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4000000013

第13章 解读《红高粱家族》(1987,长篇小说)(3)

作者有意将“我”爷爷和“我”奶奶从传统的“家”文化中剥离出来,使“家族”历史叙事在火红火红的“高粱地”里重新展开,进而以祖辈先贤绝对的精神“自由”,来深刻反思现今生活的“文明”制约。“我”爷爷在荒郊野外的“高粱地”里,以既不道德也不光彩的抢掠方式得到了“我”奶奶,他们灵肉一体火山爆发般的生命燃烧,终于播下了“我”爸爸那个“野种”。从此以后,“高粱地”就变成了“我”祖先的诞生之地,“红高粱”就变成了“我”祖先的生命食粮,“高粱酒”就变成了“我”祖先的精神象征。而吃着“红高粱”、喝着“高粱酒”、徜徉于“高粱地”里的爷爷、奶奶和父亲,他们在脱离社会融入自然的过程当中,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人格自由。在莫言的笔下,“我奶奶什么事都敢干,只要她愿意。她老人家不仅仅是抗日的英雄,也是个性解放的先驱,妇女自立的典范”。戴凤莲英姿飒爽行为不拘情感放纵思想前卫,在广阔无垠的“田野”上逍遥自在为所欲为谁也无法阻挡:戴凤莲张扬恣肆的狂野个性,既征服了“爷爷”也影响了“父亲”:“爷爷”在“奶奶”面前变得俯首帖耳,“父亲”被“奶奶”熏陶的野性十足。这种歌颂生命创造母体旺盛活力的女性崇拜意识,多少带有点对原始母系社会的眷恋怀念情绪。而“高密东北乡”的父老乡亲,也都因“红高粱”和“高粱酒”的充足养分,而呈现出与“我”爷爷和“我”奶奶完全相同的生命活力与精神状态:他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无拘无束,他们喜怒哀乐尽情发泄口无遮拦,他们潇洒自如心胸开阔待人真诚,他们恩怨分明敢爱敢恨绝不虚伪。论者往往将作品人物这种高度自由的生存状态,误解为是作者对农民生活或民间社会的人性“写真”,其实完全是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诚如“高密东北乡”的“高粱地”并不代表着中国农村一样,“我”爷爷和“我”奶奶也并非是中国农民的艺术象征——他们只不过是作者借助于“高粱地”这一“荒原”意象,强烈抒发新时期作家反抗政治束缚、寻找灵魂家园的时代情绪。

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到,“我”爷爷和“我”奶奶的精神自由与行为放纵,几乎都是在脱离社会制约的前提下实现的。在“高粱地”的艺术世界里,没有什么道德也没有什么法律,更没有什么政府体制的权力意志,党派政治与政府权力始终是处于一种边缘状态。不可否认,在《红高粱家族》的故事叙事当中,也曾出现过两个具有行政权力的人物形象,其中一个是任副官另一个就是曹县长,可他们却都莫名其妙地消失于读者审美的视线之外。任副官文质彬彬学识渊博一身正气从严治军,就连放浪形骸玩世不恭的“我”爷爷余司令余占鳌,也知道“任副官八成是共产党,除了共产党,很难找这样的纯种好汉”。问题恰恰就出在“这样的纯种好汉”,很难同“高粱地”里的“野种”共生共存;所以,作者想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解决方式:“只可惜任副官英雄命短,他在昂首阔步,走出了大英雄八面威风之后的三个月,竟在擦洗那支勃郎宁手枪时,自己走火把自己打死。”曹县长“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很难用‘好’、‘坏’等字眼来评论。”“他禁赌、禁烟、消匪,执行两年,颇有成效。”他集“正气”与“邪气”于一身,既能智慧断案、又能糊涂捉匪,虽然谈不上是什么包龙图在世,但“较之‘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高密县要员却要出色得多。”民国官员身份的曹县长其政治觉悟自然不会比任副官高,故他出局的方式也就多少显得有些狼狈:自从“被花脖子三颗子弹打得灵魂出窍,回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他再也不敢到“高密乡”去行政问事了。从此,余占鳌和“高密东北乡”的那些大小土匪们,各自以其人格魅力和武装实力相继成为“高粱地”的命运主宰——他们蛮横霸气呼风唤雨,他们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他们拒绝诱惑远离政治,他们群体自为随心所欲。《红高粱家族》里还有过两次失败了的“收编”交代:余占鳌既不接受国民党的行政改编,也不接受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在他治下的“高密东北乡”里,到处都弥漫着“无为而治”的无政府主义情绪。我当然不是说莫言具有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倾向,但《红高粱家族》中色彩浓重的“自为”意识,的确容易使人联想起巴金早期作品中的某些无政府主义思想因素。莫言则追求以艺术想象或艺术幻觉去重构知识分子的灵魂家园。灵魂家园意识赋予了《红高粱家族》以崇高的人文精神,同时更唤醒了新时期作家的反叛欲望。叔本华曾呼唤说:“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去改变环境吧!”(叔本华:《叔本华论说文集》)莫言笔下的“高粱地”世界,正是作者以自己意志去改变人类生存环境的一种大胆尝试。

