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4200000033

第33章

在德里达那里,并没有以书写中心主义替代语音中心主义,也不存在二者对峙的问题,而是不断的建构,又不断的解构。“因为人们既追求这种在场又害怕这种在场。替补既违反这一禁令又尊重这一禁令。正是这一点使文字成了言语的替补。”([法]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第227页。)在这里,德里达进一步揭示了在场的困境。

然而,这种替补只是将言语变成了文字,仍然没有完全解构形而上学的问题,因为文字自身并不能彻底摆脱语言学而独自存在。德里达不可能避免自己成为一种形而上学,他也同样不能终结对形而上学的解构。在西方哲学的历史中,解构与建构发生着不断的相互生成,这是思想的根本性之所在。

形而上学的终结也许并不意味着消亡,而只是表明哲学的危机及其所酝酿的新的发展可能性。尤其是预示着,一种新的形而上学将会出现。德里达就反对那种认为哲学已经完成的观点,认为这种观点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德里达不仅没有终结与完成解构,他对解构的规定也同样会被消解,并以自己的哲学成为一种形而上学,而为哲学、思想开启了一条永远的、不可穷尽的解构之路。

六、论身体与心灵的相互生成

身心问题即身体与心灵的关系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极其重要的问题。自从柏拉图把身体与灵魂作为二元的观点提出以来,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身体与心灵的二元性及其关系,一直是西方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基本预设与根本立场。针对身心问题,现有的各种理论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见解,同时,由于身心问题的极其困难性,它们也都存在着自身的问题。考虑到这些理论与观点存在的问题,我们从生成论出发,力图为这一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身心问题上,生成论并不否定各个学科研究的意义,以及学术思想所呈现的多元性,而是力图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揭示一种新的可能性。

1.身体、心灵的存在与身心问题

一般来说,人的身体主要指人的各种生理组织及其整体。就人的心灵而言,它不是我们的头脑(在这里,头脑是大脑、小脑及脑干等结构的总称),它也不是我们的心脏,但心灵又总与我们的头脑、心脏密切相关。可以这样说,心灵不是我们的肉体,但它就在我们的头脑、心脏与肌肤里。

当然,这种生理学的一般规定,既不能被我们所忽视,也不能限定甚至替代身心问题所涉及的身体与心灵。身心的问题及其提出离不开西方哲学的语境,尤其是柏拉图主义的西方哲学的传统。柏拉图把世界分为理念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从而开启了西方哲学及其二元论的先河,也奠定了西方形而上学的根本基础。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身心问题才能够得以存在并加以探讨。

那么,身体、心灵是如何存在的?它们又是如何关联的呢?这些问题既是非常重要的,又由于其非自明性,它们成为了困扰人们的难题。在笛卡尔那里,“精神和肉体是完全对立的。肉体的属性是广袤,肉体是被动的,而精神的属性是思维,精神是主动而自由的。这两种实体绝对不同:精神绝对没有广袤,肉体不能思维。”([美]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95,第315页。)笛卡尔虽然并没有排除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但他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

这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理念论及其所规定的二元论。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理念。

当把这种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及其关系,应用到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上去,就是身心问题的原初语境。在柏拉图与整个古希腊哲学的语境里,灵魂是神圣的、不朽的、单一的、不变的东西,而肉体则是世俗的、有死的、杂多的、变动的东西。灵魂越是离开尘世的羁绊,便越能进入神圣的、智慧的世界,获得自由与净化。在这里,柏拉图把身体看成是灵魂的坟墓,身体是可以毁灭的,而灵魂却是永存的。

在当代思想里,身体问题显得特别的重要。“虽然,关于身体的感觉经验在被削弱,以及在很大程度上,现代西方人把人与世界感觉接触的主要方式限定为看和听,但身体仍然为思想保留着根基。”(Ian Burkitt,Bodies of Thought——Embodiment,Identity and Modernity,SAGE Publications Ltd,1999,67.)这既表明了对柏拉图观点的反动,同时也强调了身体之于当代思想的重要影响。

在柏拉图那里,灵魂在肉体死亡后仍然是不朽的。在这里,身心问题表征为身体与心灵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它们是如何相互关联、作用的,以及在这种关系中,谁更为根本这样一些问题。“很清楚,如果一个人把他的身体和心灵当作两种不同的东西区分开来,就会产生如此巨大的难题,以至任何荒诞不经的理论,只要提供某些关于消除这类难题的希望,就会显得似乎有理。一旦把身体和心灵割裂开,就会产生足以使哲学家们世世代代去研究的种种问题。”([美]理查德·泰勒:《形而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第17页。)这表明,身体与心灵的分离使身心问题突显出来,二元论在身心问题上所遇到的困境也日益严重。

