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1600000014

第14章 封疆大吏的传奇(5)

清军攻取乌鲁木齐和即将进攻南疆的局势,让阿古柏感到极为惶恐不安。于是,他试图通过英国主子说服清政府让其在南疆“立国”。光绪二年(1876年),处理“马嘉理案”的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利用与李鸿章谈判之机,要求李鸿章转告总理衙门,称英国可以代阿古柏乞降“立国”。左宗棠得到总理衙门的函告。左宗棠认为阿古柏“窃踞南八城及吐鲁番”,且勾结白彦虎盘踞乌鲁木齐等地,“中外共知”。威妥玛代其请降,又称阿古柏为“喀王”,“请为属国”,竟“敢以此妄渎尊严”,实属可恶。左宗棠断然拒绝了威妥玛的“说情”,揭露了其真实用意,即“英人代为请降,非为安集延,乃图保其印度腴疆耳,俄英共争印度数十年矣”。左宗棠表示向南疆进军的信心和决心是不容动摇的。他致函总理衙门大臣说:“南路贼势重在达坂即噶逊营、吐鲁番、托克逊三处,官军南下,必有数大恶仗,三处得手,则破竹之势可成。”阿古柏企望英国向清政府施加压力的图谋未能得逞,便想依恃天山之险布重兵于达坂、吐鲁番、托克逊以继续顽抗。由乌鲁木齐进入南疆的必经通道即是达坂。从达坂至东南方向的吐鲁番有200里,至西南方向的托克逊为百余里。因此,阿古柏在达坂重点设防,委派爱伊德尔呼里防守于此。吐鲁番旧有满、汉两城,白彦虎受阿古柏委派据守此地。托克逊为阿古柏侵入新疆后长期经营的老巢,其主力盘踞于这里,阿古柏看到清军来势勇猛,便离托克逊到距此700里的喀喇沙尔遥控战局,并令其次子海古拉守御该城。阿古柏自以为“设险重叠,有恃无恐”,却不料在刘锦棠等部“取急风迅雷之势”的打击下,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城在仅仅11天之内就全部被西征大军攻克。

三月初三日(4月16日),刘锦棠率部抵达柴窝铺,留营驻扎。当天夜晚,刘锦棠调派兵力“乘贼不觉,径趋达坂”,“立合锁围,杜贼窜逸”,向达坂发起进攻。第二天,刘锦棠亲率大军“环列圆阵,匀布整齐”,敌军“擎洋枪指击,并发开花大炮”。“我军伤亡十余人,屹立如故。”刘锦棠在自己的坐骑中弹立毙的情况下,又“易马而前”,饬各营奋勇攻城。经数日激战,刘锦棠率军于三月初七日攻克达坂城。接着,刘锦棠率各营于十一日“潜师夜起”,至十二日抵白杨河。刘锦棠分兵二路,一路由道员罗长祜(hù)等带领驰往吐鲁番会同张曜等部主攻此地,一路则由刘锦棠率领“由西南进,直捣托克逊城”。经一夜激战,托克逊被刘锦棠部于十三日晨攻克。

当刘锦棠率部攻取托克逊时,张曜等部也攻占了吐鲁番。早在刘锦棠从乌鲁木齐进兵达坂之前,张曜派出所部记名提督孙金彪率领五营进驻东、西盐池。三月初一日(4月14日),张曜亲督嵩武军主力从哈密西进;徐占彪从占城、巴里坤之间的穆家地沟搜山南下,不久,与孙金彪会师盐池。三月初五日(4月18日),徐占彪部暗度戈壁,三月初八日(4月21日),袭取吐鲁番东南门户——七格腾木。九日(4月22日),徐占彪、孙金彪部协同作战,攻占离吐鲁番二百里左右的群展(都善),十二日(4月25日),再克连木沁台、胜金台、鲁克沁,三日凌晨,张曜、徐占彪等部主力进抵吐鲁番城郊,发现守敌白彦虎先已逃窜,此时恰值罗长祜部湘军前来会师,兵势愈厚。西征军允许白彦军部头目马人得出城投降,“命呈缴马、械”,“遂加抚慰,各安生业”,吐鲁番全境克复。

