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2100000024

第24章 翻译的硬伤(1)

本文原载《音乐爱好者》2007年第4期。

——评勋伯格《伟大作曲家的生活》中译本

寒假里逛书店,看到《伟大作曲家的生活》(The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一书的中译本。此书系美国著名音乐评论家、《纽约时报》音乐版主笔勋伯格(Harold C.Schonberg,此“乐评家”勋伯格与彼“作曲家”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没有任何干系)的著名通俗读本,中译本由北京三联这样的重磅权威出版社接手推出(2007年1月版),虽谈不上所谓“学术深度”,但文风活泼,很有可读性。于是,买了一本,闲时翻阅。

不料,虽然整个译本文笔还算流畅,但书中不时跳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颇为刺目。我当时手边没有原版书查对,仅仅凭经验或常识猜测究竟是什么错误(2009年5月补记:笔者后来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了原版书的1981年第二版,据此查对,并对本文进行补充。需要说明,三联书店的中译本是根据此书的1997年第三版译出,但原书的第二版与第三版之间差别不大,所有下文中的举证均可在原书的第二版中一一查对)。现将这些在浏览此书随手用笔划出来的疑点罗列如下,敦请各位看官小心,也敬请诸位行家指正。

第22页,第三段,第三行以下:

译文:安哈尔特—科腾的公爵府是他最后任职的地方,他在那儿一干就是二十七年,担任圣托马斯学校的音乐教师和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的管风琴师兼唱诗班指导。

点评:此处在讲巴赫,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发生了错误。巴赫最后任职是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如此段最后一句所说),而不是在科腾公爵府。估计是译者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搞错。

原文:…his final position, which he held for twentyseven years, as cantor(teacher) of St. Thomass School and organist choirmaster at St. Thomas s Church in Leipzig…第30页,第一段,第二行至第三行:

译文:把音乐破碎成抑扬顿挫、起伏不定的小节线的近代节奏观也在巴洛克时期发展起来。

点评:这句话文法有些不通,从音乐角度看也有毛病。懂音乐的人可以猜出,原文的意思是说,巴洛克时期,近代的节奏观发展起来,出现了小节线,将音乐分断成抑扬顿挫的循环单位,其间有强弱起伏。

原文:It also saw the development of rhythmic ideas that broke music into accented bar lines.

试译:这一时期还见证了如下这种节奏观念的发展:用表示重音的小节线来切割音乐。

第33页,第二段到第三段:

译文:随着他(巴赫)年龄的增长,他的和声探险变得越来越张狂。巴赫先把先人的曲式继承下来,然后将其不断地加以扩充……点评:第一个句子,说巴赫的和声探险“张狂”,用词不当。只需说“大胆”即可。第二个句子,“曲式”不妥,因为巴赫继承的不仅是“曲式”,而是宽泛意义上的“形式”。英文中“曲式”和“形式”均为form,但中文语境中,两个词有不同含义。

原文:As he grew older, his harmonic adventurousness became more and more pronounced. Taking the forms bequeathed to him, Bach was constantly expanding…试译:随着他年事增高,他的和声探险也越来越彰显。巴赫承继先人的各类音乐形式,但又不断予以扩展……第42页,第二段,第二行至第三行:

译文:……奥托·埃里希·德意志的大部头《亨德尔:纪实传记》……点评:“德意志”系“多伊奇”之误,Otto Erich Deutsch为奥地利著名音乐学专家。Deutsch在德语中是“德意志”的意思,但这里是人名,不能翻译成国别名。

第49页,第一段,第四行:

译文:以丰满的嗓音演唱高至A调、B调甚至是C调音阶的歌曲。

点评:看得出,译者不通乐理。这里,显然指的是歌手能够唱到高音A、高音B甚至高音C。

原文:up to the A or even B above high C in full voice.

