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3200000004

第4章 菊与刀(3)

战争中的日本人

对于战争,每一种文化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但也有许多共通点。诸如,如何号召大家打仗,在局部战争失败时如何鼓舞士气,战死者与伤亡者达到何种比例时才能投降,对待俘虏的某些规则等。在西方的战争中,这些都是可以预料的,因为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都属于同一个源头,包括战争在内。

日本人与西方人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于他们对使命感、责任感以及人生观的不同认知。在系统地研究日本的文化和行为时,那些与我们的传统观念相抵触的观点对于军事是否很重要,我们不必管它。他们的每一种行为都可能很重要,因为他们提出了与日本人性格有关的许多重要问题需要我们来解答。

日本人评判战争的正义性与否的标准和对整个国际形势的判断与美国人迥然不同。这些差异正是了解他们对人生观以及责任观的看法的资料。美国把战争的起因归咎于战争轴心国,是意大利、德意志、日本的侵略行为引起天下大乱,破坏国际和平。他们推行欺弱凌小的罪恶方针,占领中国、波兰和埃塞俄比亚。他们践踏了“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国家信条,侵犯了对自由企业“门户开放”的国际准则,罪恶多端。

但是,日本人却对战争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只要各国拥有绝对的主权,世界就会永远处于一片无政府状态的混乱之中。因此,日本必须为全世界建立一种等级秩序而战斗。而且这一秩序的领导者只能是日本,因为全世界只有日本才是唯一的真心实现彻底的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国家,也只有日本最懂得“各安其所,各守本分”的必要性。日本已经在国内实现了全国统一,恢复了和平,消灭了盗匪,建筑了公路、电力和钢铁产业。据官方统计的数字,日本有99.5%的青少年都享受到了义务教育。

因此,根据日本人的等级观念,日本有责任帮助落后的兄弟之邦——中国崛起,并在全世界建立一个*****圈——即以日本为主的等级制度,不论是采取何种方式。而且,由于组成“*****圈”的所有国家都是黄种人,所以日本应该首先将美国赶回太平洋的另一边去,然后将英国人和俄国人驱逐出境。这样,大家各居各位,互不干涉。只有各国在国际等级秩序中确定其位置,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大同世界。(这很显然是极为荒谬的侵略论调。在下一章中,我们将重点叙述日本这种备受推崇的等级制度以及它在本国文化中独有的内涵和价值。)

这种想法在大和民族看来天经地义,是最符合日本口味的幻想。可惜,被日本占领的国家并没有这样想。但奇怪的是,就算最终失败了,日本人还是固守着“*****圈”这一理想,没有丝毫的动摇。就连日本俘虏中最不关心战争的人,也不会谴责日本昭然若揭的狼子野心。因此,在以后很长一段时期,日本还将会冥顽不化地保持这种幻想,并继续信仰和热爱他们的等级制度。这一点与热爱平等的美国人截然相反。对于美国人来讲,这些想法简直是痴人说梦。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必须了解等级制对日本意味着什么,在形成日本民族特性方面又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对于取得胜利的愿望,日本人的见解也与美国截然不同。他们叫嚣日本必胜,精神必将会打败物质。在他们看来,美国疆土辽阔,军事实力确实雄厚,但这算得了什么呢?他们早就清楚这一点,并且根本没有将这一点放在眼里。

当日本军队凯旋时,日本的政治家、大本营以及军人们都会反复强调:这次战争并不是军备之间的战争,而是一场日本信赖的精神与美国信赖的物质之间的较量。而当我们打胜仗的时候,他们依旧坚持自己的信念:战争到最后,物质力量必将溃败。在塞班岛和硫黄岛溃败时,他们会说,这是因为他们过分强调物质差距而没有完全发挥出精神的战斗力。当然,这并不是专门为失败而找的借口。在日本夸耀胜利的几个月里,它一直充当着进军号角的作用。在偷袭珍珠港之前,这已经成为了众人皆知的宣传口号。20世纪30年代,前陆军大臣、狂热的****分子写了一本叫《告日本国民书》的小册子。书中写道:日本的真正使命是“弘扬皇道达于四海”,力量悬殊并不足忧,吾等何惧于物质?!

