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0500000013

第13章 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治理贫困家庭的社会政策(1)

由于处于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所以,海外不同国家或地区都有不同的治贫措施以及减贫社会政策,其中不少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一、美国城市贫困和家庭政策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与贫困做不懈的斗争,从而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反贫困的经验。

1.美国城市贫困问题

在美国这个富裕的国家,城市贫困问题依然存在,且难以完全克服。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称,在每7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为穷人●16◇。另据美国官方划定的社会贫困线,全国的贫困人口1990年超过3400万,占总人口的13%;1992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变为3690万和14.8%;而1993年又达到3930万和15.1%(黄学海,1999)。1996年,美国有3930万人生活在官方规定的贫困线以下,占总人口的15%,其中黑人占33.1%,拉美人占30.6%,白人占12.2&●17◇。美国人均收入不平等程度很高,贫困人口的比例也超过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最近几十年里,美国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穷人与中产阶级的差别却进一步拉大。而且由于通货膨胀影响,在90年代,美国城市穷人的收入所能购买的东西比五六十年代更少●18◇。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数据,2004年,美国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03年的12.5%上升到12.7%,总人数从3590万上升到3700万,增加了110万人,平均每8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生活在贫困之中●19◇。据《今日美国报》2005年6月调查,美国有7217万多人无家可归,即每400个美国人当中有1人无家可归●20◇。

在美国的贫困家庭中,家庭人口数量的多少和贫困之间有很大的关联。一般情况下,家庭成员个数越多,那么出现贫困的几率就越大,尤其是与未成年子女的多少有关。因为多一个家庭未成年子女就意味着要为多支出一份养育子女的费用。美国相关机构在1993年的家庭贫困研究中发现当年美国两口之家的贫困率为9.5%,三口之家的贫困率发生率12.6%,四口之家的贫困发生率为11.9%,从五口之家开始,大于五口之家的贫困率均高于15%●21◇。家庭的结构也影响这一贫困率,一般情况下单亲家庭和双亲家庭相比较,单亲家庭更容易引起贫困。如果加入种族这一因素,那么情况就更加复杂,在美国有一种现象:黑人女性和拉美裔女性家庭的小孩数量要比白人单亲妈妈家庭的多,而不同种族单亲妈妈家庭的贫困发生率是不一样的。

美国的城市贫困阶层构成较为复杂,各类人群都有可能成为贫困者。儿童、残疾者、老人、单亲父母家庭、在业的低收入者和临时性失业者是主要的贫困者,老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通常是贫困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外来移民也构成城市贫困阶层的一部分,由于种族歧视等原因,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成为特殊的贫困群体。

2.美国反贫困政策

不容否认,在美国,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减少城市贫困和城市贫困家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一作用的发挥也是逐渐呈现的,因为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还在实行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即社会保障的实施主要是由个人和社区的公共援助来承担。经济危机之后,造成了严重的失业、贫困问题,传统的社会保障措施不能有效解决这些经济社会问题,迫使联邦政府在1933年5月12日颁布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实施《联邦紧急救济法》是联邦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以政府的名义实施福利计划。两年后,联邦政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实行社会保险和公共资助的双轨救济政策,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另一方面,自从第36任总统约翰逊于1964年1月8日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口号,主要围绕权利不足扶贫,并推出社会福利的社会计划。美国历任总统都在自己的任期内极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例如,里根和老布什的改革抚养家庭未成年儿童援助福利计划、克林顿政府改革家庭福利保障政策等。经过70多年的构建,目前已经形成大小保障项目达300余项,覆盖了劳动、失业、疾病、生育、教育、住房、养老、死亡等方面,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会安全网。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使得如今美国面向穷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已较为完备,社会保障制度也成为美国反贫困政策中最重要的组成。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反贫困制度主要涉及如下,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类是社会保险。包括:(1)养老、遗属、伤残保险(Old-Age,Survivors,and Disability Insurance,即OASDI):属强制性保险,资金来源于就业职工和雇主平均分摊交纳的社会保险税,而因为受益人要每月按工资的一定比例交纳社会保障信用基金,而且只有等到退休、致残、死亡、丧失劳动能力以后,当事人或当事人的受益人才能从这一基金中按月得到救助,因而普遍认为这是一项保险而不是福利。但因为大多数受益人领取的救助大大超过他们交纳的基金,所以它仍被视为是一项福利。(2)医疗照顾(Medicare):由住院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组成。这是专对65岁以上的老人适用的医疗照顾方案。受益人每月只要付很少的医疗服务费,就能享受免费医疗。凡参加了OASDI的企业和个人都必须参加住院保险,雇主和雇员分担税额。医生直接把他们的账单寄到联邦政府兑取现金。(3)公共部门职工退休金:包括各级政府部门职工和铁路职工,他们不参加社会保险而享受国家退休金和铁路部门提供的固定年金。(4)失业保险:资金来源是雇主交纳的失业保险税,一般可保证对失业工人26周的补助。(5)工人补偿:资金来源也是雇主交纳的保险费用,用于对因工伤残或死亡的工人家属提供抚恤和医疗照顾。这些项目非专门为穷人设置,一般被视为社会保障类项目。

