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7400000006

第6章 “中国的月亮”曾经也很圆啊(5)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仍持“天朝上邦”的夜郎自大心态,拒新续旧,禁海封关。国人对西方那片土地茫然无知,居然认为英国人靠牛羊肉磨成的干粉为食,食了不消化,肠胃结石,如果不从中国进口茶叶、大黄,他们就会“大便不通而死”。清朝官员还认为英国人膝盖直挺,不能弯曲,故不能下跪拜见中国皇帝。林则徐虽打小生长在濒临海边的福州,头脑里也没有什么关于西方的知识。初到广州禁烟时,林则徐也称茶叶、大黄是对付西方人的奇门暗器,乃“制夷之大权”;也相信西方人膝盖不能伸展弯曲,“一仆不能复起”,“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毫无疑问,对英国,以及即将与英国进行的战争,他也几乎没有什么认识,更难有什么心理准备。

但与朝廷上那些一味颟顸顽固、因循守旧的大员不同,林则徐之所以高山景行,在于他一旦接触到外部世界之后,便能翻然醒悟,发现并承认西方也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借鉴之处。他不懂外语,为了知己知彼,却能主动派人“采访夷情”,专门去澳门收集外国人出版的报纸、书刊,安排民间一些懂英文的人进他官邸,进行内容翻译,了解外国人如何看待、评论中国。在仔细阅读、研究有关译文资料后,他组织人员分类编辑《华事夷言》,形成《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论用兵》、《论各国夷情》五辑资料类编,对他手头正进行的查禁鸦片工作很有参考作用。为了更深入、广泛了解西方,在广州期间,林则徐还进行了一项具有历史开拓意义的文化工作,那就是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该书1836年于伦敦出版,内容很新。翻译出版后,林则徐将其命名为《四洲志》。这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自然、人文地理及有关社会历史状况的译著。此外,他的翻译班子还翻译了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等系列著作。他不倦探究的目光,进一步深入到西方国家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层面,他很快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外国势力的入侵,日后风行于朝野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思想,由此萌动。

按照他的思想路径,林则徐本可以在学习、了解、借鉴西方上做更多更好的工作,却因他在广州禁烟禁出了一场鸦片战争而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林则徐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征途。途中,他仍忧国忧民,担心国事、天下事,个人的名利安危则在所不计,置之度外。在古城西安与妻子告别时,他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感人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好在历史自有天眼,公道自在民心。1850年,林则徐病逝。次年,新登基的咸丰帝赐祭葬,谥“文忠”,全国哀悼,故乡福州建祠奉祀,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终于得以闭目安息。

还令人欣慰的是,林则徐在流放伊犁途中,经过扬州,遇到了多年未见的友人魏源。

魏源(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1844年进士。早年从刘逢禄研习公羊春秋学,与龚自珍有同窗之谊。信奉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占思想界统治地位的考据学不满。曾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延聘,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又助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筹议漕运、水利、盐政诸事。

此次见面,林则徐将《四洲志》等有关资料尽付魏源,希望他继续自己的事业。魏源果然不负好友重托,以《四洲志》为基础,随后编出了内容更丰富、影响更为巨大的《海国图志》,初版50卷,后增为100卷。基本涵盖了当时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堪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杰作。

魏源编纂这部书的目的非常明确,他在序言中开宗明义地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意思为:编纂该书就是让读者了解“夷情”,学习其“长技”,以对付外侮。针对当时一些妄自尊大、盲目排外,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的顽固派,魏源在序言中还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只有“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他认为,西方国家之所以富强,除拥有装备精良的武力外,更在于建立了整套近代化的工业。中国如想强盛,就必须放下身段向西方学习,不但要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而且还应该筹划近代工业建设。在发展近代工业时,应“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他坚信,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将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兴盛的国家,“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

《海国图志》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他评论该制度的优点有三:

一是废除了世袭制和终身制,打破了封建家天下的局面;

二为议员、总统皆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产生;

