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6400000020

第20章 外债与内债(4)

1910年9月22日美国在华公使嘉乐恒(Calhoun)致美国国务卿诺克斯(Knox)电,报告盛宣怀面询借款改革币制之事。盛“询及美国银行是否愿意承借五千万两,以便进行币制改革。借款将以采抵押过之关税及厘金担保,估计每年约可征五百万至六百万两”(页795-796)。同月27日度支部呈“借美款先订草合同请旨核遵”(页798),主要内容是:“窃臣部前奏,整顿财政,必先统一币制,必须预筹铸本,曾经会商枢臣。……臣等当即与北京花旗银行会议,借款总数不逾美金五千万元,利息周年五厘,每一百元准扣五元。已由美国资本家摩根公司、昆勒贝公司、第一国立银行、国立城市银行四家联合承办。该公司等公派在京花旗银行总办梅诺克,臣部即派左丞陈宗妫、右丞傅兰泰于九月二十五日签字,各执一份。”这就是梁所批评一万万圆(美金五千万)新外债的大致经过与内容概要。

1910年10月31日,美国代理国务卿艾迪致美国驻法大使电,表达美国与中国借款之事欢迎有关各国支持:“中国当局业与美国银团签订了借款五千万美元的草合同。借款大部分将用于中国履行其对美国、英国及日本所承担之条约义务而进行之币制改革。本国政府深信,拟议中之币制改革,对与中国有广泛商务关系各国,对中国本身,以及其他与中国有条约关系诸国,都具有重大意义。为促进此项改革之实现,本国政府欢迎有关各国诚挚的支持。”(页800-801)

这项信息表明美国无意独吞此项合同,据此,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在11月10日签署一项协议,同意对中国一切有关财政的运用都共同参加,这就是《国风报》编者所附识的要点。

略知此事的缘由与经过后,现在来看梁从三个角度(政治上、法律上、外交政策上)对此事的评论要点。根据合约的内容,此项外债将用来改革币制(行虚金本位),这正是梁一向主张之事,但他的疑虑在于:虽然号称币改借款,但“今政府借债之目的未尝宣明,吾又乌知其果为此事之用否耶?即宣明矣,谁又敢保其不以一部分挪用于他项耶?”(25上:154)梁原则上赞同币改借款,但以清廷过去在借款方面的作为,又让他有上述的疑虑。此外,他还有一项执行币改能力方面的质疑:“即不挪用矣,而现在办理币制之人,果有公忠奉国之心,而不至聚而咕嘬此款耶?即有此心矣,而其智识才能果足以善其事,而不至掷款于虚牝耶?”

四国银团贷款的事情后来发生变化,这牵涉到中美双方协调上的问题,也有日、俄强烈反对的国际外交问题。据《北华捷报》1911年2月10日的报道,五千万美元协议的签字一再展期,原因有三点:

清政府不愿聘用美籍财政顾问,美方要求的利率太高,借款发起人与欧洲银行团对债券发行办法尚未有具体的决定。在外交方面,俄驻美代办在1911年7月11日致函美国务卿,表达此项币改贷款将会妨害俄国在东三省的利益;日本驻法大使在同日提出口头声明,严重反对“借款合同给予财团在借款上享有广泛(金融、实业及商业)之优先权”。虽然中国的度支部与外务部,已在1911年3月17日拟好四国银团的借款合同共二十一款,而且同年7月四国银团也在伦敦开过会,商讨未来的发行事宜,但同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中国的信用完全动摇,币改之议因而中止,所订的借款合同仅交四十万镑,作为东三省经费。以上是币改借款的经过与日后的结局,现在回来看梁在1910年对此事所作的评论。在经验上,他有理由怀疑清廷的真正借款动机;在技术上,也有理由怀疑中国执行币改的能力;但日后梁在两次入阁时(1914、1917),不也是积极向外国借款币改,还引发过不同的批评,最后不也是失败收场吗?所以币改借款之事对中国是否合宜,应该不是清廷或梁个人操守或能力的问题。现在我们可以比较客观地理解,在那种情境之下的主事者,都会有币改借款的意愿,但恐怕也都难以达到目标,原因很简明:内忧外患,百废待举,孤臣实无力回天。

