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1500000045

第45章 【最后的国民政府】广州国民政府(4)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当天安门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蒋介石在广州梅花村也在聆听广播,心中无限失望。是日他在日记中记下:“据报共匪已于10月1日在北平成立伪人民政府,毛泽东为主席,副主席六人,宋庆龄为其中之一。总理在天之灵,必为之不安。国贼家逆,其罪甚于共匪。痛心极矣!”“落花流水春去也”,他已经切身地感到末日的逼近。10月3日,蒋介石黯然离开广州,永远离开了这座他发迹的城市。这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湘赣地区向两广进军,6日解放曲江。白崇禧部由衡阳向广西边境撤退。解放军继续南下英德,国民党军不战自退。解放军一路经清远入肇庆,切断了西江去路。10月10日正面的解放军已迫近广州市郊新街。在这种形势下,李宗仁正式宣布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于是,一架架飞机从天河机场起飞,一艘艘轮船驶向广西柳州,从那里去往重庆。还有一批不想陪葬的大小官员,直接到香港和澳门去了。11日,即“战斗内阁”成立四个月的日子,阎锡山飞去台北晋谒蒋介石,报告并请示有关财政情况以及妥筹应急方策。13日,广州解放的前一晚,李宗仁乘坐“追云”号专机离开天河机场去往桂林,“总统府”随即迁往重庆。广州的军政事务交由余汉谋主持,然而李宗仁前脚刚走,余汉谋后脚就开溜了。同日下午3时,余汉谋召开紧急会议,决议撤出广州,将市面治安交由警察及民众自卫队负责。国民党军队撤出广州后,行政院由副院长朱家骅、秘书长贾景德、政务委员徐永昌、中央党部秘书长郑彦棻等率领,由广州飞往重庆。15日,阎锡山亦由台北直飞重庆,随即发表书面谈话,表示政府正式在重庆办公。

10月14日上午,广州珠江上一声巨响,钢骨水泥的海珠大桥,瞬间钢梁沉没,血染江面。这座曾经被阎锡山歌颂过的海珠桥,被临撤退的国民党败军给炸毁了。此举引起广州民众的极大愤怒,有一首名为《炸桥》的粤讴唱道:“民皆恨,个个都愤火中烧!最激嬲人处,就系炸毁喥海珠桥。咁样恶性行为,殊出所料,把广东人血汗,白白来丢!狼子野心,人尽晓!真不肖,懒理哀号叫,更有无辜性命,天晓丧了几多条。”阎锡山的《过广州海珠桥感赋》也被改成:“钢骨水泥兮合作不牢,丧家之犬兮劫数难逃!”此时广州民众对国民党已恨之入骨,他们纷纷走上街头,迎接解放军,拥抱新中国。当天晚上,人民解放军在隆隆炮声里开进广州。10月15日《越华报》报道:“解放军先头部队从登峰路进入小北。10时许,解放军继续开进市中心区惠爱路、长寿路、光复路、龙津路一带,警戒逡巡,维持治安。解放军师行所至,军纪良好,秩序井然,沿途民众,雀跃欢迎,沉闷空气,顿呈明朗。”

二、军费日志(6—10月份)

【6月份军费日志】

蒋介石在内战中军事上几乎总是惨败;但在战略上,却也成功地把部队从海南岛、舟山及大陈岛撤回台湾,使用剩余的350万两之多的黄金及约7000万美元外汇,来稳定新台币及台、澎、金、马的局势,直到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爆发。他“缩小范围”“另起炉灶”的蓝图(1948年11月24日的日记),在解放军的“协助”下,至此似乎完全达成。

作为一个军人,蒋介石虽然屡次败北,但在与解放军作战的军费上的考虑却是非常周到的。以军费黄金为例,其第一线军费即藏于厦门的99万两黄金(第二批);第二线秘密军费就是存台北财务署的第三、四批(当然还有美国运回的)黄金;而“总预备”军费黄金就是第一批央行的260万两黄金及隐藏的7000万美金。蒋介石在军费上的使用是步步为营,只是没想到解放军的速度太快了一点,没等第一、二线的黄金消耗用罄,国民党军队就被完全逐出大陆了。蒋介石逐鹿中原再也无望,只能寄希望于美苏直接冲突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或抽象的“政治反攻大陆”;他也深知,这希望是极为渺茫的。