三是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

这在当时确实很有胆识,无疑是对中国传统的“三纲五常”伦理秩序的公开挑战。被评论为“创榛辟莽,前驱先路”之举的《海国图志》,不但向国人系统、全面介绍了世界情况,而且开创了新的研究风气,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是一个时代破蛹为蝶前在文化领域里的先声,对以后兴起的洋务运动提供了舆论准备。遗憾的是,该书出版后,在当时的国内反响并不广泛,反而受到不少思想保守的士大夫攻击,谩骂声一时不绝于耳,他们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辞,更有甚者,还有人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最终,《海国图志》在本土的印刷数量,仅仅一千册左右。

与之大相径庭的是,《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

1851年,一艘中国商船驶入日本长崎港,海关官员从船上翻出了3部《海国图志》。一翻之下,日本人欣喜若狂,他们第一次如此详尽地了解了西洋各国。此后几年里,列岛的学者、官员削尖脑袋,穷尽各种关系,将《海国图志》从中国运到日本。在美国将军佩里率舰队抵达江户湾、终于打开日本国门的1854年,日本人开始自己在岛内翻印《海国图志》,读者如潮,好评如潮,凡识字者几乎人人以读《海国图志》为时尚,很短的时间里就印刷了15版,几如现在的畅销书。维新派思想家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等人,在反复研读、深长思之后,更是读出一片云水襟怀,《海国图志》中“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成为明治维新在意识形态上的基础。

半个多世纪后,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海国图志》时总感到费解:《海国图志》无论如何都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一架最优秀的望远镜,日本人如获至宝,遥看西方之后,对其政治、经济、文化、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人却视如洪水猛兽,乡绅富贾、贩夫走卒不用说了,就是当时的知识阶层也少有人认真阅读,哪怕是仅仅翻一翻这本书。

从总体上看,鸦片战争以后不久,尽管西学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中国,其影响还是比较有限。当时的大多数文人士大夫不重视甚至排拒西学,即便是如林则徐、魏源等先知先觉者,开始注意到西学有其优越之处,却仍然没有将西学视为可与中学对等的学术文化。魏源的名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秉承的还是传统的“华夷之辩”观点——泱泱中华才是天朝上邦,西人是“夷人”,西学也只能是“夷学”;“夷学”虽有可用之处,其如马吃了夜草、暴富起来的地位,却是远远不能与洋洋五千年、厚貌深辞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相提并论、等量齐观的。

洋务运动初期,大多数人还是抱有此种看法。只是随着洋务运动向纵深发展,与西方接触更加广泛,对西方的了解也更多,“西学”一词,才逐渐取代“夷学”,朝廷与知识界才开始正视西学,认为可与中学对等,并开始探讨如何融合二者的优点来避免大清的陨落,当然最好是也步列强后尘,提携中国走向富强之路。这一时期,冯桂芬可作为代表,据说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就是他拟定的。1861年,他写成《校邠庐抗议》一书,该著承认西方、西学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器物制造上,即通常一些国人睥睨的“奇技淫巧”,确实值得中国学习,主张对西方国家要“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但是,在基本的思想学术、伦理道德、人性教化等方面,冯桂芬认为西方还是远不如中国。因此,他为洋务运动制定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仍念念不忘传统的纲常伦理。

与洋务运动几乎同时在中国发生的,是震动朝野的太平天国运动。说起来,这场运动的发生,也与鸦片战争前后的西学东渐存有某种关系。作为该运动的领袖洪秀全,亦被后来的领袖人物称之为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属于“先进的中国人”。那么,洪秀全向西方寻求到了什么真理呢?

