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4800000001

第1章 题词部分(1)

祝贺张雷诗集出版

——李肇星

读少年诗人张雷的信和诗,很受鼓舞。

称他“少年诗人”是因想起1900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把他出生的1982年与他故乡河北赵县的久远历史相比。

诗歌本身并无多少奥妙,无非是言志抒情。从张诗字里行间看,他胸怀祖国,腹含宇宙;纵涉古今,横跨内外;时而悲壮,时而缠绵……相当难得。

他的诗集能由汪国真、李小雨、刘章等作序也值得祝贺。

我补充点具体想法:一、据汪序透露,诗人常有“小恙”,望他今后更重视锻炼身体;二、写国际题材宜立场鲜明,也宜注意分寸——遇到不宜点的名,不妨换个含蓄提法。

2011年11月5日率“中澳论坛”中方团自墨尔本飞上海途中。

题张雷《结客少年场行》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周笃文

结客少年场,驰驱关塞北。横磨有宝剑,长啸震天阙。

倚马草军书,放舟赏风月。之子志凌云,老夫为拭目。

2012 6 7

读《结客少年场行》赠张雷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赵京战

自古英雄出少年,太行浩气薄云天。

三临易水亲凭吊,再谱幽燕胆剑篇。

2011 3 10

七绝 祝贺张雷先生又出新作

——《中华诗词》执行主编 高昌

电闪雷奔撞帝阍,九霄云外一声魂。

少年生气终须待,岂肯蛰存和默存。

2011年12月

赠张雷

——中华诗词学会 刘宝安

春风拂岸柳,旧事满中原。日下窗帷动,社团门户添。

幽州出猛士,赵郡有谪仙。结客少年场,雷鸣贯九天。

赠张雷

——养气堂主 王利民

张郎风采胜周郎,雅韵新声追汉唐。

若得东风吹一夜,当于赤壁著文章。

2011年1月18日

似曾相识在长安

——张雷《结客少年场行》序\汪国真

第二次为张雷写序了,再读张雷的诗稿,欣喜比以前更多了。大概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他痴迷诗歌,水平必然与日提升;二是这是他二十岁到三十岁、十年之间的作品选集,所以读起来,就感觉每首都极有韵味,字字珠玑。

“少年底事不风流,当赋琛珠传九州。春客梁园书逸兴,秋歌清曲散谪愁。雄关遥望云盈梦,永夜低吟月满楼……”读张雷的诗,首先感到的,是那种所谓的“少年精神”,宛如一位唐代少年之作,那种“盛唐气象”在他笔下熠熠生辉。例如“出塞愿提十万旅,作诗须诵五千年”、“一饮千斛问九垓,男儿雄气酒中开”、“曾携一剑到石门,夜气遥凌燕市云”、“若问平生何所欲,塞北江南”。他的笔下总是充盈着一种呼鹰古垒、截虎平川的万斛壮气。“雄剑应于牛斗异,男儿须作世间奇”、“东风何日与吾便,亦展雄姿向大江”此类纵横排闼之语数不胜数。他弱冠时便写下《七绝 吟雷》:“谁言宇宙断无龙,天地一巡闪影踪。独啸乾坤风雨日,扬眉出剑裂苍穹”。由此可见,张雷昔日真无愧于“少年诗客、弱冠诗郎”之称谓。过龙泉刀剑行,二十几岁的他便发出“何当奉命出沧海,一剑堪敌百万师”的逸响。二十五岁时,他以诗自励:“鼎盛青春君莫负,谪仙仗剑去国时”。

张雷喜太白诗、东坡词,“我自长安眠市上,醉中仙、千古独白否”、“醉卧芳丛狂自诩,前生定是李谪仙”。见潇洒风度与倜傥性情。他二十余岁写下的《白石山》颇有谪仙、坡仙风致:“久有仙人欲,飞上九重天。百旋来访日月,恣意在云穿。回首惊无来路,一派烟霞苍莽,何处是人间?……不见飞流直下,入耳有鸣泉……”、“山麓亦归苍莽间,乘风飞上九重天。直冲云海八千丈,回叹山行五百旋……”还有“慷慨伫楼船,壮观沧海间”、“我寄诗心向天际,随波千里到蓬莱”,潇洒神飞物外,极具风神。“芳草亦谙人有恨?伴随游子到天涯”,连天芳草,在他的笔下也通达人意,如此传神。因他最爱赤壁词,所以爱屋及乌,最崇坡仙笔下的周郎,诗多着墨。此外,从他的诗还可以看出,杜牧之、陆放翁、刘克庄、文天祥、蒋捷等人对张雷诗词创作的影响也很大。他喜牧之,甚爱陆游,他惊叹文天祥的英雄气概与天纵逸才,以文天祥为世间奇男子,也仰慕蒋捷的翩然风度。