二、匪气、侠气与正气:知识分子的完美人格构想《红高粱家族》对于精神自由与思想解放的激情抒写,采取了一种完全有悖于常规叙事的粗俗语气:“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作品开端这句出人意料的表述形式,几乎彻底颠覆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话语。

“我”父亲之所以是“土匪种”,与“我”爷爷当“土匪”的人生经历有关;而“我”爷爷之所以当“土匪”,又与传说中“东北乡”的民俗民风有关:“高密东北乡土匪如毛,他们在高粱地里鱼儿般出没无常,结帮拉伙,拉驴绑票,坏事干尽,好事做绝。”作者似乎有意将“高粱地”、“家族”历史和“土匪”文化,人为地构成一个脉络清晰的完整意义,并借助于民间神话传奇的演绎功能,赋予“家族”传说以民族种群的普遍性质。小说显然是想以“民匪”一体的个人看法,去纠正“官匪”一家的世俗偏见,进而去寻找民间“土匪”文化与民族英雄气概之间的渊源关系;因此,无论是余占鳌或花脖子的杀人越货,还是余大牙或冷麻子的巧取豪夺,他们都在作者笔下得到了“绿林好汉”般的形象定位。莫言对于余占鳌乃至“高密东北乡”的“土匪”文化,明显抱有一种欣赏心态。其叙述“我”爷爷成就霸业时那种溢于言表的喜悦神情,于无形之中弘扬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强者理论。在作者那迥异于常人的奇特想象中,“我”爷爷虽然是个“土匪”,但他更是个“英雄”:“土匪”属性泛指他缺少规范的行为方式,“英雄”属性泛指他超凡脱俗的内在气质;两者合二而一的完美组合,则无疑表达了作者对于重建民族完美人格的丰富联想。

余占鳌虽然为“匪”却非真“匪”,他骨子里那股威武不屈的豪放之气,使其与一般意义上的“胡子”或“响马”截然不同,“侠气”才是莫言赋予“我”爷爷真实的性格特征。比如,余占鳌待人之道讲求侠肝义胆,故他在允诺九儿为罗汉大爷报仇后,便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殊死拼杀;余占鳌处事原则讲求光明磊落,故他在解决因情结怨的矛盾纠葛时,能心胸坦荡公平决斗不下黑手;无论他与冷支队还是江大队存有何种政治成见,一旦大敌当前却能深明大义同仇敌忾携手杀敌。亦“匪”亦“侠”作为余占鳌的完整人格,既表现着“高密东北乡”的悍野民风,也反映着作者心目中的英雄崇拜。余大牙酒后糟蹋了民女玲子姑娘,余占鳌震怒之下“大义灭亲”的悲壮场面,就最能展示他荡气回肠的江湖道义。其实,“高密东北乡”的父老乡亲,每一个人都具有同余占鳌一样的通透“侠气”,如刘罗汉忠心耿耿看家护院、曹县长秉公执法除霸安良、“我”奶奶女中豪杰不让须眉、花脖子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他们讲求诚信、“义”字当先、一诺千金、绝不食言的江湖意识,无疑被作者凝聚成了“高密东北乡”最优秀的人格素质和最高尚的文化传统。莫言不仅为此而感到无比自豪,同时还使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红高粱家族》离经叛道的“语言风格”,与祖辈先贤们的“血性”气质,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莫言:《能安心、静心写小说就是过大年》)。

