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6800000033

第33章 艺术(18)

元代画坛上,画墨竹的画家几乎占到了画家总数的一半。高克恭、赵孟頫、管道昇、顾安、柯九思、谢庭芝、吴镇、倪瓒、王蒙等均为画墨竹的名家。由于元代的文人画已臻成熟,因此在墨竹的画法上更明显地呈现出以书入画的文人气息,柯九思即明确提出:“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金钗股、屋漏痕之遗意。”吴镇的墨竹就以草书的笔法入画,倪瓒更是以竹来“写胸中逸气”。

墨梅在元代王冕手中也呈现出了新的面貌。王冕曾属意于仕途,但屡试不中,后以卖画为生,行为渐渐怪诞,其实暗含了其对现实的怨忿。王冕对梅花情有独钟,留下了大量咏梅的诗句,“孤梅在空谷,潇洒如幽人。不同桃李花,哪知艳阳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他笔下的梅花早已是高洁人格的象征,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墨梅图充满着浓郁的士人情怀。王冕的墨梅继承并发展了扬无咎圈画技法,扬无咎圈画花瓣时要一笔三顿挫,王冕则改为一笔二顿挫,而后世多袭用王冕之法。王冕又创“胭脂作没骨体”,以朱色加以点染,使得梅花清新可喜。同时,他一改前辈画家写梅疏朗清瘦的特点,而以繁密的梅花见长,被人称作“万蕊千花、自成一家”。代表作如《墨梅图》,画面上自右上角纷披而下的是无数朵繁密洁白的梅花,如千万颗玉珠缀于枝头,画上有王冕的自题诗五首,其一云:“明洁众所忌,难与群芳时。贞贞岁寒心,唯有天地知。”画家的高洁心态伴随着画上清气袭人的梅朵,使得画作意韵生动而又耐人回味。王冕的墨梅对明代的徐渭及清代扬州八怪的写意花鸟画都产生过直接影响。

文人画家大都愤世嫉俗,他们借写意笔墨倾泄心中郁结,借山水花鸟去舒扬逸致闲趣,散荡出一种孤傲高洁、不食人间烟火的脱俗气质。唐人崇尚牡丹,宋人偏爱梅花,其中便折射着唐的辉煌与宋的贫弱。盛唐国富民安,故象征富贵华美的牡丹便成了唐人的审美寄托。与唐相比,宋是一个积弱衰颓的朝代,长期生活在内忧外患中的敏感文人,便对坚贞不屈、孤傲高洁的梅花产生了日趋浓烈的敬重和钦佩。所以,花中“四君子”更多地成为文人隐喻自己志向的一种媒介。

最能体现时代审美取向的是艺术,梅兰竹菊在宋元以来文人画中的盛行,正足以说明宋以后士阶层的审美情怀。无数的文人画家在这四种花木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孤高质洁的襟怀。在他们的笔下,这四种花木早已不是单纯的自然物象,而是人格、品质、抱负、情感的借代,其中不仅寄寓着他们诗画风流的文人雅趣,也蕴含着难以排遣的家国情结。正是基于这种主观外化、自我表现的艺术创作精神,梅兰竹菊才成为中国文人画中永恒的审美意象与创作主题。

《十面埋伏》

琵琶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中,这种乐器是由中亚地区传入,带着浓郁的异域色彩。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横抱,用拨子弹奏。古代的“琵”和“琶”是两种演奏手法,“琵”是向外弹,“琶”是向里弹。隋唐以前,凡是以这两种手法来演奏的乐器,都可统称为琵琶。

琵琶在中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期间,尤其是隋唐时,琵琶作为整个乐队的领奏,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种乐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可见,琵琶在隋唐《九部乐》、《十部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反弹琵琶”的飞天形象早已成为敦煌舞蹈的经典标志,更是将东方文化的神秘气质发挥到极致。