“浮身蹭蹬空遥望,又是江南雨细时。”诗意无限的江南,是张雷魂牵梦萦的地方,在诗里着墨甚多,“江南游子飘然醉,溪上白云自在行”、“飘然一梦如仙客,放棹巫峡沧浪中”。在他笔下,西湖之美,竟让夕阳都倚壑不肯归去:“西湖美,最爱柳丝垂。游子泛舟浑欲醉,夕阳倚壑不思归。山外晚霞飞。”他眷恋江南:“此生欲作江南客,放棹空蒙烟雨中。”他在苏州写道:“长欲吴城居水巷,不谙诗赋也风流。”重到杭州,他写下了“无限秋风吹客梦,桂花香里到余杭”的美妙诗句。在高雅的音乐中,他向往的,也都是烟雨江南:“谁家纤指弄冰弦?直教周郎对月酣。独卧小楼听彻后,飘然一梦到江南。”他听《琵琶语》:“恍然身是姑苏客,明月园林一画楼”、“一曲琵琶听不彻,今宵梦里客扬州”。他用新诗写听罢《月落乌啼》的感觉:“一曲杳然\如烟\月光下\我恍如身在梦一样的姑苏、梦一样的江南……”

“谪仙逊我几分耶?遥问盛唐桂魄”、“别意从来苦,何堪月正圆。”咏月,是张雷诗歌的一个主题:“伊人见我飘然至,疑是坡仙诵月还。”他有许多咏月的诗篇,这或许是古今文人的一个共性,李白给儿子起的小名就叫“明月奴”,东坡咏月篇章甚多。张雷的一切情愫,仿佛都跟月有关:“良辰如梦杳,那夜月如钩”、“正是斯年携手处,一轮明月照西楼”、“思伊悲不见,明月照双泉”、“谁伴幽独消永夜,半壶清酒半轮秋。”他还用新诗描写中秋的月亮:“……你的美丽\不是因为你曾辉映在雪莱、普希金的诗笺\而是缘于那美丽的仙子、捣药的玉兔、朦胧的桂花\更重要的是\你来自李白苏轼的笔下……”涓涓笔迹,足见爱月之情、眷月之心。明月还是他漂泊的伴侣,“多情最是家山月,窗外依依送我行。”(《作于南下车中》)与咏月诗歌分不开的,是张雷的怀乡诗作。中秋良夜,他在异乡写道“家山明月应如故,不见清光又一年”、“今夜谁谙游子意,一轮明月入幽尊”写出了异乡月夜之幽独。“唯有东山月,还如年少时”(《五绝 回乡》)“万里家山何处,笛声吹断客肠”、“正是游人肠断夜,雁声嘹戾九霄来”,都透露出他许多漂泊异域的感触。“游子天边孤月,慈亲故里寒霜”、“故山枕上听微雨,又是生涯一度秋。”故园家山,凝聚着这位游子无限的羁梦乡愁。

张雷喜交游,我们先读他一首《七绝 赏段院长赠我牡丹图》:“经年画院又相逢,兄赠牡丹还赠茗。国色何须南下觅,吾家便是洛阳城。”再看一首《七绝 谢陈子剑兄赠我〈清荷图〉》:“陈兄子剑墨风流,赠我荷漪满纸幽。从此吾家有西子,小阁便是望湖楼。”在京遍访诗友以后,他归来诗曰“京华小住朝朝醉,直教归来厌看樽”。他赠友人:“笔走如风还似雨,琴飘似梦复如纱”、“十年音信杳,梦里雁鸣孤。洒我千滴泪,读君万里书”、“痛饮狂歌残夜里,阳关一曲泪如倾”、“不羡坡仙苏小妹,诗郎有姊亦如她。”(《赠王静》)张雷赠友诗中最传神的,是那首《五绝 访故人》:“绿树静园排,鸟鸣轩半开。柳花轻快舞,知是故人来。”浅显易懂,而又独臻妙境,读罢使人惊羡!

