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6400000021

第21章 外债与内债(5)

4.3公债政策

梁对公债制度甚有兴趣,主要是他见到日本受公债之益甚大,所以积极地介绍给国人。他在论外债问题时,屡屡提到要如何运用公债来偿还外债(专集,25:31-35,22:41-46、92);在论土地国有化问题时,也提到公债之功用(18:49-50)。他的基本观点是:“而当今之世,无论何国,苟非有公债券以为投资之目的物,则一国金融未能有活泼者。”(22:92)除了在不同的文章中零散地论及公债外,他有四篇专论公债的短文,首篇是较说理的文字《公债政策之先决问题》(1910,21:40-54),之后有两篇论国内公债问题:《论直隶、湖北、安徽之地方公债》(1910,21:93-106)和《读农工商部筹借劝业富签公债折书后》(1910,25上:26-35)。以上三篇是在日本时写的,属于评论性的文字。第四篇是他在1914年任司法总长时写的《上总统书》(财政问题),是属于政策建议的性质(1914,31:14-17),只有短短三页,在文体上和前面三篇的生动尖锐笔锋完全不同。

4.3.1几次经验

先看清末发行公债的几次经验,以作为理解梁这几篇评论的背景。清末最主要的两次公债经验是“息借商款”和“昭信股票”,已有三项研究做了很好的解说:一是胡宪立与郭熙生(1994),二是朱英(1993),三是千家驹(1984)的综述(代序)。梁在前三篇文章内,也提到农工部和邮传部式的全国性公债,以及袁世凯式的地方性公债(21:41),这些内债的性质与问题,在析论梁的评议时会另外述及。此处先看息借商款与昭信股票这两件事,因为它们的影响较广泛,同时也很可以显示出清末政府财政问题的性质。

“息借商款”(1894年9月)虽然没有现代公债的形式,但这是中国首次以政府的名义向国人举债,除了资助国用外,更重要的目的是筹集甲午的军费(“海防吃紧,需饷浩繁”)。户部的6项办法中并未拟出举债总额,只说以6个月为1期分两年半还付本息,月息7厘。借款的对象是各省的官绅商民,借款额在1万两以上者,“给以虚衔封典,以示鼓励”。此次借银的成绩不佳,共得1102万两(广东500万两、江苏181万余两,等等)。所得不多却引发不少弊端与不满,基本的原因是行政部门把借款变成了官绅的变相捐输,以及对民间的变相勒索。户部也承认“吏胥之婪索,……捐借不分,……借捐并举,悉索何堪,……不独刻剥商民,亦恐琐屑失体”。翌年5月宣布:“未收者一律饬停,毋庸再行议借。”

3年后(1898年1月)清廷发行第二次内债,原因是《马关条约》的第四期赔款即将到期。清廷本想借外债来偿付,没想到列强“争欲抵借”,反而造成莫大困扰,因而决定发行内债,名曰昭信股票。户部订了17款章程,规定发行的总额是1万万两(1亿两),年息5厘,以田赋和盐税为担保,20年还清;股票准许抵押售卖,但应报户部昭信局立案。一时间,王公大臣、将军督抚、大小文武、候补候选官员“领票缴银,以为商民倡”。既以内债为本质,又何以名之为股票?因为“中国集股之举,惯于失信,人皆望而畏之,即铁路、银行、开矿诸大端,获利亦无把握,收效未卜何时,故信从者少。……因国计自强派股,皇上昭示大信,一年见利,既速且准,自非寻常股票可比”。此次的成果不比“息借商款”好,以最富庶的江苏省为例,仅得120万余两(上次得181万余两)。

