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9700000009

第9章 幸福只在一念间(2)

看来,文人清贫淡泊,工资待遇低,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要说心态不平,圣人的心态就已经不平了,又何况我们这些等闲之辈呢?

是知识贬值还是社会分配不公?

可能都有一点。不过回过头来找一找自身的原因,是不是也有清高而不屑于“下海”的问题存在呢?

时下听得一种说法:一等智力做生意,二等智力搞政治,三等智力做学问。这种说法当然有偏颇欠妥的地方,但或许子贡的智力就是高于颜回也未可知啊!

这岂不使品学兼优而又循规蹈矩的颜回们太没面子了吗?

其实,问题就是出在面子上,不信,我们让颜回去“下海”经商一番,能不能像子贡那样“亿则屡中”还真是一个未知数呢。

所以,读书人要么去经商,不经商就要认命,安于自己淡泊宁静的生活方式,俯仰自如,乐在其中。

5.克己复礼,用“礼”来约束自己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子夏日:“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子张》

“克己复礼”在20世纪70年代的“批孔”运动中曾被用来作为孔子“拉历史倒车”的罪证,并由此而称孔圣人为“复辟狂”。这是历史的旧话,暂且按下不提。

要提的是,克己复礼也罢,为仁由己也罢,都是儒学修身的基本要求。也就是颜回说孔子对他“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的“约我以礼”方面。一句话,是对我们进德修业的德育要求。

“仁”是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仁义道德,可以说是儒家首先提倡的个人修为,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什么是“仁”呢?孔子说“仁者爱人”,即是说,能够以博大宽容的态度去认真对待每一个人,一视同仁,没有差别,这就是仁。孔子又说“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说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周礼》所规定的礼数,那就是礼了,仁与礼紧密相连。仁是儒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提出的与人交往时要宽容慈爱的准则,它是内在的精神;礼则是在仁的基础上订立的人与人交往的规则,它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仁,就是自己想建功立业,则先让别人建功立业;自己想兴旺发达,则先让别人兴旺发达。

礼,就是所谓无论人多人少,无论官大官小都一视同仁,不予怠慢。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常有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

所以,我们都应遵守儒家先圣的教导,在做人立事、待人接物上,终身讲求仁义。严于自律,以克己要求自己,让自己不可以骄傲轻狂,和气待人,与人为善。

儒家认为,仁和义是“立人之道”。成大事者,往往并非为个人名利欲望牵使,而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使他不得不如此。

“仁”者爱人,这是一种人文主义倾向,告诫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抱有一种同情心去体贴他人的难处,懂得关心、爱护他人。

我们应该永远诚心待人,虚心处世。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初衷,终有顺理成章的那一天。心虚而不讲客套,不挟私见,终有为大家所理解的那一天。

“克己复礼”,还要求做人要严于律己,有过必纠,控制自己的欲望,一心进取。

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事。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处磊落过人。能透过此关,寸心便异常安乐,省得多少纠葛,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圣贤之与常人对待错误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能够及时醒悟,严于律己,有错必改。这样,道德修养自然逐步上升,人际关系也融洽自然。

孔子已经反复说过:“过则勿惮改。”(《学而》)《子罕》又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都是要求我们犯了错误要勇于改正。子夏还从反面告诉我们:“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犯了错误是一定会文过饰非,不愿意承认的。这种不愿意承认的心理,我们在《卫灵公》篇的读解里已经分析过,一方面是面子问题,由于不好意思而加以掩饰,另一方面是心存侥幸,以为人家发现不了而加以掩饰。结果往往是欲盖弥彰,自欺欺人,在错误的泥坑里越陷越深,以至达到不能自拔的程度。

所以,当你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而犯了什么错误时,一定要想想自己是要做君子还是做小人。如果不做小人,那就不要文过饰非,而要勇于承认并加以改正。

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即是儒家常说的“克己之学”,是儒家修习人格精神的主要方法。

孔子说的“克己”的内容非常广泛,从治学治家到个人生活,从治政治军到处事待人,无不自察自省。

当然,这种要求是从思想认识方面来的,或者说是较为抽象而形而上的,颜回后又接着问“请问其目”所得到的回答,则是偏于实践方面的,或者说是较为具体而形而下的,这就是视、听、言、动,均须合礼。

那岂不是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约束得死死的了吗?

