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7200000007

第7章 孔子(6)

孔子略微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学会‘恕’。”接着,又自己补充说:“我们要由自己想到别人,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也要做对别人有利的事情。我们遇事都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推而广之。由于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而爱他人,因为自己的立、达而使他人立、达,因为不想让别人施暴于自己而不去施暴于别人,因为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宁而不去侵犯别的国家的安宁。总之,自己所要的,也是别人想要的,把它给别人,自己所不想要的;也不要对别人施行。这种推己及人的做法,就是实现仁的基本方法。”

这时,子贡突然觉悟到,对孔子说:“老师,我懂了,仁就是爱人。”

孔子说:“对了,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

弟子宰予对老师关于尽孝的说法有点不理解,问道:“父母死后,守孝3年,我认为时间太长了。3年之中,我们能做许多事情。比如,我们可以学习礼仪,学习弹奏琴瑟……如果3年之中一点也不学习,就会荒废,3年不奏琴瑟,琴瑟就会忘掉……我觉得,守孝一年就足够了。”

孔子问:“父母亲去世后,不到3年就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你心里舒服吗?”

宰予回答道:“那有什么不舒服的。”

孔子说:“你如果这样做,觉得舒服,你就去做吧。本来,做为一个君子,在居丧时期吃美味不觉得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安全,因此不能那样做。”

宰予退下后,孔子感叹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子女出生3年,父母亲精心抚育。反过来,为父母亲守孝3年,当然也是天经地义的了。”

孔子认为守孝3年是子辈对父母亲养育之恩的一种报答,而且十分重视。

这时,另外一个弟子插进了一句话:“老师,您的意思是说:孝悌是仁之本,是这样的吗?”

孔子说:“对啊,我讲的正是这个意思,孝、悌是仁的基础。所以,如果我们能做到入则孝,出则悌,从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出发,推而广之,做到爱更多的人,能做到爱大众是十分高尚的,这就是仁。”

“那么,什么是爱呢?”樊迟问。

孔子说:“爱,虽然会由于亲疏尊卑而有所不同。但是,如果他不是十恶不赦的人,都应该给以爱和关怀。即使是奴隶,他们的生命也应受到关爱。”

这样看来,孔子提倡的“仁”,爱的不仅是自己的父母兄长,不仅是自己熟识的亲朋好友,而且还要推而广之到社会上更多的人,甚至也包括奴隶。

礼,在孔子思想中,是仅次于仁的。孔子推行的是遵循周礼。

周礼是周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传统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它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而详尽地反映了社会成员相互之间,成员与集体之间关系的准则。

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礼坏乐崩”抱着惋惜的态度,把破坏礼的行为看成是不可容忍的事情。

陈桓杀了齐章公,孔子斋戒沐浴而后,他朝见了鲁哀公,他请求哀公出兵讨伐陈桓。“臣弑君”当然是最严重的以下犯上,这种破坏“礼”的作为更是孔子所不能容忍的。

为什么孔子这样地维护“礼”呢?因为在他看来:“不知礼,无以立”(《论语·尧日》),意思是说如果不懂得“礼”,不按“礼”来办事,那就无法进行统治。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破坏了,那岂不“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了?这当然是不行的。

所以,当齐景公向孔丘问政治时,孔子说:“国君要像个国君样,臣子要像个臣子样,父亲要像个父亲样,儿子要像个儿子样。”

这就是孔子的“正名”思想。

景公听了之后说:“讲得可真有道理呀,如果国君不像国君样,臣子不像臣子样,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着吗?”

齐景公倒是很坦白,公然把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制的“礼”的作用。同他自己的切身利害联系起来。“正名”就是要把不同等级地位的人,都要安于他们已有的社会地位,不免有非分之想。

有一次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治,孔子说:“政治就是正人,如果以正义作为表率,领导众人,谁敢不服从你呢?”

季康子听到孔子的这句话,不觉陷入了深思之中。孔子又接着说:“你如果使自身正义,你在从政的时候对你就很有利,你如果不能使自身正义,你能正人又怎么样?”

