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9700000008

第8章 幸福只在一念间(1)

——《论语》在生活中的妙用

生活是一杯水,可以是平平淡淡;生活是一碗浓汤,可以是酸甜苦辣,无论生活是什么,都在于你自己的调理和掌握。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这也正同于我们对幸福的追求一样,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论语》对“仁”也多有阐述。那么,在孔子的心目中,“仁者”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呢?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里面的评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非他莫属。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孔子把圣人比作山,赞叹尧“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而当他亲自登高山,又想到圣人。

山即圣人。

圣人看见山,就看到了自己的外化。自己的外化是如此美丽,因此“仁者乐山”。这是必然的。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是这个意思,水是流动不息的,即使是一潭死水,它也要上面蒸发,下面渗透,依然遵循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因此“智者乐水”就是乐他自身,体悟以一种天地证我的快感。

水性动,动者顺势,所以顺从仁;山性静,静者安定,所以安于仁。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因为“水是眼波横,山走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王现)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这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崔颜)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经与弟子遭到陈国和蔡国大夫的围攻,在野地里动弹不得,绝粮整整7天。大家又饿又疲乏,于是有人心生怨言。孔子把子路、子贡、颜回三个大弟子叫来,对他们说:“我们落到这个地步,难道是我传的仁的道理不对吗?”

子路回答:“或者我们既不算仁,也不算智,所以人们不相信我们,不肯推行我们的道理。”孔子说:“如果仁人一定被人相信,那商朝的伯夷、叔齐为什么不吃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下?如果智者的话一定被人推行,那么心有七窍的忠臣比干为什么会死在纣王手里?”

子贡接着说:“先生的道理太大了,天下容纳不了。何不降低标准,采取一些别人能够接受的道理呢?”孔子说:“君子以仁立身,秉承天命,以礼乐治天下,怎么能够与俗世同流合污呢?看来你胸中也没有什么大的志向。”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所以他又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者安于仁和智者顺从仁是由于他们气质不同,但是,无论是安于仁还是顺从仁,对仁的追求都是一致的。

不一致的是不仁者,亦即没有仁德仁心的人。由于没有仁德仁心,所以缺乏主心骨,缺乏稳定的人格,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能够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如果是处在贫困之中,不能够做到安贫乐道,做到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如果是处在安乐之中,也不能够做到久享安乐,做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一言归总,这种人因为缺乏安身立命的基础,所以必然是反复无常的小人。我们今天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什么“道”?合法之道。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仁道。

仁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础,生活的原则。

所以,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绝不能违背这个基础和原则。

用孟子的话来说,还是那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的原则。对于那些“跟着感觉走”,甚至“过把瘾就死”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了。面对激烈的竞争,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只要能达到目的,不择一切手段,还有什么仁道的原则可遵循呢?如果说有,那也是“盗亦有道”的原则——目的就是一切。

这已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选择问题了。

而仁者和智者因为有智慧,有涵养,修养达到了仁的境界,所以无论处于贫富之间还是得意失意之间,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

这就是有没有仁心之间的区别。所以,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2.岁寒才知松柏后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

古往今来,松柏的气节操守不知激励过多少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其影响至今,妇孺皆知。

所谓“疾风知劲草,国乱识忠臣”,也就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意思。通俗地说,是指一个人要在艰难困苦的时候才看得到他的品质,而平常不一定看得出来。如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平时是一个风流才子,但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却表现出令人崇敬的浩然正气,不仅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正气歌》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而且还以身殉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现代社会里,人与人的各种聚会越来越多,没完没了的宴会、酒会,没完没了的电话,没完没了的各式各样的“Party”,……你可能在参加完某一次酒会、宴会和“Party”之后觉得非常无聊,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但是,如果你总是处在这些生活之外,你肯定会觉得失落,会有一种被众人抛弃的感觉,因为众星捧月、成为人群的中心,总是现代人所梦寐以求的,而且,那种感觉也的确让你心里满意、舒服。所以,我们拥有了无数的熟人,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认识”的人。

可能,你还保留着你们在当时交换的名片,记住了对方的电话号码,并“真诚”地说“以后多联系”。可是,等到人群散了,我们各自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中去,或者又进入一种新的生活,你能和他们多联系吗?