唐代诗人就特别喜欢以琵琶入诗,王翰《凉州词》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句,奇壮寒冽,让人悲郁击节;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感叹王昭君身世际遇,“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寄予了自己的感伤与幽怨;白居易浔阳江头听琵琶女一曲演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泪湿青衫,将琵琶曲升华到一种世事沧凉般的人生体验,最是让人饮恨泣绝。明清时期,琵琶艺术更是得到了较大发展,出现了许多演奏名家,演奏风格上也有了南北派之分。清代嘉靖年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琵琶谱集《华秋苹琵琶谱》,收录了数卅首琵琶曲。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可追溯至唐代,从《琵琶行》中可探知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乐。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秦末,刘邦和项羽逐鹿中原,争霸天下,决战于垓下,刘邦的30万汉军围住了项羽的10万楚军。汉军为瓦解敌方军心,夜深之时,汉营士兵齐唱楚歌。楚军士兵大多离家已久,本已厌倦了连年征战,此时听到周围阵阵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人民皆俘,于是楚营内人人自危,军心动摇。项羽眼见大势已去,悲从心起,对虞姬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唱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而死。在汉军围困之下,项羽被迫率八百骑兵突围外逃,逃至乌江边时仅余28骑,汉军则有追兵数千。乌江亭长劝他过江,但项羽自言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自杀。垓下之战是楚汉战争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等情节更在民间广为流传。《十面埋伏》即是以此为核心内容创作而成的琵琶曲。

《十面埋伏》属于琵琶中的武曲,全曲为叙事性多段套曲结构,大致可分三大部分13小段:一、战斗准备:开门放炮,吹打,点将,排阵;二、战斗过程:埋伏,小战,呐喊,大战;三、战斗结束:败阵,乌江,争功,凯歌,回营。

琵琶的声音清澈干净,层次分明,高音明亮刚劲,中音温润柔和,低音醇厚丰富,琴声的穿透力很强,且善于拟声,长于表现戏剧性的情节。《十面埋伏》以宏大的套曲结构,充分发挥了琵琶的这些特点。全曲节奏由慢渐快,运用轮指技巧,拨动琵琶的四弦,再配以强烈的节拍,立即引人进入激烈的战场。琵琶同时还模仿了号角、箫声、呐喊等声音。乐曲的高潮和精彩处在第三大部分,演奏者运用琵琶高超复杂的绞弦技巧,真实地再现了战场上的各种声音,一曲奏响,恍若两军对垒于前,声动天地,屋瓦飞坠,“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演奏者弹拨之间,极尽琵琶揉、挑、推、扫等最强劲有力的指法技巧。聆听琵琶急促的弦声,激奋而始,继而悲怆,壮怀激烈的英雄,慷慨赴死的气概,淋漓尽致地跳跃在音乐上。曲罢,余音绕梁,闻者无不恻怀动容。

《十面埋伏》创造性地以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来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将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在现代,往往需要大型乐队以交响乐的方式才能完成。因此。这首乐曲代表了明清琵琶演奏艺术的最高水准,也是琵琶演奏领域中的传统名作。

据记载,明代已有以楚汉战争为题材的琵琶曲。明末清初的《四照堂集》就记载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过《楚汉》曲,全面地表现了垓下之战。《十面埋伏》很可能是从其中演化而来。清代琵琶谱中还记载了一首琵琶曲《霸王卸甲》,后世流传甚广,可能也由《楚汉》演变而来。两者题材相近但颇有不同。从立意来看,《十面埋伏》以刘邦的汉军为中心,重点表现汉军的胜利,侧重于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霸王卸甲》则以项羽的楚军为中心,重点段落是“楚歌”、“别姬”,侧重于抒发英雄末路之慨。从音乐风格上看,《十面埋伏》属北派琵琶曲风,乐曲高亢激越,气势磅礴;《霸王卸甲》则属南派琵琶曲风,乐曲悲壮沉雄,凄楚哀婉。《十面埋伏》着力于赞颂刘邦胜利的豪迈,《霸王卸甲》则感叹项羽失败的悲壮,寄寓着深深的惋惜和同情,因此有“得意者弹《十面》,失意者奏《霸王》”之说。

