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1600000015

第15章 “白头总督”重海防(1)

平定叛乱、收复新疆,让左宗棠步入了封疆大吏的行列。清廷随即将左宗棠调入京畿,以示嘉奖。入京辅政,可谓是莫大的殊荣。但是,入京辅政,也是左宗棠仕途波澜起伏最剧烈的日子。左宗棠的犟脾气不容许他阿谀奉承、曲意逢迎,他本人也并无借此飞黄腾达的愿想。这就与那些一心以溜须拍马为能事的官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容不下这样一个刚正不阿的人存在于他们身边。最终,左宗棠被迫离京,在他的古稀之年,踏上了辖管南洋的征程……

初入军机处

左宗棠于光绪七年(1881年)正月下旬赶到北京,《中俄伊犁条约》已在彼得堡签字。他抵京时,“错将铸成”的估计果然应验,他本想利用“陛见”的机会“据所见直陈,以备圣明采择”。如今中俄伊犁交涉已成定局,虽然“紧要节目,多已就我范围”,总算“差强人意”,但是他对其结局仍然深感痛心,他函告留守新疆的刘锦棠说:“伊犁仅得一块荒土,各逆相庇以安,不料和议如此结局,言之腐心!”然而,左宗棠毕竟是一位坚强而真诚的爱国者,他仍秉其爱国宿志,继续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改变中国的屈辱地位贡献余生。

清廷于左宗棠到京后的第三天,即二月初一日下诏,以左宗棠为军机大臣并“在总理衙门上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参与政治、军事、外交诸事。

在被时人称为“中兴名臣”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中,曾、李虽先后在向被视为畿辅重地的直隶担任总督,且曾以一等侯爵高出左,李晋封大学士早于左,但曾、李二人终其一生也未得到入值军机、主持总署和参戎兵部而集三权于一身的殊荣。此时,曾国藩早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去世,左宗棠与李鸿章分别代表的湘、淮两系势力在晚清政治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左同李之间的矛盾在镇压捻军时已经激化,到海防与塞防之议时双方公开互相指责,尤其是在关于伊犁交涉问题上,李鸿章的态度让左宗棠感到愤愤不平,他竟然支持崇厚,反对自己。李鸿章与京师的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们遥相呼应,十分惧怕列强的武力恫吓,主张对外妥协。因与慈禧太后争权,奕则在同治四年(1865年)被罢免议政王,此后他在主持总理衙门并任军机大臣期间,常与慈禧太后发生争执,因此他不断被慈禧寻找机会压制。

本来奕对左宗棠等人办洋务以兴办近代工业是支持的,但他对外立场的软弱却使左宗棠感到不满。这样,慈禧太后利用左宗棠和京城“清流派”的主战言论,调左进京,“以备朝廷顾问”,实则是出于牵制奕、李鸿章的目的。所以,人们对左宗棠辅佐朝政一事有如此议论:“持清议诸臣以外交事素不惬鸿章所为,知宗棠持议与鸿章左,益扬左以抑李。”左宗棠入值军机处和任总理衙门大臣,“明代沈相(指军机大臣沈桂芬),暗倾恭邸(指恭亲王奕),其势其焰,几于桓温”。

左宗棠入京辅政,并非朝廷为了表示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功劳进行奖赏那么简单,除了慈禧太后有通过左宗棠来牵制奕和李鸿章的内部统治需要外,还有源于外部的压力。清廷迫于列强的压力、俄国的军事恫吓以及李鸿章等人的谗言而促使其改变了同俄国交战以收复伊犁的立场,想以调左入京之机向俄国表示一下态度,从而有助于应付已激化的中俄矛盾,且希望曾纪泽能在崇厚擅自订立的《里瓦基亚条约》的改订方面与俄国达成妥协。但左宗棠入京的最重要原因,则应该是他收复新疆的壮举轰动京城,使得一向以指陈时政、标榜风节为己任的那些多在都察院和翰林院供职的士大夫所组成的“清流派”特别看重左宗棠的德才。正是在他们的积极建议和一些王公大臣的支持及慈禧太后对左的赏识之下,左宗棠才有“入赞纶扉”的可能。

