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6900000004

第4章 中国历史中的谜团(4)

6.“桃园结义”可信吗?

还有的说刺杀雍正的女子并非吕留良的孙女,而是一位吕姓显贵的女儿。她的父亲吕某与登基前的胤祺是金兰兄弟,后因触及雍正夺嫡的阴私被秘密杀害,女儿四娘却侥幸逃脱。不久,她潜入仙刹拜一高僧学剑,此僧也是雍正当年的武林十二好友之一,其武功勇冠天下,罕有匹敌,并能炼剑成丸,含入口中,百米之外杀人不露任何形迹,号称“万人敌”,雍正本人也曾跟着这个和尚练就一手绝活儿。他登基称帝后,想拉这一高僧为己所用,以便控制各路武林高手,不料此僧不愿臣伏,远走山林,避祸修身。这天,御内高手侦知这个和尚的藏身之处,雍正急命原先结义兄弟三人易服前往,随即布下精兵层层包围。此僧见了三位不速之客,朗声笑道:“若辈受主命来捕我耶?汝主气数高旺,吾不能与之争。虽然汝主多行不义,屡以私恨杀人,今吾虽死,汝主必不能苟免,一月后,必有为吾报仇者,汝等识之!”言迄,伏剑自杀。三人割下高僧的脑袋回京复命,并一一详奏所闻。雍正知道这位结拜好友的手段,遂布置大内高手小心提防,想不到一个月后果然让一位年轻女侠用飞剑砍了脑袋,此女便是那位高僧的得意弟子吕四娘。清廷曾秘密下令严缉此女归案,但终其大清一朝,也没见到这位女侠的影子。

与“刺杀说”相同的还有这样一说:杀害雍正帝的并非吕四娘,而是湖南一卢姓女子。此女精于剑术,几十个大汉也难近身,是当时不露真形的一位奇女。她的丈夫被雍正帝以谋逆罪冤杀,该女立誓为丈夫报仇。她乔扮宫人进入畅春园,亲手杀死雍正,自知难以幸免,也在现场自刎而死。

有关吕四娘、卢氏女刺杀雍正的说法,见于《清官遗闻》和《清代述异》等传闻资料,不见正史记载,甚至都找不到她们的名字。可是在比较严肃的《鄂尔泰传》中却能找到“刺杀说”的依据:

“是日,上尚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午后忽召鄂入宫,外间已喧传暴崩之耗矣。鄂入朝,马不及被鞍,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当日天下承平,长君继统,何以危疑而仓惶若此?可证被刺之说或不诬矣。”然而刺客是谁?不得而知。

其实,不只《鄂尔泰传》的作者有此怀疑,连雍正帝本人生前也听过有关吕四娘的传说。雍正八年,他就疑神疑鬼地对负责审理曾、吕一案的浙督李卫说道:“外边传有吕氏孤儿之说,当密加访察根究。倘或吕留良子孙有隐匿致漏网者,在卿干系匪轻。”(引见《朱批谕旨》)这种风声能够吹进雍正的耳朵,可见由来已早和传播之广。看来吕四娘并非临时编造的人物。另外,在康、雍时期的“八大侠”中,甘风池、曹仁父、周召等武林高手皆实有其人,与之并列的吕四娘怕也并非虚拟的人物。因此,持“刺杀说”者认为雍正突然暴亡,决非无稽之谈。

但是,也有人对此持否定态度。其理由是:曾、吕为当时震动朝野的大案,雍正自始至终都格外关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环节,即使真有吕四娘其人,也没有漏网的可能,此其一;雍正住地,保卫措施完备,戒备十分森严,吕四娘就是武艺高强,也难闯入行宫,更难近于身边,怎会轻易行刺成功?此其二;据近代史学家陈垣先生考证,吕留良的孙子及其曾孙在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曾经捐纳监生,若吕四娘真的刺杀了雍正,乾隆皇帝哪能有此雅量?此其三。除此以外,雍正以后的正史记载中,不见吕四娘只字片语,更无“刺杀说”的痕迹,因此,认定雍正时期并无吕四娘其人。换句话说,就是真有这么一位武功超群、衔仇雪恨的女子,她也难有刺杀雍正皇帝的可能。

