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6800000015

第15章 公心缺失

中国古典作品之一《诗经》曾有农夫的祷告辞,大意是:降雨的时候先降落到公田,之后再降落到私田。且不说周朝兴盛时以及之后的朝代是否有过这样的佳话,但是现在肯定不会有这样的祷告了,不管是农夫,还是其他人,都不会让上天“先”恩泽“公田”。

中国的统治方式,实际上是家长制,即要求百姓服从于顶头上司。有句格言是这么说的:“人人为自己,上帝为人人”,一个种植园的黑奴听后把它理解成了:“人人为自己,上帝也为自己!”一般中国人对权力本质的看法,很像这个黑奴对格言的解释。

作为一个老百姓,他想的是“我有责任照顾好自己”,“政府力量强大,完全有能力照顾自己,用不着我们操心”。作为政府,尽管是家长,更多的也是在照顾自己,而不是在照顾他的家庭。

一般说来,政府是不会为百姓做什么的,除非等到百姓遭受灾难的时候,他们才做这做那。百姓们很清楚,政府做这些事,目的在于减轻灾害的程度,以保证税收不受损失。当然,百姓自己也努力防治灾害的发生,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他们明白,由政府来做这事,只会增加大量的苛捐杂税。

中国政府和百姓对公共事务都漠不关心,也体现在道路的状况上。在中国,全国各地都曾有过用石子铺成的宽阔的标准公路,用来连接许多重要的城市。但是目前来看,这些道路都已损坏,北京附近如此,像湖南、四川等地也是这样。政府和百姓都没意识到,筑路需要花大笔的钱,而维护保养要相对容易些,他们的忽略造成公路损坏严重,轻者妨碍了交通,重者整条路都报废了。

假设这些交通要道的破坏是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月,那么,至今已经过了二百五十多年,修复这些交通干线的时间是足够了,但是,看一下今天的道路状况,可想而知,修复工作是从未有过的。

政府的态度间接地影响了百姓,他们不管公共财产会怎样,他们关心的只是个人有没有遭受损失。要保护一条路或其他什么公共设施的想法从没在中国人的脑子里出现过。

百姓们认为,“河山”(即国家)是当朝皇帝的财产,道路也是他的,如果损坏了需要修复,那是他的事。但是,从另外的意义上说,因为农田是农民凭力气开垦出来的,是属于自己的,所以穿过农田的道路也是属于农民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用征得土地所有者的同意。但是,这部分道路的所有者并没有获得比别人多的好处,因为他们要为那部分路支付税赋。

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开始在道路两旁扩展沟渠和田埂,道路变得越来越窄,交通也越来越困难。若是夏天碰到暴雨冲毁农田,农民会在路上重新开挖出自己的田地。就这样,几年过去了,本来宽阔的道路到最后就成了一条水沟。我们所说的“道路权”的概念,中国人根本就没有。

有一次在潮白河上乘船旅行,经过天津与北京的交界处的时候,会看到河面上有的地方插有小旗子。一打听才知道,这些小旗子是警告船只绕行,因为下面有水雷!更有甚者,我们还听说某部队在进行军事演习时,居然直接在大路上打炮,导致交通中断、牲口受惊,一片混乱。

与上面的情况相比,像车夫在马路中间装卸货物、农夫将树砍倒横放在路上,过往的人只有等他们干完活才能通过,这些就不算什么了。

乡村的情况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城里了,到处是占道行为。北京宽阔的街道两旁排满了各种货摊,管理者如果经过那里,这些货摊就会很快消失,管理者一走,本不能摆摊的地方又会变得十分拥挤。

在中国,各式的手工作坊充斥着城市的大街小巷。杀猪的、理发的、卖吃的、做木工的、修桶的以及其他无数的工匠,都插进小街的两旁,与城市生活溶为一体,聚集处也显得异常地拥挤。更有甚者,女人们把被褥拿到街上来晒,中国人几乎没有不能摆到街上的东西。

占道造成的不只是交通的阻塞,例如,木匠会在其摊位前留下一堆木块,染色工把长长的布匹挂在高处,卖面条的会沿街晒起面条等等。这些事也反映出了人们的一种心态,即摊位前的空地是属于摊主的。但是,现在的中国人根本就没认识到,对所占道路具有使用权,就需要负有相应的维修责任。

一个人即使想维修道路(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他也没有时间和必须的物品。而许多人合在一起干,更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每个人都生怕自己吃亏。如果地方官员下一个命令,要求沿路的村庄保证所属范围里的道路畅通,情况就不会是这样了,但是,没有人想到这一点。

