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6400000011

第11章 财税与预算(1)

进入主题之前,先谈一本相关的著作。梁在1910年曾说过要写一本百余万言的《财政原论》:“两年以来,废百业以著成一编,名曰《财政原论》,百余万言,以卷帙太繁,……杀青问世,尚当期数月以后,将撷其要节先刊布之,冀以为浸灌常识之一助焉。”(21:13)他在论《公债政策之先决问题》(1910)的附言里,也说“但限于篇幅,犹苦言未能尽,别于拙著《财政原论》中更详之也”。(21:54)

据《年谱长编》(页296-297)的记载:“是年(1909)先生以意态萧索,生活困窘,专以读书著述为业。三月成《管子传》一书,四月着《财政原论》。……据该书目次,知全书共分五编十八章,先生在例言中自谓‘所论皆归宿于我国,博征过去之历史,详写现在之情形,以示将来之方策。……所拟组织租税系统私案诸种,租税法私案及公债政策论、地方财政论,皆数年来所怀抱,几经研索,呕心而成。自若见施行,可以起宗邦于久衰,拯民生于涂炭’。可见先生年来对于财政学用功之深,怀抱之大,惜全书迄未完成。”

1910年2月梁写信给徐佛苏时,曾提及此书:“若旧稿则惟《财政博议》稿存有三十余万言,但其体裁不适于登报,且弟稍筹得款,便当付印,恐不足以应公之需。”(《年谱长编》,页311)翌年4月14日,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写信给梁说:“《财政原论》既为公数年心血所寄,若能印行,必于国民大有裨益。数日前接到是书目录一册,展阅一过,实为今日救亡拯急之书,既年内可脱稿,鄙意可不必分次出版,全书字数现恐尚难预计,至少总有五十万,就敝处营业情形而论,最好用租赁版权办法,附去本利预算清单暨章程各一纸,伏祈察核。如尊意以为不便,则全然让与,亦无不可,即祈核示价值,以便商办。至欲取回若干部数馈赠朋好,亦乞拟定见示。总之公所委托,苟力所能及,断不敢稍有推诿也。”(《年谱长编》,页334)

对此书既然有过这些明确的讨论,但何以日后却无下文?在梁的“残稿存目”内,也未见此书之存稿目次,这30余万或50万言的稿件下落何处?现在较可知的是,他在1927年发表的《中国改革财政私案》(8:1-59,以下简称《私案》——编注),大概是取材自此稿。

佐证之一是梁在此文末的后记说:“门人徐良得此稿于冷摊中,……顾不能记为何年作。大抵清廷派五大臣赴欧美考察宪政时,有过横滨而问政者,辄拉杂以告之耶?此稿未经印行,他日当录副存之。”(8:59)前述的引文说他在1909年4月著此书分5编18章,所以大致可推论《私案》是1908-1909年之间写的,原本打算作为《财政原论》的部分,但后因此书未能出版,所以1927年才以《私案》的形式刊出一部分。至于此书稿内的18章,是否曾分别另以单篇的形式刊出,则尚难确认。另一项佐证是李国俊《梁启超著述系年》(1986:109)说,《私案》此文“手稿1909年”。所以《私案》(59页,约4万字),大概就是《财政原论》稿(30余万言或50万言)中的一部分。

3.1晚清状况

在论述梁的财政改革之前,先大略解说晚清财政的状况与运作方式。清朝末期的财政衰败众所皆知,尤其是在光绪(1875-1908)和宣统(1909-1911)两朝。宣统期短,是强弩之末,可论之处不多。其实在光绪朝的前20年(1875-1894,即甲午之前),虽然财政已现窘状,但尚能应付。甲午战败赔款2亿两给日本(此时向外国举债3亿多两),之后国力大损,进而外债不断。1900年义和拳之后的庚子赔款更高达4.5亿两,从此中国财政一蹶不振。罗玉东(1932)对光绪朝的财政结构变迁,以及诸多相关问题和补救方策,做了很深入的研究(83页的长文)。他认为光绪朝的财政趋势,可以分成三期:甲午(1894)之前以节流为对策;甲午至庚子(1895-1900)之间的特征是“出入平衡的长期破坏”,开源与节流并重;庚子之后(1900-1909)情况严重,以重敛为补救之方策。梁所批评的财政状况以及他在这方面的建议与作为,基本上是甲午到民初(1894-1917)之间,属于罗玉东所研究的第二、三期,以及梁在民国6年任财政总长的期间。

