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6400000050

第50章 中西经济学说史(2)

解说了七个“公例”之后,梁转而阐释他认为墨家学说中最关键的“利”这个概念。“墨子把‘利’字的道理,真是发挥尽致。孔子说‘利者义之和’,已经精到极了,《墨子·经上》篇直说‘义,利也’。是说,利即是义,除了利别无义。因此他更替这个‘利’字下了两条重要的界说。界说一:凡事利余于害者谓之利,害余于利者谓之不利。有时明明看着是有害的事情,还要做他(如断指)。表面看来,岂不是和实利主义相悖吗?其实不然,因为是利余于害才取他,他毕竟是取利不是取害。反之,害余于利的事情,万不要取。……界说二:凡事利于最大多数者谓之利,利于少数者谓之不利。……少数人格外占便宜得利益,从这少数人方面看,诚然是有利了,却是大多数受了他的害。从墨子爱利天下的眼光看来,这决然是害,并不是利。反之,若是少数吃亏,多数人得好处,墨子说他是利。……英人边沁主张乐利主义(utilitarianism,现译为‘效用学派’),拿‘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做道德标准,墨子的实利主义,也是如此。”(页19-20)

这一点梁解说得很好,接下来他要对墨家的经济见解做个总评估:“然则墨子这种学说,到底圆不圆满呢?我曾说过,墨子是个小基督。从别方面说,墨子又是个大马克思。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在‘唯物观’的基础上建设出来;墨子的‘唯物观’,比马克思还要极端。他讲的有用无用、有利无利,专拿眼前现实生活做标准,拿人类生存必要之最低限度做标准,所以常常生出流弊。”(页20)

墨子何以能既是个小基督又是个大马克思呢?梁的解说不足,难以评判。梁或许是从“兼爱”和“非攻”的观点,来说墨子是个小基督;但马克思的学说岂仅局限在唯物观上?墨家虽重基本的物质生活以及“非乐”,但马克思更高的关怀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类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层次,墨家的经济见解多局限在个人生活与社会的公平福利上,如何可能是个大马克思呢?

在具体的议题上,梁对墨家的主张作了下列批评:“即如他所主张‘男子二十处家,女子十五事人’,依我们看来,就不如孔子所主张‘男子二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墨子只知道早婚可以增加人口、增加劳力,却不知道早婚所产的儿女,体力智力都薄弱,劳力的能率却减少了。”(页20)梁反对国人早婚的立场众所周知,那是因为清末的情况让他有此领悟。现代的生物学知识,应可判断“早婚的儿女,体力智力都薄弱”是否正确,梁未免以己之意,作了过度的推理。

“墨子学说最大的缺点,莫如‘非乐’。他总觉得娱乐是废时失事,却不晓得娱乐和休息,可以增加‘物作的能率’。若使墨子办工厂,那‘八点钟制度’他定然反对的。若使墨子办学堂,一定每天上课十二点钟,连新年也不放假。但这种办法对不对,真可以不烦言而决了。……庄子批评墨子说:‘其道太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能独任,奈天下何?’(《天下篇》)庄子是极崇拜墨子的人,这段批评,就很替墨子可惜。墨子的实利主义,原是极好,可惜范围太窄了,只看见积极的实利,不看见消极的实利。所以弄到只有义务生活,没有趣味生活,墨学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此。”(页21)

如果墨学有这项致命伤,那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下列的论点呢?

“梁启超曰:今举中国皆杨也。有儒其言而杨其行者,有杨其言而杨其行者,甚有墨其言而杨其行者,亦有不知儒、不知杨、不知墨而杨其行于无意识之间者。呜呼,杨学遂亡中国!杨学遂亡中国!今欲救之,厥惟墨学,惟无学别墨,而学真墨。”(《子墨子学说》首页)