1949年国民政府面临在大陆崩溃之际,这些中国仅有的“现金”是万方注目的。不止李宗仁代总统觊觎,美国也以此为借口拒绝援华,事见蒋介石7月3日日记:“美国务卿问顾(维钧)大使与甘介侯,‘何以不用台湾存金’,定其有意挑拨我内部……”而这被吴嵩庆以“预支军费”名义转走的秘密军费黄金以及7000万美元外汇,当时也引起了国民政府一些人的警觉;不仅为代总统李宗仁所紧紧追寻,就连立法委员们也咬着财政部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纠缠”不休。1949年6月1日,立法院专门质询此事。财政部部长徐堪就只承认央行有相当于2.7亿美元的现金(值1.5亿美元的黄金300万两,外汇7000万及5000万纯银)。此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幸有前财长徐堪与央行总裁明白宣布,央行所有各种现款,只有(值)2.7亿美金,并未如李白所报有4亿之多,更无7000万美金之逃避……”

此两个现款数字的差别,就是军费密款。蒋介石在日记中没有说谎,是徐堪与刘攻芸(央行总裁)说的。这里面“逃避的现款”,除做军费的外汇7000万外,还有军费秘密黄金160万两(第二、三批),也值8000万美元,此外还有银子;全部与李白所知的央行4亿美金相比只有超出。从此段日记似可看出,蒋介石在潜意识里也已承认运台厦的现金超出李白的估计;但也庆幸有徐、刘替他遮盖秘密军费1.5亿美元,如果央行实实在在只有2.7亿美元,又何必言“幸”?

而吴嵩庆1950年2月2日所记日记,更是直接暴露了这些秘密军费金银:

“……上午在立法院开军费会议,到一时结论:财部本年拨专款790万(银)圆,海空军旧欠56万,与旧(宁波语,仍旧、依旧)在保管款开支之款,均请示(蒋总裁)是否拨还,或拨半数,或全开支。此事余最狼狈(尴尬),盖保管款本属机密事,现成公开。”

此“保管款”就是国库依照“军费草约”,以“预支军费”的名义,转给财务署保管的现金。台湾当年也跟大陆一样,外界隐约知道一些,但此时居然在会议上公开讨论,并列入记录。可见,到1950年2月之前,秘密军费依旧是军事机密,没有公开记录,只有吴嵩庆给蒋介石的密电或亲呈报告(见本章第二节1949年12月5日吴嵩庆在成都呈蒋介石的报告);而蒋不一定会完全把这些“非常敏感”的机密报告归档,周宏涛管蒋介石的机要,就无此记录。吴嵩庆一生都是遵照蒋介石的嘱咐,保密了一世,直到他90岁时无疾而终。

至于那“逃避”的7000万美金的用途,依于宗先的资料:“从1949年6月15日至1950年年底的一年半内计抛售……美金6600万元,以建立台湾人民对新台币的信心。”由此看来,在台卖出的美金,绝大部分应是吴嵩庆经手的“草约军费”,也就是蒋介石6月1日日记所称“更无7000万美金之逃避”。这笔外汇“公然”存在台湾银行里的财务署的账上,预支为军费,不在中央银行账上,推想大部分是金圆券兑来的。这也类似于厦门藏金,中行兑的美金的账也失踪了。新台币准备金中的1000万美金,也是财务署“借贷”给台行的,其他6000万后来也陆续拨给台湾银行,算作台湾区军费及购买台湾米糖的费用。蒋介石替台湾设想得真是周到,可谓“用心良苦”。而部分“台独”人士只在黄金里绕圈子,却不知这笔美金就接近150万两黄金的价值。

而财政部部长徐堪因替蒋介石遮掩密藏台湾厦门之军费金银外汇,为蒋所喜,在6月二度出任财政部部长时,终于如愿以偿兼任中央银行总裁。“……约徐可亭(堪)谈财政金融二小时,决定其为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接替刘攻芸)……”(6月16日蒋介石记于高雄要塞)1949年3月何应钦组阁时,徐堪辞去财政部部长一职(刘攻芸接任),曾想出任央行总裁,为蒋介石所阻,事见蒋介石1949年3月24日日记:“朝课后约见吴经熊与徐可亭,示意徐不再争中央银行而专注力于党费之筹措……”而这次,徐堪替蒋隐匿军费黄金外汇之举,似乎是得到了“奖赏”;而刘攻芸则因有阻拦运金的动作,6月16日即黯然下台,赋闲在野,1973年病逝于星洲。

6月3日蒋介石日记:

“台湾改革币制基金已经拨定,今后应以台湾防务为第一矣。……与阎面商之,鸿钧、攻芸、严家淦来见,报告外汇、头寸及台厦存金之支配,并指拨台湾银行基金共5000万美元,此乃最重要之政策,得以强勉实施为慰。”