甲午之后的国家财政窘状,可以从御史熙麟在1899年的奏折中,看出造成困境的主要因素:“甲午以后,每年陡增息债偿款两千余万,……而每年出入相权,实仍亏短至一千数百余万。……伏查近今之大费有三:曰军饷,曰洋务,曰息债。……统此三项已七千余万矣。此外国用经常,则京饷、旗兵饷需及内务府经费,……又各省地方经费,……边防及黄河、运河、海塘各工经费,……统此常经,亦几三千万。”(转引自罗玉东,1932:230)

这项结构性的问题,要用较长期的统计数字才看得更清楚。晚清的国家财政收支,可参阅《光绪会计录》(1896)和《光绪会计表》(1901)内的详细数字(1885-1894),但这两项史料内的项目复杂,需另有专文或专书作详细的分析。这是罗玉东在《中国厘金史》(1936)内整理出来的总支出结构变动(1874-1903);最后一栏以银两表示,其他诸栏内的数字,则是占此金额的百分比数。此表简明易读,只需指出一点:军需在历年的比例都占一半以上;而甲午(1894)之后军费比例的降低,是因为归还外债(与赔款)的比例大升而下拉;也就是说,受到甲午之后赔款与外债比例的大幅上升。

除了财务上的困境,财政系统也相当紊乱。清代延用明制,各省置总督巡抚(督抚),“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权力既大且广。而各省内又设布政使(即藩司),掌管民政与财政。在制度未变质以前,各省民政由朝廷的吏部主管,财政则由户部辖管,督抚居于督率地位无得干预。太平天国后,督抚既是一省最高长官,又有军权在握,各省的布政使司在权力上已无法与督抚对抗,或甚至沦落为督抚的幕僚;各省的财政大权已不在布政使司手中,而在督抚掌中。太平天国时期,布政使司大致只能管到传统的税项(地丁钱粮与杂税),许多新设立的税项,如厘金、劝捐、土药,等等,各自有主管机构,督抚总揽于上;太平军被镇压后,这个形态就确定下来了。

此外,各省练兵的军需,也由督抚主持,朝廷因仰靠各省分摊巨额的外债与赔款,所以更纵容各省督抚;结果是各省的财政逐渐独立化,户部的掌控力衰微。度支部(由户部在1906年9月改制)在1908年底的奏折中,沉痛地指出失控情况:“乃近年各省关涉财政之件,……常有巨款出纳,日久竟不报部,莫可究诘,……并不咨商,径行其奏,……迨阅邸抄,而臣部始知有其事。”(转引自彭雨新,1947:88)

晚清中央与各省财政关系错综复杂,需要稍加解说。太平天国期间,因各地练兵筹饷之需,而导致各省财政实权逐渐自主化;中央政府无力承担沉重的财政压力,更需仰靠各省筹款解缴,后来因各省推诿,变成中央责成各省分摊诸项财政负担,形成“摊派”的局面,这是咸丰三年(1853)前后的事。财政收入由各省自行运用的部分,称为“存留”;缴交中央的部分,称为“起运”(也称为“解饷”或“解款”),这是沿用明朝的制度。若中央指示某省拨付某些款项,到某邻省或某地做特定用途,称为“协款”(或协饷);所以各省与中央的财政关系,合起来可以用“解款、协款制度”来描述。

