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5100000010

第10章 饮酒之风(2)

居丧无礼

三国魏甘露三年,也就是公元258年的一天,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府邸,正有一场大型的宴会。到会的客人中,有两个不得不提,一个是当时的司隶校尉何曾,另一个就是当时任大将军府从事中郎的阮籍。宴会上,何曾一开始看见阮籍,气就不打一处来。为什么呢?因为阮籍的母亲刚刚去世不久,按照儒家丧礼,他应该守孝三年(一般25个月),根本就不该在觥筹交错的宴会上出现。

为什么何曾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呢?第一,何曾所任的司隶校尉一职本来就是监察官,京城所有官员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工作范围之内。他看阮籍不顺眼,其实也是职责所在,本能反应。第二,何曾本人是一个以礼法自居的人,当时被称作“礼法之士”,也就是“道德先生”。据说他年老之后,每次与老伴儿见面,都要端正衣冠,相待如宾。更好笑的是,每年他还会和妻子搞几次参拜之礼,自己一本正经地向南而坐,让老伴北面对着自己,拜两拜,再敬酒,两人酬酢一番后,礼仪结束。可见此人是个多么迂腐刻板的家伙!

估计阮籍也看到何曾那阴云密布的脸了,但他假装没看见。一开宴,他就大吃大喝,旁若无人。这下何曾更受不了了。因为按照丧礼,孝子服丧期间是不能饮酒吃肉的,阮籍这么做显然是没把孝道放在眼里,或者说,是没把何曾这个“风化警察”、“礼法楷模”放在眼里。于是何曾就气呼呼地对司马昭说:“眼下明公您正在以孝治天下,而阮籍却在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而且喝酒吃肉,如此居丧无礼,应该处以流刑,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以正风俗,以弘名教!”

从维护纲常礼教的角度看,何曾说的也没错。汉代以来,统治者无不标举“以孝治天下”,不孝之罪,在当时重则杀头,轻则流放,都有先例可循。当时在座的宾客想必都为阮籍捏着一把汗。司马昭看了阮籍一眼,对何曾说:“嗣宗因为丧母之痛已经不像个人样儿了,你不能为其分忧倒也罢了,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人在服丧时因为有疾病而饮酒食肉,本来也是符合丧礼的!”

司马昭说阮籍有疾病,并非空穴来风。阮籍到底生了什么病呢?有两种可能。第一,就是有些学者所认为的,阮籍很可能是服用五石散的,而我们知道,吃了五石散必须要饮热酒,多吃冷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服药之人当然就可以视为有病之人。有病之人居丧期间饮酒食肉是符合礼教规定的,因为儒家丧礼不赞成“灭性之孝”,灭性就是把自己弄得要死要活,你如果因为悲痛,竟然把自己给“消灭”了,那是一种更大的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嘛!这是一种合理的推测,但并无文献证据。

第二,就是在母亲去世这件事上,阮籍虽然无视礼法,但事实上是痛苦之极的,他得的是“废顿”之病,废顿就是因为过度悲痛,身体垮掉了,以至于僵卧不起。阮籍三岁就失去父亲,母亲守寡、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母子情深,自不待言。有记载说:阮籍母亲将要死去的时候,他还在和人下围棋,对方知道这情况后,要求停止下棋,阮籍不肯,非要下完不可。这似乎是有些铁石心肠,但他下完棋后又饮酒三斗,放声号哭,吐了好几升血,精神萎顿了好久。

还有一个记载说:阮籍的母亲将要安葬的时候,阮籍竟然蒸了一头小猪,就着猪肉喝起酒来,而喝酒吃肉都是违礼的行为。这次阮籍只喝了二斗,就去和母亲的遗体做最后诀别,那一刻,阮籍万念俱灰,嘴里只说了一声“完了!”就嚎啕大哭,刚号了一声,又吐出几口鲜血来,再次瘫倒在地。这都说明母亲的死让阮籍悲痛欲绝。

司马昭说阮籍有病,大概因为他知道阮籍在母亲的丧礼中,曾两次吐血,死去活来。

居丧无礼的阮籍到底是不是个孝子呢?要我说,阮籍不仅是个大孝子,而且是个不可多得的性情中人。在阮籍看来,亲情乃是人伦至情,本乎自然,根本不须繁文缛节来证明,居丧无礼,不等于不孝,反过来说,礼数周到,面面俱到,也未必就是真孝。阮籍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乱世,礼义廉耻早被当权者抛在脑后了,而他们却在宣扬什么礼法名教,不过是为了瞒天过海,欺世盗名。慧眼卓识的阮籍看透了这一点。既然礼已崩,乐已坏,我何必要做那帮窃国大盗的应声虫呢?

