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5100000009

第9章 饮酒之风(1)

何以解忧

解忧灵药

建安十三年(208)十一月十五日,正值历史上着名的赤壁之战爆发前夕,这天深夜,54岁的曹操在军中大摆宴席,与众将领把酒畅饮。酒过数巡之后,曹操已经大醉,想自己戎马一生,屡建奇功,统一大业,指日可待,不由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当时月明星稀,江面上风平浪静,正是“风景这边独好”,于是曹操就乘着酒兴,摇摇晃晃地走到船头,拿起他那支着名的大槊,横在胸前,慷慨赋诗。他做了一首可以入乐演唱的乐府歌,就是文学史上传唱不衰的四言绝唱——《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这几句诗,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他“炒作”出了一个酒的品牌,从此,“杜康”酒天下闻名,甚至成了酒的代名词。第二,这诗揭示了一个文学的母题——那就是感叹人生苦短,生命无常,忧患多多。慷慨激昂之间,蕴藏着挥之不去的伤感。第三,也是跟我们本讲所说的内容相关的,就是曹操告诉我们,解忧消愁有且只有一种最有效的方式——饮酒。的确,古往今来,最常见、也最具权威性的解忧方式,莫过于饮酒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赞成这种以酒解忧的方式。一遇到烦恼,大家都会说:“走,喝酒去!”

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认为酒能解忧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酒有麻醉作用,饮酒能使人忘却烦恼,体味快乐,哪怕很短暂。

其次,人们认为酒能解忧消愁,大概跟一个很神奇的故事有关。这个故事记载在《殷芸小说》中。故事说,汉武帝刘彻有一次驾临甘泉宫,在驰道中发现一种红色小虫,五官分明,有鼻子有眼儿的,可是大家都不认识。武帝很好奇,就让东方朔去看看。东方朔是当时武帝身边的一个侍从文人,博学多闻,见多识广,差不多是个人体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东方朔看后说:“这虫名叫‘怪哉’。”武帝一听,更好奇了。东方朔接着说:“当年秦朝法令严酷,滥杀无辜,百姓愁怨,都仰首感叹说:‘怪哉,怪哉!’这虫子就是感动上天所生,所以名叫‘怪哉’。”东方朔进一步断言:“这里一定是秦朝监狱所在之处。”当即按察地图,果然是秦朝的监狱所在地。武帝就问:“怎么才能把这虫子消掉呢?”东方朔说:“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就是凡是忧愁之类的东西,只要遇到酒就会消解,用酒一灌,肯定就会消失了。于是叫人把虫子放进酒中,不一会儿,那些叫“怪哉”的虫子果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故事其实暗含着一种讽谏之意,就是希望统治者不要用严刑峻法镇压无辜的百姓。但东方朔的一句“凡忧者得酒而解”,一不小心就使那杯中酒成为天下第一解忧灵药了。不知道曹操是不是知道这个传说,如果知道,那以酒解忧的“发明专利权”,就应该让给人家东方朔。

可以想象,曹操当时吟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一定是心潮澎湃,荡气回肠。曹操也许并不知道,他兴之所致唱出的几句四言诗,揭开了一个波诡云谲的乱世的时代主题。什么主题呢?那就是饮酒。而且不是一般的饮酒,是席卷整个魏晋时代的一股饮酒的风气。可以说,曹操的这首慷慨激昂的《短歌行》,几乎是魏晋饮酒之风的前奏和序曲。从此以后,酒就成了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词”。

“酒以成礼”

除了解忧,在古代,酒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来看看《世说新语·言语》篇的一则小故事: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故事说,三国时着名的书法家钟繇养了两个儿子,大的叫钟毓,小的叫钟会。这兄弟俩小的时候很顽皮,有一天,他们趁父亲睡午觉时,就一起偷喝父亲的药酒。他爸爸钟繇也很有趣,这时虽然已经醒了,却假装还在睡着,想借机观察一下两个儿子的行为。哥哥钟毓还算老实,他拿到酒,先跪在地上拜了拜,然后才喝酒。弟弟钟会却狡猾得多,他拿到酒只顾喝,压根儿不行跪拜之礼。看他们喝完,钟繇也不装睡了,马上起来,将俩小子抓了个“现行”。然后就问钟毓:“你为什么要行拜礼呢?”钟毓说:“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这句“酒以成礼”,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意思是,酒是用来使礼仪完备的一种重要的工具。这个钟毓一不小心道出了中国酒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内容,那就是——酒以成礼。

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是非常庄严的国家意识形态,怎么和酒挂上钩了呢?我们来做一个拆字游戏就明白了。汉字的“礼”字,繁体写法是“礼”。“礼”的本义是什么呢?就是举行礼仪,祭神求福。左边“示”字旁,说明与祭祀有关,右边的“豊”,是行礼之器。下边的“豆”字代表礼器,上边的“曲”字,代表礼器所盛之物。这个“曲”就是酿酒时引起发酵的酒曲,也就是说,礼器中装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别的,而是——酒。