当然不是这样。关键是看你对“礼”作何理解。

汉代董仲舒说:“夫礼,体情而防乱者也。……非夺之情,所以安其情也。”(《春秋繁露,天道施篇》)可见,“礼”本身是情理兼顾的,只不过要求用理性调节情感欲望,使其不像脱缰野马一样失去约束罢了。

英国人波林布勒克说得好:“欲望与感情是人性的发条,理性是统驭、调节它们的制动机。”

调节的目的就是“安其情”,使情感欲望得到安适。

可惜后世儒生多半没有能够正确理解“礼”的“安其情”作用,而一味“夺之情”,结果成为《牡丹亭》中那言必称“子曰”的陈最良(陈腐最良?)式的人物——冬烘先生一个!

这当然不是圣人的初衷了!

6.君子不忧不惧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出何惧?”

——《论语·颜渊》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

在《颜渊》篇里,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不忧不惧就能做到泰然自若,心平气和。

可司马牛一听,感觉却和我们不大一样,他觉得仅仅是不忧愁不恐惧,这不是太简单了吗?你看那饭店酒馆里猜拳行令,吆五喝六的人,不都是不忧愁不恐惧吗?难道他们都是君子吗?

孔子知道司马牛没有弄清楚,所以进一步告诉他说:“不忧愁不恐惧是指自己问心无愧,心地光明安详,这可是不大容易做到的啊!”

原来如此。

所谓“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君子的不忧不惧是因为内心光明磊落,而不是单纯地忧柴米油盐,怕抢匪上门。这也就是孔子在另一个地方所说的“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吧!

仁者勇者风范,当然是君子了。

《聊斋志异》中聂小倩是一个被妖物胁迫的女鬼,以财色惑人害人,她勾引一个叫宁采臣的读书人,先用美色引诱,宁采臣不为所动,于是她又捧来一锭黄金。不料宁采臣一把抓起,把它扔出了屋外,昂然说:“这是不义之财,拿了玷污我的钱袋!”女鬼随即说这不是真金乃是罗刹鬼骨,如果拿了它,能吞食人的心肝。世上不义之财,不仁之贵的持有者,哪一个不怀“罗刹鬼骨”的恐怖?哪一个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以古人说:“心里没有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

相反,心胸狭窄,矜己傲物,装模作样,色厉内荏,貌似骄傲内心却忧惧交加,患得患失,则其永远不得安详宁静。

凡事保持泰然处之的心境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保持泰然处之的心境,就必须在小事上下功夫。比如在家里不与夫人吵,在单位不与同事闹。宁静的心使你整天无不适,一旦心不宁静就可能会被任何一件小事败坏,整天闹情绪,太不划算。

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出身名门大族。年轻时就思想敏锐深刻,举止沉着镇定,风度优雅流畅,能写一手漂亮的行书。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一起乘船在海上游玩,忽然,狂风骤起,白浪滔天,船被颠簸得东倒西歪,船上的人都吓得面无人色,紧紧地抓着船舷,动也不敢动,只有谢安面不改色,依然如故,还迎着风浪吟唱呼啸。船夫倒是个有趣的人,以为谢安在这样的风浪中行船很高兴,就继续费劲地向前划。这时狂风恶浪越来越猛,船夫却只顾划船,别人都害怕得不行了,但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要求回去,这时谢安才不紧不慢地说道:“像这样的天气,还要把船划到哪儿去玩?”船夫这才掉过头往回划。大家对谢安遇难不乱的气度非常钦佩,从此知道,将来治理国家是非谢安莫属了。