尽管如此,像许多备战国一样,日本其实也很为自己薄弱的军事力量担心。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日本用于军备方面的支出占了国民总收入相当大的一部分,而且上升速度快如天文数字。在偷袭珍珠港那年,日本政府把国民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用于陆海军建设。而那些跟军事无关的财政支出只占了政府总支出额的17%。可见,日本并不是对物质军备漠不关心,只是在他们看来,军舰和大炮只不过是永世长存的“日本精神”的表面象征,犹如佩刀不过是武士的道德、勇气的象征一样。

一直以来,美国一贯追逐强大,而日本则崇尚精神至上。日本也像美国一样开展增产运动,但与美国不同的是,他们是以自己的独特前提做基础的。他们认为,精神就是一切,是永存的,而物质却是次要的,是短暂易逝的。他们常常叫嚷“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没有万年不变的物质。这是永恒的真理。”他们这种对于精神的高度崇尚被原原本本地贯穿于每一次战争行动之中。

在军人教育手册中,有一句口号是这样说的:“以吾等训练对抗敌人数量之优劣,以吾等之血肉对抗敌人之坚船利炮。”这个口号是他们一贯的指导思想而不是为某次战争特意量身订做的。日本的军队手册第一页也赫然印着“必读必胜”四个粗大的字。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日军的飞行员驾着战斗机竟然以“自杀”的方式袭击我们的军舰。这支“敢死队”被日本人盛赞为“神风特攻队”。“神风”的称呼来自于日本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公元13世纪,在成吉思汗东征日本时,海面突然刮起了一阵神奇的大风,掀翻了船只,船队全军覆没,使得日本逃过此劫。

精神必将战胜物质,日本不但在军队,而且在民间也极力宣扬这一信条。比如,当工人夜以继日的工作了12小时,被折腾得精疲力竭时,他们会说:“肉体受苦越多,精神、意志就越顽强”“身体越疲倦,就越能锻炼人”;当人们在冰冷的防空洞里挨冻受饿时,体育会就会号召大家做广播体操,说这不但能取代被子和供暖设施,还可以代替人们体力所需但又极其缺乏的食物。他们说:“当然,也会有人反抗说,饥肠辘辘还谈什么做操?这是不对的。天气越严寒,食物越不足,就越要采取其他方法来使我们保持体力。”换言之,就是要用额外消耗体力的方法来增强体力。

美国人对体力的标准理解是,第一是看昨天睡眠是否达到5~8小时;第二是看饮食是否合理;第三是看是否寒冷,由这些来计算一个人一天需要消耗多少体力。而日本人认为,这是物质主义的荒唐做法,他们根本就不考虑体力积蓄的问题。

在战争中,日本的广播宣传更是极端,甚至鼓吹精神可以战胜肉体死亡。有家广播电台就曾播放过一则飞行员的精神战胜死亡的神话:

空战结束后,我军的飞机每三四架组成一个小编队,陆续返回基地。一个大尉首先着陆,脸色苍白、神态镇定。只见他跳下飞机,站在地上,用望远镜观察着天空。他一架一架地数着返回的飞机,直到全部飞机安全着陆。确认一切无误之后,他马上写完报告赶去司令部作汇报。

刚汇报完毕,他就倒在了地上。在场的军官们急忙跑上前去查看,发现他早已断气。经过检查发现,尸体已经冰凉,他的胸口有一处致命的弹伤。一个刚刚断气的人,身体不可能冷却得这么快。但大尉的身体却冰凉如雪,这就说明大尉的身体早已死亡,是他的灵魂坚持站完了最后一班岗,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是大尉身上那种强烈的责任心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在美国人看来,这种新闻肯定是编造的荒诞奇谈。但是,受过教育的日本人并不以为然,他们相信,日本的听众肯定不会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广播如实地说明,这位英雄的事迹是“一个奇迹般的事实”。既然灵魂是可以修炼的,为什么不相信这是奇迹呢?因为日本人都知道“精神是永恒的,是万年不灭的”,所以他们深信,精神通过修炼是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的。视“天职”高于生命的大尉显然是一位修炼功夫极其了得的大师级人物,他已经达到了这一最高境界并创造了奇迹。