“无眠一夜独听雨,又负风华半度秋”、“秋风又起兮,无奈是流年”。张雷惋惜流年似水,同时以诗遣怀,慰藉自我。我十分欣赏他的“莫恨天涯沦落久,一箫一剑亦风流。”这是多么经典的诗语,潇洒俊逸,倜傥风流。他在醉中这样自嘲:“四壁萧萧唯有书,闲吟风月卧茅庐。元直北去休回马,我本洨川一酒徒。”(《七绝 醉酒归来自嘲》)张雷笔下那种黯然的失意,凄凉的羁旅谪愁,读来也是别样清佳。如“我亦人间沦落客,知君底事泪如倾”、“不见元直走马还,抱膝且啸水云间”、“英概遥凌云汉,东风不便周郎。且歌且饮且疏狂,取次长安市上。”

豪放婉约,并非不可兼得,人道“苏辛”为豪放代表,殊不知此二人婉约亦为绝世大家。张雷虽偏于豪放,但丝毫不废婉约秀丽,且相当精致、幽约、婉美,丽词泉涌。他少年时写下的《浣溪沙》:“莫道佳人如美玉,当言美玉似佳人。”真可谓巧思丽语。还有“梦尽红笺锦字,长空不见有飞鸿”、“缱绻离愁,依稀别梦,一饮直须三百觞。长亭外、对纤纤弱柳,芳草斜阳。”独自凭栏,他能写下“危阑休去倚,槛外是清秋”这般清愁无限、空灵蕴藉的诗句。无眠的时候,他有“惆怅萦怀唯欲醉,蹉跎伴夜不成眠。玉龙吹彻立庭轩”这样天然流丽而又别出心裁的句子。美哉少年!我看了创作时间,写这首词时,张雷才二十五六岁。“春雨不谙人有恨,淅淅沥沥到天明”、“寒蛩知我夜愁眠,故送秋声入小轩”他内心的多愁与善感,总是化成凄美的文字:“奈何春老去,花落断人肠”、“不见那时人,依旧菁菁草”、“佳人无觅处,红药似昔年”。这种幽微的心境,这般空灵的笔墨,轻灵秀润,独臻神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两首《鹧鸪天》,一为《鹧鸪天 无题》:“芳褪香疏春已阑,忆乘花舫客梁园。识伊唯怨相逢晚,恨我多情执手难。游曲径,倚雕栏。回眸旧梦已如烟。无言独立兰桥上,飒飒清风拂翠澜”;二曰《鹧鸪天 龙凤湖》:“送目天堂游子酣,轻吟一曲雨潺潺。恍成黄鹤楼中客,疑是苏堤柳下烟。春已尽,酒将阑,暂凭醉眼看湖山。此身无奈飘零久,聊认他乡作故园。”如梦似幻,妙绝精美!

“击筑悲歌雄发冲,辞燕飞盖入强赢。死灰人物临宫怯,莫道荆卿剑术穷”《七绝 咏荆轲》张雷喜读史,因此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咏史篇章。他写李广:“卫儿私念重,遗恨走单于”、莫哀至死难封事,论将无人谈卫青”。他叹惜“良将谁堪并,名当盖祖先”的李陵的命运:“当年不是家门灭,肯以胡服终汉身?”张雷认为,如果没有“乌台诗案”,命运也未必使得苏东坡能到达黄州、两游赤壁。苏轼一生便未必能写下《念奴娇》词和前后《赤壁赋》。于是他说“乌台诗案擦身过,人世应无赤壁篇”。

“妈妈\你听\晚钟敲响了\那不是晚钟\是我祈祷的心儿”。关于新诗,张雷从不盲目崇拜,他用清醒、智慧的双眼,对目前这种胡作乱写冷眼相看,他用端正的态度对待新诗,这一点,令我深感欣慰。“不知道为了什么\走近你的感觉\就像走近了春天”、“梦到了你\又是烟柳江南的纤纤细雨\梦到了你\还是当年的月、吴侬软语”。那首《海上》真是青春的赞歌:“是海风吗\仿佛在沐浴春水\天际那一抹丹青翠黛\可是传说中的仙山\客船激起的\不是浪花,是飞雪\空中舒卷的\不是天上云\是青春的风采\海上飞翔的\不是海鸥\是我们自在的灵魂\我们驶向的\不是彼岸,是期冀\眼前不是沧海\是男儿博大的胸襟”。何其奔放!何等飞扬!他的《前世,我们只有五百次回眸》:“迢递的梦\终究要的面临穷途末路\我将远去\远去在青鸟飞不到的、消息的尽头\别了\萍水相逢的人儿\请将我忘记\前世\我们只有五百次回眸!”含蓄委婉,别出心裁。关于新诗,张雷的方向是很正确的,他在阳光、健康的发展。他认为,新诗应像旧体诗词一样,也应该给人以美感与启迪,清淳雅正,令人陶醉,才是真诗。他坚决反对用梦呓和废话来写新诗,对此深恶痛绝。

