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4200000034

第34章

当我们谈到人的身体之时,显然也并不是把它作为一个自在之物来对待。虽然,身体也是被给予的,但这种被给予性却不同于一般自然物的被给予性,因为人的身体的存在受到心灵的映射、影响,并由此彰显出生成性的特征。

尼采反对传统的本体论,他的存在论在本性上是生成性的,他强调了身体、生命的存在及其生成的意义。尼采认为身体是一个大理性,而心灵、精神只是小理性,从而给予身体以优先的地位,但他却又忽略了心灵对身体的极大影响。尼采的“强力意志”的建构,以及他把存在者整体的存在思考为“相同者的永恒轮回”,这些都表明他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形而上学的规限。身体的思想意义还在于,“我们基于身体的经验强化了我们对游离的思想的信念。”(Mark Johnson,The Meaning of the Body——Aesthetics of Human Understanding,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7,6.)同时,身体的经验也是心灵的感性基础。

梅洛—庞蒂从身体出发,力图消解肉体与心灵的对立,用各种概念的层次性来代替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在他看来,“因此,身体不是一个物体。出于同样的原因,我对身体的意识也不是一种思想,也就是说,我不能分解和重组身体,以便对身体形成一个清晰的观念。身体的统一性始终是不明确的和含糊的。”([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商务印书馆,2001,第257页。)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身体并不只是心灵的载体,也并不只是作为内容的心灵的形式。在本性上,身体不是心灵的附属物。

在梅洛—庞蒂看来,知觉使身体成为有意识的身体,身体是意识化了的身体,强调身心处于同一的暧昧状态。福柯从谱系学揭示了身体的历史印记,以及身体流变的本性,他强调了身体与性,而轻视了思考与心灵,也没有充分论及身体存在的心灵关涉。

作为心灵的存在的身体,它是受到心灵的影响而具有心灵性的,这种心灵性就是心灵在身体上的独特体现,身体的存在方式如它的机能与状况等都会受到心理、心灵的影响。也就是说,人的身体不只是生理性的,也是心灵性的。

当然,泛心论则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我说的泛心论是指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宇宙的基本物理成分不管其是否属于生命有机体,都具有心理的属性。”([法]罗狄—刘易斯:《笛卡尔和理性主义》,商务印书馆,1997,第63页。)在泛心论看来,现实是由许多独立而又相互区别的心灵存在物或精神构成的。费希纳的泛心论认为,人有人的灵魂,动植物有动植物的灵魂,地球有地球的灵魂,宇宙有宇宙的灵魂。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也具有泛心论的特点。既然宇宙万物都具有心理属性,人的身体与心灵的关联就失去了独特的意义,这是泛心论思想的致命问题。

相反,自然主义的技术哲学把技术看成是人体的一个部分,人体与技术同属于自然,这样技术就融入了身体及其存在,身体与自然物的界限也趋向消失。由此带来的问题在于,心灵的地位与作用没有得到阐明,并且还受到了极大的弱化与忽视。

在某种意义上,心灵及其存在的样式影响了身体的存在,有什么样的心灵,也就会在身体上得到体现,当然这些体现的过程与样式是复杂的。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规定。人的身体与心灵并不是简单对应的,身体也并不是心灵作用的直接产物。不同于非生命的存在如矿物等,也不同于动物的身体的存在,人的身体的存在离不开心灵的存在及其影响,也即它是有心灵性的、有精神的存在。

4.基于肉身的、身体性的心灵

把身与心完全分开,以及把身与心看成是简单的同一,两者同样是失之偏颇的。如果说,人的身体的存在是离不开心灵的,那么,也可以说,心灵的存在也是基于身体的,或者说心灵具有身体性。所以,“问我如果我不在某一特定的社会成长,我何以会思考,就像问我如果我没有以特定身体出生,不依靠任何特定的感觉与神经器官,我怎样能思考一样,都是无意义的。”(Michael Polanyi,Personal Knowledge——Towards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1962,323.)任何思想都有其不可分离的社会的、身体的基础。

在身心关系中,柏拉图强调的是灵魂作为理性的存在及其对身体的规定与支配。只有作为理性存在,灵魂才有回归理念的可能。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但理性、灵魂与身体的关切,并没有得到深入的探究与揭示。