美国人可能会把这种幼稚的行为嗤笑为不开化民族的谬论,而对其不屑一顾,认为它不具有任何研究价值。但是,如果我们真是这种想法,那么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日本人还是会令我们头疼的。所以,我们不能将日本人的这些信条简单地理解为“怪癖”,这是通过长时间的鼓吹和独特的训练在日本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的信念。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会明白为什么日本在战败时会承认“光凭精神是不够的”,为什么他们会说“只凭‘竹枪’来守住阵地是幻想”的真正含义。而战败后,他们自己只好承认,他们在战争中“陷入了主观性”。只有我们和日本人一起经过战场和工作上的两次精神较量,我们才有可能彻底地明白这些话的真正含义。

日本人在战争中对待事情的各种说法——不管是等级制还是精神高于一切的问题,都为我们进行比较文化研究提供了素材。他们大肆宣扬,安全与士气其实都是精神动员的问题,是为了在问题发生前给人们敲响警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灾难——城市的空袭、塞班岛的战败还是菲律宾的失守,政府对老百姓的说法总是“这在我们预料之中,不用担心。”他们夸张的宣传只是想让老百姓相信,所发生的一切都在他们的预料之中,根本不值得担心。日本的收音机每天都在播放这些虚假的言论:

美军占领了基斯卡岛,这将使日本本土长期处于美军轰炸的半径之内,但是我们一切就绪,准备随时迎击。

美军会动用陆海空三军的联合战术向我们发动攻击,但是这些早已经在我们的作战计划中,我们早就有所防备。

尽管日本战俘希望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早日结束,但是同时他们也认为,光凭轰炸就想摧毁他们的士气,简直是无稽之谈,因为他们早就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当美国空军空袭日本城市时,飞机制造业协会副会长就会在广播中发表讲话:“敌机终于飞到我们头顶上来了。但大家不用担心,这一切都在我们飞机制造业者的预料之中。我们已作好了相应的准备措施,保卫大家的安全。”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一切都会保证万无一失”,只有从这一信念出发,日本人才会坚信自己的主张:我们掌握一切主动权,我们决不会被动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我们不能消极地把自己看成被动者而受到攻击,我们应该积极地引诱敌人上钩,把敌人吸引过来。”他们会说“敌人,你要来就来吧。”他们决不说“要发生的事终于发生了!”相反,他们会说“我们梦寐以求的事情终于来临了,让我们高呼它的到来吧!”

海军大臣在国会演讲中会引用19世纪70年代的伟大武士西乡隆盛的遗训:“有两种机遇,一种是偶然碰上的,一种是自己创造的。当面临苦难时,我们必须靠自己来好好地把握创造机会。”

当美军侵入马尼拉市中心时,收音机里报道说:“只见山下将军微微一笑,说,敌人自投罗网,这和我军的部署完全一致。眼下,山下将军正运筹帷幄,数个军事计划正在筹划当中。”也就是说,日本失败得越惨,就表明山下将军的部署发展得越顺利。

美国人正好相反。他们投入战争,完全是被动的,因为日本人向美国人蓄意挑衅,美国遭到了敌人的袭击,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回击。每当谈到珍珠港和巴丹半岛的失败时,美国发言人都必须考虑怎样表达才能安抚美国大众的情绪。但他们决不会说“这一切我们都充分考虑过。”而会说“敌人开始向我们叫板,我们必须给对方一点颜色瞧瞧。”美国人认为生活中处处充满竞争和挑战,所以他们随时准备应战。而日本人的信念却是建立在万事预先俱有安排的生活方式上,这样他们才会感觉踏实。在他们看来,巨大的灾难往往来自于不能预料。

日本人在战争中经常挂在嘴边的另一个主题也显示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经常不厌其烦地说:“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注视着我们,所以我们必须时刻发扬大和精神。”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时,日军将领对部下下达的命令是“现在我们已经在全世界的注视下,我们必须充分表现日本男儿的本色。”日本海军也被告诫,一旦遭到鱼雷袭击,命令弃舰时,他们必须以最优雅的姿态转移到救生艇上,否则“将会遭到世人耻笑,美国人会把你们的丑态拍成电影,拿到纽约去放映”。日本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国际形象。这也在他们的日本文化中根深蒂固。

在日本文化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莫过于他们对国家元首——天皇陛下的态度。天皇对其臣民究竟拥有多大的实权呢?美国的一些权威人士指出,在日本整整700年的封建统治中,天皇只不过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真正有实权的是“大名”以及大名之上的元帅、将军。

