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8700000027

第27章

参考文献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发展主要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改变农业的生产方法,制度创新则改变农业的经营方式。二者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效率的激励。本章主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探讨农业技术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农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农业技术创新的模型,农业技术创新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以及在我国如何进行农业技术创新等问题。

一、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农业技术创新

农业技术创新首先是发展农业生产力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问题。“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目标是取得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在微观层次,一般是指从一个产品或工艺新概念的产生,经过技术获取(包括研究开发和引进技术)、工程化到商业化生产和开拓、占领市场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技术创新”除产品、工艺创新,还包括与这些相适应的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等。“技术创新”必须依靠企业家,因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只有企业家才可能进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反过来只有从事创新活动的人,才能称为企业家)。从以上五方面可以看出,科技进步是“技术创新”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等同于“技术创新”。有的人把“技术创新”理解为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应当承认这些都是“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一些环节,但它们都不能等同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力除研究开发能力外,还包括决策能力、工程化能力、商业化生产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是一种科技与经济、教育、文化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滞后,都不能取得竞争能力。

(一)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历来的观点,他在《资本论》中就阐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与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密切相关的思想。在《经济学手稿》、《机器和大工业》、《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等论著中进一步指出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又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引起生产力的变革,并由此引起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对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的思想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揭示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在农业发展中更加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

1.科学是一般社会生产力。马克思创造性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提出“生产力里面当然也包括科学在内”和科学是“一般社会生产力”的深刻思想。

首先分析“社会生产力”概念。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如果说技术致力于物质生产,那么科学则致力于精神生产,科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技术如同精神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物质生产。社会生产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统一。同样,社会生产力也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科学是最主要的精神生产力,同物质生产力相比它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原因是观念形态的科学并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它必须物化为技术形态的科学,即通过技术转化为物化形态的科学力量才能成为物质生产力。马克思根据固定资本的发展指出,“社会生产力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被生产出来,不但在知识形态上,而且作为社会实践的直接器官、作为实际生活过程的直接器官被生产出来。”显然,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就是自然科学理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则表现为机器设备等等,二者的总和就是一般社会生产力。可见,一般社会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互相转化。这个观点告诉我们,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作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技术进步。

科学作为知识形态和思想形态,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直接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一贯的观点。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除了劳动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内部的分工起作用外,也“来源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各个生产部门的发展,“部分地又可以和精神生产领域内的进步,特别是和自然科学及其应用方面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科学理论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是潜在的生产力,只有物化为一定的技术手段并经过特定的工艺方式并入生产过程才能变成直接生产力。科学作为一般社会生产力为什么会变成直接生产力?怎样变成直接生产力?一般社会生产力有什么特点?马克思对这些问题都作了深入的研究。

马克思指出:“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的社会知识、学问,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直接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马克思的话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大工业技术基础的建立是科学变成直接生产力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资本的快速积累,使机器大工业得到迅速地发展,客观上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技术条件,特别是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大工业的技术基础,使劳动资料获得机器的物质存在形式,使科学找到了通向直接生产力的道路。机器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它自己就是技术专家,它在自身发生作用的力学规律和它自身持久不息的自动运行中,具有自己的心灵;正像劳动者消费食物一样,它也消费煤炭、油料等等(辅助材料)。”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不仅标志着自然科学向直接生产力的历史性转变,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由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的革命性转化。在大工业技术基础上,科学向直接生产力转化成为必然。

科学作为一般生产力是通过渗透到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社会生产的组织与管理起作用的。也就是说科学是通过人的途径和物的途径变成直接生产力的。通过这些途径科学迅速变成“驱使自然力为生产服务,并为人类服务的科学过程。”与其他生产力相比,科学是一种特殊生产力,它具有一般性、馈赠性、条件性三个特点。一般性是指科学具有一般生产力的非物质特性,即精神性和意识性,科学如同协作生产的一般生产力一样,不费社会分文,表现为“社会劳动的自然力”。馈赠性是指科学只要偿还了由于发现它所耗费的代价,便会像自然力一样,一劳永逸地向社会馈赠。正如马克思所说:“只要自然科学教人以自然因素来代替人的劳动……它就可以使……社会不费分文,而是商品降价”。今天我们应用孟德尔遗传规律育种并不需要交付租金,而且可以永远的使用。可见科学的馈赠性是惊人的、永恒的,它不会因磨损而失去自己的使用价值,相反,科学的馈赠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长,谁偏爱科学、支持科学的发展、赞助科学,谁就享有科学慷慨和无私的回报。条件性是指科学的巨大馈赠性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科学向直接生产力转化的经济费用和制度成本。科学理论物化为产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投入巨大资金。要利用水的推动力,水车是必要的,利用蒸汽的压力,蒸汽机是必要的。科学要转化为生产力,需要设备,制度建设,这就需要投资。上述论述说明,要发展农业生产力,必须发展农业科学,由农业科学转化为农业技术,必须对转化过程进行投资,使科学物化为技术装备。

