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8400000013

第13章 灵魂微光--勇敢的心(1)

1.散落天涯

旅途,给人的感觉总是疲劳且略带感伤的,因为舍不得过去,因为看不见未来。很多人,迷失在生命的旅途中。而萧红,迷惘在前往大连的火车上。

一声汽笛,是一声哀叹,叹着一个时代感伤。

1934年6月12日,萧军和萧红坐火车离开哈尔滨,次日到达大连。他们在朋友家里住了两天,然后搭坐日本轮船“大连丸”号,在青岛登岸。

蓝天、碧水、湿热的风,她放眼望去,是满眼的迷茫,她不知道,未来的人生,前面还要有多少程山水要走。

第二天是端午节,萧红的生日。这一天是同好友舒群一起度过的。

愉快的是气氛,事实上,一个像萧红这样敏感、柔弱,而且继续为生活所折磨着的人是不可能变得快乐起来的,身在异乡,更是徒增不少伤感。细想起来,在哈尔滨,又能怎样呢。身在异乡为异客,她的内心总是充盈着一种浓浓的漂泊感。也许,她原本就是这个尘世的异客,也许正因此,她的生命里才写尽了流离。

这一天,她二十三岁了,二十三年的岁月轮回,她又站在了出生的那个时间点。往事如风,浑然间吹动起一池人生梦境。

原本一个含苞待放的年纪,正是青春娇艳。然而,她却过早地经历了人世沧桑风雨。在苦难里凝成了超出她年纪的深艳,散着郁郁的气息。

都说女人如花,原本该是娇艳美好地舞动在尘世的春风里。而萧红,却飘在尘世苦海,回头和前望,都看不都岸。

在观象山脚下的一个山脊上,舒群为萧军、萧红他们租了一栋房子。

这是一栋用石头垒筑的二层小楼。站在窗前,或者倚在院子外面的石栏上,都可以看到海。宽广的视野,会让人的身心都很舒展。

房子对面是苍翠的山岗,上面有一支旗杆,信号旗以不断变换着的色彩和图案,引导着港口进出的航船。从早晨到黄昏,石匠们采石的叮叮嗒嗒的响声是不间断的,但都似乎从树木间发出,愈显得周围的幽静。

这样的环境,显然很适合写作,漂泊的人生中,萧红也只有在写作中才能寻得一片安稳。只有她自己懂得,那是她自我救赎的路。

经舒群介绍,萧军担任《青岛晨报》副刊主编,萧红主编《新女性周刊》,算是有了一份正当的工作。编辑之余,萧军继续写作长篇《八月的乡村》,萧红则接着写她的《生死场》。一部卓越的心灵之作。

她的心,被写作占满,她深陷在一片光粼粼的回忆中。她又看见了故乡的卖场。回到那许多熟悉的人们和牲畜中间。他们的命运使她感叹,她默默地抚慰他们,替他们抗议,制造了情节教他们反抗黑暗、奴役、灾变和死亡。

苦难让她变得坚强,让她心中生出一种悲悯苍生的力量。

萧红觉得,自己一直陷溺在个人的愁苦里,太自私了。还有一些更悲苦的人们等待她为他们呼救,为他们抗争。

在关于底层的记忆和想象中,她一遍遍地让自己受难,一遍遍地清洗自己的灵魂。一部作品的形成,也正是一次灵魂的飞升。

在这里,萧红有一些非常特别的邻居。

在他们左侧的小房子里,住着一位老太婆;楼上住的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女人和一个粗野的姑娘,萧红叫那女人白太太;背后是卖肉包子的姓朱的小贩。因为白太太信奉上帝,早晚做着祷告,便常常有些长着泥塑般面孔,穿着宽大的黑衣黑裙的女修道士们在周围来来往往。

目送她们没有声息的背景,萧红对萧军叹息着说:“这真是罪恶!为什么一个人会被他们弄得这样愚蠢呵!那还有人的灵魂么?只是一块肉!一块能行动的,但已经不是新鲜的肉了!”

