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6400000005

第5章 币制改革(2)

在此要强调的是为何它会失败,这有几项原因:(1)新币既然钉住英镑,万一中国币贬值,英国自然要干预。也就是说,英国借着要替中国设计新的货币体系,进而掌控中国的货币管理权,甚至进而要掌控财政权。英国久掌中国海关税入,列强早已不满,中国更引为耻,如今趁机要更深入掌握命脉,反对之声必高。(2)中国的货币体制庞杂混乱,另立新币制所费甚高,除了高昂的行政费用之外,各省政府未必愿意配合,阻力甚大。(3)英政府不愿意贷款给中国政府进行币改。在评估利弊得失之后,清廷对赫德提议的态度冷淡,民间也因而无多大反应。朝廷的态度一方面是恐英人趁机深入,另一方面是怨英人不愿提供贷款,而不是中国对虚金制没兴趣。美国见此机会难得,愿意协助中国币改,也愿意提供资助,所以才有1904年的精琪提议。

1902年国际银价大跌时,中国和墨西哥政府联合向美国求援,希望能协调各国共同稳定银价。美国正想扩张在远东的势力范围,希望银价稳定能有助于和中国之间的贸易。美国国会在1903年指派三人委员会负责此事,精琪是其中的一员,负责研拟中国货币改革方案。他在1904年1月抵华,调查实况之后发表了《中国新货币体系备忘录》(Memoranda on a New Monetary System for China)。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定出中国银币与黄金的价格比例为32∶1(32两白银换1两黄金)。这项比例一旦固定,就算日后白银价格浮动起落,仍维持32∶1的比例。换句话说,对世界各国而言,中国的币值从此就和黄金有了固定的比值,就算银价下跌,在国际汇兑的计算上仍是32∶1。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要使中国免于银价下跌的心理恐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若日后银价上涨(成为30∶1),而国内银金比例仍维持32∶1的话,中国币就吃亏了(被低估了);反之亦然。精琪提案的始末,两国往来函电,中国大臣,驻外使节对此事的各种意见,此案的具体内容,各方的评议,精琪返美后的演说,在《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页1110-1203)有非常丰富的记载,从下列张之洞的驳斥中,也可略见双方歧见的旨要。

2.1.3反对意见

当时反对精琪者甚多,持议甚杂,以鄂督张之洞的意见最具代表性。精琪抵华后,积极与张约见,二月中旬双方会谈,但观点不合:

“精琪来华,将议定金银价值。约期晤谈,所言不合情势,驳之。”(《张文襄公年谱》,页181)同年八月十六日张写了一长篇《虚定金价改用金币不合情势折》(《张文襄公全集·奏议》,63,页6-15),此文经《上海时报》转载后传诵一时,而朝廷对此折的回应却只有淡淡一句:“朱批该衙门知道,钦此。”(页15)张所言甚厉:“臣二月间由京回鄂,精琪久已在汉口相候,约期晤谈,必欲一见。嗣经接晤两次,该洋员一切议论,诸多支离,臣层层驳诘,该洋员亦不能分条辨析,切实答复。……今臣阅其开送中国圜法条议及条议诠解、续送条议各篇,种种虚妄、种种患害,不禁为之寒心,敢敬为我皇太后、皇上披沥陈之。”张的论点明确,其说甚辩,以下摘要并略加评述:

第一是货币改革主导权的问题。“今查精琪条议为第一条言:中国设立圜法,其措置以赔款国之多数能满意为准。……第十七条:正司泉官及各国代表人,准为中国政府提举整顿财政之事。迹其所云,直欲举中华全国之财政,尽归其所谓正司泉洋员一手把持,不复稍留余地。而又恐各国之议其后,故一则曰使赔款国之多数能满意,再则曰赔款国之代表人可以查看账目,三则曰各国代表人准有提举整顿中国财政之事,几视中国为各国公共之贸易场,而不复问主权之何属。其见好各国,蔑视中国,悍然不顾,乃至此极,实出情理之外。”此点颇能引起国人共鸣。

第二是银金比价的问题。精琪提议32∶1,其用意与功能已在上文略述,但张未必明白虚金制的精神,对32∶1之说甚异。“强定为准三十二换之金价,侈然谓铸头出息,可获二分厚之重利,冀以歆动中国。”如前所述,32∶1的设计用意,不是要替中国政府谋铸钱之厚利,而是日后国际银价若有起伏,中国银币的国际报价都维持在32∶1的汇率。目的在使中国对国际银价的波动,免于产生预期心理,并协助各界对中国币值具有信心;另一项目的,是定出中国币的国际标准价格。1904年时的国际银金比价为35.7∶1,张看到国际行情为35.7∶1,就想到若能依32∶1来偿付各国的赔款与债务,中国必然可省下大笔支出(每两黄金的债务可省下3.7两的白银),所以他说:“夫使所定三十二换之金价中外可以通行,中国即可以此价折算,兑付各国赔款,诚属两得其平之计。”

