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6400000013

第13章 财税与预算(3)

3.2.4八旗公债

在此要评论的是他的另一项建议:发行八旗生计公债,以解决八旗满人的生计问题。这个题材虽以公债为名,但具有浓厚的财政色彩,所以在此析论。

这是一项巧妙的提议,基本的构想来自日本。明治之前,日本的藩侯各有封地,其藩士各有常禄。明治维新之后废藩,但藩侯与藩士的权利已有数百年,一旦强夺恐生大乱,而政府又无财力供养这些冗员。应对之策是在明治初年,发行秩禄公债券1.7亿元。当时日本政府基础未固,信用甚薄,人民不知公债为何物,政府的策略是:公布法令准许人民设立银行,得以秩禄公债券为发行钞票之准备金,所发行的钞票总值与所抵押的公债券值相同。也就是说,在政府的保证下,秩禄公债在法律上与各银行所发行的钞票等值。于是人民争购此公债券,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在市场上也逐渐被接受,这是一石二鸟的良策。

梁得此案例之启发,屡次建议中国也发行公债,作为中央银行发行钞票之准备金,现在他又想把公债作为改善八旗生计的基金。这项建议是仿照秩禄公债给养藩侯、藩士的做法,梁提议“先办八旗生计公债五千万圆,同时颁布银行条例,凡以公债抵押于政府者,许出钞票。一面运动旗人之受此债券者,组织一有限公司以开银行,以此券抵押出钞票,政府立许可之。一面又运动旗人以外之人,组织一公司向旗人购买此债券抵之于政府,以求开银行出钞票,而政府又立许可之。此两银行必获大利,于是人人向风争欲效之,而购买诸债券者必日多矣。……此项八旗生计债券,其价必逐日飞涨,可断言也”(8:30)。

日本的秩禄公债并不如梁所说的那么成功,其过程、细节与诸项障碍梁皆未提及;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力大增,才能解决藩侯与藩士问题。相对地,旗人问题复杂,中国国力正在衰退,甲午之战又败于日本,内忧外患急迫,外债赔款沉重,政府债信财力薄弱,向强盛者所引借的富裕之策,未必能有效地施用于衰弱者身上。

现在来看八旗问题的性质:“八旗生计问题起于康熙中叶,相沿二百余年未能解决。直至今日,时势变迁,国家不藉旗兵以为用,徒岁糜巨饷以养窳惰之民,财政愈加竭蹶。而旗人亦以久隶兵籍之故,不能独立营生,穷无所告,公私交困。加以近年革命邪说蔓延国内,非消融旗汉之名目,使天下一体,不足以靖民心而固国本。”(8:53)

他建议的事项有:(1)调查各级将官兵丁人数,以及所领之俸饷。(2)仿日本给予蕃士秩禄公债之法,按照各人应领俸饷之总额发以公债券,每80两给1百元之债券1张。(3)仿日本模式,政府同意银行可以用此公债作为发行钞票的准备金,持公债者可用这些公债投资银行生息;再如日本之例,也可持此公债投资铁道开发,获利应当丰盛。(4)银行、铁路两者交相为用,则旗民得此债券应有长远利益;况且开发铁路需要大量各种人员,旗民既可投资又可就业,一举解决就业与生计问题。“故解决八旗生计问题,无更善于此者矣。”(8:54-57)

若从国家财政负担的角度来看,原先每年支付八旗的饷额约在1000万两;依梁的算法,国家发行八旗公债虽需支付利息,但裁旗之后可省去巨额俸饷,又可以把旗人的田庄收回国有,旗民还可取得免费公债,用以投资或另寻生计,这是一举数得之策。

当时朝野也有“募债裁旗”和“改债为饷”之议,在理念上和梁的建议相通。但问题在于:国家财政早已困窘,如何筹出所需之资金来发行这5000万元的公债?况且当时民众对公债素无概念,旗人是否乐于接受这些公债亦难预测。若要举外债来发行公债,则要支付沉重的利息给外国贷款者和国内公债购买者,政府有此实力否?梁说发行此项公债可助银行业务发达,铁路也可因而广为建设,“此策一利国家,二利旗人,三利全体国民,所谓一举而三善备也”(8:59)。

此文原作于1909年,但在1927年才刊登,所以旗人未必在1909年时就知晓此议。1927年发表此文时,民国早已成立,时空环境已转换到北伐问题。此时已无旗人生计的政策问题,也未闻梁对八旗公债之议有进一步的论说。

