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2300000005

第5章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1)

——鲁迅未能完成的革命

鲁迅一度被认为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他本人也以横眉冷对的战士自居。他与自身生存环境的关系总是在恶化着,几乎到了彻底破裂的边缘。然而,鲁迅从来都不是一个乐观的革命者,他不像许多天真的愤怒青年那样相信,只要点燃胸中的热血,一把火烧毁腐朽的制度,消灭反动的当权者,便可以一揽子解决人世间的问题,迎来无忧无虑、和和美美的温馨生活。比起那些激情高亢、沉湎在对革命前景的向往中的人们,鲁迅要多几分清醒,也多几分冷峻,还多几分忧患,真可谓“心事浩茫连广宇”。他的文字不时透露出让人发颤的寒意。

娜拉出走之后的事情

鲁迅生活的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灾难最为深重的时期,专制的暴力、种族的欺凌、礼教的桎梏、民生的凋敝交织在几万万人的命运里,演绎着各种各样目不忍睹的人生悲剧。作为一名富有侠义精神的知识分子,鲁迅置身于社会危机的旋涡之中,深感责任不堪承受,良心备受煎熬和击打,的确是忧愤深广。变革社会制度,建立一种新的体制,为涂炭的众生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这无疑是最为迫切的历史任务,而其他一切问题都只能退而居其次了。但革命牵扯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动摇了各阶层的生存基础,势必引发集团间强烈、反复的对抗和人道主义的灾难。从戊戌变法以来,一次次改良和革命的后面,是一次次复辟和血腥的屠杀,不知多少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国民革命,建立起来的政府又是那么腐败无能,而中国的土地依然疮痍满目,哀鸿遍野。鲁迅以这样的话语描述清末以来上演的革命戏剧:“称为神的和称为魔的战斗了,但并非争夺天国,而在要得地狱的统治权,所以无论谁胜,地狱至今也还是照样的地狱。”(《集外集·杂语》)目睹这种并非虚构的剧情,鲁迅内心的焦灼无以复加,他曾经感慨,在中国,要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作为一个热切的人道主义者,鲁迅是最看不得人流血的。在他的文集里,有不少篇章就是写给烈士的祭文,心中的悲愤一次次转化成了无奈的浩叹。

辗转反复的历史经验告诉鲁迅,革命的旗号和承诺,与革命胜利之后的剥开的果实并不是同一个东西。因此,革命之后还有重重不尽的革命,社会和人生的问题并不能够毕其功于一役。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和一个摆满山珍海味的满汉全席总不可期待。正是因此,鲁迅对自己的反抗行动评价十分低调,“你反抗,是为了希望光明的到来罢?……但我的反抗,却不过是与黑暗捣乱。”(《两地书·二四》)

革命的行动就像是娜拉出走,那身后的关门声固然响亮,但出走之后何去何从,是否堕落甚至要回来,实在不得而知。因此鲁迅告诫人们“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曾经借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坟·娜拉走后这样》)娜拉出走后将会面临很多困难的事情,就像飞出笼子的小鸟,将会面对鹰、猫、饥饿、狂风和暴雨。她必须对此有所准备,哪怕是心理的准备。在《伤逝》里,一对为爱而走到一起的人最终还是要分手诀别。

革命从来都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它只是要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其他问题都提不上革命的议事日程。但是,那些在革命时期退而居其次的问题,并不因为革命成功就迎刃而解,而是惊心动魄地突现出来,使对革命怀着殷切期待的人感到沮丧。特别是利益在集团之间的重新分配,其与权力的联系比道义要密切得多。在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那些在革命时代付出牺牲的人群,甚至还要继续付出更多的牺牲。出于现实的无法面对与接受,鲁迅主张革命,拥护革命,把它视为涅槃之火,但对革命却不抱有太多的幻想,不敢指望烈火中能飞出美丽的凤凰。他曾经指出:“对于革命抱着罗曼蒂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不久便郁郁自杀的苏联抒情诗人叶赛宁,成了鲁迅笔下的一个个案,在他看来,叶赛宁就是“碰死在自己所讴歌希望的现实碑”上的,革命最终也革了革命者的命。