同类推荐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
  •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礼教本身就是祸乱之源!墨子雄辩滔滔地向儒家阵营发起攻击。他是思想家,更是行动派。本书以墨子及墨家思想的核心主张为线索,勾勒出了墨子及其学派的思想和实践活动的轮廓:墨子出身于庶民阶级,却主张封建礼教本身就是动乱的根源;墨子雄辩滔滔,以“兼爱”为武器向儒家阵营发动猛烈攻击,反覆冲撞层层壁垒,批判封建礼教支持者言行不一、矛盾可笑;墨家不是只会辩论,他们同样重视身体力行,墨子提出“非攻”主张,也亲自带领门徒为实践信念而奔走于各国,用行动证明,在那样的乱世中,墨家的主张确实有其合理性,也深具价值。
  • 大众讲坛(第六辑)

    大众讲坛(第六辑)

    “大众讲坛”是山东省图书馆与齐鲁晚报联合创办的面向社会大众的公益性文化系列讲座。自2006年3月25日正式开讲以来,精品讲座每半月一期,截至2012年底,共组织精品讲座七个系列200余期,做客“大众讲坛”的主讲嘉宾既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文学家、前文化部长王蒙,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奉祀官孔垂长,易学家刘大钧,知名学者仓修良,清史学家阎崇年等。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 犀利雄辩的世界演说

    犀利雄辩的世界演说

    本书收入了世界著名的演说,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的演说、伽利略——在受审法庭上的演说、李大钊——在天安门集会上的演说等,这些演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让人们领略到了思想巨人的风采。
热门推荐
  • A Short History of Myth

    A Short History of Myth

    Human beings have always been mythmakers. So begins best-selling writer Karen Armstrong's concise yet compelling investigation into myth: what it is, how it has evolved, and why we still so desperately need it. She takes us from the Paleolithic period and the myths of the hunters right up to the Great West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st five hundred years and the discrediting of myth by science. The history of myth is the history of humanity, our stories and beliefs, our curiosity and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which link us to our ancestors and each other. Heralding a major series of retellings of international myths by auth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rmstrong's characteristically insightful and eloquent book serves as a brilliant and thought-provoking introduction to myth in the broadest senseand explains why if we dismiss it, we do so at our peril.
  • 做一个健康的职业女性

    做一个健康的职业女性

    如果工作让你忙碌疲惫,如果生活使你缺少快乐,如果婚姻令你拥有困惑……那么,就翻开此书,学习做一个幸福的职业女性吧!
  • 天纵魔法师

    天纵魔法师

    前世悲催,今世废柴,她能不能再幸运一点?虽然想抱怨,可常言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她还是安分守己做一个异界小喽啰吧。然而事实证明,承受了厄运之后还是有可能得到幸运女神眷顾的!运气反转的她意外碰到尊贵无比的帝都魔法师,还被测出是极为稀有的光暗之体,魔法师大人甚至承诺要带她进入帝都第一魔法学院,她忍不住想欢呼,她的新世界终于来临了吗?到手的机会她可不会再让溜走,看她如何一步步踏上这片大陆的巅峰之路吧!片段一:艾露发誓,她一定要报复那个披着美男皮的雷克斯!他竟敢对着她随手就扔雷电,害她差点被烤焦!可恶的雷克斯,你不是怕女孩子们缠着你吗?好,本小姐一定让你“得偿所愿”哼。某日,某女无耻地黏在了无知的雷克斯身边。某女:“雷克斯,你到底有没有给咱们的孩子想好名字?”路人:“那个疯女人在说什么?真是太不要脸了,竟然污蔑雷克斯!”雷克斯盯着艾露,眼神让人生出毛骨悚然之感。艾露笑盈盈地看着雷克斯,“怎么了,我亲爱的雷克斯,难道你还在责怪我拒绝你而生气?你也知道我肚子里现在有你的孩子,我不介意你找其他女人,我早就知道这么优秀的你不可能独独属于我一个人!”雷克斯呆在原地。艾露脚底抹油往人群外挤,“我先走了,记得和同学们好好相处。”反应过来的雷克斯脸色一阵青一阵红,冲着艾露的背影就是一道手指粗细的雷电劈了过去。某日后。路人甲:“你说什么,雷克斯在外面有女朋友,而且那女人还怀孕了?”路人乙:“不可能,不可能,一定是谣言。”路人甲:“我亲眼所见,亲耳听到的还能有假?而且……而且……”说话的女孩突然羞答答的不好意思开口了。路人乙急了:“而且什么啊,你倒是说啊?”路人甲:“雷克斯似乎很厉害,她还痛哭流涕的扬言不介意把雷克斯让给其他女人。”路人乙眼睛亮晶晶地,和身边的女孩子相互看一眼,眼里就浮现出两个字“机会!”此话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乎,雷克斯的悲催生活开始了。片段二:大战将即。雷克斯怒喝一声:“雷仆!”浑身电光的高大雷仆瞬时出现他身边。洛比特嘿嘿笑道:“伯加农!”一只长着翅膀的萌宠小狐狸一出现就无比欢快的蹭了上去。某某人:“青藤魅蛇!”某某人:“火焰之驹!”……艾露:“米迦勒!”米迦勒:“别打扰我休息!”额上青筋爆闪,艾露:“路西法!”路西法:“没兴趣,自己应付!”艾露:“……”
  • 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是从作者已发表的学术成果中精选出的32篇论文汇集而成的个人文集,它涵盖了五个方面的论题,主要内容包括:文化艺术理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学语言之思、艺术语言论析、艺术理论家评述。
  • 惑乱天下:跑江湖魅君心