此外,在1912年的《莅北京公民会八旗生计会联合欢迎会演说辞》(1912,29:30-32)中,他并未提到这项八旗公债的事。这篇演说辞全文一页不到,但有特殊意义。梁于民国元年9月归国后,各方热烈迎接,“以至一日四度演说”(《年谱长编》,页411),这篇讲辞应是同年11月30日所作。梁曾经批评兴中会是“排满家”团体,以种族革命为号召,主张驱逐满人。他对满人所持的立场,以及八旗生计会何以会邀他演说,在此篇讲辞的编者前言内解说得很清晰:

“梁任公为建设之政治家,主张国中人民对政治上之权利义务一切平等。旗人宿为军人,一切自由尽被束缚,此次革命后还我自由。去年革命以来,旗人死于锋镝冻饿者当复不少,此即我旗人所出之共和代价也。先生爱国爱民,八旗生计问题之解决,先生当必荩谋伟画,此所以欢迎今后之梁任公也云云。”(29:31)为何八旗人士对梁有这么高的期许?除了不主张排满,梁替旗人生计筹划之事也早为人所周知。故民国成立梁归国之后,当时虽尚未任要职,而旗人已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因为当时“一日四度演说”,所以这篇讲辞几乎是形式意义大于实质内容,梁对八旗生计的主张,还是应以1909年那篇《私案》为主。

民国成立后不久,发生二次革命、复辟、军阀等政治上的动乱,经济局势不稳,内外债激增,梁的这项构想当然无法实现。然而八旗俸饷是一件急迫的问题,在有限的财力下政府如何因应?目前对这个问题的整体认知与解决方法所知有限,只能列举下列数字当作参考:

民国5年度的中央财政费的经常费是36220618元,其中有“八旗俸饷”6378676元(占17%);以及“八旗米折”2866819元(占7.9%),合计占了25%左右。[参见贾士毅(1917, 第3编页190-191)]同年的蒙藏费是987230元,只有上述八旗两项经费总额的10.68%,可见八旗生计在民初中央经费的负担程度。

3.2.5其他建议

《私案》的第8、9两节论货币政策与银行政策,主要的内容与精神大抵在本书第2章论币制改革时已析述过,不赘。梁所论的这两项议题,精神上和前述的公债政策类似:甚受日本经验之启发,拟议仿效;过度乐观预期施行之后的成效,忽略现实环境的诸多障碍,甚至略而不谈。

另一项议题是财政行政上的具体问题。梁批评中国无预算制度,各部会的经费未相互协调,各拥资源互不支持,且互争盐税、争厘金,国家财政既穷且乱。此外,晚清税务行政紊乱,多采包征包解制,拙劣多弊。梁对这类具体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8:47-53),但这类弊端是人所共见,梁并无新创见。

3.3预算论衡

中国历史上并无现代的政府预算观念,基本上是以量入为出为原则。虽然中央可知各级政府、各地军队、各项固定开支的大略数字,但因天灾人祸等变量难以掌控,再加上皇帝个人英明与否、是否节用爱民等因素,所以实在不容易有现代意义的预算制度。历代岁入岁出确实都有大略的估算,这在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1982-1988)内已有详细解说;赖建诚大致解说宋、明、清三个朝代会计录的大体内容,并析述《万历会计录》(1994)各卷的内容与旨要。以明代为例,在两百多年间只编了三次会计录(洪武、弘治、万历年间),每次间隔半世纪或一世纪以上;清朝也只知道有《光绪会计录》流传,可见中国历史上并没有现代西方意义的常年政府预算。清末民初的政府预算制度,贾士毅(1917, 第5篇第3章页10-33)有简要的综述。

3.3.1简史

从雍正三年(1725)起,规定每年冬季各省督抚预估下年度应支俸饷,造册送户部,称为“冬估”;中央批准后,每年在春秋两季拨款给各省运用,称为“春秋拨”。为了更能掌握全国的财政收支状况,盛宣怀在1899年10月奏请预定一年的国家收支会计,请户部将来年实在进出的各款项额预先筹议,“开缮清单,并刊行各省,使人民周知财政公开,苟有所取,必见谅于民”[11月11日朱批户部折,转引自罗玉东(1932:231注123)]。这是在建议国家试行预算制度,户部于是拟出两张1900年的预算表。一是部库出入款数,内分:

中央入款(有6项),总计1876.5万两;各省入款(内有5项),总计7950万两;全国合计约9826.5万两。二是出款部分,内分:中央出款(6项),2303.62万两;各省出款(6项),9200万两;全国合计11503.62万两。两者相抵,赤字约1670余万两。但这项预算的内容,因户部未作具体说明而引起许多质疑,尤其在入款项方面有高估的倾向。

这个预算表除了不够精确外,户部的态度更为可议。其实户部并未尽心筹划,反而显示了勉强的态度:“近时泰西各国,每年由该国度支大臣预将来岁用款开示议政院,以为赋税准则,说者谓其量入为出,颇得《周官·王制》遗意。而实则泰西之法,量出以为入,与中国古先圣王之所谓量入为出者相似,仍属相反。中西政体不能强同,类如是也。”[1899年11月11日朱批户部折,转引自罗玉东(1932:232)]以这种抗拒心态所编制的出入款预算表,完全无法应对盛宣怀的初旨。但反过来说,当时各地的财政状况,中央并无法得知,甚至连户部内的可动用款项也未必能切实掌握。在承平时期所编列的预算尚且有许多可议之处,我们怎能对衰亡之际所制作预算表寄予期望?