左宗棠在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城克复后指出:“以目前局势言之,南八城门户洞开,应即整旆长驱,以符‘缓进急战’之议。”他正告阿古柏:“如知去逆效顺,缚白彦虎,献南八城,固可不重烦兵力;否则,深沟高垒,先据形势,图老我师,则官军分道长驱,集粮转馈,事不容已。”左宗棠决定迅速收复南八城,他命令刘锦棠速谋进取,务出万全。调张曜同赴前行,兼筹粮运。饬徐占彪留吐鲁番办理善后,西征大军已锐不可当,南八城的收复也为期不远。

阿古柏在西征军的强大攻势面前,“知人心已去,日夜忧泣”,遂于四月行至库尔勒“饮药自毙”。

阿古柏毙命的当天,其次子海古拉将尸沉入水中三日取出,“用香牛皮包裹,曦其死党异行”,将军队集中到库尔勒,并于四月二十日(6月1日)宣布阿古柏暴死的消息。二十五日(6月6日),海古拉把军务交给艾克木汗后,便运送阿古柏的尸体西往喀什噶尔。他离开库尔勒的第二天,艾克木汗即自立为汗,随后西窜占据阿克苏。五月十三日(6月23日),海古拉从阿克苏赶赴喀什噶尔,在离喀什噶尔不远的克孜勒苏河桥上被他的哥哥伯克胡里杀死。阿古柏建立的所谓“哲德沙尔汗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之中。

六月,伯克胡里集中了一支5000人的军队去进攻刚刚占领阿克苏的艾克木汗,艾克木汗则以4000人的兵力迎击,双方火拼的结果,艾克木汗战败后投入沙俄的怀抱。阿古柏匪帮内部,一片混乱,原先投靠阿古柏的一些南疆上层分子,也纷纷向清军投诚。

清廷在“关外军情顺利,吐鲁番等处收复后”的有利形势下,令左宗棠就南疆和伊犁问题“通盘筹划”,“统筹全局”,迅速密奏。左宗棠在上奏中指出:

立国有疆,古今通义。……顾祖禹于地学最称淹贯,其论方舆形势,视列朝建都之地为重轻。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不特前代所谓九边皆成腹地,即由科布多、乌里雅苏台以达张家口,亦皆分屯列戍,斥堠(hòu)遥通,而后畿甸宴然。盖祖宗朝削平准部,兼定回部,开新疆、立军府之所贻也。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而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方今北路已复乌鲁木齐全境,只伊犁尚未收回;南路已复吐鲁番全境,只白彦虎率其余党,偷息开都河西岸,喀什噶尔尚有叛弁逃军,终烦兵力。此外各城,则方如去虎口而投慈母之怀,自无更抗颜行者。……英人为安集延说者,虑俄之蚕食其地,于英有所不利。俄方争土耳其,与英相持。我收复旧疆,兵以义动,彼将何以难之?设有意外争辩,枝节横生,在我仗义执言,亦决无所挠屈。……至省费节劳,为新疆画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已者……

这段议论可谓高瞻远瞩。左宗棠不仅阐述了保卫新疆的重要意义,而且第一次正式向清廷提出于新疆设置行省的建议,为清政府的正确决策起到了积极作用。

光绪三年七月十七日(1877年8月25日),刘锦棠等部经四个月休整后开始向南八城进军。刘锦棠先派提督汤仁和率队由托克逊进扎苏巴什、阿哈布拉两处,继派总兵董福祥等率营由阿哈布拉、桑树园、库木什、榆树沟一带至曲惠安营,随后刘锦棠率部由大路向开都河进发。开都河源于天山之麓,汇而南趋,横贯库尔勒和喀喇沙尔。白彦虎逃窜至喀喇沙尔渡过开都河西岸后,“即壅开都河水以阻官军,漫流泛滥,阔可百余里”。刘锦棠师至,只好令将士凫水经过或搭浮桥转运军械。八月,和田伪阿奇木伯克尼亚孜宣布反正,响应清军。伯克胡里虽然打败了尼亚孜,但是当他还停留在阿克苏时,刘锦棠就已发动了收复南疆的最后一次进攻——秋季攻势。九月初一日(10月7日),刘锦棠军不战而入喀喇沙尔。此时白彦虎因惧被歼,早已窜至库车。九月初三日,西征军进入库尔勒,又是空城一座。接着,刘锦棠督率所部于当月十二、十八、二十日先后进取库车、阿克苏、乌什。这样,南八城中的东四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已为西征军克复。左宗棠认为:“新疆南路以阿克苏为关键,北通伊犁,西连乌什,东接库车,迤西达喀什噶尔,又可达叶尔羌、英吉沙尔,稍南而东,则达和田,为形势所必争。阿克苏既复,该逆窜路悉穷,既由乌什边外逸去,非至喀什噶尔,别无归宿。所盼大军围剿,或可聚歼。”此时,左宗棠激动不已,他看到“此次官军浩荡西征,一月驰驱三千余里,收复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四城,南疆八城已复其半”。