梁的第二点批评,是说此项借款的程序,违反了资政院章程第14条第3项的规定:“凡公债事件,资政院应行议决。”(25上:154)梁谓外债虽非公债,但也不应毫无法律之监督:“而试问此次借债之案,果曾提出院中而经议决乎?……明明视钦定法律为无物,苟有不便于己,则蹴踏之如草芥也。”话是有理,但此时已在辛亥之前两年,沉船之前要求船长依海事法逐一行事,未免不饶人。

第三点批评是此项借款将更陷中国于外交弱势:“谓此次借债无须抵押。其种种条件亦比较的于我有利,……无抵押以贷诸我,恐其所以为抵押者别有在耳。……今我固乞怜于美(国)而不屑乞怜于他国,而他国遂许美(国)以独为君子乎?苟纷纷怜我而周我,则政府之财固不可胜用,恐国命自此而斩耳。”(25上:155)

梁在同年与翌年所写的另外两篇评论:《新外债之将来》与《论政府违法借债之罪》,所论的事项大抵相同,主要的意见已在上一篇评论内俱出,只是在词语上更不加约束:“政府犯此一重大罪,……忽焉欲诿罪于君上,则又罪上加罪焉。……则是谤皇上为不孝,……公等勿谓可以假上谕以狡卸汝罪也。……当知我皇上为我国立宪之第一代君主,惟有神圣而已,决不能为恶。……”(25下:33)这段话之后尚有不少情绪过激的文字,不知梁当时何以激动至此。

综观这三篇评述,梁并不是反对向外举债:“外债之本无善无恶,而其结果则有善有恶。善恶之机,惟在举债用债之政府。”(25上:156)虽然从政治上、法律上、外交上来看,这笔外债都有可议之处,但在国家倾覆之时,作此得理不饶人之论亦略过苛。数年后梁入阁掌币政与财政时,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梁当作何感想?梁又有何上策与善果乎?

4.2.4筹还外债

庚子赔款的负担沉重,1905年在京师曾办过一次国民捐以清偿外债,但到了1908年4月仅得约41.3万两,相对于4.5亿的赔款于事无补。度支部准原捐者领回或改存于储蓄银行(罗玉东,1932:257)。1910年间又有了另一项筹还国债的运动,“不数日而全国所至,……莫不铢锱贮蓄,竟割舍其所以自娱养之具以应国家之急”(21:68)。梁对此事写了三篇短文:《国民筹还国债问题》(1910,21:60-70);《再论筹还国债》(1910,21:70-78);《偿还国债意见书》(1916,21:78-92)。他对此事的基本态度是:“吾乃汲此冷水以浇彼热肠,……吾正以国民爱国心不可以挫折也,故其爱国心之所寄,不可以不审慎。苟漫然寄于不可成之事,或成矣而效果反于其所期,……毋宁先事而犯颜诤之。”(21:69)梁为何反对此事?筹还国债会是由直隶商业研究所和天津商会发起的,官商学诸界也有支持的意思。中国的外债十多亿两,除铁路债、工矿债、实业债之外,大都为非生产性的债务(详见),每年所摊还的本息,几乎去掉政府岁入泰半,若再加上镑亏,还不止此数。全国若能奋起偿债,列强必惊于国民心之强烈而莫敢侮,所以附和此议者日多。