再说了,当你在生活中遇到失意的事情,不顺心的事情,想找一个可以跟他倾诉一下衷肠的人,你会找到他吗?而他又会听你向他倾诉吗?

现代人口头上总是说着过去江湖上流传的这么几句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是,朋友有很多种,你需要哪一种朋友呢?

真正的朋友是那种当你遇到危难的时候,能够全力相助的人。这种朋友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这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贺兵兵和田力暑假里一起徒步旅游,他们都喜欢登山。有一次,当贺兵兵和田力终于攀上了山顶,站在山顶四处眺望。只见远处城市中白色的楼群在阳光下变成了一幅画;抬头仰望,蓝天白云;微风轻轻吹来,带来了诗情画意。对于终日忙碌的他俩,这真是一次难得的旅游和享受。两个人手舞足蹈,高兴得像小孩子。

悲剧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田力不小心一脚踩空,高大的身躯打了个趔趄,随即向万丈深渊滑去,周围是陡峭的山石,没有手抓的地方。短短的一瞬,贺兵兵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下意识地,一口咬住了田力的上衣,但同时他也被惯性快速地带向岩边。仓促之间,贺兵兵抱住了一棵树。

田力悬在空中,贺兵兵牙关紧咬,他们就像一幅画,定格在蓝天白云大山悬崖之间。

贺兵兵不能张口呼救,一个小时之后,过往的游客救了他们。而这时的贺兵兵,牙齿和嘴唇早被鲜血染得鲜红。事后,有人问贺兵兵怎么会只用牙齿就能咬住一个人而且能挺那么长时间?贺兵兵回答:“当时,我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松口,田力肯定会死。”

这种朋友就是能够显示自己本色的人,他没有虚假的面具,能够与你真心交往,与你同甘共苦。这种人肯定不是浅薄之徒,他们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能帮助你不断地进取、成为你终生的骄傲。

但是,现在这样的朋友实在是太少了,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朋友呢?这已经成为困惑我们现代人的一个问题。

患难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这就是岁寒才知松柏之后凋的道理。

3.不问苍天问鬼神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在《雍也》篇里,当孔子回答樊迟关于什么是明智的问题时,已主动以鬼神的问题为例说:“致力于人世间该做的事情,对鬼神报敬而远之的态度,就可以说是明智的了。”

在《先进》篇里,子路又不明智地提出这个问题,向孔子讨教怎样侍奉鬼神。所以孔子反问他说:“人都还难于侍奉好,谈什么侍奉鬼呢?”

问题是,子路就是这样一个不“明智”的人,一问不成,又生一问:“能问问死是怎么回事吗?”其实还是一个“鬼”问题,所以孔子又一个反问把他推开:“生还没弄清楚,怎么能搞得清死呢?”

那可真是问得蹊跷,答得巧妙。

其实,孔子也不完全是顾左右而言他,把子路的问题推开在一边。在孔子看来,鬼神的问题,生死的问题,都是探索宇宙奥秘、生命本质的大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也不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所能搞得清楚的。

“生死”是现代医学都还难以解说清楚的概念,至今人们也只能以“心脏停止跳动”来“描述”“死”;佛教、道家则谓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从“四大皆空”的理论看来,生与死并无明显的界线和区别;迷信的人则认为,死就是灵魂出窍,任何生灵都有不可见的灵魂和可见的躯体两部分,灵魂可以升天,可以入地,生灵可以互相转化,持此说者便相信鬼神;无神论者则认为人死如灯灭,死了就了了,什么也没有了。至于死者临终的心情、感觉如何,这是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等等手段,经过长期研究和探讨,至今还“说不清楚”的问题。既然如此,孔子又怎能向他的弟子解答得清楚呢?

