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6800000015

第15章 感悟社会(1)

江西读绿

久居江西,常因这里经济相对落后、发展速度比不上兄弟省份而自卑,宏观上除了老祖宗留下的“革命老区”这块金字招牌外,还真说不出哪些好来。直到有一次,陪同一位北方朋友参观庐山、井冈山等地,纵横江西南北,辗转数千里,朋友感慨系之,说没想到江西的植被这么好,车行赣地,如入山水画中。他曾多次出国考察,竟然脱口发出了“西方发达国家不过如此”的感叹来,倒令我惊异不已。细思之,恐怕这就叫“不识江西真面目,只缘身在此省中”吧?

我这才开始审视起江西的“绿”来。

江西的绿,绿得内向。你看这许多年来,新闻媒体上极少出现轰轰烈烈宣传江西改善生态环境的业绩,那成千上万红色的、褐色的山包,便在默默无闻之中披上了绿装。据说通过卫星遥感测定,目前江西的植被已高达59.7%,超过福建、广东,居全国首位!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山万水披绿装,江西已成为地地道道绿的海洋。

然而,这“绿”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以前的江西,也同其他地方一样,曾有过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历史。那时虽也年年号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可实际上无处不在破坏植被,摧残林木。记得少时,我那地处深山的老家,满山遍野已无杂树灌木可砍,只因地方禁令说不准砍松树,但可以砍树枝,于是几棵可怜的小松树也都成了一支支“毛笔”,树枝几乎被砍光,只留下树梢儿苟延残喘,山便也成了“秃子山”。最可怕的是冬天一到,总有一两场大雪,大雪过后,人们借捡那压断的松树为由,蜂拥上山,连捡带砍,甚至连根挖掘,一担担柴火挑进了村庄,山便一次次地惨遭掠夺。待到春夏雨季来时,人们哀叹猛虎般的山洪冲毁了庄稼,冲灭了生活的希望,但却悟不出这便是大自然的无情报复,柴还得烧,树还得砍。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江西老表猛然醒悟了。他们发现,“穷”是与“荒”连在一起的,不治荒山,难拔穷根。于是,上自省委省政府,下至乡村干部,形成了一个共识:要在山上再造一个江西!一场轰轰烈烈的持久的造林绿化攻坚战,在赣江两岸、鄱阳湖周围打响了。一方面,他们实行强制性的封山禁伐,有些地方的林管人员不再是巡山,而是入户,发现哪家有柴火,就给予严惩重罚,决不留情。另一方面,又积极为群众解决燃料问题,采取多种办法,动员群众以烧煤、烧气、烧沼取代烧柴,这样的“堵”“疏”结合,带来了令人惊羡的结果。难能可贵的是,十多年来,江西班子换了几届,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始终不改,全省上下,播绿、护绿的感人事迹层出不穷。

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这绵延五百里的群峰,曾经孕育了伟大的中国革命。如今,当来自国内外的每年数十万的游客惊叹这里确是“历史红、山林好”时,谁也难以想到,70年代以前,这里还是以灌木林为主的准荒山。为把革命圣地打扮得靓丽多姿,江西省动用了足够的资金和力量,两次实施大规模飞播造林,二十年后,这里才是如此山深林密,留住了一千多种动物在此栖息,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山”。在井冈山的“四大怪”中,有一怪就叫“满山的竹子没脑袋”,就是井冈山人为保竹护林创造出来的。为了不让大雪压断竹子,一到秋后,他们便漫山遍野地把竹梢砍下来,让竹子安全过冬,方圆几百里,光这一项工作就得付出多少艰辛啊!

当你乘车走上316国道,进入抚州地界时,便会感受到一泻百里的两边丘陵上,那森林景观的非凡气势。这林子与一位地区领导的名字是分不开的,了解内情的人经过这里,都会慨叹当年他那下定决心种草造林的远见卓识。如今,那位领导已逾花甲,正陶醉在青山绿水之间,摄下一本本花鸟影集呢。

在革命老区莲花县,有一位甘祖昌式的老红军,名叫陈春林,将军官至南疆军区副政委,却毅然解甲归田,回到老家当起了农民。几十年中,在他的一把铁锄下,硬是造出了一片上千亩的树林,如今,树木成材了,将军也驾鹤西归了,而在那片林子的边上,竖起了一块永恒的石碑,碑上刻着三个光彩照人的大字—红军林!