反反复复的革命与复辟,像麻将一样推倒重来,折磨、玩耍着鲁迅一度怀着殷切期待的心,使它满含苦难和沧桑。他曾这样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与铁,火焰与毒,恢复与报仇。而忽而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于是,他放下了希望之盾,听到了裴多菲的希望之歌:“希望是甚么?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野草·希望》)鲁迅和异国的诗人一起,用最刻毒的言语去诅咒希望,可见他心中的沉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深知个体生命短促的人,对历史失去了耐心。

人对人是地狱

他人是地狱。

萨特的命题在鲁迅这里同样成立。从鲁迅的方向看来,不仅革命的结果里尚有许多让人失望伤心甚至要命的要素,就是革命的过程,也常有让人难于接受的事情。革命者的队伍里总是鱼龙混杂,其中会有许多不能同舟共济、忧患与共的人。个体欲望以及由此带来的私人利益,并不因为加入神圣的队伍而消融。不同背景经历、不同品行德性和不同政见的人,以革命的名义走到一起,力图赋予革命以各自的意义,借堂而皇之的旗号去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同室操戈甚至叛变出卖,背后捅你一刀,幸灾乐祸地落井下石,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而造反成功之后转过身来将自己的同党当走狗烹也是司空见惯。这类事情是鲁迅最最痛恨的。1930年,在共产党人的动员下,鲁迅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成为“左联”的盟主。但在“左联”的几年,矛盾分歧和明争暗斗贯穿始终,这个革命组织里,他一再受到排挤和攻击,直到最后分道扬镳。光辉灿烂的事业,不知不觉中演化成小人与小人之间的钩心斗角和相互倾轧。他从中得出这样的经验:“最令人寒心而且灰心的,是友军中的从背后来的暗箭;受伤之后,同一营垒中的快意的笑脸。”在与兄弟周作人交恶之后,即便是自己的亲人,鲁迅也失去了起码的信任。于是,他采取了一种“横站”的孤立的姿态:“为了防后方,我就得横站,不能正对敌人,而且瞻前顾后,格外费力。”(《书信·341218·致杨霁云》)

同道中的分歧、攻击与陷害,说起来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在鲁迅身上却显得比别人要严重得多。鲁迅并不是一个宽宏厚道的人,他对人的挑剔近乎圣人的完美,他的一生始终都没有学会包涵人的缺陷与弱点,就像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也缺少必要的谅解一样。鲁迅还是一个丝毫不打算妥协退让的谈判者,因此很难与社会和他人签约。他对社会的批评不仅是针对事态,而且更针对着人,甚至针对着人格,动辄就要撕人家的脸皮。他对事物持有一种近乎绝对的尺度,立场坚定,爱憎分明,一有不快就会喷薄而出,出语又刻毒入木,不留情面。因此,别人很容易得罪于他,他也很容易得罪于别人。这种性格使他拥有许多的敌人和异己,原先的朋友后来也纷纷割席分道,使得异己的队伍不断壮大。

1924年11月的一天,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名叫杨树达的学生因为神经病症状发作,来到鲁迅家中,举止有些反常。鲁迅十分紧张,以为是论敌派来的打手,连夜还写了一篇题为《记“杨树达”君的袭来》的文章,说“我还没有预料到学界或文界对于他的敌手竟至于用疯子来做武器,而这疯子又是假的,而装疯子的又是青年学生。”(《集外集》)可见鲁迅对人的狐疑已经到了十分敏感甚至神经质的程度。1926年,鲁迅应老朋友林语堂之邀,赴厦门大学任教。一个学期的课还没上完,鲁迅就向院方递交辞呈。其实并没有事情,不过是顾颉刚等与他观念歧异的“现代评论派”的学者相继南下,成了他的同事。他“坐在电灯下默默地想,越想越冒火,而无人浇一杯冷水,于是终于决定曰:仰东硕杀!我勿要带来者!”于是到了广州的中山大学,才三个月,傅斯年又延请顾颉刚来中大任教。鲁迅竟提出抗议:红鼻(顾颉刚)来,我就走!阻止不成真的就卷席走人。见地不同的同行,何至于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后来,包括林语堂、钱玄同等老朋友也成了陌路人。