如果雍正帝不是被刺而死,那么,他的暴死是否正常死亡?能说明此点的权威资料当属逐日记载皇帝一举一动的《起居注册》。这里不妨简略引述关于雍正死前两天的具体记载:“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办事如常。”“八月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宝亲王、和亲王朝夕侍侧。戌时,上疾大惭,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至寝宫,授受遗诏。”

由此可以看出雍正死前两日直至临终,都很清醒,对于大事安排也很有条理,否则他不会召集诸王及重臣们前来寝宫,更不可能亲自“授受遗诏”交待后事。另外,雍正临终之前,随侍在侧的亲人和大臣几乎能筑起一道人墙,刺客不可能轻易近身,更不会割了皇帝的脑袋从容溜走。可见,雍正被刺杀一说难以成立。

皇帝的《起居注册》是官方的记载,如果认为不大可信,下面不妨对照亲历此事的大臣们的记录,或许可以看到较为真实的情况。先看看《张廷玉自撰年谱》中的有关记载:

“八月二十日,圣躬偶尔违和,犹听政如常。廷玉每日晋见,未尝有间。二十二日漏将二鼓,方就寝,忽闻宣召甚急。痰起整衣,趋至圆明园,内侍三四辈待于园之西南门。引至寝宫,姑知上疾大惭,惊驻欲绝。庄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公丰盛颠、纳亲、内大臣海望先后至,同至御榻前请安出,候于阶下。大医进药罔效,至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矣……廷玉与鄂尔奉告二王诸大臣曰:‘大行皇帝固传位大事亲书密旨,曾示我二人,外此无有知者。此旨收藏宫中,应即请出,以正大统。’王大臣曰:‘然。’”

张廷玉的这些记载均为亲笔,比较可信,细细对照雍正临终前的情况,与《起居注册》的记录基本是一致的。

下面再看《鄂尔泰行状》中的记述:

“世宗晚年,召公宿禁中,逾月不出,人皆不测上意,公亦自危。八月二十二日夜,世宗升避,召受顾命者惟公一人。公恸哭捧遣诏,从圆明园入禁城。深夜无马,骑煤骡而奔,拥今上登基,宿禁中七昼夜始出……”

张、鄂同为雍正所倚重的大臣,又都是他临终前的见证人。然而把两则史料略一对照,就不难发现有些问题:一、《行状》说雍正皇帝临终时只有鄂尔泰一人随侍在侧,这与张廷玉《年谱》中的说法大相径庭。二、张说传位密诏雍正帝早已向他和鄂尔泰出示过,而《行状》则说仅向鄂尔泰一人口授,他又连夜骑煤骡入紫禁城传达,可见“今上”即当时的宝亲王也就是以后的乾隆皇帝并没有“朝夕侍侧”。更奇怪的是,像传位遗诏这样事关社稷命运的重要文件,雍正竟然只交给鄂尔泰一人传达,连个护送人也没带上,显然让人难以置信。而且这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据乾隆帝在《钦定储贰金鉴》序言中说,预立传位密诏,始自乃父雍正皇帝,这种超级绝密文件一定早已写好,开启时也应众人在场,决不会匆匆忙忙地处置这种大事。

从以上对照来看,张廷玉与鄂尔泰二人的说法如此矛盾,到底哪个为真?相比之下还是张廷玉《年谱》中的记载比较可信。应该指出的是,《鄂尔泰行状》出自清代才子袁枚之手,并非第一手材料,其中是否有粉饰不实之词,或故意抬高鄂尔泰的地位,很值得怀疑。不过,这两则史料都说雍正临终之时,没有亲自宣布遗诏,说明很可能进入昏迷状态,否则,像这么重要的大事,以雍正的性格和处世作风,他决不会轻易撒手。

至于《起居注册》中的所谓“授受遗诏”也无可能,大半是御用文人敷衍装点之笔,不可信以为真。这样看来,雍正自八月二十一日发病,到二十二日晚间病情加重,接着用药而不见效,至二十三日子时死去,首尾只有短短三天时间,显然患的是不治急症。极有可能是脑血管意外出血等,即人们常说的中风急症。如此看来,雍正的暴崩应正常死亡。