绿色是至善至美的象征,是希望和憧憬的基调。有了绿色,天空才会尽显活力,大地才会勃发生机,社会才会欣欣向荣,生命才会繁衍不息。

绿色把美好带给了江西,绿色也给江西提供了不尽的发展机遇。

环保专家曾在江西进行了一次空气质量测算,在一般的大中城市闹市区,每立方米的空气中,负离子的含量仅为100左右,而在井冈山茨坪,则高达63000,离南昌仅60公里的靖安县有个叫“三爪仑”的地方,那里的负离子含量已接近70000。如今在大中城市,除了酒吧、茶馆之外,不是又兴起了“氧吧”么?假如你到了江西,就恍如进入了天然的大氧吧,这里的很多很多地方,都能免费提供足够的氧量,为你清心利肺,洁肤洗尘。据说在三爪仑住宿时,睡得就特别香、特别深,成为举世无双的“梦乡旅游胜地”。

是的,绿色的确为江西的旅游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若说江西旅游,可以归纳为“一点三线”,即以江西首府南昌为中心点,沿吉安、井冈山到赣南的兴国、瑞金等,为“红线”,以革命圣地为特征;沿龙虎山、龟峰、三清山到婺源等,为“绿线”,以道家卜居的奇山秀水为特征;沿九江、星子到庐山、石钟山等,为“蓝线”,以历史文化古迹为特征。可以说,不论你到哪里,都会因秀丽的青山绿水而赏心悦目,乐不思蜀。而且因为绿色,还引来了许多珍稀动植物,形成了新的景观,比如井冈的十里杜鹃,庐山的植物园,还有广昌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

再从经济角度看,绿色本身就是财富的创造者。俗话说“靠山吃山”,“吃”的当然不是“山”,而是山上的“物”,只有播了绿,才会收到果实。赣中一带的丘陵上,种的多是湿地松,十多年前栽下的小苗,如今已是碗口粗细的秀木了。在这些林子里,你会发现,每棵树的腰杆上,都划了一道口子,吊上一个瓶子,那是在提取松脂,可加工为工业用的产品,远销海内外。其实,江西的山林有很多是果林,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比如赣西北的猕猴桃、板栗,赣南的脐橙,赣中的柑橘等,都是自成体系的产业、当地经济的支柱。在九江的武宁,还于前几年实行了山水开发,直接拍卖山水生财,引来了众多的中外开发商,前景看好。

总之,江西的实践又一次证明,人类生存有赖于绿色,谁拥有绿色,谁就拥有生存空间;谁拒绝绿色,谁就是拒绝生存!

解读江西的绿色,你会发现,这里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风水宝地。她就像一个待字闺中的窈窕淑女,专候有识之士匹配,她又像一套高档次的文房四宝,只待高手大师写意挥毫。不是吗?江西素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粤闽两地的投资已经趋于饱和,投资者的眼光已经转向内地。而从投资回报率上考虑,江西距离最近,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具备,加上有如此难得的生态环境,自然成了众多投资者的首选目标,试想谁愿意舍近而求远、弃青山绿水而奔荒漠孤烟呢?

绿,给江西带来了无限希望,也给江西人留下了深层的思考!

2001年3月作于南昌

咆哮的大渡河

西出成都,车行百十里,便有一种苍凉气息扑面袭来。首先遇见的是矗立在雅安县界公路边的那组“茶马古道”群雕,黑铜色的人马,一瞧便有“壮行”的浓浓味儿。紧接着便是翻越二郎山。“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冈”,这便是解放初修建举世闻名的川藏公路时传唱的歌谣。二郎山是进藏途中的第一道险阻,它高三千多米,集峻峭险奇于一身。盘山公路弯弯绕绕,攀崖过涧,好不吓人。二郎山的特点在于它的明显分界,山的东面是一片绿色,郁郁葱葱,且常常是云遮雾罩,细雨霏霏。一过山口,西面已是甘孜藏区,又是另一重天地。满山只见石头不见树木,一派荒凉,气候也变得干燥起来。这时候,我才猛然忆起古时诸葛亮老先生的那句“五月入泸,深入不毛”之语,原来这“不毛”确无夸张之意。

二郎山的脚下,便是大渡河。

早在山腰处,便已闻得河水的声音,那声音是如此之大,奔腾咆哮,声震长空,似有千军万马呼啸而来,又如雷霆万钧从天而降,教英雄闻之豪情顿起,令鼠辈听来魂飞魄散!

