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9700000025

第25章 妙笔能生花,妙语能出彩(2)

我们办事时的直接对象,也即事的主体是人,没有人的存在,就谈不到事,因为每个人的个人品质也就是嗜好、想法都不一样,我们办事涉及的人也各有不同,如果你明白了对方是哪个类型的人,应付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这就是因人制宜。

曾有人说,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性格。这从人的性格多样性和差异性角度来看,确实是这样的。在待人处世时,要学会对人的性格作具体分析,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对傲慢无礼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最好不要跟这种人多谈,所谓“多说无益”;对沉默寡言的人就要直截了当;对深藏不露的人,你只要把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就可以了;对于瞻前顾后轻率决断的人,说话时要把话分成几部分来讲;对行动迟缓的人说话时要有耐心。只要你能做到这些,你无疑就会赢得一个好人缘。

5.不言则已,言则必中

鲁人为长府。闵子赛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论语·先进》

据说因为公元前517年鲁昭公曾以经长府防御抵抗过季氏,所以当季氏把鲁昭公赶走后,便要改建长府,以消除其防御作用。闵子骞认为,关键不在于长府有无防御作用,而在于人是否正义有道,是否得民心。孔子很欣赏他的见识,所以称赞他“不言则已,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不说就不说,一说就切中要害。这是非常厉害的说话艺术。闵子骞平时是“困困如也”,老老实实的,不多言多语,可这次却一说就打中了要点,就像射箭一样,一箭就射中了靶心,真不简单。

这种人,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有点像日本电影明星高仓健塑造的那些形象,那可比那种唠唠叨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人厉害多了。所谓言多必失,话说多了威信也就降低了,说上十句抵不上人家一句,让人不得要领。

孔子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道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如果对方不是你深交相知的人,而你却畅谈所有的欲言,虽然你说出了自己的所有话,而对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你所说的话,都是属于你自己的事情,对方是否愿意听你讲呢?

如果你们之间关系浅薄,而你与他深谈,会显得你没有一点修养;如果你说的话是关于对方的,而你又不是他的诤友,所以他会觉得你不配与他深谈,虽然忠言逆耳,但是却显出你的冒失;如果你说的话是关于社会的,可是你并不能明白对方的立场究竟如何,你也不会明白对方的主张究竟如何,你偏高谈阔论、畅其自己所言,那样会很容易招祸的!

所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不是不可说,而是不需要说,不必说,不应该说,那么与事无不可对人言也就没有什么冲突了。

所谓的“不言则已,言则必中”,就是指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并不是必须向别人尽情地宣布,而是要说到关键之处。

原本说话就有三个限制:人、时、地。如果不是其人就不必说;虽然得其人而没有得其时,这时也是不必说的;即使是得其人,也得其时,但却没有得其地,那也是不必说的。没有得其人,而你说出了三分真话,其实那已是很多了;如果你得其人,但是却没有得其时,你说出了三分真话,其实那是在给他暗示,你要看看他听到这些真话之后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你得其时,没有得其地,而你说了三分真话,其实那就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力了,如果有必要的话,你可以与他长谈下去,这样的人才能称做是通情世故的人。

其实,不言则已,言必有中,也正是孔子一向倡导的“谨言”精神。敏于事而慎于言,少说几句,增加每一句的分量。

6.“直”也有讲究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论语·子路》

直率是个性坦白,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对就对,不对就不对,说话不拐弯抹角,直来直去。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对,人们还常常很喜欢这种人,但一个人如果太直了,直得一点也不知回避,那往往会说出话来弄得人下不了台。

叶公对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一个直率坦白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告发父亲。”孔子说:“我的家乡直率坦白的人与你所说的不同: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直率坦白就在这里面了。”(《论语·子路》)