在处理身体与心灵的关系时,既存在着偏向肯定身体与行为的物理主义、行为主义,也有偏向肯定心灵的观念论或理想主义。当然,还有很多的哲学家是兼有两者的二元论者。在这里,观念论强调精神多于身体,往往忽视了身体对心灵的影响。观念论认为,我们所见的物质、身体和一切经验到的东西,都可能是虚假的。因为,这些外在经验都是经由我们的心灵反映给我们知道的。

但是,观念论没有看到这样的事实,即心灵对外物、世界的把握与理解,离不开人的视觉、听觉,以及人的一切感官及其感知能力,因为观念需要人的感知觉器官即身体作为通道。“我相信,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方法是对这两种选择都加以拒斥。……”([美]约翰·塞尔:《心灵、语言和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第51页。)因为这两者都是建立在一系列错误的假定之上的。

笛卡尔的“我思”规定了“我在”,但人的存在的身体性却没有受到真正重视。同样,人的心灵的培育也离不开感知觉的滋养,没有感知觉为基础的心灵是枯燥的、缺乏生气的。在人的心灵的发育与建构中,人的各种感官及其感知觉具有重要而又分工不同的作用。

很显然,在非生命的自然物,以及动物的身体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培植与生成出人的心灵的。同时,二元论无法说明心灵对身体的认识与关切的问题。此外,“笛卡尔的后继者,鉴于他的二元结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作为整个体系的组成部分合而为一的问题。”([美]托马斯·内格尔:《人的问题》,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第194页。)当然,这里仍然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其适切问题。

在这种结合上,莱布尼茨的“预定和谐论”与斯宾诺莎的“身心合一论”都力图解决身体与心灵的同一性问题。但是,他们在解释身体与经验在理性、心灵中的重要作用时却遇到了困难。这种困难在于,任何这种结合,都是把二者看成是分离后的无奈之举。

康德把这种由先天理性(形式)和后天经验(质料)结合起来的命题称作先天综合判断,他以此力图解决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矛盾。但心灵的身体基础的问题,在康德那里并没有得到特别的关注。在现代,存在对思想具有一种规定性的作用,人们往往把身体、存在看成是心灵的规定,反离笛卡尔理性时代的基本思想。但是,这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形而上学的规限。

值得注意的是,“因此,在试图为精神现象的本性提供描述的过程中,许多心灵哲学已被一种特别的形而上学关怀所支配:把精神现象归结为身体现象。”(Georges Rey,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Mind,Blackwell Publishers,1997,21.)这种形而上学关怀让精神消失在身体之中。视听觉是认识与审美活动中所依凭的感知觉,也是高级的、审美的感知觉,人们的心灵的建构往往主要是通过视听觉来完成的,如果人的视听觉有缺陷的话,心灵的成长就必然会受到限制与影响,虽然也会发生感官的功能补偿。

此外,还有触觉、味觉与嗅觉,它们也参与了人的认知与审美活动。这些感知觉本身就是身体性的。不仅较为低级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是身体性的,它们直接依托在人的身体之上。同时,视觉、听觉也是身体性的。

在原子论看来,我们在没有语言之前就已经有心灵了,甚至人以外的动物也有心灵。同时,整体论把心灵与大脑视为同一。这些观点都存在着自身的问题。“另外,大脑经历着极其彻底的消失,因为它比其它器官更深藏在人的身体里,并被头颅骨这个罩子保护着。”(Robert Sokolowski,Phenomenology of the Human Pers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197.)这表明,大脑也同样是身体性的。机械唯物论把灵魂看成是身体这部机器上的一个部件,实际上是否定了心灵的存在及其对身体的意义。

梅洛—庞蒂认为,意识不是独立于身体的,它始终与身体在一起,从而强调了意识、心灵对身体的依赖性。各种感官及其感知觉活动,既为心灵与外界的沟通提供了可能,又为心灵奠定了一个身体性的基础。这样,心灵就不再只是神秘而没有依托的,它本身就是身体性的,虽然,心灵并不可能还原为、等同于身体。