但是,也有人不同意以上这此说法,认为雍正真正的死因是他迷信鬼神,乱服丹药而中毒死亡。雍正一生崇佛信道,结交术士,祈求长生之道。有资料说雍正晚年仍然纵欲,染上沉疴,至雍正八年,曾一度恶化,差点儿导致瘫痪。这时,他仍执迷不悟,曾密调地方督抚要员,为他推荐名医方士,高价悬赏长生不老药方。他还让陕甘总督岳钟琪密访一位名叫狗皮仙的道士,据说此人藏有防衰的秘方。岳钟琪报告雍正说,此人类似疯子,万万不可信用,雍正也真的害怕发生意外只好作罢。不久,四川巡抚宪德奏称在本省的仁寿县发现了一个姓姜的奇人,据说他八十岁精脉仍如涌泉,妻妾频频产子,到了九十高龄,看上去却像少年。雍正接报急命此人进宫,不料这位活神仙却意外死了。明明是地方官向他讨好,但雍正仍深信不疑。

不仅如此,雍正一生嗜好佛事,他做皇帝之前,就曾雇佣替身代他当了和尚。当政之后仍然事佛,自号破尘居士,又称圆明居士,并收罗门徒达十四人之多,多次声称“朕亦即是释主。”一些朝臣看不惯他的这种做法,劝其做尧舜而勿做释迦,务懦学而不信佛教,雍正竟公然抵赖说:“试问黄冠缁流之徒,何人为朕所听信优待?”尽管他没有优待哪个和尚,却热衷于接近一些道士。为了取得长生不老的丹药,雍正想方设法把长于炼丹的道士召入禁苑,并给他们慷慨提供场地、资金、原料、杂役人员等。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九月起,他尝试服用道士娄近恒等人炼制的“既济丹”,据说自我感觉不错。因为这些善测帝意的道士,一方面装模作样地夸大丹药的作用,一方面悄悄将“春药”之类的药物掺杂其中,使沉湎于酒色的雍正尝到了甜头,不断给炼丹道士们以有力支持。从他的《御制文集》中一些诗句可以看出他对于炼丹是多么着迷。如“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自觉仙胎热,天符降紫鸾”等,可见他不仅热衷于此事,并且已经确实服用了丹药。雍正十三年八月,炼丹活动达到了高峰,他一次就批给二百多斤牛舌头黑铅用于炼煮,这些丹药中的毒素渐渐在雍正体内积聚、浸蚀,终于要了他的老命。

雍正服食丹药,完全有这种可能,从历史记载看也有先例。像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事情尽人皆知,被称为英明圣主的唐太宗也很迷恋此事。他曾发兵西域抓来炼丹高手那罗迩婆婆,日夜炼丹供其服用,不仅没有达到长生的目的,反而诱发了多种疾病,导致了李世民的早逝。后来的一些皇帝如唐宪宗、唐武宗、唐穆宗也很迷信炼丹,结果都是“饵金石而死”,而且年纪都在三十岁左右,可见所谓长生不老的丹药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懂得养生之道的乾隆皇帝大概瞧见了乃父致死的症结,所以他在雍正死后的第三天即果断地下了一道谕旨,毫不客气地赶走了那些炼丹道士。乾隆在谕旨中气冲冲地说道:

“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有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现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因将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现之,如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且深知其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朕与和亲王面谕者屡矣。今朕将伊等逐出,各回奉籍……若伊等因内廷行走数年,捏称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摇煽惑,一经访闻,定严行拿究,立即正法,决不宽贷!”

乾隆皇帝是很会做文字游戏的,但无论怎样为猝死的雍正遮遮掩掩,还是很容易使人看出破绽:既然“深知其为市井无赖之徒”,为何要将张太虚这伙请入禁苑?雍正并非昏聩之君,什么样的游戏消闲之具不可观看,为何要迷恋这些“深知其非”的东西?雍正果真“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并且向儿子们陈述炼丹一事的坏处,为何不早早将这些无赖之徒赶走,居然还把他们留到瞑目之日?假若雍正之死与服用丹药无关,乾隆为何又匆匆将张太虚等人赶走,并不许他们在外说三道四?显然其中有不可向人言的秘密。因此可以断定:导致雍正猝死的直接原因,是他长期迷恋的那些丹药。

