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900000036

第36章 势在必争(2)

诸葛亮认为,像费诗这种不识时宜的僵化思想,不仅迂腐,而且对政治斗争有害,如果不严肃处理,便会使反对曹贼、兴复汉室的大业受到损害。所以,诸葛亮坚决地给费诗以降职处分,把他由州前部司马降为部永昌从事。也许有人会说,何以见得贬费诗之职的决定是诸葛亮而不是刘备作出的呢?陈寿在评论这件事时说:“以先主之广济,诸葛之准绳,诗吐直言,犹用陵迟,况庸后乎哉!”从这段话中,贬费诗似乎是刘备、诸葛亮两人的主张,但此时刘备对称帝的态度是犹豫的、暧昧的,而诸葛亮的态度则:是坚定的、明朗的。很明显,费诗的“忤指”,主要是忤了诸葛亮之旨。

处理完费诗的问题,诸葛亮又找到刘备,对他说:“想当初,光武帝刘秀还未称帝时,他手下大将吴汉、耿弁等人都劝他即皇帝之位,但刘秀多次推辞。后来,大将耿纯对刘秀说:‘天下的英雄对您仰慕企盼,追随于您,就是希望您成就帝业后跟您享受富贵,如果您不听从他们的建议登位,他们就会离开您去另投新主,不再追随您了。’光武帝觉得耿纯的话讲得很深刻,便接受了众人的推举,登上帝位。”说到这里,诸葛亮口锋一转,继续说道:“如今,曹丕已经取代了汉帝,天下无主,而您是汉室后裔,续汉而起,登上帝位,是完全正当的。再说,士大夫们长期追随于您,艰辛劳苦也不畏惧,就是想建功立业,享受富贵。如果您不称帝,一些人也会像耿纯所说的那样,离您而去,另投新主。”

诸葛亮这一番话,利用历史的经验,指出刘备称帝对于团结众人、完成大业的重要性。刘备恍然大悟,才决定接受群臣的拥立。

公元221年四月初六,成都武担山之南,一个隆重的登极仪式在这里举行。刘备在百官的陪同下,走上神坛,接受了皇帝的玺绶。坛下,山呼万岁之声,伴随着燃烧玉器、绢帛、牺牲而冒出的滚滚浓烟冲上天际。

从此,刘备便由汉中王变成了蜀汉皇帝。三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年号:章武。

诸葛亮被任为蜀汉丞相。

蜀汉王朝的建立,是与曹魏斗争的需要,是刘备、诸葛亮实现复兴汉室的需要,是诸葛亮一系列艰苦努力的结果。

刘备是蜀汉政权的开朝皇帝,诸葛亮是蜀汉政权的开国丞相。

中国封建皇帝登位,大多都要行燔瘗之礼。

把祭品放到木柴堆上燃烧,使烟气升上天空,就是燔礼;把祭品埋入土中,就是瘗礼。燔瘗之礼,是人祭告天地神祗的一种仪式,但实质上是要昭告天下,让世间的人知道。当刘备行完燔瘗之礼后,蜀汉建国的消息就被天下人知道了。

刘备称帝以后,第一件大事该做什么?这是当时许多人都关心、猜测的问题。

魏文帝曹丕把众臣召集起来,让他们讨论一个问题:刘备称帝以后,还会出兵攻打孙吴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蜀不过是个弹丸小国,名将只有关羽。荆州之失,关羽身死军灭,蜀国一片忧惧,绝无再次对吴用兵之理。侍中刘晔却与众不同,他认为蜀国一定要出兵攻打吴国,理由是:“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无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事实的发展证实了曹魏大部分臣子的猜测是错误的。

但是,假如我们不知道以后的事实,我们在思考刘备是否应该伐吴这个问题上,可能也会同意曹魏群臣的意见。因为刘备伐吴,存在着许多有利于吴而不利于蜀的条件。

孙吴新得荆州,据有荆、扬、交三州,地广兵众。

孙吴全歼荆州关羽军队,得胜之兵,士气正盛,斗志正旺。

孙吴向曹魏称臣,解除了后顾之忧,然后迁都武昌(治今湖北鄂州),孙权亲自坐镇荆州,显然作出尽全力保卫荆州的架式。

孙吴人才济济,文武满朝。都尉赵咨出使曹魏,魏文帝问他:“像你这样的人吴国有多少?”赵咨答:“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这虽是外交辞令,但却反映了吴国不乏人才的事实。