对属于“公共”的东西,中国人不仅不当一回事,不加爱护,还占用,甚至偷盗。铺路用的石子,城墙上的方砖,都在此列。听说在某个港口城市,外国人墓地的围墙没隔多久,就一砖不剩了,只因那个地方不专属于谁所有。在不久前,北京紫禁城里发现有些建筑物屋顶的铜饰物也被盗,在皇宫里曾引起一场轰动。

中国人有没有爱国心?这是人们经常提出来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几句话就能回答清楚的问题。表面上看,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有着强烈的民族感情的,他们敌视外国人,认为西方人的文明发源于中国。最近几年来,湖南省出现大量排外的文章,妄图把洋鬼子赶出中国,就是他们的杰作。

正像我们看待反无政府主义一样,在中国人眼里,出版这些文章的举动是值得称赞的,大多数中国人可能都认为,这场运动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但是,写文章的人不是为了获取报酬,而是出于为国效劳,事实是否如此,还需要有更多的证据才能说得清楚。

孔夫子在《论语》中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我们看来,这句话一半是结果,一半是造成中国人对与己无关的事漠不关心的原因。

对此观点,哈克先生有一个很好的事例可以说明:

1851年,道光皇帝驾崩时,恰逢我们离京外出旅行。在一家客栈喝茶的时候,我们故意谈起皇帝近日驾崩的事,想引起人们的兴趣,继而在在座的中国人中发起一场小小的政治讨论。由于皇位的继承还没有公布,我们对此表示担忧,就问同座的人们:“皇帝的三个儿子,你们认为哪个会继承皇位?如果是大儿子,他会改变现行的政府体制吗?如果是小儿子,那就太小了吧?听说朝廷中有两派,哪派会赢呢?”我们不断地向他们提出在我们看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并做着各种的猜测,想激发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根本不听我们的,只顾抽烟、喝茶。他们的冷漠让我们很不满。

终于,有个中国人从凳子上站了起来,我们以为他要说些什么,充满期待地看着他,没想到他走到我们面前,拍拍我们的肩膀,以一种长辈的架势对我们说:“朋友,何必要劳神呢?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是大臣们的工作,与我们毫不相干,我们傻乎乎地去关心政治、为那个烦恼,图什么呀!”其他的人也随声附和:“对,就是这么个理儿。”接着示意我们,茶凉了,烟抽完了。

1860年,英军入侵北京,用的骡子是从山东买来的。天津和通州签订了投降条约,只要英法联军不侵犯这两座城市,愿提供一切所需。外国军队里干苦力活的,大多数是从中国香港雇来的人。而这些苦力被清军俘虏后,只是被剪掉了辫子,又送还给了英军——这些事例,不难看出中国是否真有爱国心、真有公心。如果还认为有,那么意思肯定和我们盎格鲁—撒克逊人理解的意思不同。

当然,在中国也曾有为正义甘冒危险、愿献生命的人出现。统治者的压迫和苛捐杂税让人们承受不了的时候,总会有人站出来带领人们反抗。此时,政府会假意做出妥协。事情镇压下去后,“受骗”的群众无论被怎么处置,带头人都难免为了正义而死,而这也才算得上是公心的最高体现。

纵观中国的历史,每到关键时刻,尤其是改朝换代时,总有一些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担当起重任,勇敢地献身于他们所崇敬的事业。而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他们本身也无可辩驳地证明,只要有一个具有公心的领导人的带领,中国人是能够激发出极大的英雄气概的。

同类推荐
  • 大国智慧

    大国智慧

    千百年来,日本、美国、中国、印度、德国、俄罗斯、法国这七个思想大国,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本书将阐述其思想的历史,探寻其智慧的精髓,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埃及卢克索神庙法老像的底座镌有一句话:“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到过那里的人,没有不被这句话所震撼的。我们无法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预测明天,自信地去表达、去实现我们的强国之梦。
  • 菊与刀(译林人文精选)

    菊与刀(译林人文精选)

    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两种颇具象征意义的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矛盾性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从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历史事件入手分析了日本社会的等级、习俗、教育等,力图透析日本,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
  • 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

    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

    书写卢沟桥建成后八百多年间,作为一种象征被铭记的人、事、物,她的艺术价值、文化底蕴、抗战风云及其历史象征意义,她与北京、中国的精神纽带,与“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一新国家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一部重新发现卢沟桥之美、北京城市脊梁之厚重的历史地理之书,也是一部张扬卢沟桥精神,发出中华民族“醒狮”宣言的时代风貌之书。
  • 孟子(全集)

    孟子(全集)