年轻的张雷,身材很高,相貌斯文儒雅,有着天生的诗人气质和风度。虽然年轻,但他却走出了如此明朗、清正的诗路,且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非常难得。他以诗为生命,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能信手拈入诗里,即便在病中,他也以“前生应姓沈,小恙总缠身”自嘲。他的诗歌热情奔放,多情重义,关心国事,关注社会民生,正气浩然,正如他的诗句:“要向人间播正气,敢称笔下有清风。”读他的诗集,宛如缕缕清风拂面,令人神怡。

关于张雷和他的诗,就谈到这里。总而言之,除我以上提到的诗作以外,张雷还有许多佳句,我没有罗列到序里,还请大家细读这部《结客少年场行》。最后,祝贺张雷创作十周年!我非常看好这位年轻的诗人,对他充满了期望,相信他今后会写出更多更美的诗篇!

2011年9月于北京

2011 年 11 月 23 日发表于《石家庄日报》

2011年发表于第6期《太行文学》

2011年发表于第2期《天山天池》诗刊

2012年3月12日发表于《燕赵晚报》

一半是易水,一半是江花

——读张雷诗歌有感

著名诗人、《诗刊》社常务副主编 李小雨

旧体诗词是国粹,唐诗宋词放在人类诗歌史上都是光彩夺目的。这些年,旧体诗词写作十分兴盛,读者、作者颇为热闹,新老一堂。这可能与传统文化的复苏有关。《诗刊》的旧体诗词也是一个老传统,发表过很多优秀之作,旧韵并非不可学,只要下点功夫即可“原汁原味”。当然韵律历来都不是诗歌的主要问题,形式而已。

在唐宋的高峰面前,旧体诗词写作者容易陷入“陈词滥调”中,一看内容大都似曾相识,所以能有自己的语言、语境、气质、见道得理,是极其不易的。

张雷是位“八零”后的诗人,创作了大量传统诗词及新诗,真可谓后生可畏。首先可以看到他的诗气盎然,这很难得。有气则诗成、境生,古人说一气流行。这一股子气,呈现两面、花开两朵一般。一面是燕赵慷慨悲歌,拔剑四茫然之意;另一面,则透露着月下江南、手把吴钩之境。好比时光的两面,日和月。如两首《饮酒》,便见风气:

飘然饮尽九千觥,欲散谪愁愁更生。

无语釭前空对剑,男儿一醉泪如倾。

其二

雄关于我已无缘,独饮南窗夜正阑。

堪笑余偏多壮气,一诗吟就泪一潸。

从张雷的诗词中,我们还能看到一种久违的古代士子抒怀、乃至一种古意的生活之影。李白苏轼们个个皆爱酒,仿佛酒和诗歌是粮食的两种升华、凝气。诗人在病中自吟曰:

曾堕浮狂北赵间,少年不解怯流年。

尔来卅载如一梦,数去孤程似万山。

尝作梁园台上客,频歌细雨剑门篇。

此身疴满长沦落,刀笔丛中赚吏钱。

这首诗让人看到诗人油生一种壮志未酬身卧病的感慨。没有真实的感受和生活,就很难写出这样感人的诗篇。这也让人们了解作者的诗歌为何呈现出两面性来,着实比一元要丰富些。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闲坐说诗经

    大家小书:闲坐说诗经

    本书用漫话的形式,将诗人的生命历程、作品的内涵与诗艺表现作为叙述重点,着重艺术性、故事性和趣味性。全书包括的这些短文,每篇处理一首诗,或一个特定事件。各篇分读可以体味作品的精华,合观则可得诗人的身世与人格。既是非常好的文化小品,也是学术小品,很适合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
  • 留情

    留情

    刘勍著的“留情-诗集-精”收录了作者丛豆蔻年华至而立之年的一百余首诗。其中,有对情感的悸动,有对人生尘世的感想,也有对世事的悟道,展现了一个80后女孩的心智成长的历程。其诗不乏灵动俏皮之气,坦率,可爱,看似不经意间,又掺入了作者的哲思,佛理,回味悠长。
  •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