试译:他们能以真嗓唱至高音C上面的A甚至B。

第49页,最后一段,第二行至第三行:

译文:其中他们的一个演唱技巧——保持一个音调的能力,每次运用都会举座震惊。他们中的一些人,其保持一个音调足可以超过一分钟。

点评:“音调”一词,用得不妥。应该用“音”即可。第50页开头也有类似问题。

原文:One of their vocal tricks, that astounded audiences every time, was their ability to hold a tone. Some of them could sustain a note for well over a minute…第59页,第二段,第五行以后:

译文:据说后者(亨德尔)揶揄说,他的公鸡都比格鲁克更了解对位。所谓亨德尔的公鸡,是指古斯塔夫·瓦尔茨……点评:这里发生了不能原谅的错误。因为这个故事太出名——亨德尔看不起格鲁克,说他懂得对位的程度甚至比不上自己的厨师。可以猜测,错误出在译者看花了眼:英文中cook(厨师)与cock(公鸡)仅仅差一个字母!

原文:Handel is reported to have jeered that his cook knew more counterpoint than Gluck.

同上,第九行以后:

译文:格鲁克是用相对于对位的同音或单音调音乐来思考的。

点评:这是什么意思?不通。原文的意思是,格鲁克不喜欢对位性的思维,更多采取主调音乐的方式写作。

原文:Gluck thought homophonically as opposed to contrapuntally.

第62页,倒数第二段,最后两行:

译文:格鲁克从来就不是一个推陈出新的和声家,连搞点转调变调什么的也缩手缩脚。

点评:“变调”一词是外行话,后一分句的表述也过分随意。

原文:Gluck never was a very inventive harmonist ,and was timid about modulations and key changes.

第77页,第二段最后:

译文:这就是著名的“曼海姆渐强”,从三拍子的极弱(triple pianissimo)逐渐上升为极强(fortissimo),然后又落回到原点。

点评:“三拍子的极弱”当然是笑话。还好,译者给出了原文。应该是“三倍的极弱”。

第99页,第二段,倒数第八行:

译文:缺乏想象力和胆量从一个音调转到另一个音调。

点评:“调性”(key)被误译为“音调”。

原文:who does not have the imagination or the daring to go from key to key.

同上,倒数第二行:

译文:莫扎特后期的一些钢琴曲……已经具有和声的织体,且出现在肖邦之前。

点评:这是何意?匪夷所思。

原文:Some of his late piano works, such as the B minor Adagio, have a harmonic texture that actually anticipates Chopin.

试译:莫扎特后期的一些钢琴曲,如《b小调柔板》,其中的和声织体已直接预示着肖邦。

第100页,第二段,第二行以后:

译文:在音乐中加入太多的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标记——过分的活力和超连音短句。其音乐中的均衡却在密集的琴弦下黯然失色。

点评:这里已基本上属于音乐胡话。

原文:inflated dynamics, superlegato phrasings, balance obscured under the heavy weight of massed strings.

试译:膨胀的力度,过度的连线分句法,因稠密的弦乐重压导致的失衡。

第114页,最后一段,第二行:

译文:(贝多芬)作品有最后的五首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以及《魔鬼变奏曲》《庄严弥撒》……点评:“《魔鬼变奏曲》”显然是《迪亚贝利变奏曲》之误。“迪亚贝利”怎么会错成“魔鬼”?猜想一定是将“Diabelli”误看成“Diabolic”(魔鬼似的)。考虑到《迪亚贝利变奏曲》是贝多芬非常著名的一部作品,看来译者不具备基本的音乐史常识。

第119页,一开头:

译文:1813年,他(舒伯特)嗓音破了。

点评:什么是“嗓音破了”?当然指的是男童发育以后的“变声”。英文原文大概是“his voice broke”,但懂行的译者知道,这个broke不能从字面上直译成“破了”。

原文:His voice broke in 1813…

第139页,第二段,第十二行:

译文:因而也就无法奏出转换音级的低音音符。

点评:看不懂。显然,译者自己也不懂这句话的意思。

原文:he fails to bring out stepwise bass notes.

试译:他没能奏出级进的低音线。

第145页,第二段,第三行最后:

译文:他(韦伯)的钢琴音乐的格局也远远超过了贝多芬和舒伯特。

点评:什么是“钢琴音乐的格局”?疑是指的“钢琴音乐的音域”?

原文:…the layout of his piano music is far beyond anything that Beethoven and Schubert conceived.

试译:他的钢琴音乐的写法也远远超出了贝多芬和舒伯特。(layout在这里如译为“布局”“设计”等都会不知所云,该词在此指的是钢琴织体的安排与布置,因而译为“写法”。)第148页,第一段,倒数第五行以后:

译文:但他们总是发展成为形式上的演奏大师,他们细心处理着音乐的素材,机械地长大。

点评:不仅音乐上不通,文法上也不通。

原文:But always they develop into masters of form. They grow up automatically handling with finesse the materials of music.

