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21900000005

第5章 7谁拖垮了明朝 二

后世一直觉得是皇帝太贪婪导致大明的灭亡。

实际上皇帝花了多少呢?

皇帝的收入大项是每年101万两金花银。

金花银起初是作为一项仁政实行的,将江南重赋官田的赋税四百余万石大米按照每石0.25两的低比例折成银子送到京师,目的是为了减轻江南官田佃户的负担。

当然,经过历代官员持之不懈的摊平与挪移,现在到底便宜了谁就不用说了。

万历时金花银曾经增加了20万两,不过此时已经没了踪影。

还有大约三四万两皇庄银、五六万皇店银。

还有个大项就是抄家、赎罪所得的赃罚银,不过这个没有定额,有多少要看运气,还要与户部、地方三方分账,而且这一项从账面上是与大明的税赋无关的。

光禄寺每年24万两银子的伙食费也有部分是供应皇宫的——只有部分,因为京师各部衙的大臣胥吏们的伙食也是由光禄寺供应,此外修建陵墓、三大殿的工匠、民夫伙食、招待外宾、祭祀等等也是光禄寺供应。

此外还有各地进贡的五花八门的实物,不过这个东西一来不能卖,二来工部、兵部也是随用随取,说起来不少,其实不当钱用。

宫内还有大约两万太监与几千宫女,每年耗费俸禄顶天就是50万两了,不过其中很多厂、局同时也是为朝廷服务的,全算在皇帝头上似乎也不合适。

而且内库还有每年19.4万两的在京武官俸粮,制作赏赐蒙古人的衣物所需丝绢等需要约12.3万两,总计30万两是用在国事上。。

这么算,皇帝以及为直接皇帝服务的开支总计不足200万两。

就这200万,恐怕还要打个对折。

因为读过明实录的都会发现,不说崇祯这个中二发内帑救急,结果搞得自己卖库藏人参筹钱,就是熹宗这个木匠发的内帑都有数百上千万两银子之多。

-----

再算宗室花了多少。

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还是很照顾的。

大明宗室分为亲王、郡王、镇国辅国奉国三等将军、镇国辅国奉国三等中尉,总计八等。

女性分公主、郡主、县主、乡君、仪宾五级,公主相当于郡王,以此类推。

俸禄是亲王万石到五千石、郡王两千石,以下从1000-200石不等。

可随着宗室人口繁衍,嘉靖时朝廷受不了了。

“嘉靖四十一年,御史林润言:天下之事,极弊而大可虑者,莫甚于宗籓禄廪。天下岁供京师粮四百万石,而诸府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以山西言,存留百五十二万石,而宗禄三百十二万;以河南言,存留八十四万三千石,而宗禄百九十二万。是二省之粮,借令全输,不足供禄米之半,况吏禄军饷皆出其中乎?”

这就是著名的一省税赋不够藩王俸禄的出处。

可是,这话没说完啊!

后边还有。

“……下部覆议,从之,至四十四年乃定宗籓条例,郡王、将军七分折钞,中尉六分折钞,郡县主、郡县乡君及仪宾八分折钞,他冒滥者多所裁减,于是诸王亦奏辞岁禄,少者五百石,多者至二千石,岁出为稍纾。”

规定每石折宝钞15贯,可连年贬值之下,十贯仅仅换一文铜钱。

就是说亲王减少了500-2000不等的俸禄,郡王、将军实际只领三成俸禄,中尉实际领四成俸禄,郡主以下领两成俸禄。

《宗藩条例》实行后,效果斐然!

甚至到了低级宗室日子过不下去的地步。

万历二年礼科给事中石应岳上疏,‘宗支日烦,禄米无措,郡王而上犹得厚给,将军中尉已不能自存。已封者若此,不得封者可知矣。’

万历批示‘宗人贫困可悯,各该应得庶粮按抚官其从宜措给,无致失所。’

万历十五年,甚至将宗藩纳入了灾荒救济群体。

‘发帑金赈宗室。’,‘其禄产优厚者不得一概滥给’,其余‘每人给银一十二两’。

随着军费的膨胀,官吏俸禄的膨胀,宗室俸禄还是付不起!

怎么办?

继续折腾。

几经折腾,万历十八年将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各宗室俸禄定下额度作为永例。

礼部上奏‘议以各府额派禄粮仍增赢余,截做定数。’

万历表示‘如议行,仍附于《要例》。’

王府最多的河南定额则是26.8万两。

万历三十九年再定江西,‘量增禄银三千九百五十两,以足十七万之数,永为定例,不许加派。’

天启五年,将山东等省宗室俸禄也定下额度作为永例。

礼部尚书薛三省奏定天下宗藩限禄之法‘一以江西限禄为准,通计天启四年以前之禄数以为天启五年之后之禄数...’

天启表示‘是之,命行该抚按刊刻成书,以便遵守’。

此后除了新封的万历三个儿子之外,宗室俸禄再无增加。

至此宗室俸禄开始成为定数,你们爱生不生,反正就这些银子了。

大明皇族此时大约十万出头,每年的俸禄总计不超过150万两。

说皇帝与宗室是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其实是东林党与辫子共同抹黑。

每每谈起来就是一省的税赋不够支付宗室俸禄的,对折钞却无耻的闭口不谈,对宗藩俸禄定额更是只字不提!

