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300000040

第40章 庭训格言(5)

训曰:《易》为四圣之书,其立象、设卦、系辞,广大悉备。言其理,则无所不该;言其用,则自共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王天下之道,咸取诸此。然而深探作《易》之旨,大抵不外阴阳而配诸人事,则有吉凶悔吝之别。运数所由盛衰、风俗所由治乱、君子小人所由进退消长,鲜不于奇偶二画屈伸变易之间见之。朕惟经学为治法之要,而诗书之文、礼乐之具、春秋之行事,罔不于《易》会通。故朕研求《易》理,玩索精蕴。前命儒臣参考诸儒注疏传义,撰为《日讲易经解义》。又命大学士李光地纂修《周易折中》。乙夜披览,一字一画,斟酌无忽。诚以《易》之为书,有观民设教之方,有通德类情之用。恐惧修省以治身,思患预防以维世,所以极天人、穷性命、开物、前民、通变、尽利者,其理莫详于《易》。故孔子尝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盖言凡为学者不可以不学,而学又不可易视之也。

【译文】

《易经》是伏羲、周文王、周公和孔子四位圣人所作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的立象、设卦、系辞等部分,内容广博、丰富。要说其中的道理,可以说是无所不包;要说其中的功用,自伏羲、神农、黄帝到尧、舜等称王天下的道理都来自这本书中。然而,深究作《易经》的目的,大抵不外乎:运用阴阳之说来对照人事,就会知道有吉凶、悔恨羞辱等不同结果的区别。命运、气数或盛或衰,社会风俗或治或乱,君子小人地位或升或降或得或失,这种现象,很少不用阳卦、阴卦这两种横线的奇偶数的变化反映出来。我只把经学看做是治理国家的最主要的方法,至于读书的文采、辞藻,礼乐的器具、功用,历史的借鉴、效能,没有不在《易经》中会合变通。所以,我研究学习探求《易》理,体味思索它精微深奥的内容。先前,我曾命文官参考历代大儒对《易》的注疏传义,撰写了《日讲易经解义》。又命大学士李光地纂修《周易折中》。夜间十时许,我自己仍在翻阅《易经》,对书上的一字一画都进行反复推敲,不敢有一点疏忽。的确是这样,《易》这部书,既有了解民情、施设教化的方法,又有通晓德行使人们互相交融思想感情的效用。通过恐惧、修身反省以改造、约束个人,用忧患意识、超前意识来改造社会。所以,在穷极天人关系、深究事物的义理和人的本性、开拓对事情的认识、引导百姓、通晓事物的变化规律、充分开发一切资源等方面,其中的道理没有比《易》阐发得更详尽了。因此,孔子曾说过:“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时去学《易》。”这大概就是说,凡是做学问的人不能不学习《易》,而学习《易》又不可掉以轻心。

勤学好问遍求名师

【原文】

训曰:朕八岁登极,即知黾勉学问。彼时教我句读者,有张、林二内侍,俱系明时多读书人。其教学惟以经书为要,至于诗文则在所后。及至十七八,更笃于学。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复讲论琢磨。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朕少年好学如此,更耽好笔墨。有翰林沈荃素学明时董其昌字体,曾教我书法。张、林二内侍俱及见明时善于书法之人,亦常指示。故朕之书法有异于寻常人者,以此。

【译文】

我八岁登上皇位的时候,就知道勤奋学习。当时教我识字读书的,有姓张、姓林的二位内侍,他们都是明代的书生。他们教学的主要内容只以经典书籍为主,至于诗词文赋,就列在经典著作的后面了。到了十七八岁,我更加志向于学。每天未理政务之前,五更就起床诵读;天晚了政务之事告一段落,稍有闲暇,又与人探寻、切磋学问。最终由于我过度劳累,咳出来的痰中带着血丝,即便如此,我的学习也从没有间断过。我在少年时代就是这样好学苦读,而且还特别喜欢书法。当时有位名叫沈荃的翰林,他学的是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书法字体,曾教过我书法。张、林二位内侍,当年同明代擅长书法的人有交往,也经常来指点我。所以我的书法和一般学书法者有所不同,原因就是如此。

善用下人各负其责

【原文】

训曰:尔等平日当时常拘管下人,莫令妄干外事,留心敬慎为善。断不可听信下贱小人之语。彼小人遇便宜处,但顾利己,不恤恶名归于尔等也。一时不谨,可乎?