礼器里为什么要装酒呢?因为人们认为,酒可以作为沟通天地、神人的桥梁和纽带。比如,古代有一种天子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大型祭祀典礼,叫“禘”礼,其中有一道非常重要的礼仪名叫“灌”,就是斟酒浇地,以求神降临。人们认为,酒味醇香,可以袅袅上升,上达天听,告慰神灵。所以,在古代,酒在重大礼仪活动中几乎无处不在,大到宗庙祭祀,小到婚丧嫁娶,只要有大型的聚会,只要涉及到礼仪,都离不开酒。我们在博物馆中看到的古代青铜器,很多都是酒器,说明酒器是最重要的礼器之一。可以说,在古代,是无酒不成礼。

我有个观点,不知道对不对。我以为中国文化能够当之无愧地号称“世界第一”的不是其他这个文化那个文化,而是饮食文化。而饮食文化中,最具文化含量和哲学意味的不是烹饪文化,而是又热又辣、见仁见智的酒文化。

回到刚才的那个小孩偷酒的故事。钟毓说“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说明他对酒的与礼仪有关的内涵非常清楚。钟毓这么说,说明他没少读儒家经典,而且对礼仪规矩心存敬畏。

相比之下,他弟弟钟会就不这么厚道了,父亲问他为什么不拜,他竟然大言不惭地说:“偷本非礼,所以不拜。”偷酒本来就不合礼仪,所以我不拜。有道是:从小看大,三岁至老。钟会长大后,果然是个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阴谋家,他先是投靠了大权在握的司马昭,做了一件最臭名昭着的事,就是在司马昭跟前进谗言构陷“竹林七贤”的领袖嵇康,导致嵇康被无辜杀害。后来他又奉司马昭之命率军伐蜀,平蜀之后进位司徒,不可一世,竟想背叛朝廷,拥兵自立,结果被部下所杀。不过这都是题外话。在这个故事中,钟会说“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虽然有点嘴硬,但也没有否定酒对于礼的作用。

既然酒与礼有关,当然就会受到礼的制约。所以,古人认为,比较符合礼节的饮酒方式就是要适度节制。比如《礼记·乐记》中就说:“一献之礼,其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所以备酒祸也。”就是说在举行重大献祭典礼的时候,宾主都要饮酒行礼,行礼必喝酒,但又必须节制,终日饮酒却又不能喝醉,以免因喝醉搅乱了整个庄严隆重的仪式。因为酒这个东西本身是有麻醉作用,喝得多了就容易醉,醉了就容易“乱”。所谓“酒能乱性”。

孔子在喝酒方面就很注意节制,说自己是“不为酒困”。“不为酒困”,就是不为酒所困扰,所扰乱,也就是喝酒能够把握一个合适的度。在《论语·乡党》篇里,孔子说:“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意思是饮酒一般不限量,但不能喝醉;从市场上买来的酒和肉,也就是与礼仪活动无关的酒肉,他一般是不吃的。有了这个“双保险”,孔子才能做到“不为酒困”。

可见,酒这个东西是个双刃剑,一方面它跟礼有关,是“成礼”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它又很容易导致“越礼”、“无礼”甚至“非礼”,所以,儒家的这个规范是很有道理的。

酒以避祸

然而,到了魏晋时代,酒与礼的关系就完全被颠覆了,“酒以成礼”的神话被打破了,“不为酒困”的告诫被抛弃了,人们沉浸在酒的狂欢中,喝得昏天黑地!什么礼教,什么纲常,什么清规戒律,一律被抛诸脑后,人们尽情地享受酒带来的麻醉、快乐、忘我和超越!酒,不再是礼仪的一本正经的道具,而成了“违礼”“越礼”的工具了!可以说,不是“酒以成礼”,而是“酒以越礼”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着名的“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而七贤中,阮籍与刘伶对于中国酒文化贡献最大。可以说,没有这两个人,饮酒之风的价值和意义就要大打折扣。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魏晋杰出的诗人、思想家和音乐家,是当时名士群体中领袖级的人物。《晋书·阮籍传》里有一段话,几乎是了解魏晋之际政治风云和社会变迁的一把钥匙: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就是说,阮籍本来也有济世安民之志,但是因为生在魏晋改朝换代的多事之秋,天下变故层出不穷,那些有才华、有志向的名士很少有能够保全性命的,于是阮籍就不再参与政事,“以酣饮为常”。一个人天天喝酒醉酒,正是被专制暴政逼出来的一种“变态”,而阮籍不得不把这种“变态”当做“常态”,其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天下多故”四字,指的是一系列血雨腥风的政治事变。当时司马氏集团和曹魏集团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曹魏集团的军政大权已经旁落,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虎视眈眈地盯着皇帝宝座,党同伐异,穷凶极恶。一批又一批倾向于曹魏宗室的名士和大臣,先后被杀害,一时间真是万马齐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就是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就把才能收而藏之,退隐保身。阮籍碰上的正是一个“邦无道”的时候,所以他只好不问政事,天天泡在酒缸里,喝得昏天黑地。