张明白没有这等美事:“乃精琪所定此项三十二换之银币,其限制只能在中国通行;而在外国卖票购金,则其价值须由正司泉官临时定夺。”所谓的临时定夺,就是依当时的国际汇率行事,而非32∶1。

张明白32∶1只是虚设,真正支付国际债务时32∶1根本没用。他把真正的利弊分析得很清楚:“至其续送条议,则明言此银币在本国支付款项,即作三十二换销用,若用银元付外国款项,则须按生银价销用,即四十换之谱等语。是其法不过使中国商民,以值市价四十换之金一两纳诸政府,勒令抵银三十二两。而外国持银三十二两,一入中国即可得金一两之用。及以中国之银抵付外国之金,则仍须以银四十两抵金一两。”简言之,32∶1的设定对洋人百利,对国人未见一利:

“无论求利太贪,立法太横,民必不遵,法必不行。即使强迫行之,亦惟罔内地商民之资财,以入之政府。而又括中国政府之利益,以倾泻于外洋而已。”

第三是新币制对国内可能产生的影响:“勒令民间以新币还旧债一节,尤为横暴无理。夫按新币硬抬之高价以还新债,恐虚头太多,势难持久。已患不能通行,况勒还旧债乎。此令一行,必致中国各省商民借贷绝路,追账倒账,抢夺斗争。各行商贾概行歇业,贫民固穷,富民亦穷,大乱立见。是不惟无二分之利,且恐有十分之害矣。”张的主张是不要采取空假的虚金本位,只要能确切地把银本位做好就很够了:“果能全国皆用银币出纳,一律开办,前廿年内铸数既多,余利亦成巨款。此乃国家权力应有之利,明白无欺之事,切实和平之办法,并不须用外人主持,亦不须行以罔民病民之政。”

他认为虚金本位根本不适合国情:“中国则不然,民贫物贱,工役获利微,四民食用俭。故日用率以钱计,其贫民每人一日口食仅止一二十文,中人一日口食仅止六七十文。其沿海沿江通商大埠,尚参用生银银元,而内地土货无论巨细买卖,皆用铜钱积算。……合计中国全国仍是银铜并用,而用铜之地十倍于用银之地。……故论目前中国情形,若欲行用金币,不但无金可铸,即有金可铸,亦非所宜。况精琪之议,并不自铸金币,徒虚悬一金价以抬新铸之银币。……盖无实之币,无实之票,必然壅滞不行,跌价私售。……国家必受大累,一旦立形不支,实属万分危险,尤不可轻于尝试。”张的具体建议是:“窃谓此时惟有先从银铜二币入手,求划一畅行之策,然后酌定银钱相准之价,每银一两限定值钱若干。……俟通国币制统归一律,银铜二币悉遵定价,生银之用渐废,服用糜金之禁渐行。……彼时体察情形,果需参用金币,再行斟酌试办,亦未为迟。”一个世纪之后重读此奏折,还能深切地感受到张对民间实情的了解,颇能洞察虚金制对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的利弊,要点俱在,甚有见地。

以上是张从货币与经济的角度,来看虚金制对中国的弊害。列强提议此制当然也有政治上的考虑,张对这个面向的见解是:“若精琪之议,啖我以虚无铸头之利,而夺我实在财政之权,其计至毒、其害至显。”他对虚金制的可行性相当果决:“惟外人图揽中国财政者正复不一其人,即中国震于外国用金之说,剿袭附和,妄思尝试以徼大利者,故恐亦复不少。臣之此奏不仅为精琪一人,并不仅为金币一事,此后傥再有以行空票作金币之说进者,或外饵我以重利,实图揽我利权、绝我利源者,拟请敕下外务部、财政处、户部,开诚布公,正言驳拒,勿受其愚。”

当时和张同样持反对意见者不少,试举两例。一是总办江南商务局的刘世珩,他在精琪案提出时(二月)就发表了《银价驳议》,分成两部分:一是《中国圜法条议》,对精琪所提的十七条逐条驳斥;二是《中国新圜法条议批注》,对精琪所论的十章内容逐章批驳;最后还写了一项附录《通商进出相差与创设支兑金货为平准圜法之关系论》,用意在解说国际汇兑的基本原理。这两篇长文收录在《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页1160-1188)。他的写法是逐条、逐章的批评,论点详细明确。此文的知名度比不上张之洞奏折所引发的回响,原因有三:

(1)张的名气大,奏折文刊登在报章上,读者人数较多;(2)张的文笔简洁有力,要点俱在,很可能是把刘的论点消化纳入(张的奏折是八月呈的),把文章写得简要高超;(3)二月时精琪刚发表17条圜法,国内各界尚未作出响应,半年之后各方意见俱出,张的奏折以集大成的方式,代表了反对方的综合见解,引起相当的共鸣,也因而盖过刘的析论。其实刘的论点确切,唯稍冗长以致力道略弱。

在刘、张两文之间,还有苏松太道袁树勋所呈的《上海钱业商业对于精琪银价条议的意见》。此文发表在《南洋官报》(1904年6月),现收入《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页1194-1195)。这项短折的用意,是要表达上海钱业与商业对此案的反对意见,所诉求的立场和刘、张的宏观官方见解不同:“该董等老于商务,会计颇精,所陈各情,是否有当,理合具禀声覆。”袁的论点和张类似,但说法不同。第一,改用金币之害是:“至于豪家积赀,商贾转运,向皆用银,一旦骤然改用金币,金价更昂,银价必贱,受亏更为不浅。……若改用金币,诚于泰西各国洵称利便,于中国难免更受其亏,非但毫无裨益,反恐祸乱丛生。” 第二,对中国的汇兑收支未必有利:“若绳以日本因改用金币遂见富强之说,似非确论。闻日本改用金币,暗亏非细,印度受亏尤巨。……中国不比泰西各国,将来作伪多端,高低不一,其害更有不堪设想者,于国于民于商皆无益有弊耳,不如不改之为良也。” 第三,中国的货币与银行体系尚无行虚金制的实力:“国家若概用金币,必先整顿各省银价铜价相辅而行。……为今之计,改用金币,非先设国家银行不可,欲设国家银行,非有外洋伦敦、纽约、商埠之分行,与各国交通汇兑不可。”

2.1.4赞成意见

赞成虚金本位者有两项共同的特征,一是从“镑亏”的角度来陈述银本位之害:国际银价长贬,中国在国际收支、赔款、外债上所受的亏损过巨。二是这些人较具国际视野,或是驻外使节,或是办理洋务,或是关心国际世局对中国的影响者。前述赫德、精琪等人的提议,是在列强授意之下的作为,但在中国也有不少人向朝廷建议改采金本位,这些建议与朝廷的答复,收录在《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页1222-1249),举三例如下:

出使俄国大臣胡惟德在1903年9月26日“请改币制”(页1222-1229),朝廷对此项长奏议的朱批(10月26日)是:“财政处、户部知道。片并发。钦此。”户部在1904年(无月日)由尚书鹿传霖对此议简要响应,但只说明状况而无执行方案。1906年12月15日出使英国的大臣汪大燮上一折奏行用金币(页1229-1234),朝廷在1907年3月1日对这篇长折的回应是:“度支部议奏。钦此。”

度支部的响应相当用心,在1907年3月28日写了相当长的复议文(页1234-1241);同年7月内阁各部院折也会议此案,建议“有必应照办者三,有难于照办者二,有宜详慎酌办者一”(页1241-1243)。到了宣统三年(1911)三月五日,出使美、墨、秘、古的大臣张荫棠,再度建议行用金本位制(页1243-1249),他的主要四项建议是:首定金银本位、确定金银比例价格、略定补助货(币)之限制、妥筹本位金之预备;此外他还拟了“新币制一览表”,详列主币、辅币、金银比价等具体规范。此时已是清朝最后一年,遂无下文。

综观上述几项主张行(虚)金本位制的建议,在出发点与具体建议上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但都无法落实的原因,除了第2.1.3节反对者所说的诸项意见外,还有一项根本性的原因:中国没有足够数量的黄金来改行虚金制。解决此障碍之道,是向列强借款改革币制,这种借款称为“币制借款”。记载币制借款的相关文献不少,可在《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页1204-1221)内见到一些原始文献。向外借款来改革币制之议,到了民国6年(1917)梁启超任财政总长时,也曾打算向日本求援,但未果,此事会在第2.3.3小节内详述。