宰相之位举足轻重,凡是能够成为宰相的人,除了出众的才学之外,还要有冷静处世、周旋于众人的本事。在乱世更是如此。

东晋复杂的社会矛盾,需要具备处理复杂矛盾条件的人物,在这时,谢安正好应时而出,然而谢安并不想凭借出身、名望去猎取高官厚禄。东晋朝廷先是征召他入司徒府,接着又任命他为佐著作郎,都被谢安以有病为借口推辞了。后来,拒绝应召的谢安干脆隐居到会稽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出则游弋山水,入则吟咏属文,优游乐山林,就是不愿当官。后来,朝廷又曾多次征召,谢安仍然予以回绝。以此激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满,接连上疏指责谢安,朝廷因此作出了对谢安禁锢终身的决定。

然而谢安却不屑一顾,泰然处之,并不因为朝廷的胁迫而恐慌,照样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游乐山林之间。终于,在40岁时,他作出重大决定,应桓温召为司马,于是从咸安元年(公元371年)到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在15年中,迅速登上了辅政的地位,成为东晋一名非常有作为的宰相。

公元373年(东晋宁康元年),简文帝司马昱死,考武帝司马曜刚刚即位,早就觊觎皇位的大司马桓温,便调兵遣将,炫耀武力,想趁此机会夺取皇位。他率兵进驻到了新亭,而新亭就在京城建康的近郊,地近江滨,依山为城堡垒,是军事及交通重地。桓温大兵抵达此处,自然引起朝廷恐慌。

当时,京城内人心惶惶,而朝廷的重望所在是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二人。而王坦之本来就对桓温心存胆怯,因为他曾经阻止过桓温篡权。现在桓温带兵前来,京城朝野议论纷纷,认为桓温带兵前来,不是要废黜幼主,就是要诛戮王、谢。王坦之当然不免心惊肉跳,坐立不安。谢安则不同,听了这些议论,他神情坦然地对王坦之说:“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王坦之硬着头皮与谢安一起出城来到桓温营帐,紧张得汗流浃背,把衣衫都沾湿了,手中的朝板也拿颠倒了。谢安却从容不迫地就座,这时,王坦之等人则惊魂未定,还在浑身哆嗦。谢安在席间,说东道西,谈笑自如,所言之事,左右逢源。谢安在闲谈中还观察到壁后埋伏着武士,这时谢安也没有慌乱至极,而是神色自若地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设守在四方,明公何必在幕后埋伏士卒呢?”桓温只得尴尬地下令撤除了埋伏。由于谢安的机智和镇定,桓温始终没敢对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回了姑苏。迫在眉睫的危机,被谢安从容化解了。

著名的淝水之战更是显示出谢安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一面。

太元八年(公元383)8月,前秦皇帝苻坚亲自带领百万大军攻打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

这一回,苻坚率领百万大军进攻东晋,谢安自己坐镇建康,派弟弟谢石担任征讨大都督,谢玄担任前锋都督。

双方的力量相比是十分悬殊的,将领们都心神不安。谢玄去向谢安请示作战方略,谢安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我自有安排。”

谢玄回到家里,心里总不大踏实。隔了一天,又请他的朋友张玄去看谢安,托他向谢安探问一下。谢安一见到张玄,也不跟他谈什么军事,马上邀请他到他山里的一座别墅去。到了那里,许多名士已先到了。谢安请张玄陪他一起下围棋,还跟张玄开玩笑,说要拿这座别墅做赌注,比一个输赢。张玄是个好棋手,平常跟谢安下棋,他总是赢的。但是,这一天,张玄根本没心思下棋,勉强应付,当然输了。下完了棋,谢安又请大伙儿一起赏玩山景,整整游玩了一天,到天黑才回家。这天晚上,他把谢石、谢玄等将领,都召集到自己家里,把每个人的任务一件件、一桩桩交代得很清楚。大家看到谢安这样镇定自若,也增强了信心,高高兴兴地回到军营去了。

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府上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问他什么事?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