【译文】

你们平日应当经常约束下边的佣人,不要让他们干预皇宫外面的事,要教导他们将注意力放在对人、事的恭敬、谨慎上面,断然不可听信那些出身低微的小人之语。他们那些人,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只贪图让自己多得好处,并不顾惜把坏的名声带给你们这些主子。所以,你们一时不谨慎,让他们钻了空子,这样行吗?赏罚适度方能御下

【原文】

训曰:为人上者,使令小人固不可过于严厉,而亦不可过于宽纵。如小过误,可以宽者即宽宥之;罪之不可宽者,彼时则惩责训导之,不可记恨。若当下不惩责,时常琐屑蹂践,则小人恐惧,无益事也。此亦使人之要,汝等留心记之!

【译文】

作为在上位的人,在使唤下人时,不可过分严厉,也不可过于放纵。如果他们有小的过错,能够宽容时就要表示宽容饶恕;假若他们犯了不可饶恕的大过失,那么就要惩罚、责备并教训他们,但不要记恨在心。假使当时不惩罚他,不责备他,而在日后琐碎的事情上折磨他,就会使下人恐慌不安,无所适从,这就没有意义了。这也是用人的关键,你们一定要留心记住。

但能心静即身凉

【原文】

训是:汝等见朕于夏日盛暑不开窗、不纳风凉,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此正古人所谓“但能心静即身凉”也。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盖夏月盛阴在内,倘取一时风凉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彼时不觉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秋深多有肚腹不调者,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

【译文】

你们见我在盛夏不开窗户,不吹凉风,这是从小形成的习惯,也是由于心中清静,所以身上不觉热。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只要心静,身体自然清凉”。盛夏不贪一时凉快而吹风,对身体是大有好处的。因为盛夏酷热,阴气存于体内,要是贪图一时凉快而吹风,反而会将暑气关闭在体内,不能散发出来。当时不觉得有什么不适,以后或许会导致疾病。我经常遇见深秋季节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的人,都是因为夏天贪图风凉而将暑气关闭于体内而造成脾胃不调的。

食宜清淡至老犹健

【原文】

训曰:朕每岁巡行临幸处,居人各进本地所产菜蔬,尝喜食之。高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所以农夫身体强壮,至老犹健者,皆此故也。

【译文】

我每年外出巡视,所到的地方,当地人就各自进献本地出产的瓜果蔬菜,我非常喜欢。上了年纪的人饮食应该清淡一些,经常吃些蔬菜,这样可以少生疾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农民身体健壮,到老仍健康无病,就是因为他们常吃蔬菜。

蔬果熟后方可食

【原文】

训曰:诸样可食果品,于正当成熟之时食之,气味甘美,亦且宜人。如我为大君,下人各欲尽其微诚,故争进所得初出鲜果及菜蔬等类,朕只略尝而已。未尝食一次,也必待其成熟之时始食之。此亦养身之要也。

【译文】

各式各样的水果,应在其成熟以后再吃,不仅味道好,对人身体也有益处。我身为天子,臣民们都想为天子表明他们的心迹,所以争相将头一茬新鲜水果和蔬菜敬献入宫,我也只是略微尝尝而已。即使是以前没有吃过的水果,也一定要等它成熟以后才吃。这也是养生的一条重要内容。

酒乱身心能饮不饮

【原文】

训曰:朕自幼不喜饮酒,然能饮而不饮,平日膳后或遇年节筵宴之日,止小杯一杯。人有点酒不闻者,是天性不能饮也。如朕之能饮而不饮,始为诚不饮者。大抵嗜酒则心志为其所乱而昏昧,或至疾病,实非有益于人之物。故夏先君以旨酒为深戒也。

【译文】

我从小不喜欢喝酒,不过,我是能喝酒而不喝酒的人,平时在饭后或遇到逢年过节举行筵宴的日子,我只喝一小杯。有的人一点酒也不喝,这是他天生不能饮酒。像我这样能喝酒而不喜欢喝酒,才称得上是真心的不好饮酒之人。一般来说,嗜好饮酒的人,他的思想、志向会被酒所迷乱,从而糊涂、愚昧,或者导致生病。酒这东西,实在是对身体没有一点好处啊!所以,古代夏朝的先君都将贪恋美酒作为最要紧的戒法来执行!