还在光绪四年(1878年),崇厚被清廷派往俄国之际,时任翰林院教习庶吉士的清流健将张之洞就代翰林院侍讲张佩纶(字幼樵,直隶丰润人)上奏,强调崇厚赴俄不应行海路,而应走陆路,途经新疆,以“身历其地,体察形势”,并“与左宗棠定议而后行”。虽这一建议未被采纳,却足见清流派已垂青左宗棠。次年崇厚擅订《里瓦基亚条约》后,已任司经局洗马的张之洞上奏列出“不可许”的10个理由和“必改此议”的“四要”,并痛切指出:

观世变日益艰难,西洋挠我榷政,东洋思启封疆,今俄人又故挑衅端,若更忍之让之,从此各国相逼而来,至于忍无可忍,让无可让,又将奈何?无论我之御俄本有胜理,即或疆场之役,利钝无常,臣判战俄人虽五战不能越嘉峪关,虽三胜不能薄宁古塔,终不至掣动全局。旷日持久,顿兵乞食,其势自穷,何畏之有。然则即今一决,乃中国强弱之机,尤人才消长之会。此时猛将谋臣,正可一战,若再阅数年,左宗棠虽在而已衰,李鸿章未衰而将老,精锐渐尽,欲战不能,而俄人已域于东,屯于西,行栈于北,不如今日捍之于藩篱,而待他日斗之于庭户,悔何及乎?

张之洞的此番论点与左宗棠以武力收复伊犁的见解可谓不谋而合。张之洞的主张代表了京师清流言战和对左宗棠予以支持的倾向。光绪六年(1880年),“清流派”更主张调左宗棠进京辅政,以改变由奕为首的军机大臣“泄泄沓沓,未能匡弼”的局面。清流要角、御史邓承修指出:“观今之大臣志虑忠纯、畅晓戎机、善谋能断者,无如督臣左宗棠”,若“委以军国之大柄,使之内修政事,外揽兵权”,就可望“拯今日之急,守宗庙社稷”,且“当今要务,莫逾于此”。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认为左胜于李”,干脆提议让左宗棠“入赞纶扉”。于是,慈禧太后决定召左宗棠进京。由此可见,左宗棠入京辅政,并不是因为他武力抗俄的态度坚定。慈禧太后慌忙召其进京,意在削其兵权,避免他在新疆挑起战事,妨碍清政府对俄妥协投降。而实际上左宗棠如不被调往北京,即使他在新疆一再言战,也不会在没有得到清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对俄开战。清廷调他入京之日,正是俄国在中国东北和西北耀武扬威之时,清政府的确需要他这样“老于兵事之大臣以备朝廷之顾问”。

左宗棠能够“入赞纶扉”,可谓是清廷对他这个功绩卓著、德高望重的老臣的倚重。他初到京城,即被召对两次,慈安太后谈及他数载“忧劳”,“声泪俱下”。清廷切望左宗棠能“襄赞”中枢。左宗棠的品性正直,决定了他既不善于而且也根本不愿意阿谀奉承、曲意为官,也并无借此飞黄腾达的愿想。当他接到清廷调他进京的命令时,即接连致书将到任的护理陕甘总督杨昌浚说:“拟遂请开阁缺,终老邪寓”,“拟于展觐时陈请以闭散长居京师备顾问,一则步履维艰,一则免入军机被人牵鼻”。他在北京,“窃见时局,亲贤在位,上下交孚,盈朝虽非尽惬时望,而奸佞贪诈之辈则罕有之”,“极知忝窃非衰朽所堪,只以慈圣(按指慈禧太后)盼待甚殷,不敢重拂,优睐腆颜就列,良非得已”。

正是鉴于清朝统治中枢的腐败,人们对左宗棠“入赞纶扉”抱有很大希望,以致“人皆以司马君实目之”。左宗棠抵京不久也看到“俄事和局已成,倭奴思效西国,多方要索”。因此,他不能容忍清政府再在对待日本提出的侵略权益方面一再退让,表示“此时万无言退之理”。严重的民族危机感和试图改变军机处、总理衙门一向“积弱”的高度责任感,使左宗棠毅然走上新任。