试译:但是他们总能发展成为掌握形式的大师。他们通过精妙地掌控音乐材料而自动成长。

第159页,第一段,第九行:

译文:柏辽兹是第一个为乐音而使用乐音的作曲家——为了发明一种纯粹的乐音的审美。

点评:“为乐音而使用乐音”?怀疑是错将“sonority”(音响,音响特质)翻译成了“乐音”。柏辽兹在配器中追求音响(色彩)的独立价值,这是音乐史常识。

原文:Berlioz was the first composer to use sound for its own sake—to make an aesthetic of pure sound.

试译:柏辽兹在运用声音时只是为了声音本身,他是第一位这样做的作曲家——营造纯粹声音的美学。

第185页,最后一段开头:

译文:他(肖邦)主要是个钢琴家,宁愿在沙龙的私密小范围里演奏。

点评:这里的译文歪曲了原文的句法,应该是“他主要是个宁愿在沙龙的私密小范围里演奏的钢琴家”,强调——肖邦讨厌大庭广众。

原文:He…was primarily a pianist who preferred the intimate surroundings of the salon.

第190页,一开头:

译文:我(肖邦)的篷式汽车和白手套让我花了比这还多的钱……点评:这是肖邦1833年间写给家人的一封信。“篷式汽车”在1833年肯定不存在,显然是误译。(cabriolet在1833年只能指“四轮双座马车”,不可能是“篷式汽车”。)原文:my cabriolet and white gloves cost more than that…第198页,第二段,第一行:

译文:比如不超过20秒钟的升c小调前奏曲(作品第28号)……点评:这里不知是原文错误,还是译文错误,张冠李戴。作品28是著名的肖邦整套二十四首前奏曲。这里所说的《升c小调前奏曲》或许是作品45。

原文:…as in the Prelude in C sharp minor of Op.28, which lasts no more than twenty seconds (is there a shorter piece in the entire literature?)…补记:还是译文发生了错误。原文讲的是作品28整套前奏曲中的那首《升c小调前奏曲》,而不是单列的那首《升c小调前奏曲》(作品45)。而且,译文中有漏译——括号中的“整个钢琴文献中是否还有比这更短的作品?”被遗漏。

第199页,倒数第七行:

译文:那24首前奏曲沿袭了巴赫的《平均律(错印为“率”)钢琴曲集》的主旨,以一轮轮五度音扫遍所有的大调和小调。

点评:后半句话在音乐家看来当然是笑话,原意应为,以五度循环方式覆盖了所有的大小调。

原文:going through all the major and minor keys in the circle of fifths.

第215页,第二段,第五行:

译文:这个罕见的奇才(李斯特)有能力制作自己的蛋糕并把它吃掉。

同类推荐
  •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本书更加强化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在学会主持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还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
  •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从本体的语言学诗学与外国的文化研究两个视角剖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书第一、二两章以本体研究为主,从语言学诗学角度出发,探讨民族化的意识形态对中国电影的叙事形态、叙事方式、叙事图景(时间意识与空间意识)乃至叙事类型的变迁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发挥了怎样的影响;第三章则开始从本体研究转向文化研究,探讨电影叙事的话语权争夺,揭示各个意识形态团体如何通过电影实现自己的意识形态利益,而意识形态话语又是如何渗透到电影的叙事话语之中。
  • 意象与视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

    意象与视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

    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的比较研究,国内外学者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形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特点的原因。本书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绘画空间表现的角度,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特点及其形成各自特点的成因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研究表明,中国山水画在空间表现中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意象空间,使山水画空间成为体现主体情怀,具有主观性理想化的艺术空间,并且空间表现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西方风景画追求视觉真实,使风景画空间成为现实空间的逼真幻象,其空间表现具有相对的静止性的特点。同时,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空间表现中存在各自特点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造成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对于中国山水画来说,则是“天人合一”思想和东方思维模式,以及汉字与书法等艺术的影响;在西方风景画来说,则是影响深刻的“摹仿说”和西方思维模式,以及古希腊雕刻艺术等影响。
  • 书法门外谈