5.在冲突与交融中的身心相互生成

虽然,在前面论及了身体与心灵的相互关联与影响,并力图揭示一些为先前学术思想所忽视了的东西,但这种关联仍然是极其困难与异常复杂的问题。例如,二元论也处于变化之中,但“二元论的唯一变种是,它似乎可以为副现象论与平行论留有余地;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些立场的一些困难。”(Robert Kirk,Mind and Body,Acumen Publishing Limited,2003,47.)当然,身与心的关联并非可以不通过任何媒介,而且二者沟通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作为工具的技术及其产物,既是身心关联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同时它又以其座架的本性遮蔽了二者的真切交融。在身心问题上,波普尔反对将它归结为语言的问题,并提出了人的精神状态与躯体物理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论”。

对于客观知识与身心问题的理解、解答,波普尔的“第三世界”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波普尔的“第三世界”理论也没有揭示身心的生成性特征。舍勒强调了身体的生成、演变在个体价值中的合法性,但他主要关注的只是身体与社会文化、价值情感的联系。

在身心关系问题上,生成论表明身体与心灵互为可能性前提。也就是说,正是身体使心灵的存在成为可能,同样,也正是心灵使得身体的存在成为可能。当然,这种可能性也是以二者的关切为基础的。这种可能性还表明,二者都为另一方提供了生成的可能,并让其生成得以实现。在这里,生成论强调的是事情自身的生成性特征。同时,这种相互生成的前提与基础也是生成性的。

这些生成性特点,表征为流变性、过程性与消解性等,它们不仅存在于所关切的事情上,也发生在事物之间的关系上。其实,生成性是一种视角,它并不是某一事物或思想所独具的。对于身体、心灵及其关系来说,也同样如此。

在这里,“作为一种思想的运动,解构最为关注的是让我们注意到语言的不稳定性这一事实。”(Stuart Sim,Derrida and the End of History,Icon Books Ltd,1999,33.)任何概念、观念都是在历史性的语境中生成的,没有固定不变、持之以恒的思想模式与概念体系。其实,任何对某种永恒的、终极的根据、机理的偏好与依赖,都是形而上学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在这里,甚至难以实现细节上的表征,也不可能有可检验的实证结论,提供的只是生成论上的阐释视角。

生成论表明了身体与心灵之间的相互生成,这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但在本性上,生成并不等同于作用。一般所说的作用总是囿于某一学科领域的,如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以及与这些学科相关的形而上学。

还有,现代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由简单的心理元素所构成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先验的完形,这种完形先于人的经验而存在,是人的经验的先决条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则揭示了人的心理、意识活动背后的潜意识及其影响、支配。从人性出发,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人的心理的发展与自我实现。在提出有意义的思想的同时,这些学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特定学科及其形而上学预设的限制。

在身心问题上,生成论力图突破这些理论架构的规限,主张把身、心都还原到一个既有冲突、又可交融的层面上,但这并不是一种新的形而上学预设。在剥离了各式限制与遮蔽的东西后,身心的相互生成才可能得以实现,进而为主体(观)与客体(观)、人与世界的各种关切提供阐释。德里达的颠覆的意义在于,“这种颠覆使我们的解构不至于停留在‘中立化’上,即一种简单地否定二分法(‘非此非彼’)的功能的努力。这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因为那种等级制‘总在不停地自我重建’。”([美]劳伦斯·卡弘:《哲学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第333页。)既不是从心理学出发进行心理分析,也不是从逻辑、语言的分析方法入手,而是把身与心的相互生成作为现象学的事情本身。在这里,身体的意向性问题,成为了身心关系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在这里,“身体的意象由一组复杂的意向性状态和倾向——感知、信念和态度——所组成,其中,意向性对象就是人自己的身体。”(Shaun Gallagher,How the Body Shapes the Mi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25.)先前的许多理论都是对这一问题的独特切近,都具有其特定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关于身体与心灵的相互生成的思想,在吸收先前各种观点的合理成分的同时,力图克服其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在这里,生成论及其在身心问题上的应用,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预设,因为这些预设违背了思想自身的生成本性。应该提到的是,在身心问题上,生成论并不否定各个学科领域研究的意义,以及学术思想所呈现出的多元性,而只是通过相互生成这一视角,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揭示一种新的可能性。