遭人排挤

左宗棠任职中枢的情况,翁同龢的日记可以作为一个佐证。翁同龢为光绪皇帝的师傅多年,且跻身清流,自然与左交往甚频。他们“初次识面”后,左就给翁留下“豪迈之气,俯视一切”的印象。左宗棠一改总理衙门对待外国公使毕恭毕敬的媚态,他召见英使威妥玛交涉鸦片加税等事宜,数议于总署,均“谈次有风棱”,使翁同龢感到左宗棠的举止确在“壮中朝之气”。翁还在记载左宗棠的一次谈话中写道:“其言以死生荣辱为不足较,并论河道必当修,洋药必当断,洋务必当振作。……余服其有经术气也。”

可见,左宗棠是把“河道必当修,洋药必当断,洋务必当振作”作为任政要纲,努力加以实施,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左宗棠一贯主张修治河道。此时,他把重点放在兴修京畿的永定河上。他在新疆赴京途经山西、直隶时,目睹了永定河失修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他说,“治水一事,在畿甸璈急”,“皇居附近,乃粒食维艰,民间流徙靡常,生计萧索,至此已十余年,尚无妥策以善其后。坐视神州陆沉,心何以忍?”因此,他入枢垣后就倡议治理京畿水利。治理永定河属“直境之工”,左宗棠需商之李鸿章,结果是“李相则姑漫应之而已”,对左的建议并不支持。左宗棠兴修畿辅水利,只专用亲军及王德榜所部练军,而不借助于其他营伍及户民,使“直隶十余年为之无成且群疑为不治者”的水利工程,在极短时间内大都完工,为我国水利史增添了新的篇章。醇亲王奕譞“遣人往阅,始叹为创见”。

左宗棠对外国的鸦片输入向来深恶痛绝,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威逼下被迫接受了鸦片贸易“合法化”。虽然对此深恶痛绝,但这也是左宗棠个人的能力所无法解决的。清政府为减少鸦片输入和白银外流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于同治七年(1868年)与英国驻华公使阿礼国协商将进口鸦片的税率由旧额增加20%,但十几年过去了,增税的问题一直受到外国鸦片贩子的阻挠而未能实现。此时的左宗棠“念正俗急务,尤在禁食鸦片,而已积重难返,唯加增洋药土烟税捐,以湮其流”。左宗棠上奏指出:

窃维鸦片产自泰西印度地方,由英国商人转贩而来,流毒中国,名为洋药。其患先中于市廛(chán)衙署,凡中人温饱之家,佚游燕僻子弟,聚处而嬉,用以遣日,比吸食有癖,积渐成稳,瘾重而形神交瘁。于是资倾家破而身命随之,内地罢民抛宜谷、宜蔬、宜瓜果腴地以种罂粟,劙(lí)果取浆,名为土药。其患先中于镇集乡村,儿食贫力作之人,游手无聊之辈,久且视为寻常,日用所需不知禁令为何事。于是吸食者多,更成积重之势。华民之吸烟者多,洋药之销路亦日益畅。从前各海口每岁进洋药三万余箱,嗣渐增至五万余箱,近闻且增至七万余箱矣。而洋药之价前时每箱百斤售银七百余两,近闻已减至五百余两,是销路之畅由于货价之减可知也。……臣前督陕甘,先以禁种罂粟为务,饬各属随时查拔以清其源。遇有洋药入境,则标识封存行栈,靳由原路折回,不准在地销售,其故违者察出焚之通衢,已著微效。唯此法行之一方为宜,若统筹全局,则令其由原路折回,于此者或销于彼,仍为不了之局。详察事宜,断非加洋药、土烟税捐不可。税捐加则洋药、土药之价必贵,价贵则瘾轻者必戒,瘾重者必减,由减吸以至断瘾,尚有可期。

