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6800000014

第14章 感叹人生(7)

说莫扎特是神童,他是当之无愧的。他四岁就通乐理,六岁能作曲,并能演奏钢琴。当父母为他买来一把小提琴时,从未摸过的他竟能一上手就拉出韵味来,令全家人大吃一惊。此后,他便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一发而不可收拾。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乐曲、歌剧,仅留存下来的就有626首之多。有道是有本事的人往往是不屑于权贵的人。莫扎特也一样,他的家境并不宽裕,本来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创作,而他的作品也从一开始就广受欢迎。还是在五六岁的时候,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有名的玛利亚王后,就曾把他召进维也纳的美泉宫演奏,并高兴地送给他和娜娜各一套珍贵的上等礼服。在好长一段时间里,这套服装就成了莫扎特的演出服。当时的教皇对他也相当器重,常召他去写作品或演奏。许是由于自己出身下层社会之故,莫扎特非常讨厌这些权贵们的腐糜生活和恶劣行径,偏偏不愿为他们效劳。教皇要他写宗教方面的曲目,他偏偏作些诸如山水爱情之类的给他,以至多次触怒教皇。宫廷要他服务,他更是不情愿。每次出席上层社会的活动,他都能获得一些馈赠,甚至得到一些勋章。可他不屑一顾,往往直言道,这些东西对他都无用,他最需要的是钱。是的,成年后的莫扎特,生活相当拮据,常常举债度日,辛勤创作的作品,只能用来卖钱还债,他和太太及两个儿子的生活经常处于危机之中。就是这样,他还是不愿意向权贵低头。正因为有着一颗纯洁而正直的心,他才能创作出诸如《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小夜曲》等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情感的传世佳作。而且他的作品没有消沉,没有颓废,总是那么执著地讴歌生活,追逐光明,教人振作,催人奋进。也正因为贫困潦倒,才使得他英年早逝。最为可悲的是,他究竟得的是什么病,已成千古之谜。19世纪初的欧洲,医学科学还相当落后,普遍流行着一种“放血疗法”。当时人们都相信他的血中有毒,于是给他放血。这在这个贫病交加、骨瘦如柴的人身上,无疑是雪上加霜,结果放完50毫升时,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就与世长辞了,年仅35岁!

我徜徉在小楼上,默默地注视着莫扎特的第一部音乐剧手稿、第一把小提琴、第一把钢琴……这一切是这么亲切,这么令人景仰。它似在告诉人们,艺术家的辉煌,其实饱含着辛酸,而他们的辛酸里面,又浸透了尊严。一个人格缺失的人是断难成大器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要么屈服于权贵,不拿自己的灵魂当回事儿,贪图了享受但扼杀了智慧;要么敢于同权贵抗争,宁愿用自己的灵魂来创造辉煌,失去了物质利益却得到了万古芳名。我不禁从莫扎特联想到了贝多芬、聂耳、施光南……当我们畅游在艺术家们开创的音乐海洋中尽情陶醉于那些不朽的旋律时,可否想到,他们那历经磨难的灵魂正在向我们微笑呢?

莫扎特真的穷得可怜,他死的时候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只能与几个贫民一起草草合葬,以至后来连哪根骨头是他的都分不清楚。可莫扎特又是十分幸运的,他死后五十年,妻子和好友们一起,为他选择了墓地,演奏着他临死时为自己创作的《安魂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还为他铸造了一尊铜像,至今还在萨尔茨堡的广场上深情地注视着游人。尤其是他的不朽作品,不仅成了他身后的巨大财富,更成了他奉献给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可以说,纵越几百年,横跨五大洲,哪里有音乐,哪里就有莫扎特。记得我有一次在柏林歌剧院看《费加罗的婚礼》时,观众们那如醉如痴、呼声如潮的景象,真的令我目瞪口呆。邻座一位老妇人说,她数不清看过多少次了,都能背得出来,但还是百看不厌,这伟大作品的魅力太大了。莫扎特说过:“我把欢乐铸入音乐,是为了使全世界都感受到欢乐。”他的这个心愿早已实现,全世界都深切地感受到了他恩赐的欢乐了。