所以,酒对于阮籍来说,只是一个不得已而用之的工具,是全身远祸、保全性命的工具,也是反抗礼教、张扬自我的工具。

礼岂为我辈设?

阮籍不仅“居丧无礼”,还对“男女授受不亲”的儒家礼教发起大胆挑战。

有一次,阮籍的嫂子要回娘家,阮籍就去和嫂子道别。这事儿放在今天再正常不过了,可在当时,就可以说是大逆不道。为什么呢?因为儒家礼教规定:“男女授受不亲。”《礼记·曲礼》甚至说:“男女不杂坐”。但阮籍可不管这些。他隔壁邻居有一位少妇长得很漂亮,开了一家酒馆,自己当垆卖酒。阮籍就经常和王戎一起去喝酒。阮籍一喝醉,就躺在老板娘的身边呼呼大睡。这自然引起老板娘丈夫的怀疑,于是就在一边严密监视,可到后来,他发现阮籍真是睡着了,并无非分之想,于是也就释然。阮籍用自己的行动突破了“男女不杂坐”的礼法束缚。

《礼记》对叔嫂之间也有规定,就是“叔嫂不通问”。这样的伦理规定在战国时代就受到过质疑,比如《孟子》一书中就有一段对话。有个叫淳于髡的人问孟子:“男女授受不亲,是礼吗?”孟子回答:“当然是礼了。”淳于髡马上问了一个刁钻的问题:“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如果嫂子溺水了,又不会游泳,小叔子要不要伸手救她呢?这问题就像母亲和媳妇掉到河里,你到底先救谁一样是个两难选择——伸手拉嫂子吧,就违背了礼;见死不救吧,就违背了基本的人性。怎么办呢?

孟子果然是圣贤,回答得非常干脆:“嫂溺不援,是豺狼也。”首先肯定必须要救。然后解释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固然是礼;但发生嫂子溺水的特殊情况,援之以手,这是合理的权宜变通之计。也就是说,礼固然是礼,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碰到救死扶伤的事情,是可以变通的。

可惜的是,像孔子、孟子这样通达的圣人不能永远活着,他们死后,理论的解释权便被历代统治者垄断了,儒家礼教渐渐变得僵化、迂腐、甚至缺乏人性。所以,对于“竹林七贤”这样的乱世精英来讲,他们要做的功课就是拨乱反正,这也就是嵇康所说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就是超越名教礼法的局限性,听凭自然本性和内心情感的召唤。

像阮籍就是,嫂子要回娘家,他偏要去道个别,这事传出去后,就有人讥讽他违背礼法。这个时候,阮籍开始发飙了。他说了一句惊天动地的话:“礼岂为我辈设也?”——礼法这玩意儿,难道是为我这样的人设计的吗?这话是很自信也很自傲的,其潜台词有两个:第一,礼法从来就是统治者给被统治者设计的,他们要别人遵守,自已却往往逍遥法外。解释权永远在他们那里,还不许你质疑。说穿了,这是骗子统治哑子!第二,礼法这劳什子压根儿“忽悠”不了我这样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人,所以你用你法,我行我素,咱们两不相干!

这句话可以说是魏晋名士最具个性解放精神的宣言,充满了先知先觉者的大智和大勇。阮籍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反礼教的“钉子户”,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对于那些不符合人性的礼法教条和强奸民意的“霸王条款”,每个有尊严、有人格的人,都有大胆说“不”的权利!所以,阮籍虽然经常喝醉,却有一份常人没有的清醒。

那么,为什么魏晋名士喝酒能喝出如此的人格精神和思想深度?这里面有着怎样的奥秘呢?