    书法门外谈

    本书是著名艺术鉴赏家柯文辉对书法艺术的品鉴和评论,内容包括大师离席的时代、马一浮的书法、林散之印象、钱君匋的印等50多篇,气韵生动,细节传神,诗境澄朴。评书,品人,记事。文字信手拈来,佳趣迭出,且时有高明独创的见解。既是其30年书法评论文章的结集,也是他对书法界观察与思考的见证。
  • 唐代碑石与文化研究

    唐代碑石与文化研究

    本书收有35篇研究唐代碑石与文化的文章,有“《张士贵墓志铭》所反映的问题”、“唐代的学士”、“关于西安建都的朝代问题”、“魏征的史论观”等。
热门推荐
  • 微笑深爱

    微笑深爱

    对伤害你的人,最大的报复就是让他看到你的笑容,所以,她不要让他看到她的眼泪。她决定——要站在他看得到的地方,给展现她最灿烂的笑容。故事悲伤中带着积极的格调,女主角在遭遇到抛弃和全世界的耻笑的情况下,以开朗的态度面对人生,无法从过去的记忆里抽身却坚强地为自己打气加油,故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乐观的爱情态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草原生灵笔记

    草原生灵笔记

    本书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是能让现代都市人开启心灵秘境的神奇“密码本”,是能让草原生命永驻心灵深处的一捧“圣水”。草原赋予了作者无限宽广的胸怀,让作者引领读者走进草原的怀抱;作者赋予了草原阳刚绵长的精神,让草原感染读者敞开闭塞的心路。一个个感人的草原故事,一个个动人的草原生灵,在不经意间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让人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草原的辽阔、草原人的爱就这样进入了人的心海,挥之不去。
  • 愿他知我意

    愿他知我意

    “阿念,等我。”等我变得更好,好到能够配得上你。可是,宫涟最后还是负了那个满眼都是他的女孩。
  • 斩开流萤见桃花

    斩开流萤见桃花

    天下要经常洗一洗,就像洗件白袍子,洗天下的老爷叫做爵公爷,高处的神神仙仙,低处的蝇营狗苟,他都管。这一年是个大年头,爵公老爷走人间……有个嚷嚷着写故事的家伙,写下了第一个字……噫……
  • 正视青春期的危机(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正视青春期的危机(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达成

    达成

    一直想写一本小说,加油!这次一定要坚持下去!加油!加油!不求写的如何,只想打破一直没有写完一本书的僵局!总不能一事无成吧!一切才刚刚开始。。。。。。。
  • 欧洲政治文化研究(欧洲研究丛书·研究系列)

    欧洲政治文化研究(欧洲研究丛书·研究系列)

    《欧洲政治文化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几位老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汇集。书稿的内容大概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国别或地区的政治文化研究,这些国家或地区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以及北欧地区;另一部分为两篇专题性的政治文化研究,即关于欧洲现代重要政治观念兴起的探讨,以及对欧盟价值共同体的探讨。在对欧洲政治文化的研究中,作者力图突出两个学术上的关注点:第一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政治文化,不仅在历史背景之中来理解政治文化传统,也注意到政治文化本身的演化问题;第二是从关联的角度来看政治文化,作者的研究既关心政治态度、政治观念、政治意识形态这些政治文化的相关内容,也注意到这些内容与政治制度或政治运动的关系。
  • 月薪三千的捉妖师

    月薪三千的捉妖师

    月薪三千,朝九晚五双休,交六险一金。白天,她们是一群摸鱼工作的袖珍白领。晚上,她们是寻“气”而来的捉妖师。“烦死了,我们领导又要我整一遍表格!上个星期才交的!”“别气啦,等会晚上去捉个妖怪玩玩。”“就是,做人最重要就是要开心。”
  • 上下而求索(科学知识大课堂)

    上下而求索(科学知识大课堂)

    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万古药凰

    万古药凰

    前世贵为药尊,一朝身死,重生成了赫赫有名的第一美人。可惜,是个废材!!这一次,夺回天才之名!获得神秘传承!再临药尊王座,她是人人称羡的第一药师,医术精湛妙手回春,炼丹制药万人争抢!她更是某人捧在手心的宝贝疙瘩。当她发现他的真实身份时。某人义正辞严的道:“你救了我,我决定以身相许!”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