11.1.3其他见解

梁在《子墨子学说》的第2章“墨子之实利主义”,以两节篇幅详细阐释墨家对“利”的各种观念(页18-29),其中与经济议题相关者,是在“第一节以利为目的者”(页19-24)。梁在此章的前言说:“利也者,墨子所不讳言也。非直不讳言,且日夕称说之不去口。质而言之,则利之一字,实墨子学说全体之纲领也。破除此义,则墨学之中坚遂陷,而其说无一成立,此不可不察也。夫以倡兼爱尊苦行之墨子,宜若与功利派之哲学最不能相容,而统观全书,乃以此为根本的理想,不可不谓一异象也。今得以墨子所谓利者?绎之。”(页18)前半段的文字清晰易解,但梁未解释何以墨子学说“与功利派之哲学最不能相容”,此点容后说明。

一般所谓的“利”通常是对自己而言,所谓的“爱”是指对他人而言。而墨家对利与爱却常并称,例如“兼相爱交相利”,“众利之所生何自生,从爱人利人生”,“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页18)。梁认为墨家谈利的最大特点,是把原本以为不兼容的爱与利,“而墨子打为一丸,以组织论法。是其所利者,殆利人非利己。故孟子称之曰: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子之所以自律及教其徒者,皆以是也。虽然,墨子之所以龂龂言利者,其目的固在利人,而所以达此目的之手段,则又因人之利己心而导之。故墨学者,实圆满之实利主义也”(页18-19)。以上是大方向性的定位,接下来梁要细说“利”在墨学里的具体内容。

梁认为《墨子》的实利主义,关键就是“节用”:“西语之Economy,此译计或译生计,日本译经济,在今日蔚然成一独立之学科矣。而推其语源,则以‘节用’二字为最正常之训诂。可见生计学之概念,实以节用思想为其滥觞也。故墨子有《节用篇》,而其实利主义之目的亦在于是。”(页19)梁在日本接触西洋经济学,认为这门新学科的基本宗旨,其实早在《墨子》内就有了。接着他解说另一个相通点:“近世生计学之著书,其开宗明义第一章必论欲望。前此学者分欲望为二类,一曰必要的欲望,二曰奢侈的欲望。……必要的欲望,谓衣食住之类,一日不容缺者也。……奢侈的欲望,则非所必需,而徒以贼母财者也。……而墨子《辞过》《节用》诸篇,皆龂龂辨此,界限甚明。墨子之意,使人人各遂其必要的欲望而止,若夫奢侈的欲望,不可不严加节制焉,此实生计学之正鹄也。”(页20)

梁对此点的批评是:“但墨子所谓必要之欲望,知有消极的而不知有积极的(寻常学者所谓必要的欲望,吾假名为‘消极的之必要’;寻常学者所谓地位的欲望,吾假名为‘积极的之必要’)。彼严定一格,以为凡人类之所必要,止于如是;而不知欲望之一观念,实为社会进化之源泉。苟所谓必要者不随地位而转移,则幸福永无增进之日,而于其所谓兼而利之之道正相反也,此墨氏生计学之缺点也。”(页20-21)

儒墨两家的见解有诸多不同,其中最明显对立的是:“其实节葬亦节用之一附属条目耳,而墨子特详言之者,所以捣儒家之中坚也(儒家以孝为百行之原,而三年之丧,实为孔子改制一要件,盖纯粹圆满之家族伦理也。墨子非儒最注重此点)。”梁列举《节葬》篇的四项要点来说明墨家的节葬观:以增长生殖力故,是故节葬;以讲求卫生故,是故节葬;以惜时趋事故,是故节葬;以实存母财故,是故节葬。(页21-22)

梁在此节的最后3页内,说明墨家的“爱惜时日”,他用“时候者金钱也”来解说;之后列举两个生计学的“公例”,再说明《庄子·天下》篇对墨家的批评。这些是在1904年写的,后来都已吸收纳入1921年的《墨子学案》,并扩充为七个公例,详见上一节的解说。

