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征前给我留了三千人马,我把孟达的残兵也整合进来,加上带回来的兀突骨两千多藤甲兵共组成六千人,一起守卫汉中。我在汉中一边练兵,一边配合吕乂打理农耕之事。上庸之战俘虏的魏军都被我安排到了屯田兵里,每日有足够的食物供应,偶尔杀牛宰羊犒赏士卒剩下的还能让他们沾点荤腥,渐渐地他们也接受了自己的身份。
三月份,费祎出使东吴归来,奉命率领三千新军来到汉中,并带来了一批新的纱布和烈酒。纱布是成都的工坊新近造出来的,烈酒则是费祎照我的意思从东吴购买,在成都加工蒸馏之后而得到的。烈酒能消毒,纱布可以包扎止血,这些都是我要送往前线的重要物资,能在战场上救活很多伤兵。
费祎去东吴的主要目的是联络孙权,共同出兵。
见到费祎,我问道:“文伟(费祎字),孙权那边怎么说?”
费祎说:“陛下,孙权答应了共同出兵的请求,只是跟我们的预期有些出入。孙权说,东吴前年已经出兵伐魏,而且因为交州之事,目前准备不足,要出兵恐怕要等到下半年。”
他说的这两件事,我却是知道。
魏黄初七年(226年)秋八月,孙权听闻曹丕死讯兵分两路,命左将军诸葛瑾部进攻襄阳,他则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他以五万大军攻打石阳(江夏郡治所),包围文聘,情况急殆,但文聘坚守于城中不动。孙权屡攻不下,驻扎了二十余日也没有成果,唯有撤去军马。文聘闻信,开城领兵追击,大破吴军而还(《魏略》还有另一种更精彩的说法,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阅)。另一路的诸葛瑾遇上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被司马懿斩杀大将张霸,斩首千余级,也是大败而归。
交州的事,则是因为士燮死了。交州虽然对孙权称臣,但实际上依掌控者一直是士燮。士燮死后,孙权想直接将交州的控制权拿到手,引起士燮的儿子士徽不满,举兵反抗。孙权命吕岱前往讨伐士徽,随后派来士匡(士徽堂弟)说服士徽投降孙吴。士徽投降后,吕岱率军进入交趾郡城,并违背诺言将士徽处死。
当初听说这两件事的时候,我还挺开心东吴吃瘪,同时也再一次对张怿父亲的高瞻远瞩感到敬佩。尤其是士徽的死,东吴满朝文武玩弄权术,在士徽答应投降后依然杀了他,言而无信,怪不得当初暨艳执意要推行新政。不过,我只是看不起东吴人,丝毫不为士徽可惜。毕竟他老子当年就是诱降雍闿,间接加剧了南中的叛乱,才被孙权封为卫将军、龙编侯的。父债子偿,士家垮台,我认为是报应,很乐见其成。
只是,当初让我高兴的事如今却也成了我们的羁绊。看来,人啊,还是厚道点的好,对别人不能幸灾乐祸。
我叹了一口气,费祎劝我说:“陛下不必为此感到可惜的。以臣这些天在东吴的观察,即便孙权出兵,恐怕也不会再进攻荆州。先后被文聘、司马懿所击败,孙权已经失了胆气。若是他们在东线发动进攻,于我们而言毫无帮助。”
我大概记得历史上的“周鲂断发赚曹休”事件就发生在今年(地点在扬州),想不到费祎去了一趟东吴竟然能猜到孙权的想法。
我说:“你对孙权应该比较了解了,朕相信你的判断,看来,还是得靠我们自己才行啊!”
