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0900000012

第12章 完善的教育体系

最早的学校——泥版书屋

文字的发明,是两河流域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有了文字,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校以及有关的书吏。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诞生在两河流域,即“泥版书屋”。这所学校,据考古学家推算,建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大约比埃及最早的宫廷学校还要早1000年。

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两河流域上游的名城马里发掘出了一所房舍,后来经过考证,得知这是学校的遗址。这所房舍规模不大,只有一条信道和两间房屋,大间房屋呈长方形的布局,长13.4米、宽7.6米;小间面积要比大间房屋小很多,大概只有大间的三分之一。大间房屋可容纳4排座位,可以坐45人左右,小间房屋可容纳3排座位,可以坐20人左右。

从其规模和设置来看,很像一所学校的教室。奇怪的是,房屋里并没有发现讲课用的讲台,但在里面发现了很多泥版,像是学生的作业和“课本”。因此,考古学家推断,这是一所学校。

早在20世纪初,考古学家就在苏美尔的重要城市舒路帕克发掘出了大量的泥版,经过艰难地破解,才最终确定了它们的真实身份——泥版学生课本,即“教科书”。

学者将发掘的学校遗址归为三种类型,一是设立在王宫附近的学校,由王宫出资,专门为贵族子弟服务,比如在拉尔萨、乌鲁克和马里等地发掘的学校遗址;二是靠近神庙的学校,由神庙建立,用来教授一些宗教知识;三是临近书吏居住区的学校。对于这三类学校究竟谁占据着主要地位,就现在所能掌握的资料来说还不能作出结论。只能有待考古的进一步发掘和历史学家的研究。

苏美尔的学校称“埃杜巴”,是“泥版书屋”的意思,还可以叫做书吏学校。学校的校长叫“乌米亚”,是“最有学问的人”的意思,也被称为“学校之父”,是学校中最有威望的老师。教师在苏美尔语中叫“泥版书屋的书写者”,苏美尔学校的教师,和我们现在的教师一样,也喜欢舞文弄墨,写写文章,一般是一个人负责一个学科的教学。学校里也有助教,助教被称为“大师兄”,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好教师做好课外准备工作。如负责给学生准备泥版、检查作业、批改作业,帮助学生复习功课,解答疑难。学校还有其他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如美术老师专门教授绘画,语言老师专门教授语言交际和辩论。教学管理人员则负责学生的课程安排,图书馆和其他后勤工作,还要负责对学生实行奖惩。表现好的给予表扬,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则实施处罚。

从发掘的泥版文书中,可以判断在课程设置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语言、科技知识以及文学创作。其中,首先要学的就是语言课程,它是最基础的。学生要首先学苏美尔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神庙祭司和各种宗教活动。苏美尔语也是一种显贵阶层的语言,只有掌握了苏美尔语,才有晋升的可能,而且懂得苏美尔语,是有教养、有素质的体现。除了要学习苏美尔语外,学生还要学习计算、几何以及其他科学知识,是为了适应管理土地和商业贸易活动的需要。在苏美尔出土的一些教科书,内容涉及多种学科,比如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以及天文学、地理学等。在出土的文学教材中,学生要背诵、抄写文学作品,其文学体裁不限,有神话、寓言、谚语、格言、史诗等。在学习这些作品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创作。

最早的图书馆——亚述巴尼拔图书馆

19世纪中期,考古学家在尼尼微王宫的遗址中发现了一个房间,在房间地面上清理出了很多楔形文字泥板文书。后来经过学者的解读,得知这些泥版文书中有许多王室档案库的重要文献,还有许多优秀的巴比伦文学作品的抄本。在后期的挖掘中,发现了很多这样的房间,而且里面都有泥版文书。经过学者们的苦心研究,最终确定这里为一座图书馆,也就是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是现今已发掘的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从时间上来看,要比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早400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

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是以亚述末代国王亚述巴尼拔的名字命名的。亚述巴尼拔有才学、喜欢读书,并能把书中学到的知识用于治国。在他的治理下,亚述帝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因而他也得到了“伟大英明及世界之王”的美誉。亚述巴尼拔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要博览众书,只有这样,才可以学到治理国家的知识……读书有很多益处,比如可以扩充人们的知识面,教会人们技艺,还可以培养高贵的气质和胸怀。因此,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他在首都尼尼微修建图书馆,即亚述巴尼拔图书馆。