《先秦》(1922:119-126)的第11章论墨家思想,与经济相关的内容,大致重复《子墨子学说》与《墨子学案》,几乎无新意可言,唯有一小段文字对比墨家的“交相利”和英美的“功利主义”,这是前面已提及而尚待解说者。先看梁的论点:“彼所谓‘交相利’者,其内容盖如是:余力相劳,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余财相分,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诸己’。就此点论,可谓儒墨一致。墨家此种交利主义,名义上颇易与英美流行(就中边沁一派)之功利主义相混。然有大不同者,彼辈以‘一个人’利益为立脚点,更进则为‘利益之相加而已’(所谓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墨家全不从一个人或各个人着想,其所谓利,属于人类总体,必各个人牺牲其私利,然后总体之利乃得见。”(页122)

边沁一派的论述出发点是个人(individual),梁的解说正确:社会的总效用是从个人的效用加总而得。效用学派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行为通常以追求个人效用之极大化,优先于社会总效用的极大化,故可称为“个人主义”。而墨家的效用观,依梁的解说,是先求社会的总效用极大化,若必须牺牲个人的效用才能达成此目标时,社会的组成分子必须有此认知。依梁的诠释看来,英美的效用主义是先个人后国家,重私人轻团体,而墨家反是。梁似乎有赞成墨家而菲薄个人主义的意涵。

这个议题要分学理与行为两个层面来看。英美的个人主义有其文化演变的基础、学说的背景、内在的逻辑推理,这是从神权到君权到民权一系列转变的结果。相对地,中国文化缺乏从君权到民权的实质过程,自然会比西方更重国家而轻个人。梁当然未明说墨家的学说因而优于边沁派的效用主义,但当时的读者恐会误以为西式的“个人主义”只求自私自利,见私而忘公。然而英美人民为公共利益捐躯之事迹史不绝书,泰坦尼克号沉船时,先让老弱妇孺乘救生艇的事,都能反证不能单从字面上来理解“个人主义”;相对地,提倡“交相利”的中国,则未必能见到这种场面。

梁在《墨经校释》的《经说下之上》31-32条,解说“价格之真义”和“价值之所以成立”。他的条理清楚明白,这两件事情也无理解上的困难,有兴趣者可查阅胡寄窗(1962:129-134)对墨家“价格与价值”的解说;此外,丁鹏(1996)对这个题材也作了专文深度解析。因为这个题材已有充分的研究,在此不赘。

11.1.4结论与反论

若参照经济思想史学界对墨家经济观的研究,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在题材的广度与个别议题的深度上,梁的解说还有很大的填补与申论空间。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几乎每本经济思想史的著作都会论到墨家,目前所知较早的分析是甘乃光(1924)、李锡周(1927-1928),后来有唐庆增(1944)和胡寄窗(1962),较近的有丁鹏(1996,原刊于1985)、王同勋(1996,据1980已刊文增删)、赵靖(1991),这些文献都很容易查阅到。因为本章的主旨是析述梁对墨家经济见解的论述,重点放在梁如何解说,所以就不拟逐一对比梁与上述经济思想史著作间的异同。梁不是经济学者,他对墨家经济论述的诠释只是他论墨学的一环,若集后世经济思想史学者的著作来批评他当然不公平。

以下转谈对梁的评价问题。梁一生的著作约有1400万字,内容广泛深浅不一。阅读《饮冰室合集》时,“一个很流行的观点认为:梁启超的学术兴趣虽然广泛,但思想肤浅、驳杂而没有清楚的脉络,也没有深入而有价值的思想内涵,所以只能算是一个宣传家,而不是一个有创见、有慧识的思想家”(黄克武,1996:44)。黄克武通过梁对墨学的研究,希望能改变这个刻板印象,他的体认是:“如果我们承认梁启超的思想有其一贯性,而且是深刻的,那么上述普遍性地将梁启超思想视为杂乱、肤浅的看法就不仅是一种误解,也反映批评者思想上的偏颇。”(1996:45)

他引述罗检秋(1992:143)的类似看法:“人们常说,梁启超的学术研究肤浅、驳杂。事实上,他的学术比较研究有些论述不乏出乎常人的深度。”(1996:45注5)黄、罗两人都高度赞扬梁对墨学的高度贡献:在学术史上重新带动一股风潮之外,他个人对《墨子》的研究也有深刻的新洞见。墨学内有政治、经济、社会、哲学诸多面向的议题,我检视了其中的经济论述,所得到的印象和他们相反,而和一般的流行观点相同,理由如下:

梁在《墨子学案》中,把墨家的经济见解用七个公例来表达。

节用原则:“以自苦为极”、“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效益原则:“诸加费不加利于民者弗为”、“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赖其力则生,不赖其力则不生”的“劳作神圣”信条;“各从事其所能”的分工原则;降低或禁止“非乐”、“节葬”式的非生产性活动;主张“人多好办事”的人口增殖论;注重经济的公平分配原则。这七项公例在先秦诸子的经济见解中,算是深刻的吗?未必见得。

同类推荐
  • 经济学常识全知道

    经济学常识全知道

    冯雷钢编著的《经济学常识全知道:经典珍藏》讲述了:经济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懂得生活、懂得人生,可以更深刻地用经济学常识去掌控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仅仅知道如何理财、如何投资、如何消费、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经济学常识全知道:经典珍藏》更能培养我们一种看问题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从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的作家萧伯纳说:“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艺术。”
  • 新商业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场景革命

    新商业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场景革命

    技术的发展时常出于偶然,而天才的创意往往来自于对于现实生活的洞见。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那些真正改变经营形态、商业模式甚至全世界的时刻,是在人们将那些看似并不十分神奇的“新”技术放入到现实场景中的瞬间。技术与现实、用户之间,正在以更加充满想象力的方式结合与关联,下一个“iPhone”般的革命性创新或许正孕育于其中。这场变革带来的冲击波将会对当下的商业形态产生强烈的震动,但幸运的是我们身在其中。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经济学一点也不复杂,也不难理解,困扰我们的是故作艰深的语言和拒人千里之外的形式。本书没有让人望而生畏公式图表,也没有难懂的术语,更没有枯燥的实证。托马斯·索维尔用最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案例,为我们讲解经济学博士都不一定能完全掌握的经济学思维方式,让所有人都能体验毫无障碍的阅读,并且在无形中学会经济学这一门专业知识体系和分析工具,让普通人不再受含糊的政治辞令和晦涩的经济学术语的迷惑,掌握经济社会的运转规律。通过本书,我们将会了解价格、投资和国际贸易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也会对媒体、政治家、公知的言论保持警醒和怀疑,不再不加批判地用“穷人”和“富人”来区分不同的人群。我们还会对房租管制、贸易平衡、贫富差距、统计数据产生全新的认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现实应用篇》《房租管制法》为何无法有效限制租金?医疗保险才是造成医疗服务质量下降的罪魁祸首?以男女平等为目的的政策为什么反而加剧了性别歧视?仔细检视现实就不难发现,许多决策的实际效果往往与其初衷背道而驰。是什么影响了决策的质量,经济学又能为此做些什么?经济学绝不只是书本上的数字、图表和公式,它更是与政治、社会、心理密不可分的现实生活。当我们上班、纳税、买房、投资、储蓄、看病时,我们都该成为经济学家。在本书中,托马斯·索维尔将带领读者用经济学的眼光重新审视住房、医疗、就业、移民、歧视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抽丝剥茧,透视决策失误背后的经济学逻辑。读毕此书,你将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摆脱短视思维的桎梏,并有能力在面对新问题时提出兼具高度与深度的独到见解。
  • 懂经济学的男人更成功

    懂经济学的男人更成功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的变化,对于男人来说,经济学已经是一门必修课。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经济学,本书以案例与论述相结合的形式,对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现象进行解说和阐述,完全剔除经济学中枯燥的数学和函数,通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和现象来讲述其中的经济学原理,以浅显易懂语言讲述,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掌握经济学常识。
  • 孔子公开课