此基金就是发行新台币的准备金,共值5000万美元,是中央银行拨给台湾省银行的80万两黄金(每两以50美元计算,由第一批由沪运台黄金中拨付)与1000万美元外汇(财务署“借贷”给台行)之和。台湾币制改革是未来稳定的基础,主动者是蒋介石而非陈诚。1949年6月15日,陈诚即发行新台币,并且停止大陆金圆券在台湾进行兑换(当时台币与金圆券的汇率为1比2000)。新台币发行后,旧币4万折合一元,银圆一枚折合2元5角,美金一元换5元新币。

从上面蒋介石的日记可以知道,蒋认为自己已把台湾未来的大计方针定好了,其他只是在大陆拖延时间,内心或是希望美苏直接冲突,等待转机。后来他出访菲律宾、南朝鲜,也是想加速此冲突的提前到来,金日成或入其彀中,朝鲜战争不久爆发。

6月11日吴嵩庆日记(补记5日日记):

“5日(星期日):上午又同石司令(祖德)赴机场,粤机来,天雄号亦至,因同往,同行尚有王敬久司令……

“至(高雄)要塞,交来一函,知厦款均已处理,而刘部长遗漏甚多,因详向(蒋)老先生报告,请求更正。晚宿白君寓,拟报告至深夜,次晨抄正。午饭(老)先生请同席,饭前先招谈;呈所拟报告,未深阅,仅谕可将运港款减10万两(黄金),改为5万,将所减款分配于遗漏各款。下午偕王副总司令叔铭兄(空军)及经国先生、石司令等同机回台北……”

吴嵩庆6日所呈蒋的军费报告应在大溪档案里,但至今尚未出现,也未列入中央银行支出账目中,此是蒋介石的绝密军费。吴嵩庆此番去见蒋介石,讨论的是厦门秘密军费金银的处置问题。

6月7日,吴嵩庆即飞粤,与财政部部长刘攻芸及联勤总部总司令郭忏面商支配款项。此时,央行所运第二批秘密军费黄金事发。

是日吴嵩庆日记:

“乘空军机飞粤,即商刘部长及郭总司令支配款项,闻厦金多出7万两;刘坚嘱电厦着陆襄理(纪臣)即回。”

8日吴嵩庆日记:

“8日陆君到粤,知多出9万余两,央行糊涂至此!因另拟分配办法,与央行财部详细清算,后临时又加胡(宗南)部粮款8000余两,则存金分配完矣。”

依“军费草约”规定,央行划拨到财务署保存的黄金原为90万两,而6月份查收清点时竟多出9万两,为99万两!经手此事的吴嵩庆不由得感慨中央银行真是混乱至极,竟然为蒋介石多“预支”了9万两黄金的军费。此处亦可见出,“军费草约”原规定央行厦门分行与财务署人员共同掌管存金的账,否则,就无须通知吴嵩庆多出黄金的事件,“内部处理”就可皆大欢喜了。

“不通人情”的吴嵩庆将实情告之蒋介石,使原本就对央行心存猜忌的蒋介石大为光火,以致对这些金银外汇重新做出部署。从此日起,蒋介石知道,如再继续发金圆券,国民党军队就无法作战了,开始有必要动用厦门秘藏的军费黄金了;而中央银行的一伙人算账实在有问题。于是决定厦门分行将军费直接拨交吴嵩庆,由财务署同人经管,不用央行的人再夹在中间。蒋介石这样做,固然肯定了财务署署长吴嵩庆的廉能,但也造成吴嵩庆从此与整个财经界的对立,尤其是孔宋系如俞鸿钧、徐柏园、严家淦、徐堪、刘攻芸等人;去台后亦遭致多方排挤,好事及升迁都靠边站了。

那么,这是央行真糊涂,或假糊涂,还是当时官场的佣金陋习?

“这次因为有财务署的人在,不得不报告真相,照实数说。在前一日即6月7日,如不是刘攻芸坚持陆襄理当面报告,这2万两的差额也许就不见了。糊涂的是家父和他财务署一心为公的同人。请想想,在那兵荒马乱的时节,正式文件上是90万两,多出来的,没账的,还不容易解决吗?但我父亲是个不通气的书呆子,一切公事公办,这多出来的9万两,还要费心跟蒋老先生商量怎样分配?他这样‘古板’、不通气,国民政府的财经界都清楚的,所以就排斥他,这就决定了他一生背十字架,好事及升迁都没份的命运了。