    惑乱天下:跑江湖魅君心

    她云晓恋可是二十一世纪的美少女好不好,竟然只是因为长得漂亮又是高材生被人甩了她已经很倒霉了好不好,竟然还要她传到这个古代来没有电脑吗,她忍,要女扮男装,她忍,要练武艰苦岁月,她忍...但是有谁能够告诉她啊,为什么男装了还会惹出那么的情啊,皇子、王爷...这个世界还让不让她活了好吧,既然这样那么她逃好了,逃到江湖打打酱油,但是...天啊,这又是怎么回事啊,武林盟主你就好好当你的盟主吧,你追着我不放干什么啊,不就是我的武功高了点吗?她云晓恋怎么就那么不幸呢那么好吧,武林正道我呆不下去了,我跑到魔教就可以了吧,但是你你你什么魔教教主啊,我现在长得又不漂亮的,你干嘛要盯着我啊,呜呜~~(>_<)~~~~
  • Rosmersholm

    Rosmershol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之重启新世界

    末世之重启新世界

    未知源处的灵气降临,浩瀚宏大的新世界即将出现。有即将化龙的,横跨大江的峥嵘巨蟒;也有展翅翱翔,遮天盖地的神凰。试看人在末世的无穷伟力,欲与天公比高!
  • 唤醒你心底的力量:成就光辉人生的十种心声

    唤醒你心底的力量:成就光辉人生的十种心声

    唤醒信心,人生将不再飘渺;唤醒爱心,身体将不再冰冷;唤醒耐心,成功将不再止步;唤醒专心,精力将不再分散;唤醒诚心,品质将不再迷失;唤醒虚心,性格将不再倔强;唤醒真心,世界将不再模糊;唤醒宽容心,人生将不再狭窄;唤醒竞争心,胜利将不再遥远;唤醒服从心,信任将不再困难……让我们一同来唤醒我们心底的力量,发掘那成就我们光辉人生的心声吧!
  • 时光作渡眉目再难成书

    时光作渡眉目再难成书

    他是她年少时光中的念想,8年时光,他是她初春岁月里的变数,5年韶华,当一切峰回路转、蜿蜒廊下的时候,谁也不再执着念着如果,没有什么如果,也没有什么再来一次,失去的东西不会再回来了
  • 铁网铜钩

    铁网铜钩

    《铁网铜钩》描写20世纪40年代鄱阳湖渔民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以两大渔村持续数百年的械斗为基本线索,描摹了宗法制度下,社会底层的人们以祖姓、祖业、祖地为经,以仁义、情感、暴力为纬的生活图景,叙述了他们在生计、官府、敌寇、礼法制度等重压下的苦难与抗争。塑造了一群打上时代和地域烙印、具有鲜明个性的渔民形象,连同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和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情,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年代的社会特征和人物命运。作者还在书中不停地暗喻和追问:谁能冲破传统观念的铁网,挣脱现实利益的铜钩?在今天,我们依然不难见到那个年代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子,社会需要在深刻的变革中弃旧而图新。因而,这部作品有着它特有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