萧红为她们叹息着,也怜悯着,她可以让自己忍受苦难,但是不忍心看着她人受苦。她渴望解救许多人,包括自己,然而,她的力量是有限的,只能赋予一声满满的叹息。

萧军夜里从报馆回来,远远地就听到白太太在唱京戏,还有伴奏的胡琴声。依依呀呀的,像是一群幽魂的演奏。当他要静下来做点什么的时候,祷告声又起来了,接着是哭声,悲伤的惨叫。临到清晨,人还没有醒过来,老太婆又做祷告了。一番又一番地重复轮回,像是在举行着一种神圣的仪式。

萧军不似萧红那样心思细腻柔软,他受够了这些奇奇怪怪的邻居,最后他忍耐不住了,主张搬家。

萧军的主张,萧红是完全不同意,一处又一处,仿佛是土里的植物,被换了无数片土地,每一次离开,都是生命的剧痛,她受够了流离的苦。

并且在萧红看来,她们都是善良的人。那样的声音中,她听到了她们心底的悲伤。

萧军却觉得,她穿得很漂亮,每天吃饱了就唱戏,又有丫环支使着,有什么可怜呢?只是缺一个男人,那随便找一个好了,也用不着每夜哭着祷告上帝……”

“无论什么样的人……总是有痛苦的,只要有灵魂。” 萧红轻轻地叹息了一句。

一双灵慧的眼睛,总是能轻而易举地看懂人心,看透灵魂。

祷告声、哭声、戏声、胡琴声……一天又一天地重复着,渐渐地他们习惯了,成了生活的曲调,成了命运的伴奏曲。

过了好些日子,有一天萧军从外面回来,萧红急着告诉他,房东要把凉亭拆掉建造房子,把姓朱的一家驱逐出去。她恳求萧军,是不是可以让他们搬到自家的厨房里去。

开始萧军不依。萧红沉默了一阵,又说:“人真是没有怜悯和慈悲的动物……谁都是一样的。”她说着,嘴唇开始抖动,眼睛也润湿了。

敏感的心,总是容易被刺痛。

看萧红如此激动,最后萧军也就依从了萧红的意思。

又过了一段日子,萧军萧红搬到楼上去了,姓朱的一家和老太婆也都先后搬走了。

张梅林是在差不多的时间里,同萧军一道来到《青岛晨报》工作的。由于思想较为一致,而且都对文学事业抱有野心,拼着命写作,因此,他们很快成了朋友。

这个广东青年没有家,住在报馆,平时到萧军萧红这边来搭伙吃饭。他们一道去市场买菜,由萧红烧俄国式的大莱汤,用有柄的平底小锅烙油饼。舒群也是常客,后来连他的妻子也搬了过来,干脆做了邻居。

在朋友们的眼中,萧军和萧红一对儿是很有意思的。萧军戴着一顶毡帽,前边下垂,后边翘起,短裤,草鞋,加束了一条皮腰带,样子很像洋车夫。上身穿的一件淡黄色哥萨克绣边衬衫,却别有一种潇洒。

而萧红把一块天蓝色绸子撕成粗糙的带子束在头发上,布旗袍,西式裤,后跟磨掉一半的破皮鞋,粗野得可以。到了秋天,她把那条男人裤子换给了萧军,穿上黑色裙子,又分明多出几分妩媚。

这时,两人的物质生活仍然不能说是充足的,然而都不以为意,就像两只快乐的小鸟,在风雨天里也不忘追逐飞翔。

在这个海滨城市里,梅林和他们常常结伴出游,去葱郁的大学山,栈桥,公园,水族馆,有时还到汇泉海水浴场去游泳。回归到自然中,人总是会快乐许多,其中真意,也许正像陶渊明所说“欲辨已忘言”了。

和朋友在一起的日子,萧红是愉快的。这时,她那童年活跃的天性,便趁机释放出来了。

笑声多了,忧郁也淡了。

2.坚韧的花

一株美丽的花,在风雨交加的人生旅途中灿烂开放。

梅林第一次看到萧红的作品,是发表在萧军编的副刊上的小说《进城》。他的印象是:清丽纤细,然而下笔大胆,如同一首抑郁的牧歌。在苍茫的大地之上,放声高歌。

后来读到《跋涉》中属于萧红的部分,那笔触也一样的清丽纤细大胆。

对于萧红的创作,萧军并不关心她在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质,没有给她足够的鼓励;不但看不到她产生大作品的潜力,甚至因为女性的内倾与纤细而轻视她的作品。在这个时候,萧红多么需要别人对她的肯定和支持。可是,没有第二个人,除了梅林。在梅林的话里,那种朋友的恳切,使萧红的心更充满热情。

