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4800000014

第14章 临朝亲政(4)

遣使《汉书·食货志》说:古之王者,“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历代的皇帝也每每把遣使作为了解全国情况、处理应急措施的通常办法。汉武帝末年,“东方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二千石。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胜数。道路不通。上使御史中丞、丞相长史督之,弗能禁。乃使光禄大夫范昆及故九卿张德等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隋文帝开皇三年,发使者巡省风俗,以使“不出庭户,坐知万里”。忽必烈“始定海内,欲见万里如在目睫,以决其畿”,乃派贺胜“乘传将指,遍历吐蕃、云南、广海之地,往返观察,军旅所及,必得其情以归报”(《道园学古录》卷十三贺胜《神道碑》;卷十八《墓志铭》)。有名的郑和下西洋,也就是衔明成祖的特殊使命而远涉重洋的。它如唐太宗遣观风使,清雍正遣观风整俗使、宣谕化导使,都是其类。许多皇帝还喜欢派遣宦官作为使者整顿地方政务、监视军队、督办工程、搜括财货。这种作法在某一程度上为皇帝增添了耳目,了解到实际的情况,有利于按自己的旨意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不过它是临时的、偶发的;而且,这些皇命在身的使臣们,往往是狐假虎威,凌轹地方官,敲榨老百姓,除了增添横暴以外,并不能对当时的政治带来积极效果。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民怨沸腾。元顺帝至正五年,为了收揽人心,派遣官吏分道奉使宣抚,以“询民疾苦,疏涤怨滞,蠲除烦苛,体察官吏贤否,明加黜陟”。唱的固属好听,但作的却完完全全相反。这些受委派的宣抚使官员,本身“类皆脂韦贪浊”,他们来到地方,与地方官勾结,官吏贪污而不问,百姓涂炭亦不闻,自己却大行贪赃纳贿,无恶不为。故当时民谣说:“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又说:“奉使来时晾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辍耕录》卷十九《阑驾上书》)类似的例子,是数不胜数的。

延访和对官员的召对不同,延见或延访则带有一定的尊礼性质,多半施之于饱学的宏儒和有名声的耆宿。汉文帝征见贾谊于宣室,倾谈“至夜半,文帝前席”。这次延见是因为文帝在宣室受祭祀用的剩余肉块,而感鬼神之事,便专门请了大学问家贾谊来进行讨论的,所以后人有诗讥讽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光武帝征聘他的老朋友严光,三反而后至,“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有的皇帝甚至不惜枉驾就尊,以表示特别的诚意和尊礼,如周文王渭水访姜尚,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通过延访,求得真正的贤才而任之,或者是取得有卓识的建策而行之;同时也带来了礼贤下士的美名。因此,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都用很大的精力投人这一活动,而且多确实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延访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闻其名而延见,有的则因推介而延见。两汉时期,民皆可以诣阙上书,自陈己见。如果皇帝认为果有可取,即予召见,经过当面谈话,感到满意,便予以官职。如主父僵、严安、徐乐等著名政治活动家都是通过这条道路进人仕途的。北魏孝文帝在延兴二年,“诏州郡县各遣二人,才堪专对者,赴九月讲武,当亲问风俗”(《北史》卷三《魏本纪》)。朱元璋对解粮进京的各地粮长,和已告退返乡的功臣子弟元正来贺的,都亲子接见,加以训示。这类集体的接见,也有利于皇帝扩大接触面,掌握舆情。

诏求言与诏求贤求言也即是求贤。诏求言、诏求贤实际上便是范围广泛的延访。下诏求言是就某一重大问题,公开向部分官员或全体人民征求书面解答,它创行于汉武帝元光元年的《贤良策》。其文云:

朕闻昔在唐虞,画像而民不犯,日月所照,莫不率俾。周之成康,刑错不用,德及乌兽,教通四海。海外肃脊,北发渠搜,民羌侏服。星辰不孛,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麟风在郊薮,河洛出图书。呜呼!何施而臻此欤?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成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针对这一设策,贤良们各抒所见。董仲舒著名的天人三策,就是他对这一问题前后三次作出的对策。通过策对,汉武帝找到了调整国策的方向与办法,同时也发现了人才。