第二类是社会福利,主要为非保险的救助,这类救助的受益人无须承担经济上的义务。只要那些没有投保的、生活在法定贫困线和低于这个水平线的穷人和贫困家庭就享有获得此类救助的资格。其中项目大多是针对贫困的个人或家庭提供补助,在申请这些项目时,申请者一般要接受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的调查,以确定是否有资格申请及享受福利待遇。这些项目一般被视为社会福利类项目。主要有:(1)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Aid to Families of Dependent Childre,即AFDC):援助的对象主要是有未成年子女的贫困家庭。通常是指只有一个家长(双亲中有1人死亡或父母离婚),而家长又失掉了工作的家庭。(2)食品卷补贴(Food Stamps):此计划1964年正式推广,发放对象是那些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失业或正在工作的职工家庭。食品券通常用于在指定的商店或货架上免费或低价购买基本的食品,如面包、牛奶、鸡蛋等。其他还有补充保障收入(Supplement Security Income Progra,即SSI)、失业救济、住房补助、免费提供食物等。资金来源均由联邦及地方政府拨给。

最后一类是社会服务形式的援助项目。核心内容是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所提供的咨询、代理、关怀、照顾、帮助等形式的服务。包括对贫困家庭的住房捐助,医疗补助、免费就业训练,免费提供法律诉讼服务(只限于民事诉讼),为老人提供修建房屋、领养和照看孩子的法律手续的服务,为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免费午餐,给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低息和无息贷款等等。随着发展,现在的许多社会服务方案也在间接地与社会贫困和济贫问题有关,如健康关怀、住房计划、都市复兴、社区行动等。可见,社会服务涉及社会问题的方方面面,是除物质救济之外对贫困者和社会弱势人群的多元化的人文关怀。另外,在美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私人福利保障事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以私人养老金计划和私人健康保险计划为最。以社会福利为目的的慈善事业也为美国社会福利保障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然,传统福利政策也带来了一些弊端。逐步形成了高度贫困、非婚生子女、青年暴力犯罪、福利依赖并存并且愈演愈烈的状况。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都同意进行福利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减少贫困,而不是保持贫困。。1996年,克林顿政府颁布了《个人责任和工作机会协调法案》(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d Work Opportunity Reconciliation Act),又被称为“福利改革法案”,这项改革的目的是“结束我们所已知的社会福利(end welfare as we know it)。”举措包括倡导通过就业自食其力的“工作福利”,减少福利依赖。1996年福利改革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用“贫困家庭临时救助(Temporary Assistance to Needy Families,TANF)”计划代替了原来的“AFDC”。旨在通过提高受助人的工作愿望,减低他们对福利救济的依赖,增加他们的个人责任。福利改革的此外,为了改善家庭结构,强化健康的婚姻关系,减少非婚生子女。美国尝试是将重点放在帮助福利受援者加强婚姻关系并培养他们具备成功婚姻的技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次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帮助每一个家庭达到最高程度的自立和自足。

美国政府的反贫困模式比较有特色。从社会政策上,大幅消减社会福利开支,以降低预算的不平衡。与此同时,政府还采取了其他一些社会经济政策,来弥补在社会福利开支方面的缩减,包括鼓励私营养老金计划。它不仅向千百万私营部门的雇员提供其晚年生活不可缺少的养老金,而且还是美国工业最大的资本来源,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主要现象。美国政府还将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训作为解决美国经济难题的战略之一,确定了终身学习制度的主要内容,帮助美国人能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美国模式的反贫困政策强调个人责任和经济效益,力求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解决社会贫困问题,也就是通过刺激经济而扩大就业,从而达到反贫困的目标。

