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1200000007

第7章 导论:为什么资本雇佣劳动?(1)

4.1本书内容提要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典型的组织形式。企业内不同的参与者(要素所有人)之间,在收入分配和控制权上的不对称的合约安排,是企业的最显著特征。在企业内,某些参与者被称为“雇主”(employer),而另一些则被称为“雇员”(employee)。雇主对雇员拥有权威,并有权索取剩余收入;而雇员在一定的限度内有服从雇主权威的义务,并挣得固定的薪水。按照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的术语,雇主即是委托人(principal),雇员则是代理人(agent)。雇主与雇员之间的这种“微观”层次上的不对称,直接决定着一种“宏观”层次上的不对称。在社会上,雇主属于上流阶层,而雇员属于下流阶层。正因为此,关于企业的这个话题,不仅仅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注意,也成为社会学家、政治学家、政治家尤其是社会改革家们关注的对象。

雇佣关系发生在资本与劳动之间。一个长期困扰经济学家及其他学者的重要问题是:为什么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这个问题特别与今天相关有两个原因。第一,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已经历过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失败,并且陆续开始了市场导向的改革计划。虽然前南斯拉夫的实验已经证明劳动者管理型(labour-managed)经济不会是一种有效的选择,但这并不能保证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开始脱离传统计划经济时,不被劳动雇佣资本体制所吸引。特别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对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劳动雇佣资本型经济或许是唯一可以接受的选择。第二,在股份公司中,所有权与管理相分离,而雇佣关系的传统概念亦不再与业主管理型企业相一致。取而代之的是,持股人雇佣管理者,管理者又转而雇佣工人。即是说,资本家兼企业家与工人之间传统的单一型代理关系,已经被资本家与管理者以及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一种代理链(agency chain)所取代。作为委托人的资本家如何建立一种最适当的激励机制,以诱使管理者(代理人)为他们的最大利益而行动,或者说管理者的行为是如何与持股人的利益相消长,这些都已成为许多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为什么从一开始,是资本家而不是管理者被授予委托人资格(principalship)。如果企业的产出不直接依赖于资本家的所作所为,则该问题背后的逻辑是,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分离相关的激励问题,为什么不能通过将委托人资格指定给管理者从而让其为自己工作的方法加以解决?或者更概括地说,为什么我们需要资本家呢?

本书打算对那些决定企业内部委托制的诸种因素加以探究,例如,为什么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为什么是企业家监督工人而不是工人监督企业家?为什么是资本家而非工人对企业的管理者加以挑选?决定谁将成为企业家的因素有哪些?我们所讨论的是这样一种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所有的经济活动被分为经营和生产两类。这里,“经营活动”(marketing)指的是那些如科斯(Coase)1937年提出的“发现相关价格”的活动,包括搜寻可获利机会,预测市场需求以及奈特(Frank Knight)1921年提出的“决定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和卡森(Casson)提出的“判断性决策”等。用熊彼特的话来说,即是建立一种生产函数。“生产活动”(producing)指的是在给定的生产函数之下按照经营决策将投入转化为物质产品的所有活动。

在这种经济中,个人被假定在以下三方面存在有差异,(1)经营能力(企业家能力),以θ表示;(2)个人资产,以W0表示;(3)风险态度,以R表示。因为个人在经营能力上存在差异,通过建立一个企业而相互合作对他们也许是件有利可图的事。这是由于在企业中,那些在经营方面具备优势的人可专门从事经营决策,而那些不善经营的人则可专门从事生产活动(请注意,我们假定每个人在生产能力上毫无差别)。由于奈特提出的“不确定性”和阿尔钦(Alchian)与德姆塞茨(Demsetz)于1972年提出的“团队生产”,企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激励问题,即某些成员可能会采取损人利己的行为(如偷懒)。企业组织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功能即是要在不同的参与者之间设计一种合约安排,以使每个成员尽可能地各尽其职。我们将要证明,那些从事经营活动的成员应该被指定为委托人并有权索取剩余收入,以及监督其他成员,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主要的“风险制造者”,更主要的是因为他的行动最难监督。因此,他成为企业家,而那些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则成为工人。