然而,像阮籍这样的出身和才华,很难摆脱政治的网罗。司马氏家族看准了阮籍在名士圈里是个“大腕儿”级的人物,千方百计拉拢他。万般无奈,为了保全身家性命,阮籍不得不先后出任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从事中郎是大将军府所设的一个参谋官。阮籍做这个官,可以说是“在其位不谋其政”,具体事情是不干的,每天除了喝酒还是喝酒。这要放在今天,说好听点叫“行政不作为”,说难听点叫“尸位素餐”。但是知道阮籍的为人的话,你也可以说,这是“非暴力不合作”!

阮籍这样做,其实也是迫不得已。《论语》里有句话:“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就是国家有道的时候,你有发挥聪明才智;国家无道的时候就装傻充愣,难得糊涂。还有一句,是“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国家有道的时候不至于被废黜,国家无道的时候你又能够免于刑罚杀戮,保全自己。这两句话都是孔子夸奖人的,说明这样的人懂得如何立身处世,明哲保身。阮籍也是深谙此道。他并不是真糊涂,他只是装傻,他也不是真狂,他只是佯狂。所以,虽然他在司马昭的手下做官,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是十分谨慎,绝不逾越自己的道德底线。实在不行,他还有一招——就是喝得烂醉如泥。

比如有一次,司马昭想要为儿子司马炎娶媳妇,就派人求婚于阮籍。按说,这是攀龙附凤的事,对于那些名利之徒来说,可能是求之不得的,但阮籍立场非常坚定,坚决不干这种为虎作伥的事。不过作为司马昭的下属,阮籍实在没法当面拒绝,怎么办呢?只好求助于酒。于是阮籍就每天喝得醉醺醺的,人事不省,醉的时间估计能申请“吉尼斯纪录”了,多少天呢?整整六十天!前来提亲的人每天都对着一滩烂泥似的阮籍,怎么开得了口呢?于是这件事终于宣告作废。

大概是这件事引起了司马昭的警觉,于是就派了个“思想警察”前去刺探,谁呢?就是那位“偷酒不拜”的钟会。钟会确实是个干特务的好料,但是面对阮籍,他也没辙。因为他每次去找阮籍交流“国家大事”,讨论人是人非,人家阮籍都是醉眼迷离,一问三不知,抓不到一丁点儿把柄。

在阮籍这里,酒的功能和作用被大大拓展了,既不是为了享乐,也不仅是为了解忧,更不是为了成礼,那都太小儿科了。酒,就是阮籍的“保护伞”、“避雷针”、“挡箭牌”和“烟幕弹”。正是靠了酒,阮籍总算没有身首异处,死于非命。

说穿了,阮籍喝酒的真实动机,就是为了保身避祸。

同类推荐
  • 盛唐之刺遍江湖

    盛唐之刺遍江湖

    孤身入江湖,仗剑走天涯,以现代武技冲撞古代金戈铁马,翻江倒海,谁与争锋?
  • 血腥的盛唐7:盛唐结局是地狱

    血腥的盛唐7:盛唐结局是地狱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抢救大唐

    抢救大唐

    令人扼腕的怛罗斯之战就在明年,南诏国即将叛乱,而那场让盛唐衰落的安史之乱,数年之后即将爆发,大唐霸权将衰,穿越者李泰初面对这一切,誓要力挽狂澜!他要让大食败退,南诏宾服,吐蕃俯首,平定安史之乱,让李白不再抱憾而死,杜甫那首国破山河在不再现世!——不过,首先,定个小目标,先救战神王忠嗣!
  • 明王首辅

    明王首辅

    大明朝正德十二年冬,徐晋穿越到江西上饶县一名穷困潦倒的儒童身上。这一年,明朝皇帝朱厚照正在边镇宣府游玩。这一年,江西宁王朱宸濠正暗中运作准备谋反。这一年,家徒四壁的徐晋寻求出路,最终选择考科举,从县试、府试、院试,再到乡试,一路过关斩将,却一步步卷入了宁王朱宸濠造反的漩涡……
  • 大宋苏轼

