她脸上时,她想也没想,竟然连楼梯都来不及找到,直接从台上跳了下去,缀满绣花的织锦小鞋里纤细的双脚,刚一接触地面就传来剧痛。
  • 回忆是场孤独的重逢

    回忆是场孤独的重逢

    1947年,英国康沃尔止行村,一个临海的村庄。带着战争创伤的年轻士兵德雷克,为了完成亡故战友的遗愿,将一封信带给战友的父亲。途中,他来到了这座村庄,遇见了阅尽世间人事变迁的美妙女士。这是一场冥冥中注定的相遇。这是一个励志人心的故事,它充满了爱、温暖与希望,同时又伴随着遗憾、恐惧与伤痛。它教会了我们去面对生活中的悲伤,即便爱人离开,我们又要如何继续勇敢地走下去。
  • 少数派报告(修订版)

    少数派报告(修订版)

    本书结集科幻鬼才菲利普·迪克最具代表性的九个短篇:《第二代》、《冒名顶替》、《规划小组》、《少数派报告》、《战争游戏》、《啊,当个布洛贝尔人!》、《死者的话》、《全面回忆》和《电子蚂蚁》。菲利普·迪克以其独特的文风和光怪陆离的想象在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独树一帜。他的短篇小说情节跌宕,很多故事的架构都勘称一绝。
  • 囹圄中成长的中兴帝王

    囹圄中成长的中兴帝王

    江充将耳朵凑上去,听刘丰嘀咕几句,不禁大惊失色这一日,绣衣直指官江充正把玩着一块别人刚送来的奶白色羊脂玉。此玉晶莹剔透,状如手形,料是上乘的和田羊脂玉籽料,工艺也是随物赋形,巧夺天工,栩栩如生。轻轻抚摸,温润滑柔,宛若美人酥手盈盈在握,令江充心神荡漾,骨头缝里都泛着舒坦。他特别钟爱玉器,这与他的出身有关,正如人们所说,缺什么补什么,缺什么渴望什么。在当时,只有达官贵人才有资格佩玉玩玉,佩玉玩玉是王权贵族身份的象征,而平民百姓私藏玉器是要砍头的。
热门推荐
  • 管理心智

    管理心智

    作者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编排了七个章节,共一百个话题,每个话题都是从轻松有趣,富有哲理,发人深省的故事谈起,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学习管理。
  • 恶魔校草:遇见,小甜心!

    恶魔校草:遇见,小甜心!

    “我喜欢你,是很喜欢很喜欢的那种。”叶夏。“告白这种事怎么能让女生来?”萧逸轩笑了。从校服到婚纱,多么长情的告白。
  • 贪财王妃:王爷请自重

    贪财王妃:王爷请自重

    她本是富家千金,却被男友跟闺蜜害死。难得重生,却是一个私生女。她被他拴在身边,只能靠不断地制造麻烦和疯狂敛财满足她的那莫名的“安全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为妃做歹之极品王爷滚开

    为妃做歹之极品王爷滚开

    闻,这王爷每逢嫁娶,新娘不是死了就是失踪,她之前,已经死掉X个人,而她即将华丽翻场。新婚之夜:“脱衣服。”某男趾高气扬的说道。“……”“我说脱你的,不是脱本王的!”“……”“还脱!住手臭傻子!”某男双手交叉护胸。“闭嘴!死病痨子!”“……”(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在本书中,我们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说理,采用故事与互动结合的方式,帮助你循序渐进地养成做事的好习惯。当你认同我们的观点时,你心里可能就会想要有一些改变,但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按照书中说的方式做,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 道天教

    道天教

    修仙修仙,我自凡间,笑傲天下,脚踏云烟,超俗脱凡,与天修缘,笑意恩仇,轮回百转,踏破红尘,得道成仙。
  • 道德经

    道德经

    两千多年前,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以下克上,烽火连天,战乱频仍。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老子见社会道德衰败,失望至极,便乘青牛西出函谷关,隐居而不知所终。在出关之时,他应关令尹喜之求,留下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
  • 不可违抗的她

    不可违抗的她

    《不可违抗的她》,是哈葛德创作的最令人心颤的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奇特玄妙的故事:剑桥大学教授路赫理的同事,临死前将幼子李维希和记载着祖先爱情故事的一枚陶片托付给路赫理。陶片文字记载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那是李维希祖先的故事。祖先李磊德违反祭师不能结婚的誓约,和埃及公主私奔,途中恰逢了统治土著的浴火永生的白人女王艾维纱。厄运就此注定,艾维纱爱上了祭师,示爱遭拒后竟出于嫉妒和占有欲将他杀害,所幸公主受魔法保护得以逃脱,并将此事记载于陶片上代代相传,希望后人为其祖先报仇。
  • 我们同学宋元明

    我们同学宋元明

    我们同学宋元明从农村来到城市,成为市博物馆下属的画廊一名正式工作人员才两年,画廊便被承包经营了,画廊经理不叫经理,叫老板。最初宋元明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对于他的意义所在。毫无疑问两年前他就已经是博物馆在册的正式职员,可是他这个农村人进了城,城里人并没有真正把他当作城里人看,平时画廊里的其他正式工实际上是不干多少活的,脏一点累一点枯燥一点的工作,都由他和外聘的临时工们给责无旁贷地承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