二、英国治理城市贫困及其家庭社会政策的历史和发展

对于任何文明社会,贫困问题都是核心的社会问题之一,人类社会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与贫困斗争的历史。英国经济史学者Tawney称:“如何对待不幸的社会成员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的试金石”●22◇。英国是具有悠久社会救济传统的西方国家,也是最早出现把社会救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的国家,其治理城市贫困及家庭的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值得人们去关注。

1.济贫法的兴起

英国是最早将济贫工作制度化的欧洲国家。对济贫思想产生直接和深远影响的是古代基督教教义和寺院法(又称教会法),最早英国的社会济贫制度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基督教会的慈善施舍和各种行会组织内的互助互济。在以“黑暗时代”著称的中世纪以及工业社会之前,英国与欧洲各国都处于封建社会的普遍贫困状态之中。当时,教会、行会等社会组织的慈善救济行为主要受基督教神恩观念的驱动。譬如,在旧约圣经中,要求人们对不幸者应怀有一颗慈爱之心,要关心那些生病、年老、残疾和贫穷者(何勤华,1999)。基督教会通过各地的修道院及城市中的慈善组织,以提供衣食的方式直接参与对穷人的救济。在手工业者、商人和其他各种行会中,其行会章程中常包含社会互助救济的措施,以确保每个会员的基本生活条件都能得到保障,“会员的生老病死和赈济贫困是行会互助救济职能关注的重点”(金志霖,1996)

但是,社会的发展带来,各阶层贫富分化的加剧也加重了随之而来的社会贫困问题。教会或一些慈善机构对此的解决上开始显得心有余而力,政府的介入便成为必然趋势。从都铎王朝开始政府逐渐介入到救济工作的解决。公元1531年,英王亨利八世颁布法令,规定地方官吏对其辖区内急待救济的老弱贫民予以调查登记,发给执照,允许其在指定区域内行乞;由此开始了政府介入济贫工作的先河,此后不断发展,1572年,英国国会还颁布一项法令,规定不论城市、城镇或是乡村,每个公民都要缴纳为了济贫而专门设立的基金。1576年法令又授权治安法官使用济贫税置备生产原料,为身心健全的穷人提供就业机会。在1601年,当政的伊丽莎白女王,把已有的救济贫民的惯例方法,用济贫法的形式将其规范和固定下来,并由官方划出一条贫困线,在贫困线以下的贫民可以接受教区救济。同时,又规定教区要努力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对贫困人家的小孩进行就业训练,对老年人、患病者和孤儿进行收容。“对于官方认为‘懒惰而不值得救济’的穷人,则仍然规定用严酷的手段惩罚他们”(刘燕生,2000)。1601年《济贫法》是英国也是世界历史上解决贫困问题的首部立法,又称《伊丽莎白济贫法》,这一法律也被看成为旧《济贫法》。1601年《济贫法》是都铎王朝100多年来处理贫困问题法令的集大成,规定教区对没有亲属的贫民承担责任。

这部在1601年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长期指导和规范着英国的济贫工作。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经济形式开始产生了巨大变化,而贫困问题始终是困扰英国政府的一件大事。工业化大量产生雇佣劳动者,城市化使大量人口流入城市,民生问题出现新情况,为及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新《济贫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行院内救济,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才能得到救济。同时对接受院内救济的贫困者做出了诸多限制,如剥夺其选举权,以作为对其的政治惩罚。

在新、旧《济贫法》实行期间英国其他的救济组织并没有停止其救济的行动特别是教会的慈善事业一直在发挥作用,当然这些救济都是发生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前。济贫法制度是一项综合的救济,什么问题在当时都要靠这一制度来解决,它也一直在被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济贫法为解决新时代的社会问题埋下了未来社会保障的种子。