在公开下诏求言的同时,汉武帝也下诏求贤。元封五年,诏曰: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域者。

这都是皇帝个人,越过例行的官府程序,直接听取臣民的建言与批评,直接发现人才,不次任命官吏。到了唐代,制举制度正式形成。唐朝在正常的科举进士之外,又有制科之设。“天子又自诏四方德行、才能、文学之士,或高蹈幽隐与不能自达者,下至军谋将略,翘关拔山,绝艺奇伎,莫不兼收。其为名目,随其人主临时所欲而列为定科者,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率,详明政术可以理人之类,其名最著。而天子巡狩行幸,封禅泰山、梁父,往往会见行在。其所以待之之礼甚优,而宏村伟论。非常之人亦时出于其间,不为无得也。”(《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宋初承周显德之制,分设三科: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明吏理达于教化。一应内外职官,前资现任,黄衣草泽人等,并许诸州及本司解送吏部,由皇帝御试,谓之大科。后续增为六科。神宗以后,累罢累复。制举的特点是“无常科以待天下之才杰”,而由天子亲策之,与例行的科举程式是不同的。南宋高宗时曾创行“制科”,三岁一试,“与制举无常科者异,然亦必召试定等而后授官,则亦可谓之制科。”(《日知录》卷十六《制科》)清朝初年的博学鸿词科亦即唐之制举。不过这时已把常科的殿试进士亦称为制科。历代的君主们对下诏求言、求贤的办法电问多采行,不过大多是在碰上大灾、危局时,为了收揽人心而玩弄的政治骗局。

登闻鼓《事物纪原》说:“昔尧置敢谏之鼓,即其始也。用下达上而施于朝,故日登闻。”可知其设置之原意就在保证下情能上达。战国时,秦商鞅变法,对非议者严厉镇压。行之十年,乡邑大治,于是“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法家主张“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管子·法禁第十四》),老百姓议政是犯罪的。秦始皇立诽谤之法,坑杀了四百六十多名私下议论他的儒生,其意就是尽钳天下人之口。汉在这方面逐步有所放松。吕后当政的元年,除三族罪妖言令。文帝二年,下诏:“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族,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昕治。”(《汉书》卷四《文帝纪》)两汉之世,普通吏民可以直接上书于皇帝,放言政治,往往能够受到重视。晋元帝太兴元年,初置谏鼓谤木。(《晋书》卷六《元帝纪》)《事物纪原》也记:“晋施广盗官幔合弃市,子宗及云挝登间鼓。”此“登闻鼓”与《晋书》的“谏鼓谤木”,应该就是一回事,原是有来谏的用意。南齐萧衍即位,“诏公车府谤木、肺石傍各置一函,若肉食莫言,欲有横议投谤木函;若以功劳才器、冤沈莫达,投肺石函。”(《资治通鉴》卷一四五)这也有鼓励臣民议政之意。到了北魏时期,在官阙左悬登间鼓,民有穷冤则挝鼓以上闻。《魏书》卷一一《刑罚志》)从这以后的登闻鼓,大概就成了专为申诉大冤狱的通路。

武则天时期,置四匦,共为一室,列于庙堂。色青者位东方,有能告以养人及勤农之事者投之,名日延恩匦。色赤者位南方,有能正谏、论时政之得失者投之,名招谏之匦。色白者位西方,有欲自陈屈抑者投之,名日伸冤匦。色玄者位北方,有能以谋智者投之,名日通玄匦。任正谏大夫、补阙拾遗一人充匦使,每日所有投书,至暮并进。(《唐会要》卷五五《匦》武则天之所以这样作,主要是在奖励告密。宋、明都有登闻院、登闻鼓之设,“非大冤及机密重情不得击,击即引奏”(《明史》卷九四《刑法志》)。清初亦设登闻院,属通政司,主受诉讼事。故当时有御状、鼓状、通状之别。鼓状即登闻院之状,通状即通政司之状。“其后控诉者赴都察院及提督衙门,外藩则赴理藩院,无所谓鼓状、通状矣。”(《养吉斋丛录》卷之二)康熙时期还实行一种密折陈奏的办法。雍正在位,这一制度更加推广。所有这类奏折,不经过通政司转递,雍正在收到后亲笔朱批,阁臣不得与闻。雍正认为,这样作,一是通上下之情,以便施政;二是启示臣工,以利其从政。其实,这种作法的更大作用就是告密,十分有利于皇帝对外臣的控制。