在孔子看来,如果人人都按他的社会地位去做应该做的事,那么就没有什么你争我夺,社会也就长治久安了。

季康仿佛一下子领悟到了,于是他脱口而出:“国君对臣子以礼相待,臣子就能用忠诚事俸国君。如果我们执政者都能按‘礼’办事,对老百姓的治理也就好办了。”

孔子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季康子的说法。

孔子在春秋末期“礼乐崩坏”的情况下来维护“礼”,他自然要随着这个时代的变迁,给“礼”注入某些新的意义。

春秋末期,天下大乱,奴隶和平民的暴动,奴隶的逃亡时有发生,情况极其严重,而且臣子杀自己的君主,儿子杀死自己的父亲这样的现象也很普遍。

据历史书上记载,这一时期,有36个君主被杀死,52个国家灭亡,各个诸侯也纷纷逃跑,丢弃他们应该保护的国家。看来,当时破坏“礼”制的并不仅仅是奴隶和平民,而往往是倡导礼的执政者们。

孔丘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终日反复考虑,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让人心痛的现状呢?

孔子想:以前我注重的只是礼的形式,并没有根据这个时代的状况,赋予礼以新的意义。这是我今后要思考的。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孔子把“礼”和“仁”联系在一起,他曾对弟子们说:“人如果没有‘仁’的品德,‘礼’又有什么用呢?”

他还对弟子们说:“我们不能把‘礼’只当成一种形式,如果有礼没有仁,就等于把礼和礼的作用相近的乐,变成了普通的玉帛和钟鼓之类的形式,失去了它真正的作用。”

关于用仁去解释礼的问题。有一次,子夏问孔子说:“有酒窝的脸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转得媚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先有白底子,然后画花。”

子夏说:“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以后呢?”

孔子称赞子夏:“你真是启发我的人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这说明,孔子把“仁”看得比“礼”更根本,要用一种“仁”的精神来讲“礼”,这就是他所说:“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把“礼”的范围限制在“仁”的范围之内。

这里面,“克己”是讲人要学会克制自己,要有自觉性。对于不符合礼的事物,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动。

如果不是自觉地来实行“礼”,那是没有意义的,“礼”就仅仅是形式,是“玉帛”之类。

从此,孔子“礼”的思想深入人间,被人们看作是为人的准则。

整修古籍孔子年青时,看到博大精神深的文化典籍正在遗失,他就立志要搜集整理。

如今,年近古稀的孔子,明白自己再也不被鲁公所重用,便把全部精力投入教育弟子,投入文献整理工作。

曾有人问孔子:“为何不从事政务?”

孔子回答说:“只要能对政治产生影响,便是政治。何必非要出仕为官呢?”

孔子创办教育,整理古籍,正是为了要使礼乐文化传之后代,要把儒家思想传下去,使自己无法实现的政治抱负交给以后的人去完成。因此,孔子把培养人才和整理古籍都看作是政治。

一天晚上,孔子召集子夏、子游等几个文学功底很棒的学生,向他们说明了自己在教书的同时,要抓紧时间整理古籍的打算。

孔子说:“我国古代的典籍浩如烟海,以《诗》、《书》、《礼》、《乐》、《易》、《春秋》最为重要,合称‘六艺’,被各诸侯国选作学堂的教材。但是,这些古籍目前散失,缺欠都极为严重,我要力争在有生之年完成修订‘六艺’的工作。”

在整理“六艺”之时,孔子以“仁”为核心,贯穿始终。以“礼”为形式,以“中庸”为方法。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

1是要尽量保持古籍中原来的内容和文辞,“述而不作”。

2是要删去那些荒诞的无稽之谈,即“不语怪、力、乱、神”。

3是要批判不正确的议论,排斥一切反对中庸之道的议论。

整理六艺要有一套治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有恒心、毅力,吃得了辛苦,耐得住寂寞。

孔子极为勤奋,起早贪黑,废寝忘食,把心思都扑在了整理“六艺”之上。

同类推荐
  • 真情实感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真情实感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课外体育活动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有趣的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指南》从不同角度入手,介绍了体育健身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体育健身常识、锻炼项目选择、运动时间以及运动量的掌握等,还有一些急救常识和防护措施的相关知识,希望可以给青少年以一定的指导。作者谢芾把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与课外从事的各项活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以提升所学知识的印象。
  • 话题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下)