刘锦棠部在阿克苏会师,张曜部也于十月初二日由喀喇沙尔遄指库车,“前矛既锐,后劲仍道,戎机顺迅,古近罕比”。这样,“如叶尔羌速下,官军会攻喀什噶尔,并规全局,似戡定之期当亦不远矣”。但他仍告诫西征将士要保持冷静,指出:“军事瞬息千变,非敬谨襄事,必蹈危机,固有不可轻心尝试者。”十一月间,刘锦棠分兵两路进攻喀什噶尔,伯克胡里与逃至那里的白彦虎窜往俄国境内。已降敌的前喀什噶尔守备何步云亦乘机反正。刘锦棠闻讯,立即挥军分路前进,于12月中下旬连克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沙尔。伯克胡里、白彦虎等率残部逃入俄境。1878年1月2日,清军攻克和田。至此,整个新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外,全部收复。于是,清廷晋封左宗棠二等侯爵,以资激励。

左宗棠在收复南疆后,总算是舒了口气。他总结了此前进兵的经验,肯定了西征军将士的功绩,他在家书中这样写道:“南疆底定,以事功论,原周秦汉唐所创见。盖此次师行顺迅,扫荡周万数千里,克名城百数十计,为时则未满两载也。而决胜机制全在缓进急战四字,细看事前各疏可知大概。至其本原,则仁义节制颇有合于古者之用兵。理主于常而效见为奇,盖自度陇以来未有改也。贼以其暴,我以其仁;贼以其诈,我以其诚,不以多杀为功,而以妄杀为戒。故回部安而贼党携,中国服而外夷畏耳。实则我行我法,无奇功之可言,在诸将士劳苦功高。朝廷论功行赏,礼亦宜之。至于锡封晋爵,则在我实有悚息难安之隐。”

左宗棠以年近古稀的高龄,率军出入沙漠不毛之地,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收复新疆的重大胜利。收复新疆,不仅恢复了祖国的统一,而且也沉重地打击了英、俄帝国主义妄图分割新疆的狼子野心。这个辉煌功绩,将永垂史册!

抬着棺材去伊犁

在收复新疆的战争进程中,清政府多次与俄国交涉,要求归还伊犁。沙俄政府以种种借口,拒不交还。阿古柏被消灭后,清政府乘胜向俄国索还伊犁,并要求引渡白彦虎等。沙俄政府一面答称,如果赔偿俄国占领伊犁之军费,可以交还;一面又唆使白彦虎、伯克胡里残部等多次回窜新疆,骚扰边境,企图借口边境未靖,缓交伊犁。清军粉碎了敌人的骚扰,予敌以毁灭性打击。

1879年5月,左宗棠以67岁的高龄,带病的身躯,冒着盛夏的酷热,抬着棺材出关,誓与沙俄决一死战。

崇厚在沙俄的威胁讹诈下,竟于1879年10月2日在黑海岸边的里瓦吉亚与俄国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交收伊犁条约》。消息传来,激起朝野上下的极大义愤,以致“街谈巷议,无不以一战为快”。左宗棠更是痛心疾首,上奏痛斥沙俄的侵略行径和崇厚的卖国行为。他提出解决伊犁问题必须坚持“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的方针。

1880年5月25日,已68岁高龄的左宗棠亲自率军1000余人离开肃州,出嘉峪关向哈密进发。我们可以想象,花甲之年又重披战袍,骑上战马,指挥千军万马,驰骋于塞北边关,此等场面何等壮烈,此爱国之心何等忠贞。