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二月,御史赵炳麟奏请制定预算、决算,以整财政而端治本(全文见《光绪政要》卷32末)。此奏奉旨交度支部函告各省,两年内各省皆未置复,在反应不佳的情况下,清理各省财政之议又起。1908年12月,度支部奏拟“清理财政”35条,建议调查全国出入确数为预算、决算之预备。各出入款在1907年底止视为“旧案”,1908-1910年底止为“现行案”,宣统三年(1911)起作为“新案”,同年二月试办全国预算:“……本年正月十四日,已由臣部将暂行章程奏明在案,查各省出入款目,悉于预算报告册内胪列。自本年起各省办理春秋拨册,应行奏明停止,以省文牍。”[度支部奏稿,引自彭雨新(1947:84注2)]

然而真正执行时,又遇到权责不明的老问题,资政院预算股长刘泽熙说:“一切重要政务并非中央政府直接执行,而执行者实为各省督抚。……故言司法经费,法部不能估定之,……资政院审查预算既无商榷督抚之必要,而督抚特派员又无到会发言之时机,……督抚既能确定经费而不能与闻预算,且不须执行职务,故可置之不理,内外隔阂如此其极。……于编制预算时,视为某税应增若干,某税应减若干,一一电督抚,督抚以为可则加之,以为不可减则减之,……或竟无回复明文,而于预算内悬而未决。……至于拨补厘金等款,更属纸上空谈,全部预算必致为此等款项动摇。”[转引自彭雨新(1947:109)]由此可见宣统初年的清理财政和办理预算,仍是一纸空谈,但也不是全无收获:(1)这是中国财政管理观念上的突破;(2)各省清理册的内容虽然素质不一,但总算弄出个基本的面貌。

3.3.2预算评议

用梁的话来说,西方“各国之制预算案也,各部大臣先将其部所属事各一年应需之费列为一表,移交度支部。乃按本岁入之总数而分配之,在各部无不各欲得多款,……其权固经内阁会决定后,向度支部大臣执行之,各部不能自专也。我国不然,部与部不相联属,彼部此部各自请旨拨款,但得俞允,即据为己有。别法能筹得进项者,尤视若私产。……故有十部则不啻成为十国。……今我国无所谓中央财政也,恃各省分其余沥以润中央之涸辙而已”(8:47-48)。“今世诸立宪国,……皆以编制预算案为第一大事,政府与议院之激争恒于是,……实我国大多数人所不了解也。使如我国现在编制中之预算案,仅将本年出入之项目照样腾写一通。”(22:37)

从上述两段简要的解说,大概可以知晓清末政府预算的运作方式。梁对此问题写了四篇简短的评论:《续译列国岁计政要叙》(1897,2:59-61);《亘古未闻之豫算案》(1910,25上:158-161),《读度支部奏定试办豫算大概情形折及册式书后》(1910,25上:70-74),《为筹制宣统四年预算案事敬告部臣及疆吏》(1911,25下:28-31)。以下析述这四篇的要义。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经济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经济学常识

    这是一本让你生活得更睿智的经济学通俗读物,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人人都能看懂的经济学!经济学本身就是有趣的,人类的生活同样充满神秘。在这个无孔不入的商品社会,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经济发生关系,逃避是不可能的,只有多学习一些经济学知识,才能更好地把握经济的脉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轻松!
  • 突围集

    突围集

    当下经济下行,未来的改革着力点在哪里,哪些领域有可能闯出新的改革路径?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对当下的改革和未来的经济有何影响?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在《改革的逻辑2》一书中,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当下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做了逻辑清晰的梳理,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改革的逻辑和当下的问题所在,同时对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 温州炒房团

    温州炒房团

    《温州悬念》作者再度出手,百分百独家调查,本书告诉你:今天,我们所知道的“炒房团风潮”是一个天大的、被操纵着的谎言, 迄今最详尽的温州炒房团真相,谁是温州炒房大戏的主角,他们的炒房资本到底有多少?炒房团是否“有组织有预谋”,“炒房路线图”从何而来?究竟是什么人导演了这场合谋的财富游戏?“温州炒房秀”透射出了中国社会经济哪些危队的脉象?
  • 郎咸平开讲:中国商帮

