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900000037

第37章 势在必争(3)

刘备从来就没打算过放弃荆州。在某种意义上说,荆州是他事业的转折点,是他事业腾飞的起点。荆州给了他诸葛亮、庞统这样的良辅,荆州给了他与孙吴联合的资本,荆州给了他借以发展力量的第一块基地。

刘备从来就没打算过放弃荆州。这里有他付出的心血和代价。为了在荆州立足,他曾与孙吴联合对曹兵浴血奋战;为了在荆州立足,他曾冒险只身前去孙吴;为了在荆州立足,他曾花费极大的精力,一次又一次与孙吴平衡双方在荆州的利益与均势;为了在荆州立足,他甚至错过了争夺关陇地区的好时机。

刘备从来没打算过改变“隆中对”战略方针。自从遇到诸葛亮以后,自从以“隆中对”作为政治、军事斗争的指导思想以来,刘备感到自己的行动自觉性多了,计划性多了,成功的多了。他从未怀疑过“隆中对”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刘备的心情如此,诸葛亮呢?

史书对诸葛亮是赞成伐吴夺回荆州还是反对没有明确记载,因此,很多人从伐吴失败的后果出发,认为诸葛亮当初是反对伐吴的。

清人黄恩彤说:“外结孙权,隆中之对早策及此矣,乃荆州之失,伐吴之举,顿与初策相左,当亦武侯所扼腕太息者也。”

有人说刘备伐吴是“拒绝诸葛亮的劝告”,“是他的独断专行”。

有一首诗说:“刘备无远识,关张短乾坤,自坏联吴策,统一志难伸。”也责备刘备没有政治远见,不该发动夷陵之战,破坏了诸葛亮的联吴政策。

还有人认为,诸葛亮是主张把为汉献帝复仇作为第一要务,暂缓伐吴的。但他看到刘备正在盛怒之际,再加上胞兄诸葛瑾在东吴做官,曾给刘备写信劝他勿与吴为敌,为了避嫌,不敢直言极谏,只好缄口不言,始终没有发表过主和或者主战的言论。

诸葛亮的确主张东联孙吴,而且还是联吴抗曹的实践者。但是,主张联吴就不支持刘备伐吴吗?诸葛亮提出的东联孙吴,是为刘备集团制定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是从属于整个政略方针的,而实现统一、兴复汉室是根本政略,联吴不过是实现根本政略的一种手段。从“隆中对”的观点出发,如果不夺回两大战略据点之一的荆州,统一的事业就无法完成,联吴也就失去其应有的意义。这和东征孙吴以前,刘备既要联合孙吴又要同孙吴进行荆州之争是一样的道理。

东征孙吴对于蜀国来说是件大事。在这件大事面前,蜀国内部有过激烈的争论。做为蜀国主要决策者之一的诸葛亮不表示自己的态度是不可能的。

诸葛亮是赞成刘备东征孙吴的。我们这样说,主要有以下四点理由。

第一,诸葛亮是“隆中对”战略方针的制定者,荆州的丢失,使“隆中对”战略方针受挫。这是“隆中对”方针取得重大进展情况下首次遇到的挫折。由于在此以前,“隆中对”的贯彻取得了跨有荆益、打通汉水、兵逼襄樊的辉煌成果,首次受挫并未引起诸葛亮对“隆中对”本身的缺陷做深入思考。诸葛亮对“隆中对”的正确性没有怀疑,按照他的个性,不会因为初次受挫而放弃对“隆中对”战略方针的贯彻。

第二,从史籍里看不见有诸葛亮反对伐吴或在伐吴失败前修改既定方针的记载。从事实发展角度看,反对伐吴的主张是正确的,赵云、秦宓、黄权三个人,一个从政治角度反对伐吴,一个从天象角度阻止东征,一个从军事角度劝谏刘备,史书都给予明确记载。如果诸葛亮也反对伐吴,史家一定会大书特书的。

第三,在伐吴战争失败以后,诸葛亮忽然提起了法正。他说:“法孝直(法正字)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诸葛亮这个感慨,非常值得玩味。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经过夷陵之败的惨痛教训,诸葛亮开始对“隆中对”的错误因素真正醒悟,并承认法正提出的路线是正确的。另一层意思是,他对夷陵之战的失败,荆州彻底丧失,仍带有惋惜的余意,而且还有责怪刘备指挥失当,以致造成败局的味道。