这是一条何等壮阔的河流啊!它发源于雪域高原,越青藏,穿西川,蜿蜒千余公里,劈开万重高山。较高的落差,使河水喘急,哗然有声,最大流量达每秒10800立方米;折阻的山涧,又使它如雄狮发愤,咆哮怒吼,引得惊涛拍岸,卷雪千堆。它从亘古洪荒走来,消融冰雪,流入长江,惠泽祖国万里山川,养育华夏数亿儿郎。

站在大渡河边,你不由得不肃然起敬,不能不把酒临风,沸腾热血,大发“我谓昆仑”之慨!

站在大渡河边,我读了几十年的红军长征故事,也才有了个真切的感性认识:红军当年走的道路,是何等偏远,何等艰难,何等险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支血肉之躯组成的队伍,能够跨越这不可逾越的障碍,从国民党军队铁桶似的堵截中杀出重围?

带着疑问,我造访了地处大渡河中游的安顺场。

安顺场,原名紫打地,距石棉县城十公里,三面临山,一面临水,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世纪和20世纪两次重大历史事件,使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小小场镇闻名遐迩、蜚声中外。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在这里遭到灭顶之灾,全军覆没,留下的是悲哀的史料;而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却击破了蒋介石要让我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创造了强渡大渡河的奇迹,于是这里便成为“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这一败一胜,固然划出了石达开与红军的本质区别,特别是展现了红军英勇顽强、敢打硬拼的英雄气概,凸显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长征精神,昭示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然而,内中是否有其更深刻、更复杂的含意呢?我问这奔腾不息的河水,问河边那刺破苍穹的山峰,终于得到了一些沉重的感悟。

与抢渡成败直接相关的有两种传说。一说是石达开当年在安顺场被困了一个来月,无法渡河。本来其间有一个极好的机会,然而当时正值石达开生了一个儿子,他要大摆宴席,庆祝三天,结果错失最佳时机,三天过后河水猛涨,把他的全军,当然也包括他那刚满三朝的儿子一并葬送在渡口。另一说是当年红军火急赶往安顺场时,本来国民党守军要将渡口和渡船付之一炬的,但因其部队将领在这里还有很多家产,舍不得抛弃,结果给红军留下了抢渡的船只。至今在安顺场的渡口,还特地塑造了一只渡船模型。瞧那高昂的船头,不既是对红军勇士的赞叹,又是对敌军贪婪成性的嘲讽吗?

粗一想来,这简直是两个笑话。在生死危急关头,一个是为小儿庆典,一个是为保个人家资,竟置国计军机于不顾,终致丢了河山,也掉了脑袋,不是不可想象么?再往深处思索,却又不以为奇了。翻开历史,读到太平天国,谁不扼腕痛惜?革命初期,天国领袖们保持着良好本色,律人先自律,责己甚于责人,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革命的节节胜利。但是,进了南京,立了国号,他们却开始追求享乐,并恶性膨胀,迅速走向腐败堕落。据说洪秀全吃饭要用24只金碗,后妃多达88人,还在宫中设女官3020人,以至江南一带,“所有少妇闺女俱备天王选用”。洪秀全如此,其他诸王也不例外。很快,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便斗志衰退,矛盾数起,导致无数将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大好革命形势付之东流。石达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逼到大渡河边的。面对强悍的湘帅曾国藩,自己又不求进取,不思如何力挽狂澜,而是贪欢恋犊,在刀口上寻乐,正如俗话所嘲:“跳蚤进了尿壶,不知道在落难,反以为在游湖”,岂有不败之理?

真是无独有偶。72年之后,又是在大渡河边,演绎的又是相似的历史一幕,只不过角色刚好相反,当年是攻方的失误致败,这回是守方的窝囊招祸。面对红军的到来,四川军阀暴露的贪婪腐败本色,不正是国民党蒋匪军的真实写照吗?那时的中国,官僚腐败,政客横行,军阀割据,明统暗分,可说是无民不刮,无财不贪,无欲不纵,无恶不作!要不是那时我们党和红军受“左”倾机会主义所害,加上来了个李德瞎指挥,“崽卖爷田不心疼”,恐怕早在中央苏区就能一举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拿下江山政权也未可知!就是在红军被迫长征的时候,不是还有个广东军阀陈济棠暗中网开一面吗?所以说,安顺场的守军为一己之小利,给红军留下了一只改写历史的渡船,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样说来,石达开也罢,国民党守军也罢,他们的失败,固然有诸多因素起作用,但至关紧要的,恐怕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叫“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任何失败,归根到底,都不是被敌手击倒,而是自取灭亡,自己把自己埋葬。时至今日,作为享受胜利果实的我们,站在大渡河边,凭吊当年的战场,从这个侧面想想问题,读读历史,应是大有裨益的。