对于鸦片烟毒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左宗棠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痛陈,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左宗棠提出了以加税捐的办法来阻绝鸦片的建议,这对于解决积重难返的鸦片流毒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当然,左宗棠这种堵卮塞漏的举措已经无济于事。因为外国鸦片贩子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对中国进行疯狂倾销,在国内,吸食鸦片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左宗棠关于“洋务必当振作”的主张,是针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20年来在对外交涉与联系中遇事屈从、过于卑怯的外交格局而提出的。他担任总理衙门大臣后,决心一改从前的软弱格调,以“壮中朝之气”。因他任此职时间甚短,其在对外交涉中的表现仅能从与英使威妥玛谈论鸦片加税一事中体现出来。他说自己“奉命与闻各国事务,责无可辞,曾于接晤英使威妥玛时论及鸦片宜加征税厘冀可减瘾”。他以“权自我操”为谈判基点召见威妥玛,使“威妥玛无以难之”。但威妥玛为保护英国已取得的侵略权益,又在谈判中“语多反复”,“于加价一节,犹龂(yín)龂然若重有所惜者”。左宗棠认为如从其议,实与他的“期收实效本谋大相剌谬”。于是,左宗棠不仅驳回了威妥玛的无理狡辩,而且恳请清廷敕下各督抚将军对“洋药”予以加税,以行使一个国家的主权。左宗棠此举被时人称为“奇横有趣”,“可令彼族夺气”。清政府长期因“积弱”而媚于列强的习惯为之一改!所以慈禧太后对左宗棠作出了“尔向来办事认真,外国怕尔之声威”的评价,从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角度观之,这无疑是对左宗棠一贯勇于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举止的最高褒奖。

左宗棠入政枢垣后,以身作则,反对结党营私的官场弊端和不负责任的官僚作风。他说:“自入国门以来,每闲朋侪(chái)许与之,谈辄逊谢不遑,且以党附为戒。遇言者指摘枢垣,必面陈勿予驳斥,以开言路。”“唯事有是非,人有邪正,政有利弊,谋有臧否,苟有所见不敢不言,言之亦不敢不尽也。知我者以为然否。疏稿唯关地方利害、民生疾苦者,始随时刊布。意在外闲牧令,奉有文檄,每不留心省览,付之幕吏,而文书由院行司道,司道行府厅州县,遇连篇累牍帖写,厌其冗长,随意删节,漫无文理,其报张帖日期处所,一纸塞责,上下不相检校。如是,而望草野周知政令,必达难矣。”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上)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崭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那历史巅峰发出的宏音,应该让他们永垂青史,英名长存,永远记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作为我们的楷模,以使我们未来的时代拥有更多的出类拔萃者。
  • 李大钊传

    李大钊传

    生活是现实的。芸芸众生之中,很少有人不为自己的衣食饱暖奔波。现实是实在的。即使是关心国事民瘼的知识分子,也无不同国家各级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普通的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一样,立足于现实,为解决国家的、社会的和自己的现实问题,去从事各自的工作。然而,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一个温饱需求得到满足的,愿意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人应当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实。
  •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活跃一时并有相当影响的作家,他的一生很短暂,但却给世人留下了《再别康桥》等传世之作。白落梅以独特的语言、冷静的视角,为人们讲述了一个拥有复杂感情经历的传奇诗人,带你发现一个真性情的徐志摩。
  • 曾国藩传

    曾国藩传

    本书是国内首次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曾国藩传记。面对横扫大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白手起家创建湘军,于重重危难中摸索出治军之策、战阵之法,以其韬略智慧历时11年终获胜利。之后,在直隶总督任上他主持处理了影响深远的天津教案,并且力主整肃朝政,选拔新型官员,倡导洋务运动。黑尔博士采用近200种亲历者资料,着眼晚清民政、军事的颓败大局,生动讲述了曾国藩出将入相的非凡一生。
  • 曹操:从洛阳小吏到魏武大帝

    曹操:从洛阳小吏到魏武大帝

    曹操,中国历史上让人又爱又恨、极为复杂、备受争议的风云人物之一。后世喜欢他的人,喜欢他敢做敢当、宁做真小人也不做伪君子,加之他文韬武略、才华横溢、体恤众生;而恨他的人,则恨他自卑多疑、权诈机变、虐残暴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让人恨得牙痒痒的。然而无论历史怎么评价曹操,都难掩其奋斗一生的事实。他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北部中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成就了不朽的功勋。
热门推荐
  • 星宗传奇