2.技术是科学的物化手段和中介。马克思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点:“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就涉及科学物化的问题,物化的手段就是技术,把技术用于生产过程即工艺革新。显然技术是科学物化和生产工艺革新的中介。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指出:“科学力量只有通过机械的运用才能被占有”,变成直接生产力。一旦“劳动资料取得机器这种物质存在方式,要求以自然力代替人力,以自觉应用自然科学代替从经验中得出的成规”时,劳动工具就成为科学的自觉的物化,工具便日新月异,生产也飞速发展。因此发展经济必须十分重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科学的物化需要社会条件,“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几次产业革命,表现在生产技术上,就是用机器甚至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手工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所以加速科学的物化,其原因是商品生产的存在和发展,无论是科学发明和科学的应用,都采取了商品形式,商品生产中物质利益的内在动力和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刺激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科学转化为技术,以及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的机制告诉我们,要加速技术进步,必须抓住两点:一是使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二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3.生产是科学的应用和技术的实现过程。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统一是马克思的一贯主张。他在《资本论》、《经济学手稿》、《机器与大工业》等著作中作了深入的分析,马克思敏锐地看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他说: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张,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不到的。”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也就意味着生产的科学技术化。现代的社会生产力已经是科学技术化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不再彼此分离,而成为一体化了。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发展农业生产,必须把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生产单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农业生产力达到迅速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则进一步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说科学技术一旦凝结在生产过程的诸要素中,不仅提高生产工具的生产效率,而且还会相应的提高生产者的素质,最终直接深刻地影响到生产对象,从而使生产力发生革命性变革,使其加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进一步突出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所以,发展农业生产力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发展历史证明了这个真理。无论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还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都证明,农业的发展贯穿着农业技术进步或创新。自18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农业产量一直在稳定的增长,这是农业技术进步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农业科技的创新与进步的不断加速,主要是农业生产手段的改善,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和生物与化学革命,改良农作物品种和农药、化肥的应用。高产粮食品种的开发与推广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1970—1990年主要的农业技术进步。新的种子和化肥技术被称作“绿色革命”。高产粮食品种迅速得到广泛的推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占到发展中国家小麦和水稻产区的一半以上。

邓小平同志还曾指出,中国的农业“最终还得靠科技解决问题”。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中,最重要的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把发展农业科技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运用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50%,平均增产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数千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充分证明了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2007年在我国农业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48%,而发达国家已达到80%。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差距即潜力,这同时也表明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巨大潜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仅是农业生产发展中最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而且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根本源泉,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业科技的作用和效益是巨大的、广泛的、多方面的,既对农业产生直接的增产增收作用,又对非农部门发挥间接的推动作用,既有当前的效用,又有长期的持续效用。

同类推荐
  • 传家风(成风化人)

    传家风(成风化人)

    “成风化人”系列丛书,从机关作风、家教家风、行业行风、学校校风四个角度,记录了和平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探索,承载了和平人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责任担当,展现了和平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榜样力量,发挥了讲述和平好故事、传播和平好声音的文化引领作用。
  • 外交:世代友好邦交

    外交:世代友好邦交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
  • 政府形象传播

    政府形象传播

    如何树立政府形象的旗帜,是任何一个现代政府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实施科学的政府形象传播战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形象传播理论支撑和实践运行机制,对于各级政府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好领导、组织和管理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从传播时代的政府形象战略入手,在梳理形象传播理论依据和分析其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政府形象传播构成、传播模式和传播责任进行了学理剖析,以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另一方面,立足于传播实践,在政府形象传播策划、塑造方法、管理和维护机制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针对政府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提出了破解路径。
  •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策访问中国并决定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毛泽东会见了他,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它改变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绝,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本书充分利用已经解密的中美两国最新档案和多渠道获取的珍贵照片,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历史。翔实深度地再现了毛主席战胜重病以惊人毅力会见尼克松、基辛格从巴基斯坦密访北京、中美密建巴黎渠道、敌对势力图谋击落尼克松访华专机、周恩来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历史细节。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历史大搏杀