当然,即使如此,在身心问题的回答与解决上,也不是任何自以为是的观点都是有意义的。在西方哲学与思想中,身心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是因为它关切于柏拉图以来的二重世界及其关系,还涉及到主客体及其关系、主客观及其关系,以及唯物、唯心及其关系等一系列重要的哲学问题。

因此,对身心问题的探究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这还是一个极其困难的谜题。而且,对身心关切的忽视既是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这些困境直接导致的必然后果。自从柏拉图以来,西方哲学关于身心问题提出了众多的学说与观点,它们对于问题的深入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学说、观点自身也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

基于这些观点及其所遇到的困境,我们力图从生成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加以透视。在这里,生成论把生成作为现象学所说的事情本身。“我们的身体是这个世界上许多身体中的一种,但它却以不同于别的身体那样的方式被经验,不少的作者已经考察过我们的肉身是如何给予我们的。”(Robert Sokolowski,Phenomenology of the Human Pers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194.)在这里,身体这个独特的存在者,不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此在,也并没有仅仅在主体、实体的意义上使用。

与传统的主体、实体不同,身体一开始就是生成性的。心灵的存在也同样如此,并没有一个完全隶属于某一器官的、实体的心灵。而且,身体与心灵的关系,不是静态的、凝固的,而是生成性的。

2.关切的忽视与身心问题的困境

在身心问题上,二元论、一元论是两种经典的、且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思想,许多关于身心问题的观点、见解都与之相关联。但是,这两种观点也存在着自身的问题,它们都没有真正而有效地致力于身与心的关切中去。

罗蒂质疑了身心问题成立的前提,在他看来,“关于存在着有关心身的问题的看法,起源于十七世纪人企图使‘心’成为一种自足的探究领域这种观念,它试图对心理过程提出一种准机械性的论述,以便以某种方式认可某些知识主张和拒绝另一些知识主张。”([美]理查·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三联书店,1987,第106页。)当然,这并不是说各种身心观都没有关注身心之间的关联,而是说它们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属往往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关于身心问题的许多重要的看法中,要么把身心处置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二者之间的关联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在阐释上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如二元论者所坚持的那样;要么把身心看成是一个整体,表面上好像解决了身心问题,实际上是回避与取消了身心问题,如一元论。

其实,从一开始,柏拉图就持二元论的身心观。他认为,身与心是二元的,心的描写是不变的,而身的活动是变化的。后来,新柏拉图主义、法国的笛卡尔,以及笛卡尔主义者均持这种二元论的思想。柏拉图以回忆说来解释身心相互作用的问题,笛卡尔则以松果腺作为身心的交会点。

总之,“笛卡尔的核心思想是认为,心灵与身体相互之间可以发生因果作用。但是如果心灵与身体是两种不同的实体,那么就难以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可能的。”([美]约翰·海尔:《当代心灵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22—23页。)笛卡尔既强调了身体与心灵在本体上的分离,同时又关注二者的交互作用。二元论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对这种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解释并不合理。

在二元论的基础上,笛卡尔提出的身心交互作用理论,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但也正是他把这一问题带入了繁难,使之成为了真正的形而上学问题。之后,笛卡尔主义者则以偶因说、二时钟说来阐明身心问题,但仍然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学理问题。

一元论把身与心看成是一个整体,包括唯物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与中立一元论等各种学说。在贝克莱看来,既然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那就意味着感觉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因而一切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也即,认识的对象是观念,观念只存在于心灵之中,它们不可能离开心灵而独立存在。显然,贝克莱的这种思想难免陷入极端的唯我论,同时,这种观点忽视了身体的作用与意义。

英国的霍布斯与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灵即大脑,身心问题是大脑反映事物的认识过程的问题,但他们忽视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此外,罗素、詹姆斯还提出了中立一元论。这些一元论的根本问题是它们简单地取消了问题,在身心问题的解决上都有其难以克服的困难。

作为自然主义者,桑塔耶纳认为意识是大脑过程的偶然现象,他把人类的精神活动理解为自然的运动,并力图超越传统的二元论与一元论及其对立。这些观点的主要问题在于,它们把身心问题归结为心灵及其对身体的反映问题,由于其过于简单化难免失之偏颇。