但是,孔子毕竟是伟大的教育家,当他遇到学生向他提出自己难于解答的问题时,他不是简单地回答“不知道”,也不指责学生,而是绕开问题,用“未知生,焉知死”一句反问,引导学生的思想,既保护了学生探讨问题的学习积极性,又回避了解答不清楚的问题。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所以,对自己搞不清楚的问题,既不要盲从迷信,也不要简单否定,最好是抱以一种“阙疑”的态度,敬而远之。这种态度实际上是现实而理性的态度,也是最明智、最科学的态度。

解决了死亡的问题,就可以解决衰老的问题。人谁不老?

一般人都被生老病死困扰,一提到“老”字就想到“死”,以为不祥,并真切地知道自己将老、将死。无论现在是50岁、40岁,还是30岁,甚至20岁,一种对死的恐惧造成了对生的恐惧。

就这样,他们又怕生,又怕死,对“老”字避如仇敌。

但刚好是这样,他们衰老得更快,因为恐惧让人衰老。

只有旷达之人才参透生死玄机,将生命看作一个自然的过程,既不可喜,也不可悲,“这样就这样”,以没感觉换取大感觉。

古希腊智者阿那克萨哥拉听到儿子病亡的消息后,与朋友们神态自若地聊天,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悲伤?”

阿那克萨哥拉平静地说:“从我儿子生下来那天起,我就知道他终有一死。”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丧母之时饮酒自如,也是同理。

只不过中国人更性情一些,阮籍虽然在母亲死时与朋友在另一处“饮啖不辍,神色自若”,但在葬母时却“饮酒二斗”,然后大哭大号,吐血不已。这说明,他还是悲痛的。

孔子在他最心爱的弟子颜回死时长叹说:

“噫,天丧予!天丧予!”

非常悲痛。

相比之下,阿那克萨哥拉要达观些,有庄子丧妻时鼓盆而歌的风范,就差没说“死得好”。

因为爱死者,所以在他(她)死时不能过度伤悲,用把自己活得更好看作是对死者的最好安慰。

再从孔子对第一个提问的回答,我们不难看出:孔子重视“生”而忽略“死”,主张要好好对待活着的人,即厚养薄葬。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位不信鬼神的无神论者!要不,他怎么不借学生提到这类问题时,大谈其鬼神之事呢?相反,用了“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和“未知生,焉知死”两句反诘语,表明了他无神论者的坚定立场。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

将问题的关键拉回到当下来。当下应该做什么?

应该做事,应该快乐。

孔子不是把问题留待以后解决,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当下就很受用的思维方式,用以激励我们的人生,完美我们的生活。

“不知老死将至”就是“不知死之将至”。人要是修炼到了“不知死”的地步,那就真的很快乐了。

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死将至。”就是说因为快乐,所以不知道老。并非不知道老,而是因为快乐,所以无所谓老不老。其实人老了才好玩,因为老人可以放得开、很自由,如孔子所言“从心所欲”,是人生最高境界的时期。孔子晚年才成圣,他在家乡读过的晚年比早年求仕、中年执政,再后老的周游列国都要爽。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之。”又说:“君子求诸己。”都强调了“己”的重要性。“己”就是自己,自己把自己搞定了,才能搞定别人。孔子说的“已欲达而达人”就是这个意思。

4.文人心态的不平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论语·先进》

尽管孔子一再强调“富贵如浮云”,但是很多人还是难以抑制住那颗追求富贵的心态。但是,富贵可求吗?我们来听听孔子是怎么说的。孔子说:“富裕如果真是可以求得到的话,就是做那拿鞭子的苦差事,我也去干。如果求不到,那还是让我做自己喜欢的吧。”孔子的意思是说:如果真有什么行当(比如说炒股票,炒房地产,炒猫儿狗儿等)可以弄“发”的话,就是让我弃文经商下“跳蚤市场”去,我也愿意干。问题是哪能有这档子好事呢?须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啊!所以,还是让我干自己的老本行,做一个文人,研究我的诗、书、礼、乐吧。