御史徐道焜在奏折中分析三项主因:(1)银号钱铺倒闭。“中国市面流通之银,至多不过数千万两,乃闻各省股票必索现银,民所存银票纷纷向银号钱铺兑取,该铺号猝无以应,势必至于倒闭,一家倒闭,阖市为之骚然。”(2)借端勒索,商民贿嘱求免。“此次办理股票,虽奉御旨严禁勒索,而督抚下其事于州县,州县授其权于吏役,力仅足卖一票,则以十勒之,力仅足买十票,则以百勒之,商民惧为所害,惟有贿嘱以求免求减,以致买票之人,所费数倍于股票,即未买票之人,所费亦等于买票。”(3)官绅吏役视发行股票为利薮,需索资川解费。“商民既已允借,于是州县索解费委员索川资、藩司衙门索铺堂等费,或妄称银色不足,另行倾舄,每百金已耗去十之二三。”昭信股票因流弊丛生,难以继续发行,到戊戌变法时遂行停止,实际发行数额约2000万两(原订1亿两)。此外,清廷于宣统二年(1910)又发行“爱国公债”,定额3000万元,年息6厘,期限9年;发行不满1200万元,清朝就被推翻了(1911)。以上是清末几次发行公债的大略,相关的官方文件,在千家驹(1984:1-31)的文章中都可查阅到。

整体而言,清末尚无发行内债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也没有可相支应的金融体系,发行者与受买者大都视之为另一种“报效”与“捐输”,这和西洋公债的“权利、义务”精神完全不符。再加上政治风气不佳,公债成为各级官吏勒索商民的机会,“各省办理此事,名为劝借,实则勒索追催,骚扰闾阎”,造成怨声载道。

4.3.2基本问题

有了上述的背景,现在来看梁对清政府发行内债问题的诊判。

“若夫国家之财政,其险状既为天下所共见,……国家岁入一万三千万,曾不足以当岁出三分之二,而各省之不敷出者,无省不在一二百万以上,其多者乃至四五百万也。问中央政府何术以免破产?惟有简书严厉,责各省以贡献而已。……问各省何术以免破产,惟有仰首哀鸣求中央之拨补、邻省之协助而已。……举债而民莫应也,则设为种种新式以自欺欺人,于是有昭信股票式公债,其实则卖官也。有农工商部式之公债,其实则赌博也。……袁世凯式之公债,则递增息率以诱民,遗其负担于后,而供其一时之挥霍也。……吾得正告衮衮诸公曰:公筹而欲举债以救死耶?则当知欲办公债之前,有种种先决问题,苟此先决问题有一不举者,则公等其毋望一文之公债也。”(21:40-41)

在这个前提下,他写了《公债政策之先决问题》(21:40-54)。

此文只有两节,先是论“非国家财政上之信用见孚于民则公债不能发生”(21:41-44),这类问题并无多大可争辩的空间,梁的主要论点是:“……夫惟财政之基础稳固,予天下以共见,人民知国家万无破产之患,而贷母取子,其可恃莫过于国家,则不待劝而共趋矣。东西各国,所以每募债一次,而应者恒数倍乃至十数倍,凡以此也。而不然者,财政紊乱之状已暴着于天下,此如式微之家,其子弟饮博无赖,而欲称贷于人,虽有抵押品而自爱者决不肯与之交涉明矣。”(21:42) 第2节的主题是“非广开公债利用之途则公债不能发生”(21:44-54),这也是没人会有异议的命题。梁列举4纲23目来解说,只需看这4纲就可以知道他的论述方向。虽然从现代知识的观点来看,这4纲大抵浅显,但那时(1910)国人对公债所知有限,梁写此文的目的是以介绍新知为主兼作评议。这4纲是:(1)公债最适于为保证金之代用品也,(2)公债最适用于为借贷之抵押品也,(3)公债最适为公积金之用也,(4)公债最适于安放游资之用也。

感觉上,这篇文章可能是从日文财政学著作译写过来的,语气与论点皆是规范性的(应如何、应如何)。他也知道这种诉诸理念的文字,对火烧眉发的决策者无效:“吾固知衮衮诸公,断无一人有闲心闲日以读吾此文也。吾又知其虽读吾此文,而吾所主张之政策,断非彼等所能办到也。顾吾不能已于言者,欲灌输常识于我国民而已。”(21:41)梁所列举的诸项先决问题,样样都是中国所没有的,只需举两项简例:一曰确立完善适宜之租税系统,二曰确认国会监督财政之权。换句话说,中国尚无实行公债政策的行政体系,公债原是西方的体制,中国政府袭用外国的公债制度,但只流于表面技术性的引进,基础性的监督系统皆未能顾及,这是无奈的事实。

梁写此文的另一项目的,是借此批评清政府公债政策的草率。

“今我国既无国会,而租税则更卤莽灭裂,绝无所谓系统。公债之募作何用,人民毫无所知。所知者惟政府年年岁入不足,藉此以弥补已耳。其所告我以派息偿本之款,皆挖肉补疮已耳。以此而欲人民之乐于应募,能耶否耶?”(21:44)再来看梁心目中的理想状况:“夫以吾所计划,使能整备行政机关,确立财政信用,而复以种种法门广开公债利用之途;以中国之大,数万万圆之公债,殊不足以供市场之求,朝募集而夕满额必矣。”(21:54)欧美诸国的政府,大概也不敢有如此的把握吧!