    大宋苏轼

    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过世于公元1101年,一生所系,大约是宋帝国最为辉煌的时代。其将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了新的强度。一方面,苏轼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满,另一方面,他好美食、好交友、好品茗、好游山林,用腼腆的力度感唱出时代的旋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种禅意玄思的人生感喟,是其意志对美的反映而取得的对痛苦和痛苦之智慧的胜利。本书通过对细节的追索,力图描绘出文学史上和历史书中没有记载过苏轼。通过求访苏轼的词、生活和情感,去想像和拼凑“清明上河图”般波澜壮阔的大宋。
热门推荐
  • 盛世甜宠:王妃好难追

    盛世甜宠:王妃好难追

    风芊芊,阴阳两界默认的判官接班人,不慎穿越异世,更不幸惹上个奇怪的男人。没成想,男人竟是万人敬仰的病弱王爷,还找上门疯狂暗示要她负责。先不说了,她决定赚钱跑路了!某王摇身一变拦在风芊芊的算命摊子前:“跟我合作么?保你荣华富贵那种的!”风芊芊:“好啊好啊!”于是半年后,风芊芊成功跑路!某王吐血三升:“连个小丫头你们都拦不住?”侍卫欲哭无泪:您给的路费,您给的令牌,您宠得没边,一个“不”字都说不得,这谁敢拦?而且,您确定~冥王可以被叫做小丫头么?
  • 不生病的习惯

    不生病的习惯

    健康开始于良好的习惯,结束于不良的习惯,健康的保持也有赖于良好的习惯。看看脸色、看看眼睛、闻闻气味都能看出你的健康来。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碳酸饮料,看上去很美,但都没有白水美。5大养老穴、4种随手可得的食物让你益寿延年。很多疾病由心而生,由心而灭。传统医学把体质分为寒、热、虚、实四种,具体又分为平和体质、痰湿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等九种。不同的体质通过人的外部特征就可以轻松地辨别出来,让你的养生不再盲目。
  • 书穿之末世女配

    书穿之末世女配

    白星:我穿到了书里。一个要奔向星际的世界。女主贺兰心:我怎么变成配角了?小绿:你猜呢,猜到算你赢。男主冥月:我也变了配角,同命相连,所以最后咱俩是一样的结局。洛奇举手:咳,我是新晋男主,打酱油的,可以忽视我。??轻松文????萌新文???求支持??求推荐??求收藏??再求票票? ————————————————— 推新书《这末世不一般》简介:女强无男主文,无cp,快穿,轻松文倘若给你一场免费旅游,你,会不会接受?不一样的旅游,美食、冒险、危机、恐惧……这里都有,只要你还活着,就能体验常人所不知的乐趣。只要你敢来,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末世世界。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你们。
  • 遇见你是青春最美的样子

    遇见你是青春最美的样子

    学渣与学霸的逗比日常遇见你,遇见青春最美的样子感谢支持,请多关照
  • 苍穹兽王

    苍穹兽王

    变成一只兽族的蜥蜴。蜥蜴骑着凤凰,还背着七个可爱的魔法兽:小一说:“哦,额的天啊,这本小说真好看!”小七说:“啊哈,你说的对!”生命圣女:“我的宿命之人,不可能是一只蜥蜴。”这是一个人变成蜥蜴之后的故事。然后他想要变成人的故事。活捉作者,群号:275345821
  • 从丝绸之路开始做贸易

    从丝绸之路开始做贸易

    回到汉武帝时期,在盛世王朝下,从丝绸之路开始做贸易,发展经济,让丝绸之路一带富起来。一起去体验西汉时期丝绸之路上的美食、水果、布料、丝绸、茶叶……一本充满正能量又好看的历史爽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德川家康(新版)2:崛起三河

    德川家康(新版)2:崛起三河

    日本版的《三国演义》,史书、权书、商书“三书合一”,政企商业领袖必读图书!一部日本首相要求内阁成员必须熟读的书,一部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要求松下干部必须研读的书,一部美国驻日大使认为,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先阅读的书,一部韩国媒体评为“影响韩国CEO最有价值古典图书。”美国前驻日大使赖世和说:“每一个日本人都是一个德川家康,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究竟是何许人?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百余年的战乱,开创三百年太平盛世,建立了完整意义上的日本国。《德川家康》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
  • 魔道剑主

    魔道剑主

    一剑光耀九重天,翎羽登天化成神古神纪后,开创大陆新纪元剑神纪的武道巅峰,光羽剑神,与魔神几欲同归于尽,竟又造挚爱袭杀附体重生千年后差点一毁剑道的世界,且看他如何再一剑搅动风云!欢迎交流
  • 逆流少年时代

    逆流少年时代

    一根仙草的续命重生,让曾源回到了十年前,一切如初,回到过去他并没有想让自己成为多么厉害的人物,只是想要把那些未曾做的事通通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