这里的关键在于,“富而可求”只是一种虚拟,孔子压根儿就没有拿它当真。之所以这样说,正是为了强调富绝不可求得到。

但是,假如我们执意要问:富的确可求,下“跳蚤市场”或别的什么“海”就可以捞上一把,甚而至于成为大款,成为先富起来的人,孔子又会不会改变回答呢?对于我们今天面临“下海”困惑的读书人来说,选择的艰难恰好是在这里啊!

这也是当今读书人心态最为不平的一个话题了。别的不说,我们光看看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子贡的境况。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都差不多了吧,可是常常贫穷得没有办法。子贡不安本分去经商,却发了大财,猜测行情每猜每中。”

品学兼优的颜回饿肚子,住贫民窟,穷得响丁当。而不安本分的子贡却经商致富,成了款爷,手拿大哥大,信息灵通,股市行情如在掌中,一句话:发了!

同类推荐
  • 孟子与万章

    孟子与万章

    《孟子》的《万章》上下两篇,是孟子与弟子万章讨论有关古圣往哲的历史传说所存在的疑点,以及君子如何决定用舍行藏等重大问题的记载。此书是南怀瑾先生专门讲解这两篇文字的著述。本书之功,一在解惑,二在授业,三在传道。南先生以浅近的白话对文本逐段加以解释,探讨师生对话发生的背景和双方的心理,成一家之言,令众多疑难豁然而解;他以具体的实例,教人当读书、读活书、如何避免读书而愈懵懂;在讲书的同时,南先生又表达自己对于人生诸多问题的看法,传授持身立世之道,间或以佛教的故事、道理相譬喻,润物无声,化人无形。
  •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

    对于尼采,人们长期以来总是停留在“形而上学家”的认识上。当然,这个“形而上学家”是一个与“传统形而上学”有别的“新形而上学家”,或者是一个“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家。就尼采早期提出“审美形而上学”命题以及中晚期提出的“权力意志”等学说而言,这种认识并没有错误。但是,如果仅止于此,我们就会忽略尼采思想、特别是其晚期思想的高度复杂性,忽视尼采在其写作生涯最后两年中彻底反形而上学的异质性。谱系学,正是这种复杂性和异质性的体现。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孟子旁通

    孟子旁通

    全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讲在前面”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以人物和重大事件为纲,作为切入点予以介绍;第二、三部分则是以《孟子》梁惠王篇为核心,详解文字,对文字所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进行贯通式专题性地分析与讲解,使得全书内容不拘泥于《孟子》原文,使读者获得大量通识性的知识,体现了南先生独特的历史观与哲学观。
  •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马雷沙尔无神论著作选择》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以及对欧洲近代哲学和法国大革命史、法国大革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有一定文化程度,希望整束精神的读者。马雷沙尔,法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哲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投入巴贝夫阵营,也是雅各宾派党人,是《平等派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的著作以揭露专制主义,批判社会不公平现象为主,用唯物主义观点反驳上帝和教会。
热门推荐
  • 教主追夫路漫漫

    教主追夫路漫漫

    大婚前一夜新郎被杀,她暴怒,单枪匹马去报仇,结果高调阵亡。再睁眼,竟神奇重生在现代,更神奇的是还遇到了未婚夫,可未婚夫却装不认识她。这怎么行,于是强悍教主开启追夫之路,赚钱打怪玩穿越,为何还是追不到人?方到怀疑人生有木有,教主第N次说:“你真是我未婚夫,别装了!”“宝宝乖,别闹。我真不是你未婚夫。”某大佬浅笑着第N次否认。教主表示:大佬太难追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外科十法