这种说法也有问题:丹药中的金石之毒虽然有些燥烈,雍正一直服用长达九年的工夫,若说中毒,理应慢慢显现,他也能渐渐感到不适,绝不会拖延这么长的时间干等着毒性暴发。而且从乾隆那道谕旨来看,雍正已认识到服用丹药的危害,怎么可能会知毒服毒?雍正虽然为人阴鸷,忌刻险谲,但他并非偷闲躲静,只知享乐的昏君,而是一个励精图治,较为勤谨的开明皇帝。他平日身体一直很好,很可能由于连日劳累而使脑血管意外出血,导致了突然死亡。这种情况在常人中时有发生,雍正虽然贵为皇帝,也有患这类疾病的可能。所以雍正的暴崩,仍属正常死亡,更不可能丢掉了脑袋。至于那些无稽的“刺杀”传说,可能因为雍正生前得罪人太多,人们无处泄愤,只好编排了故事骂他。然而事实不可能更改,埋进地下的更是如此。现在,雍正归葬的泰陵仍然完好无损,如有一天打开该陵的地宫大门,这些争论不休的问题就会有明晰的答案了。

同类推荐
  • 大汉霸主

    大汉霸主

    刘显本应为帝皇之后,坐拥大汉江山。谁料反成谋逆之后,他立誓平反恢复身份,立志夺回大汉皇位,结束三国之乱。重振汉室!振兴大汉!
  • 魏晋原来是这样

    魏晋原来是这样

    《历史中国》是有史以来最全的中国断代史,每卷从50个角度观照该段历史,用50篇专题文章,深度阐述历史知识、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并融合了当前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成果,以夹叙夹议的方式,讲述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每卷末附录该时间段的详细年谱,是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通俗历史读物。《历史中国》是一部中国历史精品之作、“中国人都能看懂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
  • 萌爹驾到

    萌爹驾到

    大唐年间,因为粮食不足,山贼王方旭下山了。这一年,方旭在山下误打误撞的捡到了一个“女儿”。从此方旭开启了萌爹之路!动我可以!不许动我女儿!“女儿,你想要个弟弟妹妹呢?你看看这位姐姐好生养!”“女儿,你想要几个后妈吗?你看看这几位姐姐多温柔!”“女儿,你想吃高丽的人生吗?爹这就给你弄几吨来!”“女儿………………”
  • 我本初唐

    我本初唐

    程鸿,一个横店的龙套,一个天雷给滚到了初唐贞观四年,什么?我这还有亲戚?还是亲爹?还是真的?怎么回事?(大家还是来起点看吧,现在还不够收藏呢)P;很多人告诉我说,前面几章你改改吧!又不分段,又没标点,影响阅读。简直就是小学生试卷添标点断句的题目……我一直没改,倒不是一意孤行,而是这段承载着一个东西,至于是什么我就不卖惨了。若是有机会说给你们听,海涵一下将就看吧!
  • 大唐少初传

    大唐少初传

    原本贫困的村庄,却在几月之后突然发财。为何大户人家的姑娘,每晚都想着一个男人?且看主角从默默无闻的小子带领大家走位发财致富的过程
热门推荐
  • 娶个神兽当王妃

    娶个神兽当王妃

    如果你失忆了怎么办?曰:淡定如果你中毒了怎么办?曰:淡定如果你开车的时候变成了男人怎么办?惊曰:你开玩笑的吧!淡定怒曰:淡定你妹他尊贵,他强大,他风姿斐然,他眼里的她软弱,狡猾,一肚子坏水。她坚强,她开朗,她风姿无双,她眼里的他暴力,冷漠,一肚子坏水。她奉命成婚,他拒之门外。他说:我心中已有一人。她说:我心中亦有一人。他说:如此甚好,姑娘请回。她说:你只管与佳人出双入对,许我一偏院安身即可。全城百姓哗然,这是自请打入冷宫啊。然而,身处偏院的人也能弄得王府鸡飞狗跳。他上门警告,见到她后颇感头疼:竟然是你!片段一她笑如春风,天上的繁星也比不上她眼中的光华,一盏灯笼将她灿烂的笑容衬得更加美艳,几瓣飘落的白花在空中飞舞,她像个落入凡尘的妖精。“你别走啊,同为男人,看一看也不打紧。”“……”他脸色黑如锅底。片段二“禽兽!”她恶狠狠地骂道。“可不就是禽兽么,面对你,我从来不是谦谦君子。”他低沉地呢喃。她叹气: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他展颜:这是一个开心的故事。她恼怒:我天天被你欺负,你说这是一个开心的故事?他附和:这的确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 调教小夫君