壮士英雄不应以成败论,他们用生命作赌注,赢不来天下,却赚得一份堂堂英雄之气,实堪顶天立地之须眉。人杰鬼雄,孰胜孰败,千般功过,唯寄琵琶,留待后人评说。

英雄精神不死,《十面埋伏》依然雄壮刚劲、波澜壮阔。对于后世听众而言,自然不能以一首乐曲判定历史功过,但千载云烟,却为乐曲本身平添了无穷魅力,让别有怀抱的英雄唏嘘不已。

《西厢记》

大约在关汉卿活跃于杂剧创作舞台的同时,元代剧坛上又诞生了一出光彩照人的剧目,这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王实甫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但只一部《西厢记》却足以名冠天下,流传千古。

《西厢记》的故事取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写张生寄居于山西蒲州普救寺,孀妇崔氏携女莺莺回长安,途中亦寓于该寺。恰遇兵乱,张生与蒲州驻将杜确有交谊,得其保护,崔氏母女幸免于难。崔氏设宴答谢张生,席间张生见到莺莺,为之动情,后得丫环红娘相助,两人得成欢好。但剧情的结局却是张生去长安应试后抛弃了莺莺。《莺莺传》情节曲折,文辞华美,是唐传奇中的一部佳作,因此,故事流传很广。宋代就有不少关于以崔张故事为题材的说唱文字。到金代,董解元创作了被后世称作“董西厢”的《西厢记诸宫调》,“董西厢”对《莺莺传》从立意上做了根本性的改造,张生从轻薄文人变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则富有反抗精神,剧情的结局为莺莺随张生私奔。

王实甫的《西厢记》更多地借鉴了“董西厢”,故事框架基本一致,但结构更为紧凑,戏剧性更为突出。其剧情大致为: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中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一见倾心。盗匪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兵围普救寺,欲强娶莺莺。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张生喜出望外,修书一封请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贼兵被退后,崔老夫人却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为二人穿针引线,莺莺得以月下听琴,探得张生心曲,张生也得以送书信与莺莺,表明心迹。二人西厢幽会,并私订终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木已成舟,结果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张生与莺莺依依惜别,半年后得中状元,有情人终成眷属。

王实甫的《西厢记》超越了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崔、张二入追求的已不只是封建时代夫贵妻荣、门当户对的婚姻理想,而是真挚热烈的爱情,自始至终,对爱情的执著一直被他们置于功名之上。结尾处,该剧更是第一次在文学和舞台上正面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关汉卿在《拜月亭》中曾提出“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白朴在《墙头马上》中也希望“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但他们的良好祝愿针对的都是已婚夫妇,而王实甫则将这一祝愿第一次赋予了恋爱中的男女,他希望天下所有的恋人都能得偿所愿、长相厮守。隐含着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反抗。在戏剧结构与表演模式上,《西厢记》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创新之作。元杂剧一般用四折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西厢记》则有五本二十折,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就像将几个杂剧连接起来演出的一个长篇故事。元杂剧通常是一人主唱,但《西厢记》则打破了这一惯例,张生、莺莺、红娘轮番主唱。体制上的创新丰富了该剧的艺术表现力。

在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方面,《西厢记》极具特色。在戏剧冲突上,王实甫《西厢记》设置了多对矛盾冲突:主要矛盾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崔老夫人之间的冲突;其间又时时贯穿着张生与莺莺、莺莺与红娘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虽属次要矛盾,却层出不穷、错综复杂,常与主要矛盾交织在一起,遂使得故事一波三折,达到了强烈的戏剧效果。就人物形象而言,张生、莺莺、红娘均塑造得极为成功。张生痴情近于疯魔,富有才华,但又性格软弱,成为古代多情才子的象征。莺莺多情而不得不收敛自己的相思,心中痛楚却羞于明言,端庄的仪态下隐藏着一股炽热的情感,特有的矛盾色彩使其成为贵族少女的典型。而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角色是那个聪明伶俐的小丫环红娘,《拷红》一折,老夫人怒责红娘,红娘却不卑不亢,机智应答,这一折向来是戏剧舞台上屡演不衰的经典段落。