同类推荐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和南怀瑾一起读《论语》

    和南怀瑾一起读《论语》

    孔子是一位智慧的长者,浑身散发着人性的光辉,由其弟子及后学编集的《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其影响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本书将南怀瑾先生解读《论语》的智慧与一个个历史故事相融合,向读者展示《论语》的思想精髓和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让我们重温儒家经典。作者的讲述既贯通包括佛教、道教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又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内心彷徨不安的现代人积极思考,提高生命智慧,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书稿分为“历史背景”“论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源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六部分,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写作背景、重点内容、主要观点、重要影响及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脉络,通过专家层面的特色解读,把专业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理论作品,把深奥的理论诠释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普及读物,有效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以经典体现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宋代《论语》诠释研究

    宋代《论语》诠释研究

    宋代是汉学、宋学的转型期,在这一时期,《论语》诠释也由汉学转向宋学。在此期间,面对时代的核心议题,围绕当时人的生存焦虑与制度焦虑,各派学者纷纷通过《论语》等经典的注疏、训解与阐释,提出自己的思想观念,架构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论语》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兴盛。通过对该时期《论语》注本的研究,梳理《论语》注释自身发展演变的脉络、探讨《论语》诠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与特征等问题,有助于明晰宋代学术思想史的基本形态,特别是有助于考察儒家学术的传承、创新与经典诠释、流传之间的关系,从《论语》学的角度具体把握学术的发展、演变,学派的形成与分化,学术风尚与学术旨趣的变化,学术范式与学术视域的转换,等等。同时,研究宋代《论语》诠释,还可以从经典诠释的角度,考察、探索儒学在不同时代得以传承与创新的内在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儒学的认识,还有助于在当今时代更全面地思考儒学如何发展的问题,从而为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弘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启迪。这正是我们对宋代《论语》诠释予以研究的意义所在。
  •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善恶彼岸(英文版)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善恶彼岸(英文版)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被称作“哲学小说”的书。此书成书于1883—1885年间。就是在这部书里,尼采写道:“上帝死了!”,并且同时还说自己正在研究“快乐的科学”。《善恶彼岸》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的思想的更加聚焦与延续,只不过,思想更犀利,目光更睿智。它们可说是姊妹篇。所以,现在把它们两本合而为一出版,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而且,这样还可以用比较低廉的价格,给读者提供尼采更多的思想内容。本英译本是尼采自己认可的最权威版本。
热门推荐
  • 篮坛百将行

    篮坛百将行

    网文写手惨遭官方逼死同人,重生喜获篮坛百将行系统,通过改写NBA历史得到抽卡机会!改写历史越多,抽卡次数越多,抽到恩比德提高忽悠能力,抽到斯托克顿能开战斗机,抽到波什会编程!
  • 流苏染

    流苏染

    天界秦苏,误入魔天帝的圈套,为了报仇,他寻找方法,却可知,这只是那人布下的一个局。欢迎观看,收藏,新人写书,请多多支持
  • 万象圣尊

    万象圣尊

    亿万星辰遍布诸天,天妖星之下,复仇少年杨泽终归家族,得到家族意外获得的奇经逆算心经,从此奇遇连连,抓妖灵而修真灵,摄星辰而成真魂,修真魂而成无上之境,玲珑之心,无垢之体,至尊神海,凡此种种,尽皆极致,聚万象之气而成至尊,终成无上之境。
  • 青梅小甜心:竹马请接招

    青梅小甜心:竹马请接招

    江修齐和江满满是家紧靠在一块儿的邻居,两个人还在娘胎里就开始天天打照面。“我妈怎么想的?我要是会喜欢你,我就是你江满满的孙子!”十四岁的江修齐说得信誓旦旦。江满满冷笑。“我求之不得。我要摊上你这孙子,天天血压要往200上飙。”“你说谁孙子?江满满,你给我站住!”……多年以后,江满满躺在沙发上突然想起这段往事,笑了起来,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在给自己吹头发的居家男。“江修齐,你喜不喜欢我?”“你脑袋被驴踢了吧?”“问你呢!到底喜不喜欢我?”“喜欢。”“那你是不是孙子?”江修齐一愣,搁下手里的吹风机,欺身压在了江满满身上。“江满满,你是不是欠?”
  • 穿书之强取豪夺