就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许多与鲁迅结怨很深的人并不见得就是坏人、恶魔,他们与鲁迅的意见分歧有时不过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鲁迅自己也不见得总是在情占理,但他习惯于把人往坏处想,因此很容易就失去了对人的信任。除了死去的人,特别是烈士,鲁迅很少会赞誉一个人。在鲁迅的意识里,社会的黑暗更多是来自人性的黑暗,中国革命之所以艰难反复,未来之所以不可寄托,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国民性的龌龊。他不止一次地宣称自己“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由于对人性的不信任,鲁迅对社会的乌托邦抱有怀疑。他说:“我疑心将来的黄金世界里,也会有将叛徒处死刑。”《两地书·四》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鲁迅压根就对人不抱什么希望。他从自己为人的经验里得出“一切人的靠不住”(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的感慨。包括那些要去拯救的群众,他们很可能会把你像耶稣一样吊死在十字架上。鲁迅可不想效仿耶稣,他不想把自己当成祭品,他期待自己对人的付出应该有相应的回报,甚至把自己的奉献当作谴责和挖苦别人的条件,因此他有了比付出更多的付出——心里总是郁积着深深的怨愤和痛苦,有时候甚至想到要报复。他曾经激愤地说:“我先前何尝不出于自愿,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而现在呢,人们笑我瘦弱了。连饮过我的血的人,也来嘲笑我的瘦弱了……这实在使我愤怒、怨恨了,有时简直想报复。我并没有略存求得称誉、报答之心,不过以为喝过血的人们,看见没有血喝了就应该走散,不要记着我是血的债主,临走时还要打杀我”。(《两地书·九五》)把自己帮助过的人称作是喝过自己血的人,话说得也太难听了。既然知道喝自己血的人要嘲笑和打杀自己,又何必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呢?很难理解,一个对人性极度失望的人,如何站立到人道主义的立场上。

同类推荐
  • 搭讪心理学

    搭讪心理学

    一本专为患有搭讪恐惧症、社交障碍症和语言不畅者准备的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勾搭”宝典。作者通过运用经典的事例和分析,让你成功地找到搭讪的突破口,从搭讪开场白、加强好感、引发共鸣到搭讪语言的运用,再到高级“搭讪犯”的进阶,逐步成为陌生人眼里的“开朗派”,一开口就自信满满、脸不红心不跳,进而让你与陌生人的聊天越来越尽兴,甚至成为“骨灰级”搭讪玩家、社交达人,轻轻松松实现搭讪的最终目的。本书能从根本上帮你把搭讪这门技术活练得炉火纯青,让你轻轻松松结识你想认识的人。
  • 没有不可能

    没有不可能

    "奥斯卡·皮斯托瑞斯天生没有腓骨,11个月大时,截掉了膝盖以下的腿部。但怀揣对体育的热爱,他不断尝试着各种运动,拳击、橄榄球、水球、网球,不可思议的刻苦训练,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付出,最终帮助他迈入了短跑的赛场。作者在《人生没有不可能》中不仅分享了他成长的人生故事,更在以自身为例,传播坚持梦想、乐观面对、勇敢拼搏的正能量。在他看来,只要你在梦想的路上一直前进,人生便没有不可能。... "
  • 做人要有手段

    做人要有手段

    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阐述了做人的方法技巧及智慧,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培训,揭示出做人的奥秘。指导读者怎样避免掉入人生陷阱,怎样少走弯路,怎样才能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里站稳脚跟、左右逢源、一帆风顺地走好人生的道路。
  • 精准执行

    精准执行

    执行不精准,任何缜密的计划、任何完善的措施、任何正确的政策、任何严格的制度,都只是一纸空文。本书以精准执行为核心理念,揭示了执行不精准带来的危害,探寻了执行不精准的根源,指出了精准执行的意义,从态度、目标、过程、结果、方法、细节、复盘等角度诠释了精准执行的真谛,并为每一个员工如何精准执行工作任务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指南。
  • 为自己着想

    为自己着想

    企业就是你的船,你的每一次航行都离不开它,是它载你驶进浩瀚的 海洋,所以你要与它共命运。只有你的船安安稳稳地行驶,你才能踏踏实 实,如果你的船出现了什么漏洞,那么一定会殃及你。本书站在现实的角 度,从多个方面讲述“为企业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的观念,既有耳熟能 详的经典案例,又有深入浅出的分析展开,希望能对大家培养良好的工作 习惯、提升工作能力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 造反成功的女帝