“既然中央银行是假糊涂,故意以多报少,以俞鸿钧的过人聪明,在上海十里洋界打滚了这许多年,对人性是了解得太清楚的。黄金比账上多,见者有份,这有许多层深意在里面;央行高层交办的事,肯定会有‘好处’,要尽心尽力地办,而且一定会保密,拿到好处的人,会到处去叫嚷吗?尤其是这乱世,政府败亡的机会颇高,接触这国库资金的人,在新政权眼中都有盗窃国家资金的滔天大罪,所以‘领导’不但为这些经手人准备了‘手续费’,而且足够让他(她)们逃亡海外。这些高层财经界人士,或许自以为是在提着头替国民政府干掏空中国国库的勾当,这‘战争保险费’或百分之十的‘佣金’,应该不算太多吧?反正中央银行的账,只有小圈子里的‘自己人’知道,大家心照不宣!如上所述,金圆券所搜刮的民间钱财,仅黄金一项150万两,贬值后,央行等于仅花了一块美元的费用就收购了全部黄金;而且这些收购黄金的细账已消失了踪迹,增减个十万八万两黄金,账上很容易就可冲销掉。直到今日,究竟央行于1948年8月至10月底在全国是否仅仅兑进了150万两黄金,也无确实的第一手资料。

“但不幸的是,这时的央行要跟管理军费的财务署打交道,显然这些黄金虽然以‘草约’拨为军费,但还是财务署与央行共同在管账。先父训练出来的人,只知道公事公办,不懂国民政府高层财经界里的游戏规则,把实情给抖出来了。高层财经人士一点也不会脸红,大概只怨被‘外人’搅乱了套。先父已成为他们眼中之钉,还以为是中央银行‘糊涂’。笔者认为蒋经国一定了解此中内情,他上海‘打虎’失败的记忆犹新,知道这些人不能得罪,其中的盘根错节,跟那与‘打虎’败阵有直接关联的‘扬子’‘孚中’公司一样,牵连到内廷,蒋介石也只能干瞪眼,敢怒不敢言,何况是羽翼未丰的长公子。笔者父亲把国家托付的金子变成比移交账上多出9万两(近3吨重),大概是国民政府空前绝后的一次了。中国历朝历代不断上演着的争斗闹剧:忠与奸,一心为公之人与营私舞弊者,坚持力争大众福祉的人与少数既得权益者。当朝中的恶势力占优势,能为所欲为、无人制衡时,就是改朝换代的时候近了,这似乎是1949年国民政府的写照。

同类推荐
  • 宋行天下

    宋行天下

    大宋,在近代中国无数人心中的一个积贫积弱的时期,历史的尘埃淹没了太多太多,一个穿越千年的灵魂慢慢吹散尘土展露盛世繁华
  • 我的敌人太强大

    我的敌人太强大

    李石来到了新世界,成为了梦寐以求的皇朝太子,可现实却给了李石重重一击,这个太子好像太危险;身边的兄弟对自己虎视眈眈,准备随时坑死自己;朝廷中的三公九卿们,没有一个是好相处的,哪个不是历史中独霸一代的人物?伊尹,吕望,霍光,梁冀,桓温,王安石,秦桧,张居正等。九大封国候爵,哪一个不是留名千古的霸主?秦候秦政,汉候刘邦,新候王莽,魏候曹操,晋侯司马懿,隋候杨坚,唐候李渊,宋侯赵匡胤,吴候朱元璋。南衙十六卫,北衙十六军的那些军头,李石觉得自己睡觉都不太安稳。再看看内廷的那些大太监们,杨思勖,李辅国,鱼朝恩,刘瑾,汪直,王振,魏忠贤,李石战战兢兢,还能安心吃饭吗?好不容易回到东宫,芈月,吕雉,邓绥,武曌,刘娥争相邀宠。更听说北方的冒顿,铁木真,完颜阿骨打,耶律阿保机,努尔哈赤正磨刀霍霍准备杀向大周皇朝。“老天爷啊,能不能放我回去?这个姬发爱谁谁做,能不能给我姬二放个假?”
  • 大明朝(1368—1644):从洪武到崇祯的权力变局

    大明朝(1368—1644):从洪武到崇祯的权力变局

    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废除了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用铁腕扫除开国功臣,严令后宫和宦官不可干政,将皇权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来的继任者没有先祖的雄才大略和治国热情,于是宦官开始出现在帝国的权力系统中。同时,内阁逐渐形成,票拟制度应运而生。帝国的权力逐渐从皇帝流向宦官和阁臣。在科举制度下,文官集团极易出现党派争权。宦官与皇帝的亲密关系使其拥有染指最高权力的便利。因此,强势的宦官或者强势的阁臣,就充当了弱势皇帝的权力代理人。而文官与宦官的矛盾虽然不可调和,但二者也有联合的时候。就这样,三者之间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关系,将大明王朝这部政权机器逐渐拖垮,最终走向不可避免的灭亡命运。
  • 驱虏