大敌当前,谢安仍然能和朋友从容不迫地下棋对弈。这种镇定的功夫,不是我们轻易就能学得到的。如同三国鼎立时的诸葛孔明,“胸中自有百万兵”,空城操琴,疑走魏军潮汐之众;也像粗中藏细的张翼德,当阳立马横戈,三声猛喝,惊退曹兵百万。如此气概与胆略,确非朝夕之功即可得,而是成竹在胸,运筹帷幄所使然啊!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冷静理智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心理谋略。

诸葛亮如果不在隆中隐居十载,保持心境的泰然,那么就不会有那么高的修为,当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丰功伟绩。诸葛亮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也正是“君子不忧不惧”的意思。

古往今来,许多事实莫不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能在危难之际不忧不惧的人往往能取得成功,其原因是“不忧不惧”则能于镇静中思索谋事,能够剔除因惊慌失控的心理影响而导致的对策失误。同时,“不忧不惧”可以稳定自己,威慑对手,使对方对你产生敬畏、疑虑,甚至恐惧的心理,达到在心理上压倒对手,从而使之未战先衰或不战而屈的目的。所以,遇事才会镇定自持,临事不乱,遇到各种事情都能冷静、正确地泰然处之。

齐宣王问:“与邻国打交道有什么方法吗?”

孟子说:“仁者以大事小,所以有汤事葛,周文王事昆夷。智者以小事大,就像勾践事吴王夫差。以大事小能保天下,以小事大能保其国。”

齐宣王说:“但我有缺点,我好勇逞强。”

孟子说:“希望大王不好小勇。一个人按剑怒吼‘谁敢挡我的道’,这是匹夫之勇,是小勇。一人横行于天下,此乃小勇,周武王以之为耻。武王一怒而安天下百姓,这才是大勇。大王应好大勇。”

孟子说的“大勇”,就是“不忧不惧”。“不忧不惧”,必然神勇。孟子说“唯仁者无敌于天下”,也正是此意。

简单地讲,“不忧不惧”就是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如孟子所说“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如此则天下事可为。

7.爱恨生死的糊涂账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日:“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抵以异。’”

——《论语·颜渊》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不仅是惑,简直就是不可思议,是人性中爱恨生死的一笔糊涂账。

所谓“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自在”。爱上一个人,连他(她)的打他(她)的骂都成了“亲”成了“爱”了,感到非常舒服,缺了还不行。还有人说:“爱一个人就连他(她)的缺点都要爱,这样的爱才完整才投入。”更有“爱屋及乌”的成语,说是“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爱上一个人,连他房顶上停着的乌鸦也要一并爱。所有这些,都是“爱之欲其生”,难道不正是所谓“糊涂的爱”吗?

同类推荐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收录康德于1784~1797年间(60岁至73岁)所写的论文8篇,包括康德有关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全部主要著作在内。《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的中心思想是为人类朝向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而进步的信念进行论证。在他看来,这个信念的依据在于它不是不可能的,而不在于它无论如何是会实现的。
  • 中和论道·第一辑

    中和论道·第一辑

    “道”曾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揭示终极的本体存在。《礼记·中庸》提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者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贵和尚中形成了中国儒释道文化“有容乃大”的和谐包容性格及其源远流长。在现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今天,更需研究中西文化深层交流以及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更新与转化的问题。本书便是此项探索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分专题探讨了笛卡尔、海德格尔、阿伦特哲学的核心思想;也探讨了《论语》中的人生智慧,儒家道德形而上学;并对希伯来文明中的《约伯记》、希腊文明中的《俄狄浦斯王》、屈原《天问》、《离骚》中的苦难、悲剧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本书是多位专家学者针对上述问题的演讲及师生互动问答的汇集,形式新颖,语言生动,深入浅出,是有兴趣探索中西文化、哲学、宗教比较及会通问题的读者喜闻乐见的入门书。
  • 不要赢

    不要赢

    在一切开始之前,我有一个故事要讲。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Apple的创始人,如今正风靡全球的ipod、iphone缔造者,在2009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十年美国最佳CEO”的史蒂夫·乔布斯。
  • 论语通解(二)