按照孔子的看法,一个人不能一味地直率坦白。换句话说,直率坦白也有一定的讲究。比如说在父子关系上,有一个孝与慈的问题。所以,父亲有什么问题,从孝的角度出发,做儿子的就应该替他隐瞒,而不应当告发他。反过来也是一样,儿子犯下了什么过错,从慈的角度出发,做父亲的也应该替他隐瞒,而不应当告发他。这样说来,也就不应当大义灭亲了。甚至,在法律面前,父子之间也就可以作伪证而相互包庇了。圣人的思想显然不合于法治的精神,而是从伦理道德的礼法角度思考问题的。这也就是他在《泰伯》篇里所说的“直而无礼则绞”,直率而不符合礼就会尖刻伤人。所以,一切都要以礼作为规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语·颜渊》)儿子告发父亲虽然直率坦白,但因为不符合孝的礼制,因此仍然是错误的。反过来说,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虽然都不直率坦白,但却符合慈与孝的礼制。

其实“直言直语”是人性中一种很可爱、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质,因为也唯有这种直言直语的人,才能让是非分明,让正义邪恶得以分明,让美和丑得以分明,让人的优缺点得以分明。但在人性丛林里,“直言直语”主要有以下几点危害。

一是喜欢直言直语的人在说话的时候常常只看到现象或问题,也常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虑旁人的立场、观念、性格。他的话有可能一派胡言,但也有可能鞭辟入里。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语”,对方明知,却又不好发作,只好闷在心里;鞭辟入里的直言直语因为直指核心,让当事人不得不激活自卫系统,若招架不住,恐怕就怀恨在心了。所以,直言直语不论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受不了,于是人际关系就出现了阻碍,别人宁可离你远远的,免得一不小心就要承受你的直言直语;如果不能离你远远的,那么就想尽一切办法把你赶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静。

二是一般喜欢直言直语的人,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其言语所爆发的杀伤力也是极其的强,所以有时候这种人也会变成别人利用的对象,鼓动你去揭发某事的不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总要成为牺牲品,因为成效好,鼓动你的人坐享战果,你分享不到多少;成效不好,你必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是排名第一的报复对象。所以,在人性丛林里,直言直语是一把伤人又伤己的双面利刃,而并非劈荆斩棘的“开山刀”。

再有一种情况,可能平时说话时没有注意,触动了别人的短处或隐私,无意之中也得罪了人。

一旦知道自己说话直得罪了人,就要找机会真诚地向对方道歉,取得谅解。如果你是在公共场合伤了他的自尊,你不妨在原来听到的人都在场的情况下,巧妙地以意义相反的话抵消前面话的副作用,对方见你已经改正错误,自会谅解你。

不过,如果你一向说话很直,经常得罪人,你千万不要依靠道歉来取得别人的原谅,因为如果你经常伤害一个人,又经常向他道歉,他一定会认为你是口是心非或是有意伤害他。

你不妨回过头来检查一下自己:说话是不是经常忽略了场合?说话方式是不是触及了别人的隐私?同样是提意见,为什么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有这种直言直语个性的人应好好地深思一番,并建立以下两种观念:

对人方面,少直言指陈他人在处事方面的不当,或者是纠正他人性格上的弱点,显然这并不是“爱之深,责之切”,而是在和他人过不去;而且,你的直言直语也不会产生多少效用,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堡垒,“自我”便缩藏在里面,你的直言直语恰好把他的堡垒攻破,把他从堡垒里揪出来,他当然不会高兴!所以,可不可以讲是有一定分寸的,如果要讲的话,就迂回地讲,点到为止地讲,如果他不听你的话,那么就是他的事了!

对事方面,尽可能少地批评别人的不是。所谓“对事不对人”,这只是说说罢了。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对事不对人”,事是人计划的、人做的,因此批评“事”时,也就批评了这个人,除非你力量大,地位够,否则直言直语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如果能改变事实,则这麻烦倒还值得,如果不能,还是闭上嘴巴吧!