溯河而上,闪过座座险峻山峰,便到了泸定桥。泸定桥真是座险桥,至今那粗粗的几根铁索上,虽已横竖铺就了齐整的木块,但走在上面仍颤颤巍巍。我的一位同行者就因稍有疏忽,一脚踩空被木板刮伤,痛得直打哆嗦。在桥上看下去,大渡河水打着旋涡,闪着浪沫,滚滚奔流。倘从桥上掉下去,绝对是瞬间冲走踪迹难觅。桥头设有高大门楼,上有乾隆皇帝手书“泸定桥”三字,刚劲雄浑,足以把气势镇住。倒是不知何方高手拟就的那副对联,把个急险处描得诗意盎然。联曰:

上下影摇波底月,

往来人渡镜中梯。

我小心翼翼地过了桥,登上西边的观音阁,居高望去,东边的桥头堡是那么紧锁,那么坚固。想当年堆上沙包,筑起工事,只需一挺机枪,桥上就插翅难飞,更何况当时早已抽去木板,仅剩九根光滑的铁索!我们的22位勇士竟几乎全部攀爬过了桥,夺得了桥头阵地,真是不可思议。在我们的感慨中,又有人说,当时红军勇敢无敌是一个方面,但据说我们的地下党也建了一功:在头天夜里带了一位美女,一袋现洋,买通了守桥的营长。营长才答应枪口抬高一寸。这当然是坊间的传闻,但我想也说得通,需知红军乃虎狼之师,只要你略有喘息,便能风卷残云,险中取胜。倘所传属实(按国民党军队当时的腐败之风来推断,此传可信性甚大),那么我们又是从其薄弱处杀了一刀,令其自取灭亡。斗争对手的这一步棋,乃惯用之棋,但凡高手都不会放弃,过去用,现在用,将来必将继续沿用。

离开泸定时,已是正午时分。车行很远了,大渡河的咆哮声还在耳际回响。其声时高时低,时促时缓,似叹、似嘱、似怒、似诉。我想,大渡河来自三江源头,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河。母亲如此经年历月不厌其烦地呼喊,她是要告诉她的子孙们什么呢?

同类推荐
  •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多少年过去,我也曾几次和人讲起。可是没人会相信它的真实性。甚至包括我自己。那不是梦。在那之前和之后,我都未曾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匹马的眼睛。而它从书架上移开眼神来看我的时候,我忘不了那双眼睛。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我虽然早已过了要牵强附会才能了解自我的年龄,也不再有拼命幻想的激情,可是每当我在一排排的书架前难以自持地激动的时候,我知道,我属于这片天地。《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讲述了作者的记忆故事。
  • 幸存者

    幸存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废墟之下长达76小时。他说他是幸运的,可以活下来,可以用写作抚慰受创的心灵,可是,那些失去健康、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忍受着更加巨大的伤痛,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于是,他写下了这些文字,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记忆。用血写就的实录以命换来的 真情;献给所有地震遇难者与幸存者的宝贵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思,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曹卫东学术文集)

    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曹卫东学术文集)

    中德思想文化彼此靠近的摆渡人曹卫东学术散文自选集。追溯法兰克福学派的沿革史,绘就德国现代社会批判理论的思维图景。在《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中,以“现代性”为范畴,作者探讨了我国文艺学学科及文化领导权应如何重建,大学精神和大学学术评价制度应如何建构等问题,以及在朝向现代性的过程中,欧洲社会面对的群体自我认同、法律及文化教育制度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些话题之外,作者还整理收集了自己近几年代表性的阅读札记、时事评论及文艺评论。
  • 诗无邪

    诗无邪

    “诗三百,诗无邪”,《诗经》,一部国学经典,数千年来诵读至今,各种研究和解读亦汗牛充栋。《诗无邪:<诗经>鉴赏、评析与考证》系傅斯年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任中山大学教授时,讲授《诗经》的讲义。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功底,提出许多新的《诗经》研究方法、理念和观点,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诗经》的经典之作。
  • 俄罗斯套娃