微服私访微服私访或微服私行也是一些皇帝乐于采用的活动。这也称作微行。《史记》集解引张晏曰:“若微贱之所为,故日微行。”(卷六)微行的目的则可为两种:一种是过腻了与社会隔绝。单调、毫无生气的内宫生活,而乐于到宫门外走马游玩或射猎娱乐。南朝时候的大军阀侯景,平时喜欢独乘小马,弹射飞鸟。后来篡位作了皇帝,“及居禁中,不得轻出,常郁郁不乐云:吾无事为帝,与受摈不殊”(《资治通鉴》卷一六四)。刘宋的后废帝“好出入,单将左右,或十里、二十里,或人市里,遇谩骂则悦而受之”。后且“无日不出,与左右解僧智、张五儿恒夜出承明门,夕去晨反,晨出暮归。从者并执铤矛,行人男女及犬马牛驴,逢元免者。人间扰惧,昼日不开门,道无行人”(《南史》卷三《宋本纪下》)。隋炀帝大业六年,在长安端门街举行角抵大戏,炀帝曾数度微服往观。这都是想在穷极奢靡的宫内生活之外,寻找新鲜和刺激。也有的皇帝屡行私访,是纯粹出于政治目的。秦始皇曾微行成阳。朱元璋也累行私访,出入于负廓穷卷之中,对臣下进行秘密察访(《明史》卷一三七《罗复仁传》)。《野纪》载:“高皇微行大中桥傍,闻一人言繁刑者,语近不逊。上怒,遂幸徐武宁第……命左右往召某兵官帅兵三千持兵来……兵至,上令二兵官守大中、淮清二桥,使兵自东而西诛之。当时顿灭数千家。上坐以俟返命乃兴。”(卷一)其野蛮、残暴,真是令人难于置信。

6)殿试、视学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皇帝为了收揽人才,从两汉时代开始,就设制举。但它无定期,没有确定的程式。隋唐始行科举,初由吏部的考功员外郎主持考试。玄宗时,以员外郎望轻,遂移贡举于礼部,以侍郎主之。武则天天授元年,她亲策贡士于洛阳殿,谓之殿试。不过,殿试真正作为一种制度确定下来,还是宋代。宋太祖开宝年间,亲御讲武殿,复试进士宋准等,从此,遂成制度。凡考中进士的便誉为天子门生,这批知识分子、准官僚和皇帝之间又增加上门生与座主的师生之谊,更加加深了他们对皇帝矢志不移、感恩图报之心。南宋人刘一清记当时殿试的情况:“廷试之日,士人由和宁门人,徐行,执号、乐卫士收数成行而入。至集英殿门外,中官展视而收之。殿外挂混图于露天,甚高。良久,天大明,了然分明,知位次。土人聚于殿门外,待百官常朝毕,方引士人进拜,列于殿下。宰臣进题,上览焉。天子临轩,天颜可瞻。起居赞曰:省元某人。以下躬身再拜,又躬身而退,各依坐图行列而坐。每位有一牌一枚,长三尺,幂以白纸,已书某人、某乡贯,或东西廊第几人,不得移动及污损。坐定,中官行散御题,士人皆以御题录于卷头草纸上,以黄纱袋子垂系于项七。若有污损,谓之不恭,纳卷所不受。散题后,驾已兴人内进膳,赐食于士子、大学馒头一枚,羊肉泡饭一盏。食毕,不见赐谢恩。或要登东作旋(大小便),则抱牌倦卷子而往,卫士相引而去,亦不甚远。既坐而试,不得与邻坐说话。中官、从官杂处董之,宰执巡行。至申时,天子复临轩。纳卷于殿廷东庑阶下之幕中。一中官监视,收其牌及御题卷子,亦不容人临时于纳处展视。若至昏时,则见有传者云:已不在黄甲矣!士人每出一门,必书姓名于门东。历四门,皆书姓名,押宇。出时无号,无人押行,亦不待人齐出。”(《钱唐遗事》卷十《丹墀对策》)可见所谓殿试,由皇帝命题(当然是大臣代命),并亲临监试,仪式是很隆重的。所取的分三甲:一甲状元、榜眼、探花各一名,叫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若干人,三甲同进士出身若干人。对及第者的名次,也往往在主考官进呈的秩序上,皇帝根据自己的喜好,另行更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人物,几乎全是由此而晋身的。