第四,诸葛亮在蜀汉决定伐吴时,以为是会胜利,至少会像三分荆州那样获得双方的妥协,而完全没有料到会有惨败的结局。他在《后出师表》中曾说:“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其中的“秭归蹉跌”,就是指夷陵惨败。正因为诸葛亮认为伐吴符合“隆中对”的战略方针,对伐吴是赞成的,而且预料伐吴不会失败,所以,在回忆夷陵兵败时,说了内心话:“难可逆见”。

急于夺回荆州,重新配置进攻中原的双钳,使“隆中对”的战略方针排除阻力,继续贯彻,是诸葛亮与刘备的共同心态。这种共同心态,决定了他们在伐吴问题上的共同态度。

刘备与诸葛亮,一个是蜀汉帝国的君主,一个是蜀汉帝国的丞相。两个最高决策者的态度如此,其他人的阻拦劝谏能起多大作用呢?看来,蜀汉对于失去的荆州是非要夺回来不可了。

然而,刘备、诸葛亮在下决心夺回荆州时,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孙吴方面力保荆州不失的决心。

翻开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荆州的绝大部分版图都在今天湖北、湖南两省境内。荆州的州治江陵,就在今湖北沙市西北的长江边上。而孙吴的首都建邺,即今天的江苏南京,也在长江之滨,地处荆州下游。天时、地利、人和是古代军事家欲求制胜的三大因素,其中地利的因素不可忽视。对于孙权来说,处在上游的刘备既是盟友,也是一柄不知什么时候就劈下来的宝剑。没有荆州,孙权西部虽有门户,但钥匙却不在自己手里,孙吴没有安全感。

孙吴所占的江东地区,只有江浙一带还算富庶,其他地方在当时尚未开发,经济十分落后。而当时的荆州,土地肥沃,士民殷富,有了它,就可以使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从经济角度讲,孙吴也需要得到荆州。

孙吴所在的江东地区,北有强大的曹魏,就实力对比而言,向北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只有向西发展,占领荆州,才有可能全据长江天险,北拒曹魏。

荆州关系到孙吴的强弱,荆州关系到孙吴的安危,荆州关系到孙吴的存亡。

荆州对下游南京的重要,东晋人何充有一段话说得非常精彩。他说:“荆楚国之西门,户口百万,北带强胡,西邻劲蜀,经略险阻,周旋万里。得贤则中原可定,势弱则社稷同忧,所谓陆抗存则吴存,抗亡则吴亡者,岂可以白面年少猥当此任哉!”

荆州对孙吴如此重要,所以,争夺荆州是吴国政略和战略的基本方针。

早在建安五年(200)十月,比“隆中对”还早七年的时候,鲁肃便向孙权进献“鼎足江东”之策。他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唯有“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竞长江所及,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建安十三年,鲁肃又对孙权说:“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同年,大将甘宁也向孙权说:“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指曹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赤壁之战后,周瑜曾向孙权密献计说:“今曹操新折助,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指奋威将军孙瑜)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碱操,北方可图也。”

吕蒙接任鲁肃之职后,也主张夺取荆州,“全据长江”,派一支兵驻江陵,一支兵驻白帝,他自己进据襄阳,以争中原。

直至孙吴后期,名将陆逊及其儿子陆抗,仍然坚持争夺荆州的战略方针。吴凤凰三年(274),陆抗临卒前上疏说:“臣父逊昔在西垂陈言,以为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则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从上述一系列言论中可知,孙吴军政最高层主要决策人物及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周瑜、鲁肃、甘宁、吕蒙、陆逊、陆抗等人都把荆州看作是吴国生存与发展的命脉。

蜀汉对荆州是势在必夺,孙吴对荆州则势在必保。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吴、蜀双方对荆州势在必争,然而胜者只能有一个。

究竟是谁胜谁败呢?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们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不同的理论。

“治国家,理境内,行仁义,布德惠,立正法,塞邪隧,群臣亲附,百姓和辑,上下一心,君臣同力,诸侯服其威而四方怀其德,修政庙堂之上而折冲千里之外,拱揖指而天下响应,此用兵之上也。”这是从政治角度论说战争胜负的理论。

“地广民众,主贤将忠,国富兵强,约束信,号令明,两军相当,鼓錞相望,未至兵交接刃而敌人奔亡,此用兵之次也。”这是从军事力量角度论说战争胜负的理论。

“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这是从经济角度论说战争胜负的理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叛;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是从战争正义与非正义的角度论说战争胜负的理论。