    孔子公开课

    孔子几乎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论语》也为大家耳熟能详。但如果要问:多少人真正了解孔子?多少人真正读懂《论语》?那么答案恐怕就不那么多了。《论语》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这里我们不妨先引用三则名人的评语:“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中国人的圣经”“构建中华文明的阶梯的重要典籍”。事实上,在中国传统社会,《论语》是读书人的必攻经典,不把这本书读懂、读透,就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5000年的传统文化。本书以孔子及其《论语》为基本出发点,融会古今,多方位地阐释孔子学说和现代人的紧密联系,既不乏理论上的严谨性,又有着优美的文笔,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好书,相信对读者朋友来说益处甚大,故不可不读。
热门推荐
  • 重生小厨娘:将军,有礼了

    重生小厨娘:将军,有礼了

    前世遭渣男哄骗蒙蔽,她在新婚之日逃走,却被卖入青楼。好在上天垂怜,令娇俏小厨娘一朝重生。做大厨、开酒楼、斗极品、虐渣男,走上致富不归路。
  • 柠檬天

    柠檬天

    夏柠栾从来没有想过,他就是曾经的那个他。她不知道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少谎言遮盖着一切,柠檬花淡淡的飘落,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而他一直都在她的身边陪着她。未来是什么样的,她也不知道,是分离,又是相逢。只记得在柠檬树下,他轻轻掸去飘落到她头上的柠檬花。因为她记得,柠檬花的花语是忠诚的爱。一直记得。【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欢迎大家提建议!
  • 2014巴西世界杯非官方观赛指南

    2014巴西世界杯非官方观赛指南

    2014年巴西世界杯是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比赛于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南美洲国家巴西境内13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内举行。这是继1950年巴西世界杯之后世界杯第二次在巴西举行,也是继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之后世界杯第五次在南美洲举行。巴西世界杯共有32支球队参赛。除去东道主巴西自动获得参赛资格以外,其他31个国家需通过参加2011年6月开始的预选赛获得参赛资格。巴西世界杯期间,总共在巴西境内举办共计64场比赛角逐出冠军。
  • 江湖侠义庙堂谋

    江湖侠义庙堂谋

    聊天群668989812,欢迎大家前来聊天吹水摆龙门阵。何为江湖?收人钱财,替人消灾。除强扶弱,劫富济贫。公道正理,侠肝义胆。坑蒙拐骗,男盗女娼。何为庙堂?忠言死谏,国之栋梁。勾心斗角,祸乱朝纲。争权夺利,心无良善。简在帝心,谋定江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he Cost

    The Co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解密天机档案

    解密天机档案

    这个秘密一旦被揭露,整个世界将会陷入一片恐慌和混乱。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或许你会觉得,天坑,百慕大,尼斯湖,麦田怪圈,幽灵船......这些都是让人惊悚且不可解的秘密,然而在这个秘密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和不值一提。如果无人提示,你永远无法想象在这个秘密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现代的人类文明并非独一无二的,漫长的历史间,至少有五次文明神秘的湮灭了,它们为何消失?秦始皇穷一国之力修建万里长城,是为了什么?抵御异族入侵?事情绝非你想象的那样简单。所有的这一切,被归于一本神秘档案中,这本档案的代号,叫做“天机”
  • 考古密档:不敢上报的诡异经历

    考古密档:不敢上报的诡异经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考古学家乔纳森教授在加拿大北部的冻土层中发现了一具汉代女尸,身体不腐,衣物完整,美艳绝伦,为了弄清这具女尸的真相,他来到了中国,与中国的考古所合作,对新野的血将军庙进行考察。在血将军庙的考察中,考古者们的学识、体魄和神经强度都经受了残酷的考验。体弱者死于莫名袭击,胆怯者发疯而死,匪夷所思的事件接踵而至……惊险恐怖,扑朔迷离,真相到底在哪里?
  • 遇见你在多远的未来

    遇见你在多远的未来

    (本文纯属虚构,看着娱乐娱乐就好)(宠文,宠的无下限的那种)无论,你离开我多少次,无论你到天涯海角,就算,最后你不记得我了,我都会把你找回来,媳妇。——北子寒
  • 名人传记丛书:伦勃朗

    名人传记丛书:伦勃朗

    名人传记丛书——伦勃朗——“文明的先知”:“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