史载,洪秀全家乡为广东花县,属广州的郊县,原本也是个读书人。曾先后四次赴花县、广州应试,然而“初考时其名高列榜上,及复考则又落第”。一次落第后,踽踽于广州街上,他从基督徒梁发的手中得到一本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名为《劝世良言》。此后,在无人指拨的情况下,又在屡试落第、功名无望、久病一场的郁结情绪中,洪秀全靠自学《劝世良言》来排遣日子的穷困与精神的潦倒。此间,他自我感觉领悟和接受了基督教,如一只穿越黑暗、顿见光明的蝙蝠,“觉已获得上天堂之真路,以及永生快乐之希望,甚为欢喜。”于是,一气抛开案头盈尺的孔孟之书,把家中的孔子牌位换成上帝的牌位,决定皈依“上帝”,并按自己的理解自行洗礼,表示清除原罪,从此拨云见日。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也称“拜上帝教”或“太平基督教”)。虽然未曾读过《圣经》,却开始舌绽莲花,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自称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四处传教。扬言“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由此呼朋唤友,广招信徒。广西当时乃贫瘠之地,加上连年灾荒,饥民流民随处可见,“拜上帝会”在当地很快扯旗扬幡,人多势众,蔚成气候。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浩浩荡荡杀向全国。进军途中,太平军废偶像、捣孔庙、烧经书,所谓“敢将孔孟横称妖,经史文章尽日烧”。在天京有目击者述:“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用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些举动,应是天王恨劲来自何处的绝好注脚。1853年打下南京,在此建都,定名“天京”。大兴土木,耸起比明清故宫还要高阔的天王府,广选民间秀女入宫。天王进膳,御膳用品多是金制外,还要放炮奏乐,鼓声、锣声、钹声与炮声交作,膳毕始停。天王排场最“侈丽无比”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几乎都成其势力范围。期间,1855年2月,石达开率太平军在江西湖口大败曾国藩的湘军。但9年之后——1864年,湘军就攻破太平天国的天京。

湘军的骨干人物中,有一部分本是道学家或与道学有密切关系者,如罗泽南、江忠源、李续宾、李续宜等人。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湘军不是由武人建立起来的,而是由文人特别是道学家建立起来的。曾国藩本人就是一个信奉程朱理学的道学家。罗泽南则是开山设坛的道学大师,学界称之为罗罗山先生,当曾国藩树起湘军的旌幡,罗泽南如影随形,率领他一众学生前来效力,他本人和学生李续宾都先后战死沙场……他们有一个同仇敌忾的目标,出于一个恰似被刨祖坟的共同激愤,这目标和激愤,集中表现在曾国藩写于1854年2月的《讨粤匪檄》之中: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也。尽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荆。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焉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文正公文集》卷二)

在这篇檄文中,曾国藩从传统纲常道德观念出发,对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离经叛道,标榜“耶稣之说,《新约》之书”,致使“士不能诵孔子之经”,孔孟“痛哭于九原”予以激烈的声讨。在曾国藩眼里,他与太平天国的战争,有着类似西方宗教斗争中所谓“圣战”的意义。恨不能墙基也能用纯金打造,以致可保千年荣华富贵的天王府,不过区区14年,就被一个爱吃辣椒的湖南书生给挖了墙脚。

我们这里所描述的,只是西方文化借“农民运动”,抑或“农民运动”借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一个特殊通道。必须指出的是,不管是林则徐、魏源那诸多睁开了眼睛看世界的文字,还是洪秀全那山寨版的“拜上帝”,在一般国人的心里,都远未成一场打湿地皮的三月豪雨。让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价值体系裂纹如网、岌岌可危的,则是在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以后了。

同类推荐
  • 方与圆智慧

    方与圆智慧

    《方与圆智慧》,一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讲解“方”与“圆”的内涵以及攻略,让人们对这种哲学有所了解;中篇解决职场中的“方之道”与“圆之术”,从与领导、下属、同事与客户的相处说起,针对人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让读者领略内方外圆智慧的魅力,学会与身边的人融洽地相处,从而获得领导欣赏,获得下属尊重,获得身边同事的信赖;下篇讲解交友之道,办事之道,教会人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建立丰富的人脉资源。同时,学会在困难时刻巧妙地求助别人,助自己度过难过。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发展伦理研究

    发展伦理研究

    本书研究对象是发展伦理学,从两个向度展开,一是范式与理论研究,对发展伦理学的范式与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力图呈现、拓展发展伦理学的主要范式、基本构架、基本视域等的构成特点及创新可能;一是现实与问题反思,以经过反思的发展伦理学为视域,对一些重大现实与理论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力图呈现、拓展发展伦理学关注现实、反思现实、切入现实的可能张力。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热门推荐
  • 我想再看看你