孙、刘夷陵之战,双方都是为了巩固与扩大封建割据地域和进一步实现统一,因而从战争性质考察双方的胜负意义不大。对双方胜负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外交政策等因素,我们从这四个方面对双方情况做一考察。

先看政治方面。

夷陵之战时,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已经经历了三世,如果从孙坚任长沙太守时算起,已有三十二年的历史;从孙策夺取会稽等五郡时算,有二十五年;从孙权开始执政时算也有二十二年了。早在黄巾起义时,孙坚就在淮水、泗水一带招募精兵,“合干许人”,乘镇压黄巾起义之机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以后又被任为长沙太守,为孙氏割据江南奠定了基础。

孙坚死后,他的儿子孙策继承了其父的事业。孙策童年时,便与庐江舒县(治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周瑜有“总角之好”,“与周瑜同年,独相友善”,“升堂拜母,有无相通”。孙策进兵江东,周瑜带兵加入孙策的队伍。后来,两个人分别娶了乔公两个漂亮女儿,孙策娶大乔,周瑜娶小乔,成了连襟。彭城人张昭,自幼好学,少年时便在当地出名。汉末大乱,张昭避乱渡江,来到江东。当时正值孙策创业,便任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并升堂拜张昭母,与张昭“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全部交给他办。张昭常常接到北方士大夫写来的书信,信中把治理江东的成绩归于张昭身上,对他大加赞美。这使张昭感到很为难:如果保持沉默,不把书信内容报告给孙策,则害怕别人误认为自己与北方有暗中来往;报告给孙策吧,又怕信中内容不合时宜。孙策知道后,笑着说:“从前管仲辅佐齐桓公,齐国官员请示事情时,齐桓公总是说去问仲父,去问仲父。如此,齐桓公不但威信未减,反而受到霸主们的尊崇。如今张昭贤能,我能使用他,他所建立的功名岂不归我了吗?”东莱黄县(治今山东龙口东南)人太史慈,在扬州刺史刘繇手下为将。孙策进击刘繇,太史慈曾在神亭(今江苏金坛西北)与孙策对战。孙策一枪刺中太史慈坐骑,又顺手摘下他脖子后面的手戟,太史慈也摘下了孙策的头盔。后来,刘繇战败,太史慈被孙策活捉。孙策亲自为他解缚,拉着他的手说:“还记得神亭我俩恶斗之事吗?那时候你捉到我会怎样呢?”太史慈说:“那很难说呀!”孙策哈哈大笑,深爱太史慈的直率,说:“今天我当请你共成大事。”后来,刘繇逃往豫章,他手下还有万余人未有所附,太史慈便要求前去招抚。孙策手下人都认为,太史慈是刘繇旧部,此去一定不会再回来了。孙策却对太史慈深表信任,亲自为他设宴饯行,并拉着他的手腕问道:“何时能还?”太史慈说:“不过六十日。”后来,太史慈果如期而返。

孙策对周瑜、张昭、太史慈等人的做法,反映了他在团结士人、取得他们的支持方面确有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在他身边聚集了周瑜、张昭、太史慈、程普、韩当、黄盖、蒋钦、周泰、陈武、董袭、凌操等一大批江南江北士人。史载孙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孙权继承兄孙策之业,在团结士人方面更超过了他的父兄。

首先,孙权爱才爱得深切,爱得感人。最突出的就是他对待吕蒙的事例。当吕蒙病重时,孙权派人把他接人自己宫中住下,采用一切方法为他治疗救护。又向全国通告,有能治愈吕蒙之病者,赏金一千。每当医生在吕蒙身上针刺治疗时,孙权便为之惨戚。他想常常看看吕蒙的病情,又怕过多地打扰他使其劳累,便在墙上挖个小洞,从洞中偷偷观看。当他看到吕蒙稍微能吃东西时就感到欢喜,如果看到吕蒙病重就长吁短叹夜不能寐。吕蒙的病情曾一度好转,孙权为此专门发布大赦令,当吕蒙病情加重时,孙权亲自到病床前探视,还请道士在星空下为吕蒙祈祷。当吕蒙病故时,孙权特别悲伤,为之削减膳食,停止音乐。当然,吕蒙受此待遇,与他所立功劳有关,但孙权的表现,也不能不使其他人感动,从而激励他们为孙吴政权尽忠竭诚。

