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6800000014

第14章 轻视外族

生平第一次到广州旅行的欧洲人,很难想象,这个商业中心与欧洲已经有三百六十年的贸易史。我们不能毫无理由地认为,西方人在与中国人贸易往来的三百多年中,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行为举止,但是不管外国人来到中国怀有何种目的,中国人都把他们看作是“野蛮人”来对待,就像古希腊人对待非希腊人一样。

直至1860年,才明确规定,不允许使用“野蛮人”这个词。在这之前,即使是在官方文件中,外国人也是用“野蛮人”来指代的。

谈到中国人对待西方人的态度,我们必须认清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人习惯了周围民族的巴结奉承,尽管这些奉承只是些花言巧语。在长期的接触中,中国人发现,只要对这些外族人稍加哄骗和威胁,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无疑给他们造成了一种假象,以为自己处于无比尊贵、优越的地位。

三十多年后,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对于外国的文明和外国人的存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尽管如此,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人,不需要太多广泛、细致的了解,都会发现这个事实,即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没有了轻视,但得到的也不是尊敬,官方的、非官方的人们心里想的、表现出来的,都带着一种恩赐。这就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处境。

我们的服装,是中国人最感奇怪的地方,虽然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服装有什么不妥之处。在我们看来,东方人的各种服装都显得很臃肿,限制了“人的自由”,而我们的服装就要舒适得多。但是,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对我们的服装除了批评和嘲笑,没有任何的肯定。东方人的服装要求宽松,要求掩盖住身体的线条,这完全适合于东方人的个性。

体面的中国人是不会穿着短上衣去公共场所的,而在中国的租界里,经常可以看到穿着紧身短上衣的外国人。外国人的服装让中国人感到莫名其妙和不可理解:短上衣、双排纽扣的礼服大衣、难看又没有样子的燕尾服;特别是有些上衣外套无法将胸部全部遮住,还露出一些内衣;衣服的尾部钉着的两粒纽扣,没什么可扣,也不漂亮。这就是我们的服装在中国人眼里的样子。

外国人的男装,在普通中国人的眼里尚且如此,女装就更不用说了,它们都有悖于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更谈不上体面。以中国对男女之间交往的限制,自然不能理解建立在男女自由交往之上的西方文明了,他们只根据自己的传统标准,时常会误解和曲解我们的做法。

外国人不懂汉语,也是中国人产生优越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一个对现代欧洲各国的语言都能熟练使用的外国人,如果在中国,哪怕他只是听不懂一个不识字的苦力说的话,他也会被苦力瞧不起。虽然这样只能进一步表明苦力的无知,但是,他与生俱来的盲目的优越感却是真的。

即使这个外国人开始努力地去学习汉语,他也会不断地受到蔑视,甚至连他的佣人可能也会说:“天呐,他居然听不懂!”其实,很多时候,外国人听不懂,很大原因还在于中国人说的不清楚。但是中国人不会承认这个事实,即使承认了,他天生的优越感也不会被削弱。所有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都会碰到类似的情况,经常而且永远,因为无论他懂得了多少,总还是有他未曾发现的新大陆。

一般情况下,在中国居住了一段时间的外国人,就很少为他不知道的事感到不光彩、不好意思了。外国人的汉语知识,在中国人看来,就像约翰逊博士形容女人的劝诫那样:狗用后腿走路——看来是很难做好的,但后来又惊奇地发现,居然做好了。

让中国人产生优越感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外国人对中国的风俗知之甚少。中国人不相信,他们早已知道的事情,居然有人会不知道。

外国人有时看不出来,自己受到了中国人含蓄的冷落,这使得中国人更加轻视我们,我们对“当地人”态度的熟视无睹最终是要受到惩罚的。

许多中国人有意无意地会拿外国人逗乐子,就如同利特默先生看大卫·科波菲尔,似乎在说:“太小了,先生,太小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外国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只有那些敏感的外国人感知了一些,并把它们积累了起来。但是,不管一个人的经历多么丰富,总有他不知道的繁文缛节,总有一天,会受到这种对待。

任何普通的中国人能做的事,外国人不会做,就会使得中国人看不起我们。我们吃不了他们的饭菜,忍受不了太阳的曝晒,没法在嘈杂的人群中睡觉,不能居住在空气不流通的房子里,不会用他们的橹划船,不会对牲口喊“吁!吁!”。众所周知,英国炮兵在1860年进入北京时,在乡村的路上,被没人驾驶的马车队弄得七零八落,因为英国军队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制服中国的牲口,让其挪动半步!