直言直语可谓是伤人伤己,奉劝那些说话一竿子捅到底的人,还是将那些直言、不中听的真话暂且搁住,避免对方讨厌。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少有人因直言直语获得好处,而那些说话小心的人往往能赢得人们的青睐。这也正是孔老夫子的经验之谈。

7.朴实无华的语言最动人

子曰:“辞达而已矣。”

——《论语·卫灵公》

就一般情况说,“辞达而已矣”是针对“巧言令色,鲜矣仁”而言的。强调言辞以表达意思为目的,反对雕琢浮夸的花言巧语,反对开口就是一大篇的夸夸其谈。

曾国藩说:人生坏事的两个因素,一是自傲,二是多言。

多言生厌,多言招祸,多言致败,多言无益。所以,《智慧书》极言说话简洁的好处:

“不要只重复一个话题,囿于成见。简洁令人愉快,给人好感,并且事半功倍。简洁虽有失于草率,却在礼貌上得到补偿。好的事物,如能简洁则会更好。本来很糟,如能简洁,则不致太糟。少而精胜于多而杂。众所周知,有些人不善于为宇宙增光添彩,却善于搅扰四邻。他们像无用的事物令人避而远之。谨慎的人应避免使人厌倦,尤其是繁忙的大人物。触怒这样一个人也许会比惹恼所有其余的人更糟。说话高明即指说话简洁。”

所谓“辞达而已”,有两个起码要求:

一是言之有物。说话最忌空洞无物,华而不实,废话连篇。“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方能让人信服。所谓“欲语唯真,非真不语”,是说语言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没有真情实感就不要开口讲话。也许这个要求太高了一点,但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为此,说话应精心设计,而不是东拉西扯,语无伦次,令人生厌。

二是言之有情。说话要力求生动有趣,饱含真情。这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绝非一日之功。俗话说,“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观磨一张嘴”,可见学会说话比学会其他技艺更难。

也许大家都见过美丽的肥皂泡,这些肥皂泡在阳光下闪耀着色彩艳丽的光泽,实为美妙。但是随着五彩泡泡的不断升高,它们一个接一个纷纷破碎。生活中,那些空话和套话就像这些肥皂泡,它们往往是一些动听、虚幻诱人的词句,但细细咀嚼却没有任何实在内容,迟早是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的。

说话的目的是为交流思想,传达感情。因此,总得让人家知道你心中要表达的是什么。只要开口,不管是洋洋万言,还是三言两语,不管话题是海阔天空,还是一问一答,都应使人一听就懂。

一些人惯于用一些现成的套话来代替自己的语言。三句话不离套词,颠来倒去那么几句,既没有思想性,更没有艺术性,令人听后味同嚼蜡。

朴实无华的语言是真挚心灵的表达,是美好情感的展现。因而,语言的朴素美来自相互的办事态度,话如其人,言为心声,平时为人处世质朴真诚,说话也就自然不会扭捏做作。古语言“其行也正,其言也质”,正是说以真诚的态度为人,永远是语言朴素美的前提。语言的朴素美贵在保持个性,该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或严肃,或幽默,或直率,或调侃,或委婉,只要是发自内心、保持本色即可。

“辞达而已矣”,也就是说要注意语言的朴实。使用过多的修饰词往往会适得其反。即使同一个词,修饰后也有程度的差别,如“一切”、“根本”、“多数”、“一些”、“凡是”,要根据实际来选择,万万不能掉以轻心。把“部分”说成“一切”,把“可能”说成“肯定”,这样,就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实际上是一种“虚张声势”,说了会碰钉子的。

当然,强调“语言的朴实无华”不等于反对含蓄。说话的含蓄是一种艺术,即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或说得不显露,却又能让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所谓的“只需意会,不必言传”。

所以说,朴实无华是说话的艺术,是因为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技巧,而且也表现了对听众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信任。如果说话者不相信听众丰富的想象力,把所有意思全盘托出,这种词意浅陋、平淡无味的语言会使话语逊色,甚至使人生畏。

