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4200000011

第11章

就达米·赫斯特的作品而言,如浸泡在福尔马林中的动物、医学试验用药柜和玻璃水箱等,这些作品都涉及到视觉艺术与生命、器物的关系问题,而这又远远超出了传统艺术表现所关涉的范围,他把曾经被忽视而渐趋边缘化的问题带入了艺术。从传统的审美文化来看,艺术的创作与鉴赏都必须遵循其原则,即视觉上合乎审美标准,并由此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与愉悦。但当我们把与古典艺术相关的审美观照,移植到现、当代艺术中去时却遇到了问题。

基于古典艺术的传统审美标准与文化,往往经由一系列的审美范畴与概念而得到规定与表征。如主题明确、色彩匀称、比例和谐等。古典艺术都是与优美、典雅相关的艺术,此外还有崇高、壮美等。

不同于古典艺术,现代主义艺术强调了艺术的自律。“在格林伯格看来,绘画在现代主义中无可否认的主导地位归因于这种绝对自制和自我约束所取得的成就,归因于绘画对其媒介的绝对依赖。”([英]史蒂文·康纳:《后现代主义文化——当代理论导引》,商务印书馆,2002,第124页。)但这种自制、约束,以及对媒介的依赖,在当代艺术中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表征为自律性的丧失与媒介的变革。英国艺术曾经所特有的崇高感、怪异感,虽然在“英国青年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中仍可见其存在的痕迹,但在所用材料、创作方法等方面,他们与传统艺术家却有了显著的不同。同时,艺术生成的语境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

古典与近代艺术的审美诉求与倾向,是与近代哲学认识论及其文化相关的,但这种认识论及其文化在当代不再具有规定性。这里所说的审美文化,指与美、审美、美学密切相关的文化,也是文化对艺术创作、鉴赏与批评及其审美经验的一种阐释。基于近代艺术的审美文化,遇到了认识论及其所带来的根本困境。

在“小小的死亡”(2001)里,山姆·泰勒—伍德表现了生物生命的短暂与观看者面对死亡的状态。显然,这是难以用传统的审美文化加以阐释的。同时,“对于善于操作媒体的YBA来说,大众媒体和商业产品与他们的艺术创作和观念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邵亦杨:《后现代之后——后前卫视觉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第109—110页。)经由图像化,视觉文化把传统的审美文化,拓展到更为宽泛的反审美文化的领域,虽然他们并不像波普艺术那样把大众媒体当作艺术的主题。但是,他们并不是简单地利用媒体,而是将媒体融入其创作过程之中。

到了现代,艺术的创作与表现不再局限于经典美学所诉求的审美尺度,尤其是对当代艺术而言就更是如此。通过作品“对逃亡的后天无能”(1992),达米·赫斯特暗示人不能生活在贫瘠的、人造的,被简化得只有功能性的环境里。而实际上,这些当代艺术品,也不能再为我们提供愉悦的审美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却是看似平常实则陌生的心灵与文化遭遇。

在这里,反审美指的是对于传统审美方式的自觉的反抗与消解,它反对的是传统审美的固定化和权威化,并力图以各种个人的方式重新表达对美的感受和经验。“不同的语境,如绘画的、个人的以及社会的语境的数量如果根据任何一幅绘画可以被观看的上下文来说,则是开放的,所以不可能存在对它的最终知觉或判断。不同人在不同语境中观看绘画,都会有着不同的经验。”([英]尼吉尔·温特沃斯:《绘画现象学》,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第263页。)在这里,艺术的开放性为多元性提供了可能性。

存在的不仅仅是,当代的语境不同于现代的语境,而且,各个不同的艺术样式的语境,甚至任何个别作品的语境,彼此之间都是不同的。当然,当代的视觉艺术向艺术的自律提出了挑战,把艺术放置在当代视觉文化的广阔视域中去观照,而且也并不回避艺术与性、道德、政治之间的诸多关联。如在“悲惨的人体”(1996)等作品中,查普曼兄弟以其粗犷的风格,对恐怖和卑贱的道德边缘进行了探索。