2.福利国家的建立

同类推荐
  •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国际传播受众理论、方法和实务的专门著作,也是一本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有三大特点:一、对中外国际传播受众的概念、特点、研究演进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二、详细介绍定量与定性受众调研方法,并对互联网受众测量和调研方法进行了创新性探讨;三、总结归纳国际传播媒体受众工作的特点、原则和反馈等管理机制,并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动向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对于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受众研究、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国际传播研究或相关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实务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 黄侃:志气为先(文化怪杰)

    黄侃:志气为先(文化怪杰)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关于人的思考:人的本质、产物及发现

    关于人的思考:人的本质、产物及发现

    《关于人的思考:人的本质、产物及发现》主要内容:集三十余年思考,一生学识成就经典,洞悉人之本质,展示文学、哲理之价值。这本书从人的社会本源探讨了人的各种社会属性及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阐释了这样一种观念,即所有的人,除了极端情况,都有天生的才能,如果能够得到恰当的引导,都能够在他们最擅长的活动中表现出敏捷、灵巧、聪慧和敏锐。
  •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两大分类阐述中国文学大作。
  •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这是一本有痛感又饱含温情的书。作者厉佳旭,从青春勃发的大学生,变成双鬓染霜的老教师,一晃二十年。他在多所学校工作过,一直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自我批判的习惯。本书记录的,是他最真诚的教育反思。如何理解教师这份职业?如何认识学生?好学校长什么样?如何看待生命和自我?如何理解今天的中国教育?如果对一切熟视无睹,便不会进步。作为校长,更作为一名教师,作者用自己的思考呼吁教育良心,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教育良心。本书献给所有热爱教育的人。
热门推荐
  • 极品女仙尊:邪王,正经点

    极品女仙尊:邪王,正经点

    重生的天才少女,身负血仇的魔头邪尊,灵魂分裂的不老战神,拒绝修仙的超级匠师,各自心怀鬼胎走到一起后,画风忽而暧昧又诡异!搞复仇的谈恋爱,当反派的要洗白,黑心肠的装可爱,想平凡来逆袭,女主她……头真的很疼,周围一群奥斯卡影帝影后!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哈利波特之神秘家族

    哈利波特之神秘家族

    前世的墨兮死的不明不白,既然已经重生,过去那就拜拜啦!看这一世的自己如何霸气崛起。什么?什么?我成了少爷?哦,原来是女扮男装啊!什么?什么?这个世界是有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还好我身份过硬,出生在纯血家族。只不过,这些个纯血家族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会蛇语的不说,怎么还有会精灵语的,等等,那家伙怎么突然变成天使!哎哎哎,怎么这个头上长出角了?你不会是魔鬼吧!
  • 愿你冬越不寒

    愿你冬越不寒

    一觉醒来,陌生的环境。她不知道“她”的名字,只有冰冷的代号…为了活着,她学习各种技能,历险重重!前世的背叛,让她不得不成为冷血冷情之人!当一些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她的生活也不再寻常……是命运早已安排?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长生元记

    长生元记

    忙忙碌碌的在平凡中漂泊,突然重生回生命伊始的时刻,上天终究待她不薄,从此走上了一条虽然荆棘坎坷,但是气运加身,始终无怨无悔的修仙之路,长生渺渺,吾将上下而求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鱿鱼少女绝不认输

    鱿鱼少女绝不认输

    人为刀俎我为鱿鱼。职场是战场没错,她却是个连新兵营都没带过的“路人兵”。遇见恶毒前辈,该忍还是反击?龟毛上司欺人太甚,要如何才能博得欢心?猪队友带不动,神对手层出不穷。工作一团糟,感情也陷入多角风波......时刻走在被炒边缘的鱿鱼少女,是逆袭还是沦落?
  • 离合难离悲欢

    离合难离悲欢

    每天,总有人在面对分离:每天,也总有人在面对重逢。前者为悲,后者为欢。每个人也需要历尽离别,换言之,每个人的一生,都在离别和重逢中度过。如何把握从中的情感,这是一个值得考虑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 时光不再,惊羡你温柔如初

    时光不再,惊羡你温柔如初

    《时光不再,惊羡你温柔如初》——收录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共分三部分,写生活中平凡的景色与人事的“流光正徘徊”,写各地风景、民俗的游记散文“行走与游思”,写对国外各种盛景与人文景观的“异域的弦歌”。格调清新秀丽,文笔朴素自然,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感细腻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