走出粮食胡同时,霏霏细雨还在下个不停。此时我的心境也像被雨水刷洗过一样,愈觉清新,愈觉靓丽。放眼望去,但见雨中的街道上,到处都是莫扎特的广告,尤其是推销巧克力的,简直多如牛毛。萨尔茨堡是个旅游城市,光靠莫扎特就不知要赚到多少外汇。莫扎特九泉有知,不知作何感想。我想,这姑且作为他对故乡的一份附加贡献,他也应该引为欣慰吧?

2005年10月作于南昌三纬书屋

奥斯陆之思

当我站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赫美考伦山头上的时候,我才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地球之巅的味道。手机里仍在显示着故乡发来的天气短信,最高温度为33℃,还是热气腾腾的时候,可我在这里已把带来的毛衣毛裤全部穿上,还嫌寒气侵肌。放眼峡湾,正是仲秋时节,但见片片红叶夹杂在满山绿色之中,把风景打扮得斑斓多彩。高高的阔叶林里,早已洒下层层落叶,犹如给大地铺上了精美的地毯。顺着起伏的山势,无数尖顶的小型建筑穿插在丛林之间,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壮丽油画,真的美不胜收。

奥斯陆,挪威语的意思是“上帝的山谷”。这里东、西和北面都是山峦,唯有南面是海,因此整个城市都是坐北朝南,当阳避风,从风水学上来说,是一绝佳的宝地,难怪挪威人要把它说成是上帝赠予他们的山谷了。来到这里,我们果然都感到非常的舒坦,城市的管理者也很用心,把每个角落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洁净优美。

奥斯陆的历史并不漫长,在约一千年以前,这里就形成了集镇,可在三百年前,一场大火把集镇烧了个精光,以致现今这里找不到超过三百年的古建筑,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然而当地的人们并不沮丧,当时统治这里的丹麦国王克里斯托弗四世在视察完废墟后,用手一指脚下说,我们一定要在这里建起一座新城!于是新的奥斯陆便拔地而起,从此不断地伸展开她美丽诱人的身姿。

年轻的城市,其文化底蕴却异常厚实。不仅有着独特的海盗船博物馆,有号称“永远打不倒”的阿克斯胡斯古城堡,还有闻名于世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地—奥斯陆大学,有易卜生博物馆和易卜生学院,两年一度的易卜生戏剧节使国家剧院成为重要的文化剧场。奥斯陆最著名的东西是油画和雕塑。走街串巷,你会发现,这里到处都有雕像,有铜的、铁的、石的,多为人物造型,所以这里又被叫做“雕塑之城”。油画则无处不在,光国家油画长廊中,就展示了毕加索等许多欧洲著名画家的作品。北欧最负盛名的表现主义美术大师爱德华·蒙克,就生长在奥斯陆,他的著名的油画《尖叫》,就陈列在蒙克美术馆内,有如朦胧的呼号与哀鸣,孜孜不倦地表达着人类最基本的感情世界。

然而奥斯陆最令我震撼的却并不是上述这些,而是一座公园—维尔兰雕塑公园。

维尔兰公园坐落在奥斯陆的南面,与北海相邻。这是一个世界最大的由个人创建的雕塑艺术集合地。创建者古斯塔夫·维尔兰用了四十年的时间,穷其毕生心血,倾力打造而成。维尔兰是个木匠的儿子,从小就很有智慧和志气,他曾说,只要给我一片绿地,我就会让它闻名于世!当时的挪威政府果真拨给了他30公顷土地,从此,他率领追随者们,在这块地上构思出一个奇特的主题,展现着惊人的雕塑艺术。他以“人生”为主题,以人的喜怒哀乐各种形态为表现手法,精雕细刻出铸铁、青铜和花岗岩三种材料多达650尊人体塑像,把男女老幼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的各种形态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看了令人叫绝。