传统的审美文化曾经在视觉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起着规定性的作用。如果说,古典艺术与美学还与理性有着密切关联的话,那么现代艺术则与存在密切相关,这种存在经验及其在作品中的彰显,成为了现代艺术表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当代艺术更是把存在的文本化推向了极端,而且,这种文本化还是在图像化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

对当代而言,艺术存在的遮蔽与显现都发生在文本的世界里。艺术存在及其文本经验的话语与生成,成为了当代视觉艺术的重要规定。在本性上,这种规定也是生成性的。“比如说,为了研究不同文化用这些专有名词理解什么时,视觉文化的分析和解释本身不需要对文化、艺术和美学作出客观而中性的阐述;同样,为了分析和解释不同文化所运用的不同方式方法,它也不需要这样的阐述。”([英]马尔科姆·巴纳德:《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第131页。)视觉艺术文本的分析与阐释,既需要同时也带来了对认识论及其客观性的解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审美也是一种另类审美,它既是对传统审美及其标准的突破,同时也把审美拓展并将其与存在、文本相关联。当代艺术所提供的审美经验既是一种存在的经验,更是一种欲望及其话语表征的文本经验,这也决定了当代视觉文化的独特意味及其对当代艺术的阐释。

3.艺术与大众视觉文化的趋同与反离

视觉文化是大众文化极其重要的方面,当代文化正在成为一种视觉文化。大众文化使视觉文化向日常生活的渗透成为可能。同时,当代艺术与大众文化在趋同时又发生反离。当代艺术与媒体已发生日益密切的关联,并在大众文化的语境里彰显艺术通俗性的一面。同时,传媒与大众文化也是相互生成的,进而把当代艺术置于大众生活的语境之中。

“作为后现代主义消费者的第一代,英国青年艺术家们提前掌握了先进的图像制作物理知识,在孩提时代就受到流行音乐、广告和电视的熏陶,……”(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1990—2006》,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第18页。)如在“60分钟的沉默”(1996)等作品中,吉莉安·韦英通过记录性摄影、电影与电视技术,敞开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忧虑、言语与行为。当然,当代视觉文化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供了当代艺术发生的语境与经验。在此,一般的决定论、因果论都不可能对艺术与文化给出有意义的阐释。

正因为这样,生成论才可能有所作为。传统艺术主要诉诸于人们的静观,它并不依赖于欣赏者行为的参与,也没有把审美观照建立在艺术家与大众的互动上。然而,当代艺术及其审美、鉴赏,不可能离开媒介与大众文化的语境及其互动,这种互动已成为艺术生成的一种重要的前提。

当时“感性”展览的开幕,就引发了公众的狂热和媒体的追捧,伦敦万人空巷排队来参观这场展出,媒体用大篇幅来报道、评论展览里面极具争议的作品形象。现代艺术史表明,“先锋派想要废除自律的艺术,由此表明艺术向生活实践的融入。”(Peter Bürger,Theory of the Avant—Garde,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4,53—54.)为此,先锋派以其实验性的方式,背离传统艺术进而标新立异。但先锋总是曾经的、历史性的,当代艺术的先锋性以某种回归的意向,不同于现代的先锋艺术。在当代,精英文化的神圣地位被消解,视觉文化已步入了其大众化的时代。

这种大众的视觉文化把艺术从圣殿推向了大众与民间,并引起了市民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英国新文化意识的象征,“他们富有争议的作品、几乎一夜成名的效应以及他们与媒体和时尚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像新工党一样,逐渐代表着一种新秩序——这被直接认为是社会和文化变革的动因。”(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1990—2006》,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第14页。)艺术自身的高低等次、界限消失殆尽,并表现出对日常琐碎生活的关注。

大众文化与生存需要、生活经验是密切相关的,并显现出商业性、制作性与参与性等特质。在这里,互动、参与和去魅成为了当代艺术生成的重要形式。尧斯的接受美学曾经强调,只有阅读才能促成作品的真正完成,进而重视读者的积极参与性、接受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其实,“英国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也许并不属于那些干净洁白的画廊,而是属于伦敦东部那些简陋的仓库。