    俄罗斯套娃

    涂森林说,这一次机会难得,肩负重任。俄罗斯有没有老鼠?有没有蛀虫?俄罗斯老鼠对档案的危害大,还是蛀虫危害大?人家怎样灭鼠杀虫,还有防火除蟑螂?都需要调研,加以辩证分析,作为本省、本市搞好档案工作的借鉴。所以不要以为这是公款旅游,别眼红。柯德海笑,说算了吧老涂,别说酸话。涂森林也笑,说你老兄一大秘,机会多,成天跟领导在大洋上空飞来飞去,欧美南非澳大利亚,说起来跟咱们到对门中山公园遛弯差不多。不像我们档案馆里天天看的不是飞机,是蟑螂展翅飞翔。
热门推荐
  • 天命少女为何自闭

    天命少女为何自闭

    论穿到奉自己为祖宗的豪门怎么破?穿到豪门不可怕,竟然还是豪门处处遭人陷害的小养女???下川挠秃头也想不明白,一个小小的养女,背后有大大的来头!她探古墓,收小弟,还有黑猫为伴!穿到王府当别人家的小妾?不不不你想多了,我来这里就是为了当大佬的!更何况下川本就是大佬。(文内涉及多个位面,非快穿,作者三观超正,内容包你满意,爽文,速入坑!)
  • 特工异能狂妃

    特工异能狂妃

    沧澜大陆以武为尊,云挽歌是人人皆知的废材,被自己的庶姐陷害致死,怀有异能的云婉儿得以重生。别人说她是废材?呵!那就看她如何手握神器亮瞎那些人的钛合金眼,紫阶满星扭转乾坤。废材逆袭文,欢迎入坑。
  • 快看那小子要逆袭

    快看那小子要逆袭

    这是一个平凡的穷屌丝逆袭之路,穷是原罪,小子孙莫作为一名资深的咸鱼,作为一个绝世的舔狗,看他如何咸鱼翻身还是咸鱼,舔狗舔到最后是不是一无所有!
  • 大唐悬疑录1:兰亭序密码

    大唐悬疑录1:兰亭序密码

    《兰亭序》诞生二百余年籍籍无名,直到唐太宗亲手伪造,血腥推行,被捧为千古一帖,才得以流传至今。唐太宗伪造《兰亭序》真迹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历史阴谋?《兰亭序》真迹今天到底藏在哪里?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初三,长安街头,天光未亮,大唐宰相武元衡正走在上朝路上,随身卫队的灯笼突然被箭射灭,数十名杀手从黑暗中涌出,带头者手起刀落,砍断武元衡脖子,拎走头颅。次日,女神探裴玄静收到了武元衡死前一晚临摹的半部《兰亭序》,和一首神秘的五言诗。
  • 假如人生有假如

    假如人生有假如

    一本平淡无奇的闲暇时光里的异想天开笔录……
  • 攻克7大学习问题的145个好方法

    攻克7大学习问题的145个好方法

    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了怎么办?学过的东西总是记不住怎么办?考试总是发慌考不好怎么办?家长想正确指导孩子学习该怎么办?……本书共分五部分,分别针对学习中常见的七类问题——学习兴趣、阅读习惯、听课效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记忆力、应付考试,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 守卫河山寸土不让的赵登禹与佟麟阁

    守卫河山寸土不让的赵登禹与佟麟阁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江畔有君初见月

    江畔有君初见月

    她,生性恬淡,却莫名其妙就被推到了临海最富荣光的江太太的位置上;成了江太太好像也没什么差别,只是,这男人也太招桃花了吧!好吧,打起精神来给他一株株掐断!他却对她说,你嫁给我就是心怀鬼胎吧!开玩笑,是她想嫁的吗?那就分手吧!分手?你当我江君庭,想嫁就嫁,想走就走吗?
  • 修真巨擘

    修真巨擘

    莫欺少年穷,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且看一个天玄门小小的杂役弟子,咬着牙,倔着骨,忍着辱,一步步前行,终羽化飞仙,成就一方修真巨擘。
  • 朱自清经典

    朱自清经典

    朱自清触动灵魂的优美文字,源自心灵深处的感悟,在岁月的长河中,如宝石般熠熠生辉,陪伴着读者一路远行。本书精选编朱自清作品中脍炙人口的篇目四十余篇,有利于青少年读者进一步深入理解名家名篇,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