酒乱德性不可不节

【原文】

训曰:原夫酒之为用,所以祀神也,所以养老也,所以献宾也,所以合欢也。其用固不可少,然沉酣湎溺至不时不节,则不可。是故,先王因为酒礼,宾主交错,揖让升降,温温其恭,威仪反反,立监佐史,常以三爵为限,况敢多饮乎?此先王之所以戒酒失也。奈何今之人无故而饮,饮必醉而后已?富家子弟败家破产,身罹疾戹,皆由于此。而贫者穷者才得几文,便沽饮尽醉,行凶遭祸,抑何比比。故《周书》以酒为诰,而曰:“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

【译文】

酒的用处,原本是用它来祭祀,用它来行养老之礼,用它来进献宾客,用它来联欢改善人际关系等等。它的用途固然不少,然而一味追求痛饮后的快乐,沉迷于酒,以至于既不合时又不按礼节乱饮一气,这显然是不可以的。所以,先王为此制定了种种关于酒的礼节,宾主交错之中,使宾主间的气氛柔和、恭敬;半酣时,能保持慎重、和善、庄严的容貌举止;还专门设立了监督、辅佐执行酒礼的有关官员,常常以饮三爵为限,哪里还敢多饮呢?这就是先王之所以选用这样的办法防止古代风景饮酒造成的失误的原因。为什么现在的人无缘无故去狂饮,一饮酒又必定要醉倒才罢休?富贵人家的子弟之所以弄得家破财没,自身也遭受疾病灾难的不幸,就是因为他们饮酒无度。而且那些贫穷的人身上才有几文钱,就去买酒喝得酩酊大醉,造成行凶惹祸的人或事,到处都有。所以《周书》中专门以酒为题作了一篇《诰》,其中说:“要使我的百姓道德沦丧,用酒来乱其品行才能达到目的。”

顺适为安自然为孝

【原文】

训曰:尝观《宋史》,孝宗月四朝太上皇,称为盛事。孝宗于宋固为敦伦之主,然而上皇在御,自当乘暇问视,岂可限定朝见之期?朕事皇太后五十余年,总以家庭常礼出乎天伦至性,遇有事奏启,一日二三次进见者有之,或无事即间数日者有之。至于万寿诞辰、嘉时令节,朕备家宴,恭请临幸。则自晨至暮,左右奉侍,岂止月觐数次!朕巡狩江南,出猎塞北,也随本报三日一次恭请圣安外,仍使近侍太监乘传请安,并进所获鹿、狍、雉、兔、鲜果、鲜鱼之类。凡有所得,即令驰进,从不拘定日期。且朕侍皇太后家人礼数,以至顺适为安,自然为乐,并不以朝见日期限定礼法而称孝也。

【译文】

同类推荐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庄子(纯美典藏版)

    庄子(纯美典藏版)

    作为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庄周和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和儒家、墨家形成鼎足之势,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思想的另一部重要之作,全书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罗万象,对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庄子》一书融合了寓言的生动、哲理的思辨、生活的鲜活,但是,想要真正读懂它、体悟它,运用它却并非易事。为了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庄子》,读出真正的“逍遥”,将庄子的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本书将《庄子》的三十三篇全部收录其中,并参考了大量和《庄子》有关的资料,以确保全书的严谨性、权威性。
  • 国学正义