当代艺术的发生和存在,都不可能脱离与大众文化、传媒的互文。在这里,再也没有什么艺术的自律了,曾被奉为艺术的最终旨归与最高法则的“为艺术而艺术”,在当代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而不得不加以批判并放弃。很多时候,当代艺术的发生也离不开人们的资助。萨奇在“英国青年艺术家”的崛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他资助了达米·赫斯特的填塞的鲨鱼的创作”。(Don Thompson,The $12Million Stuffed Shark:The Curious Economics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Auction Houses,Aurum Press Ltd,2008,93.)当然,这并不是说艺术家不再为艺术而专心致志,也不意味艺术家都在一心二用,而是表明当代艺术的创作,已走出传统艺术的语境,这不仅拓宽了艺术所依凭的媒介,进而也关涉到大众文化的众多方面,如媒体、消费。后现代主义力图摆脱现代主义的焦虑感与精英情结,并经由大众文化来传播其文化观念。

不同视角与观点的融合,使艺术家、评论家与观众的区分变得更为模糊。“通俗文化中的后现代状况不是一些明显地存在于社会学和文本证据之中的现象,而是社会实践与对其形式进行组织、解释、使之合法化的理论之间关系的一种复杂结果。”([英]史蒂文·康纳:《后现代主义文化——当代理论导引》,商务印书馆,2002,第282页。)与当代艺术相关的复杂性,表明后现代已不局限于任何学科及其界限。当代艺术的去魅即去神秘化、去神圣化,它也是对艺术宏大叙事的解构与放逐,它来得比现代艺术更为彻底一些,如加里·休姆的一系列的简约的、浅色调的门的绘画等。

作为对精英文化的颠覆,大众文化具有享乐、反智与普泛的特征,它与当代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性、相似性,但当代艺术却更突显出了彻底的解构性特征,这些特征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视觉文化的生成。

关于艺术与审美的规定,一直是西方形而上学所努力探究的,但何为艺术及其审美的本性,无疑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进入当代,基于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不断批判,关于艺术、审美及其本质的规定,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与彻底的解构。作为形而上学在艺术存在中的一种样式,艺术形而上学同样受到了不断的、彻底的质疑与批判。

大众文化虽然无所不在、无孔不入,但是,这些青年艺术家们,并没有放弃对大众文化加以警惕的立场。如在名为“太空乳房”(2000)的作品里,莎拉·卢卡斯运用其特有的幽默,批判了享乐的消费主义文化。而且,当代艺术也从来没有把自身仅仅规定在大众文化的限制之中。至此,艺术越来越成为一个流变的、缺乏规定与极其开放的东西,这也是艺术与传媒、大众如此密切相关的重要原因。

4.当下的艺术观念与视觉文化的沉淀

同类推荐
  • 人论:迷误与救赎

    人论:迷误与救赎

    本书在指出人的的常、迷、悟这三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生命形态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个体生命由迷返常并进而转迷入悟的觉醒、行动的路径、契机和方法,尤其对生命之悟这一人生的最高境界的具体样态及其在人生的方方面面的体现做了更为深入细致的观照、透析。本书稿的风格特点是力图吸纳、涵容不同时空先哲的智慧、哲思、诗意,打通不同学科、领域的间隔,将其相渗互融,勾连交织,但又不是进行简单地混搭、杂拼和碎片组合,而是创造一个生气灌注的、让生命、灵魂浴火重生的有机整体。尽力摆脱学院式的机械呆板的理论构架、枯燥乏味的学术规范和千人一面的新八股式的文风的窠臼,植根于民间、现实的大地沃土,发源于现代人生、时代潮流的源头活水,将哲思的睿智和诗意的灵动结合起来,究风俗与制度,察人性与人心,启生命之感悟,发个人之感慨,成一家之言说。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本书是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先生近些年的哲学文集,何先生是当代伦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学者,这本文集是何先生近些年的思考集结。上编主要是何先生梳理伦理学领域的重要问题的演变,例如“汉立六十余年之‘更化’”,“《天演论》之双重误读”等都是非常精彩的文章。下编主要是何先生近些年的长篇书评集,例如“平等的平衡”就是对皮凯蒂的《21世纪的资本》的评论。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本书高度浓缩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领域人们的智慧精华,从中提炼出一条条人生哲理,涵盖人生的方方面面,无论处于人生哪个阶段,从事何种职业的读者均能找到相应的哲理来指导自己。全书分为“小故事大道理”等4部分。
  • 儒学精神与“中国梦”