再说宗室封地。

先搞清楚一个概念,大明宗室是无权管理自己的封地的。

例如福王,都知道他的封地有两万顷之多,却没人说这些田地都是由地方官管理的,每年给他的田赋只有四万两。

宗室封地最多的是潞王四万顷,每年收到的田赋也只有六万两。

用屁股算也知道,一顷百亩按照官府税收也有3.3两,其余的呢?

自然被地方官笑纳了。

而楚王的私田最多,两百年来开垦、购买土地两千顷,没有官员过手,年收入十万两远高于封田。

当然,士绅有的毛病,藩王也是一点不少,什么偷税漏税、仗势欺人、土地兼并比士绅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藩王数量毕竟有限,满大明也不过二十八家,比起士绅的破坏力那是差的太远了。

——

大明全年收入扣除军队、皇帝、宗室粮饷后,剩余的大约750万两就是供应官吏俸禄了。

至于修河渠、救灾、救助孤寡之类的公共服务,貌似很多年没干了!

可是,750万两并非大明官吏的全部收入。

除了田赋、役银之外,大明的百姓还被地方官吏以加耗、加派、摊派的名义额外勒索了大约800万两以上的银子,这是按照三成加派计算,应该没有高估。

这些银子除了一部分用在运费上,其余都被官吏笑纳了。

而且,这还不是大明百姓的全部付出。

由于大明没有完全废除力役,地方官仍然会根据需要签派一些力役,据后世估计这部分的价值大约在1000万两上下。

2900万的合法税赋,800万的加耗,1000万的力役,这才是大明百姓真正的全部付出。

而且,出这些银子并不是由大明全部的‘百姓’分摊的,起码士绅是不纳粮的。

士绅,并不是随便来个地主就可以称为士绅的。

除了退休官员之外,起码也得考上个秀才之类的功名才有资格称士绅。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起官员优免条例。

优免条例最初的制定是为了显示朝廷优待官员之意,起初的待遇并不高,以一品京官的优免为例,洪武时只免30丁的杂役。

可官员的贪婪是没有止境的!

正德时开始增加了免赋田地,虽然只有区区数顷,可毕竟开了个先例,此后免田数量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直到现在一品免田万亩。

即使是用屁股想,皇帝都不会主动的、心甘情愿的给官员免税,只能是官员自个给自个争取的。

还不只是官员生前免,官员死后也免。

虽然条例规定官员死后只免三年,实际上一旦跻身士绅这个阶层,通过合法与非法的手段,再加上官员互相照顾,士绅基本上就与田赋绝缘了。

合法的自然是优免。

不合法的办法就多了,包括贿赂地方官与胥吏转嫁赋税到普通百姓身上,包括将田地分散挂在不存在的人身上,包括逋赋——就是欠税等遇到皇帝大婚、登基之类的事情下令减免,等等手段不一而足。

而且这些田地也有特权,各种力银也派不到它头上。

而大明光是活着的生员就有五十万,在任的官员超过两万,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集团。

可想而知,当这个集团的赋役全部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时,大明百姓的负担会多么沉重。

可以说,官员优免是所有田赋问题的根源之一,也是土地兼并的罪魁祸首之一。

如果没有优免,农民就不会贪图免役、免赋心甘情愿的将土地投献给官员,从而再次增加自耕农的负担。

而士绅在兼并土地时必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即使兼并了,也不能光明正大的不纳税。

而且,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即使官员不接受投献,仅仅是自己在各地买地,在各地方官征税时也可以轻飘飘的一句优免就可以过关。

这些合法的非法的赋税,已经将大明百姓压榨到了极致。

大明距离灭亡只差了一个契机。

之所以没有立即灭亡,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大明周边没有一个能与其相匹配的对手。

虽然有辫子在孜孜不倦的对大明进行劫掠,可辫子毕竟体量太小,全族区区不足百万的人口,实在是无法撼动大明。

结果老天爷也看不下去了,天灾就成为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到底是谁拖垮了大明?

貌似,都有责任。

貌似,皇帝、宗室背的锅有点大。

貌似,官吏、军队、士绅背的锅太小。

同类推荐
  •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安定梁书校笺稿

    安定梁书校笺稿

    关于安定乌氏梁家人的编年历史,民间历史、传说的考证与注疏
  • 三国之大乱炖系统

    三国之大乱炖系统

    东汉末年,《大乱炖系统》凭空降临神州大地,无数不同时代,不同阵营的名臣猛将被强行拽入黄巾叛军与东汉王朝的纷争当中,关羽战秦琼、李元霸单挑吕布,张良智斗诸葛亮……一场比历史上任何一次战役都要来得猛烈与持久的大混战一触即发,而朱武作为一名来自现代的野鸡大学生,常年安逸于享受和平生活,乍然登上这群雄争霸的历史舞台,他又该何去何从呢……
  • 我们的战国