    论语通解(二)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论语通解(一)》一书的姊妹篇,续集,内容包括作者第十四讲至二十四将的内容。本书作者以亲和力的语言和轻松的讲座方式呈现给读者。作者通过自己对《论语》经典著作的深刻地理解和切身地体悟,结合当前读者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进行了通俗地讲解和阐释。
热门推荐
  • 热血战火之歌

    热血战火之歌

    不远的未来,网络飞快的发展虚拟游戏不在是梦想,让我们一起进入游戏,用闲暇时间体验游戏中的另一个人生。
  • 重生之腹黑毒妻

    重生之腹黑毒妻

    前世,未婚夫利用她平步青云,一世精明能干的母亲被她连累身亡。情伤后错嫁一次,丈夫夺走她的救命灵药给别的女人,让她一命呜呼,含恨九泉。重生后,她再不是当初单纯无能的兰家大小姐,看她甩渣男斗渣女兴家业当女王!前世渣男再演英雄救美好戏意图夺她芳心,情敌口口声声姐妹情深情谊无限,白莲花丈夫更要她宽容大方,且看她揭破这些虚伪小人画皮。这一世,她嗜血狠辣,绝色姿容,地狱重生,却将该下地狱之人送下去。
  • 异世界的王者大陆

    异世界的王者大陆

    王者荣耀的异世界同人文,我玩得最多的游戏了,玩了好几年了,现在退坑了来写写小说,纪念一下旧时光。
  • 一剑之冰

    一剑之冰

    为救女神,丹田破碎,人人离他而去,连自己的未婚妻也当这他的面跟别的男人在一起,唯要导师与他的父亲一直鼓励着他,女神暗中帮助他。面对众人的薄情寡义,终有一日丹田重生,斩尽所有对他负情之人。入灵,空灵,聚灵,师灵,王灵,破灵,皇灵,尊灵,圣灵,帝灵。
  • 最适合的人

    最适合的人

    米兰高校是一个贵族的学校,有着无数的有钱人,有钱就有闲,无数的无聊少年寻找着消遣的方式。有这么的一群少年,致力于派遣女生们的寂寞,打发他们的时间。这里也是女生的天堂,在这里,可以要求自己喜欢的类型的男生为自己解决问题,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一下午悠闲的时光,更重要的是可以看一看自己心中的男神。
  • 穿越之侠女闯江湖

    穿越之侠女闯江湖

    聪明如她,却偶尔也会犯糊涂,最经不起的就是别人夸她了,往往会因此变得分不清东南西北。这不,被人三言两语就给骗去做了白老鼠————坐着时光机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不说,还被人非议。唉!老天无眼哪!!
  • 系统让我当英雄

    系统让我当英雄

    一款有着英雄联盟各种英雄技能与天赋的系统选中了江凡,从此江凡踏上了拯救世界和平的道路。求收藏,求推荐。
  • 余生曼曼归途

    余生曼曼归途

    好不容易从病院逃出,裤管多了只疯包子;新家还没搬进去,却被告知死过人;还好遇上了有钱有势又善心的大佬肯收留,然而这位没几面就要娶她、花光心思撩她的总裁又是什么鬼?木连欢表示这样的人生真是酸甜苦辣咸,当然还有点……污。(1v1宠文欢脱)
  • 元始诸天

    元始诸天

    古老天人长生不死,武中圣人吼碎山河。带着一面石镜,荀少彧来到这方莽荒乱世,一步步映照诸天。从这人间苦境开始,踏上寰宇诸天之路,元始大罗诸天…… QQ群:795659741
  • 清色之夜

    清色之夜

    凌清清:“我不想学习,我讨厌做题!”妈妈:“你不学习能干嘛?!”孙君祺:“要加入吗?”白慕夜:“这是个阴谋,小心。”不爱学习的她,遇上正在做任务的他,被看穿一切的他救下,展开一场激烈的“改变”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