    儒学精神与“中国梦”

    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起着巨大的作用。“中国梦”与儒家文化关系至为密切,本书将向中外读者重点介绍,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在推动民主仁政、提升道德人文素质、促进良性竞争、辅助法治和道德正义以及推动和谐外交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热门推荐
  • 穿越时空之枫叶情

    穿越时空之枫叶情

    我怎么这么倒霉呀?想我慕枫儿在二十一世纪生活了十八个年头不偷不抢,靠着从小父母留下的一笔遗产拼命学习各种生存技能;只不过看见有人落水就跳下去救人,人是救上来了,只是为什么我却一直向下沉?这是哪?醒来发现自己好像穿越了…
  • 计白当黑

    计白当黑

    沉寂多年铸剑世家再次复出,打破了江湖多年的平静。一场夺宝盛会,多方势力云集,石宗霸主,御风公子,邋遢少年谁又会是这场纷争的受益者?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家王妃是反贼

    我家王妃是反贼

    【女扮男装】穿越重生,女扮男装成了冒牌侯府小公子,混迹在京城一众世家纨绔之间,三天不闹上房揭瓦,七天不生事,定有大蹊跷。诸位贵公子狐疑:“沐侯府的小公子怎么变得娘娘的?”太子轻笑着揉怀中的小包子脸,缱绻无限:“分明是变得甜甜的。”
  • 麻烦你给我说清楚

    麻烦你给我说清楚

    村长张远莽上午到乡里开了一个会。主要是听乡长传达到清河县考察高山蔬菜的情况。乡长是个女的,讲话却很有水平,深入浅出,妙语连珠,把会场气氛弄得很活跃。女乡长最后给各村的村长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回去后如何鼓动村民种植球白菜,把马蹄乡发展成县里的第一高山蔬菜基地。村长们都很兴奋,纷纷表态。只有张远莽沉默着,满腹心事的样子。他昨晚上打了一夜的花牌,输了十六块钱。他现在正回忆那两个大和是怎么打错了的,不仅没和上牌还放了别人一铳。他想要是那两牌和了的话,就正负十八块钱,本来应该赢两块的,反倒输了十六块。
  • 至尊神位

    至尊神位

    圣龙大陆的绝世天才云不凡年仅二十二岁,已经成为众人仰望的存在。破碎虚空后,机缘巧合之下,被神界四大至尊之一的焚世授以灭世剑诀外,另外又习得三大神诀。此,云不凡踩着天才开始走上强者之路。修真界、仙界、神界,四大神诀融合,战斗中不断成长,成就霸王之道!
  • 暖日微光

    暖日微光

    她与他,从小相识,却从未有过深交。一场中考的失利,竟然让他与她在一所高中。她的心慢慢向他靠近,是否能敲开他的冷漠心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年轻时就要拼尽全力

    年轻时就要拼尽全力

    你上学时,学霸说他很少看书,你信以为真,结果学霸各种证书拿到手软,你只是勉强过了毕业考。你刚工作时,老员工说他就是混混日子,你信以为真,结果老员工月月拿奖金,你的工资一直不涨。你想做一番事业时,过来人说年轻人别急于求成,你信以为真,结果过来人的生活是诗和远方,你的生活是兵荒马乱。你过得不算好,你怪自己太年轻、没阅历、缺经验,你慢慢觉得自己一生也就这样了,再怎么样也比不过那些起点比你高的人。可是,你才二十几岁呀,有什么输不起呢,你想要的东西,都可以去放手一搏。你一定要认清一个现实:这世界不允许任何人安于现状。那些看似安逸、稳定的人,哪个没在暗中较劲?别说你太年轻,这正是你的资本,让你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经营自己想要的人生。别说你还年轻,如果你不够努力,等你发现自己历尽沧桑仍然一无所有时,就真的过完了这一生。趁年轻,拼尽全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才是正确的成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