企业涉及的第二个问题是经营者的选择问题。有能力的人应当是经营者,但谁是有能力的人呢?我们假定,对所有个体来说,每个人的资产W0是易于观测到的公共信息;而经营能力θ则属于私人信息(或必须支付成本方能观测得到)。在这个假定条件下,我们将证明,在自由选择成为企业家的竞争中,具备更高经营能力的资本所有者将会是赢家。这是因为,他们的易于观测的股本(capital stock)可作为一种信号手段标示出有关他们经营能力的信息;而这种安排因此可节约交易成本。换句话说,当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关于经营能力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时候,只有那些愿意充当企业家而同时又拥有足量个人资产的人才能被信赖为合格的企业家。一个资本所有者,当他想成为一名企业家时,会更加诚实、可信、尽职和勤奋。他没有积极性夸大(谎报)自己的经营能力,也没有兴趣从事过滥的投资活动。相对而言,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却更有积极性谎报自己的经营才能并从事过度投资。这里的原因是,在个人消费不可能为负的约束条件下,一个人当企业家的个人机会成本与其个人财产是正相关的。对一个一无所有,只能靠借入资本当企业家的人而言,成功的收益归己,而失败的损失却可推给他人,因而,即使在经营能力很低时,他也有兴趣碰碰当企业家的运气。相反,对一个完全用自有资产当企业家的人而言,他必须为自己的企业家行为负完全的责任,这样,除非他确实具有经营才能,否则他不会拿自己的财产去冒险。具有理性预期的外部人知道,平均而言,在所有想成为企业家的人(would-be entrepreneurs)中,有个人资产的人比没有个人财产的人具有更高的经营能力,且个人财产越多,(预期的)经营才能越高。一个资本所有者企业家的资本能够赚取“纯粹”的利润,是因为资本可以传递有关经营能力的信息(signaling information)[1]。简言之,我们证明,资本雇佣劳动是一种能够保证只有合格的人才会被选做企业家(/经营者)的机制;相反,如果是劳动雇佣资本,则企业家(/经营者)市场上将会被南郭先生所充斥(即是说,太多的无能之辈将从事经营活动)。

最后,我们建立一个企业的一般均衡的企业家模型。在此模型中,决定某人为企业家或工人,或管理者或纯粹资本所有者的三个关键因素分别是经营能力θ,个人资产W0及风险态度R。我们将证明存在一个一般均衡,在其中,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受约束)的最佳选择,企业的不同形式也可被选择。如此,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处在均衡中(商品市场的均衡可以理解为劳动市场均衡与资本市场均衡的一种副产品)。更为特别地,我们将证明企业内成员间的均衡关系(金钱的或非金钱的)取决于人口中经营能力、个人财富及风险态度的联合分布(joint distribution)。给定企业家能力、个人财富分布的不对称,如果寻求高才能人员的费用不至于高得吓人,则股份公司作为资本与能力之间的一种合作方式即将出现。而允许资本家去选择管理者也是一种社会最优模式,这是因为一个人拥有的资产越多,他寻求高能力人才的积极性就越高。我们认为,持股人的主要功能在于挑选一个高能力的管理者,而不是去监督一个在职的管理者。

我们的假说有如下一种暗示:因为资本对劳动的优势与信息成本的节省有关,我们预言,当其他信号可资利用时,这些优势将会逐渐缩小。教育即是此种信号之一,它可显示出经营能力的部分信息,因此有助于工商管理硕士成为管理者。在极端的情况下,如果信息是完全的,资本则变成一种纯粹的生产要素并丧失掉它对劳动的所有优势。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在经营上都不比其他人占任何优势,而企业则成为科斯意义上的多余物。然而,如果我们相信,经营能力至少部分地是天赋的,无法全靠后天培育,在表示某人经营能力的信息时,资本将依然享有对劳动的优势。

有几个术语方面的问题必须强调一下。在本书中,有两类术语替换使用,一类从传统企业家理论中借用而来,另一类则来源于现代代理理论。按照弗兰克·奈特(1921)的意思,“企业家”与两种功能相关:商业决策(经营)及承担商业风险(剩余索取权)。在我们的分析中,这两类功能只有轻微的区别。如果一个资本所有者选择亲自从事经营活动,他即成为一个企业家;如果换一种方式,他挑选另外一个代理人去经营,后者成为一名管理者,而他则成为一名证券持有人。在后一种情况下,他们成为联体企业家(joint-entrepreneurs)。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说一个股份公司的特征是企业家身份的分解,而非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经营能力”可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能力”。我们用“经营能力”代替“企业家能力”,是因为在本书中,经营(marketing)是先入为主的,而企业家资格(entrepreneurship)是经推论而非假定得来。即是说,当我们谈及经营时,我们还不知道谁将成为剩余权益索取者。一个“纯粹的资本家”只是一个证券持有者,他向企业提供资本而不参加企业经营(在本书中,我们在股票持有者[shareholders]与债券持有人[bond-holders]之间不作区分)。