6月15日,左宗棠率大军抵达哈密,立刻积极部署防务。

在左宗棠积极备战的支持下,曾纪泽的外交谈判有了进展。在左宗棠以武力为后盾的努力下,1882年2月17日(光绪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升泰抵达伊犁,与俄方代表商讨收交办法。3月22日,双方换文,伊犁将军金顺随即带兵进驻。至此,被沙俄强占达11年之久的伊犁,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一个英国外交官评论说:“中国已迫使俄国做出了它从未做过的事:把业已吞下去的领土又吐出来了。”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是杨昌浚1879年写的一首七绝。这首诗热情赞颂了左宗棠率清军收复新疆的巨大功绩,也讴歌了实现这一壮举的最高统帅左宗棠的爱国主义精神。玉门关外,左宗棠率大军栽下的绵延几千里的杨柳,绿叶婆娑,向后人诉说着左宗棠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以后的五年中,左宗棠曾四次上奏朝廷,要求在新疆建省。左宗棠这一夙愿,在他去世后几个月终于实现了。经过几十年的人间沧桑,新疆建省对巩固西北边防的重要性才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从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指挥统一得当,将帅上下一心,满清的战斗力还是强大的。占领新疆的浩罕国(实为俄罗斯属国),其装备也为俄式。但清军仍能高歌猛进,一路西进,打得敌人狼狈而逃。

洋务运动给清军带来的变化不能不说让清军战斗力得到了提升。其实,更应该说是力主洋务运动的左宗棠给清军带来了这种战斗力。这不仅仅表现在装备的近代化上,更重要的是老将军的一颗爱国之心和那股让侵略者望风而逃的斗志。

这些让当时的沙皇俄国也大为惊愕,不得不与中国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承认了伊犁地区为中国领土。这在满清末年的外交史上可谓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左宗棠青年时代就怀有远大理想,一生忠贞报国。收复新疆,让新疆回归祖国怀抱,是左宗棠为祖国作出的最大贡献。诚如曾国藩所述:“国幸有左宗棠也。”

同类推荐
  • 热土群英

    热土群英

    本书入编100个人物(含英雄模范群体),主要包括2001至2010年期间中共十六、十七大代表;获省以上表彰的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获省以上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个人;受省以上表彰的英雄群体、先进组织;在全市社会各界、各系统、各行业中成绩显著,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在省内外知名度高,对萍乡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士等。
  • 气壮山河的狼牙山五壮士

    气壮山河的狼牙山五壮士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很好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名人传记丛书:伦勃朗

    名人传记丛书:伦勃朗

    名人传记丛书——伦勃朗——“文明的先知”:“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

    《图说世界名人: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介绍了,伽利略·伽利莱,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当时,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今天,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作者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本书系统而完整地介绍了作者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在文中,作者希望在这假想的三天时间里,能看见自己的老师、朋友;能去参观自然史和艺术博物馆;能看看纽约城和日常世界;最后还要去看一场戏剧。三天的活动,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既表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创造的高度赞美。她还以自己的痛苦经历和美好渴望,劝诫世人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自传,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无论是对往事的回忆,还是对自己内心的表白, 都是极平常的话语,真实而亲切,自然而流畅。
热门推荐
  • 追忆似水年华:女逃亡者(第六卷)

    追忆似水年华:女逃亡者(第六卷)

    《追忆似水年华》以回忆的形式对往事作了回顾,有童年的回忆、家庭生活、初恋与失恋、历史事件的观察、以及对艺术的见解和对时空的认识等等。时间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作者凭着智慧和想象力,使时间变得具体、生动、完美。它就像一首由多种主题构成的交响乐,爱情、嫉妒、死亡、回忆、时光,时而交叉重叠在一起,时而又游离开来,然而在宏观上,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追忆似水年华》被公认为文学创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开意识流小说之先河。
  • 廉政微阅读

    廉政微阅读

    该书是给喜欢廉政文化的人们茶余饭后或工作间隙随便翻到哪一页,都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的口袋书。虽只是人类廉政文化整体的一鳞半爪,但却是精粹所在。全书分为“清廉为官”、“清白传家”、“廉史留痕”等 16 辑,每辑由若干则短文组成。篇幅短小而信息量大,语言简洁而活泼,让读者在轻松之中领悟廉政文化的精妙。
  • 再见董先生