蜀汉方面则不然。

荆州关羽军的失败,不仅使刘备失去了一名匹敌万人的勇将和数万军队,而且也失去了跨有荆、益的大好局面,只剩下益州一地了。

荆州的丢失,又引起了孟达叛变、汉水复塞等连锁反应。关羽攻不下襄樊,又得知江陵失守,急忙丢下襄樊,回军援救,他不但自己回军,还招呼刘封、孟达等人同往。刘封、孟达对收复荆州已经失去信心,又担心离开房陵、上庸、西城,会使三地得而复失,因此没有出兵援助关羽。刘封、孟达的行为,并不是违背刘备调度的大罪,所以刘备对他们只是心中不满,并未对他们采取惩治措施。但孟达深知关羽与刘备的关系,当他知道关羽兵败身死后,总担心刘备会怪罪自己。恰在这时,身为副军将军的刘封又与孟达起了矛盾,二人忿争不和,刘封甚至将孟达的仪仗鼓吹夺走。孟达既怨刘备委屈了自己,又恨刘封欺凌自己,一气之下,便投降了曹操。临走之前,孟达还给刘备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说。

伏惟殿下将建伊、吕之业,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创,假势吴、楚,是以有为之士深睹归趋。臣委质以来,愆戾山积,臣犹自知,况于君乎!今王朝已兴,英俊鳞集,臣内无辅佐之器,外无将领之才,列次功臣,诚自愧也。臣闻范蠡识微,浮于五湖;咎犯谢罪,逡巡于河上。夫际会之间,请命亡身,何则?欲洁去就之分也。况臣卑鄙,无元功巨勋,自系于时,窃慕前贤,早思远耻。昔申生至孝见疑于亲,子胥至忠见诛于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乐毅破齐而遭谗佞,臣每读其书,未尝不慷慨流涕,而亲当其事,益以伤绝。何者?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于外。伏想殿下圣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举。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谓非罪!臣每闻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臣过奉教于君子,愿君王勉之也。

孟达这封信,充满了委屈、怨恨之情。他认为自己是为帮助刘备完成大业而委质追随的,而刘封这样的元功巨勋之人却这样逼凌自己。荆州失败,关羽地失人亡,自己却保住了房陵、上庸。立有这样的大功,不但没有受奖赏,反而被怨恨,因而感到委屈。因此,他要“请命乞身,自放于外”了。

孟达将自己“自放”于曹魏一边,魏文帝曹丕任他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其为平阳亭侯。魏文帝又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郡,让孟达兼任新城太守,并派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等与孟达一起袭击刘封。西城太守申仪本为魏将,见魏兵已临城下,便背叛蜀汉。刘封经不住内外夹击,弃城退回汉中。至此,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复为曹魏所有,刘备集团打通的汉水复又阻塞。

荆州失败后,刘备集团不但接连失地,而且也接连失人。

以奇画策算着称的智囊人物法正,在刘备汉中称王的第二年就去逝了,时年四十五岁。法正是个为刘备集团立下大功的人,刘备入川,他起了劝说推动的作用;夺取汉中,他是第一线的军师。在攻打汉中时,有一次战斗非常激烈,按当时情况,刘备应暂时撤退。但当时刘备正在火头上,说什么也不退,谁也劝说不了。当时敌方矢下如雨,十分危险。法正见状,便站到了刘备的前面。急得刘备叫着法正的字说:“孝直避箭。”法正却说:“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立刻明白了,法正是用这种方法提醒自己所处的险境,批评自己冒险蛮干,于是就说:“孝直,吾与汝俱去!”说完,便与法正一同撤下来。一想到这些,刘备对法正的死去感到更加伤心,一连哭了好几天。

五虎将之一的黄忠也与法正同一年去逝。黄忠自刘备取荆州南三郡时便开始加入刘备集团,又同刘备一起进入四川。在攻打刘璋的时候,黄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夺取汉中之役,黄忠劝率士卒,在定军山力斩曹军大将夏侯渊。刘备汉中称王后,任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与关羽等地位相当。刘备料定关羽不肯与黄忠同列,专门派费诗去说服关羽。关羽果然不服,费诗便说:“自古建立帝王大业的人,在用人方面是不拘一格的。古时萧何、曹参与高祖刘邦乃布衣之交,而陈平、韩信归附刘邦是后来的事。但后来排列官位次序时,却以韩信为先,萧、曹二人也无怨言。如今,黄忠因定军山立功,被主公提拔,但在主公内心情义的天平上,黄忠怎能和您相比!况且主公与您,犹如一体,同休等戚,祸福与共,您不该过分计较官号高低、俸禄多少。我只是个使者,如果您实在不愿意,我也只好返回复命,但恐怕您将来会后悔啊!”关羽听了这番话才表示接受。费诗此行,是刘备所派;费诗之言,为刘备之意。他并不因关羽不高兴而改变对黄忠的提拔,可见黄忠对刘备也很重要。黄忠的去世,也是刘备集团的一大损失。