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维尔兰本人的石雕,他一手握铁锤,一手握钢錾,脸上露出坚毅自信的神态。公园的第一节是一个长廊,石板铺就的通道,两旁是青铜铸就的雕像,约30余组,名曰“人生之途”。表现的是人从出生到老的生活过程,多为躁动母腹出生成长的一些细节。其中以一个男童为不满父母而气愤喊叫的形象最为生动,据说这是整个公园雕像中刻画最好的一个。长廊之后,是第二部分,为一圆形广场,广场正中为“人生之盘”,六个壮汉托起一只圆盘,圆盘中涌出的清水,形成一道瀑布,沿周围一泻而下。表明人既然来到世上,就须承担社会责任,不能稍有懈怠。圆盘的外围是一组铸铁雕塑,名为“人生之树”,每组人的形态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节,吃喝拉撒,耕作情爱,无所不有,且都安排在一棵棵树下,颇有意境。最有趣的是在一组雕塑中表现人之将死的状况:垂死之人不愿离开这个世界,紧紧地抱住树干放声大哭,但都是枉然,到了该死的时候就得死去,谁也改变不了。“人生之树”的底座上,还刻有一圈石雕,也是描绘人生各态的,极为精致。广场外围的地上,是一些用不同色彩石块铺就的线条图案,这又是维尔兰的巧妙设计。据说这个图案其实是一圈弯道,共有500多弯20公里长,表示人生之旅必然多曲折,因此这个图案又称为“人生之弯”。公园的第三部分即“人生之柱”,是公园景观的高潮。登上十余级台阶,便是一个高台,台的周边又是几十组石雕人像,也是表达人生百态的。正中为一根花岗岩石柱,号为“人生之柱”,石柱高14米,重270吨,为一根完整石条。从上到下雕刻着121个人物,都是背朝外面朝里,交叉重叠,纠缠扭曲,一个个呈向上滚攀之状,粗看上去有点恶心,细细品味起来却又发人深省。人呀,总是用着毕生的力气,想攀上心目中的高峰,就在这样艰难的攀爬中耗尽生命,进入虚无。当我惊讶地观察着这群勇者之时,却发现在石柱顶上,一只鸽子正停在那里歇息,它那细细的脚爪,正好踩住了爬在最前边的人头。我在心里发笑,想人真的不如鸟儿活得自在呢!这组雕塑设想独特,刻画深奥,做工也很精巧,据说在维尔兰的指导下,三个石匠整整花了14年时间才完成。

看完这许多雕像,我的思绪一直不能平静。据说维尔兰在打造这个公园时,有两个想法,一个是所有人物一律不穿衣服,全为裸体。他认为人生来平等,只有裸体才能体现平等,一穿上衣服就分出高低了,这极不公平。另一个就是所有雕塑只表达形体状态,不刻一个文字。他说他不能把他的观点强加给后人,他要让参观者启用自己的思想,去诠释人生,体味世态。我于是对维尔兰的敬佩便又从雕塑美术本身上找到了新的境界。是的,维尔兰在构思这一幅巨大的人生旅途主题时,究竟想的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这些画面时,人们都在作何感想。是津津乐道于雕像身上裸露的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还是仔细欣赏着众多人物的绝妙神态?应该说这些都属正常,精美艺术的刻画确实叫人叹为观止。但我对着一组组雕刻,却有着不同的思考。我发现那些人物的表情,是那么泾渭分明,但凡是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抚的事时,人们是那样的愉悦开心,而凡是有人在做妨碍他人、损害他人的事时,旁人便充分表露了愤怒忧伤的感情。正因为此,这些雕塑中,绝大多数都是展示人与人之间关爱和谐的一面,极少展现损人利己、你争我夺的一面。这应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更是作者的一种期盼,一种寄托。人,生老病死无可抗拒,人生在世,几十年光阴转瞬即逝,本应和睦相处,互相帮扶,可人类却很少想到这些,总是争斗不断,互相残杀,巧取豪夺,自损环境,真真叫人不得其解。于是作者呼吁:爱吧,为爱而生,才是真正的幸福,丢弃爱,创造恨,是人生之痛、人生之耻啊!