    我们的战国

    作品从数十位战国名人的第一视角出发,讲述了从1467年到1616年这一百多年的日本战国历史。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且加入了小说的写作手法,把战国时代的那些人物、故事进行了全景展示。作者放弃了原先战国历史中大凡采用的“信长,秀吉,家康”这三人为主线,作品中所描述的十多位主角的共同特性是“未曾统一天下,但却依然是历史大河中的弄潮儿”,历史是每一个人自己的历史,战国也是每一个人自己的战国,故而取名“我们的战国”。
  • 宋阵

    宋阵

    穿越到了积弱已久的宋朝也就罢了,还偏偏到了靖康之耻被金人掳走的宋俘队伍里,肉体上的折磨动摇不了身为杀手的意志,却又为了皇帝老儿交给的任务,达到自己救世的目的,不得不和第一奸臣秦桧扯上关系。探测同化预警隐匿辅助攻击防御……携阵法系统之大成,踏入历史的潮流,随风起而云涌,踏天下之不平。这是一段历史不会记载的岁月,也是一场烽烟四起的沙场拼杀,这里有情义,有兄弟,有烈酒,有美人,更有那不朽的铿锵悲歌。交流群号《237519282》推荐收藏打赏,谢谢大家支持。
热门推荐
  • 九月的天空下了雨

    九月的天空下了雨

    颜玖玥幼年失怙,与爷爷相依为命。卓然被疾病缠身,休养在家。那一年,她六岁,他九岁。他们相识于人生最初的寂寞时光里,她明眸清澈,他干净如画。一场意外,让年幼的玖玥失去光明,同时也失去了最亲爱的爷爷。从此命运对她关闭了彩色的窗。年轻的姨妈将她接走,在陌生的城市开始全新的生活。如果知道转身即是漫长的离别,那一日她一定会等他回来。再相遇已是十年后。颜玥的世界依旧没有光明,而卓然却成长为白衣翩翩的英俊少年。他是她人生最美好的牵挂与惦念,依赖与爱恋;她是他深埋心底的愧疚与自责,牺牲与偿还。当玖玥恢复光明,卓然悄然远走,那些尘封的往事一一揭露。背上行囊,她勇敢踏上飞往未来的客机。
  • 孤独的时候,不如吃茶去

    孤独的时候,不如吃茶去

    作为一名年轻的单身妈妈,珍娜的生活一片狼藉。她没有工作,交不起电费,初生的儿子先天肾功能不全,需要大笔手术费。珍娜只好从自己热爱且最擅长的花草茶入手,从背着儿子、推着一辆小推车沿街售卖自制茶包,到开起吉卜赛茶馆。她将传承自吉卜赛祖母的传统配茶方法加以改进,开发出一系列全新茶品,并把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少数几位年销售额破百万的女性企业家。她秉持公平交易的原则,不仅改变了自己和儿子的人生,也改变了相隔半个地球、为她提供有机茶叶的茶农们的人生。
  • 游侠翔天下

    游侠翔天下

    游侠,其实我们游侠就是有时打打人,闲时打打猎......仅此而已.世人追名逐利,争权夺势,哪有我们爽快!哈!吃肉!喝酒!仗剑天涯!
  • 重生之盖世兵王

    重生之盖世兵王

    一代兵王,魂穿异界,携带超级修真系统,于修真大时代,响应武道振兴战略,强势崛起!
  • 入若耶溪

    入若耶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官常典勋爵部

    明伦汇编官常典勋爵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掌心娇宠

    掌心娇宠

    【推荐流云宠文系列完结文《你是倾尽一世的温暖》、《你是我的难得情深》】!没和楼大少在一起之前,叶桃夭有两个特点。第一:谁害她,谁倒霉。第二:很穷很穷。和楼大少在一起之后,叶桃夭又多了两个特点。第一:谁害她,谁倒霉。第二:多了许多许多花不完的钱。
  • 传统企业电商之道

    传统企业电商之道

    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年传统营销经验和多年电商实践经验的总结,旨在为传统企业展现一条清晰的电商发展思路,扫清发展上的障碍。全书从传统企业启动电子商务应从战略规划开始,以实战的角度,阐述如何定位,如何建立电商管理体系,如何做营销管理和分销等一系列内容。相信本书能成为传统企业开展电商业务的行动指南。
  • 慕少你离我远远远点

    慕少你离我远远远点

    【宠文~宠文~宠文】恶魔校草摇身一变,突然变成了她的未婚夫。“乔溪,你被禁止告诉任何人我们俩的关系。”“乔溪,这只是暂时的,你别妄想。”可不知哪日起——“谁敢欺负你,我有一百种方法让她从人间蒸发。”“她是我的未婚妻,谁敢动她?”乔溪:不是说过这是暂时的了吗?不是说好了不告诉任何人吗?她以后还怎么解除婚约,怎么找对象啊!慕凌辰:你就别想着逃了,不可能,慕家女主人的位置已经打上你的烙印。
  • 南山有灵狐

    南山有灵狐

    柳绾颜以为再也遇不到喜欢的人。直到遇见了他。江怀笙为她逆光而来值得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