醉里乾坤

上一讲我们主要讲了酒与礼的关系,并通过阮籍的饮酒故事,交代了魏晋饮酒之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酒从“成礼”的工具变成了“越礼”的工具,从群体性仪式的道具,变成了个性解放、自我张扬的媒介。酒在阮籍那里,甚至还是躲避政治高压、保全生命的工具,酒是阮籍的“保护伞”、“挡箭牌”、“避雷针”和“烟幕弹”。

而且,我老觉得,阮籍的酒量虽然尚可,他的身体却可能很糟糕,特别是他的胃——你想一个大醉过六十天的人会有一只好胃么?母亲的死曾让他两度吐血,用现代医学术语来说,那属于典型的“胃出血”症状。所以,阮籍的饮酒尽管不乏幽默,却让我们笑不出来。因为里面充满了乱世中知识人的无奈、痛苦和血泪!

但是,如果阮籍和刘伶在一起,喜剧效果就要大大增强了。比如,阮籍听说步兵指挥部的厨房中存有三百石好酒,他便向司马昭请求去做步兵校尉。所以阮籍后来就有个别称,叫阮步兵。其实,阮籍做这个官,是醉翁之意不在官,而在酒。他一进步兵府的官衙里,便叫上刘伶一起畅饮。别人是朋友做官,自己来“帮忙”或者“帮闲”,刘伶倒好,他是“帮着喝酒”!

那么,刘伶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外表来看,刘伶应该是“竹林七贤”中长得最对不起观众的一个。《世说新语·容止》篇记载: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身高六尺,换算一下,不会超过今天的一米五,也就是说,刘伶的身高大概和十岁的小孩子差不多。不仅如此,刘伶的容貌还既丑陋又憔悴,这就有些祸不单行了。因为先天不足,刘伶的生活态度当然不会很积极,“悠悠忽忽”可以理解为优哉游哉,马马虎虎;“土木形骸”,不是说形骸像土块木头,而是说,他视自己的身体为土块木头,毫不在意。在意又有什么用呢?胎里带的东西,没法更新换代啊。

矮小、丑陋、憔悴、邋遢——这就是刘伶给人的第一印象。

但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如果咱们中国酒文化要找个形象代言人,我肯定投刘伶一票。因为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与酒有关的杰出人物,像陶渊明、李白、苏轼等等,他们不是诗人就是文豪,都不是单靠酒出名的。完全靠喝酒爆得大名的,数来数去,只有一个刘伶。而且,刘伶喝酒,不仅喝出了文化精神,喝出了人格魅力,而且还喝出了哲学深度,喝出了“行为艺术”!

别的不说,刘伶愣是通过喝酒,把天地宇宙都喝得小下去了,小到什么程度呢?小到甚至都装不下他那又瘦又小的肉身!《世说新语·任诞》篇有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

刘伶尝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刘伶常常不加节制地喝酒,任性放纵,有时甚至在家里赤身露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裸奔”。有人推测,刘伶之所以喜欢做这样的“天体运动”,可能和服药有关,因为吃五石散的症状之一,就是身体发热,穿衣服越少越好,甚至有人大冬天就敢一丝不挂。但我以为,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拿刘伶来说,硬说他喜欢“裸奔”是因为吃了药,那简直是太小瞧人家的精神境界了。为什么?因为据我观察,这个身矮貌丑的刘伶,却是个心胸极其宽广、个性极其张扬的人。可以说,他身体上类似“侏儒”,精神上却形同“巨人”。这样巨大反差的人物,你找遍中国历史,恐怕都找不到第二个!

有记载说,这个刘伶“自得一时,常以宇宙为狭”(梁祚《魏国统》)。又说他“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晋书·刘伶传》)。“细宇宙”也就是“以宇宙为小”的意思。也就是说,刘伶一高兴的时候,常常就得意忘形——这个成语对刘伶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真是一得意就忘记了自己“袖珍型”“迷你型”的身材,竟然觉得茫茫宇宙都太狭小了,万物尽可以等量齐观,彷佛自己成了一个可以俯瞰地球的“巨无霸”!