这呼声不知有多少人听见,反正我是听见了,好像西方世界很多人也听见了。你看,西方文化中,最基本的不就是原罪说吗?教义中把人视为生来有罪,要终生做好事赎罪,因此时时处处与人为善,珍惜每个爱的表示。而东方文化中,却把人视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把不良行为视为他人所有,以敌视的心态待人。走在街上,你若对陌生的西方女人微笑,她准会报以微笑,你夸她长得漂亮,她就会谢谢你。而若对东方女人如此,她一准会惊恐万分,甚或骂你流氓,叫你无地自容。所以在西方,人与人总是微笑、友好的;而在东方,不认识的人见面总像仇人似的,不敢看也不想去看别人,闲事莫管,无事早归。这只是可为事例的表象之一,深藏在骨子里面的是什么,就颇耐人寻味了。

公园的最后,还有一个“生命之环”,青铜雕塑,六个男女头脚相接,形成一个圆圈,活像个句号。我把它理解为人生的循环往复,生死相连。站在这个句号前,回首望去,人生之柱上的人是那样在痛苦地挣扎,众多的组雕群像似乎都在茫然地玩耍,不知死之将至矣!咳,人生就是一个循回,参透了也就自然心宽体轻了,何苦自寻烦恼,与自己过不去呢?

我问再往前是何所在,有两人遥指,再往前就是奥市的坟地了。果然,打眼一望,前头山洼处,墓碑林立,景象迥然。

我若有所思,不知这一路连接起来,究竟是必然还是巧合?

于是叹了口气,索性朝前快步走去!

2007年10月4日作于挪威奥斯陆

同类推荐
  • 芳菲令

    芳菲令

    上午十一点过,天终于放晴。连日来淫雨霏霏,淋得人快生豆芽了。除了夏天外,我是喜欢太阳的,阳光是我的兴奋剂,比摇头丸管用。当然我没吃过摇头丸,猜的。路过那株财大气粗的老榆树时,忍不住放下脚步故意站了一会。他背着那么多贯钱,一长串一长串,枝枝丫丫间挂得满当当的,沉重得似要撑不住。风一过,榆钱叮叮倾倾落了一身。
  • 无限江山,一晌贪欢:词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无限江山,一晌贪欢:词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本书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李煜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 展开李煜悲情的传奇人生。
  • 千秋骚坛

    千秋骚坛

    骚坛有自己的原则,只发展屈原故里本土的诗人,而且是农民诗人。一个农民诗社在全国产生了影响,这是乐平里这个小山村值得骄傲的,也是屈原故里的农民引以为自豪的。骚坛还在不断发展,会员已达五十多人,也已有了正规印刷的会刊:《骚坛》。《骚坛》定时编印,荟萃诗人佳作。诗社风生墨客盛,骚坛花绽众人浇。骚坛只有扎根屈子故里这片诗的沃土,吮吸民间养料,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扶持,骚坛的花朵就会永开不败。
  • 友情·无言的温暖

    友情·无言的温暖

    没有人能说清楚,友情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或者我们可以从它的一些特质上来说明,比如它是那种只有付出关爱,付出真诚才能得到的东西;它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收获。它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可以让你在失落的时候变得高兴起来,可以让你走出苦海,去迎接新的人生。它就像一种你无法说出,又可以感到快乐无比的东西。《
  • 阿里郎

    阿里郎

    四十年前,李廷赫和我是太原三中高中部的同学。他读高二,比我矮一年。因为文化革命,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熏学生们停课“造反”,我们混得很熟,成了好朋友。朋友情谊好到什么程度?李廷赫在许多场合讲,他一辈子吃过的最好的面,是张石山的刀切面;火炉子不旺,张石山“薪椽为炊”,能把筷子扔进炉膛。我对李廷赫的家世渐渐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开始,我知道了他是一个朝鲜族。同学之间开玩笑,叫他小朝鲜;有时候,也免不了说他是一根“高丽棒子”。直到现在,李廷赫酒后张狂,起而豪歌劲舞,我会调侃“这家伙的棒子气又来了”!
热门推荐
  • 殊回同归