同类推荐
  • 人生十修

    人生十修

    本书中,星云大师鼎立推荐了佛家的十修偈语,大师就普通大众所关心的财富、教育、健康、家庭、成功等人生课题展开的的真理和智慧。书中,作者循序渐进、通俗易懂地引领读者亲炙大师真诚与慈悲的人文关怀与生命关注,而透过本书精辟而又易于为普通人接受和理解的分析,又可提供给现代人更宏观的视野以及更深层的省思。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学者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学者卷

    本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热门推荐
  • 腹黑小皇“叔”

    腹黑小皇“叔”

    一九四一年的冬季很漫长,漫长到,已经没有人去想,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偌大的收发室很安静,静到唯有发报机嘀嘀嘀作响的声音和沙沙的记录声,偶尔有人推开椅子从座位上站起,椅脚和水泥地面摩擦发出的声音便显得格外刺耳,紧接着又是一片安静,然后会有人拿着一打记录安静而又匆匆地从后面走过。“老姜,这是大老板的人。这些都是老鹰一手带出来的人,老鹰死后,这里就交给了老姜。”李阳压低了声音……
  • 一针不见血

    一针不见血

    县长失踪了,失踪得很彻底,彻底得司机和家人都不知去向。整整一周,没任何消息,县长夫人从市里赶来,哭得眼如烂桃,泼死泼活地向县委书记丁亚伯要人。丁书记也是一头雾水,县长向来中规中矩,为人办事,有板有眼,出门考察,没不打招呼的时候,这一次,咋就忽然不见了呢?和县长一块儿失踪的,还有县长的秘书,找他俩的电话打出该有一万次了,手机始终无法接听。于是,各种揣测、谣言平地而起,流窜到县城的每一个角落。一周后,秘书疲惫地回来,同时带回一个惊人的消息。县长承受不起工作压力,心理崩溃了,丢下一直陪着他的秘书和一纸辞呈,便不知去向。
  • 乱世猎人(8)

    乱世猎人(8)

    他来自山野林间,他是一个普通的猎人,但却有着一位极具传奇性的父亲!他无意名扬天下,他不爱江山只爱美人,但时势却将他造就成一段武林的神话!他无意争霸天下,但他为了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而成为乱世中最可怕的战士!他就是——蔡风!北魏末年,一位自幼与兽为伍的少年,凭着武功与智慧崛起于江湖,他虽无志于天下,却被乱世的激流一次次推向生死的边缘,从而也使他深明乱世的真谛——狩猎与被猎。
  • 养崽日常

    养崽日常

    徐思媛死了,却因为最后心愿成了一名兢兢业业的穿越者。于是,在一个又一个的世界中,她扮演者各种各样的角色。但是这个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这个称号叫做妈妈。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妈妈,未婚青年不得不一头栽进了“好妈妈养成”系统中,且一去不复返。
  • 成就内心强大的男孩

    成就内心强大的男孩

    本书简单、直接、易于阅读,从家庭环境、爱的教育、学习习惯和知识积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金钱观、磨砺、健康等诸多方面,全面而系统地讲述了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如何去教育男孩,并深入剖析具体事例,提升孩子的素质,磨砺他们的心境,让他们在对人生有一定了解的同时,逐步让内心变得强大,成为一个真正自立、自强和勇敢的小男子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是大世界主宰

    我是大世界主宰

    宇宙真空,大世界林立。夹层为盾,战士为矛,世界之间互为攻伐!世界之主的阴谋,宇宙黑暗的残酷。一切等待发现!作者Q19869178
  • 昏君

    昏君

    生活压力很大?那就来当昏君吧!找工作被白眼?那就来当昏君吧!老板剥削厉害?那就来当昏君吧!房价高买不起?那就来当昏君吧!谈女朋友没钱?那就来当昏君吧!股票一路大跌?那就来当昏君吧!老婆不让抽烟?那就来当昏君吧!我们的口号是,当皇帝,就要当一个想干啥就干啥的千古第一昏君。新书需要大家的支持,有啥票就投啥票~~
  • 篡位吧,皇夫