4.3.3现实状况

1910年梁在日本时写了两篇文章,评述国内实施公债的状况,一是《论直隶、湖北、安徽之地方公债》(21:93-108),二是《读农工商部筹备劝业富签公债折书后》(25上:26-35)。梁说在1894年中日战争之前因财政窘迫,户部拟借商款1000万两(应为1亿两),月息7厘,8年还清;国人因不知公债为何物,反应不热烈。

政府既劝募不成,改用传统方法,勒令盐商报効300万两,北京4大钱铺报效200万两,官吏廉俸各报効3成。但仍不足,翌年在各省强募,终于超过千万两,这件事就是前述的“息借商款”事件。之后有几次劝募公债,但反应都不佳,政府只好采取勒令和移奖官阶(售官爵)的方式,虽有成效但已与公债的性质大异(21:93-94)。

1904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1905年因扩练三镇新军急需经费,而直隶财政困难,遂奏朝廷准以直隶每年筹款120万两为担保,创募公债480万两。袁除了说明直隶在财政上的窘困,也说明若要向国外举债,会受到高利剥削与难以逆料的镑亏,且尚需提供各项担保,窒碍诸多。他一方面说明西洋诸国常有发行公债以筹军费之事,另一方面也说明“息借商款”和“昭信股票”的失败,主要是官吏的知识不足、准备不周、言而无信,才导致民间失望观望。除了指陈过去做法的弊失外,袁的立场是公家要严守信义,使民间利便通行,才能示大信于天下,挽回民心恢张国力。袁主张发行公债的示信之道,是在预先筹备“的款”(相关的预备资金),以偿付利息昭信;他拟定详细的公债章程,朝廷很快就批准了。1905年3月直隶公债正式发行,总发行额为库平两480万两,债票分100两与10两,期限6年。采递增性计息:1906年为7%,每年递增1%,到1911年增为12%。偿付公债本息的来源是:直隶省岁入30万两、长芦盐场课征每年50万两、直隶铜元局余利40万两,合计每年120万两。也就是说,在6年之后的本息共要支付720万两,以换取1906年的480万两。没想到袁亲自邀集天津富豪捧场,但仅得十余万两。袁只好重施故技,强令大县认购2.4万两,中县1.8万两,小县1.2万两。当时直隶各县正在庚子拳乱灾后,无力应命,最后仍募不及百万两。袁无奈,只好找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买下300万两的公债(此部分因而转变为外债),再令上海招商局与电报总局承担尾数(21:95)。

同类推荐
  • Copy Right!模仿如何激发创新

    Copy Right!模仿如何激发创新

    《Copy Right!》为你展现专利法案的另外一面,不同于我们对版权与专利的传统理解,这些版权意识薄弱的领域——字体、美食、橄榄球、数据库、单口相声……为什么没有被盗版侵蚀地日渐消逝,而是更加的繁荣。《Copy Right!》作者卡尔·劳斯迪亚与克里斯托夫·斯布里格曼将为你一一解开生活中的仿制经济学谜团。
  •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

    我国的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千年以前的汉代,典当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这是中国典当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变化,虽然它们曾经备受争议,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以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 万科真相

    万科真相

    “空手套白狼”,一个原本下海的“小官员”,如何能在20年间打造出中国最大房企帝国…… “做空卖空”,一个本是作坊式的贸易公司,如何能在30年间成长为全球最大住宅企业…… “资本滚雪球”,一个曾经在菜市场兜售股票的企业,如何能在18年间滚出超过美国前四大房产公司之和的市值……
  • 为联接世界而生:任正非的商业管理智慧