    造反成功的女帝

    二十一世纪的心理学大师蓝倩倩,胎穿成洪武王朝,云中郡首富的女儿,外表柔弱实际武力值爆表的怪力小萝莉,洪武236年,在“偷听”到当朝权贵觊觎自家财富,自家将要有抄家灭们的危机来临,带着家人开启了逃亡之路,本打算找个世外桃源,做个富贵闲人,无奈到处都是霍乱之象,朝廷奸臣当道,皇室昏聩,权贵争权夺势,洪武上空一片乌云罩顶。“既然退无可退,我有钱,又有粮,我何不争他一争,自己把权力拿在手,驱了这魑魅魍魉,自己定制一个世界”于是蓝家小姐脱掉身上的襦裙,摘掉金钗头饰,穿上铠甲,变成女战士白烨:倩倩,到我们明珠岛来,岛主给你当,你主外我主内。我们一起建一个世外桃源可好?(白岛主:儿呀,我是娶个儿媳,不是嫁儿子,你可别做赔本买卖。)霍庭轩:倩倩,你想争夺天下,我可以帮你,我把霍家军,送你,家业送你,还有我也送你(叮,,!霍家大哥已经提剑前来,准备接受一万点暴击吧!败家玩意!)萌宝蓝冰冰举着小肥手:姐夫好难选呀姐姐!要不都娶过来好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查理九世之穿梭未来

    查理九世之穿梭未来

    墨多多收到了船王亚瑟的邀请,去世界科技展览会,但是展览会中一台时空穿梭机出现故障,多多他们被意外被传送到了未来,在未来外星人与人和睦相处,但是多多他们很快发现了弊端,外星人准备侵略地球,究竟多多他们能不能战胜外星人?看了就知道!更新很快的!!!
  • 半步长生

    半步长生

    闯荡江湖最重要的是哪四个字?兄弟义气!不,是逍遥长生
  • 你比冬天先抵达

    你比冬天先抵达

    “看你,有时觉得就像看遥远的星星。看起来非常明亮,但那种光是几万年前传送过来的。或许发光的天体如今已不存在了,可有时看上去,却比任何东西都有现实感。”-【故园无此声】易烊千玺×顾青岑【云深】宋秋阳×夏云深
  • 侠客要不喝酒

    侠客要不喝酒

    赵方萌,穿越到自己刚刚做完的《止戈为武,仁义为侠》游戏里。虽然成为了主角,但并没有过上好日子。因为自己过于追求趣味性,好像把游戏难度提高太多。继续扮演自己的主角。只要在“人生游戏”中,一次通关,完成真·隐藏结局,就会达成完美人生。缺乏锻炼的宅男赵方萌,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心怀着自己的武侠梦。“等下,我有做过这个剧情设定吗。”
  • 考核者

    考核者

    当一个据说是来自苍茫界的小姐姐呆在了林毅的脑海中之后,林毅的生活便是彻底的变了,完全脱离了原先生活的轨道,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往生

    往生

    本书为“长江边的古镇”系列之五,是作者2013年夏再度走访三峡淹没区故人故景时所撰写的散文。往生,便是从逝去中生发出新生的过程,它既是逝者的解脱,更是生者的智慧。作者王以培先生的此番创作缘起于母亲的故去,昔日的追忆与当下的哀思化作了对往生的思索。十余年来在长江三峡淹没区的行走、采风,历经若干物是人非之后,激发了他对生命、人生的全新感悟。作品文辞优美、含义隽永,收录的民间歌谣更是展现了对传统的尊重与文化的传承。
  • 明星制造手册

    明星制造手册

    刚拿到驾照的李克一脚油门给自己在起点孤儿院定了个床位。住院一年,一身钢板的猪脚刚回学校就听说女神喜欢上了别人。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受此打击,李克痛定思痛决定报考戏剧一雪前耻。因缘际会参与《屠夫》,蜚声国内。年中汇演《哗变》抓住机会一鸣惊人。还等什么,你喜欢的作品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