    再见董先生

    坠桥被外星科技救回,客服小二说可以满足她的愿望,挽回一切。但是挽回为什么要回到四岁?可是她能怎么办?作为被动成为外星科技产品的‘小白鼠’。她也只能就这么着吧!为了赚取积分,参加素人宝宝节目一举成名,从此进入演艺圈,走上了与前世不一样的路。但是前世的电脑技术也不能丢弃。啥?师兄也重生了。啥?师兄还组建了一个组织。那也只能和师兄一起了,两个小娃娃就这么成为了HK中的大佬和老大。美滋滋的小日子才开始,没想到发现了他们大院的秘密,而她的特能竟然是它!美好生活瞬间被打破了,为了救董先生她练习了特能。也从此一切都无法挽回了。她像是唐僧肉一般诱人,谁都想得到她。幕后之人是谁,又是谁在操纵这一切。背后的真相,以及特能的真相。这所有的一切又都是什么!不妨让我们一起揭开。“董瑞,若是有一天,我不再是我,你还会爱我吗?”“可可,这份爱深入骨髓,哪怕我挫骨扬灰,也无法消散。”
  • 逍遥在大宋

    逍遥在大宋

    我无意当中穿越到了宋朝,更是见到了传说当中的岳飞!更是巧遇了金国皇帝的五公主,我们更是擦上了爱情的火花。接着又是见到秦桧、牛皋、韩世忠、宋朝皇帝彼此又会发出什么啼笑皆非的故事呢!看我“逍遥在大宋!”
  • The Wreck of the Golden Mary 金玛丽号的沉没/金玛丽的遗骸(英文版)
  • 古今医鉴

    古今医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绝恋之烈火荼茶

    重生绝恋之烈火荼茶

    谢秋茶被夫家白般羞辱,淹死井中。锦国商界日异月殊,谢家形势江河日下,秋茶被逼迫至绝境,她从从身陷囹圄,任人宰割的小女子脱胎换骨到纵横商场,周流天下的一代商业女性领袖,演绎了一出扭转乾坤的女商魁首传奇……
  • 李煜词全鉴

    李煜词全鉴

    李煜,史称“李后主”,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被称为“千古词帝”。李煜词多结合自己独特的身世遭遇,成为展现真实生命、抒发自我情感的抒情文体。《李煜词全鉴》涵盖了李煜一生重要诗词章节,并对其进行了注释与解译,另外收录了李煜存疑词、李煜所著的经典书文、李璟词和冯延巳词等,供读者赏读。
  • 奈何时光挽少年

    奈何时光挽少年

    许西对希至生一见钟情。她是令各个老师头疼的问题少女,他是让各位老师赞不绝口的优秀学生。真是好巧不巧,她偏偏喜欢上了他,对此,许西表示:爱情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希至生看着眼前手捧鲜花的女生:“许西,你知不知道你很烦?”许西巧笑嫣然:“不知道呀,但我知道你很好看。”——希至生看着眼前一脸花痴的许西,“你有什么特长?”许西笑得一脸灿烂,“有呀,我的特长就是爱你。”——许西一脸得意对死党们说,“别看希至生在你们跟前很嚣张,其实他是妻管严,可怕我了。”死党:“希至生……就在你身后。”许西:“……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家学霸怎么可能是妻管严!”随后许西转身对希至生狗腿般笑,“对吧?”死党:……她是许西,他是希至生,他是她翘首以盼的欢喜,是她值得用一生去守护的少年。由校园到社会,我保证许西与希至生之间的爱情绝对很甜很甜﹗﹗﹗
  •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对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着手,论述传播学从拉斯韦尔、李普曼、施拉姆等早期学者到最近的阿什德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运用议程设定、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框架理论等多种传播理论,梳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与学科脉络。通过默顿大众传播“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理论,论证大众传播传统四大功能(监测、协调、教育、娱乐)中的“隐性”功能-安全,并使之显性化,同时论证安全作为现代功能,独立于传统四大功能的特征。沿着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论证媒介安全的基础是媒介安全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