视学即皇帝对国学亲加试察,祭奠先师孔子,并集合生员,由皇帝本人或淳儒硕学讲解经传,以示对教育的关怀和对先师孔子的尊敬。尊师重道,一直作为一种美德,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视学”也称“幸学”。清雍正皇帝为了表示对儒学的尊崇,改称为“诣学”。

7)亲刑狱

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法律就是作为地主阶级政治代表的专制皇帝个人意志的体现。他口含天宪,也就是最高指示。从秦始皇开始,规定“法出于一”。它的意思既包括以秦的法律来统一原来的六国,即全国地区;也明确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力操在皇帝一人之手。西汉社周专伺人主的意旨而治狱,有人批评他,他回答说:“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汉书》卷六《杜周传》)古之时以三尺竹简书写法律,“三尺”就是指法。杜周的这段话,深刻地指明了中国历史上法律的本质与其产生的根据。中国古代的法律有律、令等形式。在汉代,令的法律效力高出于律,这是因为当时律仍不完备,因此,社会上发生的大量新问题,新案犯,只能依靠皇帝临时的决断,即所渭令来处理。后来逐渐发展为律、令、格、式一整套完整的法律格局。到了宋代,中国封建社会又进人后半段的转型时代,中央集权与社会经济结构又有了新的发展。皇帝的敕诏又成为最有效的法律形式,用它来随时补充。修改、甚至取代原行的法律。宋神宗明确宣布:“律不足以周事情。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并把唐以来的律、令、格、式改为敕、令。格、式,强调敕的地位。朱元璋在修订《明律》之外,又另颂《大诰》,作为律的特别补充。这都清楚地表明:律原来就是皇帝的敕令。前主之令被固定下来成了后主之律,而后主之令也就是将来的律。封建时代的法律就是皇帝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与需要,以敕。令的形式逐步完备起来的。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建筑塔防系统

    三国之建筑塔防系统

    吕布之勇无人可敌?我有塔防!诸葛亮智如妖?我有塔防!雄兵百万来袭?我还是有塔防!
  • 古国之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古国之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万里长城到紫禁城,从恢弘的秦兵马俑到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中国古代文化让世界瞠目。而这些仅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冰山一角。那些埋藏在地下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文物宝藏将把您带入一个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世界中。那些令人称奇的文物用各种方式为您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秘密。这本《古国之谜》为“CCTV考古中国”系列图书之一,由CCTV《走近科学》编,将带您去往那神秘的世界。
  • 强制收徒系统

    强制收徒系统

    历史到底是什么?如果历史不能改变,那为什么会有穿越?如果历史可以改变,那么为什么拼劲一切的努力最后镜花水月?张角怎么死的,郭嘉为什么英年早逝,孙策为何性情大变,孙权的上位真的是天意所归?关羽为何会首级复活,曹操的头风病是真的不治之症还是只是有心人对曹操之死的一种掩饰?南蛮的一把火诸葛亮大损阴德,五丈原镶星,诸葛亮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在拼死保护他嘴中头生反骨的魏延?五胡乱华前的三国,到底是历史的选择,还是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在悄无声息操纵一切?有可能你眼中的历史,只是别人手中的一幅画卷,装在口袋里,根据心情,更改一切轨迹……
  •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中国史部分,本书从秦汉帝国开始,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历代王朝组织架构的分散聚合对其存续的影响,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一幅中国历史大脉络;世界史方面,则重点分析了罗马帝国的成败因缘,并由此而下将其与近代列强如荷兰、大英帝国等比较异同,最后反思了今日美国基督教精神丧失的问题。
  • 我是汉成帝