    为联接世界而生:任正非的商业管理智慧

    任正非曾是一名军人,后来他以21000元创办了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公司,最终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他是中国企业家中,独特的倔老头。他一手创建华为,打过无数场硬仗,但从不标榜成功,也不炫耀财务,而是无时无刻不再强调“冬天来了”。本书深刻探讨了任正非的商业管理智慧,相信可以为您在为人处世、创业领域、创新创造、职场生涯带来不一样的感悟。
  •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模式与战略研究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模式与战略研究

    2009年12月北京市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以更高的标准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样,建设世界城市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一个核心目标。之后的2010年,北京学术界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相关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北京社科院也设立了三项关于世界城市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作为课题组成员,我参与了齐心博士主持的“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评”课题,开始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思考。
热门推荐
  • 文明之刺客帝国

    文明之刺客帝国

    【本书已进宫】陈奕:“我想当一名刺客。”系统嘴角直抽抽:“你他喵的见过左拿加特林,右抗火箭筒,麾下个个拿着法杖砍刀,骑着狮鹫开坦克疯狂追杀各大领主的刺客迈?”【正文第53章开始。】普通书友企鹅群:979695778。
  • 在次元中的旅途

    在次元中的旅途

    某天,一个杀手来到了综漫世界,变成逆回十六夜,还拥有了系统?!在《平凡职业成就世界最强》里,他和吸血鬼月与世界对抗。在《崩坏3》里,他化身崩坏意识,和女武神并肩作战。在《highschool》中,他是史上最强赤龙帝。但这样的他,也只是个妹控罢了。“天依,今天是你的生日,咱把这个世界送给你吧!” 世界:平职「轻小说」(暂完)——日常(停一会)——崩坏3(ing) (温馨提示:在看这本书之前,请把你的智商、三观一类的东西扔在地下,用脚使劲踩踩。) 书友群已建,群号282916178,密码是西乡,欢迎大家进群。
  • 群鸦乱舞

    群鸦乱舞

    三变麒麟刀出,天下动。群鸦乱舞,谁称英雄。
  • 大成武者系统

    大成武者系统

    叶羽跟同学打赌,随意一跳,竟然跳进了异界,成了穿越者,还获得了大成武者系统,武力值源源不断,加持自身,哈哈,逆袭的人生就此开场了。
  • 双影无暇

    双影无暇

    江湖各有所学,剑若惊鸿?刀法无双?轻功独步?内力纯厚?没关系,我是隔壁玄幻来的!
  • 风起大宋

    风起大宋

    大观四年,随着一声惨叫,一个少年在四个顽童的面前从天而降,从此这个世界多了一个变数。这一年,蔡京离开了东京,高衙内还没学会调戏人妻,白山黑水中的壮汉孤傲的看着天空,耶律延禧不停的赶向下一个狩猎处,开封府里的皇宫中,到处都是从江南运来的奇花异草和飞禽走兽。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不叫陛下,叫官家的时代,这个是一个文采飞扬的时代,这是一个钢铁产量超过整个欧洲的时代,这是华夏文明的鼎峰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纸黄贴便可倾家荡产,随手一划便可失去田地,盖世英雄被莫须有的话折磨至死的时代,一个华夏文明堕入黑暗之始的时代。变数有了,一切还会是一样的吗?一群(1937):464970199
  • 重生之为尼不为妃

    重生之为尼不为妃

    她本以为自己死后会入地狱,可是没想到再睁眼竟回到了十二岁,那个一切不幸还未发生的年纪。既然老天让她重活一世,那就让她弄清前世不明白的一切!只是那个总是羞辱她的男人,为什么始终不放过她……当一切水落石出,她又该何去何从?片段:“阿瑾,你会欺骗或者背叛我吗?”“不会。”可多年之后,当陆清漪再次想起,当初自己问魏瑾其的这个问题,也只是默默叹了一口气。很多事错过便再也不能回到过去。
  • 锐读(第6期·悬疑新主张)

    锐读(第6期·悬疑新主张)

    《惊奇档案》专栏编辑,觅骨寻踪,亲历惊奇与惊险,探寻神秘的不可思议,用科学的态度解读怪谈与诡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等世子妃

    一等世子妃

    重活一世,许多迷雾重重,而她要的究竟是权利还是谋的是人心?某世子:“媳妇儿,你要我的心就可以了。”宋予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