高山流水知音情,不管是一首曲子,还是一段文字,无人欣赏和懂得,总是悲凉的。

真正的作家生活在作品里,真正的作品宁结在生活中。

萧红夜以继日地写作,自从进入《生死场》里去以后,再也出不来。那是一部无尽地展开的恢弘的画卷,只是,这画卷里,苦难太深。

她手握一只纤细的钢笔,开始了孜孜不倦地写作,仿佛是灵魂穿上了红舞鞋,从开始的那一刻,便再也停不下来。

所有曾经的苦难,都成为了灵魂的踏板,所以今后的生命,都将先给生命最美的炫舞。

繁琐的生活,病痛的折磨,都被远远地抛在身后。

萧红的身体一直都很弱,而萧军总是将自己同萧红做比较,他说:“悄吟一天到晚老生病,我可是不同,我差一天就炮兵学堂毕业了。”

受得了众人的千刀万剐,也受不了得爱人的浮尘一指。

多病,本来足萧红引以自伤的事,听到萧军的话,敏感的萧红心中也万千感慨。它不光折磨的着她的身体,还是蚕食着她的自尊。

坚强,是脆弱里开出的花,她在脆弱的体质里,隐藏着一种意志的力量。柔韧,绵长,充满着神奇的力量。

萧红拖着疲乏病痛的身体,一面干活一面编稿。她始终都在坚持着《生死场》的写作。从哈尔滨到青岛,颠沛流离间,完成这样一个大作品大约用了半年时间。犹如一只炫美的黑蝴蝶,倾吐灵魂的墨汁。

一次,萧军同荒岛书店的老板孙乐文闲谈,听到孙乐文说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过鲁迅,还述说了当时的情景,于是起了给鲁迅写信的动机。他问孙乐文,把信寄到内山书店,鲁迅是否可能收到?孙乐文鼓励他寄出去,并且建议把通讯地址落在他的荒岛书店,免得惹出麻烦。他果然尝试着做了,但是,对于可否收到回复,是一点把握也没有的。

意外的是,萧军很快收到了鲁迅的回信:

刘军先生:

给我的信是收到的。徐玉诺的名字我很熟,但好像没有见过人,因为他是做诗的,我却不留心诗,所以未必会见面。现在久不见他的作品,不知到哪里去了?

来信的两个问题的答复:

一、不必问现在要什么。只要问自己能做什么。现在需要的是斗争的文学,如果作者是斗争者,那么无论他写什么,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斗争的。就是写咖啡馆跳舞场吧,少爷们和革命者的作品,也决不会一样。

二、我可以看一看的,但恐怕没有功夫和本领来批评。稿子可以寄“上海,北京四川路底,内山书店转,周豫才收”。最好是挂号,以免遗失。

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我希望你脱离这种颓唐心情的影响。

专此布复,即颂

时绥

迅上

十月九夜

收到鲁迅的复信,萧军和萧红十分兴奋,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孙乐文也替他们感到高兴。他们商量过后,随即把《生死场》的原稿和《跋涉》一起,并附了一张两人合影的照片,挂号寄给了鲁迅。他们都期待着同鲁迅先生的进一步交流。

这时,《青岛晨报》出事了。噩耗一重重袭来。中秋明月夜,舒群夫妇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舒群的妻兄和妻弟。局势格外紧张,风声鹤唳。

空气中漂浮着警惕的味道。萧军萧红也都十分紧张,他们还不清楚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过了不久,孙乐文正式通知萧军。说报社要结束,由他出面同报主和印刷厂方面接洽结束业务的各项事宜。后来得知,孙乐文是一个地下党。