    殊回同归

    她,曾经的京城第一美人;现在的杀手易妩。他,纨固世子爷,对她一见钟情,非她不娶……
  • 失聪宣判

    失聪宣判

    这是学院派小说代表作家戴维·洛奇的第14本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德斯蒙德·贝茨仍然是一位学者——某大学语言学教授。然而不同的是,这位教授不幸患上"高频性耳聋",不得不提前退休,赋闲在家。与此同时,他的妻子却因为整形和事业上的成功而面貌一新。失明是悲剧,失聪却是喜剧。失聪的贝茨教授及其家人,研究"自杀遗书"的美国女研究生,以及贝茨教授每月探视一次的性格孤僻顽固的老父亲,一起出演了这出生活轻喜剧。实际上,失聪只是故事的切入点,对衰老与死亡的感悟,才是这本小说的主旨。
  • 天心鉴:玉连城

    天心鉴:玉连城

    绚丽的道法,激烈的争斗,诡异的事件,缠绵的爱情……晴空的最新武侠力作倾情奉献。玉连城有湖水一样深邃神秘的眼睛,盈盈着天空的蓝色。秀曼的乌发像一匹流云,微一转顾就是一道惊艳的迷光。可为什么她的眼中总是闪动着阴郁的火焰,似乎渴望着什么可怕的东西?她的爱,一直在一万年前的最初。
  • 三月薄凉

    三月薄凉

    她,云瑶一个被家族完美打造的联姻19岁女孩。会中国舞,芭蕾舞,古筝,插花等,都是大师级别。他,穆倾尘一个电竞男神,在队里担打野.队长,全国赛亚军,打不好就要回家继承家族企业的20岁男孩。她从学校出来发誓要逃离家族的控制做回自己。可那有这么容易,在落魄的时候遇到他...小奶狗?女强人
  • 与阿拉德同行

    与阿拉德同行

    地下城与勇士VR网游版上线,勇士何不归来?“骗了我爸这么多年还想来骗我?呸,辣鸡游戏,费我钱财,耗我青春,打死我我也不……”“艹,狗团长还在哔哔什么,还开不开团了?”“主C莫慌!你先在此地不要动,容我再去骗个奶过来!”
  •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大学》将人的修身作为核心基础强调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治国平天下就应该以德为本。《中庸》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典籍,儒学,特别是理学,许多概念、命题出自《中庸》,《中庸》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将《大学》《中庸》整合编撰成了一本书《大学·中庸》,里面包含了很多先圣哲人的价值反思和体验,由此也向当代读者展示了他们卓越的思想表述才能,有着很好的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本书内容有四部分组成:原文、注释、译文、读解。注释简要明了,读解到位,对读者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 那日与你

    那日与你

    他最后悔的事,是满怀愧意地发现了:“我曾以为我能够接受一切,却发现是一切先接受了我……”
  • 契魔驭主

    契魔驭主

    身向黑暗,心向光明,魔种危险,使用需谨慎
  • 龙魂武皇

    龙魂武皇

    武之一途,修炼到极致能撼动山河,窥破阴阳,与天地同寿!这是一个自天龙国走出的少年,去寻找圣人长生之道的故事……
  • 罪与囚(中国好小说)

    罪与囚(中国好小说)

    杀死同班同学的凶手易清,曾经揭发交通肇事的父亲。当他把刀子刺向同学后,他的父亲发出了“好孩子是一把双刃剑”的绝望感叹!他的父亲说:“这么多年来,我们天天在夸奖他,赞美她,表扬他,他每时每刻都在接受这样的刺激,时间一长,就像被洗了脑一样,他脑子里只剩下那些好的细胞,坏的一个也没有了,所以他才会忍无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