外债的项目繁多,而筹还国债会的计划,却以甲午和庚子两项赔款为限。他们提议依各府厅州县的贫富程度分等级,以人口的比例来分担。此外并劝富民代贫民分担,捐多者奏请给予勋章等优奖。梁认为这种做法几乎等于是国民捐,虽曰劝捐,但实际的做法却是摊派;捐是道德性的善举,而摊派则近乎租税。筹还国债会的做法,是要仿效法国人在普法战争之后,向社会募款以偿战败赔款。梁指出法国的情况与中国不同:(1)法国是以发行公债的办法募资而非义捐。购买公债者将来有利息可得,故众人有意愿承购;而捐款只有勋章奖状,并无经济价值,诱因自然不大。如此长期、庞大、牵涉诸国的外债,岂能靠社会的一时热情来解决?(2)巴黎的债券市场发达,各国资金往来活跃,有公债发行就自然会有国际资金来收购,并不全靠法国人民之资金;相对地,中国并无此资本市场,只能靠所得低下的国人,在爱国心的驱使下点滴汇集。

甲午与庚子赔款的外债总额超过8亿两(见,梁说将近7亿两,不确),以中国4亿人口计,平均每人约分担2两,看来事小,应可达到目标。但换个角度来看,当时的平均国民所得水平不高,加上币值不稳,银贱钱荒,各项杂苛不堪其扰,政府尚且需要向外举债付饷,若只靠民间捐募,如何得出此巨款?就算能勉力凑出,此8亿两流出国外偿债后,国内的可用资金必大受影响,生产和投资所需的资本将从何处来?若为偿今日之外债而不顾明日之生活岂是上策?同样的道理,8亿两流出后,政府税收的来源岂不也受影响?爱国心诚可佩,但此事可行与否是一大问题;若果真成功,必然会引发出其他大问题。梁所举的理由中肯切实,虽是冷水浇热肠,但并无恶意。这是从能否、应否由民间筹还外债的观点来看。

另一个问题是:这些外债的形式是属于哪些类型?答案也是不利的。梁表列8项外债和赔款的数额与偿还条件(21:71),说明这些外债都是属于定期、定额型。也就是说:就算国家财政有余裕,也不能提前偿还;就算当时利率已降低,也不能借新款来偿旧债。筹还国债会所努力的目标,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外债,这种外债的偿还年份与每年应偿的金额,在条约上一一载明,不能更改移动。若硬要先还,则每百镑另加价两三镑。这些拙笨不合理的限制,筹还会也应考虑,并非单纯意气激动地凑钱还债而已。若此议不行,彼议困难,梁自己又有何上策?他在《偿还国债意见书》(1910,21:78-92)内献上一策,名曰偿债基金法,基本原理如下:由政府拨款若干以为基金,以此金向市场购入公债来收息,之后以利息所得再投入购买公债。也就是用复利的观念,子母再生,以利滚利。此法盛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各国,之后渐废不用。梁有此议,是见日俄战役时日本因财政薄弱,后因采此策而事成。

梁提议的办法是向外借债6亿两,分20年拨买内债与外债,他拟了两个表(21:85-90),说明外债如何在42年内可以还清本息,内债可以在20年内清偿。梁认为若依此计划,“则四十二年间,国家除派息外,不费一钱而能扫还六万万之外债,而此六万万之老本,尚有五万万存贮银行而未动也。且所派之息,又大半仍落于本国人手也,则生产效力之大,岂有过此者哉”(21:82-83)。后人读此偿债计划书会得到一项感觉:梁在批评筹还会的计划时,所说的理由冷静合情,而自己献策时却又净打如意算盘。若中国借6亿外债,单靠复利运作就有此效果,世上岂有贫国与穷人?梁的算盘是手中有了6亿之后应可如何如何,但他未说明在外债重压的状况下,如何可借得这6亿新债?梁尚不知母鸡何在,却已在盘算将来如何生鸡蛋、再生鸡、再生蛋的美梦。