    《孟子》是继《论语》之后的又一部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著作,共七篇十四卷,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和一些生平事迹。《孟子》思想十分丰富,涉及到政治、哲学、教育和文艺思想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不少的思想闪耀着时代的光辉,蕴含着历史的真知灼见,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吸取了其他《孟子》版本的精粹所在,按照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评析、史例解读的体例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力求以全新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孟子》,感受《孟子》,使孟子的思想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让每个读者都能领悟到两千多年前圣贤先哲的深邃智慧。
  •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0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热门推荐
  • 情深不及白首

    情深不及白首

    新婚之夜,她老公在酒店偷情。夏悠以为姜源是个值得托付终生的男人,却不想被背叛的最彻底。一朝梦破,她不再信爱。索性用钱换情,与叶瑾澈成了饮食男女。却不想是步入了他早就埋好的陷阱,成了他复仇的棋子。还发现了他心中忘不了的伤。夏悠受够了伤害,决心离开,却被他困住不放。他说:相遇是错,相离不能再错。这场游戏若一定要有输方,他宁愿是自己输。但必须在,在她爱上他离不开他完全属于他之后。
  • 首席总裁老公

    首席总裁老公

    她不过是钟家小少爷的家教老师,她招谁惹谁了,竟然莫明其妙的被钟先生步步紧逼,不但强硬留她下来做早餐,还有事没事对自己发发火,冷嘲热讽一番。怎么了,难道钟先生缺母爱吗?还没反应过来,那厢竟然敢对自己的亲妹妹下手了,这还了得,一怒触红颜,她大骂出口,辞职加闭门谢客,可是,某人却厚颜无耻的求上门来,还不分时间地点的来点电话鲜花骚||扰,她怕了他,天呐天呐,这个霸总裁,自己真的就要这么屈服于他吗?
  • 蓠家

    蓠家

    讲述一个关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故事,想重新把自己的故事回忆一遍,然后记录在小本本里,以后不仅可以随时回忆一下,还能作为自己曾经经历的一个纪念品,也能时刻的提醒自己,自己并没有比别人差,也是一个很棒的女孩~
  • 村夫野话录

    村夫野话录

    《村夫野话录》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更要提倡听真话》、《重举轻落官员笔》、《善事也要讲“成本”》、《活出味儿来》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拒嫁王妃:高冷王爷求收留

    拒嫁王妃:高冷王爷求收留

    “王爷,王妃去调戏隔壁家那个小白脸了”某王爷依旧悠哉“有我长的帅吗”某侍卫汗颜“当然没有,王爷您最帅了”翌日……“王爷,不好了,王妃要去攻打徽月宗了”某王爷若有所思“派墨卫去给她加油助威”某侍卫无语,王爷,您这么宠王妃真的好吗……
  • 安徽咨议局章程

    安徽咨议局章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恋爱吧,席先生!

    恋爱吧,席先生!

    (正文完结,番外中)传闻席先生不近女色,就是这样的谣言让慕初秋这只小白兔掉进了狼窝,一失足成千古恨。第二次见面,便被他拐进民政局,扔给她一纸结婚协议。可一切不过只是逢场作戏,明知道他心系旁人,她却还入戏太深当了真。一朝“正主”出现,她履行协议选择退出。五年后,再相遇,他将她堵在墙角,居高临下的盯着她,“慕小姐,你掉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什么?”她一脸茫然。“老公!”他将她圈进怀里。【男女主1V1。】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碧剑金刀

    碧剑金刀

    清朝康熙年间,以明朝后裔和闯王后裔为主的反清义军,与清朝剿乱统领李祺展开了殊死搏斗,为了能够除掉李祺和掌握康熙的信息,马思明和柳彦奇被先后派去卧底,在此期间,引出了隐世多年的传奇利刃金光刀和碧水剑,围绕两柄利器的传说生发出诸多爱恨情仇的故事……
  • 秦王的天命医妃

    秦王的天命医妃

    小斯神色匆匆的跑了过来脸上满是惊慌之色“王爷,王妃把皇后给打了。”某男这下不淡定了,抓着小斯的衣领,一脸急色连忙问道:“你说什么?王妃竟然把皇后打了,王妃的手怎么样了,快去请太医,你们也真是的怎么能让王妃动手呢,上折子,请皇上废后”小斯继续说:“王爷,王妃正在收拾包袱,准备去夜国,因为皇后娘娘说,她始终就比王妃地位高。王妃说她要去夜国当皇后勒。”某男冰冷的脸上更不淡定了,“你们先传本王旨意,召集众大臣连名上书,请皇上退位,本王去追王妃”一旁的小厮摇头感叹道:“哎!王爷这宠妻病,越发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