    外科十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黑暗西游俺是齐天大圣

    黑暗西游俺是齐天大圣

    天开巨洞,女娲补天,竟然另有原因!鹰愁涧中龙女歌声回荡,如泣如诉,竟是如此!高家庄没有人,全是猪,这是为何?黑风山上天雷滚滚,山神陨落,真相究竟如何?人参果树夺天地造化,逆天改命,却是……孙悟空重生,这一个西游既然全是邪恶,便让俺一棍打破!(黑暗向西游,佛徒,追究党匆进!)
  • 特工重生之将门小竹马

    特工重生之将门小竹马

    前世的她为了报仇,和仇人同归于尽,可意外重生,从此过上小公主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能随时逗逗她可爱的家人们,意外得到芥子空间,修炼秘法,从此无人能敌,可终究还是败给了他,他把她宠上天,就是要天上的星星也要给她摘下来,只为博美人一笑。本文男强女强,宠上天际,请放心食用。
  • 斗战神之绝世三仙妖(二)

    斗战神之绝世三仙妖(二)

    随着一声暴喝,方才举止从容的羊力大仙急退。一边退时,他一边在空气中急促画着看不见的复杂符纹。随着勾画,一朵朵繁复字符模样的紫色光斑迅速向巨狼扑来的方向涌动。在紫光符纹所到之处,原本空明的空间忽然变得凝滞,本来挟着不可一世气势而来的狼妖突然觉得前方路线上好像注满水一样。原来这正是羊力大仙从三清教义“上善若水”之句中悟出的法技,以前还从来没在实战中施展,这一次却被逼得出手这一招了。
  • 我狠起来什么都吃

    我狠起来什么都吃

    为什么是我?为什么要承受这种痛苦?我努力了,勇敢了,失败了,不甘了。我放弃了,逃避了,退缩了,害怕了。没有人生来坚强,我是一个异类,我想……杀掉全部的……。
  • 狄小杰侦探社2

    狄小杰侦探社2

    他是狄仁杰的第36代孙,虽祖上门楣显赫,人生却穷困潦倒;她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忠实拥趸,虽为人聪明伶俐,生活却霉运连连。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时而横眉相对,时而相濡以沫。他们无数次患难与共,却从未享受美好;他们无数次出生入死,却从未停下脚步……他们命运的齿轮,已经紧紧咬合在一起。他们共同上演了一出史上最华丽的纸上青春悬疑单元剧!悬疑青春派,推理非主流,尽在精彩永远不断的《狄小杰侦探社》!
  • If She Saw (A Kate Wise Mystery—Book 2)

    If She Saw (A Kate Wise Mystery—Book 2)

    When a couple is found murdered and no suspects are apparent,55 year old empty nester Kate Wise,after a 30 year career with the FBI,finds herself called out of retirement(and her quiet suburban life)to come back and work for the pgsk.com's brilliant mind and unrivaled ability to enter the mind of serial killers is just too indispensable,and the FBI needs her to crack this baffling pgsk.com were two couples found murdered,50 miles apart,and in the same manner?What can they possibly have in common?The answer,Kate realizes,is urgent—as she is certain the killer is about to strike pgsk.com in the deadly game of cat and mouse that follows,Kate,entering the dark canals of the killer's twisted mind,may just find herself a moment too late.
  • 祝你长命百岁

    祝你长命百岁

    :我这前半生走得不顺利,磕磕绊绊,好容易熬到今天了,刚过了几天太平日子,又不让我安生了
  • 正邪天下(1)

    正邪天下(1)

    一段师门恩怨引出一场天下动乱。武林之争始于绝世奇人空灵子所创“天平六术”。空灵子六位逆徒横行江湖,扰起一场血腥风雨。两位神秘少年便在这风雨江湖中同时崛起,各凭绝世智谋在武林中卷起一股狂潮,心怀圣意者,却魔缘不断,而心怀邪念者,却机缘连连,更统一邪道与正道相持不下,然而,自古正邪不两立,他们终因不同的信念而决战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