    篡位吧,皇夫

    《天价宝贝》:朕的后宫,被后世誉为渺风大陆一锅煮。五大国最拔尖的男人一个没跑儿,全收在朕的后宫。皇夫们很美很有才,朕很欢喜。可惜,皇夫们还很黄很暴力,朕很伤感!**片段**沈凤卓是那种看背影就忍不住想入非非,但是看到正面就忍不住反思为何会想入非非的人。“怎么是你?”本宫抚额,这种想要自插双目的感觉是什么?“殿下认识草民?”沈凤卓咧嘴一笑,脸上的麻子在烛光中熠熠生辉。本宫果断地摇头:“不认识!绝对不认识!”沈凤卓慢慢凑到本宫耳边,压低了声音道:“殿下三天前才索取了草民的唇印做定情信物,这么快就忘了?”你妹的唇印!你妹的定情信物!沈凤卓你个写艳情话本画春宫的混蛋!云流翘着二郎腿,默默地盯着朕:“陛下,你考虑得怎么样了?”朕叹了口气:“云王爷,大雍祖法在上:国在家在,无割让之地,无拱手之银,亦无外嫁之女!”云流挑眉:“是么?”朕道:“若王爷想要,请点齐兵马,战!”“哪儿用这么麻烦?”云流站起身,冲朕一笑,“不能嫁女,那本王嫁进来总行吧?”善了个哉,见过联姻的,没见过把战神派出去联姻的,北狄皇帝的脑子让后宫美人的胸给挤傻了吧?云流一脸严肃:“琉璃,就算这是事实,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呀。”杜清洄是西夷大巫的弟子,不会说话,也不会武功,温顺得跟小绵羊似的。据西夷摄政王说,他们的小皇叔只会用一点小毒。摄政王一脸我若说谎就天打雷劈的表情,朕一时不查就轻信了。结果真是不堪回首啊。小绵羊皇叔来大雍的第一天,沈凤卓病了。小绵羊皇叔来大雍的第二天,云流病了。小绵羊皇叔来大雍的第三天,朕病了。然后,只会用一点小毒的西夷小皇叔明目张胆地躺在了朕的龙床上。看着树熊一样扒在朕身上的小皇叔,无语凝噎——闷骚果然比风骚更勇猛。宋子书是南疆战败后送给朕的礼物。朕为他,放弃了南疆十五城。但就是这么个人呀……“一定是朕睁眼的方式不对!”朕用力地揉了揉眼睛,再睁开。宋子书肯定道:“陛下,您真的没有眼花。”“宋子书!”朕掀桌子,“你蔑视天威,蔑视朕!”“臣没有!”“你有!”朕看着躲在他身后的小团子,“你敢把你裤腰带上别的小拖油瓶给朕扔出去么?”宋子书摇头,无奈道:“陛下,那是臣的儿子。”“……”所以说什么来着,已婚男人,哪怕是死了老婆的已婚男人,就是麻烦啊!哪有女皇的男人带着儿子入后宫的!!宋子书你熊的!好友沼液筒子的搞笑文:
  • 夸父与小菊仙

    夸父与小菊仙

    小瓦在花园认识了一个叫小菊的女孩。花园里的时光飞速逝去,小菊正为爷爷的快速哀老而无奈。夸父一路飞奔,让花园里的时空倒流了,小菊却不见了。小瓦吹响了损,小菊在蓝菊丛中重现,原来她是蓝菊仙。人群破坏了花园的宁静,爷爷变成了一株蓝菊,小菊不得不离开了,只留下小瓦惆怅地坐在花园里,等待小菊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