我们接着刚才的故事说——刘伶正在家里“裸奔”,正好有人来访,被撞见了,客人就责备他,大概是有伤风化之类的话。这时候,刘伶终于把他那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暴露出来了,他振振有词地说:“我把天地当作房屋,把房屋当作衣裤,我倒要问问,你们怎么跑进我的裤裆里来了!”言下之意,明明是你们进入我的“私人空间”来偷窥我的隐私,怎么反倒说我有伤风化呢?仔细想想,刘伶竟能把天地当做房屋,把房屋当做衣裤,这是多么大气磅礴的宇宙观和时空观!这是多么广大、多么张扬的自我意识!这种思维方式多么富有哲学内涵啊!

刘伶不仅有实践,还有一套理论。在他的唯一一篇传世之作《酒德颂》里,刘伶表达了自己的时空观和宇宙观,他写道: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行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说有一个大人先生,他把天长地久只当作一天,把一万年只当作片刻;又把太阳当作门,把月亮当作窗,把天地八方作为庭院中的通道;这个大人先生出外行走,没有一定轨迹,居住也没有像样的房屋,“幕天席地”,就是把天空当作帐幕,把大地当作席子,从心所欲,随遇而安——后来“幕天席地”就成了一个成语。刘伶还说,这个大人先生无论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着饮酒的器具,酒壶酒杯,一应俱全。“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是说他只是沉湎于杯酒,把喝酒当作正事,不知道除了酒,这世界上还有什么值得追求的东西!

同类推荐
  • 血白袍

    血白袍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陈庆之,南北朝时期的天才鬼将。曾率领七千白袍军,击退数十万北魏士兵,历四十七战,攻三十二城,所战皆克。短短两个月便杀进洛阳城,将北魏天子逼得落荒而逃,完成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战例。攻之,攻之,攻之,在他的战术里只有进攻。一代天才儒将,虽生不逢时,却依然名扬四方。
  • 太白纪略

    太白纪略

    太白经天,大凶之象,天下将有刀兵劫。五胡乱华,中原陆沉,人活不如太平犬。迢迢征途,波澜壮阔;守土保家,碧血丹心;豪雄际遇,肝胆相照;乱世儿女,风流云散。只看司马白应运凶象,异军突起,横御山河,力挽天倾!QQ书友群619763997
  • 我城主大人

    我城主大人

    韩源意外的成为了城主大人,当看着皑皑白雪,城市只有村落大小,城民也不过三百,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时,他想了想:那个,我还能重来一次吗……“请问一下,你们的城主大人在哪里?”“在那儿种田呢!”有人指了指正在插秧的城主大人。一个人与一座城,不得不说的故事……
  • 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

    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

    南宋初的孔氏南渡无论在孔氏家族史还是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在近900年的历史中,孔氏南宗不仅在孔氏家族中具有特殊地位,而且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之中,孔氏南宗文化逐渐衍化为浙西南地方文化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本书在考察浙西南地区生活世界及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着重就孔氏南宗的符号特征与文化意义、政治思想与政治活动、教育思想与文化教育活动以及宗族文化与宗族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深入探讨了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文化演变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了孔氏南宗的精神内涵及文化价值。
  • 秦月照古今

    秦月照古今

    大乾王朝,诸侯割据,梁国庶子萧澈,在权臣挟持下登基为王。面对外敌环伺,臣强主弱的困局,且看一介庶子如何破局而出,胜天半子!
热门推荐
  • 凰妃浅笑:废柴杀手逆天下

    凰妃浅笑:废柴杀手逆天下

    她是杀手界的“废物”,却没人敢轻视她。惊才绝艳,惊鸿一瞥,天下臣服。一朝穿越,竟成了一个只记得姓氏的迷之少女。也好,省得她与奇葩们费脑力斗智商。遇到他后,她立刻改主意:我靠,还不如宅斗呢!他是弑光之王,冷酷无情,一张黑色面具遮挡着他的绝美容貌,也压制着他的感情。当面具掀开,他又如谦谦君子,无数少女为其倾心。繁华城外月色凉,竹林湖畔初相逢。他与她相逢,自此天上地下,舍命相陪。他说涉过崎岖,只是想再看她一眼……她说逆转天下,只为此生与他一起……天命说,她与他注定为敌,永世都不可相爱……她轻笑,天是什么?命是什么?人在做,天在看,那还请这片天好好看着,看她如何一手逆乾坤,破这天定宿命!
  • 大唐潜龙