    国学正义

    国学囊括中国人的精神信仰、认知方式、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它们或表现为文化,或表现为学术,或表现为典章制度,或表现为风俗习惯,国学常常寓于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人的思想与精神,使中国人成为蔑视物质财富而钟情精神建树,主动将“天权”置于“人权”之上,但求长治久安不求一夜暴富的特立独行的民族。
  •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小窗幽记》共十二卷,是明代陈继儒所编撰的一本随文集锦。整本书看似是一种对所见所闻、所听所想的记录,而实则是对内心感悟的梳理,悟的是一种人生百态,悟的是一种世间真情,悟的也是一种人生真谛。《小窗幽记》并不是陈继儒个人所著述,而是他摘取各个文章中的经典言语,再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所编纂的一本格言形式的随文集,成书之后不但收到当时文人的青睐,在之后的历代时光里都得到了较高的赞誉。清代陈文敬赞扬这本书说道:“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而现今的文学研究者更是将这本书与王永彬的《围炉夜话》、洪应明的《菜根谭》并称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大经典。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故事的构架和枝叶,可以追溯到《尚书》、《吕氏春秋》、《史记》和《帝王世纪》等秦汉古籍。如《尚书》中《武成》篇有一句:“维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说周武王求助于鬼神讨伐殷纣。这已经是一种神话传说。《孟子》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专家们且认为《武成》篇经东晋人改窜。又如《逸周书》之《克殷篇》说周武王攻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九十有九,浮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这里把魔与人分说,已经具备神魔打斗的雏形。
热门推荐
  • 杀死修真者

    杀死修真者

    迷雾笼罩下,酝酿着不为人知的阴谋。究竟是谁在暗中推波助澜,企图灭掉这世上的修真者?一个穿越重生的少年,历经重重磨难,又能否找回自我?我是谁?是穿越者?是魔宗少主?还是厉害的老爷爷?一切谜题的答案,终将会水落石出。【传统仙侠】【热血江湖】【正魔相争】【阴谋诡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曾国藩1:血祭

    曾国藩1:血祭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相公是个引魂人

    相公是个引魂人

    陈晚秋躺在床上,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有穿越的这一天!穿越就穿越吧,魂穿的这个身体里竟然有原主的一魂在,致使自己在日常生活里,时不时发生各种不由自主的灵异事件,这生活实在是不能忍! 但还好,每天午睡时,自己都会进入一个叫引魂台的地方,那里有个声音超级好听,但怎么努力都看不到脸的家伙——白云笙! 嘎嘎……做为声控外加颜控的新时代新女性,姐发誓,一定要把梦里那声音好听到能怀孕的家伙搞定,好好揉捏一翻……
  • 谋盛世

    谋盛世

    那年沈将军府的满门忠烈被判通敌。沈将军战死沙场,沈夫人为保全沈家颜面撞棺而亡。长子沈明棋被派去戴罪立功,次子沈明源死在战场上,身怀六甲的长女被皇帝亲信砍下头颅,幼子沈明君被迫远走戍边。沈明君从此心中所想便是报仇!他从一个明朗侠义的少年变成玩弄权术的权臣,还好他这悲苦的一生还有他的妻子陪伴他。“我穿上了沈家送来的嫁衣,就是沈家的媳妇。”“明君,我等你回来。”“我信你。”“不管你是忠心的沈小将军还是玩弄权术的镇南王,在我心里你都只是我的沈明君。”此生沈明君绝不负谢昭。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昭昭夜雨泠

    昭昭夜雨泠

    “对不起,我喜欢女人”第N次被缠住的泠月克制着想弄死眼前这个人的冲动,试图晓之于情,动之于理。“哦”男人点了点头,仿佛听不懂般,淡然清雅的笑了笑“那巧了,我只喜欢你呢!”在遇到严昭宇前,泠月为仇而活,也认为自己会为仇而死,在遇到严昭宇后,泠月依旧为仇而活,却不想为仇而死了。冷若冰霜的傲娇王子和俊美儒雅的翩翩公子,这冰与火的碰撞,终究在两个人心中溅起涟漪。一朝离去又归来。“月泠,好久不见。”“凌月,我想你了。”“泠月,最近可安好?”
  • 地理:地球迷宫的真相

    地理:地球迷宫的真相

    千岛之国是指拥有上千个大大小小各种各样岛屿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尔代夫等。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由13667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6000多个岛屿有人居住,因此有“千岛之国”的美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或者印尼。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的群岛国,它横贯赤道,领土有190多万平方千米。它的面积居亚洲第四位,人口居亚洲第五位,但是,它的岛屿数却名列世界前茅,高达13667个,素有“千岛之国”的称号。
  • 陈书

    陈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