    调教小夫君

    凤紫亿,中了据说无解的秋实,十天长一岁,直至老死。若已经被偷梁换柱了呢?她暗自腹诽,奇迹还没看到,却看到三个自称夫君的男人,忒狗血了吧?白发苍苍的凤紫亿扫过血气方刚的名誉夫君们,“我死后,你们都改嫁了吧~”数天过去,水晶棺内的凤紫亿睁开眼……“喵了个咪的,怎么还是这鬼地方?”一个双色眸子的少年骤然出现,“果真有效呀……我是魔子,救命之恩你就以身相报吧。”毛还没长全就想这个了?凤紫亿觉得当务之急是如何活下去。跟他亡命天涯……狗血的居然是自己的失身成全了活下去的机缘,随之又被突然冒出来的记忆打乱了本想做只被包养的米虫,这一卑微的生存目标。好吧,虽然夫君尚小,但有个强大的魔教做后盾,就勉强收之吧,此情只待……都说好饭不怕晚,先养着吧,好歹也算青葱一枚。正事要紧,凤后,你个姐妹相残的妖妇,看本侯如何将你打落尘埃!
  • 跟谁都能交朋友

    跟谁都能交朋友

    人际交往,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不同心理之间的“探测”与“把握”,总结应对规律,许多社交难题就能迎刃而解。钱静著的《跟谁都能交朋友》从多个方面入手,讲述了与人交往、交谈的重要性,介绍了与不同类型的人——陌生人、上司、下属、同级、客户等的沟通、交往的方法和策略,让人学会与人交往的秘诀,从而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 梦之声寻歌

    梦之声寻歌

    杨昕凡,一个普通的高三学生,就读于不凡高中的高三四班,一个没什么梦想,一个嫌什么事都很麻烦的人。自发生了某件事后,让他走上了音乐的道路,他得去寻找音乐,寻找伙伴,其中包括了太多太多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一首歌~一个故事,一个人~一份情谊,兜兜转转,有些事经历多了,就不会太痛……
  • 东朝纪

    东朝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日之伪娘奸商

    末日之伪娘奸商

    正所谓无奸不成商,这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在末世里坑蒙拐骗的故事。
  • 萌妻休夫:腹黑王爷小哑妃

    萌妻休夫:腹黑王爷小哑妃

    她第一次入宫,隔着帘子,他对母妃说:“儿臣选她。”她对他表示:“你堂堂一个王爷娶个哑女,连我都替你叫屈。”“你娶我肯定要后悔的!”她总好奇:“你为什么娶我?”晋王瞟了她一眼,淡淡一句,“图个清静。”“最后一次回答,你是我萧子隽要娶作王妃的人!”他到底不知不觉中爱上自己的王妃,而她出乎意料地将他“卖”了。“臣媳要与晋王和离!”推荐轻寒公子的新文《驯夫小野妃:腹黑王爷难搞定》
  • 狂少修仙录

    狂少修仙录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姑娘!整日做梦李大少,妄求修真而不得。恍恍惚惚二十载,一事无成尽蹉跎。忽有一日风乍起,天地五行握手中。现世幻世皆遨游,谁敢不服就出手!美人在左钱在右,功法口诀全都有。逍遥一世然回眸,大道九重逞英雄!
  • 朕要当始皇帝

    朕要当始皇帝

    这是平行世界的大明。有四条眉毛的陆小凤!有踏月而来的楚留香!有飞刀问情的李寻欢!有一身正义的燕南天!有罗马!有波斯!有蒙古!穿越而来,成为大明天子的朱承德决定踏上秦始皇的道路。挥剑决浮云,天下尽大明!普天之下无一人不可为大明臣子!率土之滨无一地非大明国土!
  • 圣诞故事

    圣诞故事

    《圣诞故事》由美国著名图书馆学者:阿萨·唐·迪金森博览群书,从世界各地千万个圣诞故事中精挑细选,汇编而成。书中精选国内外流传最广的二十个圣诞故事,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童话,如狄更斯的《圣诞颂歌》,安徒生的《枞树》等,还有许多美好却未被国内读者阅读的精彩故事。小读者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可爱的圣诞故事,加深对圣诞节这个一年一度重大节日的理解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