    驱虏

    赵玉陪着母亲去安庆姥姥家省亲,途中遇飞机失事,莫名穿越到了大宋德佑元年的安庆府外。这一年,北元军队势如破竹,相继攻下安庆池州,然后在安徽铜陵附近打响宋元之间最后一场大战。再过一年,临安朝廷就会向蒙古人投降,再过四年,大宋最后抵抗的军民将会从崖山跳下。自那以后,中国到宋朝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的资本主义萌芽倒退了回了原点!自那以后,汉人同胞们的父母兄弟一个个饿死,只能当和尚讨饭为生,而这群鞑子却占着广阔肥沃的土地,却用来牧马放羊。自那以后。。。
  • 硝烟的战争

    硝烟的战争

    徐锦年穿越了,别人穿越都是家财万贯,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他却穿越成了被胡子绑上上的纨绔大少爷,他该怎么化解危机
热门推荐
  • 江有花果香满园

    江有花果香满园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去吧,送你去古代也看看。醒来变成小道姑是什么感受?未婚夫还在眼巴巴的等着还俗怎么办?
  • 旧宅情缘

    旧宅情缘

    一个来自八线城市的女子,机缘巧合下入一栋洋楼旧宅,入住后频频发生怪事
  • 践行群众路线的楷模:孙建博

    践行群众路线的楷模:孙建博

    第二十四个全国助残日到来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2014年5月16日上午在北京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希望各位自强模范再接再厉,希望广大残疾人从自强模范身上汲取力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更加坚强地为实现人生梦想、为实现我们的共同梦想而努力,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征程中不断迈上新台阶。
  • 重生No1:琏爷盛宠妻

    重生No1:琏爷盛宠妻

    她人生最大的信条:珍惜生命,远离演琏!他唯一所求:只她,唯她,是她!剧场:记者:“苏小姐,能透露你的择偶标准吗?”苏单:“我希望他其华灼灼,明媚如光,爱穿衬衫爱笑。”电视机前,他阴冷着脸,很好!他一条不占!
  • 韩伯仁家的水羊

    韩伯仁家的水羊

    伯仁家的羊是水羊,也就是母羊,水羊是皖北的说法。皖北人很有意思,家里养的牲畜,除了鸡和狗按公母来区分之外,其他的动物就各有说法了,比如牛,公的叫老犍或者牤牛,母的叫舐牛,公驴是叫驴,母驴是草驴,公猫不叫公猫,叫做郎猫,母猫则叫做咪猫,羊也是,公的叫骚货头,母的叫做水羊。当然,骡子是要和这些动物区别开的,骡子是个杂种,它干的活最累,出的力最多,皖北人也没有给它另起个名字,不管公的还是母的,它不能生,也不能养,二韩人说一个人没有本事,常常用一个歇后语来形容,说他是骡子的家伙——就是一个摆设。
  • 修的是奶仙

    修的是奶仙

    剑仙、妖仙、神仙、小魔仙……别人修仙无非就是为了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帅君)膝!但沐白,却是为了好养两个萌娃,而去修奶仙,往后……还有其他娃……PS:奶仙=等于奶爸修仙、修仙奶爸!群号:297093179(欢迎新人入群,此书并非毒奶!)
  • 瞳术

    瞳术

    林峰再过五岁生日的时候就被父母利用关系给他送进了修真门派里面,可是他的父母并不知道这个修真门派只不过是追风建立起来的垃圾门派,像这种门派在修真大陆上面不计其数。
  • 蛮荒巨神

    蛮荒巨神

    一座仙岛,一个女神,一条通天路。路,就在方岳脚下……方岳身为族长儿子却因血脉低下,备受欺凌,但少年心性坚韧,努力修炼,最终打破魔咒,成功突破。并带领方氏部落重新崛起!百年后,且看天下,谁主沉浮!
  • 媳妇翻身当婆婆

    媳妇翻身当婆婆

    上世纪80年代末在农家小院里,张春旺,赵燕夫妇新婚燕尔,中年守寡的婆婆丁氏,看着自己憨厚的儿子抱着花媳妇笑的合不拢嘴而妒忌于心。于是丁氏就在生活中无时无刻刁难新儿媳,赵燕苦不堪言,可是她舍不得自己的丈夫,于是在赵燕苦苦的研究婆婆,争取和她好好相处,在日思夜想之中,赵燕会在白天和婆婆吵架,到晚上梦见和婆婆身份互换,导致了她也理解了婆婆的难处,而慢慢的生活细节和磨合当中,俩人女人也终究因为爱着同一个男人而释然,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