亚述巴尼拔推崇文化,爱书几乎到痴迷的程度。为了扩充图书馆的书籍,他命令书吏、官吏到全国各地搜集图书,凡发现所缺的泥版,不惜一切财力、物力、人力都要得到,大有搜尽全国图书之意。尤其是对文明程度较高的苏美尔和阿卡德地区格外重视,曾多次派书吏前去搜集图书。考古学家在这个图书馆遗址前,还曾发现一块亚述巴尼拔写给一些文官的训令。这些训令要求他们必须马不前蹄地去各省搜集泥版图书。其中一封信是这样写的:“接到此信之日,即带舒玛、其弟贝尔·埃梯尔、亚普拉及你认识的波西巴的一些艺术家去,尽可能收集人们家中及埃齐达神庙里的泥版。”除此之外,亚述巴尼拔还聘请了很多学者和抄写员,专门整理和抄写各地的泥版和非常有价值的铭文。

图书馆的管理相当完善,与现代的图书馆管理很相似。亚述人已经懂得对图书进行分类和编目。图书馆里有馆藏图书的目录,登记了所在馆的图书,方便人们查寻。书吏将各类图书放在不同的位置加以区别,还在每块泥版上附上题签,注明该泥版所记载的内容。人们在这些图书中发现了很多文学作品,可在亚述王国中,除了历代诸王的远征记外,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作品。原来,这些文学作品是亚述巴尼拔下令从巴比伦搜集、整理出来的。考古学家在发掘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时,发现了亚述和巴比伦的所有作品,从而也弄清了亚述文学的源流。

图书馆中的藏书种类齐全,几乎囊括了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所分类的图书,包括哲学、数学、语言学、医学、文学以及占星学等各类图书。这些图书蕴藏着很多信息,为人们了解巴比伦文明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比如王朝世袭表、史事札记、宫廷敕令以及神话故事、歌谣和颂诗。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巴比伦的历史。

这座图书馆,并不对所有的人开放,只是亚述巴尼拔的私人图书馆。每本图书都盖上了“天下之王,亚述王亚述巴尼拔宫廷”的印章。有的注明是国王本人亲自修订的,有的则标明是他收集而来的。通过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当时国王对图书馆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一块泥版上,写着这样一首有名的诗:

我是亚述巴尼拔,伟大的国王、非凡的国王

宇宙之王、亚述之王、周边世界之王

王中之王,亚述的统帅、无敌的君主

支配着大海从高到低

所有的诸侯都匍匐在我脚下

书吏的出现

伴随着楔形文字的产生,书吏也诞生了。书吏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阶层,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由楔形文字体系的复杂特征和其神秘性决定的。

楔形文字的符号数目,与我们汉字的数目比起来,实在是少之又少,总共不到600个,常用的只有300多个。但是每个符号能有很多个字义,最少的也都有两个字义,平均代表四五个音节。要理解和掌握这些符号和语法规则,需要学习很长时间。因而,掌握这种书写技能的人非常少,这部分人便成了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知识阶层。在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眼中,只有那些受到神的眷顾,恩赐的人才能掌握楔形文字。这样,掌握文字的人自然就成为“众神的书吏”,成为与神交往、沟通的最好桥梁,受到人们的崇拜和尊重。在出土的一块泥版上,写有这样一则话“一个擅长写作的人,他会像太阳那样光芒四射。”可见书吏的地位非常重要。

从出土的泥版中得知,在当时的苏美尔,已经有几万名职业书吏。书吏有老有小,级别有高有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书吏可以在政府机构里谋得一官半职,获得高官厚禄。大多数书吏会在王室和神庙机构中服务,担任各级机构的管理人员。从中也可以看出办学的宗旨是为王室和神庙培养书吏或书记员,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书吏,书吏是要经过严格的学习、考核才能录用。要想成为王室和神庙正式的书吏或书记员,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从书吏学校毕业。书吏学校一般由宫廷和神庙出资建立,为了便于管理,通常建在宫廷和神庙附近。据亚述学家推测,这类书吏学校应该以神庙学校为主。据美国学者爱德华·吉埃拉的研究,在亚述帝国时期,不仅有这种公办的学校,还出现了书吏私人收徒的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在一些文献中看到这样的描述:很多年龄相仿的人都是书吏的“儿子”。据常理推断,一个人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儿子。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书吏把这群学生收养为自己的儿子,不仅教授他们学业,还让这群学生为自己服务。当然,这种现象应该只能发生在私立学校里。

书吏记录国家发生的一切大事,为统治阶级服务。他们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阶层,必定会有自己的组织和保护神。他们常常身兼数职,比如会担任神职、书吏、祭司等职,在大量出土的泥版文献和泥版雕刻、石刻中,你会发现其中有众多书吏形象。