    郎咸平开讲:中国商帮

    晋商曾经从南方贩茶叶,掌控了整条产业链,又以“票号”开创了中国金融史上的辉煌历程,实现了“汇通天下”的宏伟理想;徽商从贫困的山区走出来,靠“徽骆驼”精神,最终走出了一条险峻的出路;湖州丝商们敢于走出南浔、走进上海,直接与国外买办交易,生丝的出口成就了湖商的成功……可是曾经辉煌的中国商帮大部分没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逐渐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本书作者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国际环境、四大商帮本身的特质以及中华文化的特征等当面进行分析,并指出,从古至今一家企业能走多远,最终都是取决于其战略思维能达到多高。历史会给每个商帮、每个企业留出转型的时间,如何在对的时间做出对的选择,也是本书要告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本书以短小生动的小品文写作方式,从你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在路上、在餐厅、在电影院、在厨房、在卧室、在争吵中、在生气时、在小朋友的书包里捕捉随处可见的经济学奥秘,如下午茶一般悠闲而有趣,却又浓香醇厚,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霁月有归

    霁月有归

    故事简介:她能够通过一只黑鹰,在雨后霁月之夜,与异域世界的知心好友书信来往,她极度渴望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她不明就里的来到一处美丽的山间村落,生活在木制阁楼的乡间小屋,但她却未曾意识到自己早已因所期望和经历的一切,陷入一场蓄谋已久的谋划之中,且这谋划的起源及前奏,竟是失忆前的自己。她将去到失忆前发现的异域世界,见到期盼已久的笺念之人,并在失忆前自己所促成的明争暗斗的王朝之中,慢慢的回忆起自己,助力穆氏挽救着王朝的命运,见证纠葛牵扯的儿女情长,回归本真善意的自己。轻歌简语:编织着蓝叶蜓,飘忽在墨画里,软毫笔沁润香萦,安宁处碎情呓,再荏苒了旧光厘,浇湿了伤别意,醉卧轻舟饮。我梦但自清明,来回思那檐前雨,滴落角楼不见了青波粼,我总是期许,醉心琴弦,痴等逐梦已久的你,回到旧时居,炊烟羡虹霓。
  • 重征影途之绯闻人生

    重征影途之绯闻人生

    曾经的简宁简单的纯粹,所以在娱乐圈里她失了命。重来一次,她成为了晏离,再次踏上了那条遍布荆棘的路。女团出道,演技惊人,这是一条从偶像走向演员的路,几次大起大落,她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荣誉。携手同走。
  • 过去现在因果经

    过去现在因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从小英雄开始的森之千手

    从小英雄开始的森之千手

    穿越到我的英雄学院里面,成为了一名使用木遁的少年。“绿谷,最强英雄应该是我!”我创了个企鹅同学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加一下【784506266】
  • 问花楼词话

    问花楼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云之颠

    凰云之颠

    天地开辟以来……凤凰、麒麟、玄武、白虎、谛听、青龙、白泽等等为神族,原本每族力量平等,但凤凰本族的涅磐之力将凤凰一族推向种族之颠,各族生怕自己会被凤凰一族比下去,他们做出恐怖的决定,各族联合对凤凰一族进行灭族,自此凤凰族消失于世间,凤凰从祥瑞的象征沦为邪恶力量的化身。蛋壳破壳那天,彩云遍布天空百鸟朝凤……只是凤凰一族崛起的征兆……风华绝代的女子,笑靥如花……
  • 末世·2012

    末世·2012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就是对未知世界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殷谦的《末世·2012》不可能全面了解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但本书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尝试,包括研究和分析,将为我们关注玛雅文明以及地球人类和宇宙未知世界的话题,提供全新的、独特的、有力的参考。公平的知识之树结出智慧的果实,滋养孕育着全人类。知识之树繁茂地生长在一切能生根发芽的地方——这本书中所有的探索与思考、假说和数据、交流和评价,都反映出作者智慧的结晶,于是就有了《末世·2012》。
  • 本人独自在家(好看系列)

    本人独自在家(好看系列)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这套书能引导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成为小朋友们的良师益友!
  • 长寿的钥匙下(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长寿的钥匙下(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亘古永恒的宇宙时空,时时在演绎着如歌如梦的天地玄妙,处处伏掩着似真似幻的远古谜团,是谁创造了如此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是谁赐予了人类宝贵的生命?人类又怎样才能找到长寿的钥匙?本书将为您提示长寿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