同类推荐
  • 城市的张望

    城市的张望

    本书是作者对中国香港的城市文化、政治历史与市井人事的观察与思考的短文集。分为三辑:第一辑,主要讲对香港的城市细节、市井生活(老建筑、商业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第二辑,主要讲对香港文化(媒体、影像、校园)的观察与思考。第三辑,主要是对具有代表性的新一代香港文化人的访谈。是本书重点,领域涵盖艺文创作、本土文学、诗歌漫画、独立出版、公民媒体、社会运动、国际关系等多方面。
  • 邹韬奋作品集(1938)

    邹韬奋作品集(1938)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子夜(走进名家 重温经典)

    子夜(走进名家 重温经典)

    《子夜》,原名《夕阳》,以1930年5至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刻画了包括商人、军人、知识青年、交际花、遗老、工人等各阶层人物,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在军阀混战、工人罢工的恶劣形势下,吴荪甫虽然竭力振兴民族工业,加紧压迫工人,大搞公债投机,但在对手赵伯韬强大的经济牵制下,最终一败涂地,彻底破产。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 大国仪兵

    大国仪兵

    辉煌时代传奇人生——他先后参加过迎接美国总统福特、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朝鲜主席金日成等一百多次迎接外宾的大型仪仗任务;他担负过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法警任务;他亲历了1981年“802”演习阅兵、成都阅兵、新疆演习阅兵、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等大型阅兵活动,每次都担任空降兵方队的总教练工作;他组织了空军驻港部队的先期训练工作。他用传奇式的人生谱写出一个个大国仪兵的传奇故事!
  • 柔石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柔石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凄惨寒切的秋夜,时候已经在十一点钟以后了。繁华的沪埠的S字路上,人们是一个个地少去了他们的影子。晚间有西风,微微地;但一种新秋的凉意,却正如刚磨快的钢刀,加到为夏汗所流的疲乏了的皮肤上,已不禁要凛凛然作战了。何况地面还要滑倒了两脚;水门汀的地面,受着下午四时的一阵小雨的洗涤之后,竟如关外久经严冬的厚冰到阳春二三月而将开冻的样子。空间虽然有着沐浴后的清净呵,但凄惨寒切的秋夜,终成一个凄惨寒切的秋夜呀!在街灯的指挥之下,所谓人间的美丽,恰如战后的残景,一切似被恐吓到变出死色的脸来。
热门推荐
  • 闽海纪要

    闽海纪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个召唤系统有毒

    这个召唤系统有毒

    开局一头鲲,进化全靠吞!大嘎好,我系猪脚渣渣枫,我在异界养鲲被坑了,是兄弟就来帮我。什么?我不是有系统吗?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系统被鲲给吞了。要命的是,这个系统有毒,把我辛辛苦苦养的鲲给毒死了。
  • 堕契

    堕契

    如果“生活”就像一张网,它会死紧地捆着你我,严丝密合而又脆弱无比,要挣脱轻而易举,却总能让人回心转意。就这样,她捆住了他,他也只能锁死了她;她饲养他,而他庇护她;她隐藏他,但他又一次次企图暴露她——到底是谁困住了谁,恐怕不可能有一个单向而准确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必须保持谨慎,毕竟已不再是独立的生命,任何的失误都会是双方的生死问题。
  • 元纪良传