这种制度的主旨,是在调剂各省收支的盈亏,统筹分配各地的税收。各省的财政状况分成三类:仅敷(不解不协)、不足(由邻省协济)、有余(协济邻省,余款解京)。在这种制度下,各省的存留额基本上虽有“定数”,但“起运”额则依中央的指示而异,所以各省无法自行量入为出或量出为入,对各年度的岁入也无从预估,甚是烦扰。各省的布政使司,每年要求下属的机构造“草册”呈送,然后核造该省的总册,内分起运、存留、拨用、剩余,送该省督抚复核,然后呈户部。户部在驳查审议后,才奏给朝廷核定各省的财政收支额。这种方式运作已久,但甲午之后财政的危机[详见周育民(2000)的解说],导致有改革中央与各省财政关系之议。1908年5月御史赵炳麟奏议统一财政权,其中有五项原则性的要点,来规范中央与各省的财权关系。(1)各省财政事宜,由各省藩司随报该管督抚,径行报户部,严行考核。(2)财政事件非先行咨部筹商,概不准行。(3)奏销按时造送,有任意逾限以至预算、决算无从准备者,由部参奏。(4)各省官银号无论旧设新设,将开设年月及资本实数,现发出纸票若干,准备金若干等事项,限六个月内列表送部稽核。(5)外债借还归度支部经理,以前各省所借之外债,应于国地税划分之前由该督抚筹还。这项建议经会政务处讨论后,认为度支部未必明了各省的财政状况,所订的划分标准恐窒碍难行,建议俟各省财政清理告一段落后,方宜厘定国家与地方税的项目。以各省在自然资源与产物状况差异之大,各地的税目必然复杂奇零,若硬要全国统一划分出国家税与地方税的精确项目,必有诸多困难之处。以宣统初年的《河南财政说明书》为例,所列应属地方税的有56项,甘肃省更有66项之多,可见各地的分歧复杂状况(“性杂款繁”),以及全国划一上的困难(“万难卒定”)。

再来看财政组织上的变更。光绪末期各省财政逐渐独立化,筹饷练兵之权也逐一地方化,而这两项权力几乎都集中在督抚手中。清廷在军权方面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化,在财政权方面也作了制度上的变革。最上层的改革,是1906年9月把户部改为度支部。主要原因是甲午之后赔款与外债大幅增加,户部一方面在筹款上的压力大增,另一方面是掌管了许多新事务(新创立的银行、造币厂,等等),更重要的是户部本身权威不足,无权稽核各省财政。

再说,朝廷的各项支用不足时(如建造颐和园的经费),就向户部索取;此外,海军与练兵之饷费,大都直接奏行,不经户部拟议;还有,朝廷又另设财政处与税务处,各由王大臣主事。其实财政与税务都是户部体制内的一支业务,现又另立机构,造成相互冲突牵制的状况。为了统合各路的财政业务,户部在1906年改为度支部,把财政处并入;原先依十四行省分司(即依行政区)管辖的制度,现改为依职掌区分为十司:田赋、漕仓、税课、筦榷、通阜、库藏、廉俸、军饷、制用、会计。这十司各自掌管全国的各项财经业务,目的是要把强大的地方财政权收回中央主管化。

从1906年起,各省的财政机构组织都有不同的调整,但仍无统一的体制可循。例如吉林在1907年改省后,把原先的户司改为度支司,其下设税务处,把原先的饷捐局、山海税局、烟酒木税局、粮饷处等都裁撤,并归于税务处。奉天在1905年就设立财政局,山西在1906年改设财政局综管全省财务,陕西在1908年才把原有的善后、厘税、粮务三局并为财务局。四年后(1910),朝廷下令统一各省的财政机构,但效果不佳。

依《各省财政说明书》所示,各地在改并财政机构之后,体系仍然不一,兹举广东与江西为例。广东省在宣统二年(1910),把原有的厘务局、清佃局、税契局、善后局次第裁撤,设财政公所,分内总务、赋税、会计、编制、饷需等五科,下设十五股。江西省在同年裁并税务、赈捐、田赋、税契诸局,成立布政公所,设总务、诠叙、田赋、税务、制用、会计等六科。单从这两省的例子,就可推知其他省的状况如何歧异;其余情况,可参阅彭雨新(1947:104)所列举的各省裁并财政机构状况表。

最后来看清末如何增加税源。各省的内外负担这么沉重,只好在省内自行筹款,增加税源的方法可谓各显神通,除了各种杂税,较重要且具共通性的有四项。

第一,盐税加价。甲午之前各省已有借盐斤加价来筹款之事,但基本上还是要由户部奏准,一律征收,或由各省督抚奏准,由该省单独征收。盐税是历代重要税项,但1908年度支部通令,各省的盐税一半留省支用,一半解部作练兵经费。因为有一半可留省支用,各省常以筹款为借口,税率轻重不一,民情因而苦乐不均。以江西为例,就有六种盐税:淮盐加价(6次合计每斤共16文)、零盐加价(内容不详)、浙盐加价(4文)、粤盐加价(4文)、浙商认缴津贴(每年1万2千两)、粤盐口捐(内容不详)。单是江西一省的盐税就这么繁杂,可见一斑;其余情况另详见彭雨新(1947:93)对广东等十省状况的表列说明。