1910年的这项国民筹还国债运动,事后的结果大概不理想,因为过了两年不到,黎元洪又倡议用国民捐来解决外债问题。“民国成立,倏忽半年,一切建设仅具模型。财政恐慌,穷于罗掘,军需繁重,哗溃堪危。……顷以国民捐倡发……未及兼旬,全国响应,政界削薪,军人缩饷,……遥望前途,转悲为喜。……”有关这项议论民捐的文献,《民国经世文编》(财政六,页66-76)收录了两篇黎元洪的文章,一篇周自齐《致各省论外债国民捐之利弊》,一篇署名“共和建设讨论会”的《对国民捐之意见》[其中的第70-71两页,内容与梁(1910,21:62-63)的几段文字完全一样,但尚难以据而判断是梁所作,但论点确与梁的(1910,21:60-70)相符],一篇龚子扬的《论国民捐》。这五篇文章都未注明出处与年份,从文字上看来都是在批判黎元洪的国民捐偿债说,应该都是在1912-1913年所作。

黎也知道“况捐事性质,譬若昙花”,难以用来解决沉疴,所以他倡议“外债国民捐并进”,想用这两项来源来解决国家的财政困难(页66-67)。此议引起全国注意,赞成国民捐者与主张外债论者,双方各自立论争执不下。周自齐的观点是:“借债危险,人所共知。……民生凋敝,……东西各省已捐不一捐,西北各省,又捐无可捐。……故劝以轻外债则可,恃捐以力拒借债即不可。……以借外债为过渡,以国民(捐)及内地公债为后盾。”(页67)“共和建设讨论会”的文章最长(页68-72),析论最条理,基本观点和梁反对“筹还国债运动”的意见类近:“要之,……国民捐无论如何激劝督促,终不能多得,……故以之供目前小费,虽未始不可,……则仅此涓滴之国民捐,亦胡济于事者。……固又不必为此涓滴以扰民耳。”(页72)

龚子扬反对国民捐的原因,简要有力:“国民捐征收,使果出听民随愿乐助之一途,必无望矣。而言者挟其卞躁之情,……势必施其专制之淫威,藉政府之压力,按民资产之高下而强派、而勒捐。此其事之不可以行,与行之而必召莫大之祸。”(页74)从第4.3节析述清末民初几次公债的经验来看,政府从民间取款的方式,确实没有跳脱“强派、勒捐”的模式。

同类推荐
  • 转型发展与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哲学思考

    转型发展与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哲学思考

    本书从多方面联系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对如何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问题进行了深讨。主要包括从辩证法角度对幸福感及其类型进行了哲学分析,联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了国民幸福感欠缺的原因,指出了论述了转型发展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并以大量故事生动阐述了诚信、忧患、知足、敬业、感恩等追求幸福应有的价值观和心态,还结合我国企业实际论述了如何提升员工幸福感,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论述了如何提升人民的绿色幸福感等问题。
  • 经济学越简单越实用

    经济学越简单越实用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独特的思考方式以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进行了系统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大量的生活案例,从日常生活、教育、职场、消费等方面,全面剖析了经济学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帮助广大读者掌握经济学的精髓,学会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奠定成功人生的基础。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本书首先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内涵、历史和发展现状,并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了“两化融合”战略的提出,论述其内涵、特点、必要性和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两化融合”发展的机制、国外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经验、我国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发展经验,阐述了若干个企业“两化融合”实施的典型案例,并对宁波地区的“两化融合”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我们深入思考了推进我国“两化融合”,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国家战略问题,重点探讨了“两化融合”实施体系、重点和难点,中国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建议。
  • 大繁荣

    大繁荣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业与增长理论全球权威学者;数十年磨一剑,中英文同步出版;经济如何增长?经济繁荣又来自何处?繁荣的源泉在今天为什么受到威胁?在本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根据毕生的思考对此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为什么经济繁荣能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在某些国家爆发?它不但生产了规模空前的物质财富,还带来了人们的兴盛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有意义的职业、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 中国经济大讲堂2