东吴被称为鼠辈,不是没有理由的。想当年小霸王孙策天纵英才,二十六岁便打下了江东基业,连曹操都忌惮不已。自孙策死后,东吴骨子里的进攻血脉好像被抽干了一样,每一次北伐曹魏,都是大败而归。就算是陆逊这样的所谓名将出马,也不过勉强保持了个不败。说来讽刺,他们唯一一次在进攻中去取得重大战果,还是白衣渡江夺荆州——靠背后偷袭盟友这样不光彩的手段获得的。
与之相比,蜀汉国小兵少,又要翻越秦岭险阻,运粮艰难,北伐的条件比起东吴差了岂止一星半点。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蜀汉的北伐战绩依然比东吴出色的多(虽然没有实际夺取多少地盘)。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姜维,每次出兵都是进退自如。射杀张郃、诛王双、破司马懿、斩徐质、败郭淮(前三个战绩是诸葛亮的,后两个是姜维),夺取武都、阴平二郡,屡屡逼得司马懿、邓艾只能闭关自守等待汉军粮尽而退。
东吴几乎拥有蜀汉两倍的人口、兵力,出兵的唯一阻碍就是最利于水师作战的长江,面对的敌人并不比蜀汉强大,仗还能打成这样,我除了鄙视真的无话可说。
心里又暗骂了孙权几句,我派人将费祎带来的物资整理好运往祁山前线。我在后方能多给诸葛亮提供一点帮助,他在前方的胜算就能提升一分。
在陇右各方势力还没摸清状况的情况下,诸葛亮大军浩浩荡荡开出祁山,兵锋直指天水。前锋魏延部(杨千万只是在武都探路和打听消息的,真打起来肯定换下)连克三城,后来几乎是再无抵抗。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纷纷叛魏响应诸葛亮,陇右五郡中只剩下陇西郡和郭淮驻扎的广魏郡还在曹魏手里。
诸葛亮进军的消息传到天水的时候,天水郡参军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在与天水太守马遵陪同雍州刺史郭淮巡查各地,正好到达洛门(天水郡最西边的县)。郭淮只对马遵说了一句“蜀汉来者不善”就急忙逃回上邽(天水最东边的县,紧邻广魏郡),马遵心想天水治所冀县也在西面,只觉得蜀军一到老百姓必然投靠,不敢停留,也想东行。
姜维劝阻说:“明府当还冀县,整顿兵力守城。”
马遵怀疑姜维等人有异心,斥责他道:“你们是想害我投奔诸葛亮。”
他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往上邽。姜维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时城门已闭,于是率领所部回到冀县,冀县百姓推举姜维等人代表冀县前往归降汉军(《三国志》里说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姜维不得已,投降诸葛亮,但是又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的说法自相矛盾。《三国志》出了名的抹黑姜维,所以这里按自己的想法写了)。
诸葛亮对于冀县的归降十分高兴,亲自与姜维交谈许久,发现这个年轻人文武双全,才能出众,于是对众人说:“我喜得三郡,却更喜得伯约(姜维字)。”
于是,他亲自率领大军来到冀县城外驻扎,调度粮草,把这里当成汉军的大本营。自己只带少数人进城,发榜安民,访老问贤。汉军一路令行禁止,秋毫无犯,百姓悦服,不过短短时间三郡归心。
稍作休整,诸葛亮派魏延引军向西攻打陇西郡,派张苞去西北接收南安郡,派关兴带兵去天水北边的成纪接应杨条。杨条是安定郡大族,听到诸葛亮出兵的消息之后立刻起兵响应。只是安定郡实在太偏远,北方就是塞外鲜卑人,与天水中间还隔着狭长的广魏郡,出了情况都很难得到汉军的及时支援。
稳固好天水,诸葛亮让部分人马留守冀县,自己则亲率三万大军东进上邽攻打郭淮。郭淮手中只有万余人马,不敢硬守,在诸葛亮出兵当天就连夜撤回广魏郡,紧守临渭。临渭有清水、渭水为屏障,诸葛亮一时也拿他没办法。
郭淮一退再退,手底下人开始有不满了,认为他胆怯。郭淮说:“你们懂什么?大将军已经派张儁乂带五万大军来援,我们此时跟诸葛亮硬拼是自取灭亡。反倒是配合左将军占据陇道,则我大魏关东援军就可不断汇入,到时诸葛亮必败无疑。”
诸葛亮见郭淮龟缩不出,虽然暂时摸不透他的主意,但一向谨慎的他还是隐约猜到了什么。自从姜维归降后诸葛亮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此时急忙唤过姜维,摆开地图问道:“伯约,你最熟悉天水地形,如果曹魏关东援军要到陇右,有几条路可以选?”
姜维一听就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吃惊地看了一眼诸葛亮。诸葛亮欣慰地点了点头,姜维这才说道:“自关东至陇右有数条路可行,北面的萧关路途遥远,不必多说。渭水湍急多峡口、陇山艰险难行,都不适合大规模行军,最有可能的,是走天水西北的陇道。若要阻击,此处是必经之路。”
说完,抬手在地图上一指,诸葛亮看完双眼放光:“街亭,与我所想一致。看来,我们就要在此处与魏军决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