在代理理论里,对他方的行为承担一定的风险因而获得监督他方的权力的一方,被定义为“委托方”,相对应地,“代理方”则是指不一定非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一方。换句话说,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中,“风险承担者”(委托人)不一定即是“风险的制造者”(代理人)。只要合约不可能是完全的,代理问题就会存在。然而,不像代理理论那样只假定后果仅取决于代理方的行为,我们所关心的是这样一种交易,其后果不仅取决于代理方行为,也同样可能取决于委托方本身。最关键的与代理问题相关的“激励方案”(incentive scheme)即是委托人资格的分配,即哪一方应是委托人。因为这个理由,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区别必须谨慎对待。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区别只在一定程度上才有意义。例如,在一个古典型企业里,企业家承担了所有的风险,而工人们只挣取固定的报酬,因此我们把前者叫做委托人而后者则为代理人。然而,当我们假定工人的技术具有“企业特种性”(firm specific),他们在企业里所拿的薪水又高于市场水准,则他们就不得不承担部分由企业家的行为造成的风险。在这个意义上,工人反而是委托人而企业家则是代理人。[2]另外一个例子是“合伙制”:每一个合伙人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代理人,同时又是委托人。

在许多文献中,“权威”(authority)与“指挥”(direction)被广泛互换使用。在本书里,二者则互有区别,后者与经营功能相关,前者则与委托权相关。经营功能要求生产者“服从”经营者的“指挥”,例如去做什么,又如何去做等。然而,这种指挥却不一定与委托权相一致,后者指委托人有资格去监督代理人的绩效,能决定对代理人的奖惩、聘退。我们将委托人的这种资格理解为“权威”(authority)。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说明两者的差异:在工人管理型企业里,总的说来工人有任命管理者的权威,而管理者却依然有权指挥工人去做什么或如何做。另外一个例子是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关系:病人对医生拥有权威,但医生却可指挥病人。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企业里“指挥”与“权威”的一体化现象也许应该对那些忽视两者之间这种差异的许多经济学家负责。

本书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一个将个体特征两分法的模型(我们省略风险态度这一向量)加以描述。

同类推荐
  • 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在《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中柯维将“第3选择”进行了多领域的解读,无论是政治家、企业家、各级学校和医院组织的管理者、职场人士、所有步入婚姻的人以及青少年,都能从本书中获益。无论在职场、战场、会议室还是厨房,都同样适用。
  • 我最想学的销售技巧

    我最想学的销售技巧

    销售是个技术活儿。每一个成功订单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妙的营销套路。挖掘并掌握各个套路的核心秘笈,你就能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98%的销售员都在效法的70个绝妙业务技巧大公开!用心理技巧拿订单的销售策略,告诉你如何让客户打从心底说YES!销售是一场心理博弈战,就是心与心的较量,只要读懂客户心理和了解客户需求,订单就是你的!销售是98%的了解人性2%的产品知识。客户买的不是东西,而是他们的期望。所以,不懂心理学就成不了销售精英!成功的销售员都知道:销售拼的不仅是硬技巧,还需要玩转情商!销售员要煅炼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情商,用自己的魅力搞定客户。内容提要客户找了一大群,为什么总是看的多买的少?
  • 小公司如何长大:从员工管理开始

    小公司如何长大:从员工管理开始

    本书是写给那些已经是小公司老板的。或是有做小公司老板想法的人,再者喜欢研究、关注小公司的人……他们之中有的也许已经拥有了员工管理的观念,而有的也许仍旧忙于缓解公司的燃眉之急,没有把员工管理放到重点。无论怎样,小公司要想做大、做强,经历员工管理这个独特的阶段是必然的。希望本书的上市能够提前为他们揭开员工管理的序幕,为他们公司的成长打下基础!
  • 致胜大数据时代的50种思维方法

    致胜大数据时代的50种思维方法

    近几年,“大数据”变成了香饽饽,是各大企业、公司、媒体甚至是学者都津津乐道的东西。他们说着自己的见解和理论,但唯一相同的观点就是——大数据时代对人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即将成为改变未来社会的重要力量。随着技术的革新,我们已经总结和掌握了一些大数据思维,而这些思维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商业启发,值得我们去详深入认知和熟练运用。
  • 滚雪球:巴菲特的财智人生