    中国经济大讲堂2

    《中国经济大讲堂》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我国高端人士,以通俗、生动的演讲形式,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度,紧扣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纵论中国经济方略,向广大读者传递丰富的经济知识,解读中国经济政策的权威之作。对书对当前中国经济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了及时、深刻、有针对性的诠释,使各领域、各阶层人士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清晰、系统地认识和判断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进而精确地把握中国经济脉搏。
热门推荐
  • 乾坤大墓

    乾坤大墓

    以身为墓葬众生,以血为源纳万灵,以躯为基容乾坤。一本诡异的功法,一名异界的灵魂,一段诸天万界的旅程。————————“既然这个世界已经腐朽,那么就由我来把它葬下,赋予世界一颗全新的种子吧。”陈暮秋看着弥漫着死气的世界,静静的躺下吸纳着这个世界迟暮的意志,等待着其中重新孕育出的种子。
  • 重生之学园仙尊

    重生之学园仙尊

    曾经不可一世的仙尊,因为误入其他八大仙尊部下的弑灵法阵,被法阵打得肉体灰飞烟灭,只留下一路缕灵魂飞向地界……
  • 爱和魔鬼

    爱和魔鬼

    生活枯燥平淡,为了刺激麻木的情感,朱莉有意无意的追寻恐惧,直到有一天,她才明白,恐惧不能唤回她的情况,只有无私的爱才可以!
  • 雷池果中短篇合集

    雷池果中短篇合集

    收录雷池果中短篇言情或奇幻小说。人生苦短,世象百态;纷纷扰扰,虚虚实实;风花雪月,柴米油盐;嬉笑怒骂,天马行空。
  • 妃常作恶:毒妃不受宠

    妃常作恶:毒妃不受宠

    她,为爱所惑,层层挣扎中,竟将孪生姐妹推下万丈深渊,终于如愿成为她钟爱之人的王妃;她,为爱所伤,浮光幻影中,被钟爱之人在新婚之夜抛弃,终于深陷迷离之境;她,由爱生恨,勾心斗角中,她一步步陷入为她而准备的精心迷局,步步紧逼,步步成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战狂霸

    逆战狂霸

    有那么一个人,一出江湖,遍掀起风雨,而曾经那些和他一起的人,也各各成为一霸
  • 专家诊治皮肤癣与牛皮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诊治皮肤癣与牛皮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主要刊载了患了皮肤癣与牛皮癣会出现哪些症状;该怎样进行检查;皮肤癣和牛皮癣病人应掌握哪些基础医学及皮肤学知识;医生对该种病病人会进行怎样的治疗诊断;经过治疗之后,病人应该怎样进行康复等方面的内容。
  • 建筑背后的故事

    建筑背后的故事

    很早之前有这样一个想法,用那些为世人瞩目的中华经典背后的故事与传奇,让国人来了解中华的历史、解析中华的文化。其实,无论是书法国画、奇珍异宝、园林建筑,都在其特定的历史跨度中,有其不同寻常的内涵。这个了解、解析的过程,暂且让我们将它命名为——“另类考古”。“另类考古”的过程是浪漫和神秘的,也一定是趣味盎然的。因为世上还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像它这般漫长的诡譎、突兀的辉煌与瞠目的神奇。况且,历史老人往往更愿意让自己的哑谜被人不经意地揭穿。这样一来,每一个经典背后的故事在布满谜思的同时,每每出人意外,又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人的眼球。当然,“另类考古”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考古的历史”或是“历史的考古”,但它所讲述的故事无不与历史的前进与人类的进步和创造力有关,所以它的内容注定是充满挑战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进入历史文化的深处,了解文化背后的传奇,是此书的最终目的。史实与传奇合二而一,厚重与灵异经纬交错,诱惑你的阅读,牵引你的想象。告别枯燥繁杂的专业考试,走入丰富多彩的考古之旅。第三只眼看历史,发掘湮没已久的惊人真相。带你进入一个波澜壮阔的古代文明世界,为你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谜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