麦蒙与智慧宫

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已经基本上不再军事扩张了,局势日渐稳定,人民生活也逐渐安定。在这种情况下,哈伦认为人不能仅仅满足于吃穿住用行,还要有更高的追求和创造。因此他非常重视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希望能把其他各国的文化,比如古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的古代文化,特别是学术遗产翻译成阿拉伯语,用来满足国家各个方面的需要。为此,翻译运动的大幕徐徐拉开,并逐渐发展成一场浩大的声势。“百年翻译运动”,对伊斯兰文化的汇总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了哈里发麦蒙时代,翻译科学和哲学著作的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一个新的高潮。麦蒙本人就非常喜欢希腊哲学,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的哲学著作颇有研究。他还派代表团前往君士坦丁堡整理和搜集古籍,并把它们带回巴格达,之后开始组织各地有才能的学者进行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种族之分。各位学者倾其所有,呕心沥血的翻译。

阿拉伯人的翻译事业虽然最早开始于伍麦叶王朝,但那个时代的译书行为都是个人行为,国家很少投入财力、人力去关注。而到了麦蒙时代,国家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件非常利国利民的大事,于是把译书列为国家的一项主要文化事业。国家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建立机构,召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者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据资料显示,麦蒙对于这些翻译家的报酬从不吝啬,据说给予他的首席翻译大师侯奈因·本·易司哈格的报酬,相当于译出书稿同等重量的黄金。侯奈因是一位基督教徒,熟通多国语言。他不负厚望,凭借自己扎实的语言功底,翻译出了高质量的译著,其中包括希波克里德、加仑、欧几里得、托勒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此外,他还凭借自己扎实的语言功底,创造出了一大批新的阿拉伯语汇,并将那些找不到对应词的外来语阿拉伯化。从此,阿拉伯语也逐渐成为学术和教育的官方语言。

麦蒙一方面大力资助翻译运动,另一方面在巴格达建立了智慧宫。智慧宫是当时最大的综合性的学术机构,配备有图书馆、研究院和翻译馆等设施。筹备智慧宫时,巴格达的路上到处是运书的车辆,尘土飞扬,浩浩荡荡。巴格达俨然在成了古典文化的重镇之地。

建成智慧宫后,麦蒙经常和各方学者在这里谈论学术问题。麦蒙本人就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喜欢读书,阅读范围广泛,读过哲学、医学、天文学、数学、机械学、建筑学、《古兰经》学、教义学、阿拉伯语法学等相关的书籍。他不仅自己喜欢读书,而且号召贵族读书,并且对文人学者也非常尊敬。

这一时期,出现了两大派别——伊斯兰哲学派和穆尔太齐赖派。他们在当时非常兴盛,追随的学者众多。这两个派系都不赞同正统史学的原理,他们认为思想应该自由,鼓励对伊斯兰教经典各抒己见。与伊斯兰哲学派不同,穆尔太齐赖派是介绍希腊哲学的先驱,擅长利用理性学科来捍卫伊斯兰教。因此,公元827年,麦蒙把这一学派定为国教,并颁布了一个赦令,确定了《古兰经》为受造之物。

麦蒙的才干,不仅仅表现在知识和智慧价值的见识上,还充分展现在善于利用外域的文化上。他求贤若渴、广揽人才,不管宗教信仰及民族,只要有真才实学,都被召到巴格达,敬为贵宾。这样,巴格达逐渐成为阿拉伯世界学术文化的中心。在他的支持下,这场翻译运动令阿拉伯人学习和掌握了希腊文化的优秀之处,大大缩短了阿拉伯人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同时促进了伊斯兰学术文化成熟发展。

同类推荐
  • 新解论语(全2册)

    新解论语(全2册)

    《新解论语》内容简介:本书分上下论,共二十篇,上论以时习时行始终,下论以先进介绍孔门十杰始,以《尧曰》承继中华道统终。篇篇联系紧密,逻辑清晰,《学而第一》勉励人终身学习,《为政第二》教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八佾第三》将学、行落实于礼法制度,《里仁第四》强调仁为礼本,勿殉名失实,《公冶长第五》起,依前述内圣外王的标准展开人物评论。作者还从《论语》章句中分析孔门诸贤言行,勾勒当时的历史情境,从其性格及经历诸方面要素进行精准分析,凸显《论语》更深层次的丰盈智慧。本书还用大量的篇幅,探讨了《论语》人文精神的时代价值,指出其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 金秋果香

    金秋果香

    该书主要内容是以“金秋果香——全国名博齐鲁行”采风活动中的新闻报道为主体,详细记录了此次由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山东省网络文化办公室主办,胶东在线网站承办,18名中国知名博主、6家重点新闻网站以及各专家参与的采风活动。图书内容主要有新闻篇、博文集锦、微博集锦、评论篇等部分构成。文字通俗易懂,文图并茂,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展示了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山东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经验、新做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热门推荐
  • 雪地