    星宗传奇

    星宗,即成为“北极星”的星斗,乃是群星之首、万界之宗。在星界里,这无上尊位并非一成不变,当诸星乱轨、天极失统时,不知又会轮到哪颗星辰登极,继任北极星位……
  • 校花她不软也不甜

    校花她不软也不甜

    后来,林暮语一直在想。如果当初不曾有她和凌汐的赌约,后来的一切,会不会都不会发生?她,是未央高中的校花之首,高岭之花,生人勿近。他,是未央高中的成绩榜首,骄傲自负,薄情寡义。一张赌约,将他们的命运轨迹成功连在一起……从此难舍难分。他说,你用一辈子做赌注,我怎么舍得让你输。她笑,就像每滴酒回不了葡萄,我回不了最初。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凤求凰之镜花缘

    凤求凰之镜花缘

    镜花缘曲终人未散,终得……旧否,旧否?应是良辰好景,新填一阙浣溪沙,再添新酒一杯。
  • 深山少年闯都市

    深山少年闯都市

    来自乡下的神秘少年,武功,医术,为何如此卓越?还百毒不侵?他本想低调做人,奈何被人所逼。既然低调难行,那就高调走起!从此,风流而不下流,成为他的本性,嚣张而不跋扈,成为他的座右铭……
  • 幼科类萃

    幼科类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暗颂

    暗颂

    所谓命运不过是选择的许多分支而已,而有些人的选择并不是由自己决定的。无奈之余,不抗争就只能接受。
  • 寂灭元素

    寂灭元素

    身怀宇宙间最纯净元素的预言之子,背负寰宇中最令人咋舌的悲剧人生。“这个世界,不需要魔法这害虫!”——鲁宾·艾可
  • 光明记忆之双重世界

    光明记忆之双重世界

    回到过丢的时间旅行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间符号发生改变时,方程式中的主项就会变得无穷大。很明显,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将肯定会改变那里的事物发展进程,至少会带来微小的变化。可不管时间旅行者给过去带来多么小的影响,也会给现在带来变化,而且很可能是重大的变化。由于过去看上去该是不可改变的,所以回到过丢是不可能的这一说法很有道理。但未来不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去未来的时间旅行该是可能的。——节选阿西莫夫《机器人的幻想》
  • 世子妃的锦绣田园

    世子妃的锦绣田园

    学霸,才女,记忆超人,商业精英……等等光环满身的唐家第三十三代传人,唯一独女,独立特行的唐黛在新婚旅行第九天徒步穿越雪山时在雪山失踪了。且不说熟识的人震惊哗然,新婚老公赫剑的“失魂落魄”,妈妈的伤心欲绝……当唐黛再次醒来的时候,竟然发现自己穿越到古代一个八岁的同名同姓的小萝莉身上。不想原主唐黛却是个命苦的,亲生爹爹在唐黛出生第二天上山砍树时被倒下来的树压死了,从此爷爷不喜,奶奶不疼,村里都传唐黛是个命硬的,克死了爹爹。一家人被爷奶赶出了祖屋不说,连带着娘亲也时常被爷奶打骂,说是生了个命硬货,克星。哥哥姐姐也受到牵连,经常被村里差不多年岁娃娃欺负,瞧不起。穿越过来的唐黛收敛心神,面对着不管流言依然关心爱护自己的娘亲,哥姐,决心努力赚钱,让一家人过上有钱有闲幸福的日子。对我好的,我对你更好三分;想欺负我和我家人,别说门没有,窗户都有没有。全他娘的给我打残!至于爱情,那个什么玩意儿可以不要,上辈子经历过一次就够了,这一世姐自己过得幸福就好。只是,那个,那个--某男:黛黛,我喜欢你,嫁给我。黛黛:喜欢值几个钱?不嫁!某男:我的身家全是你的,人也是。黛黛:滚,不嫁,哪凉快哪呆着去!啊,啊!无耻啊,无耻啊,以为是仙一般的人,却最是腹黑无耻的,已经被某人强搂到怀里的唐黛脸黑的咬牙切齿……不过,转瞬眨眨眼,呃,某人身家好像不少啊。且看我们美丽聪明的黛黛在这穿越的古代如何将银子,爱情获得大丰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