一天夜里,他又约见了萧军,交给萧军四十元钱,说他次日要转移,并要求萧军尽快离开青岛。

萧军、萧红和梅林一直将报纸维持到十月底。贫困的一次又一次地侵袭,硕果深秋,三个人就捧着辘辘饥肠。他们将一些木料家具拍卖掉,凑了些路费。

11月1日,萧红、萧军、梅林买的船票,又是日本的“大连丸”号四等舱。他们是和咸鱼、粉条等杂货挤在一道,离开了青岛。

船稳稳地开向远方,载着沉甸甸的回忆。青岛,这个海滨小城,她将又一次离开。每一处落脚的地方,她只能驻足。她的路,在远方。跋涉,是她命定的宿命之旅。

3.海上浮萍

上海,一个风情万种的城市,它毁了一个个蓬勃如新的好梦,又成全了一个个惊艳的传奇故事。

霓虹灯里闪烁着欲望和繁华,山海人潮中涌动着一颗颗追梦的心。

上海,不管你来去,不管你悲喜,它兀自地繁华着,忧伤着,在留声机咿呀地曲调中,看着浮生罗香梦影。

三个人初到上海,心中升腾万般感慨,这座城市,太过繁华,像个梦境,他们却能清醒地感知。

一行三人先是在码头附近的一个廉价的客栈住下,然后分头去找朋友和租房子。

梅林搬到少年时代的同学那里。这个在北方海洋地带生活惯了的人,走进亭子间的他,如同困兽,在那里住了一夜便又回来找萧军和萧红。

萧军和萧红租住的房子在新建的一排砖房子的楼上,有着黑暗的楼梯和木窗。往窗外望去,是一片碧绿的菜园,空气十分清新。

“你们这里倒不错呵,有美丽的花园呢!” 梅林称赞着。

萧红手里拿着一块抹布,叉着腰,装出一副很庄严的样子说:“是不是还有点诗意?”

梅林看了看她那伪装的脸色和傲视的眼神,又看了看萧军紧闭着的嘴唇,三个人同时爆发出一阵大笑。

贫困的生活,苦中作乐,这样的姣好光阴,尤为珍贵。

同类推荐
  • 他为世界而来:成吉思汗和他的草原帝国

    他为世界而来:成吉思汗和他的草原帝国

    要想征服脚下的版图,就必须先征服人心。以小说笔法,参考史料,还原一个真实有料的成吉思汗。9岁,父亲被塔塔儿人毒死,众叛亲离;18岁,被仇敌蔑儿乞惕部抢走妻子,兴师动众;22岁,遭到结拜兄弟札木合的忌恨,挚友变仇敌;45岁,联合各部,统一蒙古,建大蒙古国,被推举为成吉思汗;以3万兵马起家,用43年时间统一蒙古草原,横扫欧亚大陆,征服720多个部族。从铁木真到成吉思汗,一路狂飙突进,出生入死,传奇不灭,征服不止。成吉思汗,一个用力量谱写历史的征服者。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文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文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

    本书对七位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形骸放浪而不失忧国忧民之心;学问高绝,文采风流号为一时之冠,性情却又烂漫天真,质朴可爱……本书在天涯论坛连载时,好评如潮,引来百万粉丝疯狂追读跟帖,被誉为关于讲述民国大师逸事作品中的“翘楚之作”。本卷人物:鲁迅、林语堂、郁达夫、张恨水、沈从文、周作人、梁实秋。
  • 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陈圆圆传

    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陈圆圆传

    “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秦淮歌女陈圆圆,一曲“姹紫嫣红开遍”曾牵动了多少文人骚客的万千柔肠。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中意的情郎冒辟疆悄然离去;崇祯皇帝视她为“红颜祸水”,将其转赠田畹;李自成的怀抱,也不是归属;刘宗敏强占佳人,让她在红尘欲海中沉浮、不能自已;镇守边关的吴三桂即便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可幸福依旧远在天边……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智慧卓著的思想家(4)》本书分为福泽谕吉、威廉·詹姆士、弗里德里希·尼采等部分。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名门婚爱

    名门婚爱

    人前,他是气势逼人、冷酷无情的豪门大少!人后,他是疼爱老婆的宠妻狂魔!
  • Song and Legend From the Middle Ages

    Song and Legend From the Middle Ag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是我喜欢的那个他

    你是我喜欢的那个他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每一篇小故事,都是一个人的遗憾,可能快乐,可能悲伤,或者遗憾,你有遗憾的人或事嘛?告诉我,我帮你写出来,可能不能挽回什么,至少有人知道你的遗憾……嘘,故事,开始了……
  • 至高帝王神座

    至高帝王神座

    楚天一个被老不正经、偏偏实力强大的没边的老头收养,并相依为命长大的少年。一身的神奇医术与古武神术。且看他如何征战四方,逍遥世间,登顶至高神座。
  • 竹子顺水漂

    竹子顺水漂

    古典架空的时代,天下三分源国、起国、云国,均以武立国,江湖人士或建功立业或策马江湖,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南诏野史

    南诏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朝胭脂之云鹤传
  • 东宫不相忘

    东宫不相忘

    《东宫》的结局真的好虐,小枫的死足足让我哭了五个小时,匪大不亏网文圈第一后妈。哭泣之余又想,如果他们不是五皇子和九公主而是一对只是富贵人家的小儿女又怎样?或者他们生活在现代,那之前的问题是不是就有解了?于是就有了这个文,来到了现代,他不是豊朝太子,她也不是和亲公主,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纠葛?本文实属作者意难平,作者随机更新,大家佛系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