    雪地

    那年北方的冬天老是下雪。气温很低使温度表形同虚设,全队仅有一只温度表,是李分田那次探家时带回来的,他说这是县里发给他奶奶的,他奶奶觉得做饭用不着便给了李分田。为此李分田十分珍惜也十分自豪,他认为他的温度表、老和的闹钟、胡兰的指南针、张国栋的手表是这个钻井队的四件宝物。平时李分田总是把温度表揣在怀里。有人问他温度的时候他就把温度表从贴肉的一个地方掏出来,双手举至头顶,用眼睛看看两头,再看当中,然后说。也就三十来度吧。直到有一天胡兰脖子上吊着那个微微摇晃的指南针对李分田尖锐指出:温度表是不能放在身上的,又不是体温表。
  • 花红蜜更甜

    花红蜜更甜

    这是一篇许多年前的小说,作者吴昂先生曾任运城地区行署专员、地委书记,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作品在《萌芽》、《山西文艺》等刊物发表,现已年过七旬。此篇小说,完全依据作者在“文革”时期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写成,小说完成之后,置之书箧,从未示人。阅读这篇小说,虽然叙述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但对于今天人们反思那段历史不无益处,同时,对了解和理解作者那一代人的思想和创作水平当是不可多得的材料,所以,本刊决定将这篇小说不加任何修饰,保持原貌发表,以飨读者。接到张长宏和杨翠萍邀请我参加他们第二次婚礼的来信时,我高兴得彻夜不能入眠。
  • 巴山寻根

    巴山寻根

    叙述基层干部的忠诚和奉献,他们的困惑和苦恼;农民群众对党的感恩拥戴,他们的忧虑和期盼;巴山自然风光,土家族的人文风情,每一篇都具有赤诚的情味、浓郁的土味和较高的品味。
  •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译文经典)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译文经典)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20世纪英国小说巨匠E·M·福斯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亦是他最为优美、清新的自由爱情篇章。一位出身英国书香之家的大家闺秀露西在佛罗伦萨旅行时,遇到英国青年乔治,乔治对她的倾慕令她禁不住心动,当露西和乔治在英国重逢后,露西的真情一发而不可收,最后她冲破传统束缚,解除既定的婚约,选择了跟她相爱的乔治,有情人终成眷属。根据小说改编的影片也成为影史经典。
  • 神女的恋爱时光

    神女的恋爱时光

    洛蔷薇,天庭的神女,为了懂得爱,特意下凡寻找爱。可最后,爱没找到,到找来了个讨厌的‘混蛋’。某人邪魅的说:记得我给你回盖的章吗?洛蔷薇有点风中凌乱了。他这说的什么玩意?然后第二天某人又说,准备下,跟我去出差。洛蔷薇是真没想到,一次出差,把自个给搭上去了。我是下凡寻找真爱的,不是让混蛋吃的呀T^T
  • 我愿一诺千金

    我愿一诺千金

    原本以为自己就那么中庸的活一辈子,不争不抢,却不想婚礼上被抢走了男人······人说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余奇,我是你的那根肋骨?一脚踢在男人心口的位置,那根肋骨如约的断了,是这根吗?女人妖冶的笑着,“记住我的位置了吗?”····他说,本王会守护你和我们的孩子,可是孩子没了····你就这么不相信本王吗?看着男人倒下的那一刻,她的心像是被拆掉了,那一刻,她只想跟他一起去了····活下去,我要活出个样,不再中庸!
  • 菁菁梓卿

    菁菁梓卿

    夏菁蔓被自己的好哥们带进了全息网游六界苍穹,成为一代大神与其他大神相爱相杀的故事。夏菁蔓:你偷着喜欢了我多久?坦白从宽。王某人:一辈子。
  • 翡翠才气

    翡翠才气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 一个人的遭遇

    一个人的遭遇

    这是个上访的典型。下岗职工刁有福的酒厂被淹,又被参股人暴打,坏掉了一颗肾,他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上访之路。没有想到的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越来越复杂,令人瞠目结舌……淹水的那年,刁有福找不到自己的家。他的家给淹了。刁有福在淤泥村的一个墩子上。刁有福在晚上走呀走呀,脚踢到一个东西,俯身用手一摸,是人,是个死尸,淹死的。再走了几步,再一绊,又是个死人。这像在梦中。没有手电。他又不抽烟,没有火机。那时节火机没现在这么普遍,不过也有用火机的。问题是他从不带火机,因为他不抽烟。他酿酒,自己还不喝酒呢。
  • 让孩子更聪明的成长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让孩子更聪明的成长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让孩子更聪明的成长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包括百变的老鼠、生死较量、鹰的回答、和老虎对视等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