    我是汉成帝

    穿越成汉成帝他能阻止西汉的衰亡吗?他会怎么对待疑是穿越者的王莽?他会怎么处理赵飞燕?他能改变王昭君的命运吗?欢迎加入我是汉成帝交流群,群号码:720052748
热门推荐
  • 忘川归来

    忘川归来

    第一世昆仑山巅,魔神战死之地,生出一朵通体漆黑的莲花,众仙深感不详,意欲除之。寿与天齐的昭华上神,游历八荒,强大恣意,将黑莲移到自家后院莲池中,助其成仙。“她简单,淳朴,没有心机,还很淘气,有时像个孩子一样脆弱,有时又勇敢得不顾一切。”“在我心中,她是这个世间最美好的女子。”这样一个女子,终还他再造之恩,为他挡下致命一击。报恩吗?是爱。第二世阴司末位拘魂使,谁也想不到的身份,她无忧无虑三百年。胥离,昭华上神以本名和她开始了新的缘分。消魂钉根根刺入,她将魂飞魄散永无再凝之日。纵然苦等八百年,他和她的结局还是不曾改变吗?他不由得惨然一笑,终究是他的执念害了她。第三世前尘往事,尽归尘土。再相见,已不识眼前人。“你怎么哭了?”“我看见了一个人,可我想不起他是谁。”缘浅缘深,路长路短,能携手走过一遭已是幸事,还有什么可执着的呢。
  • 做事先做人的潜规则

    做事先做人的潜规则

    会做人,能左右逢源,不会做人,四处碰壁;会做人,做事有人帮;不会做人,处处碰壁;会做人,办事有捷径,不会做人,命运多舛。如何行动,如何去把握自己做人的原则成就了不同的人生局面。做人有差距,做事当然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智力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如何行动,如何去把握自己做人的原则就成就了不同的人生局面。有的人不贪图安逸,从来就没想过要有所作为;有的人虽然有远大的抱负,但没有孜孜以求的耐力;有的人刻苦发奋,但始终抓不着努力的方向,有劲用不到对的地方。成功属于会做人的人。本书既是通过:自强不息,做命运的主人;精挑细选,不断扩大朋友圈;勇往直前,追求心中的爱。
  • 妖与刺客列传

    妖与刺客列传

    别看了,断更了。某个地球文明的平行世界,妖怪从尘封的历史中露出冰山一jio。某厚颜无耻的妖怪如此宣誓:“我要打败人类,带领妖怪大兄弟们建设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人类方(下巴微微上扬):“但是我拒绝!”于是他们开始了相爱相杀、再爱再杀的征程~
  • 腹黑总裁V587

    腹黑总裁V587

    妹妹上了她男朋友,还拍了视频发给她炫耀,妹妹的生日会上,当着宾客的面把视频播了。说她性冷淡是吧,她转身就把宴会上一观众给泡了。妹妹的婚礼黄了,家里公司股票大跌,她被逼嫁给那个原本是她妹夫的人。于是她找人闪婚了。“你干什么,我们是假结婚!喂,停下,我要告你QJ!”“我只是行使我的合法权利。还有,你确定看清楚结婚证上的名字了吗?”“你设计我!”最先设计的人不是你吗?”终于想起第一次见面,故意追尾还大言不惭说:“我的车头亲了你的车尾,看不明白?我想泡你啊!”他霸道宣布:“什么时候开始你定,结束我来定!”后来的后来,她终于相信,有些缘分一定会来,有些人怎么也躲不过。
  • 废柴逆天:魔帝戏邪妃