第二,孙权在团结士人方面,范围也比其父兄广。孙坚起家长沙,在北方征战,他所依仗者,多为淮、泗地区的人士。孙策依靠淮、泗人士进兵江东,还没来得及对江东人士进行笼络便死去了。孙权即位后,除了一方面坚决依靠父兄所留下的淮、泗人士外,还对江东士人进行了广泛的团结。吴郡吴县(治今江苏苏州)人顾雍,被孙权任为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孙权又派人把他的母亲接来,“亲拜其母于庭,公卿大臣毕会”,并把孙策的女儿嫁给顾雍的儿子。吴县陆氏也是江东大族,陆逊年轻时就受孙权重用,并娶孙策的女儿为妻。陆逊有大功于孙吴,孙权对他也非常信任。史书记载,蜀汉刘禅即位后,诸葛亮辅政,与孙吴连合,“时事所宜,权辄令逊语亮,并刻权印,以置逊所。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轻重可否,有所不安,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陆氏一族,在孙权时有二人为相,五人封侯,十余人为将军,可见他们在孙吴政权中的位置。吴县人朱桓,在任前将军时,因与督将发生矛盾,滥杀部下,又假托是因狂病发作。孙权明知是假,却以假作真,让其子朱异领其部曲,令医生对他看护诊治,用这种方法让他摆脱罪责。顾、陆、朱、张是江东的着名姓族,孙权对他们的信任和依靠当时人是有目共睹的。孙吴后期,陆凯上书给孙皓说:“先帝(指孙权)外仗顾、陆、朱、张,内近胡综、薛综,是以庶绩雍熙,邦内清肃。”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同类推荐
  • 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

    《图说世界名人: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介绍了,伽利略·伽利莱,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当时,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今天,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
  •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她终其一生,横空出世地来,旁若无人地活,听天由命地走。她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一生,她说过许多的话,有些被时光淡忘,模糊不清,唯独这句,清醒明透,不离不舍。离世的那一天,她穿着一件赭红色旗袍,这是她留给世人,唯一的念想。她,就是民国奇女子张爱玲。
  • 体会《论语》

    体会《论语》

    今天这个时代,依然可用狄更斯《双城记》刚刚开始的几句话来描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聪明的时代,这是最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时代,这是欺骗的时代……”
  • 黄宝生(学术名家自述)

    黄宝生(学术名家自述)

    4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涌现了一大批政治合格、学术领先、学风优良的知名专家学者,堪为学科史乃至学术史上的一面面旗帜。《学术名家自述》系列通过访谈的形式将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探索的历程记录下来,并用文字凝练成一个个小故事,从而起到传播、传承的作用。本书中黄宝生先生用通俗的语言,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自己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重点叙述了自己从事梵学研究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离乱的时代,演绎着一曲人世悲歌;火热的青春,谱写着一段爱情传奇。——它的主人公,名叫萧红。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有着惊采绝艳的才华,也有着坎坷流离的爱情,无论是她的文还是她的情,都是值得后人一再品味、一再忆及的传奇。
热门推荐
  • 高加索灰阑记

    高加索灰阑记

    内容取自中国元代杂剧《灰阑记》,李潜夫著,全名《包待制智勘灰阑记》。格鲁吉亚总督在暴乱中被杀,总督夫人仓皇出逃时将亲生儿子小米歇尔遗弃;善良的女佣冒着生命危险,历经艰辛将他抚养成人;叛乱平息后,总督夫人为了继承遗产索要孩子,法官阿兹达克采用灰(粉笔)断案:心贪性残的总督夫人不顾死活使劲往外拉扯孩子,而女佣则不忍心孩子被拉伤……故事的结局是,小孩没有判给其生母,而是判归养母女佣。
  • 想象力超神

    想象力超神

    来自高维宇宙生命的碰撞,世界发生根本性改变,无数奇奇怪怪的生物出现,人类重新沦为猎物。获得特殊能力:在脑子里想象一把匕首,读取记忆图像建立模型,消耗能量和材料,打印开启。叮...打印完成,一把真实的匕首出现在手里。
  • Through a Glass, Darkly
  • 末世快穿异能者

    末世快穿异能者

    三道六界之中被一种莫名的病毒所感染,丧尸横行,到处都是残尸断臂。王凯轩是一名现代组织的头领,因意外穿越回3012年,距离末日还有十天,被系统绑定。本想完成任务早早回去,却被系统告知这是快穿系统!悲催的王凯轩被系统一坑再坑,无奈踏上了升级打怪的道路,越走越远……
  • 琴医魅月