    大唐潜龙

    天宝十年。此时唐玄宗李隆基已步入暮年。此时大唐山地作战之王高仙芝,正剑指黑衣大食。此时南诏王阁罗凤野心勃勃,姚州暗流涌动。此时坐拥十万燕辽铁骑的安?山,正暗中窥视唐玄宗李隆基帝位和天下美女杨贵妃。这时,一名现代边防军人意外来到唐朝天宝十年,作为嗣邠王之子的李兴,他能做些什么?他又将如何运用现代知识来改变大唐帝国的未来命运。他从一个后世的平凡青年变成了一位智勇双全的传奇帝王。
  • 锦绣田园:夫人有点甜

    锦绣田园:夫人有点甜

    医学贵女举世傲才,从不信命!老天:是我拿不动刀了,还是你太飘了?分分钟将你打回古代做农家女!某女扬天长啸:贼老天,看我逆袭给你看!医学天才玩转古代,铁血手腕震慑朝野!斗极品,打炮灰,发家致富,玩的不亦乐乎!傻子夫君不离不弃,她立誓今生护他周全,别人讽她拧不清,她笑别人看不穿。只是,傻子相公一点都不傻,不但腹黑还天天追着她!某女翘着二郎腿,一副纨绔样,“怕了你了,让你休息一个月。”傻子相公:“娘子,你又飘了!”顾小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纸婚书:奔跑吧,妈咪

    一纸婚书:奔跑吧,妈咪

    一不小心,把白色宝马喷成黑白花牛!高冷车主惩罚她“豪门终生监禁”,不止做替身老婆,还要做生子工具……如此,竟还能引众狐狸精追杀!替身萌妻甩手不干,腹黑男人长臂一伸,揽妻入怀,“别闹!宝宝在家饿了。”被强掳回家,之后……尼玛!饿的不是儿子,明明是他!
  • 吉尔尕朗河两岸

    吉尔尕朗河两岸

    本书以一条静静流淌在天山腹地伊犁大草原的吉尔尕朗河为背景,通过作者十年住居生活的亲身体验,以细腻浪漫的笔调和田园牧歌式的行吟,全景式的描绘了吉尔尕朗河两岸广阔的牧场、田园、林区、山脉等四季变幻的迷人风景,并对生活在此的游牧民族的独特文化、风俗、节庆、民歌等做了深入详实的了解与记录。全书充溢着作者对这片远离都市喧嚣的原生态土地上山川风物的热爱与眷恋,对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清醒与重返健康田园生活的提倡,以及对生态文明的现状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关注与反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修了一个仙

    修了一个仙

    前世设计师的许云穿越到一个五岁修真废柴身上。激活空间、得传承、修四艺。修仙路上机缘不断,仙路漫漫,装逼相伴。且看小云儿带领师门家族如何叱咤三界,问鼎大道。
  • 复苏战场

    复苏战场

    一个凭空出现的游戏,其中隐藏着太多的秘密,幕后究竟是谁的手笔?神灵,不,祂们也在局中。
  • 一句话让老美刮目相看

    一句话让老美刮目相看

    想要练就炉火纯青的英语口语,就要将复杂的话说得简单易懂,就要将简单的话说得有模有样。人们常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学习英语,也是同样的道理,找到方法,掐准要点,你也就不会在面对老外时结结巴巴,甚至是哑口无言了。本书就将带你进入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一点一滴、举一反三地破解英语口语密码。本书涉及情感表达、工作学习、社交娱乐三个方面,以发散、拓展的思维方式,亮出英语日常应用口语。本书由阳程主编。
  • 博物汇编神异典释教部汇考

    博物汇编神异典释教部汇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