    话题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下)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话题文章写作是考验一个作者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此训练。能极大的提高人的思辨能力,使人处事交流条理分明。
  • 教你学成语(上)(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成语(上)(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代书院(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代书院(阅读中华国粹)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拦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王培编著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代书院》便是此丛书中译本。
热门推荐
  • 你的团队离成功只差一位合伙人

    你的团队离成功只差一位合伙人

    合伙人的时代已经到来,共创共享共担将取代简单的雇佣关系,合伙人将取代职业经理人,有潜力的员工也将以事业合伙人的身份真正主导自己的事业与未来。创业者与管理者只有不断吸引优秀的合伙人加入,才能保持团队的战斗力。本书帮助潜在合伙人更深入地相互了解、建立互信和默契,发挥每个人的优点。
  • 金融界大搏杀

    金融界大搏杀

    余沉默从娘肚里爬出来就是一个倒霉蛋。余沉默出生不久,就正好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以致长得骨瘦如柴。余沉默的父亲余老爷子,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是省城一家厅级单位的政工干部。余老爷子生不逢时,赶上了50年代那场轰轰烈烈的“反右”斗争,因思想保守,加之妄议朝政,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距省城千里之外的乡村胡家湾劳动改造。余老爷子后来就在胡家湾整了个倒插门儿,娶了他落户那家房东的大闺女为妻,草草地成了个家。余老爷子婚后第二年,他老婆便生下了二个小子,那小子整天像个病猫一样,不哭不叫。
  • 魔法歌王

    魔法歌王

    魔法之王?魔法歌王?谁能坐拥?权谋机变!明争暗斗!恩怨情仇!大爱小爱!各领风骚!谁是谁的谁?变幻莫测?发愤图强!无背景!无后台!亦能成龙?横行霸道!有势力!有实力!也会变虫?看魔法人生!享神秘阅读!
  • 我夺舍了一颗蛋

    我夺舍了一颗蛋

    黑土:简介?那是什么?能吃吗?夜阳:蛋生坎坷,且行且珍惜。老天:莫装逼,装逼遭雷劈。寄居怪:咦,那有一颗长毛的蛋!看起来挺好吃的。PS:什么简介,什么书名,什么内容,全TM是瞎胡写的,写小说死路一条!
  • 民国往事:魂梦与君同

    民国往事:魂梦与君同

    一个奇异的梦境,娓娓道出民国年间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一对翠玉耳环,缓缓揭开几对男女错综复杂的身世之谜。一座经久不变的石塔还能不能圆起那一段历经了大半生还绵绵不绝的民国旧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神学院之光明守护

    超神学院之光明守护

    不需要简介。换上玩一玩的态度。没试毒的谨慎点。试过毒的趁早,不然毒翻了可没有医药费。
  • 豪门嫁娶:新娘来自娱乐圈

    豪门嫁娶:新娘来自娱乐圈

    叶姝的前世是一名一线演员,因爆出被包养的丑闻之后,把心脏捐给了自己的情敌,自杀。今世的叶姝,注定是要斗渣男,斗小三,斗渣父母的。曾经有一抹清泉缓缓的注入在叶姝的内心深处,一朝重生,她要去找那个让她感动的男人。不过她最后才发现,原来啊,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她爱的都只有那个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雄村记事

    雄村记事

    上午,召集雄村村民代表(户主)会议,38户村民中的30户户主代表来到工作组驻地村委会参加会议。乡党委书记尼多和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参加了会议。我以工作组名义向村民们致节日慰问讲话,尼多书记和村支书也分别讲了话。会议开了一个半小时。会后留尼多书记在我工作组一同吃了午饭,边吃边了解关于村民反映天圆矿业公司补偿七户村民搬迁费,因分配不公而引起矛盾的情况,对雄村由矿业开发引起的不和谐不安定因素作了分析,使下一步开展群众宣传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
  • 欢喜田园

    欢喜田园

    穿到古代,本想过个农妇、山泉、有点田的小日子,却不想嫁错贵人上朝堂,她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手提家业,肩挑天下。
  • 重生宠妃

    重生宠妃

    前世入宫十年,帝王恩宠从未间断,最后亦不过落得惨死。有幸重生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朝代,却身陷步步为营的后宫,沈蔚然表示,既然别无选择,那就必须朝着独霸后宫的目标努力奋斗!结果,一不小心,收获了一只由种马变忠犬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