    历史大搏杀

    这是一本诠释中国帝王集团政权博弈的大作。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审视中国两千年的帝制发展,揭示了隐潜在历史表象之下的潜规则,即围绕着帝王,外戚、太监、士人官僚集团以及其他势力为了争权或合纵或连横,乃至兵戎相见的残酷血腥。作者这样说过:“研究中国帝王史,上要看政权操控者即不同的统治集团,下要看基层组织,同时更要看到历史大势的变迁,这才是研究历史的初衷,这样才能有所收获。”读过《历史大搏杀》,你会惊奇地说:“原来故事中还有故事!历史可以见证未来!”黑格尔认为,中国文明是静止的,停滞的,是没有历史的。
热门推荐
  • 谍影枭雄

    谍影枭雄

    南晓,失业大学生,穿越到北方毛熊不曾倒下,日本南北分裂的平行世界,拥有异能!然而,这是一个异能者别名恐怖分子的时代……夹缝中闯出活路,掌控人心,扭转命运,踏千万人骸骨稳坐权位,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只有枭雄!
  • 橙黄唤神录

    橙黄唤神录

    精神颓废的大学生高天麟在网吧邂逅游戏女神柳青塘,原本在学校受尽白眼的他能否在她的帮助下重新振作?在电竞“橙黄”中邂逅了各路大神的天麟能否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电竞之路无?刺杀之王,噩梦牢笼,无解天神,团队节奏与极致个人英雄主义的碰撞,是杀戮战胜恐惧,还是在迷惘中龟缩高地等待GG?让别样的游戏之路带你感受电竞的魅力!
  • 三岔口

    三岔口

    J:直到秋千停下来,我才弄明白斜对面的阳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看到你用夸张的手势把她从秋千上拽起来,拉到离烛光更近的地方。我知道,你想让我看清楚。K:你一定能看清楚,我的头,我的手,我的嘴,我的牙齿。L:这不是吻,是咬,咬破我的嘴唇,咬向黑夜里越来越深的未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世神医:误惹妖孽尊上

    绝世神医:误惹妖孽尊上

    【1V1爽文宠文,男强女强强强联手】冰与火的碰撞,水与火的角逐,不是刀光剑影,就是水火交融,一生缠绵。当22世纪最强杀手“千面雪女”遇上神魔尊上,一念交易,从此你追我赶,她杀人来他纵火……误惹妖孽尊上的后果,就是成为他的专属降火器,然后陷入他的温油杀,成为逮捕小白兔被吃干抹净……本书综合起来就是妖孽神尊追妻路漫漫,绝对甜宠霸宠,温馨不虐,入坑从速~
  • 骨相篇

    骨相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御龙凌极境

    御龙凌极境

    相传此世混沌未开之际,有神拳之人于极西之地降世,生生把那浊尘大荒打造成这锦绣人间,并留下六道之理与一百四十一本秘术,不知所踪。万载之后,有书生与少年二人自西荒而来,一路上渐渐知晓上古悬疑,可最终等待他们的,会是怎么样的真相,这脱下伪装的世界,又到底是副什么样子?建了个吹牛吐槽群,有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喷我^-^
  • 吴佩衡医案

    吴佩衡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魂互换之厨娘成了皇上

    灵魂互换之厨娘成了皇上

    逃婚不成,一觉醒来,竟成了当今皇上。居心不良的太后,有贰心的皇弟们……她这个皇帝当得好生疲倦?某一日,真正的皇帝踏着星光前来,用剑指着她:你是何人?竟敢抢我的皇位?毁我形象?她哭着喊着要让他把自己的身体换回去!厨娘,错了?皇帝,错了?爱你,就像爱自己。厨娘与皇上如何才能在尔虞我诈的宫廷中相互取暖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早安傅先生

    早安傅先生

    她,离经叛道,恶名在外。他,众星捧月,是美名远扬的钻石男一颗。初遇,他递上支票,“医药费。”她抬脚踹坏他的跑车,递还支票,“修车费。”再遇,他“怎么可以喝酒?”“我上有八十岁的奶奶,下有八个月的弟弟,不出来打工怎么养他们?”本以为,她只是他生命中的小插曲,却不想居然还有第三第四次的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