外国人蔑视礼法,认为礼仪可有可无。即使是最有耐心的人,让他面临二十分钟的礼貌大战,他也会非常地不耐烦。对外国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他不愿意花“老半天”去闲聊;但对中国人来说,每个人都有很充裕的时间,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钱。中国人不明白,时间是自己的,丢掉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取消令人厌烦的繁文缛节,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别的事,这使外国人与讲究礼节的中国人相比,显得有些可怜。一方是华贵的长袍,优雅的举止;一方是动作笨拙、难看的跪拜。面对这种反差,即使有礼貌的中国人,也难免会笑出声来。我们要明白,外国人忽视了中国人最为看重的礼仪,是他们轻视我们的原因。

如果中国人看到“伟大的美利坚皇帝”穿着布衣,叼着雪茄,在大街上散步,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假如一个相当于中国道台的外国领事,为调解一桩国际纠纷,到一个省会与省长会晤,那么肯定有成千上万的人会聚集在城墙上,想一睹这位外国大官的风采。但是,他们见到的,只是两辆马车,几匹马,一名翻译,一位中国跟班,一名厨师,与所想象的浩大场面极不相符,那么,很自然的,对我们会由好奇变为漠然,再变成轻视。

我们自认为比中国人优越,却不能使中国人看到这一点。虽然他们承认,我们在机械设计上占有优势,但又把我们的发明看成是变戏法——莫名其妙又没用,认为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产生的结果,是孔夫子不谈的魔法。

一些承包商到中国后,更多的是失望,因为中国人是如此地轻视蒸汽机和电力应用产生的奇迹。中国人无一例外地不愿意(尽管有时也不得不)模仿外国人。他们不关心卫生设备、空气的流通,也不关心生理学。他们也喜欢一些西方进步的成果,但不愿意接受西方的方法。如果硬要他们接受,他们宁可把进步的成果也抛弃掉。只有能使中国成为“强国”的发明创造,他们才能接受。如果只是改良,没有时代精神,也显示不出比中国优越,那么只会被他们抛在一边。

中国的一些学者和政治家,显然也意识到了中国的劣势,但他们只会说,西方国家使用的仅仅是中国先人积累起来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只是在近代被西方人盗走,并加以了应用。

外国人在应用领域方面的能力,显然引不起中国人的兴趣。撒克逊人欣赏“能干的人”,就像卡莱尔喜欢人家称他“王”一样。对中国人来说,外国人的技能既有趣,又令人吃惊,如果他们碰巧用得着这项技能,他们不会拒绝使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要以外国人为榜样,而且从没有人这样想过。他们的理想学者是书呆子,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会忘记,有多个学位,学习刻苦,废寝忘食,虽然手指有几寸长,但却什么事也不会做(除了教书)。

中国人没有意识到,他们落后于西方国家。前任中国驻大不列颠大使郭大人的回答证实了这一看法。当里格博士谈到自己的看法,认为英国的道德状况要好于中国时,郭大人没有立刻对此作出评价,而是带着深厚的感情说:“我感到很震惊。”从外交的角度来看,这种比较不可能得到认同。它需要对两个国家的内部生活进行深入的了解,需要对各种现状的起因进行综合的分析,我们现在不要陷入这种比较,这不是我们当前的目的。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文人是我们的主要对手,尽管外国人拥有各种机械技术,但欣赏不了中国伟大的伦理道德,外国人被轻视也正是来自于这些“头脑在宋代,两脚在现代”的典型中国学者。就是他们撰写和传播了声讨外国人的文章,没几年的时间,这些铺天盖地的檄文就充斥了整个中国。

人们曾一度认为,随着西方文明的引入,中国会被刀子、叉子、长筒袜、钢琴组成的风暴吞没,会“欧洲化”。但是,如果有这样的时刻,那一定在以前,现在,不会有这样的时刻。中国不是一个可以任人宰割的国家,中国人也不是一个可以任人宰割的人种。

唯一可以使中国人对西方人保持稳定而持久的尊敬的途径,就是通过客观的事实表明,西方文明所带来的一切,是中国现有的文明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达到的。如果没有这些可信的事实,中国人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表现出的还会是一种恩赐和轻视。

同类推荐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 人的精神结构及其现代批判

    人的精神结构及其现代批判

    本书是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13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推荐参加201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书中阐述国内外关于现代化的精神重建问题的研究,缺乏一个清晰严谨的内在精神结构作为逻辑起点,提出内在精神结构及其基本逻辑与主要原理的分析框架,并系统阐释精神结构诸要素的内在联系;进而阐发了现代思想家们对精神重建问题的探索与内在精神结构的深层契合。
  • 老子:乱世里的南方智慧

    老子:乱世里的南方智慧

    权势者的欲望无所节制,百姓小民无力对抗。老子用比国君更权威的口气,试图对这种潮流踩刹车。本书再现了言简意赅的道家经典《老子》的思想和语言魅力,认为老子的思想源于谜一样的古老的南方隐者文化,相较于儒家以礼法对抗乱世,老子则主张道法自然、包容万物,这是乱世中的一缕清风。同时,本书将老子放回战国乱世的历史脉络中,纠正了以往大多数人对于老子思想的“反智”“反文明”的指责,试图理清老子及道家思想之核心“无为”的真意,其实是悲天悯人的积极关怀。
  • 美国精神