    本书从立德、立身、立业三方面下笔,对《围炉夜话》原著中的200多条富含人生哲理和行为标准的言辞进行精编精译。虽然都是三言两语,结构层次也没有那么清晰明了,但可谓“立片言而居要”,内涵极为深刻,贯穿首尾的思想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另外,该书还把鞭挞、指导、讽刺、劝勉等多种情感熔于一炉,用精妙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让人读来回味无穷,获益匪浅。《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有名文学品评著作,它针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等分段作评价议论。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
  • 回望一路走来

    回望一路走来

    她的经历,得到了网络25000000次转发。一幕幕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这里再次上演。当繁华落尽,留下的是一颗淡然的心。马冰情是个传奇,她的经历,即便是耄耋之年的老者看来,也会感叹不已:幼儿园被开除四次;学生时代,她既是学校中的“大姐大”,也是全年级第一名;她曾投资酒店、养大车跑长途、承包工程,当时她仅仅是个还在上学的小女孩;家庭迭遭变故后,她屡遭劫难,经历无数坎坷,当时她还未满20岁……《回望一路走来》是马冰情首部随笔集,她的勇敢、成熟、坚持、智慧,远远超过同龄人。在历经大喜大悲之后,她懂得了人情世故;繁华落尽,沧桑过后,生活复归于平淡;回望一路走来,她的心中留下的是一份坦然与从容。
  •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饥饿

    饥饿

    为了讲述饥饿的故事,作者走遍印度、孟加拉国、尼日尔、南苏丹、马达加斯加、美国、阿根廷以及西班牙等地进行调查。他发现有众多原因可能会导致饥饿:极度贫穷、战争动乱、健康问题、投机经济……《饥饿》就是就要讲述这些饥饿人们的故事,讲述他们如何在恶劣环境中忍受饥饿。《饥饿》试图发现:为什么在当今世界,依然有9亿人每天都在忍饥挨饿?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未央欢,语还休

    未央欢,语还休

    安洛央,大闹地府,暴打阎王!孟婆?也敢揣进忘川河!三生石?狗屁的前生今世!打碎!自顾自踏着满坡的彼岸花,一转身投入迷魂崖白冥休,满腹怨念不入轮回,烧了火照之路,毁了奈何桥,暴打牛头,那个人说,皇兄,你夺人所爱了。
  • 小可爱快过来

    小可爱快过来

    捏一捏小可爱的脸,扯一扯小可爱的衣角,玩一玩小可爱的长发。“小可爱,我好喜欢你呀!”“小可爱,做我女朋友好不好?”“小可爱,让我抱抱你好不好?”“小可爱,让我亲一亲好不好?” 有点不要脸的小霸王夜里化身凶猛的大灰狼“永远不要再一声不吭的丢下我了,好不好?” 【萌萌哒有点小坏的小可爱和大灰狼不要脸的小霸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小鸣稿

    小鸣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志摩小说

    志摩小说

    在徐志摩的文学创作中,小说似一本风韵各具的画册,既有浓彩重墨的渲染,又有轻描淡写的隽永。徐志摩的部分小说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所叙述的故事、所塑造的人物都是现实生活存在并为作者所熟悉的,这类小说在徐志摩为数不多的小说创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春痕》《老李》《家德》《珰女士》等,都是以作者的忘年交、同学、家仆、朋友等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创作而成的。本书在收录徐志摩创作小说的同时,还选录了作者的五篇翻译小说。这些翻译小说涉及面较广,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二者兼容。既有对自由、爱情的讴歌,也有对社会丑恶、人性堕落的揭露与批判,鲜明体现出作者与译者的人文主义精神。
  • 三国修仙传奇

    三国修仙传奇

    东汉末年张角和南华老仙大战于洛阳城下天地巨变张淮铭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处于另一个世界典韦怎么那么的八卦荀军师天天拉我去喝茶
  • 异界种植大师

    异界种植大师

    在这个世界,农民是一个高贵的职业。获得超能力的张小凡,没事种种草,养养花,不知不觉间就成为了一方大佬。一株濒死的灵草,给它加了60点生机后,活了。反派捧着一株100年份的灵草在张小凡面前得瑟,顺手就给它减了一年份。结果悲剧了,它退化成了十阶凡草,反派哭晕在厕所。
  • 缁门警训

    缁门警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血族迷情:吸血鬼的专宠

    血族迷情:吸血鬼的专宠

    (已完结)高中女生安然闯入了一个有吸血鬼居住的小镇,与公爵继承人莫里斯殿下成为同桌,入学第一天,她遭到了袭击,吸血鬼帅哥们陆续登场,她被卷入了更深的谜团,随着巫医血脉的觉醒,她发现身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