与身心相互作用相类似的解释是身心平行论。斯宾诺莎认为,思想与事物是平行的,身与心也是平行的。莱布尼茨认为,心灵的单子是控制单子,它高于身体的单子,而上帝则以预定和谐控制身体与心灵,他力图调和心与身的分裂。但平行论的解释也缺乏足够的依据。偶因论是平行论的一个变种,但是,“很难看出偶因论比平行论有什么优越之处,也很难看出它对原版的笛卡尔的二元论作出了什么改进。”([美]约翰·海尔:《当代心灵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29页。)尽管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但偶因论与平行论的努力还是有意义的。

从语言分析的角度,身心问题还被作为虚假问题去否定。以拒斥形而上学为旨归的英美分析哲学,对“心”的概念及其问题进行了语言分析。在这方面,“现在我们可以说,心身问题仅只是洛克关于语言如何取得意义的不幸错误的结果,再加上洛克和柏拉图糊涂地企图把形容词当作名词来谈论。”([美]理查·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三联书店,1987,第27页。)身心问题被当成是因语言的误用而导致的虚假问题,心的存在及其本性还受到了实证性的质疑。

但这并不表明,心的存在与身心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尼采强调的是生命的肉身性存在及其对理性的规定,但在他那里,心灵自身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根据海德格尔,意识与存在及其关系、主体与对象及其关系等问题,都不是本源性的,这些问题必须回溯到基础存在论的语境而加以阐释。在此,精神和意识的问题被存在所规定与消解,这也是海德格尔所遇到的难题。

3.作为心灵存在、具有心灵性的身体

其实,并不存在一种解决身心问题的终极办法。在身心问题上,无论是二元论、一元论,还是其它学说,都从各自的层面、维度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但这些诸多学说,都似乎没有揭示出:身体本身就具有心灵性特征,身体也是心灵存在的一种样式。在黑格尔那里,思维与存在统一于绝对精神之中,绝对精神是一切事物的本原与基础,他把身体归结为绝对理念异化的结果。

对此,塞尔作出了深刻的揭示,他认为,近代哲学在处理身心关系的问题上,实质上是一种还原主义的。还原主义将高层次还原为低层次、将整体还原为各组分加以研究。塞尔认为心灵哲学的关键问题,就是我们的心理状态怎样表现事物的状态。通过意向性问题,塞尔把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结合起来。

身体既不可能归结为理念、灵魂,也不应该处置为纯粹的肉体。这里的困难在于,“无论我们选择心脏还是大脑,然而,在关于那些器官的生理学事实与思想、情感之间,似乎存在着巨大的隔阂。”(Robert Kirk,Mind and Body,Acumen Publishing Limited,2003,3.)任何只从特定学科出发的探究都存在着自身的局限。当谈论一个人的身体的时候,这种身体显然是人的而非动物的,心灵的存在是使人的身体不同于动物的躯体的根本所在。

根据行为主义,一切关于心灵的陈述,实际上都是关于身体行为和行为倾向的陈述。但是,行为主义忽视了人的心理、意识及其对身体行为的影响。功能主义把心灵状态归结为一种功能,认为心灵的状态就是大脑的功能作用。尤其是普特南的机器功能主义,虽然并不反对研究心理过程,坚持应该研究这些心理过程与生存、技术的关系。但是,功能主义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心灵在内在本性上对身体的关切。

同类推荐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叔本华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了作者建立在他的哲学本体论——意志学说的基础之上的人生哲学。通过“生的智慧”,尤其是通过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与实践,人可以克服意志,战胜欲望,从而解脱痛苦。作为叔本华的第1本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不仅是他哲学思想的完美展示,也是他对人类的看法的完整记录。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论纲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论纲

    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原著(文本)为依据,以社会技术哲学视野中的“社会技术”为“先天综合判断”,对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进行了“发掘”、梳理和分析,分别考证了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根本、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源泉、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之灵魂、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之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观、剩余价值学说、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论等做了社会技术解读。
  • 林语堂的半半哲学

    林语堂的半半哲学

    林语堂先生的过人之处,就是他一直对人文精神的高度关切,并且由此总结出了许多动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他的“半半哲学”秉承的是这样的信仰:工作,并且快乐;劳动,并且幸福着。人生也有缺憾,如果能从中超脱,做个平常而又受人欢迎和尊重的人,也是人的一大成就。倡导中庸的生存,肯定刚柔并济的处世,奉行豁达随性的生活,活得天真、简朴、自然、中道、幽默,这在纷乱繁杂、生活快节奏的今天,无疑是往寂寂的水潭中投进了一粒粒圆润美丽的鹅卵石,激荡起迷人的涟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热门推荐
  • 陆先生乖别闹