    美国精神

    本书展示了这么一幅复杂但明晰的“美国精神”图景:美利坚民族既牢固地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但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又依赖甚或迷恋宗教精神;它承认和甚而维护国内的价值多元和种族多元,但同时保持不免偏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WASP)主流;它宣称拒绝单一的真理,但时时表现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主义和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它的民族文化基因中有着对人性的深深怀疑和“性恶”信仰,但它又自信非凡,而且有时幻想有加,以致幼稚;
  •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我国的群众文化基础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初步建立,并在20世纪90年代完善相承的。进入21世纪,群众文化的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实践,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群众文化的理论宝库。本教材就是承先人之积,取后贤之华,以《群众文化学》为基础,通过对群众文化实践的总结,对群众文化理论探索的归纳,并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编写的。
热门推荐
  • 有归宿的人生

    有归宿的人生

    本书中十几个人生经历可以告诉你,他们身份、背景千差万别,有阿尔弗雷德大帝那样的君王,也有红十字会创始人亨利·杜南那样的社会活动家,甚至有阿尔维斯·里斯那样声名狼藉的诈骗犯,他们中大多是浪子回头的典范,当他们找到灵魂的归宿之后就都脱胎换骨,成就了新的生命。
  • 京剧书简:致刘曾复信十七通

    京剧书简:致刘曾复信十七通

    《京剧书简:致刘曾复信十七通》为王尔敏与京剧史论研究者刘曾复先生关于京剧理论以及保护、传承的讨论信件选集,以京剧的自身的特点和重要价值为切入点,结合作者特有的史家笔法探讨了当下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存在的生存和传承问题,为当代京剧研究提供了重要历史文献。
  • 彼生缘

    彼生缘

    彼岸天上,掌管天堂的白衣神君曼陀炑受到空白天堂信一劫,化作一丝神念下到人世间,存在一位被家族事牵连惨遭遇害的新生儿的意识中,为其续缘重生。新生儿在孤儿院长大,后被养父母领养,取名:秦炑雪;她虽有了家,却得不到疼爱;她虽待人不冷不热,却遇到了敢于靠近她的知心好友;她虽有众多的追求者,却痴痴的暗恋着一眼定情的他,这人始终如一的是她活下去的信仰;然而另一个深深爱着她的人,在背后默默的呵护着她。后来,她回到家族,正名为南宫炑。眼看着幸福终于到来,但还是无法触及。一直奉为信仰的他却成不了她的依靠,而那一心一意为她带来阳光的人却因护她而丢性命。她,悲痛绝望,恳求曼陀炑再帮她。曼陀炑最终不忍,逆天命,耗费九成神力帮她救人。最后,曼陀炑一身重伤回彼岸天的途中,遇到了正要复苏的冥魔族,在危险之际,天尊现身将其救回;“这样做,值得吗?”“值得,我在她身上悟到了【情】字,我……我也记起你了!”
  • 穿越忍界之我竟然成了史莱姆

    穿越忍界之我竟然成了史莱姆

    咳咳,小九我创建了一个群,想跟小九聊一聊的或者催更的可以进群哟。 群号:417268296 大家好,我是果冻精,呸,我是史莱姆,也不对,老子是李轩!一次失误让老子直接穿越到了火影的世界,本以为就这么可以叱咤火影世界,却忘记了我是史莱姆的事实。虽然获得了 萌王莉姆露的猎食者,但我依旧是一只史莱姆。就在我打算抢辉夜大妈的神树果实的时候,被大妈发现了……现在我在她的私人冰箱里,我该怎么办,在线等,急!
  • 玉蟾劫

    玉蟾劫

    一朝兴废,多少憾事。朱家犹赏堂前月,苍生已在炼瓠中。此恨有谁知?一入江湖,几多情仇。壮志未了家国恨,多情难断儿女恩。此情有谁知?一声长啸,不负生平。笑红尘,谁奏一曲离歌;再回首,已是百年沧桑。
  • 小傲娇的大大世界

    小傲娇的大大世界

    尔演是一名中规中矩的中学生,爸爸不疼妈妈不爱的小可怜,直到遇见他的那年夏天,她感觉她的整个世界都打开了!
  • 手心里的时间

    手心里的时间

    懵懂少年,手捏空间独自下山。都说修行是逆水行舟,奈何中途身体有恙。是他人在变强还是少年在退步,又能否在命运的时光中,看尽这花花绿绿的世界……
  • 西方世界中的社会主义思潮(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西方世界中的社会主义思潮(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及其力量最先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诞生和发展起来,虽然其中历经波折起伏,特别是在苏东剧变之后更是进入低潮时期。但是经过共产党及其他社会主义力量数十年的反思、蛰伏与探索,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一部分,什么是西方社会主义?西方社会主义主要关注和探索哪些问题?西方国家共产党做出了什么样的理论创建和实践探索?有哪些类型的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西方社会主义及左翼力量做出了什么样的联合活动与斗争?西方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意义及发展趋势如何?本书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后来我们就散了

    后来我们就散了

    如果可以,我想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去爱你,而不是用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的身份。只是,不管是坐错车还是错过车,留下的,都只是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