    我想再看看你

    “启禀门主,我们被包围了!”下属匆匆来报。门主淡淡的抬了下眼“该来的总会来的,只是,他……”怎么办,门主的眼里满是悲伤。“来人,速速将少门主带走,切记不要让他落入那些人手中”
  • 倾国厨娘

    倾国厨娘

    用心做着美食,搞定了酷的似冰的帅男,以为可以逍遥过日子,却发现暂时不能爱,等到决定要爱了,却发现自己一直就被阴谋包围着...于是,叶子怒了...菜刀高举泛起银光点点,带着阳光美男+好兄弟来个潇洒逃亡!这一下大条了,缘分啊,硬是要那么奇妙么?
  • 隔桌相望只爱你

    隔桌相望只爱你

    医生她怎么样了?夫人受了刺激想起了以前的事情暂时不能用药,这种昏迷会持续一个月。外面四个男人急得团团转,怎么办?醒不来怎么办?咦?我刚才看见南总出去了?南清你好好照顾兮兮我在民政局。四个男人瞬间炸了,这个渣男不是移情别恋了吧?等他回来我们先走他一顿,我断胳膊你断腿再直接扔出去。……噼里啪啦,一顿狠揍。咦?怎么有个小红本掉出来了上面是兮兮的照片。……刚才谁打南楚清了?
  • 红色讲义

    红色讲义

    This is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这是杰克造的小屋。)杜拉斯有些不耐烦,将这位绑得严严实实的小姐嘴上的胶带撕下来。这小姐瞪着他看。杜拉斯双眼注视着她,手中漂亮的细花纹硬木柄匕首,却突然洞穿了她身边同样绑得严严实实的男人的心脏。那家伙只颤抖了两下,就死了。小姐看到这场面,只是张大了嘴,一个音都发不出。她的头垂了下去,全身都开始战栗起来。
  • 哪个青年

    哪个青年

    我,对某个人很感兴趣,便四处搜集关于他的一切,准备写个故事
  • 饮食小窍门

    饮食小窍门

    本书的作者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饮食方面的小窍门。
  • 萌妻当道:帝少,拼个婚

    萌妻当道:帝少,拼个婚

    要不是因为伤心过度,她会跑去找牛郎?跟他嘿嘿嘿?还是把他狠狠糟蹋的那种?不过嘛,上都上了,大不了给钱呗,可是,谁知道人家会摇身一变?变成了自己躲都躲不及的存在。还......“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我只想对你耍流氓,没想对你负责。”她一板一眼的跟他说。“可是,老婆,我怎么觉得你说的是反话呢?”他抚摸着他的脸,她愣了一下,却实在想不出这句话到底有什么问题。他微微一笑“不以耍流氓为目的的恋爱,都是想结婚,老婆,你这是在向我求婚吗?”
  • 飞贼

    飞贼

    民国年间,青岭县出了一件扑朔迷离的人命案。城北富绅马如龙家一夜之间,竟暴死八个大男人。警察局来现场取证,死的是老当家马如龙和护院家人,所有死者一不带伤二不流血,也无一丁点中毒的症状,就一丝不挂死在床上。消息像死水里扔粒石子,眨个眼四面八方传开去。有位曾在外面做过镖师的老拳师听说了,便一口咬定是叫人点中了死穴。
  • 后妈捡到大魔王

    后妈捡到大魔王

    许香薷穿进自己的武侠言情书里,遇见了幼儿期反派大魔王。毅然决然担任起了重塑大魔王三观的重责。当大魔王终于长成一个五讲四美的社会好青年后,她总觉得大魔王看她的眼神有点怪怪的。大魔王不黑化了,结果男女主也不相爱了。各种原本会炮灰的人物齐齐蹦跶,把世界捣成一团乱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入侵诸界

    入侵诸界

    从哥斯拉穿越从假面骑士开始,主角的征程不只一个世界,亦是诸天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