《西厢记》曲词华美,富于诗情画意,向来为人所称道。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借林黛玉之口,称赞《西厢记》“曲词警人,余香满口”。王实甫善于将唐诗宋词化入唱词,用来渲染气氛、表现情感,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交融,极尽幽婉曲意。明初的朱权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明代大文士王世贞在《曲藻》中称《西厢记》语言“北曲以西厢压卷”。

王实甫还擅长运用活泼生动的口语,《西厢记》的叠词就极具韵味,如“绿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悄门掩清秋夜,疏刺刺林梢落叶风,昏惨惨云际穿窗月。”(第四本第四折)“我忽听、一声、猛惊,原来是扑刺刺宿鸟飞腾,颤巍巍花梢弄影,乱纷纷落红满径。”(第一本第三折)“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第四本第三折)这些琳琅满目的叠词。既有口语的活泼生动,又极适合演唱,可谓匠心独用。《西厢记》的语言因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化风格。男性角色中,张生的语言显得文雅,郑恒则鄙俗,惠明则粗豪;女性角色中,莺莺的语言显得婉媚舒展,如[混江龙]“落花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兰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红娘的语言则显得质朴泼辣,如[满庭芳]“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下工夫将额颅十分挣,疾和迟压倒苍蝇,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螯得人牙疼。”王实甫善于把前代文人的佳句用白描、口语、白话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使此剧获得巧夺天工的意境美,又没有丝毫因引经据典而带来的拖沓和庸俗。总之,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是《西厢记》语言的一大特色。由于王实甫在唱词部分大量置入唐诗宋词的意象,使人读来满口生香、意趣盎然。因此《西厢记》也被誉为诗剧。

同类推荐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 聚散一杯酒

    聚散一杯酒

    本书为“艺术经典”丛书之一种。郑重是著名的艺术家传记作家,在艺术界享有盛名。本书是郑重历年所写关于书画家人生故事和艺术成就的文章结集。郑重对现代中国书画名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许多画家是朋友。
  •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终于定稿了。该书能够最终定稿并付梓,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汗水,编者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王正好、沈军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出版平台。
  • 老北京的记忆

    老北京的记忆

    《老北京的记忆》讲述了定格正在消失的京味儿生活,留住一座记忆中的城,图文版老北京风物志,百余幅珍贵图片,完美展现老北京风韵,再现京城市民生活图景,描摹一个时代的人文风情画。
  •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意大利是欧洲国家中纺织业率先发展且占有优势的国家,中世纪意大利曾以其毛织业的率先发展而致富,并享誉全欧,在欧洲毛织业的激烈竞争中,由于其原料和产品过于依赖海外市场的经济外向型特征,使得最初由毛织业构建起来的经济链条因缺乏国内供、产、销的联系而十分脆弱。
热门推荐
  • 暴走骑士

    暴走骑士

    在这个为了追求长生,人人玩命修炼灵诀的时代。唐浩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早已没落的古老职业,骑士。那种一闭关就是几万年的长生,修来何用?我唐浩这一生只求逍遥自在,不求长生。
  • 美好时光遇见你

    美好时光遇见你

    爱秦淮亦十几年,抵不过别人的一句话。她咬着他,双目猩红:“你要怎样才能放了我!”他残忍到了极致。直到她疯了、傻了、不记得他了。“一个傻子,谁爱要谁要。”岁月残忍,愿此生不复相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黑化boss的洗白之路