就在刘备准备起兵伐吴的时候,又传来了张飞被部下暗杀的消息。张飞雄壮威猛,仅次于关羽,曹魏的谋臣程昱等人都说张飞、关羽二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关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张飞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因此,刘备常告诫张飞说:“你使用刑罚杀戮过分,还天天鞭打勇健的随从,却让他们在左右服侍,这可是取祸之道啊!”但张飞仍不改正。后来,张飞的部下张达、范强二人果然杀了张飞,拿了他的首级投奔孙权去了。张飞的死,又使刘备的五虎将减了一员。

除了地盘缩小、兵损将亡之外,还有两个因素削弱着刘备伐吴的力量。

一个因素是内部对于伐吴意见有分歧。在刘备集团内部,很早就存在着与“隆中对”意见有所不同的另一派主张。早在建安十六年(221),庞统就对刘备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吴,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法正也主张凭借益州以成大事,他对刘备说:“资益州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庞统、法正等人在替刘备规划总方针时,从不提及荆州,庞统甚至连荆州在经济上的地位也加以否定。他们的主张是“蚕食雍、凉”,占领关中,出潼关以争天下。庞统、法正在刘备欲大举伐吴时虽已故去,但他们的主张并没有消声匿迹,赵云就主张不要东征孙吴。他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益州学士秦宓也劝刘备说,此时征吴,“天时必无其利”。群臣意见不一,就很难做到群策群力,即使勉强跟随伐吴,也很难一心对敌。所以,刘备征吴,并没有让赵云参加,而是把他留在江州(治今重庆市)。刘备的五虎将,赵云是仍然活着的两人中的一个,却被留在后方,未能参加伐吴。

另一个因素是刘备受到外交政策的牵制。刘备一向是以反曹兴汉为纲领的,这就决定了他在对付孙吴的同时,还要拿出一部分兵力去防备曹魏。范文澜先生曾指出:“刘备取得益州以后,荆州成为孙权用全力来攻,刘备不能用全力来守的局面。”这是说的荆州未失守时的情况。荆州丢失后,孙吴倾全力防守,蜀汉能不能倾全力来攻呢?同样不能。为了占领雍、凉,确保将来以此地进兵关中,刘备任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把他放在西北。刘备这样安排,就是因为马超“信着北土,威武并昭”,让他在这里“明宣朝化,怀保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五虎上将在世者,赵云留在江州,马超因对付曹魏而远在西北,竟没有一人随军伐吴。还有一名战将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早年随刘备人蜀,数有战功。刘备取汉中后,超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魏延向刘备表示:“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样一名战将,为了防备曹魏进攻,也被留在了汉中。

荆州丢失,损兵折将,猛将辞世,智臣归天,意见不一,力量分散,这些都对刘备东征伐吴极其不利。然而,这些不利并没有使刘备放弃东征。蜀汉章武元年(221)七月,即登上帝位三个月后,刘备便率军沿江而下,讨伐东吴。

是什么原因使刘备这样不顾利害,毅然决然率兵东下呢?

从古至今,许多人都认为是刘备欲为关羽报仇,是忿而伐吴。

当时人魏国的刘晔说,刘备东征,是为关羽死而兴兵报仇。

南宋学者陈亮说:“(关)羽既就戮,(刘)备不胜忿,遂大举以求复其仇;而不知魏者国家之深仇,非特一关羽之比,吴者一家之私忿,犹有唇齿之援也。”

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说,刘备“即位三月,急举伐吴之师,……而急修关羽之怨,淫兵以逞,岂祖宗百世之仇,不敌一将之私忿乎”?

现代也有这样的看法:“刘备对于诸葛亮的联吴外交,始终不大重视”,“当荆州失守,关羽被害之后,他忿而伐吴”。

上述看法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刘备与关羽,情同手足,恩若兄弟。在稠人广座之中,关羽能在刘备旁侍立终日,他随刘备周旋,“不避艰险”。对于关羽的死,刘备不为之动情是不可能的。

但说刘备为一将之私忿,动数万大兵,是一个凭意气用事的人,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且不说后人,就是当时的人,对他才略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

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指刘备)与操耳。本初(指袁绍)之徒,不足数也。”

魏国程昱说:“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

贾诩说:“刘备有雄才。”

刘晔说:“刘备,人杰也。”

吴国鲁肃说:“刘备天下枭雄。”

蜀国刘巴说:“(刘)备,雄人也。”

英雄、雄才、人杰、枭雄等评价,说明刘备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像伐吴这样的大事,如果没有政治方面的考虑,仅凭一股怒气是不可能轻易决定的。更何况刘备伐吴时,已是一个六十二岁的政治家,说他一怒而率兵东征,未必可信。再有,刘备大举伐吴时,离关羽丧败已有一年半了,因此不能说是忿兵。