    琴医魅月

    这里是一个以琴为修炼的世界。腹黑+强大+性格诡异=女主。南宫月:废材体质,受尽冷眼,好在有一个天赋极强的哥哥,因为哥哥的庇护,才不被家族人去过,但是却在哥哥前去学院,家族因为利益将她送出去顶罪,没有人知道,早在N个月前,灵魂早已经变更。现代的凤月:天才医生,备受关注,性格却怪异,喜欢做的事情也是为所欲为,不过对待病人却是专心不二。琴气分为十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为十等。【某某腹黑男】“月月,你已经看过我的身体,你要对我负责。”某某腹黑男笑着道。南宫月冷冷一瞥,“我看了这么多身体,岂不是要我负责?”“那些无视,你只需要对我负责就可以了。”某男人自以为是的抛媚眼。【某某单纯男】“小月,为什么每次看到你,我觉得浑身这么热。”某某单纯男一脸纯洁的看着南宫月。南宫月真的是要吐血了,他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过来,“那是因为老娘在洗澡。”【某某闷骚男】“南宫月,你这样不对,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为什么这样呢?……(省略1000个字)”某某闷骚男在南宫月的耳边不断的嘀咕着。南宫月仰天问天,为什么给她遇上这么闷骚的人啊,偏偏还必须天天见。【某某男……】
  • 噬梦幻域

    噬梦幻域

    如果说,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为何还会有诸多的突如其来?如果说,屌丝只能匍匐前进,难道就不能逆天改命?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一颗坚韧不拔的心,一场幻域的离奇经历,一段艰辛成长的历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上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上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将呈现一位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达人。作为百年来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最为我国读者所知的一位作家,海明威的公众形象、传奇人生早已通过其作品为人所知,但这批世人陌生的私人书信却让一个崭新的海明威浮现出来。海明威研究专家卡洛斯·贝克从海明威留给世人的卷帙浩繁的海量书信中精选了其从18岁至逝世这40多年间写就的近600封信件,书信中的海明威用作品外的“私人”语言坦诚地向各色人群——家人、朋友、敌手、编辑,以及当时几乎所有的知名作家——揭示了自我,记录了他生活与写作生涯的方方面面,称他为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作家也不为过。作品所选的书信不仅记录了作家人生各个转折点,更展现了他的性格与智慧,及其对狩猎、垂钓、饮食等的特殊嗜好。其流露出的幽默与狂野大大超过了他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非常规的作家自传。而其中描画的众多国际性、社会性事件,以及一众名噪一时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从侧面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国际风云与艺术影像。这些信不仅成为一般读者的指南和阅读享受,而且为认真研究文学的人提供了考证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巨人之一的生平与成就所需的原始文件。
  • 王者攻略:影帝是个坑

    王者攻略:影帝是个坑

    【男女双强,甜腻互宠,从娱乐圈到游戏界,双双携手共登王者颠峰!】一入王者深似海,从此掉坑是日常!玩游戏什么最坑?队友挂机?顺风局投降?还是团战排队送死?NONO!夜莫星表示,最坑莫过于收了个坑界扛把子的菜鸟徒弟。她带着他,从青铜一路打上王者,从零杀到超神,从菜鸟小白到全球冠军大赛的颠峰王者。他带着她,一路从小坑,到深井坑,再到万丈深坑,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挖不动的巨坑。然,游戏里被坑也就算了,这段孽缘竟延续到了现实!他是高冷傲娇影帝受。她是呆萌霸气助理攻。初任助理的第一天,夜莫星就把未来Boss萧大影帝给公主抱了,还登上了娱乐头条,攻气爆棚地勾了一大波影帝老婆粉集体叛变:男神,你就从了吧!于是,娱乐圈就此诞生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实力宠妻,她霸气护夫,于鸡飞狗跳中长年霸占着娱乐热搜头条,地位无可憾动!
  • 青梅竹马间的那些事

    青梅竹马间的那些事

    苏浅熙作为苏家唯一的女儿,从小就备受宠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墨亦辰,墨家大少,与苏浅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某一天,苏浅熙正窝在沙发里看电视,冒着星星眼“电视里的小哥哥好帅呀!”某大少微笑着看着她说:"给你一次重新发言的机会。"“呃,今天天气不错,嗯”还未说完话就被堵住了。[傲娇腹黑毒舌竹马vs机智可爱小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