    滚雪球:巴菲特的财智人生

    《滚雪球:巴菲特的才智人生》这本书以巴菲特独有的投资风格和管理方式为焦点,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投资策略、人生哲学和管理智慧等进行深入透彻的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大量材料重现了几十年前巴菲特如何巧妙地寻找价值洼地,如何出其不意地挖掘潜在的投资价值,如何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塑造成美国最大的集团企业的奥秘。本书通过对“股神”巴菲特的全面分析,向读者呈现了巨大的成功、卓越的领导力和慷慨的慈善家背后的巴菲特。本书不仅记录了巴菲特的投资思想,还全面分析了其开阔的多面性思维,既可以使读者运用到生意中又能够主导我们的日常决策。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财富指南。
热门推荐
  • 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在领导者的能力中,大多可以通过培养获得。从小锻炼孩子的领导才能,让他们能够在群体中脱颖而出,使他们能够带领一班人完成更大的事业,这对社会、对个人都非常有帮助。任何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佼佼者,那何不行动起来呢?
  • 驰骋沙场的抗日名将张自忠

    驰骋沙场的抗日名将张自忠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菜鸟刑警成长记

    菜鸟刑警成长记

    葛毅,公安大学毕业后进入南义市刑警总队工作,成为了一名刑警。他以为自己会去个地方派出所或者南义市刑侦分局什么的,没想到从指导员手中接到的是去市刑警总队的调令。天呐,是不是搞错了?就我这样一个中文系毕业、警校成绩平平、体能差点不及格的人也能去这样一个热爱警察事业、挤破头都想去的精英之地?葛毅有些吃惊,但内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好好干!”指导员拍拍他的肩。
  • 电影世界的旅者

    电影世界的旅者

    当电影成为现实,旅途拉开序幕。他是《白夜行》中光影交错间的羁路行者,是《教父》中优雅孤独的权力大枭,是《笑傲》中执着前行的武林强者,是《漫威》宇宙中伟大商业帝国的缔造者,是《哈利波特》中神秘莫测的远东巫师,是《一拳超人》中唯一能够击败光头琦玉的对手,在《聊斋》,在《诛仙》,在《雪中》,在《西游》,他化自在,万千相生,一步一步,打破空间的封锁,掌握命运的时轮,成神的旅途充满精彩。
  • 停服前的荣誉

    停服前的荣誉

    游戏停服的公告已经正式发布,回忆和未来交织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茶花女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茶花女

    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抒写了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对真正爱情的渴望与执着,造就了一段散发着不朽魅力的爱恋。这部永恒的爱情经典歌颂着高贵的灵魂与人性之美,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
  • Z战魂

    Z战魂

    男主晨曦,是一名普通人,生活在一个叫做蓝白星的星球上。一天,他阴差阳错的被召唤到了异世界,并偶遇到一名少女。在和这名少女的交流中,晨曦大致明白了这个世界的等处境,及回去的办法。于是便决定做为天选之子,来拯救这个世界!
  • 霸道皇子刁蛮妃

    霸道皇子刁蛮妃

    顺势将手中的金冠戴到头上,这样也能穿越?洛瞳瞳,影院新生,第一次进组拍戏便华丽丽穿越到了千年以前的夏朝。她,震国大将军洛文的宝贝独女,自小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刁蛮可爱。他,夏朝二皇子,宇文夜,风流倜傥,逍遥不羁。他,夏朝大皇子,宇文晨,样貌绝美,冷若冰霜。他,夏朝首富冷明澈少主。当他遇上她,她又遇上他,故事就这样再一次重演。只是这次,结局不再重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五封情书

    五封情书

    美丽的中学校园里,情窦初开的易笙遇到了一个有着温暖笑容的女孩——於夏。一次座位调换使两人成为前后桌,在每天的聊天打闹中,於夏渐渐走进易笙的心里。在一次模拟考试中,易笙大胆地将作文写成一封情书,并获得了满分,自习课后,易笙将情书郑重交给了於夏,第二天早自习收到於夏的回复,两人相约做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五封情书》是一本以自传体方式写的校园爱情小说,记录了於夏和易笙两个人之间从初中一直到工作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每个阶段都有一封情书代表着当时的情感,那是属于那个年代总该有的故事。 可能所有故事的美好就在于最后那遗憾的感觉吧,两个人总会有分离的时刻,於夏易笙,也会是余下一生,再有交集或许也不会再有当初的情感了。
  • 二次元之真理之门

    二次元之真理之门

    穿越二次元,身附真理之门,穿梭无尽世界,目标成就至高神!!陈安夏一觉醒来却发现世界已经变了,自己重生到了二次元的世界,在灵魂深处还有一道门“什么,竟然是真理之门!?”这一世,我一定要不留遗憾,我要在诸天万界传播我的事迹,宣传我的荣光!这一世,我要信仰成神!.....PS:本书书友群127.53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