那么,促使刘备大举伐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让我们重温一下诸葛亮的“隆中对”: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是诸葛亮“隆中对”中最为重要的一段话。其内容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了要达到恢复汉室、实现统一的最终政治目的,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夺取荆、益二州为根据地,改革内政,外结孙吴,积蓄经济和军事实力;第二步待时机到来,一路从荆州向洛阳,一路从汉中出潼关,以钳形攻势争夺中原。可以说,这是刘备集团进行政治、军事斗争的指导思想,是刘备集团根本的战略方针。

荆州的丢失,使刘备集团这个根本战略方针的进一步贯彻遇到了空前的阻力。很显然,钳形攻势的一只钳臂被折断了,如果要继续贯彻“隆中对”两路夹攻中原的战略方针,就必须夺回荆州,重新恢复这只被折断的钳臂,否则,就只有改变原来的战略方针。

同类推荐
  •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情系毛泽东

    情系毛泽东

    本书精彩再现了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中政治思想及指导政策、长征途中的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最后日子的情况等。
  • 建堰治水造福万代的李冰父子

    建堰治水造福万代的李冰父子

    本书介绍了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专家李冰父子的生平,内容包括:两千年前的岷江、李冰是哪里人、李冰父子治水、李冰父子斗江神、李冰成仙的传说、李冰与宗教文化等。
  •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不堪的人生,伟大的思想,传世的杰作:“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威震中外的抗法英雄冯子材

    威震中外的抗法英雄冯子材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热门推荐
  • 魍魉世界

    魍魉世界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黑暗混乱,鬼蜮横行。 区老先生一生读书,也教育四个子女认真读书,用学得的知识谋生。然而,重庆物价飞涨,物资奇缺,民不聊生,靠工资生活实难度日。于是,区老先生的三儿子弃文开车跑运输,发了大财;二儿子弃医经商作买卖,生活小康;长子仍然是机关公务员,穷愁潦倒。其周围的朋友、同事、邻居、亲戚,无不投机钻营,唯利是图,为挣钱发财苦度时光而日夜奔忙,真正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口袋妖怪奇迹

    口袋妖怪奇迹

    普通进化,用进化石进化,通讯进化,超进化,那么你知道超越神奇宝贝极限后的奇迹进化吗?拥有可以和超进化后的口袋妖怪的相匹敌和把两种技能组合起来使用的组合技的力量。(温馨提示:本座的主角为方块学园的五位主角。不喜勿喷,谢谢合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能工巧匠的故事

    能工巧匠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金牌王妃:罪臣女生存手册

    金牌王妃:罪臣女生存手册

    想她堂堂现代一大警花,上得厅堂,下的武场,却穿越到了一个病弱美人的身上。好吧,穿就穿吧好歹有爹爱有娘疼,有了上一世从来没尝的亲情。可进宫当皇帝的女人?爹爹还为了她的身体不惜叛国?好吧,为了这一世的亲情,她只好以身冒险了,至于那个皇帝小子,哼,别想着她会从一而终,等她找出了内贼救了爹爹,你这个万千后宫的渣男就给她有多远滚多远!
  • 现在的我那时的你

    现在的我那时的你

    80后的我们马上步入不惑的年纪了,在00后的眼睛里我们已然是中年的油腻大叔了,但是我知道即使这样我们每一个80后人的心里也依然年轻着奋斗着挣扎着,我们在《忘情水》的歌词里找寻着那个时代属于我们的孤独与高傲。想写一些关于我们的事,我们的经历。第一代独生子女,最后一代吃过粮票的人。如今的我们虽然经历太多太多,即使被生活打的头破血流也不要忘记初心。记得那句歌词吗?“曾经年少爱追梦”我们虽然长大但是并未老去,我们还在追梦,追逐着属于我们那一代人的梦。
  • 三界女神

    三界女神

    肩负血海深仇却懵懂无知的她,穿越到了修仙大陆的......妖兽山脉,被虐得死去活来。修炼有成的她重返妖兽山脉,一级妖兽,吃!二级妖兽,吃!......五级妖兽,吃!......十级妖兽,跪下:“女王大人求放过!”她摸摸圆滚滚的肚子,还是养到空间里,下次再吃!这就是个呆萌小吃货成神,顺便报仇的故事。
  • 可是没有王者路

    可是没有王者路

    少女穿越进王者荣耀游戏世界,什么?金币就是消费币,什么?段位太低不能买东西,为了更好的生活,且看少女如何从青铜到王者
  • 重生之超级明星

    重生之超级明星

    莫名其妙被诬陷潜规则。毫无预警的遭遇了车祸。这一切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幕后黑手到底是谁?何暖暖本来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这样结束了,可是一朝醒来却意外发现自己竟然重生了!老天竟然再给了她一次机会,泡总裁,抓坏人,这一生,她定要不负苍天不负卿。一路走来,一路荣耀,一路爱恨相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