同类推荐
  • 公共财政评论(2009.2)

    公共财政评论(2009.2)

    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弥补市场缺陷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财政模式,其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必然要求公共财政制度的呼应和支撑。从此角度讲,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远未到位,公共财政建设之路还很漫长,财政的公共化改革也必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理论方面,还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实践方面,都会不断出现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以用故事讲原理的形式,对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现象进行解说和阐述,完全剔除经济学中枯燥的数学和函数,通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和现象来讲述其中的经济学原理,在轻松愉快的阅读心情中,使你掌握与现实生活最为相关的经济学常识。
  • 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

    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

    这是一部立论大胆而又考证谨严的经济史著作。全书突破经济学与历史学的流行陈见,从英国和美国多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挖掘真凭实据,解构了主流话语中耳熟能详的自由贸易神话,还原了首要发达国家循贸易保护而崛起的历史真相,并揭示了贸易保护与产业发展乃至国家富强之间存在的因果规律。
  • 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

    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

    有了货币,自然产生投机;有了投机,便不可避免地产生泡沫;因为泡沫,经济便出现大的动荡。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抑或是至今仍然蔓延的欧债危机,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大的动荡,我们既然身处“地球村”中,自是无可躲避。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深入剖析了中国泡沫经济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制度背景,并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曾经发生的泡沫经济,寻找中国泡沫经济的独特规律,预测及展望中国未来的经济趋势。经济如此动荡,我们要尽量避免陷入泡沫破灭的陷阱,清醒地等待机会的到来,早作打算。
  • 可持续发展目标使用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可持续发展目标使用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可持续发展司为帮助各级政府(国家、地区政府和基层政府)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而编写的手册,参考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相关经验,为各国更好地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指导性原则。
热门推荐
  • 伤心咖啡馆之歌(双语译林)

    伤心咖啡馆之歌(双语译林)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出版的小说集,为中英对照版。共收录7篇麦卡勒斯最优秀的中短篇小说杰作。其中最重要的篇目《伤心咖啡馆之歌》讲述了小镇上诡异的爱情故事。小镇上的爱密利亚小姐能干富有,本地恶棍马文·马西爱上了她,但他们的婚姻只持续了10天。后马文离开到处为非作歹,而爱密利亚小姐爱上了罗锅的李蒙表哥。马文出狱后回到小镇,罗锅尽力讨好他。在马文与爱密利亚小姐决斗时,罗锅甚至帮助马文攻击爱密利亚。最后马文和罗锅在爱密利亚的店铺搞了一场大破坏后,结伴离开。
  • 开拓者纪实

    开拓者纪实

    霍迟觉得他们部门大概是要凉:队长满脑子想着怎么黑经费;副队小哥沉迷剑法无法自拔;技术员最高理想是远离人烟;妄想症刻薄精每天没事找事;恋爱脑机器人总想黑化灭世;话唠的废萌只知道撩小姐姐;还是女朋友让人快乐,相处后发现,女朋友是最可怕的那个QAQ。现在申请转部门还来得及吗?
  • 龙心乐

    龙心乐

    一个家境贫寒、非科班出身的小子龙心乐,通过自学掌握历朝历代的乐器、并且游历各国,历尽辛酸,终成一代大师的传奇故事。
  • 追妻密令:缉拿在逃萌妻

    追妻密令:缉拿在逃萌妻

    【给你们一篇不一样的现代文,本文只有更宠,没有最宠,欢迎跳坑】他从少年纨绔成为这尘世间最为尊贵的人,她从世族掌权人沦落为他手中的棋子,成为他手中的一把利剑,为他披荆斩棘,打下这大好河山。他精心布局十年,只为舍她救一人生死,而她只能被迫接受。当她褪去棋子的身份,重生成为她,当她再度成为他的女人,她就发誓若是不好好算算前世的帐,她就不姓沈。结婚之前她就向来认为薄情庇护她是天经地义的,谁欺负了她,她一定会欺负回去,她欺负不回去了也要搬出薄情欺负回去,从来不让自己受那么一点委屈。结婚后的沈慕苏有一句至理名言:什么女人要自力更生,在她眼里那都是浮云,她有后台,就一定利用的淋漓尽致。感谢腾讯云起书院的支持
  • 神秘校草:天子大人,求放过