    陆先生乖别闹

    震惊!传闻某金融投资大佬去给一个软妹子做助理了,后来听说那两人结婚了,众人感叹:大佬就是大佬。她带着满身荣耀归来,隐入市井之中;他半生狂妄,活得肆意,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把一个人宠在手心。小剧场:某日,浔九接了一个直播采访。记者:“听说浔小姐几天前在公共场合诋毁陆先生?”观众:雾.草,这么劲爆,那位可是大佬啊。这时一只修长的手闯入画面,“阿九,吃早餐了。”语气宠溺,动作亲密。观众:十…十一点才吃早餐??!下一刻,众人看到了那只手的主人—话题中心人物陆先生。观众:………记者:………1v1,双洁,欢乐小甜文,欢迎入坑
  •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

    在《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这本书里,雅基·马森分享了"圣母们"自我治疗和心灵成长的故事,并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阐述怎样才算真正的爱自己:你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及价值观;你有权做自己;你有权说"不";你有权犯错误;你有权把自己放在前排;你有权不依赖别人的认可……当你能够行使上述权力,你就开始爱自己了。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别人的认可、欣赏、尊重是吸引来的,而不是乞讨来的。
  • 赤龙伞

    赤龙伞

    唐武元年,唐帝与江湖九大门派于东海南颚山讨伐三大暗教,唐帝大军与九派高手久战不敌,败于暗教教宗吾无敌之呑天食日邪暗力量,险遭全军覆灭,后得剑祖赶来助战,以一人之力对战吾无敌两日两夜,后终战胜吾无敌,灭地魔,杀天邪,降六兽,伤杀六千余人众,此战惊鬼神泣天地,憾动九州。此战过后,剑祖绝迹江湖,有说伤重埋土南岳山中,有说退隐江湖傲游四海,也有说闭关修练寻仙问道去。五年后,江湖突然流出一道传言;据说剑祖先游前,把毕生武学心经"宙神诀"与"横竖六式剑法",谱写封印在一把画有龙影的赤色油伞内,并暗藏于东海某处,此伞后来被人称为赤龙伞。宙神诀与横竖六式剑法是一套足以毁天灭地的武功,当年剑祖便以此神功剑法助唐武帝平定暗乱,若能学得此套神功,必天下无敌,一统江湖,唯此伞非命中有缘之人不能将其打开。传言一时流遍各处,引来无数武林人士,大小帮派到处追寻此伞下落,欲求得此功法称霸天下。少年凌萧,一日偶然之下牵扯其中,发现事情背后却另有隐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医毒双生

    医毒双生

    一朝醒来,天才医女成了江湖第一大家族的私生女不仅如此,父亲去世,自己成了家中亲戚的眼中钉斩家丁,入邪教,灭世家,负天下,女扮男装,邪尊宠她入骨什么,做这些毫无意义?邪尊邪魅一笑:覆了天下,给你做嫁妆!
  • 救了豆腐救错郎

    救了豆腐救错郎

    【穿越】他本是地府的帅气霸道又无赖的狼王,好心救你,你却吞了姑娘一颗心!一次穿越转生的报复,他是不争气的公子,她是威风卖豆腐的厉害丫头:我说你,我们成亲仅是一纸契约,扑你老爹怀里撒娇去。
  • 寒家玫瑰

    寒家玫瑰

    在侍王市紧靠体育场的街道旁,有一片贫民区。一条条灰秃秃的毫无现代城市色彩的小胡同里边,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简易式低矮平房或楼房,里边住的大都是原水泥厂职工。这是一个真正的城市贫民区。水泥厂二十多年前就倒闭了,这些职工和家人,有的拿到微薄的补偿金或退休金,在社会中靠自身能力维持着最低生存状态,也有在极端绝望中混日子的各色人等。不过这些老职工以及家庭之间仍然不缺乏原有的企业亲情。最靠近大马路路口的一条胡同口上,有一个利用楼梯底和楼道空间垒起的小卖部,还分成里外间。
  • 重生八零之华彩人生

    重生八零之华彩人生

    前世她忘却了他,嫁人生子,后弃生离世,竟想起了那个狠心的男人!得机缘重生,今世她不要再有遗憾,愿亲人和睦,共创辉煌!那个军哥哥,你给我站住!你今生我要跟着你,哪怕再次面对生死!我也绝不放手!……文案无能,原谅宝妈吧(?????)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赠别二首

    赠别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