    穿书之强取豪夺

    ①本书耽美向,慎入。②怀柔政策不管用?那便强取豪多之!
  • 缠爱入髓:华丽小萌妻

    缠爱入髓:华丽小萌妻

    又到每个月的阴历初七,云蜜雪看着他将自己所在一个全是冰块的房间里面瑟瑟发抖,她于心不忍,便开口说道:“有什么是我可以帮你的吗?”男人冷冰冰的眼神投递了过来,让她的心里面陡然一紧,只听他说,“你真的确定要帮我?”这一下,她有些退缩,可是对方完全是不给她机会,直接将她从门外拽进来,然后将她压在身下,说道:“从现在开始,你后悔已经晚了,因为……是你主动说要帮我的。”
  • 倾城才女:冷对万夫

    倾城才女:冷对万夫

    青袍少年冷冷的看着静静坐在石头上的人,只见这人一袭青色衣裤……她不由得挑挑眉。乌黑的长发随意束起,只用发带绑住。额头上帮着一条长长地红色发带,似乎是遮挡着什么。五官精巧,哪一个单独放着没有什么特色,可是这五官放在一起,给人一种灵动感。只是,为何闭着眼睛?长长地睫毛在眼下投下一抹浅淡的阴影。
  • 妖孽王妃要上天

    妖孽王妃要上天

    月凝儿,半月之间,两次被弃,成为人人嫌之的弃妇,就问你牛不牛一头撞门,含恨而死,再次睁眼,仗着酷拽异能,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什么心机女、渣男太子,什么妖魔鬼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孤少霆,人人敬畏的战神王爷,是少女们的梦中情人,却不近女色,一度被传有断袖之癖。『酷拽惊艳篇』又是一次某王遇难,某女一袭红衣,惊艳出场。诡异之术,妖媚之风,映入那双深邃的眼眸中。“你为何救本王?”素不相识,他从不相信世上有无缘无故的好意。某女挑眉,眼中尽是狡黠,嘿嘿一笑,“当然因为王爷长得帅咯~”“本人座右铭便是,唯美男与票子不可负。王爷可惊喜?”某冰山脸色一沉,怎的觉得这语气这般像那丫头?看着他狐疑的模样,某女暗爽不已。哈啦啦~怕是打死这只冰块都不会想到竟然会是她吧。『宴会吐血篇』六王爷‘来,小小,吃肉肉’六王妃‘嗯~谢王爷,王爷真好~’六王妃‘王爷,人家吃不下了啦~’六王爷‘没事,都给本王,本王最喜欢吃爱妃的剩底了’那土味情话,咦~月凝儿心血来潮,扯了扯某冰山的衣袖,‘王爷~人家也吃不下了~’下一秒,只见某冰山黑着脸,‘滚!’本文一对一哈,甜文,宠文,喜者快入
  • 薄良妃

    薄良妃

    陆成欢表示,为了见沈姝离一面还真是不容易啊,想他武功高强,自己人都被她银针扎到了,还没见着。陆成欢觉得自己是不喜欢沈姝离的,牧安白眼:那你这一步步靠近人家沈小姐是干什么。沈姝离:你不喜欢我,那你还总是出现我面前是几个意思。几个银针瞬间出手,陆成欢身上多了几根银针,想躲也躲不掉。
  • 名门艳女

    名门艳女

    我一直认为,小说的根本是讲故事,只有故事讲得好,才是优秀的小说。因为我生活在狭窄的文学圈子之外,每天接触的都是与我相同,或不相同,但大多都是在为生存进行着艰苦的,甚至是残忍的苦拼苦斗者。对于这部作品的扩张网络版改编,我完全没有理睬当今的写作时尚,也不打算走追风媚俗之路。作品的全部叙述,都是围绕着彝族人家,阿诺家族的没落史而展开的。这是一个子女众多的阿诺家族,也是一个正与新彝汉文化交织得理还乱的家族。我动情地描绘这一家人,写他们在最近十几年中有过的种种经历。我完全是从另一种视角——这个曾经的土司贵族到贫穷平凡的彝族视角,从阿诺黑骨史的视角和几个个性不同的现代兄妹的视角,来展开分类叙述。是由内而外、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地讲述,让大家跟着几个各有个性的人东走西闯,细品他们心灵的震颤,领略彝族人的生存体验,特别是彝家少女——汉艳。本小说为《超级画师》的改编和扩编版,内容不同,但线索是一样,人物出现了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