    神秘校草:天子大人,求放过

    她,是慕氏集团的千金,杀手组织的老大,拥有一双能控制人心的血眸。他,是帝氏集团的太子爷,传说中杀伐果断、狠戾、手法狠辣的阎王。数万年前,天神与恶魔相遇,最后却恶魔死,天神伤。数万年后,在这个混乱的世界,妖魔并存,而人类却毫不知情。几经轮回,象征着光明的天神与象征着黑暗的恶魔再次相遇。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样貌,他们还会认得彼此吗?(本文架空,在一个玄幻的世界里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1v1爽文)
  • 符武天下

    符武天下

    这个世界,强者为尊,而世间却是苦海,常人难渡。被侯府赶出来的少爷,被骂作废物的方羽,一心追求武道巅峰,用符法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我必登武道巅峰,求得天道极致。我要符武双修,渡过世间苦海!谁敢拦我?魔挡杀魔,神挡杀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霸娶之婚后宠爱

    霸娶之婚后宠爱

    他不喜欢女人,却需要找个媳妇儿!她不需要男人,却需要找个牛逼的靠山!他是A市里赫赫有名的太子爷,更有着显赫的家世英俊的美貌!她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人,平凡而又倔强,可却不被家人看好!用他的话说,找媳妇儿就要找有挑战性的,这样生活才能不乏味!用她的话说,爱情那玩意跟她没啥关系,她找男人不过是为了气气抢了自己男友的姐姐,和不看好她的父母!所以有主动送上门的男人,她还犹豫什么?可是到了临门一脚,女人后悔了,他妈的,这男人跟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跟他结了婚,她还有好日子过么?于是两个人来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直到她被他绑上婚床!……他本以为娶她跟爱无关,可是当他看见她漠然转身的一刹那,他才知道,其实她早已住进了他的心里,走进了他的生命!精彩片段一:酒吧的包房内,男人阴霾的眼神,冰冷的语气询问着坐在一边磕着瓜子的女人,“听他们说是我管不了自己的女人?”她微微一笑,满脸惊讶的看着他,“那你到底是有多无能?连自己的女人都管不了?”精彩片段二:婚姻登记处,她拿着刚领的红本本问着办证人员,“啥时候能离?”办证人员风中凌乱……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媳妇儿,冷冷一笑,“下辈子吧!”她瞧了瞧他,难道他真的需要找个媳妇儿来替他掩护?看着她带着询问的目光,他咬牙切齿的问,“你想试试?看我到底能不能管的了自己的女人?”她微微一笑,“得了,还是别在外面丢人了!”说完起身就走,看都不看脸绿的男人。后来,他悟出一个道理,这两口子想要感情深,就得没黑没白的使劲折腾,折腾的越狠爱的越深!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仅供娱乐,勿深究!此文有宠有虐,稍有重口,妞们请自带救心丸!推荐浅浅新文,豪门霸婚之暖妻
  • 踏破尘寰

    踏破尘寰

    战枪再次手中盘,冷眼看透尘与凡;若不欠下我心寒,怎会再战这尘寰;单膝跪地抚战甲,魂惊不弃鞍下马;赐我再展无敌法,只为再把热血洒;终在挥剑啸苍天,高台烽火筑狼烟;兄弟一别三百天,可愿与我在并肩?
  • 武林天骄

    武林天骄

    本书讲述了“武林天骄”檀羽冲的传奇经历。原在书报上连载,但后来出版时因故删除了三分之二的内容,将连载时众多的重要人物和情节都删去。可以看做是《狂侠天骄魔女》的前传,但《武林天骄》中的檀羽冲跟《狂侠天骄魔女》中的檀羽冲有一定出入。
  • 落殇不解

    落殇不解

    陆遥前16年风光无限,少年英雄,一战成名!可他爹死后,他就光认钱了,用大家的话说,只要皇帝不问,这天下的东西没有他不敢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