    元纪良传

    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拥有全新的规则和世界观元纪,从第三纪元起直第五纪元的历史记录死神传,何良(第三纪元初——第三纪元中)生于第三纪元初期,一域,第六界地球,人类高速发展壮大的21世纪,于第三纪元初期证得接替第509任死神成为第510任死神........第六纪元人评其最具普通人性及传奇色彩
  • 数字流修仙路

    数字流修仙路

    简介无能,这是一个天才网络少女玩转修仙世界的故事。
  • 花牌楼

    花牌楼

    少年阿作跟随潘姨太住在杭州的花牌楼陪侍狱中的祖父,东邻的姚老太太的干女儿阿三和侄子姜天是阿作的玩伴,三姑娘的活泼可爱很是让阿作心动,流氓混混做派的姜天似乎与潘姨太有着不可言说的秘密,然而年幼的阿作只能在这瞬息变幻的世道中做一个懵懂的观者,多年后再遇故人,只能徒叹悲凉。
  • 回到秦朝做圣人

    回到秦朝做圣人

    魂归大朝,贵为公子。身怀树种,立志成圣。内有重臣宗室不满、六国遗族复辟,外有匈奴蠢蠢欲动、羌戎东临之险。战国大争之世余波稍平,王霸之世序幕再起。王绾、李斯、蒙恬、章邯、项羽、范增、刘邦、张良、陈平、韩信、蒯彻、陈胜、冒顿...大将云起,谋士辈出。有人拼命力挽将倾大厦,某人却一心争做好人;有人试图夺回祖辈荣耀,某人只想做个贤人;有人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某人则在追寻圣人之道……啊咧?成圣种树?哪有如此古怪的要求,傻子才会做呢!什么?不做就得死?好,老子就是那个傻子……
  • 北飞的南燕

    北飞的南燕

    因为我有一颗火热的心,使得我失去了淑女的端庄和文静,变成了一个由笑声和眼泪交织而成的性格。静观潮起潮落,笑看风起云涌,奔跑在生命的溪流旁,忘却了心拙口夯,欣然命笔把自己镌刻于此为了寻找心灵的净土,孑身背上简单的行囊,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灰蒙蒙的街巷里纵目远处黛青的山影,企图找到一丝心灵的慰藉。纵有青山绿水滋润我干涸的心田,可那只属于风情万种的春天。这短暂的滋润并不是我想要的,我需要长长久久的吸吮,吸吮属于文字段句的沟渠里那一股股甘冽的清泉,她正适时的充盈着我饥渴的大脑,诱发我求知的热情,我没有理由拒绝。
  • 重生之农女悠然

    重生之农女悠然

    现代女警谢悠然为救队友牺牲,穿越到了古代被村霸逼死的农女谢大丫身上。家徒四壁、爹好赌、娘软懦、妹妹都是拖油瓶?没关系,本姑娘有的是改造方法,致富金点子信手捏来,分分钟脱贫。亲戚极品、恶霸欺凌?没关系,本姑娘专治各种不服,打得他们一个个跪地唱征服,顺便带着全家人一起吃香喝辣,奔向美好的新生活。可是,这个一直默默帮助她的猎户少年是怎么回事?不是一直走高冷禁欲的高端风格吗?怎么摇身一变成了霸道总裁,还深情款款地将她壁咚:“做我的女人,我们一起生包子吧!”这这这,她该如何是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元破碎世界

    天元破碎世界

    天地将变,天元将亡,顺命运之征兆,合天地之本意,四大命星争辉,十三大帝乱战,神魔战场皇族争霸,四族生灵狩猎中州,当神秘天阳降临东归,当不死神躯横行天下,当幽冥之门重临苍梧之渊,究竟是山河重整,还是黯然销魂,都且淡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