同类推荐
  • 镜厅

    镜厅

    过去百年中发生了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始于2008年的大衰退。为什么在我们认真反思了大萧条之后仍然没有预测到,更没有准备好应对2008年这场严重的危机呢?当今国际学术界最活跃、最富影响力的著名经济学家之一巴里·埃森格林,一针见血地指出:失败的根源恰恰在于对大萧条的乐观解释。身为金融史权威学者,埃森格林强调,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对于大萧条再现的恐惧影响了欧美的政策应对,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后果。
  • 西方经济学的转型:方法论与经济周期理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西方经济学的转型:方法论与经济周期理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近百年来西方经济学存在一次方法上的转型,这种转型伴随着实证科学思想对社会科学领域的介入。早期的经济学家对自我直观的把握逐步让位于对人的客观观察和实证检验。
  •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本书取名“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并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为了激起所谓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而是要警示国人,尤其是政府部门和民族企业,彻底丢掉幻想,在认清帝国主义新本质的前提下,与之进行有效的竞争和合作!在当下的全球性时代,力争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之一,才是我们的理性应对之道。
  • 粉丝经济学

    粉丝经济学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自己的粉丝,这也使得粉丝经济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经济浪潮中的最强音。其实,粉丝经济最根本的内容就是品牌社群。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社群思维,即必须先通过社交建立起自己的粉丝群,然后才可以在市场上占据席位。反之,如果没有粉丝,在未来就必然没有市场!
  • 为联接世界而生:任正非的商业管理智慧

    为联接世界而生:任正非的商业管理智慧

    任正非曾是一名军人,后来他以21000元创办了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公司,最终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他是中国企业家中,独特的倔老头。他一手创建华为,打过无数场硬仗,但从不标榜成功,也不炫耀财务,而是无时无刻不再强调“冬天来了”。本书深刻探讨了任正非的商业管理智慧,相信可以为您在为人处世、创业领域、创新创造、职场生涯带来不一样的感悟。
热门推荐
  • 打脸从斗破开始

    打脸从斗破开始

    穿越从斗破开始,一路碾压,无限装逼,妹子是我的!地盘也是我的!生死看淡,不服就干!ps:听说简介无力的男人,小说都好看!
  • 穿越之皇家小福晋

    穿越之皇家小福晋

    夕颜意外得到一枚空间玉佩,穿越成了舒穆禄府最受宠的小格格。为了能嫁个好人家,阿玛和哥哥拼命挣下军功,她竟直接被康熙爷召进了宫。这么一条金大腿送上门来,不抱白不抱呀!她努力“讨好”、小心“伺候”,在康熙爷就差把她当闺女养的时候,居然一道圣旨,将她派去照顾传说中的冷面四阿哥!夕颜搓搓手:“这伺候好了,会有赏吗?”四爷:“有赏,重重有赏!”夕颜星星眼:“什么赏赐?”四爷:“赏几个娃娃,也是可以的!”【现代女的清朝荣宠之路~】
  • 谁言爱情不过夜

    谁言爱情不过夜

    为了得到这个男人,她失去了理性。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只因她深爱他,爱的疯狂。
  • 冰山大少的呆萌小软妻

    冰山大少的呆萌小软妻

    可能他这一生就栽在小丸子身上了吧,少年少女的青春,情愫朦胧,扬洒着热血。某冰山:媳妇,我饿了某丸子:给,香喷喷的糖丸某冰山看了一眼,先扑倒再吃掉某丸子。。。
  • 不灭灯长明

    不灭灯长明

    “人们拥着整个星球自杀。”是疯狂,是恐慌,是贪婪,是罪恶。这次我们不谈善恶,不谈爱,不谈守护,只想说说,藏在冠冕堂皇理由下的无底洞般的欲望。这个故事可以关于迷途,也可以关于征程,可以变得沙雕,也可以玩逆袭,为什么?因为脑子有病。——一个由疯子和怪杰组成的犯罪帝国。有人是精神病人,那有人就是杀人犯。我疯了吗?——不,从来没有这么清醒过。
  • 会仙女志

    会仙女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事物语(读者精品)

    小事物语(读者精品)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回家人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蛮荒兽尊

    蛮荒兽尊

    人类少年竟出生在狼族!仅因为自己一时好奇而惨遭灭族,看狼孩如何崛起,复兴狼族,成就一方霸主!
  • 叶少,倾城佳人

    叶少,倾城佳人

    叶少卿,十岁成了孤儿,二十二岁成了年轻的少校,危机四伏的乱世怎样成就一位枭雄!孟雨寒,西南财神爷家的独苗……他娶她是权宜之计,她嫁给他是身不由己,看这互不相干的两人怎样一路过关斩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