    快穿黑化boss的洗白之路

    新书快穿宿主她又饿了上架了,小可爱们记得收藏呀 (1v1强宠……)凉浅觉得自己绑定系统,贼委屈任务对象就特么不是个正常人啊,太坏了她不仅掏心掏肝还得掏……肾,伤不起啊……这货差点被自己感动死……当真相层层揭开,系统震惊了……雾草,宿主才是最坏的狗,传说中那个为祸人间欺男霸女的女魔头……而那所谓的变态……
  • 报酬

    报酬

    突然之间他已置身旅途之中。喷气发动机发出柔和的嗡嗡声。他正身处一艘小型的私人火箭式快艇里,于午后的城市上空,悠闲地飞行。“噢!”他从座位上坐起来,挠了挠头。旁边的伊尔·莱斯瑞克正紧紧盯着他,眼睛发亮。“感觉好些了?”“我们在哪儿?”詹宁斯晃了晃脑袋,努力让脑子清醒过来。“或者应该换个问法。”他已经看出现在不再是晚秋时节,而是春天。快艇下面是绿油油的原野。他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是自己正和莱斯瑞克一起步入一架电梯,那是在秋天,纽约。“是的,”莱斯瑞克说,“差不多过去两年了。你将发现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
  • 轩染柒年

    轩染柒年

    七年前,一场盛大的名流聚会,两个出身不凡的孩子遇见在一个转角。“你好,帅气的小哥哥,我可以拜你为师吗?”小女孩抱着一只娃娃狗,脸上满是稚气。“为何?”男孩一脸清冷。“因为你是天才小哥哥啊!”女孩笑眯眯的,丝毫没有因为男孩的冷漠而有丝毫不悦,“我会很听话的。”“好吧。”男孩犹豫再三,终是抵不过女孩那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似乎只要他不答应,她便会哭出来一般。一朝认师徒,十载以师父身份伴她左右,护她周全。十年后,她十八,他二十一。一场见面,方知,原来两人关系不仅是此。“师父,原来你早就知道。”她靠在他怀里,略带幽怨。“是啊,我的小徒弟,如今,长大了呢……”他揽着她,勾起了唇。
  • 浮物

    浮物

    凉风袭来,拨开沈睿然额前的发,一张俊逸的脸上却嵌了一双迷茫的眼。修长手指快速移动鼠标,展现在沈睿然面前的是一张怪异的照片。照片上显现出一座悬崖,不高,但却陡峭。峭壁上硬生生地横插了无数木桩,上方还黑压压地覆盖着一个个长方体。沈睿然按动鼠标,架在木桩上的长方体赫然放大,恰是入殓用的棺木,寥寥十几副,一口一口,呈阶梯式向上攀沿。悬棺葬虽说奇特,但也并不罕见。令沈睿然震惊的并非这特殊的葬式,只因照片上,模糊可见最顶端的棺木上方,盘旋飘动着不明浮物。悬棺周边的岩石略显潮湿,而那浮物则像有了生命,扭曲、舒展着,如同一张幻化而出的人脸。
  • 成都人

    成都人

    小院,陋屋,枯树,老了一座成都。冬阳,老叟,笼鸟,淡然一帧风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成都随处可见这样的日常景观。虽是寻常巷陌,破旧市井,但成都人代代衍生于此,依然视为乐土。只消一支烟卷在手,尽可两眼悠然向天。正所谓知足常乐,其乐也融融;怡然自适,其惬也何如?真是:但得一方小天地,怡养百年好人生。
  • 一贯别传

    一贯别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白经纪人pk恶魔天团

    小白经纪人pk恶魔天团

    本来只想履行妈咪生前未完的工作合约,哪知道负责的艺人个个都是贵族少爷。少爷饿了我做饭,少爷困了我做枕头……坏蛋,那可是人家的初吻!某面瘫弯腰,目光直视某小白,嘴角一翘:“蓝小莫,做我的女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