    废柴逆天:魔帝戏邪妃

    代号:邪刹。任职:中央机密情报处的特工。级别:SSS。任务:专门替BOSS处理那些棘手且见不得光的辛秘任务。性格:冷漠无情、头脑与体力都是一流、擅长将一场来势凶猛的危急,转化为自己的优势。死因:为保护OSS而死于一场精心策划的爆炸。姓名:辛姿筝。身份:辛家嫡小姐。性格:软弱无能,空有一身天赋,却不能为之所用。死因:被庶女的嫉妒所害。她们本该是两条平行线,却因为上帝之手的愚弄,有了不可思议的交集。不知道21世纪最精英的特工,来到这个以斗气为尊的大陆,会有怎样的机遇?总之,不管如何,总不会让人失望对吧?阴谋与爱情的交织,武力与智谋的对决。且看她如何从一个任人欺负的废柴,怎样步步为营,冠盖满京华!
  • 必知的航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航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真理之血

    真理之血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所坚信的真理而生活、战斗。可究竟什么是真理?没人能给出答案。法师在遗迹里寻求古代先贤的智慧,学者在故纸堆里发现崭新理论与奥秘,商人操纵金钱影响着国家的未来,贵族推杯换盏间阴谋若隐若现,骑士秉持着传承千年的信条与恩怨,刺客在杀戮中渐渐迷失,神使争论着圣灵的对与错,剑师无心无我超然于尘网中。世界将沾满鲜血的面纱摘下,露出冰冷的面容。光与影、生与死、实与虚、错与对,其界限又在哪里?三洲往事一页页翻开,斑驳间如一场微雨朦胧。
  • 柔福帝姬(全集)

    柔福帝姬(全集)

    匪我思存力荐作品,继《东宫》《鹤唳华亭》之后,又一经典古言大作。他是大宋皇帝,落樱花影里对她情根深种。她虽身处乱世,却依然美丽,长成了个妖魅一般的女子,有意无意地挑拨着他对她的暖昧感情……赵构,大宋皇帝,与柔福青梅竹马,情根深种;完颜宗隽,金太祖第八子,对柔福百般呵护。一边是敌人之子,一边是同父哥哥,身在乱世的她,又该如何自保,如何选择……宋靖康元年春,康王赵构在凤池边邂逅了柔福帝姬瑗瑗,个性沉静的赵构被活泼精灵的瑗瑗吸引。靖康年间,时局剧变,山河变色。亡国帝姬柔福流落金国,又复返而归。她依然美丽,但却长成了个妖魅一般的女子……
  • 海贼之美食聊天群

    海贼之美食聊天群

    作为一个美食UP主,方正刚穿越到海贼王的时候,是一脸懵逼的。没有果实能力,也没有牛比的师傅,更不会海军六式和霸气,还被一个小小的山贼威胁,差点要跳海自杀,直到那一天,方正得到了次元聊天群,遇到了一群奇葩的群友。清纯男高中生在线热聊:大家好,偶系渣渣辉,偶们一起来玩探挽懒月吧!日向大小姐:群主,我要看美食视频学做菜!斯塔克高富帅:什么乡下料理,我不服,我要当群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哦豁,这不是老乡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反手甩了方正一个红包:焚决功法,八极崩,无名尺法,佛怒火莲……突然间,方正觉得自己好幸福,并且再接再厉,在海贼王开了一家让全天下人趋之若鹜的海上餐厅。
  • 引妻入局:捡个萌宝来助攻

    引妻入局:捡个萌宝来助攻

    她正值妙龄却背负高额手术费,为救母亲,她答应交易,生下孩子后远走他乡。五年后,她华丽归国成为炙手可热的儿科医生。谁知刚出机场就被一只萌包子缠上。萌宝咬手指:“妈妈,求抱抱。”某男:“孩子他妈,我也要抱。”宁希无奈望天,“不抱,你们再这样,我下半辈子就嫁不出去了。”某妖孽俊脸一沉,语气戏谑,“被我家娃娃看上的女人,宁希,你下半辈子还想嫁人?”宁希满心以为小包子已经很缠人,没想到,这大妖孽比小包子还缠人。谁料第二天,另一个男人带着一个女娃上门说这是她女儿。宁希悲了个催,谁来告诉她,五年前自己到底生了几个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